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却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
道德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一个民族永久不衰。
因此探讨当今社会出现道德滑坡背后的原因及提出及时有效地解决途径是极为重要的。
道德滑坡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
他带给人们的印象只有一个——混乱。
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
在我国倡导建设精神文明的今天,提高全民道德文化修养已成了当务之急。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救赎道德,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一.出现道德滑坡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的驱使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有句话说道“上下争利,国将危矣”。
这句古训归根到底在一个“利”字。
利可以指金钱、权利、功名、也可以指一些便宜、好处等。
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昧着良心踩在别人的身上追逐名利、践踏道德。
一些社会学家把道德滑坡归结为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价值观发生转变,道德观念的迷茫,道德判断失去方向。
由此,社会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搬出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客观原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从而丧失责任心,负责任的氛围也就无法建立起来。
社会正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由此导致人们责任心的丧失。
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功利主义使得人们公德淡漠。
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
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
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
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面对乞讨者,人们不再伸出自己的手,面对受伤的人,人们不敢走近一步,怕连累自己。
我们已经在道德滑坡的环境里越走越深,我们的国民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不能正确的分析具体的情况,已经处于道德规范的迷茫期,困惑期,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坚持自己原有的价值观?那些冷漠的人,就是价值体系正在发生转变的人,就是道德判断上迷惘的一群人。
由于公民文化的有待于提高,他们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
他们走向那一边将对社会公德的发展与否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道德教育滞后--正面教育导向不明,反面警示教育不彰。
道德教育滞后主要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
在学校,教育过于功利性,关注的重点更多的在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忽视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致使学校德育教育滞后,学生德育水平底是“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方面,我们从小接受的道德观念都是父母传输给我们的,而父母的道德观是他们的父母灌输给他们的。
如果父母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不懂得教育或教育方式不足,就会影响下一代的品德素质。
况且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和事业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方面,德育教育空白无力,没有形成主流,另一方面社会在对优良的道德行为、典型道德模范宣传不足。
(三)政治腐败
政治腐败主要的原因在于政治文明缺失。
因为政治文明的缺失,意味着体制和制度的不健全;意味着权利缺乏有效地监督。
诸如政治生活中的腐败、贪污、渎职、卖官买官;难以想象,一个在各个领域都不遵守公共的道德、伦理、规范,没有共同权威的约束,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私德、行规盛行的社会会是健全的。
中国社会仍然是“官本位”为主体的社会,权力对各种社会资源的过分控制、分配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而不同程度地扭曲了某些领域的公共道德、公共规范的公正性。
比如在司法、科技、学术、文化、体育等领域,行政权力的过度干预都是明显的,而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这些领域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明显的。
(四)世俗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
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在最大限度地释放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释放了人性中反道德约束的一面,物质和金钱、欲望的满足超越了道德伦理的价值。
身为“社会人”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都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变化。
我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
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
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谄媚,可以“被潜规则”,可以不顾违背道德。
生存才是王道是道德沦丧者奉行的法宝。
裙带关系、走后门,已是现在职场、官场盛行其道,泛滥不觉的一种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心平气和。
所谓的社会公平在这里得不到兑现。
如今,西方思潮在向我们不断袭来,我们在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至上的同时,忽略了传统道德的要求。
道德沦丧者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挣脱了某些看似是束缚自由的缰绳,但是,在短暂的随波逐流之后,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时候,并不能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二.解决的相关对策
道德、伦理、信仰等精神方面问题的存在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其改善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何况以中国国家之大,人口之众多,又处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之中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格局之下。
所以,重建一个道德中国需要从国家到社会,从干部到民众多方面的长期的持续努力。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良好的道德氛围。
有些时候,人们的本性还是那么的淳朴,但是,社会上发生的很多的有关
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在给人们敲响警钟的同时,将人们乐于助人的热情同样浇灭了,由此导致了人们的冷漠性,不敢再去助人为乐,于是,社会上的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关于乞讨内幕的揭露,是的人们对于弱小者不再抱有同情心。
所有的事情都被人们蒙上了怀疑的面纱。
我们已经“被冷漠”。
要提高公民的辨别能力和认识水平。
孟子曾说,性本善。
中国多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尊老爱幼、爱国主义等方面的还是可以的,但是,在社会大浪潮的冲击下,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引诱下,不少人已经开始动摇曾经的价值体系,开始出现动摇。
所以,国家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公民的认识水平,增强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不愿被世俗同化的人。
所以,从根本上,必须提高公民的意识水平,提高他们看待问题的能力和鉴别能力。
(二)加强道德教育宣传,树立正确社会向导。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报刊等是重要传播工具,树立典型,加强学习宣传道德模范。
如“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倡导、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学习、英模的演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等。
学校教育应该一改传统的理论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隐性教育法把德育内容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身上,并使其内化为其良好的道德素质。
鼓励在家庭中营造良好德育环境,父母应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做到教育从娃娃抓起。
作为家长必须矫正陈旧落后的教育方式,克服溺爱、粗暴等错误方法,要多与子女沟通交流。
同时,家长的教育观念也要转变,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社会上应加大宣传力度,媒体在做公益广告和宣传时应该更加注重平民化,亦需要注重宣传的多样化,把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社会向导,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觉净化心灵,不做一个道德沦丧者。
(三)寻求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的辩证统一
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二者的冲突常常反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功利主义,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相比道义主义,它更符合多数人和社会的需求。
这一点从功利论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评价标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可看出。
此时,就需要我们再合适的情况下坚持道义主义。
道义主义将正义作为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评价标准,与从效果进行评价的功利主义相反,道义主义强调从动机评价好坏。
这就要求道义主义的实行者从内心追求善,憎恶恶,将“至善”作为最高的理想和目标。
然而,客观复杂的社会环境常会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多数人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了道义而道义主义上升到最高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也就是关注人类幸福。
因此,我们可以努力寻求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的统一,以弥补功利主义常常违背道义而道义主义常常违背功利的不足。
只有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才能体现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
(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中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一个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是我们丢弃不得的。
中国多年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如尊老爱幼、爱国主义、
诚实守信等都体现了社会公德的方方面面。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为我所用。
用传统的力量从源泉上净化社会不良的风气。
教育的功能在不断地强化,国家在教育方面必须统筹考虑。
学会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来教育我们祖国的下一代。
前段时间,就鲁迅的文章要不要加入教科书闹得纷纷扬扬,于我看来,鲁迅的批判精神同样适用于这个社会。
鲁迅对冷漠、自私,麻木的看客的痛恨照样警惕着我们不能做新一代的看客。
鲁迅关于国民革命的批判和经验总结,同样告诉我们要懂得群众的重要性。
鲁迅是在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教学方面引领好祖国的下一代,至此,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才会具有凝聚力,才会不断进步。
只有少年强了,我国才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