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台湾人前往大陆的原因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8
大量日本人移民到中国事实是什么原来这些在中国的日本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留下来的,那时候日本人急于占领中国的市场,便在中国大量的投资建厂,而当时中国的产业工人技术水平不成熟,于是日本的公司企业便派遣大批的日本人来华,长期下来这些在中国生活久了的日本人,便也开始习惯了中国的生活甚至是有了感情,选择留在了中国。
而现在由于日本的生活压力过大,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高昂,不少日本人都承受不了,而中国近些年的发展被他们看在眼里,中国便宜的物价以及到发展的机遇,都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便选择来到中国生活定居。
2012年第3期(总第211期)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rts &Social Sciences )No.32012General Serial No.211殖民地台湾与“满洲”文化圈研究张羽(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收稿日期:2012-02-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跨语与跨境:帝国日本、殖民地台湾与伪研成果满洲国文学圈研究(1937-1945年)”(12YJCZH29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近三十年台湾民众的多元文化身份认同研究”(2010221079)。
作者简介:张羽,女,黑龙江伊春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副教授,国家“985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
①相关研究参见尾崎秀树《旧殖民地文学の研究》(东京劲草1971年)、河原功《台湾新文学的展开———与日本文学的接点》(研文出版1997年)、下村作次郎《从文学读台湾》(东京田畑1994年)、垂水千惠《台湾的日本语文学———日本统治时代的作家们》(东京五柳1995年)、冈崎郁子《台湾文学———异端的谱系》(东京田畑1996年)、藤井省三《台湾文学这一百年》(东京东方书店1998年)、中岛利郎编《台湾新文学与鲁迅》(前卫出版社1999年)、井手勇《决战时期台湾的日本作家与“皇民文学”》(2001年)、冈田英树《伪满洲国文学》(2001年)、松尾直太《滨田隼雄研究———文学创作于台湾》、逄增玉《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刘晓丽《异态时空的精神世:伪满洲国文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柳书琴《荆棘之道:台湾旅日青年的文学活动与文化抗争》(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许雪姬《日治时期在“满洲”的台湾人》(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许雪姬《在中国东北的台湾人1908-1945》(“台湾殖民地史学术研讨会”,大连2009年8月)、黄文雄著《台湾朝鲜满州日本の殖民地の真实》(东京扶桑社2003年)、李文卿《共荣的想象:帝国.殖民地与大东亚文学圈1937-1945》(台北县板桥市:稻乡2010年)等。
日据时期台湾青年赴大陆求学探略
蒋宗伟
【期刊名称】《台湾研究集刊》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日据时期,一大批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之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大陆求学.这些台湾学子在求学期问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从事反日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学生留在大陆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到抗战后期,部分毕业生还参与了收复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大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识到台湾的命运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争取到大陆的解放才能使台湾彻底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总页数】8页(P79-85,102)
【作者】蒋宗伟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9
【相关文献】
1.透视台湾青年祖国大陆"求学热" [J], 方奕
2.信息渠道、大陆认知对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的影响探析——基于对台湾地区四所高校1030份样本的问卷调查 [J], 何红玲;周丹丹;刘澈元
3.日据时期台湾学生在大陆的爱国活动探略 [J], 黄新宪
4.信息传播视角下台湾青年的“大陆印象”与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基于对
台湾四所高校103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 [J], 刘澈元;李宁
5.身份认同视角下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创业意愿研究——基于对台湾8所大学的调查 [J], 刘澈元;陈泽光;王辉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陈小冲[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台湾研究
页码: 59-6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台湾历史;移民问题;日据时期;闽粤地区;殖民统治;移民群体;殖民地;原住民
摘要:数百年来,台湾历史与移民问题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早期台湾自不必说,这个美丽的岛屿就是依靠来自大陆闽粤地区的移民与原住民一同开发起来的。
日据时期,台湾的殖民地地位及殖民当局实施“将台湾拉开中国而与日本相结合”的两岸隔离政策,使得台湾的移民问题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即从历史上自西往东的单向度移民,朝着多维方向移民的态势发展,且随着日本在台殖民统治的终结,移民群体又各归原位,终点重回起点。
本文拟就此台湾移民史上的特殊一页进行初步探索。
浅析台湾的亲日情结【摘要】当今我国台湾地区不少同胞的亲日情结甚浓,虽然日据的年代早已远去,为何不少台湾同胞却一直保持着“亲日情结”?造成的原因又是什么?有何利弊?这些问题对我们更好地了解台湾,促进两岸关系等多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亲日情结形成原因利弊权衡一亲日情结的历史渊源亲日情结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据时期。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澎湖列岛。
台湾自那以后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二战后才结束其对台湾长达50年地殖民统治。
当时,日本殖民者为了把台湾改变成为日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压迫性的政治统治基础上,日本强制推行了文化上的同化政策①。
其主要措施有:推行殖民地教育体制。
在台湾的教育体制和在日本国内推行的十分类似,课程设置上,必须按照日本国内的课程设置来设置课程,增设了日本历史、日本地理、日语及修身课程;各个学校的日籍教师一般都占学校教师总人数的80% 以上,校长和日籍教师大多数是日殖民统治当局各机构或军队中的现役军政官员,日籍教师的教育方法也是从日本本土搬来的,强制灌输效忠天皇、效忠日本的思想。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日本为了奴化台湾同胞,消灭他们的反抗意识,大学不少专业台湾同胞是不能学习的,最为普遍的是大多数人都去念医学等一定程度上威胁不了日本统治的专业了,导致了医生行业在台湾“泛滥”,这也是台湾今天一直保有尊重医生的原因。
强制普及日语。
这是非常明显的殖民统治措施,像英国等殖民国家,语言同化是殖民统治必不可少的同化措施。
具体做法有取消汉语课本、报纸等读物,使用日语教学,甚至有禁止用汉语交流的举措。
强制推广日本化的生活方式。
当时同胞们的衣食住行,甚至宗教信仰等一系①《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政策及其影响》,沈美华著,广西社会科学,2007.列习惯都受到了日本的强制。
穿和服、家庭设置日式风吕、榻榻米、禁止崇拜祖先、禁止宗亲会、没收台湾人的族谱、取消传统节日等。
研究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历史的五点认识——《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史》导言
张海鹏
【期刊名称】《台湾历史研究》
【年(卷),期】2024()2
【摘要】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
通观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可以得出五点认识:第一,日本对中国台湾省的军事占领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第二,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
的抗日斗争是甲午战争的延续,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一部分;第三,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可以1915年、1937年为节点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各个时期各有不同特点;第四,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往往以祖国为依靠或者受祖国人民
民主革命的启发;第五,日据时期中国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始终坚持了中国人的立场。
历史昭示现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全部历史和法理依据。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张海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日据时期台湾人民与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特点探究
2.日据初期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中"归顺"问题初探
3.日据时期台湾人民抗日斗争述论
4.广东抗战史研究的扛鼎之作——简评《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抗日战争时期)》
5.白山黑水赤子情——评《日伪时期吉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介入台湾问题的动因分析近年来,在台湾问题上,日本的卷入日益加深,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不断上升。
日台关系逐步从台后走向台前,其官方实质性联系更加露骨,给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制造障碍。
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加强介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因素使然。
一、谋求地缘政治利益台湾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地缘环境中,战略价值非常突出,台湾海峡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北有琉球群岛,可通往日本,起着联系日本本土的作用,南有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隔海相望,是极为重要的国际航道。
从地缘政治上看,台湾是辐射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最为理想的战略支点。
1994年,时任美国海军部部长的詹姆斯·福雷斯特尔就曾说过:台湾是未来太平洋最关键之处,谁控制了台湾,谁就控制了亚洲大陆整个海岸。
在日本看来,台湾问题关系到日本根本的地缘安全利益,涉及到了日本的核心国家利益。
台湾扼日本生命线之要冲,位于日本的1000海里海上运输线范围之内,是其南下东南亚,进入波斯湾,前往欧洲的必经之道,日本每年在这条航线上的运输量达5亿吨,其中包括日本所需石油的90%和核燃料的100%。
事实上,从甲午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的战略部署,日本都是以台湾为战略跳板的。
当前,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钓鱼岛、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等问题上的争端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两国关系,而这些争端又大部分牵涉到台湾问题。
特别是钓鱼岛主权之争,对于日本而言,尤其具有地缘战略意义。
因为钓鱼岛涉及中日两国大陆架的划分和东海经济专属区特别是石油开采区的划分等诸多问题。
钓鱼岛与台湾岛在地理上具有共生性,一旦台湾回归祖国,中国将在钓鱼岛等问题上对日本将形成绝对优势,这是日本极不愿看到的。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在《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一文中指出,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合为一体,那么尖阁列岛(即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周边就将完全成为中国的海域,冲绳海域和东海就将成为中国军舰的演习之域,日本的船舶和飞机将被赶出这一区域。
台湾学生留学中国的原因和目的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选择前往中国留学。
这些学生留学中国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话题。
一、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很多在台湾就读大学的学生来说,留学中国是一个寻找更广阔发展空间的选项。
尤其是对于那些未能在台湾找到理想工作的人来说,到中国留学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这给那些渴望创业或者前途未卜的年轻人创造了更多机会。
二、了解中华文化台湾和中国虽然相隔不远,但两岸文化的差异还是有很多的。
通过留学中国,台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文化,除了传统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还可以认识更真实的中国人民和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对于那些未来想在两岸之间从事文化交流的学生来说,这些经验更是无价的。
三、接受优质教育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中国的高等教育依然是许多国家眼中的表率。
在前往中国留学的台湾学生当中,也有不少人是希望接受中国高质量的教育。
中国的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学术研究、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着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能力和水平。
四、增强语言能力中文是联合国使用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对于那些未来想在跨国企业、外交等方面从事工作的年轻人来讲,具备流利的中文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前往中国留学可以让台湾学生更加沉浸于中文环境之中,随着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
这不仅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帮助,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加自信和灵活地融入跨文化交流的场景之中。
五、拓宽人脉留学期间,学生可以结交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和教授,获得一个更加广阔和多元的社交圈子。
这些人脉关系可以帮助台湾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提供一定的帮助,甚至还可以成为未来创业或者合作伙伴。
以上是台湾学生前往中国留学的一些原因和目的。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和目标都是不一样的,留学经验也取决于个人的具体情况和表现。
作者: 洪送胜[1]
作者机构: [1]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福建史志
页码: 32-3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6期
主题词: 劝业共进会;《台湾游记》;台湾形象
摘要:1916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台北举办了台湾劝业共进会,广邀海内外人士前往参观.本文以福建代表团成员张遵旭撰写的《台湾游记》为研究对象,探讨日据时期大陆人眼中的台湾形象,深究其产生原因,并对其中呈现的"友善"的他者形象进行批判反思,思考这一形象产生了怎样的偏离及其偏离原因.。
A Probe into the Reason Why Those People in Taiwan Migrated to the Mainland in the Japanese
Colonoal Period
作者: 张雅倩
作者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100101
出版物刊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12-14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3期
主题词: 日据时期 台湾人 原因
摘要:自《马关条约》签订,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以后,台湾总督府为断绝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制定种种法规进行严格控制。
但日据时期仍有许多台湾人前往大陆,且数量可观。
就其前往大陆原因主要有五个,一是求职,二是求学,三是反抗日本人统治,四是应侵华战争的需要,台湾总督府征召与招募前往大陆。
此外,还有一些流氓气的台湾人,为了共享日本人在华的一些特权前往大陆。
日据时期台湾人在大陆的一系列活动,客观上加强了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作者: 陈小冲
出版物刊名: 台湾研究集刊
页码: 57-64页
主题词: 1895-1945年;台湾;大陆劳工;移民;工会
摘要:日据时期,大批大陆劳工赴台。
与清代以前不同,他们是在台湾割让、两岸关系发生剧变的历史背景下渡台的。
对这些被称作在台“华侨”的大陆劳工,日本殖民者依据台湾岛内政治、经济局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约束、管理。
赴台大陆劳工大多来自闽、粤、浙江省,丛事底层劳力之投,饱受日本殖民当局及资本家的压迫和榨取。
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们也组织劳工团体以互助自救,并为台湾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民国时期在厦日籍台民简析
陈景峰
【期刊名称】《长沙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28)004
【摘要】1895年中国战败,中日双方签署《马关条约》,根据规定,在台湾居住的中国人被整体加入日本国籍,称日籍台民,亦称台湾籍民.由于闽台之间自古以来贸易频繁,大量台湾籍民进入厦门,对厦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影响.而探讨这个特殊人群的流动与变迁,有助于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民国时期厦门的城市发展状况,以及加深我们对民国历史的认知.
【总页数】3页(P73-75)
【作者】陈景峰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简析西藏噶厦时期的差乌拉制度 [J], 朱文莉;毛阳海
2.简析民国时期的广西天主教的传播及其特点 [J], 梁炳艳
3.日籍台民与治外法权——以光绪三十一年王协林案为例 [J], 陈小冲
4.档案史料所见之清末日籍台民问题 [J], 陈小冲
5.高山台10kV输电线路常见故障及维护简析
——以四川广播电视台614发射传输台为例 [J], 李君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批日本人才流向我国,真实原因很简单,有样东西比赚钱更重要据日本媒体报道,截至去年11月,已有260多万高学历人才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回国,甚至有不少外国顶尖科学家来华工作。
在过去的三年里,超过1000名日本顶尖学者,特别是在日本的顶尖学者辞去在日本的工作,前往中国进行科学研究。
安全的环境,才会有更大的成果如果我们说人才最需要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是薪水。
然而,在国外许多顶尖学者看来,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无疑是这些顶尖科学家的首选。
许多专家认为美国的技术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当然,这是真的。
但对于那些需要稳定研究环境的顶尖科学家来说,美国正日益成为他们逃避的目标。
政府法令的不断变化、美国民众的种族歧视、突如其来的枪击事件,无疑导致了美国宜居系数的急剧下降。
因此,一个安全稳定的中国成为这些顶尖学者的理想国家。
同时,自2020年新冠爆发以来,我国一直在用强有力的手段遏制新冠在我国的传播。
防疫方针和要求深入人心,人人注重科学防控。
在欧美等国家,政界人士仍在讨论口罩与自由的对立,这导致新型在广大社区传播,感染者数量也激增。
适合的岗位:只要你来对科学家来说,更重要的是有稳定的经济支持和合适的工作,这样才能在光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对于日本这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来说,年轻人和一些顶尖科学家没有适合他们的工作,这无疑让这些人非常痛苦。
毕竟,日本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家庭主妇职业的国家之一。
也就是说,家庭的责任完全落在丈夫身上,这无疑让青年学者们吃亏。
因此,大批日本学者前往中国寻找合适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各国人民,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外交流力度。
这些青年学者来到中国,不仅是为了在自己的行业中扮演发光发热的角色,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日据时期台湾人前往大陆的原因探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求发展
日据台湾时期,总督府高级官吏都是日本人,各县市高官职位也由日本人垄断,人数更多。
台湾人不仅在日本帝国议会没有代表,而且也没有机会参与台湾的立法或行政机构。
台湾人要进入官僚系统,必须参加普通文官考试、高等文官考试。
若非经由上述管道,就业机会非常有限,尤其在军校毕业或学飞行者,更是求职无门。
如谢文达虽毕业于日本千叶县伊藤飞行学校,但因参与台湾民族运动,因而不得不投入中国河南的空军任务;又如同工不同酬,如任职教育界,但日人的薪水比台人多六成,同毕业于台北工业学校,但分发到电力公司服务后,所领到的津贴,台湾人也要比日本人少,至于找不到职业的更是比比皆是。
而此时,日本采取“以汉制汉”的方式在大陆各地成立伪政权,再加上日本为控制中国在各地设的特务机关需要人手,部分台湾人因此在各伪政权、特务机关中担任职务。
如跟随“满洲”皇帝溥仪在东北的人,如邓孝婿、谢介石及其部下陈文山、林景文等一些台湾人。
日据时期,台湾与大陆仍然有着贸易往来,因此有大量的商人活跃于大陆,战时他们大发横财。
也有一些到大陆地区求学而后就业的人,比如在满洲就学,在大同学院、建国大学毕业的,这些人大都是台北高商、高工毕业在台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向大陆发展。
同时,还有因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而前往大陆的知识分子。
此外,还有从事于其他各种行业的台湾人。
二、战争期间台湾总督府的征召与招募
在台湾人前往大陆的过程中,有些人是自愿前往,有些则是被日人征召无法拒绝。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为了协助将攻陷南京而受伤的军人送医,12月台湾总督府第一次在台招募军夫。
随着日军在我国战线的深入,日本殖民当局继续在台征召台湾青年充当军夫。
1942年4月公布招募“陆军特别志愿兵志”,当时共录取1000多名台湾人,分两期入伍。
日本海军在1943年战争陷入困境,在不得已情况下,1943年8月1日开始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第一次募集海军志愿兵多达31600余人。
1944年8月22日台湾总督府宣布台湾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9月1日正式施行征兵制度。
根据日本厚生省于1973年4月14日的报告记录,昔日征调参战的台湾军人有80433名,军属和军夫则有127750名,共计207183名。
到1945
年台湾光复时有七万多台胞滞留在大陆各地,其中被日本征召从事军事活动的台籍日本兵等占主要,主要分布在海南、广州、厦门等地区。
那时,日本规定只有日本本国臣民才有资格成为军人,故日本殖民当局屡称台人没有兵役负担,因此应在别的方面多做贡献。
然而对台人而言,不服兵役并非恩惠,故让台湾人担任地位远较军人低的军属或军夫。
军夫仅能在战场上搬运粮食、武器、伤兵及打杂勤务的工作。
故人们讽刺日本军队内的排列顺序为军人、军犬、军马、军属与军夫。
日本依照其战略,对满洲国、华北、华中、华南及东南亚等地进行侵略计划,虽然日军以短暂时间攻下城池,但如何维持其优势及应付游击队的偷袭,军事物资的补给线成为一个大问题,因此,日军就想出了就地取材,自给自足的办法,企图在占领该地期间耕作所需的粮食,所以就必须征调农业专才到上海、华南等地,农业义勇团就此产生。
主要目的是到日本设在中国的农场中工作,以确保日本军方取得新鲜的蔬果,故在台湾各地招募200名,共计1000名,任期1-2年。
后来日本也征调了不少人去广东、海南当兵或军属等,其中包括新闻记者,如王诗琅等这些被征调去海南岛、南洋当兵的人也有拓南战士,其成员的
出身包括农、工等职业出身的台湾人。
海南岛被日本在二次大战期间,列为“南进政策”中重点规划的地方。
在战时被调往海南岛的,除军人外还有征调土木、建筑、水电、农产、畜牧等人才,投入建设海南岛行列。
”
三、求学
日据时期,台湾在教育领域经历了两个时期,以1919年为分界点。
1898年台湾设立公学校招收台湾儿童,设立小学校专门招收日本儿童。
原住民儿童进入“蕃童教育所”。
在台日人与台湾人儿童就学率有显著差异,1914年台籍学生就读于学习的人数为60040人,就学率为%,该年日籍学生就于小学校的就学率却高达%。
1917年台湾人适龄儿童就学率男子为%,女子为%,平均为%,而日本儿童就学率男女分别为%和%。
后来,日本宣布这项政策失败,宣布其最终目标是推进台湾人的日本化,将其变为日本帝国的忠实臣民。
此前,台湾人的教育完全被忽视,但此后学校支出增加,学生人数增加。
1922年确立了“日台学生共学制”。
台湾总督府一再标榜其“同化政策”,实则仍然实施民族歧视政策与差别待遇。
据资料显示,到1936年台湾儿童平均就学率艰难的上升到%,日人则高达%,二者相差甚远。
面对台湾总督府对台湾教育的控制,台湾人无法得到公平的教育。
无法在台湾受教育者另有
两条管道,一是赴日留学,虽受到的差别待遇少,但因学费高,多半是有钱人的子弟;二是到大陆求学,如较穷困的人家子弟、厌恶日本统治者,或较具民族意识者。
虽然大陆教育品质不一定好,但可选择的名校多,学费低,甚至免费,何况也有日本人办的学校,如医学校方面,有奉天的满洲医科大学、青岛东亚义学专门学校、平壤医学专门学校以及厦门的厦门博爱医院附属医学校等(1929年结束)。
然而那时有不少台湾青年赴华求学,均经历过日本殖民当局对其的百般阻挠与刁难。
当时日警或将赴华求学的台湾青年召至警察局训斥,或推断其赴华不是为专心求学,或赴华也不会用功等理由,拒发台民赴华旅券,以阻其前往中国大陆求学。
日本当局甚至宁可容忍有反日倾向的“问题学生”赴日本本土求学并策划反日运动,也务必全力阻挠台湾学子赴中国大陆求学。
那时,台湾学子甚至因无法获台民赴华旅券,而取道日本再转赴中国大陆求学。
20世纪20年代,许多台湾青年或受文化协会民族启蒙运动的影响,或不满日人据台、或仇视日人虐待台民、或怀亡国之思且以中国四千年多传统文化为傲,甚至憧憬之故,从而放弃赴日本求学,等待日后进入日台两地上层社会的机会,毅然返回祖国大陆求
学。
四、反抗日本人统治
由于饱尝殖民统治的辛酸,部分心存汉室的台湾人往往前往祖国大陆,希望减少来自台湾总督府的压力。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许多台胞先后返回大陆,支持祖国的革命和抗日斗争,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挑起中华民族联合抗日之势,参与祖国抗战运动,才能达成大陆、台两地最后的胜利,也成为台湾志士心向往之的任务。
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殖民统治已久的台湾人,纷纷返回大陆参加抗日战争,据估计一年之内有五万余人。
其中包括谢南光、李友邦、宋裴如、丘念台、黄朝琴、游弥坚、连震东、蔡培火、柯台山、张邦杰等人。
从1921年到抗战军兴,台湾同胞在祖国的反日团体至少有40个以上,依照地方的分布,则以上海、厦门为活动中心,其后随抗战转移到华南及重庆。
其中除了以知识启蒙为导向的台湾学生社团以外,居留在大陆的台湾志士争取以台湾光复为目的的台湾抗日革命组织,诸如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台湾革命党、台湾青年革命党、台湾独立革命党、台湾国民革命党、台湾光复团。
由于这些组织缺乏统一的领导,力量分散,难于集中,为整合在大陆的抗日组织,中国国民
党中央组织部出面斡旋,最终在1941年2月10日,在重庆将各分散的台湾抗日革命组织合并成台湾革命同盟会。
五、其他原因
此外,除以上原因之外,日据台湾后,由于台湾籍民拥有日本国籍,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拥有治外法权,这种特殊的地位,引起当地居民中一部分不孝子弟的羡慕,这部分人想尽办法,通过购买台湾人旅券等方式混入台湾籍,假冒台湾籍民随之在各地产生。
台湾籍民借此享用日本帝国的“恩惠”,在中国形成特权,这也是台湾人前往中国大陆的原因。
在厦门,出现了黑社会的籍民团体,发生诸如台纪事件、台探事件等轰动一时的涉黑刑事案件。
厦门本地人指出厦门的台湾无赖汉,做了种种坏事,由于其以日本国籍为护身符开设赌场,设吸鸦片房、开勾栏院,甚至靠其所有的武器,串通中国的盗贼,演出抢劫中国良民的丑态,中国官宪也奈何他们不得。
他们既敢带武器在市中逞凶,又有日本国籍做护符。
”就华南地区而言,台湾人既是日本籍,因此不必接受中国官方的审判(日本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此外,台湾人在厦门,除了向台湾公会交会费外,可以拒缴地方卫生费、巡逻费,即使是妓女也可以不交乐户印
花税,台湾籍民甚至可得长一尺,宽七八寸之椭圆形木制徽章,将之挂在家门口,表示自己为日本籍民的身份,以减少来自中国方面不当的干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