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2020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68.50 KB
- 文档页数:20
沪教版(上海)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2.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目前最薄、最
的是
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
..
A.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
B.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C.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石墨烯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3.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B.
C.
D.
4.“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5.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
A.x=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6.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
7.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
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
8.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
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A.可能是H2和CH4B.可能是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D.一定含有CO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4312110
反应后质量(g)4406X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5:2
11.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1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AgNO3Ag O2X
反应前质量/g340100
反应后质量/g021.6m9.2
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X分子中氮原子、氧原子数目比为最简整数比)。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避光保存B.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C.X的化学式为NO2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 g
15.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H2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二氧化碳
D.5.2g该化合物与6.9g酒精(C2H5OH)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16.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
(a-b)g 32
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17.已知:CO+CuO Δ
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
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y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1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 ) A.B.
C.
D.
19.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是
A.11:18 B.22:9 C.11:37 D.1:1
20.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
aA bB=cC 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B.物质A、C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定相同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2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2↑=2H2O
B.2KMnO4K2MnO2+MnO2+2O2↑
C.Fe2O3+6HCl=2FeC13+3H2O
D.2NaOH+CuSO4=Cu(OH)2↓+NaSO4
2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
水,振荡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观察颜色
D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
A.A B.B C.C D.D 23.小安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24.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MgCO+2HCl=MgCl+CO+H O。
将MgCO3和CaCO3的混合物ag加入足25.已知:3222
量的100.0g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
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产生沉淀10.0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4.4gCO2
B.混合物中含1.2g碳元素
C.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a<10.0
D.反应中消耗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用装置C 收集氧气,证明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F是小亮制取CO2的气体发生装置,用它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NH3,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字母序号)。
已知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某同学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反应生成的NH3,试纸变蓝,原因是________。
27.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A、B、C、D 四个实验,他们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42Cu OH CuSO +N +2NaO =a H SO ↓,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
________ 。
(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 、D 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 、D 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B 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________ 。
(4)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启示: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__装置中进行实验。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已知A ~E 是这半个学期化学学习中涉及的几种物质,其中B 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 、D 的组成元素相同,E 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物质间能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 的化学式:________;
(2)说出物质A 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现有下列物质转化关系图,A 和F 是无色液体,黑色固体B 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C 和E 是常见的无色气体。
请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式表达式___
(2)操作I的名称叫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3)反应③是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
30.如图物质间转化关系。
A、E为黑色固体,且A在反应①前后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均不改变;B和C组成元素相同且均为无色液体;F为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A、B、C、F均为氧化物;D、E、H均为单质;D和H为无色气体。
请回答:
(1)写出的化学式:B________、 F_________;操作x是_______。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4)G是汽水里的一种成份,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色;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则1个R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40%÷12=5;
1个R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6.7%÷1≈10个;
1个R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53.3%÷16≈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故选:B。
2.A
解析:A
【解析】
A.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B. 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
D. 石墨能导电,石墨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性质与石墨相同,能导电,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故选A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最终木炭被反应完,质量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B、刚开始未反应时二氧化碳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完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应有剩余,不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B
【解析】A、由题可知:“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是说该机器很小,跟分子一样属于纳米级的,并没有标明能直接观察到分子;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机器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物质的结构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C. 分子机器的驱动需要能量:电能、光能;D. 由题中信息可知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不相同;选B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a的质量减少了6.4g-5.2g=1.2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7.2g-4.0g=3.2g;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b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3.2g-1.2g=2g,故x的数值为3.2g-2g=1.2g。
【详解】
A、x=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a和b,生成物是c,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过氧化氢、水、氯酸钾、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可得:反应物与生成氧气的关系为:可以看出,要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水的质量最小,那么相同质量的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制得氧气最多的是水,故选B。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所以可以判断反应中消耗了甲的质量为:25g-10g=15g,乙物质完全被消耗,即为5g,即反应物为甲和乙,而丙和丁为生成物,丙的质量为1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丁的质量为:15g+5g-11g=9g。
设甲的化学计量数为a,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b,则可以得出比例式为:30a
20b
=
15g
5g
,所
以a
b
=
2
1
,设生成物中丙的化学计量数为c,丁的化学计量数为d,则可得比例式为:
44c 18d =
11g
9g
,所以可以得出
c
d
=
1
2
,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C+2D,
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是正确的,故选A。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一氧化碳均能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氢气或一氧化碳;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详解】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开始加热,氯酸钾未分解,固体质量不变,加热一段时间,氯酸钾分解,固体的质量变小,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停止,固体质量不变,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与图像符合,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总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铜,混合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与图像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表可知,反应前后,甲物质的质量不变,因此,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乙增加9g,丙减少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原则可得,丁增加15g-9g=6g,由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符合“一变多”化合反应条件,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选项B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乙增加9g,即该反应生成了9g乙,丁增加15g-
9g=6g,,即该反应生成了6g丁,因此,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9:6=3:2,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解题关键是:掌握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等原则,该题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
32SO +O 2SO 一定条件;
A 、丙图中有2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A 不正确;
B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B 不正确;
C 、该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二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C 正确;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12.D
解析:D
【解析】A 、密闭容器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错误; B 、开始容器中有氧气,故气体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错误;
C 、密闭容器中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D 、刚开始,容器中有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 氧气的质量减少,当碳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D 。
13.D
解析:D
【解析】
A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氢气燃烧生成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错误;
B 、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故错误;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蓝色,故错误;
D 、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AgNO 3见光易分解,应该避光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 、Ag 的化学式中只有一个银原子,AgNO 3的化学式中也只有一个银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方程式中Ag 与AgNO 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4g+10g-21.6g-9.2g =13.2g ,说明反应生成氧气3.2g ,已知X 为
氮的氧化物,硝酸银中氮元素、氧元素质量为:34g×14170=2.8g ,34g×48170=9.6g ,则X 中氮元素质量是2.8g ,氧元素质量为:9.6g-3.2g=6.4g ,故X 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2.8g 14:6.4g 16
=1:2,故X 的化学式为NO 2,该选项说法正确; D 、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g-21.6g-9.2g=3.2g ,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C 2H 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2=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12×2+1×2=26,该选项说法正确;
B 、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100%26
⨯=92.3%,该选项说法正确; C 、3.9g 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4123.9g 2644⨯
÷=13.2g ,该选项说法正确;
D 、5.2g 该化合物、6.9g 酒精中碳元素质量分别为:245.2g 26
⨯=4.8g 、246.9g 3.6g 46
⨯
=,因此碳元素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选项正确;
B. P 点处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剩余的高锰酸钾,选项错误;
C. 设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31632x (a b)g =- x= ()316a-b g 32
,选项正确;
D.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正确。
故选B。
17.B
解析:B
【解析】
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开始固体中含有铜元素,不会是0,错误;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开始固体氧化铜中含有氧元素,不会是0,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增加,错误;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B选项既能得到需要氧气也能得到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选项得到燃烧需要可燃物;
D选项可得到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故答案选择A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为:60%:40%=3:2,其中C、H原子个数比:
32
18
121
=
::;所
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8
1:4
12
=
:,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44):
(4×18)=11:18。
故选A。
2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因不能确定AB反应的质量关系,所以xgA和xgB反应是否可以恰好完全反应不确定,则生成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说法正确;
B、物质A、C中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不能确定,说法错误;
C、因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不能确定,所以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和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关系不能确定,说法错误;
D、化学方程式各反应物化学计量数各和各生成物化学计量数和没有一定关系,说法错误。
读选A。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重要内容,此题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根据质量守恒判断物质各量之间的关系。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2H2O 通电
2H2↑+O2↑,错误;
B.2KMnO4K2MnO4+MnO2+O2↑,错误;
C.Fe2O3+6HCl=2FeC13+3H2O,正确;
D.2NaOH+CuSO4=Cu(OH)2↓+Na2SO4,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式的书写,难度偏大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审题不细致,马虎大意而导致错误。
该题主要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是否该有、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是否是等号。
22.D
解析: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B、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向呼出气体样品和等体积的空气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盛呼出气体的瓶内石灰水变浑浊,盛空气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气体;D、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3.A
解析:A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A错误;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故B正确;C.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C正确;D.稀有气体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A。
24.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
4.4g100%=3.2g
44
⨯⨯; 2.7g水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
16
2.7g100%=2.4g
18
⨯⨯;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2.4g-4.8g=0.8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选:B。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碳酸钙10.0g,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计算过
程如下:
2232 Ca(OH)+CO=CaCO+H O
44100
x10.0g
↓
44100
=
x10.0g
,解得x=4.4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正确;
B、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4.4g=1.2g
44
⨯,正确;
C、假如加入的固体只有MgCO3,产生了4.4g二氧化碳,故消耗的碳酸镁的质量为8.4g;假如加入的固体只有CaCO3,产生了4.4g二氧化碳,故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而实际加入的固体是碳酸镁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则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a<10.0g,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盐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设产生的水的质量为y,消
耗盐酸中HCl的质量为z,关系式为
22
H O CO2HCl
184473
y 4.4g z
,
184473
==
y 4.4g z
,解得
y=1.8g,z=7.3g,故消耗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