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盈亏问题基础理解

  • 格式:docx
  • 大小:321.9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亏问题的理解

解题思路:

1、通过假设,变成可比的变量;

2、找出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导致的结果差异;

3、通过将一种情况假设成另外一种情况,发现差异的原因。

4、利用除法的原理:总差/每组的差=组数的方法求解。

两个容易出错的地方:

1)盈亏问题中有两个地方需要比较,第一个:结果差异比较。两者之间一定是可比的。2)第二个比较是分配方式的比较。不同的分配方式下,分配的东西不仅仅要有可比性,而且数量也必须是一样的,只有这样才能用除法。

例题1、学生春游,每船坐15人,有10人没船坐;每船坐20人,还可以坐30人。问多少个同学,几条船?

解:首先,这道题里,在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下,隐含的条件是:1)人数不变;2)船数不变。(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题目中没有明说,但是隐含的条件,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其次,假设第一种情况下,每条船正好坐了15人,全部坐满,人不多不少(注意:假设的时候要不多不少正好),那么就要减少10人;假设第二种情况下,每条船正好坐了20人,全部坐满,人不多不少,那么还需要增加30人。(解释给孩子听,为什么要假设两种情况下都坐满呢,不多不少呢?因为只有这种,才能变成可比,才可以用除法)第三,我们现在就要通过比较,发现两种不同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差异。现在命令第二种情况下,每船坐20个人的,每条船都下来5个人,变成每条船15人。需要下来几个人呢?30+10=40

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A B C D

(画图的要点:线段的单位是人数呢,还是船数好呢?如果结果差异里是人数,那么线段的单位也要用人数)。

看上图,我们发现:线段AB表示的第一种情况正好全部都是每船15人,把多余的人扔掉了。线段AD表示,每船正好都是20人,把不够的人补齐了。线段AC表示原来的人数。通过比较之后,我们发现,每船从20人变成每船15人,减少的总数人就是线段BC+线段CD=10+30=40人。这40人是怎么来的,是所有的船,每船减少5人汇总加起来的。两种情况下,船的数量一样,这样题目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总的差是40,每条船的差是5,那么船的数量就可以用除法:40/5=8条船。后面算人数就很简单了。

这里是一个多了,一个少了,方向相反,结果的差异是盈+亏。如果都是人数都是多了

呢?想一想怎么画,为什么结果的差异变成了盈-盈。

总结一下:盈亏问题的核心就是通过假设,把第一种情况变成第二种情况,或者相反,把第二种情况变成第一种情况,都可以。然后再找出这样变过以后,差是多少。这个差是个总差,是变的时候,每一个的差汇总起来的,最后就可以用除法了。

例题2、学生春游,每船坐15人,有10人没船坐;每船坐20人,正好多了一条船。问多少个同学,几条船?

解:我们发现第一种情况是人多了,第二种情况是船多了。这样就没法比较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转化成可以比较的。因为前面都是人数,所以把第二种情况中的多了一条船,转化成“还可以再坐20人”。

通过这么一转换,题目就很简单了,变成了“学生春游,每船坐15人,有10人没船坐;每船坐20人,还可以坐20人。问多少个同学,几条船?”

结论:当发现分配后剩余的东西不可以比较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把它们变成可以直接比较的。

例题3、学生春游,每船坐15人,有10人没船坐;每船坐20人,有一条船还可以坐10人,还有一条船空着。问多少个同学,几条船?

想一下,可不可以用(10+10)/5=4条船的方法来做。答案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样比较的话,两种情况下,船的数量不一样了,就不能用除法了。

例题4、学生春游,公园里有大船和小船,如果大船每船坐15人,小船每船坐5人,有10人没船坐;如果大船每船坐20人,小船每船坐5人,还可以坐20人。问几条大船?

用上面同样的思路做:假设第一种情况全部坐满,正好,多了10人。第二种全部坐满,还少了20人。这个差异怎么来的?是每条大船多坐了5人。大船有:(20+10)/5=6条。

解:在比较的时候必须是数量相同的才可以比较。数量相同的概念可以是一个组合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个单个品种的数量相同。本题中,显然,单个品种的数量不一样,一个是另外一个的3倍。这里有倍数关系,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第一种情况的一个人,跟第二种情况的三个人进行比较。这个时候,第一种情况一个人看成一组,第二种情况的的三个人看成一组,那么组数就相同。这时候我们发现第一种情况的每组需要5个羽毛球,第二种情况每组需要6个羽毛球。那么题目就变成了“每组5个,多10个羽毛球;每组6个,少8个羽毛球”。题目就变得非常简单。

思考的步骤:如果苹果的数量和桔子的数量一样的话,就很容易解答。这里我们可以把两个苹果看成一个桔子,或者把桔子的数量翻倍和苹果的数量一样多。哪一个更加方便呢?第一种方法,要把两个苹果看成一个桔子,那么苹果的数量就要除以2, 7是单数,没法被2除。放弃之。

现在我们假设,让桔子的数量翻倍,跟苹果的数量一样多,这样就具有可比性了。苹果变成了桔子,题目就变成了“苹果每人6个,多8个;苹果每人7个,少5个”,这样题目就非常简单。就可以用(8+5)/(7-6)=13(个小朋友)来计算了。苹果数量=13*7-5=86个。桔子数量=13*3+4=43个。注意假设以后桔子数量变了,最后算的时候要变回来。

如果学过小数以后,也可以这样。假设第二种分配方式中,苹果的数量减半,这样苹果的数量和梨的数量一样,就具有可比性了。减半以后题目就变成:“桔子和苹果数量一样,桔子每人3个,多4个;苹果每人3.5个,少2.5个”。

例题:王老师给2个班的小朋友分苹果和桔子,1班的人数比2班的少1人。苹果数是桔子数的2倍,1班分到的是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2班分到的是苹果,每人7个,少5个。问有多少小朋友?多少个苹果和桔子?

解题:结果的差异不同,分配时的数量也不同(人数不一样)。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把人数补齐,假设两个班人数一样多,给1班增加一个人。1班每人分3个,变成了多1个。这样题目就变成了跟上面一样了。注意,两个班人数不同的时候就不能用除法。

例题:讲解奥数AB卷里最后一道题。

解:把乒乓球的数量假设成跟羽毛球的数量一样多。把乒乓球数量翻倍,这样乒乓球就变成了羽毛球。那么题目变成了每组分羽毛球10副,余羽毛球30副。

解题:画图。第一步,把不同分配方式下的数量补齐,假设5分的跟2分的数量一样多,那么5分的比2分的多40+22*5=150分(因为5分的还需要增加22个才能跟2分的数量一样。一共是110分,原来已经比2分多40分了,再加上后来增加的,就变成了150分)。150/3=50个(2分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