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9.88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 经历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的过程,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4. 通过了解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透镜,培养乐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学习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放大/缩小)、倒立(倒立/正立)的、实(虚/实)像。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放大/缩小)、倒立(倒立/正立)的、实(虚/实)像。
3.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短(长/短)焦距的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放大/缩小)、倒立(倒立/正立)的、实(虚/实)像。
4.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
【合作探究】探究一:照相机1.观察照相机,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①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到成像作用。
②胶卷:相当于光屏;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⑤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照相机结构示意图照相机原理示意图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5.2 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一、了解凸面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3、明白实像和虚像。
【预习导学】阅读讲义P94—96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一、认真观看照相机,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初期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二、投影仪也是利用___________来成像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的。
3、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也是一个__________,通过放大镜咱们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成实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成虚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讨】一、照相机一、照相机的底片比实际物体要小,因此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应该是________的,从P94图5.2—1可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
二、认真观看并比较: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到凸面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面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投影仪一、投影仪要将物体变大,因此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通过投影仪成像还能够明白,投影仪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
二、认真观看并比较: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到凸面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面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照相机相较,有什么转变?三、放大镜一、放大镜要将物体变大,因此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利用放大镜看近处的物体还能够明白,放大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与投影仪成像有什么区别?二、认真观看并比较: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到凸面镜的距离(物距)与像到凸面镜的距离(像距)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照相机、投影仪相较,有什么转变?3、小组活动:如何才能使放大镜的放大成效更好?四、实像和虚像讨论并总结区别实像与虚像的方式:一、依照是不是有实际光线集聚:有实际光线集聚为_______,没有实际光线集聚而是反向相交那么为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课前导知透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光学器件。
通过透镜,我们可以实现放大、缩小、矫正视力等功能。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与透镜有关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应用;3.运用透镜的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学习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透镜是由光学玻璃或塑料等制成的一类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功能,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凸透镜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两面都是弧形曲面。
凸透镜中间的厚部叫作透镜的中心,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在透镜两面外,两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凹透镜:凹透镜的中央较薄,边缘较厚,两面都是弧形曲面。
凹透镜的两个焦点分别在透镜两面内,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也称为焦距。
2. 凸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凸透镜有三个主要性质:焦距、倍率和成像。
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
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的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在透镜的另一面上汇聚或看来汇聚的位置。
焦距的记号是f。
倍率:凸透镜能够将物体的形象放大或缩小,我们用“倍率”来表示。
倍率的记号是β,β的绝对值越大,物体的形象放大的程度越大。
成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有三种:实像、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
当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时,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有两种:虚像和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眼镜就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可以矫正视力;放大镜也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可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形象。
3. 凹透镜的性质和应用凹透镜同样有三个主要性质:焦距、倍率和成像。
焦距:凹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的光轴上一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在透镜的同一面上延长后的轨迹与光轴的交点。
凹透镜的焦距也被称为负焦距。
倍率:凹透镜可以使物体的形象放大或缩小,倍率的记号是β。
凹透镜的倍率是负值。
成像: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位于焦点以内还是焦点以外,通过凹透镜成像的都是虚像。
课题:二、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及原理.【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学习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学习方式】: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导与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在这个景点呢!”小明自豪的给小红说道。
爱观察的小红说道:都是缩小的呢,这是什么原因啊?”小明摸着头说,我也不知道啊。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2. 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旋转“调焦环”是调节什么?3、照相机成所成像的性质是什么?4、投影仪所成成像的性质是什么?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5、放大镜所成成像的性质是什么?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1、照相机①结构镜头:相当于。
作用: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会聚在胶卷上,折射的光线会聚在胶卷上形成像。
物距和像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叫做物距。
镜头到胶卷(也是像)的距离叫做像距。
调焦环:主要是调节像距的大小光圈:控制进入相机中光线的多少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②成像的特点:照相机所成的像为、、的像。
此时物距像距。
(大于、小于)③制作简易照相机:阅读课本相关部分,看怎样进行制作。
2、投影仪①结构机座、电灯、载物台、镜头、平面镜。
镜头:相当于。
平面镜的作用:。
②成像的特点:投影仪所成的像为、、的像。
此时物距像距。
(大于、小于)3、放大镜成像的特点:放大镜所成的像为、、的像。
4、实像和虚像①区别:实像是的交点,可以用光屏承接。
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②举例:实像:小孔成像,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所成的像。
虚像: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放大镜放大的像。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1、照相机成像的性质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人教版5、2生活中的透镜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学法指导:本节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要做好实验,认真观察现象,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
预习导学: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习导入:<一> 导学“照相机”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2、如图2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象,那么这个图是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投影仪3、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A 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通过实验探究或理论分析得出成像特点。
3、学会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难点(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
(2)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性质。
三、知识梳理(一)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v<2f),应用于照相机。
2、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 = 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v = 2f)。
3、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v>2f),应用于投影仪。
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 = f)时,不成像。
5、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三)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拍摄远景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镜头应向后缩;拍摄近景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镜头应向前伸。
2、投影仪(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平面镜用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屏幕相当于光屏。
(3)调节: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镜头向下移动,同时投影仪远离屏幕。
3、放大镜(1)原理: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使用: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通过凸透镜观察物体,可以看到放大的像。
四、实验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2、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新旧衔接1.透镜分为和。
2.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3.科技与透镜,物理与生活凸透镜、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凸透镜。
生活中记录精彩瞬间的照相机的镜头、大家熟悉的摄像头、投影仪的镜头及放大镜都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但它们的成像特点却是不同的。
预学新知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胶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
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的实像。
3.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的实像。
4.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的虚像。
素养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难点)认识实像与虚像的本质区别。
课堂任务1照相机演示实验: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纸筒B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镜作为镜头,在另一个稍粗的纸筒A的一端蒙上半透明薄膜作为胶片,然后将纸筒B套入纸筒A内,就做成了模型照相机。
操作: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B,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清晰的像。
解释:(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2)照相机成像如图乙所示,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和物位于透镜的(填“同”或“异”)侧。
如图所示摄像头,其镜头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它正常工作时()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B.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课堂任务2投影仪演示实验: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屏幕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解释:(1)平面镜作用:。
(2)投影仪成像特点:、的像。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正立的像,应该(填“正立”或“倒立”)放置投影片。
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像课堂任务3放大镜学生实验:如图所示,利用放大镜看邮票,观察放大镜到字的距离的远近变化过程中,看到的字的大小变化情况。
生活中的透镜一目标导航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名师引领1、放大镜:已知条件:放大镜的焦距f=20cm问题1:要想看到教材中文字的正立的放大的像,对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有什么要求?问题2:要想使看到的文字的正立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回答1: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应小于焦距。
回答2:应增大放大镜到文字间的距离。
2、幻灯机、投影仪将平行光管前的字母“F”作为幻灯片,探究以下内容:问题3:光屏上的像相对于物来讲,上下左右存在什么关系?问题4:若想使光屏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当如何调节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和物体到透镜间的距离?注意:像大于物、像距大于物距。
回答3: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回答4:增大光屏到透镜间的距离并减小物体到透镜间的距离。
问题5:如何理解平面镜在投影仪中所起的作用?问题6:若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如何改变投影仪到屏幕间的距离?同时如何移动透镜?回答5:平面镜在投影仪中起改变光路的作用。
回答6:若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透镜下移以减小物距。
三师生互动共解难题例题1、幻灯机的幻灯片插在凸透镜的焦点后面略微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所得到的像的性质是_____。
分析与解答:当物体位于凸透镜f和2f之间时,在透镜另侧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实像,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做成幻灯机答案:倒倒立、放大、实像例题2、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集体照,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将照相机离人_____些,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_____。
分析与解答:当物体位于凸透镜2f以外时,在透镜另侧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实像,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做成照相机。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成像的特点2、知道投影仪成像的特点3、知道放大镜成像的特点4、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5、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二、学习内容(一)自学与思考请同学们看课本P94-95“照相机”并仔细观察图5.2-1甲、乙,完成下列各题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什么?照相机照相时物体成的像在什么地方?2、由图5.2-1甲可知:成的像和物体相比较是倒立的或是正立的?是放大的或是缩小的?3、我们现在从照相机中看到的像为什么是正立的?4、比较物体和像到镜头的距离,谁到镜头的距离大?5、物体的像为什么能记录在胶片上?6、数码相机是如何记录物体的像的?(二)想想做做用自制示模型照相机,观察室外的景物,完成下列问题。
1、自制相机的一个纸筒内的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另一个纸筒上的半透明薄膜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2、用自制的照相机观察窗外的景物,如果模糊不清因该怎么办?3、当你看清室外景物清晰的像时,像和景物有什么不同?(三)自学与演示观看演示实验并看课本P95投影仪,认真观察图5.2-3回答下列问题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什么?2、由图5.2-3可知:物体在投影仪上成的像和物体相比是放大的或是缩小的?是倒立的或是正立的?像和物体谁到镜头的距离大?3、现在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和我们学习的投影仪在原理上相同吗?(四)看看想想1、请同学们利用准备好的放大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透镜到课本的距离,你你有什么发现?2、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3、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或是正立的?和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4、如果放大镜离观察的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你看到的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五)自学与思考自学课本P96“实像和虚像”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在小组内展示1、实像是怎样形成的?可以用什么承接?凸透镜成的实像和物体分别处于什么位置?2、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人们是逆着什么方向看到的?凸透镜成的虚像和物体分别在什么位置?三、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练习与拓展一、填空题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思维启动:大家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如果喜欢,(一)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自己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照相机的主要构造有: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
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页4 共页1 第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2)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3)
、投影仪2 (结合实物)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做一做:
并回答: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①
谁小?
物、像哪个大、哪个小?②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③样的关系?
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④
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⑤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3、放大镜用课桌上的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与其他同学交流))字是放大还是缩小?(1 )字是正立还是倒立?(2(放大或缩小)的像,但这个像归纳: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
页4 共页2 第
(倒或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侧。
在
: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举例说明)联系生活
页示意图,了解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结合教材654 立的;立的,虚
像总是实像总是
侧。
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
(三)课堂小结
像照相机成
投影仪成像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成像
(四)达标检测得到的一个______,他通过凸透镜成像时,1、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於是应为投影片是.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倒立、______的________像 )放的正或倒______(选择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於胶照相机的镜头相当於一个______.2、的像形成一个_____立,_______卷上,、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
滴看到报纸上的3,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________像。
__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页4 共页3 第
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8.将一本书放在盛有水的圆形玻璃杯后面不远处,透过杯子看书上的字,你有什麼发现?为什麼会发生此现象?
页4 共页4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