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 格式:docx
- 大小:17.97 KB
- 文档页数:5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肺小叶间淋巴管浆液性炎症,小叶间组织浆液性纤维素性浸润,肺实质纤维蛋白性坏死性炎症,继以患病肺部出现贫血性坏死,常伴有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炎为特征。
一、病原
病原为丝状霉形体,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不强,干燥和高温可迅速将其杀死,冻干保存,毒力可保持数年,对化学消毒药抵抗力不强。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病牛及带菌牛,病牛康复后15个月、甚至2-3年,还具有感染性。
2、传播途径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随飞沫排出传播,也可由尿及乳汁排出,在产犊时也可由子宫渗出物中排出。
3、易感动物
主要是牦牛、乳牛、黄牛、水牛、犏牛、驯及羚羊。山羊、绵羊及骆驼在自然情况下不易感染,其他动物及人无易感染性。
4、流行特点
(1)地区分布。本病曾经在我国广泛流行甚广。1989年在新疆扑杀最后一头病牛后,到目前为止,除引起牛外,本地牛没有新病
例报道。国际上,在非洲的肯尼亚、乌干达、马里、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国家,本病呈地方性流行。在亚洲的巴基斯坦、尼泊尔以及中东地区的也门、阿联酋、沙特、科威特、黎巴嫩等国家,出现零星暴发。
5、流行形式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多见。带菌牛进入易感牛群,常引起本病的急性暴发,以后转为地方流行性。饲养条件差或畜舍拥挤等因素能促进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三、临床症状
1、潜伏期
潜伏期为2-4周,短的8天,长的可达4个月。
2、急性期
病初动物体温升高达40-42℃。动物表现为呆滞,厌食,不规则反刍。长时间发生轻咳或干咳。动物衰竭或呈弓形站立,头前伸和肘外展。犊牛可见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和关节炎,也可观察到心内膜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在非洲,牛出现典型症状时,死亡率达到10%-70%.
3、亚急性或慢性期
慢性病牛可能局限于轻微的咳嗽,或仅在受冷空气、冷饮刺激或运动时,发生短干咳嗽,以后咳嗽次数逐渐增多,食欲减退,反刍迟缓,泌乳减少。
四、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多出现在呼吸道和关节,胸腔和肺脏的病变通常是单
侧性,不同阶段炎性病变的肺脏可呈现出红色、灰白色和黄色,出现特有的大理石样外观。有时可见肺脏和胸壁粘连,胸腔和肺脏表面可见干酪样沉积物。慢性和长期病例中,肺脏发生坏死,直径达1-10厘米。另外,犊牛可发生渗出性腹膜炎、关节黏液囊炎、腕骨的蛋白性关节炎。有时可观察到颈下淋巴结肿大。
五、诊断
可依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如典型的胸腔病变)等进行综合判断。确诊可有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查。
1、病原学诊断
包括支原体培养和形态学检查。
分离培养时,应在密封的液体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基中应含多种营养基质,包括葡萄糖、甘油、维生素、核苷酸、类脂化合物和脂肪酸等。盲传2代后再接种固体培养基,置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2-96小时,至少进行3次克隆纯化。为了防止其他杂菌生长,培养基中需加抑制剂,如青霉素、醋酸铊等。纯培养的菌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应呈圆形煎蛋状形态,边缘整齐,中间突起。
2、血清学诊断
最常用的是补体结合试验,是OIE推荐使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国际贸易使用。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比较实用,在筛选检查时敏感性高于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试验敏感性高且操作方便。此外还有琼脂扩散试验、间接免疫荧光、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微量凝集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诊断
主要为聚合酶链式反应。可用胸腔积液作为检测样品,可利用巢式PCR扩增CAP-21基因0.5KB的DNA片段;如果以核糖体(R)RNA为扩增靶基因,结果更加敏感,因为在每个菌体细胞中含有大约104个拷贝的核糖体基因。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牛虽然血清学阴性,也没有明显临诊症状,但是PCR结果为阳性;相反,少数血清阳性的牛,PCR却为阴性。
4、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牛支原体肺炎、牛巴氏杆菌病和牛结核相区分。牛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肺部,轻者可见局部肉样变,严重病例的肺广泛分布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或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表现为流涎、流泪,有黏液性鼻液流出;咳嗽,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运动失调,心脏、肺脏及可视黏膜、浆膜出血;血液呈暗红色,凝固不良,病牛一般在数小时至2天内死亡。牛结核是由分支杆菌引起,表现为病程缓慢,渐进性消瘦、咳嗽和衰竭,在多种器官形成结节和肉芽肿(结核结节)。其他,如化脓棒状杆菌肺炎、肺霉菌病、肺丝虫病及严重创伤性心包炎引起的肺脓肿、肺炎,可通过剖检和病原检查加以鉴别。
六、治疗方法
有些广谱抗生素对支原体类病原具有抗菌作用,可选用治疗。土霉素5-10毫克/公斤体重,制成10%溶液,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7天。
七、防控措施
在我国,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检疫、隔离、扑杀病牛和对血清学阴性牛进行免疫接种。由于我国已经消灭了本病。因此,预防重点是防止病原从国外疫区传入。从国外引种时,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进行检疫并使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活疫苗(兔化弱毒或兔化绵羊化弱毒)接种。出现病牛时将病牛隔离扑杀,病死牛尸体深埋,并用2%来苏儿溶液或10%石灰乳对污染场地进行消毒。
当暴发此病时,国际上通常采取的策略有两种,即屠宰所有病牛及与病牛相接触的牛,是最有效和最简单的办法,但是成本较高。第二种策略是屠宰病牛并给受威胁的牛或假定健康的牛接种疫苗。目前,OIE推荐使用的疫苗是T1-44,其疫苗毒株是利用分离自坦桑尼亚的中等毒力菌株经鸡胚传44代后而获得。
牛场应以防为主,实行自繁自养。必须引起的牛须进行检疫,做补体结合试验两次,均为阴性者接种疫苗4周后才可起运,到达目的地后应隔离3个月,确认无病方可混群,原牛群也应事先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