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课程作业20161030(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第一次作业) -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南大课程作业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第一次作业)
1、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人对自然的亲近感:人的生活和劳动是与自然保持非常紧密的关系;
2、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
3、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
4、
农业文明基本特征:中国的农业文明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发展程度以达世界领先,它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王朝更替)的系统,靠它自身的力量很难打破这个系统,需要有足够大的外来力量才行,所以在农业文明的长期的过程中虽然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都无法在这个系统中发展。
农业文明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指现代印刷术发明前的一段时间,即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19世纪初)之间的时期。早期信息组织的形式起源于两河流域档案库及档案目录,其活动可追溯到人类早期系统的文字记录—档案文献的生产、积累与利用、农业文明时期信息组织工作的主要活动是书目工作,这是一种对现有著述或文献特征进行识别、选择、著录与排序的系列工作。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农业文明的特点:⑴以手工编纂书目的信息组织形式为主流。⑵信息组织活动以个人或统治集团个体劳动为主。虽然偶尔也存在简单的协作关系,但未形成一种长期固定的专门机构。⑶信息组织着眼于文献的收藏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管理一定范围内的文献,并非着眼于文献检索与利用。⑷信息组织的主要对象是图书和档案文献。⑸信息排序多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国外偶尔采用主题方式揭示和排序。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及分类揭示与排序的手段对后来信息组织的影响十分深刻。
工业文明基本特征:工业文明是指工业社会文明亦即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言的第二次浪潮文明,它贯穿着劳动方式最优化、劳动分工精细化、劳动节奏同步化、劳动组织集中化、生产规模化和经济集权化等六大基本原则。
迄今为止,工业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工业社会是唯一的一个依赖持续的经济增长而生存的社会。财富的增长一旦停滞,工业社会就丧失了合法性。由财富的不断增长所要求,工业社会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工业社会生死攸关的基础。由创新所要求,工业社会中的知识增长也是无止境的。农业社会也曾有过发明和改进,有时发明和改进的数量和规模还相当大,但是,进步从来不是、也不能被期望是持续不断的,即使是进步最快的农业社会(如唐宋时的中国),其创新的数量、水平和影响也远远不能和工业社会相比。农业社会的本质要求相当静止的社会和稳定的分工,工业社会的本质要求永远的创新和变化。
无限增长需要高生产率,高生产率需要发达的分工,还要求这种分工必须有不断的、有时是迅速的变化,因为创新不停地带来新的分工和新的产业。
在一个高度流动的社会里,不可能在任何分工之间设置深刻的障碍,不允许社会层级的划分一成不变,那样做会影响流动性。
2、如何用嵌套的视角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人的心理、行为?
答:中国相对稳定的社会即使农业文明的社会,
3、“天地人”是如何塑造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的?
答:
4、中国传统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
A、天地人
天地人的架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大自然的依赖、敬畏与感恩。西方是上帝造人说,中国是天地化合。(二)土地的不能移动导致的安土重迁。谈西方一般谈移民、流动、个体主义,但中国的特点是土地不能移动,因此耕种的土地的位置决定人的位置,即安土重迁的思想。(三)农业灌溉所养成的节俭与储蓄的心理。节约是为了以备后患。这种心理最直接反映在中国人的存钱心理。(四)地缘观念的形成。地缘观表现在中国人对熟人、同乡和方言有天然的好感。
B、小农经济
(一)劳动使家庭成员自然组合,家庭是中国人合作的基本单位。中国人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亲情,中国人难以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伙伴。工业化要实现的目标是构成人走出家庭,实现伙伴的合作。而中国人想顽强留住自己文化特点的是即使走向工业化,还是认为亲情的合作更牢靠,这种想法会带来家族企业的发达,家族企业是华人社会的基本特征。(二)生存、生活、生产、生育融为一体。家人合作则导致了生存生活生产生育融为一体。西方人是分割的、分类的,但中国人与此相反。(三)生产与生活的一体化导致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经济基础。中国人不太借助于家庭之外的市场来满足生活的需要,这就导致了小农经济变成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基础。(四)为自己、自私自利、实用性等成为生活中的基本心态。
C、家乡共同体
(一)家作为生存、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单位,几乎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唯一归属,家乡随之成为最能激起中国人情怀的地方。(二)由于家的规模不确定,由户、族、宗、村、乡等逐步放大,自私和自己等概念也随之逐步放大,所谓“为自己”也就可以是为家人,为亲属,为老乡,乃至为地方和为国家,私也就转化为了“公”了。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逐步放大的过程,个人、集体、国家、天下都包含于其中而不可分割。(三)家庭生活的唯一性和重要性,导致了家庭功能的全方位扩张。
D、官僚体制
科举制度给中国社会、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道的意义。中国的特权阶层不是来自于世袭,而是来自于通道。第二,读书的意义。不管家庭境况如何,家家都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是进入通道,所以中国人的读书有工具性倾向。第三,生子的意义。
E、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重心是在官和家里面建立它的秩序,儒家思想将其一切重心都放在对家庭秩序的维系上,维系的核心是孝道。对孝进行扩展即儒家所关注的五伦关系。儒家的五伦包括:第一,最为重要的,是从孝的原始状态中建立的父子关系;第二伦即夫妻;第三伦,兄弟;第四伦,君臣;第五伦,朋友。五伦关系的第二个特征是父子、夫妻、兄弟、君臣皆为不对等关系,只有朋友是对等关系。在一个重视秩序和等级秩序的社会,只有不对等的关系才能起到稳定秩序的作用。最后一个特点,因为有不对等关系,才在中国看到了权威的重要性。不对等导致中国社会是靠权威来建立秩序的。
5、试勾勒出中国人行动的脉络图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