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连贯解题技巧+高考语文名句默写(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4
高考语言连贯解题技巧
语言连贯题是高考的热点,考查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
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三个条件: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
解这类题应注意的几点:
一、保持话题和陈述角度的一致性。
一个句子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语意才能连贯。
例1.下列句子中,有两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应填入哪一项?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在杭州西湖畔栖霞岭,①。
墓周古柏苍翠,石栏环卫,庄严古朴。
②,即陷害岳飞的臭名昭著的奸佞秦桧夫妇等人。
A.①依山面湖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B.①依山面湖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C.①山浓水黛②墓门两侧置四个铁铸人像
D.①山浓水黛②四个铁铸人像置墓门两侧
分析:选文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墓”,①处所填的句子的主语也应是“墓”才衔接。
对照选项,C、D项都不是,故应排除。
A、B两项①处所填句子相同,关键是判断②处应填的句子。
选文第二个句子的陈述中心是“墓”,就连贯感来说,②处所填句子的陈述中心也应是“墓”,故答案应为B项。
二、安排一个合理的句序。
最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心理顺序、逻辑顺序。
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第9题就是一道考查逻辑顺序的题。
试作分析:
例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至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至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至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至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道题就可以从事理逻辑方面考虑,观察一下所给选项都包括相同的四句话。
前两句“传达上级指示”和“购置污水处理设备”,就事理逻辑而言,应该“传达”这种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在前,“购置”这种具体实施操作的工作在后。
后两句“环保工作没人管”和“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应该是因为“没人管”,才“越来越严重”。
由上分析看本题的正确选项只能是C 项。
三、要注意上下文色调的和谐一致。
这主要指描写性文字。
试看1988年全国高考语文第6题。
例3.给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分析:题干选文是一个描写性语段,可以从所表现的色调和情景入手。
文中“石碑”、“破碎”、“枯水季节”、“周围一片寂静”,所表现出来的情景凄清、荒凉,基调低沉。
与此种色调和情景相一致的,只有B项。
A项景物色彩绚丽,情调高昂。
C项意境虽然凄清,场景却也壮丽,再者,崖壁“矗立在江对岸”表明是远望,又怎能看到崖壁下坟地石碑上模糊的字迹呢?显然不合情理。
D项景色清秀,情感恬淡。
都不合适。
四、要注意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
试看下面一道题。
例4.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作为该语段的结尾。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
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轻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分析:解此题的着眼点应该是题干选文最后两句的句式。
“像妩媚轻巧的少女”是甲像乙式比喻句,“温柔轻盈”是四字短语拟人句。
对照选项,D项最合适。
当然有些题需要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来解决,掌握了以上几个原则和方法,再经过一定训练,我们是会做好这类题的。
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
就生话来说,我们说话写文章,语言是否连贯,不仅反映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直接影到我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从高考试题改革以来的十多年,年年都考这个知识点,可见这个知识点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考,本人根据多年教高三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供同学们复习应考时参考。
一、合符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逻辑顺序,人在认识这些事物的时候,其思维也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
因此,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也必须遵从这些逻辑顺序,别人才能正确地理解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例1、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围墙的下面,_____,尽管它们的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①很引人注意②有五六株南天竹③在很可怜地颤动④瘦弱的枝干负着瘦弱的绿叶A.①②④③B.④②③①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
(简析:题干开头一句说“围墙的下面”,下文就该说有什么事物,答案选项中只有第②句能表达此意,这就排除了A、B两项。
又,第④句紧接着具体描绘“南天竹”的“枝干”的外形,第③句又进一步描绘其如此外形中的枝干的表现——“可怜地颤动”。
然后,第①句总的说明:由于以上三句所写的形状,南天竹“很引人注意”。
故答案选D)
二、语义合符事物存在的客观情境。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客观环境的;没有具体的客观环境,事物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物质基础。
因此,我们在表达某个事物(思想观点)时,就必须合符这个事物所存在的客观情境。
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听得懂我们所表达的意思。
例2、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①③⑤②④B.⑤①④③②C.④⑤③①②D.④①③⑤②
(简析:题目横线前的句子,只点明了总的情景和时间,显然还缺地点,答案中的第④句就点明“山脚下”,这样,答案就只能是C或D。
先看C,第④句的最后一词是“烟幕”,而第⑤句却又转写“香味”,不合适;第③句又写这“香味”“缭绕到烟囱上”,不合情境;接着写①句的“炊烟”弥漫在“四周”,又不合情境。
可见,C的思路是很混乱的。
D项中,“缕缕炊烟”“缭绕在烟囱上”,合符情境,然后“香味”“缭绕在烟囱上”,合符情境,然后写“香味”“弥漫在四周”,也合符情境。
故答案选D)
三、文段前后要呼应。
我们说话写文章,前文要为后文作铺垫,后文要照应前文;其次,语意重心要一致,语气要一贯;只有这样,思路才清晰,别人才能听(看)得懂。
例3、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连贯的一句是
周部长上了小车。
同车的除张蓝外,还有王芳。
_____。
王芳的爸爸是援外人员,已经有五年没有回过家。
①王芳今天格外高兴,因为她是去迎接爸爸的
②王芳今天是去迎接爸爸的,因此她格外高兴
(简析:横线前的语义重心是“王芳”,而答案选项②的前一分句的语义重心则是“迎接爸爸”这件事,后一分句才直写“她格外高兴”,语义连贯就不紧。
答案选项①的前一分句就紧接横线前的“还有王芳”一句进行描述,语义连贯而紧密。
“因为”一句就讲明“格外高兴”的原因。
横线后的两句又进一步阐明这一原因;而且,答案①中的后一句有“爸爸”一词引起下文,横线后的前一句又有“爸爸”一词相照应。
这样,前后自然和谐,故选第①句。
)
例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一组是
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她的随笔,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_____,甚至_____。
①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角写满水泽沟壑
②写满水泽沟壑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角
(简析:第一空前的文字写的都是自然环境。
第一空选写自然环境的“写满水泽沟壑”一句,语义一贯。
“甚至”一词,语义就发生变化,于是第二空就转入人的环境,写“农家小院”。
故答案选②。
)
四、句式要一致。
虽然我们说,文章整体上要讲究句式的变化,给人以变化的美感,但就局部内容而言,又要讲究句式的整齐一致,这样才给人以思路清晰的感觉,才有利于语意的表达。
例5、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连贯的一句是
杨国华躺在床上,哼起了一首时下颇流行的电视剧主题曲。
_____。
不一会,就响起了轻轻的鼾声。
①愉快的心情显示刚才发生的事情对他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①刚才发生的事情对他并没有多大影响,心情愉快表明这一点
(简析:横线前后的陈述对象都是“杨国华”,答案选项第①句的陈述对象实际也是“杨国华”,因为文中的“心情”实际也是指杨国华的心情,前后各句的主语都是杨国华,都是主谓句,句式一致。
故选第①句。
)
五、符合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任何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发展着的,而且是由低级向高级、由浅入深地变化发展的,这是客观规律。
我们在叙写事物的时候,也必须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一规律。
例6、下列两句中,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①他的杠上动作,那么娴熟,那么新颖,那么高雅惊险,那么干净利落,就连他那矮墩
墩的身子,也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惊叹的美。
②他的杠上动作,那么高雅惊险,那么干净利落,那么娴熟,那么新颖,也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惊叹的美。
(简析:在答案选项①中,“杠上动作”:“娴熟”——“新颖”——“高雅惊险”——“干净利落”。
这正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变化过程,因为杠上动作,必须在先达到娴熟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新颖,而高雅惊险又正是新颖的一种表现,这样,就能体现出“干净利落”的美感。
故答案选第①句。
)
例7、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_______,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①天空皎洁,清光四射②清光四射,天空皎洁
(简析:题干横线前的部分写的是月亮出山,这首先给我们的感觉是“清光四射”,然后才能发现“天空皎洁”。
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规律可知,先有了“光”,然后才可能有“皎洁”的效果。
故答案选②。
)
六、语言特色要符合语言情境。
这里所谈的语言特色要符合语言情境,是指选项的语言特色要符合题干的语言情境的语言特色。
也就是说,题干是用的叙述性语言(或议论性语言或描述性语言等),答案就应该选叙述性语言(或议论性语言或描述性语言等),这样才能协调一致,和谐自然。
例8、下列两句中,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①村头上,站立着几株老榆树,瑟瑟发抖,连一只寒鸦都不肯在光秃秃的残枝上栖息。
②村头上,站立着几株老榆树,瑟瑟发抖,光秃秃的残枝,连一只寒鸦都不肯栖息。
(简析:答案选项的①、②两句的前部分都有是“站立着几株老榆树,瑟瑟发抖”的描绘性语句。
而第①句中的“连一只寒鸦都有不肯在光秃秃的残枝上栖息”却是叙述性较强的一般陈述语句,第②句中的“光秃秃的残枝,连一只寒鸦都不肯栖息”则是描绘性很强的倒装语句,适合语言情境。
故选第②句)
七、语句结构符合语法规范。
语句结构要符合现代汉语所讲的主谓宾定状补的一般语法规则,不能出现如成分残缺、语序混乱等语病。
例9、填入下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②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简析:题干横线前的一句是“我只要那”,其中“我”是主语,“要”是谓语,“那”是宾语部分,还缺宾语,因此后面就该跟一宾语——即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故答案该选第②句。
)例10、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了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要离此他去。
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已的住室和产房的呢?
①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
②但它们的窠巢所在总找不到
(简析:横线前文“徘徊”、“仰望”、“坐”、“谛听”的主语都是“我”,横线——即答案的主语也应该是“我”,才能与上文的语句结构协调一致。
虽然横线后的句子看起来好像是写黄鹂,但这也是反映“我”的心理状态的,这句的主语实际也是“我”。
故答案应该选第①句。
)八、关联词语的使用符合语法规范。
一是该用关联词语的地方才用(或必须用)关联词语,二是该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就必须成对使用,三是不能颠倒使用关联词语,等等。
例11、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
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
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_____,_____,_____。
又静,又干净。
①行人也不多②没有一点尘土③地下只有些水塘
A.③①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①③②
(简析:题干横线前后的两个大句子,都是在强调“一路”的情况,而答案的三句话也都是在谈“地下”的情况。
表面看,“只有”与“没有”可以换位,但“也”却只能用于“没有”之后,进一步说明问题。
这样看来,本题中的关联词语,根据其逻辑顺序,应是“只有……没有……也……”。
故,答案该是C。
)
例12、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我很担心它们要离此他去。
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已的住室和产房的呢?
①视线也就转到了杨树上,心里就很高兴
②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了杨树上
(简析:这里涉及的是关联词语要成对使用和关联词语使用的语序不能颠倒的问题:“一……就……也就……”。
这是表承接关系的一组关联词语。
故,答案应该选第②句。
)
九、符合文段的结构特点。
文章的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一般地讲,文章的结构类型有这样四种:总分结构,并列结构,承接结构,递进结构。
我们在做语言连贯题的时候,也要注意文段的这一结构特点。
(例子请看例13的简析)
十、符合自然的时空顺序。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时间空间顺序的。
比如,时间顺序,一般都是“过去¬——现在——将来”这样的顺序;空间顺序,一般都是“上——下”、“前——后”、“外——内”这样的顺序。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遵从这一时空顺序规律。
例1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写序号)(2003年高考题)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首先,从文段的结构特点来看。
第④句,“吃完早饭”,表明一天活动的开始,是总起,下文“进入草原带和森林带”,更表明该句是总起这两“带”,由这两“带”的顺序可知,下文应是写“草原”的第②句和写“森林”的第③句。
由第①、②句可知,第①句写“南坡”的“云杉林海”,第②句写“北坡”的“草原”,显然这是分写的两部分。
第③句,写的是“杉林下”的“野生动物”,这是紧接第①句而写的,应放在第①句的后面。
第⑤句,就是总结性的一句。
这表明本段文字的结构顺序是总分总。
故,答案该是④②①③⑤。
其次,从时间顺序来看。
第④句“吃完早饭后”,没有哪句有表示比这更早的时间词了,说明这句就该是第一句了。
再次,从空间顺序来看。
第④句的“进入”一词就表空间概念,表明是活动的开始,总起下文;第②句的“北坡”、第①句的“南坡”、“在……下”都有是表明空间顺序的词语。
)
十一、句形整齐美观,音节和谐押韵。
文笔优美的文章,尤其是诗词歌赋,都讲究声律,讲究句子外形的整齐美观,讲究声调的抑扬顿挫,讲究韵脚的押韵协调,达到音韵和谐的美境。
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例1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简析:首先,看第一空。
若选第②句,则形成前面两个六字句相对,然后两个四字并列短语相对,最后两个四字短语相对。
出句对句对称和谐;且“瞰”、“览”押韵。
故,答案选②。
其次,看第二空。
从押韵上看,若选第③句,韵脚为“抱”、“翠”、“茂”,不押韵,不能选。
若选第④句,韵脚就为“抱”、“绕”、“茂”,,这就押韵了。
故答案该选④。
本空还可从空间顺序上看,若选第③句,写作顺序就是“下面的山——上面的云——下面的林”,顺序混乱;若选④,写作顺序就是“下面的山林——上面的云”,顺序自然。
)
十二、语义强调的重心要一致。
任何人说话写文章,都有一个语义重心,即中心思想。
离开这一中心思想,就会导致语义混乱。
我们在分析这些语言文章的时候,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来进行。
例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譬如漫游而归。
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
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简析:第一处横线前的两句是强调“少读”,由“深思熟虑”可见横线后的两句强调“少读”的好处,①、②句强调“少读”的是②。
所以,①、②句中应选②。
第二处横线后的四句强调盲目“多读”的结果,③、④句中强调“多读”的是③,所以③、④句中应选③。
第三处横线后的语义重心是指出“读书以多为贵”的实质,⑤、⑥两句中强调“读书只为装点门面”的现象的是⑤,所以⑤、⑥两句中应选⑤。
故答案是A。
另外,本题还能从文段的结构特点的角度来思考。
第一处横线前的大句子总说,通过对比,强调“少读”。
然后分三层来分说,第②句及其所在的大分句强调“少读”,第③句及其所在的大分句强调盲目“多读”的结果,第⑤句及其所在的两大句进行总结,指出“读书以多为贵”的实质。
这是文段的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答案也选A。
)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
子《劝学》)
2、骐骥一跃,;,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
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
《劝学》)
5、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6、令初下,群臣进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志洁,,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屈原列传》)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人之滋垢,。
推此志者,。
(司马迁《屈原列传》)
9、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
10、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王勃)
1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荀子《劝学》)
13、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1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15、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
1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韩愈《师》)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
1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19、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杜牧《阿房宫赋》)
20、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杜牧《阿房宫赋》)
2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22、,;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23、鼎铛玉石,,,秦人观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24、嗟夫!,;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2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2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苏洵《六国论》)
27、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苏洵《六国论》)
28、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苏洵《六国论》)
29、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30、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
3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
3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3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苏轼《赤壁赋》)
35、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苏轼《赤壁赋》)
36、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3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38、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9、制芰荷以为衣兮,。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
芳。
(屈原《离骚》)
40、高余冠之岌岌兮,。
芳与泽之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
4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4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古诗十九首》)
4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曹操《短歌行》)
44、,。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4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46、天姥连大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7、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8、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9、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5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