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3
皮亚杰提出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即: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关系。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直观形象性、不可逆性、知觉的集中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具体逻辑推理等特点。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个体思维能力已经成熟,该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分析等特点。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
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思维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又把观察称为“思维的知觉”。
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的现象,人们绝大多数都知道螃蟹有10只脚,但很少人知道虾有几只脚,因为关键在于生活中人们对复杂事物缺乏观察。
观察力提高的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和优良品质的养成。
形象记忆
又称表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直观形象性
工作记忆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
存储双重功能。
具有三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
属于有意识记忆,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具有直观形象性。又称表象记忆。
20短时记忆扩展为工作记忆。
1、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即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
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主要是根据3类记忆所存储的知识在性质上的不同划分的。
1、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2、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
前两者有意识的参与,可以归纳为“知道什么”的记忆。
3、程序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简述)(A见下)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对识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内容,识记效果就好;要求积极思维的活动,识记效果就好。(动作>形象>抽象)
3、识记方法:识记采用一定的方法会增强识记效果,一般意义识记比单纯重复的机械识记效果好。
4、识记的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增加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所需要的时间比材料的增加量比例大的多。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效果要好。(所以教学要直观教学)
有意义不易遗忘;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所引起的。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比较强烈的刺激作用,如一道强光,一声巨响;
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如万绿丛中一点红;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如变化的霓虹灯、演讲者抑扬顿挫的声调;
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如画廊中新张贴的广告。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虽也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它们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所制约。具体说来,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2)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
比如:读书时作笔记,可以把智力活动与外部动作结合起来,也有利于保持有意记忆。(3)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
备注: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的本身感兴趣,如喜欢足球、茶艺
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的结果感兴趣,如高中学生为了考入理想中的大学,努力学习
(4)排除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
如何做到在教学中能科学运用注意规律?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
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1、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室内布置的简朴等;
2、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比较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3、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学习是经验获得及行为改变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干扰,如果学生只凭借无意注意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须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因此,
1、要经常地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为什么学习、每一部分学习内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容易集中。
2、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促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刚开始注意分散时给予提示和批评,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等。
3、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人们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
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在一堂课中,上课之初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
1、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时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则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
2、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
3、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