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语文学科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一种有效的语言工具,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经过长期的调查,很多学生都对写作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在写作方面提不起来兴趣,也正如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最为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问题;对策一、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注重写作数量,轻视写作质量在以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每科教学都过分的注重于数量,并且在语文写作训练方面也是一样,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只要让学生多写一些作文,写作的水平就能提升上来,因此就不断的让同学们写作,并且还鼓励学生们每天多写多练习,每天有日记,每周有周记,甚至还有读书笔记等等,然而学生们就是拼了命的写、抄、练习,老师就是拼了命的修改、批注、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会十分的疲惫,不仅造成两败俱伤,还给学生们的心理带来了大面积的阴影,也让学生们越来越讨厌写作文,因此学生们的写作质量不仅没有提升,反而还大大的下降了。
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是受到其他学科教学的影响,让语文教师也错误的认为,只要写作的数量跟得上,那么质量也就上来了;第二是“多读多写”依然还被大家不断的推广,虽然教学大纲是要求教师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写作机会和自由,但绝不是无终止的给学生们加大写作的数量和要求,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写作质量的提升是离不开数量的积累,但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数量,根本就起不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并且还会适得其反。
(二)只将写作局限在课堂中其实作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很关注作文和生活的关系。
曾经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他在引导学生们写作的时候,将作文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位教师给学生们一个月的时间,他让学生们每天晚上都观察月亮的变化,并作好记录,之后在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词语、成语等,经过一个的积累和发现观察后,每一位同学写出关于月亮的作文都是非常完美和优秀的,并且学生们都将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写进了作文中,因此每一篇作文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们希望看到学生们的优秀作文,但是优秀的作文也一定要具有生活的调料混合在其中,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更有滋味。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模仿训练、自由练笔、读写结合等克服作文教学弊端的方法和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弊端客服方法目前,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学作文教学发展至今,其弊端愈见严重。
这种弊端导致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艰难进行,体现为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写作出现了方向性的困惑。
从根本上说,文章是什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怎样的文章?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我们究竟弄清了多少,还很难说。
可以说这是作文教学的一种贫困状态。
这种状态给我们带来了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怀疑与困惑。
在呼唤素质教育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来临这些大环境下,针对令人尴尬的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不仅要弄清“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更要探索走出这个困境的办法,只有把准了方向,克服了弊端,中学作文教学的前景才会出现辉煌。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贫困现状分析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于写作思维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更没有拿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
具体表现在:1.忽视了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写作思路的对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
在社会与自然构成的这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庞大的网络中,把一人作为思维对象简直可以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思维主体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与多变性尽符合于他的研究与探讨,认识和揭示这样复杂的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程度就更大了。
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的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经验性地胡编乱造,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来写一些写烂了的题材。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本质,总是错误的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于是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语文教学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知识性、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在这四个方面是实用性最强而又存在问题最多的,尤其表现在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中。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笔者在甘肃的一所农村学校任教十多年,深感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之低,作文教学的无序甚至可有可无。
初二的学生,作文水平和小学三四年级的差不多,叙事就是记流水账,空洞无物、题材陈旧;写景、抒情干瘪无力;立意构思毫无新意;标点乱点,段落胡分;更有甚者抄袭优秀作文应付了事……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教师方面,教师布置作文题目,纸上谈兵地对构思、立意、技巧等做一个“总体”指导,而后让学生写,交上来完成作业式地批完了事。
如此,学生怕写作文,教师疲于改作文,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二、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1.小学作文教育的偏差。
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期待过高,以自己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总觉得学生的水平太低;另外,他们又不能俯下身子手把手地对刚刚开始写作的学生进行示范和指导。
久而久之,教师失去了耐心,觉得学生差;学生没有养成热爱写作的习惯,觉得作文枯燥无味。
由于这样的偏差,不但没有打下好一点的写作底子,就连错别字满篇、乱点标点、一段写到底的毛病都没有改掉。
2.农村中学作文教育的功利性。
上述水平的小学生升入七年级,中学的语文教师不从实际的作文水平出发确定作文的目标,选择教学的方法,越发使得作文教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潭。
而更让人忧心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表现出严重的功利性:一方面,家长与社会都把重点高中的升学率当作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数、理、化、英是宠儿,语文被边缘化,作文教学自然也就备受冷落;另一方面,中考作文的阅卷方式是字数够,字写得好,便可得高分。
这些直接使得作文教学被淡化,甚至从语文教学中彻底消失。
阅读写作新教师教学我在一所农村高中任教,主要担任高中的语文教学,可是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提写作文,就有学生大呼小叫:“老师,怎么又写作文,才写完几天啊。
”许多学生怨声载道,颇有微词,有时弄得我也哭笑不得,尴尬不已。
但是,尽管如此,作文教学毕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如果学生把这种心理状态一直保持下去,只会使作文水平越来越差。
鉴于此,我结合自己十余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历,就作文方面浅谈几点。
一、农村中学当前的作文现状首先,作文基本功较差。
作文基本功我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错字,病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分段段句等。
先说错别字方面,令人吃惊的是一些常用字乱用,滥用。
例如:即与既,再与在,已与以,须与需,的、地与得等,这些极其简单的同音字混淆不清;错别字出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一些笔画繁多的字写不准确,要么多偏旁,要么少笔画,要么随意改变字形。
再说病句,好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一句话前言不搭后语,重复啰嗦,表意不明,读来令人费解;有的学生过分追求语句的典雅、含蓄,反而晦涩难懂;还有的同学把一些方言俚语竟也写在了作文上。
作文基本功差的第三个方面是部分学生不会断句,该断的地方不断,不需要断的地方却硬断,许多句子不伦不类。
第四个表现就是标点符合的运用:有的无区别乱用,有的仅仅就用逗号和句号,更有的学生通篇就用一个点点一下。
我把以上四个方面归纳为作文基本功存在的问题。
其次,作文的题材、结构单一。
因为相对城市孩子而言,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造成他们知识面狭窄,所以作文很多时候题材都很单一。
记得新学期开始,我让高一的学生以“进入高中以后的感受”为题进行作文,三分之二的学生竟都这样写校园环境变了,学习的内容变了,老师变了,同学变了……两个班一百三十多名学生,内容竟然仅限于这个,可见学生经历感受之单调,知识容量之匮乏。
同时,从这篇作文中还表现出来结构的单一,许多学生还和初中时期一样,只知用三段式来写,具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列一个自然段,怎样用过渡句、过渡段来加强文章内部的衔接,学生无法把握。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对策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
每次习作,老师讲完要求之后,学生总觉得没有可写的素材。
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怕作文的状况,对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前提。
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
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以使其”不吐不快”呢?一、重视知识积累,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写作,首先得有东西可写。
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知识的积累。
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
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所以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这样有了充足的”源”。
当然,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部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当前,大多学生作文存在假、大、空的问题。
学生作文就象充满水的海棉,用手一拧,挤去那些大话、套话,剩下的空无一物。
内容空洞,缺乏丰富素材,缺少形象描绘,总之,作文中没有真实的生活没有真切的体验,没有真切的情感,在花里胡哨的文字中间看不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喜怒哀乐,学会了胡编烂造,从而使文章失去了感人的力量,失去了亲切自然的魅力。
浅谈农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但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一个“怕”作文、“苦”作文的问题。
探其原因,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环境狭窄,课堂内外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够,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重视度不强,针对存在问题找出解决措施,本文针对作文教学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学,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问题,思考对策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而语文学习是学习中的“老大难”,作文习作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难中之难。
作文课上老师没谱,学生头痛;花费的时间多,效率差等等。
因此,正确熟悉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给予正确的对策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1.农村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1.1 作文与农村学生局限性生活断轨。
当今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
即使偶尔进城,多半也是买了东西就回家,都市生活很少插足。
所以只是除了田野还是农田。
这样的生活,叫他们去哪里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人一面。
在这种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学习模式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
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
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断轨,自然是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1.2 作文与农村学生语文层次的脱节。
平心而论,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版初中语文书,选篇都是精品,特别是现代名家名篇,更是美文,令人赞叹不已。
教材的单元合成也具有一定科学性。
然而遗憾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章离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了,学生不能体会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更不必说揣摩写作艺术了。
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是散文中的精品。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点。
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进,总结了不少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农村中学生作文现状仍不能令人满意,因而一直成为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而又非常迫切的研究课题。
当前,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一、教师教无把握,学生学无目的这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
教师的指导、批改和讲评,每一步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学生每次多半是“残次品”,粗制滥造。
二、教师疲于达标,学生重量轻质当前学校给教师的各项工作都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了相应的量化,把达标与否与津贴多少挂钩。
语文教师一般以每学期指导学生完成6~8篇大作文,并要详细批改为达标。
语文教师一般都教两个教学班,每班按60人计算,一次作文就有120篇,一年下来就是1000多篇,再加上小作文、语文基础训练、课堂作业,为了达标,语文教师不得不疲于奔命,因而造成学生作文的重量轻质的严重局面。
三、教师课与文脱节,学生学与用脱节语文中阅读讲解课文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作文实际相结合。
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
但在农村中学,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这个例子的作用。
他们讲解课文只达到“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的程度上,而对“文章是怎样写”“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怎样联系学生的习作”等问题根本不顾。
以至每教完一篇课文,直接受益的是学会了几个字、词,而对学生的写作不起丝毫作用,因而造成学生顾了课文而忘了作文,无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教师眼高手低、学生无力回天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由于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学水平差异大。
有的教师只会用高标准去要求学生,而自己的实际写作能力却不高,作文写作无法示范,作文指导苍白无力,批改千篇一律,讲评不着边际。
以上这些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之中,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深思。
浅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写作水平低,害怕作文,其原因来源于学生生活环境狭窄,课堂内外写作素材的积累不够,教师对写作教学的重视度不强,针对存在问题找出解决措施,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保障。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73-01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作文同时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在作文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习作来看,我发现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1.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狭窄,生活经历不是很丰富,从而写作的素材就非常的缺乏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好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而现在,农村初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活环境相对较狭窄: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部分中年外出打工,孩子由祖辈带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样,现在的农村孩子相对以前玩的地方少了,出门怕孩子玩耍出事,严加看管,仅让呆在家中用看电视的方式来打发时光,独生子女已普遍,干活怕累着孩子……可以说现在的农村孩子写作基本上没有了以前那种传统的挖野菜,捣鸟蛋、捉迷藏之类的素材了,没有了玩乐的精神与劲头,就没有了体验生活的乐趣,再加上父母、祖父母又什么都不肯让孩子做,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这样导致学生的写作素材与情感都受阻,写作成了一大难题。
2.在生活中没有语言环境的训练,农村初中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现象由于缺少生活素材,学生写作文也就成了“无米之炊”,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种畏惧写作文的心理。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语文教师布置完作文题目之后,全班哗然:“又是写作文!”于是愁眉苦脸,埋头苦思,交头接耳,甚至直接从作文辅导书上到处抄一点就完成任务了,还有,有的学生有了一些素材,但是从小缺乏语言环境,就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了,所以,从头到尾就没有一句是通顺的。
老师一次有一次的不满意与低分,使学生存在对写作的怕的心理在作怪。
浅议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新课改犹如一股清风,无疑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打开一扇窗,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大多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爱走寻常路,按教材要求训练作文,全班同题同要求,有的教师让学生记范文,作文教学只为中考有个好分数。
这样缺乏个性特征的作文训练往往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低下,无话可说、无文可写,或者只会鹦鹉学舌。
在此情况下,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淡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一是模式化现象严重,作文教学缺乏有效方法在模式化的教学下,学生只知按照老师的套路“为赋新词强说愁”,却不懂作文本该是自我性情与真实心迹的自然流露。
于是,作文教学不过只是老师出题目,念念范文和说说问题的套路,这种模式化思想指导下的简单、机械的做法,不仅有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严重制约着写作主体语言与思维的发展;二是内功利思想导致作文教学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受初考指挥棒影响,初考作文的命题趋向实际已经成了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向标,其功利性影响作文教学。
教师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秘法传授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而在作文教学上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大,对学生缺乏有效指引,而学生作文内容“假、大、空”。
这一做法不仅损害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还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导致学生作文的文体意识淡薄,造成了学生作文的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不像散文;三是作文批改方法的缺失。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条原则。
教为不教,不教的前提是教,而且必须教好。
但在具体作文批改中,大多教师的批改方法较笼统,很难指出学生在行文中的具体问题,对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而教师的评改没落到实处,就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出现应付情结,为写作而写作;四是学生畏难写作。
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一、近年来,随着教育普及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农村中学学生对于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许多农村中学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以及应对策略,旨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以帮助农村中学学生在写作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写作现状分析1.缺乏足够的写作素材和语言熟悉度。
农村中学生由于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往往接触到的文化和语言材料相对有限,这对于学生的写作素材和语言熟悉度的积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农村中学学生在遇到一些较为生僻的词汇或短语时,常常会出现翻译不准确或用词不当等问题,这对于文学创作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缺乏高效的写作思维和技巧。
农村中学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与城市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往往在写作思维和技巧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学生的思维习惯也会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往往难以发掘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无法良好的完成作文任务。
3.缺乏优良的写作环境和氛围。
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往往相对封闭和单调,学生无法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和思想,这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思考和素材积累。
学校教学环境的单调和模式化也会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性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写作应对策略1.积极扩充素材和语言积累。
农村中学学生应该积极寻找和利用写作素材和语言材料,包括查找相关书籍和互联网文章,收集生活中的体验和经历,以及从教师和同学中获取荒唐、有趣、感人的故事或素材资料。
同时,学生也应该注重拓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表达技巧。
2.提高写作思维能力和技巧。
农村中学学生在写作方面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注重观察、思考和总结。
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包括构思、列稿、修改等方面的技能,以提高自己的写作完成能力和质量。
谈谈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尝试作了一些探索。
下面是本人对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些粗浅之见。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过分强调作文选材的思想性。
学生在作文前,教师过多强调选材要有意义,能概括出中心思想的题材来写,每次这样反复强调,学生的心目就形成一个题材的框框,还末下笔,心里就受到了束缚,为了要概括一个有意义的中心和题材,煞费苦心,搜肠刮肚。
自然会使学生忽视周围的很多丰富多彩有趣味的素材。
这种做法:不仅封闭了学生的灵感,而且,这样作文练习也是索然无味的。
2、重读轻写,读写不够统一。
学生在写作时不能较好地运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阅读教学材中没有很好联系作文来教学,干瘪瘪的分析、讲读归讲读,作文管作文,井水不犯河水,造成讲读与作文的脱节,学生写起文章来就难了。
3、不善于引导学生积累材料,就是缺乏材料,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如若有物,则多是旧事重提,干巴空洞。
古人曾经说“得之在俄倾,积之在平时”[1],一篇佳作的形成,必定得力于长期的积累形成的深厚功底,没有“读书破万卷”,那得“下笔如有神”呢?4、作文批改方式单一代,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平时作文大多是老师批改的,许多学生写作文不修改,依赖教师改,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老师精批细改,却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教师应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
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一)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写作兴趣1、注意动机意志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动机,就是激发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
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学习的动机决定的,一个学习动机纯正的学生,其理智的动机会激励他不断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一个个困难。
写作也例外,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意识与兴趣,这种意识就会在其心底变为练习的激情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会驱动他调动意志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去克服困难。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乡族自治县东塬学校赵俊海【提要】针对作文教学难,学生畏惧作文,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缺少主旨,不会组织结构,作文训练随意、无序等问题,我提出了激发兴趣,广泛阅读、全面积累,作文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人认识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系统的进行全文或片断训练等对策。
以期在作文教学中有所突破。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问题对策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而语文学习是学习中的“老大难”,作文习作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难中之难。
因此,正确认识农村中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和给予正确的对策,我认为是农村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一、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畏惧作文学生畏惧作文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一布置作文,学生一片惊叹茫然无奈,既希望老师能作写前详细的指导,又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甚至希望老师能开恩延长收交的时间。
但这一切过后又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二)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极少,每天以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为一线,好多学校没有开放的图书馆,即使有也很少有学生去看。
另外,因为当前学生安全又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校不轻易组织或者干脆不组织学生外出郊游,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大部分学生从小与人交往交流,用得更多的是本地的方言;极少数同学虽然偶尔能用一些普通话交流,但也夹杂着方言。
因而,学生作文时只能胡乱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故事或对例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稍微作一些改变等,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三)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了解各种符号的用法,或一逗到底,或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想加什么标点就加什么标点,不管句式、语调及句子是否完整,且错别字和语病也常常出现在作文中。
(四)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
农村中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形象思维阶段,逻辑性思维还没有形成,随着学生所接触
的事物渐渐增多,受到形形色色的外界影响。
再加上汉语言知识贫乏,会话表达能力低下,造成了学生在作文时既想写这个内容、又想写那个内容,写了这件事、又忘了那件事,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可能详细地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情常常因为被后面的篇幅所限、时间所迫而一言带过;层次不清是由于学生不懂得分自然段,所有文章一律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或一段到底;或想什么时候分就什么时候分。
不会用过渡词、句、段,把上下文连接起来。
结构残缺,头尾不全表现在一篇文章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只有头尾,没有主体部分。
叙述一件事有起因、结果,却没有经过;一个故事有高潮、结局,却没有开端、发展等。
缺少主旨,是因为学生在完成作文时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完成,不明白也不曾想过一篇文章用什么事例或道理表达一个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目的,即“为何而写?写什么?怎么写?”等等。
(五)作文训练随意、无序。
农村中学生作文训练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教辅资料缺乏、教育信息不畅通;教师仅凭一本教科书来教学,或当堂或课外布置一篇作文,学生或前或后断断续续地把作文交上。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对策
(一)摆正作文地位,提高认识。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种语文试卷中的高分板块。
《语文教学大纲》把“写”与“听”、“说”、“读”并列为语文的四大能力之一。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同时,与之配套的六册教材都设计了相应的作文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测验、段考、期考、小考、中考、高考各种考试,语文是必考科目,而作文又是语文必考的且高分板块。
(二)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
只有引导学生喜欢作文,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么所有的写作活动都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赠送,我们的学生当然是乐意接受这种赠送的。
这样,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是对自己心境最好的诠释,是自身一次完美的挑战。
首先要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该写什么,怎么样写;其次,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仅限定范围而不限定题目,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
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再者,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采取拿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来宣读,鼓励学生向期刊投稿,将学生的习作打印成册,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让他们又被认同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写作的兴趣。
(三)立足生活实践,学会发现。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
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
应经常带领学生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赞美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
如春忙时带领学生观察农民伯伯下田种地银锄翻飞的神态、动作;秋收时带领学生体察农民伯伯金镰舞动,麦浪声中唱丰收的喜悦,让学生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使他们懂得生活中无处不美的道理,进而激发他们表现美的强烈欲望。
(四)注重课外阅读,以读促写。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没有大量的闭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
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因此教师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应该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
阅读时事新闻、报刊杂志,同时诵读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等。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
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在小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
应该大胆摒弃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探寻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规律,并认真地贯彻坚持下去。
相信一定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实现由惧怕作文到愿写作文的质的飞跃。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2008版)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