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初稿)
- 格式:docx
- 大小:24.47 KB
- 文档页数:6
教学篇•教学研究施工组织与管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文|王剑锋一、案例背景从实践性的角度来考量,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不如其他专业学科(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砌筑工)那么强,内容偏向于理论化。
它是一门指导如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课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于对拟建工程进行施工准备和组织实施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形成于文字,见诸于脑力,指导于无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理实一体化”方面操作性不强。
正因为如此,在当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中也没有与此学科相关的技能竞赛。
但从“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出发,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仍要遵循一体化课程模式,遵循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统一的原则,因为它是中职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学科。
施工组织与管理既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道路桥梁施工等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学校的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之一,更是我校大专自考衔接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只有二者都通过了,才能取得该学科的合格证明,且在工程招投标实践中,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无施工组织设计随附投标文件,是会被视为废标的。
二、观点呈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以结果需求为导向,从课程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角度阐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理念。
又因为课程本身的极限性,理论偏多,没有太多的图幅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往往索然无味。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是引领课程教与学的关键。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1.明确课程实训目标了解学科知识体系,明确课程目标的培养方向。
根据课程设计和安排,施工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课程二年级下学期开设,一般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才能学好本课程。
很多专业都开设了该课程,如工程施工专业、市政工程专业、房屋设备专业和建筑装饰专业等,但不管是什么专业,教材内容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包含如下几个章节:概论、施工组织设计概述、工程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组织和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等。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实一体化一、教学目标•了解理实一体化的含义和意义•掌握理实一体化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理实一体化的概念2.理实一体化的意义3.理实一体化的操作方法和策略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概念解析(5分钟)1.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理实一体化的含义。
第二步:理论讲授(15分钟)1.介绍理实一体化的意义和目标,并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2.分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强调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给出一个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注重理论应用。
第四步: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将分析结果进行汇报和讨论。
2.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深化对理实一体化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和展示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小组讨论结果: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3.个人思考反馈: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理实一体化的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学生可以撰写一份短文,分享自己对理实一体化的理解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个人思考反馈。
2.阅读相关资料,拓展对理实一体化的知识和理解。
以上是一份关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教学资源准备1.PPT或黑板/白板和马克笔2.教学案例3.教学参考资料八、教学实施1.第一步:导入与概念解析(5分钟)–提问:你认为理实一体化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些内容?–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各自的观点。
2.第二步:理论讲授(15分钟)–使用PPT或黑板/白板进行讲解,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给出一个实际问题的案例(可以是与学科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会计专业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核心学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当今会计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建立实践基地1.学校与各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
2.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条件,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实际的会计工作。
二、优化教学内容1.根据会计职业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其与实际工作场景相匹配。
2.突出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3.加强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导师制1.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名导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
2.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与学生共同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目标。
3.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应有一定的频率,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四、加强实践课程的开设1.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足够的实际工作场景。
2.实践课程应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3.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开展实际项目实践2.通过实际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校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项目资源,确保项目的实施和学生的实践体验。
六、加强实践评估1.建立完善的实践评估体系,通过任务完成情况、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2.根据实践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基础,会计专业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会计职业需求。
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024年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标题:____年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摘要:本方案旨在推进____年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建设智慧校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具体方案包括:完善校园网络和设施建设、推进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创新、开展跨学科合作和项目学习、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等。
通过全面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本方案旨在推进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二、完善校园网络和设施建设1. 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提高网络带宽和稳定性,满足多媒体教学和在线学习的需求。
2. 升级教室设施,安装互动白板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提供多媒体教学环境。
3. 建设智能实验室、图书馆和自习室等教学辅助设施,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三、推进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创新1.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
2.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探索并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工具。
3. 成立教师交流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
四、开展跨学科合作和项目学习1. 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
2. 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合作,提供真实场景和实践机会。
五、建设在线学习平台1. 建设整合各类学习资源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2. 推广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选择和学习支持。
3. 提供在线学习社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
六、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1. 建设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和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
2. 提供学生成绩和学习记录的查询功能,方便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引入数据分析技术,帮助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个性化教学推荐。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当中。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目标设定1.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和参与度;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3.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4.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选择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选择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操作内容。
例如,在化学课堂上,可以进行各种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在物理课堂上,可以进行模拟实验和实际测量,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在生物课堂上,可以进行活体观察和植物培育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2.教学方法选择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入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和反思总结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种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评价方法。
1.实践操作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运用能力。
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2.问题解决能力评价通过给学生提供问题和情境,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和口头答辩等方式进行评价。
3.团队合作评价通过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报告、小组成绩和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会计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时存在困难。
为了适应现代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需要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现代会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2.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融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
三、方案1.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财会机构、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提供真实的会计操作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实施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3.推行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真实会计案例来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习实训: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习和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动态和业务流程。
5.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分配指导教师或企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6.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会计工作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7.建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现代化的实验教学平台,提供各类财会软件和模拟实验环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8.增加实践评价权重:将实践成绩纳入学生考评体系,增加实践成绩的权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四、预期效果1.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升,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会计问题。
2.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幅提高,适应现代会计工作需求。
3.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促进产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五、实施建议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实习实训档案,记录学生的实践经历和成果。
4.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1“理实一体化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范文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机械专业部“理实一体化”与“五环四步”根据学校示范校建设任务书,结合我校《“五环四步”教学模式试点推广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机械专业部内进行“理实一体化”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的探究和改革。
二、工作机制(一)组织保障成立机械专业部教学模式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彭春副组长:张光铃成员:凌燕卢伟杨恒艾建陆维张立超(二)经费保障学校为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教师提供参加市内培训、到其他学校上研究课、到市外上研究课或参加培训提供时间和经费支持;提供考核奖励经费。
三、工作思路确定重点实验人员,采取点带面、辐射推广,最后进行成果总结。
四、教学模式的选用(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二)五环四步“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环节:能力发展动员、基础能力诊断、能力发展训练、能力发展诊断和能力科学反思;四个环节即任务、行动、展示和评价四个步骤,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既适用中职专业课,也适应于中职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需要。
五、教学模式运用的要求(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运用,具体要求如下:1.教师(1)需具备双师素质,本专业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2)当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月;(3)能承担项目的教学、组织考核工作;(4)每门课程教师数量原则上不少于两人。
2.实验硬件(1)实验器材数量应与班级人数匹配,一般要求设备工位数不能大于三人。
(2)实训环境应具备安全、规范;应适应“讲评—实践—讲评(点评)”等教学环境的要求;(3)实训设施应满足教学的需要。
3.教材以项目为指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4.班额班额根据实验要求可以对现行班级进行调整,根据实训室容量进行调整,原则上每个班不少于30人,采用小班分时间段分内容进行教学。
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一、方案背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一体化教学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
为适应时代变革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我校制定了____年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以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
二、实施目标1. 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2. 推广在线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师生互动和学习体验;4. 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5. 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施步骤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更新校园网络,提供稳定、高速的上网环境;- 配置先进的电子设备,提供便利的学习和教学工具;- 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
2. 建设校园一体化教学平台- 整合现有的教育软件和资源,构建统一的教学平台;-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科和学段的教学需求;-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互动,拓展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
3. 推广在线学习- 设计在线学习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参与线上讨论和协作,提高学习效果和交流能力。
4. 开展创新教学活动- 推广反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使用虚拟实验室和模拟仿真软件,提供更真实的学习体验;- 结合在线教育资源,开展互动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创新教学形式。
5.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 建立教师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6. 强化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能力;- 推广使用教育应用软件和学习工具,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和实践活动,锻炼综合素质。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确定课程学生的培养目标。
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的工作项目为主线、以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案例为课题,建立一种课程体系。
二、课程要求1、课程理实课时比例为3:7以上,根据学生情况,可做小的调整;根据课程比例折算,一体化课时折算率为0.75.2、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在编写教学大纲前,定好相关的课题(项目),符合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和社会需求。
三、"一体化"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纲领和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社会的需求,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为导向,制定一体化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各技能模块又都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
四、"一体化"教学大纲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课程一旦确定以后,每一门课程都应制定出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教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此外,教学大纲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应用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要求。
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并能反映出本学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方向;同时要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列讲授课内容、实训内容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
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武汉正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中职学校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3)二、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基本建设思路 (3)1、以知识的应用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3)2、基于小型机床构建公共教学平台 (4)3、开发与设备融为一体的一体化项目教材 (4)4、注重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 (5)三、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方案预算及配套教学资源方案 (6)四、配套教学资源简介 (9)五、方案配置及教室布置图 (10)六、文化宣传设计方案 (11)七、教学内容设计 (11)八、产品技术参数介绍 (14)一、中职学校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1、目前的教学大都以理论教学为主,而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度测量、机械拆装等专业基础课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听不懂,大部分老师上课没有成就感,积极性大大降低。
2、部分学校建立了机械原理实训室、测量室,也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效果,大部分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依然不高。
3、就业压力巨大与企业缺人严重的矛盾说明当前的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企业选人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操作的培养,更要注重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些变化无疑将对机类专业的传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乃至课程体系的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如何在学时不足、教学投入不足等诸多现实困难下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艺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等已经是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
二、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基本建设思路1、以知识的应用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工作过程知识的传授。
所谓工作过程知识,是指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或工人所特有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多数是隐性的,是工作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产物。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革方案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效益关系密不可分。
由于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我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我校原来主要采用传递一一接受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都是辅助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颠倒了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
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
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2、现有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我校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常常是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例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既教理论,又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3、学科本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及教材与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
我校职业教育课程是以学科为体系。
在课程内容构建以及整体结构上还是学科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
学科体系的课程与教材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在思想观念上就给新教学法的引进带来很大的障碍。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上普遍缺乏对新教学法的适应;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实施新教学法需要应付两种不同的课程体系,这确实是一件相当吃力的工作。
二、电子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计划我校电子专业教学计划中分别安排了电子整机安装实训以及电子整机理论课,而在教学安排中,带理论课的老师不带实训课,而带实训课的老师不带理论课,这样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技师学院机械工程分院(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劳动人事保障厅职教处、教研室2011年7月14日召开的《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工作会议》精神;为扎实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院全面实施创建“名校工程”,开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特制定沈阳技师学院机械工程分院关于做好(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一体化教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全面负责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学计划制定工作、协调教学矛盾、解决实际困难、组织管理与实施教学计划。
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在沈阳技师学院机械工程分院教务处。
教改执行团队:负责人:成员:、教改执行团队职责: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尝试与实施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落实一体化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时间2011年9月——2013年9月三、教学改革试点班级:2011级机床切削加工一班、(30人)。
教学模式: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比较班级:2011级机床切削加工二班、(30人)。
教学模式:基础学科教学与部分一体化教学。
四、一体化教学试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将机床切削加工专业打造成为地区知名品牌专业。
(二)改革目标通过三年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圆满完成机床切削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试点任务;建立起本专业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适应机械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需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运行机制。
使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居辽宁地区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并以此提升机床切削加工专业及学院在地区的影响。
单县职业中专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的一种教学法,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改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的申报在学期期末,教务处下达下学期教学任务时,各专业部根据自己师资、实训设备、教学资源等情况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由主讲老师提出申请(配备安排方案),经专业部主任审核报教务处批准后实施。
二、教师的选用及职责承担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以课程为单位成立教学组,设教学组长1人,一般为主讲教师。
组长原则上由本课程领域骨干教师或带头人担任,主要职责:1.组织课程教学组成员修订课程标准、实施性教学大纲,讨论确定学期授课计划,组织集体备课,组织进行课程考核。
2.开学前一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经专业部主任审核后报教务处批准执行。
3.制定教学任务书,对部分需要辅助教师讲授的课程须在任务书中注明。
4.承担本节课内容的讲授,写出授课教案。
5.做好课前准备,检查设备完好,做好学生安全操作规的教育,确保安全上课。
6.承担学生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及批改。
7.承担本节课的题库建设。
8.承担教务处安排的晚自习辅导。
9.学期末撰写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总结。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教学实施小组,设小组长1-3人,小组长为专业课教师,主要职责:1.根据本学期所承担的助课任务,制定助课工作计划;2.工作期内,参与制定每次课的实施方案,全程随堂听课,做好课堂笔记;3.完成主讲老师安排的部分授课任务;4.按照主讲教师要求进行课程答疑、辅导;5.协助主讲教师做好课前教学准备(教具);6.实习指导。
掌握操作规程,了解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参与实习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指导学生完成实训过程,做好讲评;7.完成主讲教师安排的其他任务;8.协助主讲教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师的配备主要根据班级人数、课时任务性质及设备台组、场地确定。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急迫。
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往往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方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理论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2.实践课程:侧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2.项目实践: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学习并应用所学的知识;3.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习成果的分享和碰撞。
五、实施步骤1.教学前准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相关教学内容;2.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3.项目实践:学生完成相关实践项目,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4.学习总结:学生针对实践项目进行总结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六、评估方法1.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2.项目评估: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学习过程评价:教师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习过程的改进和优化。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本教学方案,可能存在以下两种特殊的应用场合:1. 实验室(或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在实验室(或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教学方式:引入线上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方式,通过模拟实验进行实践操作,降低实验室(或实训场地)的使用需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学科之间割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教育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迫在眉睫。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贴近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原则:真实性原则,强调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综合性原则,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三、内容和措施1.课程设置方面(1)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设计跨学科课程,搭建学科交叉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推出科技与社会、数学与艺术等课程。
(2)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
2.教学模式方面(1)探索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允许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实践探索。
(2)推行项目制学习,将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角色和能力要求(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2)教师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实践基地建设(1)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环境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打造实践平台。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四、资源保障与评价体系1.资源保障(1)加大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2)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资培训和发展体系,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评价体系(1)建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等因素纳入评价范畴,并进行科学量化评估。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整合各学科知识,促进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推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4.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提升三、实施步骤1. 成立专门组织设立由校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监督评估工作。
2. 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由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整合课程设置、跨学科教学计划、师资培训等内容。
3. 整合课程设置调整学校课程结构,将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具有跨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例如将语文和艺术结合、数学和科学结合等。
4. 制定跨学科教学计划制定教师跨学科教学计划,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教学,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
5. 进行师资培训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一体化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及实施技巧,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6. 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统一安排实施跨学科教学,鼓励教师开展合作性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7. 监督评估建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改革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预期效果1.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成绩提高;2.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更新和提升;3.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得到认可和肯定。
五、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面向理实一体化的高职专业课混合式学习体系建构课题实施方案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面向理实一体化的高职专业课混合式学习体系,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面向理实一体化需求的高职专业课混合式学习体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实践环节,增强实际能力,满足就业市场需要。
方案实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提出以下实施方案:1.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融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混合式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参与感。
2.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开放型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学生学习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完善学生课程花费和课程评价体系。
3.增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和实验设施,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提高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水平。
4.建立行业合作机制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建立企业与学院联合培养的机制,通过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企业需要和市场趋势。
预期效果实施本方案后,预期获得以下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实践能力得到实质提升;-学生在企业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学校的教学品牌得到提升;-行业合作机制的建立,加强与行业的紧密联系。
实施计划本方案的实施计划如下:-2019年12月-2020年1月: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确定教学资源和内容。
-2020年2月-2020年4月: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教师培训和学生宣传。
-2020年5月-2020年6月: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
-2020年7月-2020年12月:整体监测与评估,完善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方案旨在强化高职教育的理实融合性,进一步促进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性和开放性。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有望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特殊应用场合1: 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增加以下条款:•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确保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教学计划中增加更多的实操课程,如实验课、技能培训等。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目标1.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课程的壁垒,促进知识的整合和联结。
2.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改革内容1.制定跨学科融合课程:结合不同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合作的课程,推动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2.强化项目导向学习: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动课程资源共享:建立学校内部课程资源库,推动教师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
4.实施个性化评价: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四、实施步骤1.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和任务。
2.成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统筹规划改革工作,明确责任分工。
3.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项目式教学能力。
4.设计跨学科融合课程,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合作,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5.建立学生档案,跟进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6.定期开展评估,总结改革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五、保障措施1.加大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调整学校课表、教学设施等,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便利条件。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4.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促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六、预期效果1.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2.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质量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3.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跨学科合作能力和项目式教学技能得到提高。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
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一、指导思想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
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
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一、指导思想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
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
2、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相匹配的原则。
要考虑现有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场所、环境条件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统一的原则。
4、专业应用能力与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在突出专业应用于创新能力目标基础上,全面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框。
能使学校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企事业要求达到高度一致5、遵从科学认识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
教学设计应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产、学、研、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学科发展新成果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
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学科专业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
7、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开展。
三、总体要求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各院(系、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的关联性,时间、空间的可行性,资源条件的保障性,来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1、对适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系列课程,研究制定出一体化的课程整合计划,对已具备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的课程,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并申请付诸试点实施。
2、新制定的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综合改革将理实一体化课程明确标明纳入课程体系,对原有培养方案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整合的课程可统一填写课程调整申请,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实施。
3、从2016-2017第1学期开始,要求各本科专业2012级以后的各年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至少开设2门,其它专业至少开设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试点改革,各年级开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以后。
对于适宜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公共课程,每个学科门类可选择开设一门作为试点课程。
四、主要内容1、构建系列“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
根据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
2、研究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
研究制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目标相统一的一体化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名称,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保障条件和实施建议。
3、组织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讲义或教材。
依据制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质要求和实施过程,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材教学单元。
4、整合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依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授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调整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复合型教学场地。
首先校内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应创设能同时进行理论教学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有条件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5、加快建设“双师型”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
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综合能力。
各专业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懂市场、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
6、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标准改变传统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卷面考试忽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全面考核,在遵循多元化、主体性、发展性、科学性、过程性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办法,逐步建成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构建多维教学目标的全面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考评、学生自评互评、行标测评、同行专家综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以证代考”、“以奖代考”和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课程学分互换等制度。
五、组织机构1、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各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发动,具体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审核、课程运行的编排、跨院(系)教学资源的调配等相关事宜。
2、各院(系、部)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部主任、实验中心(室)主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等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的小组,负责组织“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研发、教学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整合等相关工作任务。
六、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2016年4月)。
教务处组织召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
介绍我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布置有关工作任务。
2、课程开发阶段(2016年5月-6月)。
各院(系、部)按专业研究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总体方案;完成2016级培养方案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置;确定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
3、课程建设阶段(2016年6月-9月)。
对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完成制定课程标准和其他教学文档材料,选定任课教师或课程小组成员,确定教学场地,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
对总体方案中其他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的基本建设需在开课学期前完成。
4、课程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本学年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第一轮试点工作。
在试验过程中,注重过程检查、收集遇到的问题和相关信息。
5、课程验收与总结阶段(2017年8月-9月)。
组织进行试点课程的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我校下一轮和进一步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七、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校、院(系部)二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充分组织课程的开发论证、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调配,大力支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教师培训,及时解决试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资源条件保障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验与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特别是鼓励校与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更适宜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良好教学环境,优先满足需要。
对尚缺的必备仪器设备尽早申请安排购置,对有所增加的低值易耗品学校大力支持,满足需要。
对于上课场所、课表时间安排优先考虑,满足必要的要求。
3、政策扶持(1)项目管理。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均按课程建设项目管理。
(2)工作量补贴。
对已制定的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若涉及到比原有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少的情况,工作量仍按原加和学时计算;若与加和学时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计算工作量可适当增加系数(1.5);对于新制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工作量计算系数也按(1.5)。
因教学改革试点增加的工作量有学校另行拨付。
(3)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支持试点课程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各院(系部)优先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实践体验或挂职锻炼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和从企业、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4)教学评价。
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向承担试点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倾斜。
学生评教三年内不计后10%。
4、经费支持每个试点课程资助项目经费(5000元),用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务处20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