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结构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结构中,主要有三种政治文化形态:作为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作为传统潜规则挥之不去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作为异质文化广泛渗透的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这三种政治文化,一个生猛,一个老辣,一个阴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人治论占主导地位,倡导"天赋王权",法律地位卑下,成为权力的附属品和权势的工具;人性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殊途同归,以道德与政治的互渗为手段,为权力绝对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权力泛化为整个社会体系的主导运行规则,权力是谋取个体利益和社会资源的基本手段,是衡量个体地位和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中央高度集权和泛政治化是全能政府模式下国家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全面控制社会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伴而生、相辅相成。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领域存在着新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之间的双重冲突,多种结构与成份同时并存,彼此消长,与民主政治相关的成份并没有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以及传
统的成份结构对现代化具有顽强的抗拒力,使得人民的政治价值取向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震荡。
人们往往留恋专制下的宁静,或者把西方国家的巨大财富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当然地联系起来。当代中国的现实使我们看到,本土文化由于受到的冲击过猛、过急,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萌发失落感,产生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主张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改革;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顶礼膜拜。
不同政治文化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激烈碰撞,使得人们政治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增大。中国的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型期显示出政治敏感性高、政治认同感低、政治知识差、政治感情淡等特征,这对政治控制有着消极的影响。
新的政治体制的建立,需要全新的政治理论。事实证明,观念的转变往往落后于体制的变革,接受不同政治文化的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很大不同,因而在生活中可能出现隔阂和冲突。如果这种冲突发生在决策层中,而体制本身又不能及时且有效地加以克服协调,就会出现波及整个社会的政治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