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现状及发展规划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6
张家庄乡蔬菜种植现状及发展规划的思考张家庄乡地处我县西南边陲,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约为19826人,其中:农业人口19615人,农业耕地面积2万多亩,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无污染。我乡的蔬菜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蔬菜产地集中在张家庄村、西陶沈、中陶沈、固店村、东陶沈等村,其他村蔬菜生产也有一定的规模。全乡2008年蔬菜生产面积243亩,其中:露地菜约243亩,蔬菜品种9种,主要为茄子、菜花、黄瓜、大葱、西葫芦、番茄、芦笋、莲藕、菠菜,所产的蔬菜主要满足周边居民需求,部分销往易县、容城等地。
一、蔬菜生产种植现状
1、栽培方式、品种布局特点。我乡蔬菜种植重点分布于5个村,目前,我乡种植蔬菜的村在种植方式、种植品种等方面没有自成特色,处于自发阶段。
2、销售情况。我乡蔬菜销售无销售龙头企业及营销组织,蔬菜产品销售主要以菜农到集市批发、零售或本地商贩批量收购贩运到临近的集贸市场倒卖,外地客商涉足较少,销往大中城市数量有限。目前,我乡蔬菜在镇内市场销售90%,外地销售10%。
二、存在的问题
1、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全乡蔬菜无明显的品牌优势。因人力、财力等因素制约,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还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销售市场主体依然是个体商户,他们的专业素质低,收购标准不一,产品没有自己的商标和专用的包装,这种以家庭小规模生产农产品的分散经营为主的组织形式,严重的弱化了农户的市场主体力量,使之在农业商品经济关系中处于极其弱小的地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缺少蔬菜加工批发市场,流通主体分散。我乡目前没有蔬菜的交易场所,主要是菜市场大街自然形成,一般夜间进行蔬菜批发交易,白天则无固定市场,所以买菜难一直是菜农所反映的突出问题,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也严重制约着本镇蔬菜产业规模的形成,并且由于我乡无蔬菜加工批发市场,流通主体又十分分散,多数菜农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出现盲目栽种无销路,农产品价格就市而不随行,优质优价得不到充分体现的现象。
3、种植区域布局欠合理,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难成规模化。我乡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困难,蔬菜生产一直难成气候和规模,主要表现在:一是适宜种植蔬菜的村组,优越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而有的地方菜农有积极性、有技术、有劳力,但土地资源匮乏;二是蔬菜种植布局缺乏规划性,规模化种植程度低,依然呈现为农户小打小闹,各自分散经营的传统种植格局,致使千家万户之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由于我乡蔬菜种植科技化程度普及率低,专业蔬菜生产农资供应渠道不畅,劳动者素质低有待提高,蔬菜生产耕作方式陈旧,田间管理粗糙,难以生产出优秀果蔬产品,蔬菜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蔬菜产业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由于受人力、投入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乡蔬菜产业生产信息化、标准化程度非常低,蔬菜生产缺少专业服务组织的有效引导,缺乏科学的规划、标准化的生产和信息技术的指导,菜农在蔬菜种植上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蔬菜农产品各级分类标准缺乏了解和掌握,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意识淡泊,农产品销售没有定向的目标市场和销售对象,生产效益忽高忽低,种植面积难以扩大。
三、发展对策
针对我乡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立足蔬菜生产拥有的资源优势,做强做大蔬菜业生产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抓规划,打造产业基地。
根据我乡目前农业生产现状,下一步要重点抓好蔬菜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种植特色。1、设施蔬菜栽培基地:以张家庄等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为重点,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大棚蔬菜500亩,主攻反季节、产量高的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超时令精细菜。2、露地菜基地:以固店村、西陶沈等地种植露地菜为主,主要生产复种指数高的大宗叶菜类、根菜类等蔬菜,力争3年时间发展成片露地种植800亩,力求在规模和产量上寻求突破,待条件成熟后发展大棚蔬菜。3、“蔬菜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为推广农业科技,增强农户的种植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对各种蔬菜新品种推广试验和良种繁种工作,促进蔬菜生产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加强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指导,同时建立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建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农产品能否顺利实现流通是农业增效的前提,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必须从建全和完善蔬菜销售市场体系,打通蔬菜产品销售渠道入手。一是加快蔬菜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积极争取县工商等部门支持,带动和引领全乡蔬菜的种植开发,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蔬菜交易区功能,不断新增蔬菜加工设施。二是不断培育、引进和发展新型流通企业,实现产销对接,加强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和组织,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形成,推行订单生产、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收购等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品的冷藏保鲜、分检包装等后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农产品信息的服务功能。四是着力拓展销售市场。培育和发展壮大营销队伍,形成较为健全的蔬菜市场营销网络,巩固本地销售市场,在城区主要市场设立城关镇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搞好为各超市、饭店、宾馆、学校直接配送蔬菜产品;
改进生产技术,加快蔬菜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拓宽外销渠道。
(三)提素质,树立品牌特色。
“提素质”:即提高蔬菜业生产和经营者的素质。重点加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为培育新型农民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农业生产人员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等培训工程和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种菜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新一代农业生产者。
“创品牌”: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一定知名度的蔬菜品牌往往能起到旗帜性的作用,影响着该地蔬菜生产销售和规模发展速度。我乡蔬菜品牌的打造,首先要通过加快规模发展,以无公害蔬菜为初始目标,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提升蔬菜产品的规模化和影响力。在规模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断向生态、绿色蔬菜方向发展,着力提高蔬菜品质,然后通过加大政策资金和农村信贷支持力度,有选择性地扶持部分市场竞争力强的蔬菜品种,积极申报品牌,通过加强生产供求信息发布、设计专用包装和加大广告宣传等途径,不断打造成知名品牌。
(四)重投入,激励大户规模发展。
乡政府拿出专项发展资金,对蔬菜生产专业大户、品牌蔬菜及蔬菜专业合作社给予以奖代补,激励我乡蔬菜生产发展,力争利用3-5年时间使我乡生产面积达到1000亩规模,实现我乡蔬菜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09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