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教改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翻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深入的交流,翻译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教学实践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翻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当前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些可行方法。
一、背景和意义翻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驱动了翻译专业的发展。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和全球市场的对接,公司和组织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翻译技能的人才,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其次,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要求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随着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翻译工作逐渐被自动化所取代。
因此,翻译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更加注重培养跨文化沟通和人工智能翻译等前沿领域的专业能力。
翻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将课程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可以提高翻译专业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新的课程改革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二、教学实践研究方法在研究翻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教学实践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可行的教学实践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翻译中的问题和挑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的翻译案例,如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引导学生分析翻译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加深对于翻译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项目实践项目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方法。
通过给学生分配实际翻译项目,如参与翻译一部分剧本、翻译实际文件等,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翻译的过程和挑战。
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提高翻译实际操作的技能,还能与客户和团队成员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语言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必备技能。
在中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也逐渐意识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融合发展。
构建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特点双语教学是指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为主要内容,以英语或其他外语作为语言教学媒介,将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向发展。
双语教学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增加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双语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理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在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对外语学习需求较强,因为他们将来往往需要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或国际组织中工作,对外语能力要求较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上通常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可以更好地将外语学习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学制较短,因此需要更快地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双语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明确双语教学目标构建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第一步是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的也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根据学校所在地和学生的就业需求,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如是否注重口语能力、写作能力、专业术语的掌握等,为后续课程的设计提供指导。
2.设计双语教学课程根据双语教学的目标,设计双语教学课程。
课程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科知识水平,将外语学习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程设置既要包括英语语言课程,又要有专业课程,两者之间要形成有机的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设置过于繁重的课程负担,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
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专业课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光电子学双语教学为例,讨论在双语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首先分析了在本科双语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在大范围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和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效果的研究结果,深入总结了在教材选择、师资培养、教学互动等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光电子学;双语教学;创新;教学手段随着世界范围内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学生作为国家现代化的未来建设者,应该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而利用国外的优秀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对提高他们在相关专业领域阅读和使用外文文献的能力,培养具有在两方面都具备较强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双语教学以及相关的课程建设作为新世纪大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重要内容,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早在2001 年就已下达。
该文件明确指出,高校“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门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
①我校很早就在大学本科各专业开展了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光电子学》课程作为光电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从2000年开始就实行了双语教学。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的结果,并参考国内同行的一些教学经验,讨论制订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
从其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值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借鉴。
一、专业课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一)教材选择的合适性和时效性任何一本专业课教材的内容都反映了本专业的一些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进展,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双语教学课程只有选择最近几年出版的原版英文教材,才能保证让学生接触到本专业国际上最新的知识和相关的技术进展,包括专业词汇的使用、专业内容的表达、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展开研究。
在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在围绕双语教学模式的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挑战以及探索提升双语教学效果的途径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通过深入探讨专业课双语教学,本文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推动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教学模式、研究、案例、优势、挑战、提升效果、总结、展望、建议、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部分将探讨双语教学模式兴起的背景和原因,探寻双语教学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分析目前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希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提升双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期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的探讨将为本研究后续部分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已成为一种必需品。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学术语言,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对教师而言,探索并实践双语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对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来说,推行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可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和学者来校交流,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研究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专业化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前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双语教育已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在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地进行双语教学,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分析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效果上的差异与优缺点。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是指在专业课程中,使用双语进行教学。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已开展了专业课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学习环境。
然而,双语教学的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生反映,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下,他们难以适应双语课堂的节奏,容易失去重点,在理解专业知识方面遇到一些困难。
同时,一些教师也表示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编写双语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等问题。
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模式一:全英语教学全英语教学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在课堂上全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快速适应英语环境,提高英语水平,同时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但是,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够好,就会造成沟通障碍。
模式二:中英双语教学中英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先使用中文解释知识点,然后再使用英语进行强化讲解。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双语教学环境,提高英语水平。
然而,由于使用中文解释知识点,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的提高程度有限。
模式三:双语对照教学在双语对照教学中,教师使用中文和英文相互配对,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需要编写大量的双语教材。
模式四: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进行分层教学。
这种模式需要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对于英文水平较弱的学生,可以在中文环境下进行教学,对于英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在英语环境下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但是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双语教学改革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它将母语和外语结合
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然而,做好双语教学改革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也是需要团队合作的,需要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
学材料、学习评价等方面入手,统筹考虑全方位的情况。
首先,在实施双语教学改革时要将设计特定的双语课堂教学活动
和教学模式作为常规,采用新颖且活跃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够更充
分地发挥主动作用,让学生也发挥主动性,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同
伴交流和辩论。
同时要注意双语教学有计划性,教师应在每次课堂教
学中根据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兴趣制定活动策略,让学生在场景叙述对
话和场景重组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在两种语言之间能够自如的转换。
另外,组织双语教学改革还要注重双语课程的流程控制,监督学
生的学习步骤,以保证每一步的过渡,使之以最炎热的心态接受双语
教学。
此外,还要采用系列化的教学材料和形式,特别注意双语课程
的设计、强化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反馈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等。
最后,还要持续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注重学习评价制度,如不定期开展双语学习评估,制定双语教学水平考核标准,并结合实
际制定双语教学奖励激励制度。
通过实施双语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让
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应的双语水平,提高学习舞台和能力,起到推动全面发展的作用。
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革新策略研究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许多高校把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重视度的提高使双语教育的发展进入快速通道,这对高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极大帮助。
但是,双语教育推行时间较短,其理论建设与实践完善均需一定的时间,我国现阶段的双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并与国外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提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革新策略,以期为高校双语教育迅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一、引言广义上的双语教育可以理解为:双语教学这一术语,其代表的是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
其中一种语言是学生的第一语言,而另一种语言的构成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较为常用的英语之外,还有其他国家的语言。
两外,我国的多民族聚居特性也决定双语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的表现是同一国家的两种不同语言。
双语概念的提出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国际教育局在卢森堡召开的首次双语教学会议,并为此专门社里了世界双语研究中心。
国外的理论与实践展开较早,而我国直到20世纪末期才开始重视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并且研究这方面的学者与组织数量也极为有限。
到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才明确将双语教学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双语教学的实施,对学生专业课与外语同步进步,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出国深造发展需求,也为以后的就业与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复合型知识的掌握,对其自身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双语教学现状分析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要以课程设置为基本出发点,其目的是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实现主要通过学科目标、语言目标及认知目标实现而完成,具体如图1所示。
高等数学双语课教学改革模式探索实践一、高等数学双语课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落后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多以老师口述为主,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实际案例和新兴数学理论的介绍。
这样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学生参与度低传统高等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思维不活跃,往往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也无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高等数学双语课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需求,学生在数学般应用能力、英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
随着国际化教育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跨文化的能力,高等数学双语课程正是培养学生跨学科、跨文化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等数学双语课程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同时结合行业实际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等数学双语课程可以探索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跨学科合作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强化跨文化交流在高等数学双语课程中,强调跨文化交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数学知识的交流和表达,同时引入国外数学经典案例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学生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高等数学双语课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1. 学生学习兴趣度通过学生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可以评估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情况。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研究背景中探讨了双语教学在高校专业课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意义。
在分析了目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分析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并评估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结论部分讨论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本研究旨在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双语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校专业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效果评估、挑战与机遇、发展趋势、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高等教育中,通过双语(通常指中文和英语)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将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高校毕业生需要具备更高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的能力。
对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深入研究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效果,探讨其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在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学科领域的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研究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1. 引言1.1 背景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的背景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高校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领域需要参考和借鉴国际前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单一语言教学,难以满足研究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将高校研究生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双语教学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语言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他们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素质。
探索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传统的单一语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引入双语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扩展学术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双语教学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
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实践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明确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双语教学对于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推动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000字】2. 正文2.1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首先是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呆板。
在传统课程中,学生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其次是师生互动不足,学生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机会,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能力。
传统课程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较弱。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考查评价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
外语类院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杨晨,王琰(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128)一、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双语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科教育中交互使用母语和外语甚至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本质上属于专业课教学,即以外语为工具来学习比如经济金融类等专业学科知识,最终目标是达到外语水平和专业学科知识双提高,以便可以利用外语从事专业性业务,为不断发展扩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提供紧需的人才[1]。
而且已有研究表明,在交叉学习的过程中,双语课程学习者母语能力不逊色于只使用母语学习同课程的学生,而且其外语应用能力有明显提高[2]。
同时,在专业学科知识方面,双语课程学生的专业成绩与能力与母语环境下的专业学科学习者不相上下[3]。
因此,双语教学的有效展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并获取了专业学科的知识技能,而且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及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符合高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发展,企业需求提供多元化人才。
目前开设实施双语教学改革课程的高校不多,主要原因是师资不足。
比如像财经类院校的教师主要是经济、金融、财经、会计等专业毕业的硕士或博士,其中很多教师并非在国外获得学位或是在国外进修过,因此很难使用一门外语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
另一方面,像外语类院校的教师主要是外语语言、外语文学、外语文化等专业毕业,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在自己所学语言国家获得学位或参加过进修,因此一直以来长期只从事外语本身的教学研究工作[4]。
然而近几年,伴随着国际贸易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拥有语言优势的外语类院校迫切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为社会培养紧缺的人才,实现新时代外语类院校的教学转型[5]。
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双语教学的开展与实施为外语类院校的“外语+专业”的复合国际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
从政策层面来说,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直接使用外语从事科研的能力。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讨提要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优势及不足的分析,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提出双语教学的“并行模式”,并对该模式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并行模式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增强,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兴起并迅速发展。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倡导不同于我国传统学习方法的创新型思维方式。
为此,我们必须考虑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双语教学的模式问题。
本文在对现有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种新的双语教学模式。
一、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及其分析当前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1、引导模式: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板书,教师用中文讲解,其间穿插英文术语,习题和考试则中英文结合。
这是最简单的双语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授课过程中师生间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的障碍,基本上不会出现由于语言问题产生的误解,因而在双语教学试点的初期往往比较受欢迎。
但是,由于东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的巨大差异,英文教材和中文讲解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比如,学生课前花大量精力预习的内容与老师的讲解可能从思想方法,问题切入点,乃至语言形式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无法迅速地将老师所讲和课本所述的内容结合起来,于是,尽管上课时似乎听懂了,但由于下课后不知如何复习,同样影响了学习效果。
加之这种模式的英文授课比例低,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基本标准,所以目前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2、渗透模式: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板书,中英文结合习题和考试,教师中英文结合讲解,即先对某个知识点用英文讲解,然后再中文重复。
看起来,这种模式既考虑到了双语教学英文授课的必要,又通过中文重复的形式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形式。
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双语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双语课程体系建设也成为了老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双语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从整体上研究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和重要性,着重研究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重点和方法,进而指出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1t引言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双语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双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在双语环境中,充分发挥母语和外语教学的互补性及应用性,培养学生双语综合能力,使其能够用外语和母语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
目前,双语教育已经渗透到各种教育阶段和教学中;其中双语课程体系建设也成为了老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2t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双语教育是让学生能够以双语参与到现实社会中,通过语言交流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学习模式。
双语课程体系建设是促进双语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
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学生创造一个双语环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双语学习。
(2)提高学生的双语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双语活动来实现学习的多元化。
(3)构建一个完整的双语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有助于推进国际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5)为教育改革提供可持续的动力,促进双语教育的发展。
3t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重点和方法(1)建设的目标: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双语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双语教育的发展和深入普及。
(2)建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双语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括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两个部分。
母语教学要深入认识母语文化,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双语综合能力。
(3)建设的重点:双语课程体系建设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双语综合能力。
重点应放在双语大环境的建设上,关注语言教学的目的,结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双语课程的构建中把握好有效的双语教学过程。
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教改研究[摘要]在双语专业课的教学中,课程体结构的影响往往不受重视。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课程体系结构,研究了其对双语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改方案,为专业课双语教改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专业课通信专业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1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双语教学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其规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2004年8月,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协作组正式成立,有成员学校35所,至今国家教育部共支持建设500多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
很多文献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应对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及实践探索[2-6]。
对于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4],尤其是电子信息类[5,6]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相应的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许多大学开设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和《移动通信》等专业课的双语专业课教学。
尽管在专业课的各种教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有些深藏在双语教学机制内部和体现专业课程特征的问题,尚未见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这些问题在教学改革中若不能有效解决,会严重
制约双语教学发展,影响教学效果。
二、双语专业课设置的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的双语课程的开设不具有系统性。
这无意会给教师专业课双语教学以及学生对双语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和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双语专业课不具有系统性,大量的专业词汇在双语授课中是否需要给学生互译或者解释,给授课教师带来了困难,也会影响授课效率和效果。
例如,如果《信号与系统》是双语课,在对《通信原理》进行双语教学时,教师就不需要考虑“unit impulse response”和“convolution”是否学生明白是“单位脉冲响应”和“卷积”的意思。
(2)对学生来说,专业英文词汇的英语教材内容的学习,常常打破了课程间的本身在课程设置上固有的循序渐进和先修与后修关系,给学生学习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和困难。
例如,如果《通信原理》不是双语课,在双语课《mobile communications》或者类似于《移动通信》的双语课(如《无线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等)中,学生要遇到很多通信原理英文教材上常出现但自己没学过的专业词汇。
这和先修过双语《通信原理》课程的学生相比,给学生带来的困难要大的多。
(3)由于双语课程开设的不规律性,双语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候的汉语与英语在ppt,板书和口语上的分配很难优化。
如果教师知
道本课程的先修课是双语课,也知道其使用的英文版教材和中文的主要参考书,在讲授本课程时,教师就能有较好的尺度来规划本课程双语授课的模式,哪里该出现汉语文字解释,哪里该出现汉语口语讲解,把握起来就相对容易的多。
三、双语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探索
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上,有双语先修课程无疑会给后续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带来很多益处。
当然不同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体现其双语教学的特色,总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在学习效率和效果上得到优化。
双语专业课的体系结构最好是在维持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上,将一些关联性强,体现专业特点的课程,都安排合适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具体要注意如下的几个要点:(1)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课程的先修和后修关系,先搭建一条最基本的完整双语专业课链路,再逐步拓宽。
如在通信专业,按照《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无线通信》(或者《移动通信》)的先后次序开设一条系统的双语专业课链路,见图1。
当然还有其它的类似的链路。
但搭建这条链路也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例如精选教材,使得所选的外文教材不仅章节安排合理,内容充实互相不重复,教材英语表达易懂且教材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
此外,教师要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从备课到讲课,从ppt到口语,都优化双语搭配。
例如,如果信号与系统是第一门双语课,教师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毕竟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是有差距的),合理搭
配设计双语授课形式。
基础差的可以用英文教材,汉语ppt但部分单词带英语注释与教材一致。
再如学生基础好的后修课程,可以以英语ppt为主。
对数学多的章节,如讲解信道编码的卷积译码和turbo译码,可以用汉语讲解为主,英文解释为辅。
不是完全的英语口语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2)对于师资力量不够建立双语专业课教学链的学校,应该选派相对英语好的教师担任链路中非双语专业课教师。
不是非双语课就不能在ppt,板书和口语上出现英文注释,英文表达的。
其实正好相反,非双语课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好的外文参考书,合适地将部分专业英语词汇和语句,巧妙地融于教学活动中。
这样也可以形成一条准双语专业课教学链路,见图2。
这也有利于逐步培养双语授课教师。
(3)针对双语教学体制结构的改革,对双语专业课教材改革方面,有能力的大学最好组织双语课链路的授课教师,编写一整套适合自己专业,符合我国目前本专业双语教学的双语专业课教材。
例如,组织教师对《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和《移动通信》,编写一套双语教材。
能别编写个别课程双语课教材的学校,在内容组织和其它没实力编写的课程上选择合适的外文教材。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要考虑自己的校情。
此外,双语课教材是否采用全英语,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5)形成双语专业课教学链路的双语课授课教师,要有负责人,
定期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材建设改革的研究与讨论,形成有价值的讨论文档,并撰写有价值的教学论文。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重点讨论了其对双语教学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资助:本研究受湖北省2011省级教学研究项目no2011106资助。
[参考文献]
[1]范燕平,刘宝忠,张宝庆,“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职业空间,2011年第4期。
[2]唐淑敏,“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中国英语教育,2009年第3期。
[3]吴平等,《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4]赵正唐,“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2期, pp.223-224。
[5]尹霄丽,“数字信号处理双语教学教材选用与建设”,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87-90.
[6]李孟歆,“高校电路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510-512.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