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和编制方法

设备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和编制方法

设备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和编制方法
设备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和编制方法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编制与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编制程序、要求与管理办法,是产品研究室编制大纲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我所研制与生产的军品。军贸产品、民品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JB 1406-92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

GJB 451-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1405-92 质量管理术语

《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条例》 1986年12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1987年6月国防科工委发布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的术语采用GJB1405、GJB451中的定义。

4职责

4.1 所长(或副所长)的职责

负责大纲的批准。

4.2 总质量师的职责

负责主持大纲评审会,汇总形成评审结论,签署评审报告,会签大纲。

4.3 质量与标准化处的职责

a)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指导大纲的编制、审核、会签以及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b)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组织召开大纲评审的有关工作,检查评审意见的落实情况,完成评审报告;

c)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大纲的标识、发放、归档及更改,并按大纲的规定执行相应的工作项目。

4.4 产品研究室的职责

负责大纲的编制,提出大纲更改申请,并按大纲的规定实施相应的工作项目。

4.5 科研计划处的职责

a)科研计划处负责向质量与标准化处、产品研究室传递大纲编制需求及相关信息,并将大纲规定的工作项目纳入科研、生产计划;

b)科研计划处负责大纲的外部传递。

4.6 相关部门按大纲的规定实施相应的工作项目。

4.7 必要时(或合同规定),大纲应经顾客代表审核、批准。

5 工作程序和要求

产品研究室在型号产品研制或生产之前应编制好产品的质量保证大纲。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与质量与标准化处、质量监督检验处、九室和顾客代表等单位协商。

根据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可单独编制专业性大纲(如可靠性保证大纲、维修性保证大纲等专业性保证文件)作为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按合同的要求,分阶段编写研制产品

的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产品的质量保证大纲。对系统总体单位有统一要求或某些军兵种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研究室在制定大纲时应按其要求剪裁编制。

5.1 工作流程

5.2 工作程序和要求

5.2.1 确定产品质量目标

产品研究室应根据《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和所标Q/AZ G03 501《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程序》的规定,结合产品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制订出产品研制与生产中应达到的质量目标。5.2.2 确定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

产品研究室应按照所标Q/AZ G03 000《质量手册》、Q/AZ G03 503《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Q/AZ G03 805.1《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Q/AZ G03 703.3《设计师系统的职责和管理办法》和Q/AZ J03 001《产品工艺师工作细则》的要求,确定所长、相关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质量职责。

5.2.3 确定产品研制/生产阶段

产品研究室应按照Q/AZ G03 703.2《预研的程序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及产品实现策划的相关信息,确定产品研制/生产阶段。

产品研制/生产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

a) 论证阶段;

b) 方案阶段;

c) 工程研制阶段;

d) 设计定型阶段;

e) 小批生产阶段;

f) 生产定型阶段。

5.2.4 确定产品各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项目

产品研究室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要求、研制经费、周期以及产品研制和生产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的要求等,参照表1“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的工作项目表”提出的推荐性意见,剪裁确定型号产品适用的工作项目。

对总体单位有统一要求的产品,应按总体单位的要求编制型号产品质量保证大纲。

表1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的工作项目表

5.2.5 确定各阶段工作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

产品研究室应按照各阶段确定的工作项目,参照本标准附录A确定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工作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

5.2.6 形成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草案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由产品主管可靠性设计师负责编写出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草案,大纲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范围;

b) 规范性引用文件;

c) 术语和定义;

d) 职责;

e) 质量目标;

f) 质量职责;

g) 基本要求;

h) 各阶段工作项目质量保证要求;

i) 文件和记录;

j) 附录。

在编写各阶段工作项目的质量保证要求时,对全文参照执行的标准和文件,仅写出标准号、标准名称和文件名称即可;对部分引用参照执行的标准或文件,必须将标准号、标准名称和文件名称以及引用的条款号写明;对需重点强调的内容,应将引用内容摘抄出来;对顾客提出的特殊要求,经双方协商后在大纲中明确规定。

5.2.7 大纲审核

产品主管可靠性设计师负责将拟制好的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草案经产品总设计师审核后,交质量与标准化处产品可靠性师、质量监督检验处产品质量师、九室产品工艺师、顾客代表进行审核,并按照各方审核人员的审核意见,修改大纲草案。对有分歧的审核意见,应向质量与标准化处反馈,由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协商解决,对难以协商解决的问题保留,提交评审会进行评审讨论,按评审意见处理。

5.2.8 组织大纲评审

a) 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联系评审会议召开的地点和时间,负责在会议召开前下发大纲草案和通知参加评审的单位。参加评审会的单位一般应包括科研计划处、生产处、质量与标准化处、质量监督检验处、九室、档案资料室、装配生产车间和产品研究室、顾客代表等;

b) 总质量师负责主持召开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评审会,产品主管可靠性设计师作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草案报告,评委们进行审查、讨论,产品主管可靠性设计师负责解答和说明评委们提出的问题;

c) 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等工作。签到表和会议记录格式见附录C、附录D;

d) 总质量师负责汇总、形成评审意见,组织讨论通过评审意见,并签署评审报告。

5.2.9修改与完善大纲

评审会议结束后,产品研究室负责按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大纲草案,形成产品质量保证大纲正式文本,交质量与标准化处检查,产品可靠性师负责检查执行评审意见的情况,并填写评审报告(格式见附录E)。

5.2.10 会签、审批大纲

按照Q/AZ G01 014《技术文件齐套性及审查签署程序》规定的程序进行大纲的质量会签,经所领导批准、盖单位公章后,大纲还需经顾客代表批准、盖单位公章(大纲封面批准后,原件与复印件一起盖公章,不允许复印公章),复印件与原件一起交质量与标准化处。

5.2.11 大纲的标识、发放及归档

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将已批准的大纲进行编号、盖“受控文件”章后,下发到各有关单位,并负责将大纲原稿和一份复印件交档案资料室存档。质量与标准化处应保持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发放的记录。

产品可靠性师负责将以下文件在质量与标准化处归档备查。它们包括:

a)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

b)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评审会议签到表;

c)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评审会议记录;

d)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评审报告;

e)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发放登记表。

5.2.12 执行大纲

产品研究室和其它相关单位应认真执行批准下发的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中各阶段规定的各项工作要求。大纲的执行时限应符合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范围”中规定的时限要求。

5.2.13 跟踪管理

科研计划处负责将大纲规定的各项工作纳入产品研制、生产计划,并进行考核。

5.2.14 大纲修订

5.2.14.1 大纲修订的时机:

a) 完成研制转入试生产/生产阶段前;

b) 在生产阶段,生产批次发生变更时;

c) 大纲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订大纲内容时。

5.2.14.2 若需要重新修订大纲时,提出大纲修订的单位应填写大纲修订申请表(见附录F) ,说明修订原因和意见,提交质量与标准化处审查,由质量与标准化处按照原大纲编制、审核、批准(必要时应组织评审)同样的程序,组织大纲的修订工作。质量与标准化处应保持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修改的记录。

5.2.15 发更改通知单或替换作废大纲

大纲修订内容不多时,由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下发更改通知单,对大纲进行修改;若大纲更改处较多时,由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用大纲修订稿替换已作废的大纲。

5.2.16 集中处理作废大纲

对回收的作废大纲由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盖作废文件章,统一销毁。

6 支持性文件

GJB 4-83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

GJB 150-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GJB 151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 152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JB 437-88 军用软件开发规范

GJB 438A-97 武器系统软件开发文档

GJB 439-88 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

GJB 899-90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

GJB 900-90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 1268-91 军用软件验收

GJB 1404-92 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

GJB 1407-92 可靠性增长试验

GJB 1909-94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

GJB 2434-95 军用软件测试与评估通用要求

HJB 53-92 海军舰船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及指标确定原则

Q/AZ G01 006 所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编写的一般规定

Q/AZ G01 012 试制图纸管理规定

Q/AZ G01 013 借用图纸管理规定

Q/AZ G01 014 技术文件齐套性及审查签署程序

Q/AZ G01 020 设计文件的更改规定

Q/AZ G01 026 对不同装备对象上的同一型号产品设计文件管理规定

Q/AZ G01 053 产品测试性保证大纲编制与管理办法

Q/AZ G01 055 元器件保证大纲编制与管理办法

Q/AZ G01 057 可靠性模型建立和计算方法

Q/AZ G01 058 可靠性指标分配要求及实施方法

Q/AZ G01 059 可靠性预计要求及实施方法

Q/AZ G01 060 维修性指标分配与预计要求及实施方法

Q/AZ G01 06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实施方法

Q/AZ G01 063 确定功能测试、包装、贮存、装卸、运输及维修对可靠性的影响实施方法

Q/AZ G01 065 元器件降额设计准则及方法

Q/AZ G01 066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规范

Q/AZ G01 067 设备静电防护控制规范

Q/AZ G01 070 元器件筛选规范

Q/AZ G01 071 环境应力筛选实施方法

Q/AZ G01 073 可靠性验证试验实施方法

Q/AZ G01 07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实施方法

Q/AZ G01 075 可靠性增长试验实施方法

Q/AZ G01 076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控制办法

Q/AZ G01 108 软件文档编写规范

Q/AZ G01 104 软件测试规范

Q/AZ G01 105 软件验收规范

Q/AZ G01 110 软件产品归档及管理规定

Q/AZ G03 401 文件控制程序

Q/AZ G03 401.1 技术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办法

Q/AZ G03 501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程序

Q/AZ G03 503 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

Q/AZ G03 601.1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Q/AZ G03 603 质量信息管理程序

Q/AZ G03 703.2 预研的程序与管理办法

Q/AZ G03 703.3 设计师系统的职责和管理办法

Q/AZ G03 703.5 关、重件的分类和管理办法

Q/AZ G03 703.7 设计评审实施程序

Q/AZ G03 703.8 设计确认和定型管理实施办法

Q/AZ G03 703.9 设计更改实施方法

Q/AZ G03 703.10 软件设计和开发管理办法

Q/AZ G03 703.12 产品质量评审程序

Q/AZ G03 705 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Q/AZ G03 705.1 采购产品入库、保管、发放的管理办法

Q/AZ G03 706 供方控制程序

Q/AZ G03 707.1 生产计划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

Q/AZ G03 707.2 试制、生产前准备状态检查实施办法

Q/AZ G03 707.4 生产条件控制办法

Q/AZ G03 707.8 工序的控制办法

Q/AZ G03 708 特殊过程的控制程序

Q/AZ G03 711 交付前及交付过程控制程序

Q/AZ G03 712 产品技术服务程序

Q/AZ G03 714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

Q/AZ G03 716 技术状态管理实施程序

Q/AZ G03 801 顾客满意度测量分析管理程序

Q/AZ G03 80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AZ G03 80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AZ G03 804.1 器材出库检验程序

Q/AZ G03 804.3 检验和试验记录的管理办法

Q/AZ G03 804.4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控制办法

Q/AZ G03 804.5 工序首件三检控制办法

Q/AZ G03 804.7 外协产品的控制程序

Q/AZ G03 805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AZ G03 805.1 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的组成及其职责

Q/AZ G03 805.2 不合格品审理单的填写办法

Q/AZ G03 807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系统实施程序

Q/AZ J03 001 产品工艺师工作细则

Q/AZ G03 704.1 工艺评审程序

Q/AZ G03 704.3 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工序的控制程序

7 文件和记录

本标准形成的文件和记录如下: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评审会议签到表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评审会议记录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评审报告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修改申请表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发放登记表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修改登记表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工作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

A1 基本要求

A1.1 人力资源控制

人力资源控制执行所标Q/AZ G03 601.1《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规定。

A1.2 质量信息管理

执行所标Q/AZ G03 603《质量信息管理程序》的规定,确保有效地收集、控制、处理和使用执行大纲所产生的数据资料。

A1.3 试验综合计划

产品研究室应参照本标准附录B《产品试验综合计划编制指南》,制定实施产品试验综合计划, 并纳入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中,作为大纲内容的一部分。该计划应包括研制、生产和交付过程中应进行的全面试验工作,以保证有效地利用全部试验资源,并充分利用试验结果。

A1.4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

按照所标Q/AZ G03 807《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系统实施程序》的规定进行故障报告、分析和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A1.5 技术状态管理

按照所标Q/AZ G03 716《技术状态管理实施程序》的规定,对产品技术状态进行标识、控制、记实和审核,确保对技术状态的更改贯彻到位。

A1.6 不合格品管理

A1.6.1 对不合格品必须严格按照所标Q/AZ G03 80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理,并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A1.6.2 对不合格品应按照所标Q/AZ G03 805.2《不合格品审理单的填写办法》的规定填写拒收单。A1.6.3 质量监督检验处应按照所标Q/AZ G03 80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对产品进行不合格品的技术统计与分析,按季、年提出不合格品报表。

A1.7 软件质量保证

A1.7.1 产品研究室应参照GJB437《军用软件开发规范》、GJB438A《武器系统软件开发文档》、GJB439《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和所标Q/AZ G01 108《软件文档编写规范》制定相应的软件质量保证大纲,并成立软件质量保证小组,实施有效的管理。质量与标准化处应及时进行监督和检查,使软件质量始终置于严格控制下。

A1.7.2 产品研究室应按照所标Q/AZ G03 703.10《软件设计和开发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软件设

计和开发。

A1.7.3 软件测试与验收应严格按照所标Q/AZ G01 104《软件测试规范》和Q/AZ G01 105《软件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对型号产品总体要求需在所外指定的测试中心进行测试、评估的软件,应严格按照GJB1268《军用软件验收》、GJB2434《军用软件测试与评估通用要求》的规定执行,并做好自检和互检工作。

A1.7.4 软件产品归档与管理按照所标Q/AZ G01 110《软件产品归档及管理规定》的规定执行。

A1.8 技术文件的质量控制

A1.8.1 各部门应按照所标Q/AZ G01 014《技术文件齐套性及审查签署程序》的要求对工程图纸、技术文件进行审查、会签,以保证其符合国军标、国标或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准确、适用。

A1.8.2 科研产品各研制阶段技术文件齐套性要求应符合所标Q/AZ G01 014《技术文件齐套性及审查签署程序》的要求。技术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应执行Q/AZ G03 401.1《技术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办法》的规定。

A1.8.3 对试制图纸应按照所标Q/AZ G01 012《试制图纸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管理;对借用图纸应按照所标Q/AZ G01 013《借用图纸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管理。

A1.8.4 对不同装备对象上的同一型号产品设计文件应按照Q/AZ G01 026《对不同装备对象上的同一型号产品设计文件管理规定》的规定进行管理。

A1.8.5 技术文件的更改应执行所标Q/AZ G03 703.9《设计更改实施办法》和Q/AZ G01 020《设计文件的更改规定》的有关规定。

A1.9 器材的质量控制

承制单位应保证器材的质量符合采购文件和整机系统的质量要求。

A1.9.1 供方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执行GJB1404《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和所标Q/AZ G03 706《供方控制程序》的规定。

A1.9.2 器材的质量管理执行所标Q/AZ G03 705《采购过程控制程序》

A1.9.3 器材的保管、发放Q/AZ G03 705.1《采购产品入库、保管、发放的管理办法》的规定。

A1.9.4 为了控制标准元器件和非标准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产品研究室应根据所标Q/AZ G01 055《元器件保证大纲编制与管理办法》和Q/AZ G01 076《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控制办法》的要求,编写型号产品元器件保证大纲,并按照该大纲的要求对所有元器件进行质量控制。

A1.9.5 对上机使用的微电子器件、半导体器件、电容器、继电器,必须按所标Q/AZ G01 070《元器件筛选规范》的要求筛选合格,并采用PDA(批允许不合格率)技术,使筛选后的元器件失效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A1.9.6 对外协产品的质量控制应执行Q/AZ G03 804.7《外协产品的控制程序》的规定。

A2 研制

A2.1 任务分析

型号产品总设计师,应对产品的任务剖面、寿命剖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对设计最有影响的任务阶段和综合环境(包括运输、维修和贮存环境、现场使用环境),通过任务剖面分析,结合研制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可靠性、维修性、电磁兼容性、安全性、人机工程等各项定性与定量要求,将其结论纳入规范作为设计评价标准,保证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

对研制任务书中规定的可靠性、维修性目标值和门限值,应根据GJB450《装备研制与生产通用大纲》第4.4.3条的要求,分别转换成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的成熟期规定值和最低可接收值,并纳入合同中,其转换方法参见GJB1909《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和HJB 53-92《海军舰船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及指标确定原则》。成熟期规定值作为产品预计分配的依据,最低可接收值作为产品指标验证的检验下限。

A2.2 设计分析

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分析研究,确定产品特性,容差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检验要求。设计分析一般包括:

A2.2.1 参数分析

可采用以下方法:

a)优化设计技术(如田口方法);

b)计算机辅助(CAD)设计与分析,它包括:

. 数字电路的逻辑分析;

. 模拟电路的容差分析;

c)电路(或结构)的自动化设计(EDA)。

A2.2.2 特性分类

按照GJB190和所标Q/AZ G03 703.5《关、重件的分类和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特性分类和特性分析,确定产品的关键件与重要件。

A2.2.3 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

按照所标Q/AZ G01 061《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实施方法》的规定执行。

A2.2.4 元器件的应力分析

执行所标Q/AZ G01 065《元器件降额设计准则及方法》的规定。

A2.2.5 可靠性分析

按照所标Q/AZ G01 058《可靠性指标分配要求及实施方法》和Q/AZ G01 059《可靠性预计要求及实施方法》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和预计。

A2.2.6 维修性与测试性分析

按照GJB368A、GJB2547、所标Q/AZ G01 060《维修性指标的分配与预计要求及实施方法》和所标Q/AZ G01 053《产品测试性保证大纲编制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产品进行维修性、测试性分析以及维修性、测试性指标的分配和预计。

对机内故障自动检测(BIT)设计,检查点的优化应尽可能采用Q/AZ G01 061《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实施方法》的方法来确定最佳检查点。

A2.2.7 技术保障分析

确定维修产品所需的资源及数量。分析包括:

a)按方案确定的维修等级,为维持或恢复到设备使用状态所必需的具体维修工作项目的描述; b)预防性维修周期(时间)的确定;

c)使用与维修人员要求(技术水平与人数);

d)培训及培训设备要求;

e)后勤保障和试验设备,包括仪器、备件、修理件和消耗件;

f)设施要求;

g)技术资料要求(如技术手册、修理程序、校准程序、图纸和技术条件(规范)等)。

A2.2.8 可生产性分析

识别实际的或潜在的可生产性问题的范围。

A2.2.9 安全性分析

应按照GJB90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规定的工作项目,结合产品特点,进行相应的安全性分析。A2.2.10 电路的热分析

对微电子器件与分立半导体器件应着重分析它的结温。计算式有:

T j=T c+Q jc P (1)

其中: T j结温(℃);T c壳温(℃) ;Q jc 元件热阻(℃/W); P 实际功耗(W)

壳温的确定: 壳温应是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最高工作环境温度(Tm)下的壳温Tc。壳温可以通过实测得到。如在25℃时实测壳温为T N,则T C=(T M-25)+T N。若热阻无数据,对微电子器件可采用近似计算法:

a)数字电路的结温计算

所有存贮器

位数≤30 Tj=Tc+10℃ (2)

位数〉30 Tj=Tc+25℃ (3)

对于低功耗TTL和MOS

门数≤30 Tj=Tc+5℃ (4)

门数〉30 Tj=Tc+13℃ (5)

b)元器件结温降额要求

线性电路降额后的结温

最大允许结温

温控环境恶劣环境

110℃ 85℃

数字电路降额后的结温

最大允许结温

温控(普通)环境恶劣环境

110℃ 85℃

半导体功率器件允许结温为110℃。

当分析不满足要求时,设计上必须采取降温措施,热设计要求与方法可参见Q/AZ G01 066《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A2.2.11 静电防护分析

执行Q/AZ G01 067《设备静电防护控制规范》的规定,如产品ESDS器件敏感等级的分级,印制电路板级(组件)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静电放电敏感度的最低要求,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设计保护措施等内容。对含一类敏感器件的电路板在图纸上应加防静电的标记。

A2.3 设计规范化

为保证设计规范化,产品研究室在设计时应贯彻执行已有的所标或总体单位规定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文件,对欠缺的设计规范和文件,应根据设计要求,参照所标Q/AZ G01 006《所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编写的一般规定》规定的格式和相关的国家军用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进行编制。为了使设计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在进行设计之前,还应编制文件清单,供设计人员使用。此清单应列入型号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中,作为该大纲内容的一部分。

A2.4 人机工程

产品研究室应根据研制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制定人机工程设计要求,在保证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的条件下,保证操作人员正常、准确地操作。

A2.5 设计评审

执行所标Q/AZ G03 703.7《设计评审实施程序》的规定。大纲中应列出设计评审项目清单。

A2.6 工艺评审

执行所标Q/AZ G03 704.1《工艺评审程序》的规定。大纲中应列出工艺评审项目清单。

A2.7 产品质量评审

执行所标Q/AZ G03 703.12《产品质量评审实施程序》的规定。

A2.8 关键件、重要件

按照所标Q/AZ G03 704.3《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工序的控制程序》的规定,对关键件、重要件实施重点的质量控制。

A2.9 功能测试、贮存、包装、装卸、运输及维修对可靠性的影响

产品研究室应按照所标Q/AZ G01 063《确定功能测试、包装、贮存、装卸、运输及维修对可靠性的影响实施方法》的规定,确定功能测试、贮存、包装、装卸、运输及维修条件,确定后勤保障所需的信息。

A2.10 维修性验证试验

维修性验证试验的数据应来源于可靠性试验与现场试验统计的可靠性数据,维修性试验与评定按照所标Q/AZ G01 074《维修性试验与评定实施方法》的规定执行。总体单位有统一要求的按总体单位的要求执行。

A2.11 可靠性和维修性计算

A2.11.1 建立可靠性模型

按照所标Q/AZ G01 057《可靠性模型建立和计算方法》的规定执行。

A2.11.2 可靠性分配

按照所标Q/AZ G01 058《可靠性指标分配要求及实施方法》的规定执行。

A2.11.3 可靠性预计

按照所标Q/AZ G01 059《可靠性预计要求及实施方法》的规定执行。

A2.11.4 维修性预计与分配

按照所标Q/AZ G01 060《维修性指标分配与预计要求及实施方法》的规定执行。

A2.12 试制

产品研究室应根据试制产品的特点,按照本附录第A3~A5条的规定对样机试制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A2.13 定型

执行《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条例》和所标Q/AZ G03 703.8《设计确认和定型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A3 生产

A3.1 工艺准备

工艺准备应做到:

a)编制的工艺文件符合产品设计文件的要求,完整清晰,具有先进性,能正常指导生产;

b)对特种工艺、关键工艺制定了专用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程序;

c)进行了工序分析,对关键工序进行了标识和规定了详细质量控制要求;

d)根据文件编制了质量监控计划,确定了质量控制点;

e)工艺有重大更改时应按照Q/AZ G03 704.1《工艺评审程序》进行评审;

f)工艺装备经检验(或按规定进行了周期检定)合格。

A3.2 生产准备检查

A3.2.1 在产品投产前,生产处应按Q/AZ G03 707.2《试制、生产前准备状态检查实施办法》的要求和科研计划处编制的生产计划网络图、生产处按照所标Q/AZ G03 707.1《生产计划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编制的《生产协调计划》进行生产准备状态检查。

A3.2.2 生产准备检查结束时,生产处应写出检查报告,对能否投产提出结论意见,并编制详细的生产计划, 并抄送军代表室一份。如发现影响投产的问题应限期加以解决,并进行跟踪管理,同时按Q/AZ G03 707.4《生产条件控制办法》对生产条件加以控制。

A3.3 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的质量控制应按照所标Q/AZ G03 707.8《工序的控制办法》的规定执行。

特殊工序按照所标Q/AZ G03 708《特殊过程的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A3.4 装配质量控制

A3.4.1 机械装配的质量控制

a)机械装配应按照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进行;

b)机柜装配应按照机柜装配工艺规程进行;

c)机械装配的质量控制应执行所标有关机械装配质量控制的规定。

A3.4.2 电气装配

a)电气装配应按照所标有关电气装配安装技术条件进行;

b)印制线路板手工装配应按照所标有关印制线路板手工装配工艺规程进行;

c)静电敏感器件装配应按照所标有关静电敏感器件件装配工艺规程进行;

d)高频元件装配应按照所标有关高频元件装配的工艺规程进行;

e)电气装配的质量控制应执行所标有关电气装配质量控制的规定;

f)对设计定型样机或已定型的产品,原则上在印制板上安装的集成电路一般不许使用插座,特殊需要除外,但必须采用防振加固措施;

g)为提高印制电路板的可靠性,允许对过渡孔采用嚷孔的措施。

A3.5 入所检验

采购产品器材必须执行所标Q/AZ G03 705.1《采购产品入库、保管、发放的管理办法》的规定。A3.6 出库检验

器材出库必须执行所标Q/AZ G03 804.1《器材出库检验程序》的规定。

A3.7 过程检验和试验

在加工和装配期间应按照所标Q/AZ G03 80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和Q/AZ G03 804.5《工序首件三检控制办法》的规定进行过程检验,以检查操作是否适当,是否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A3.8 最终检验和试验

产品最终检验和试验应执行所标Q/AZ G03 80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规定。

A3.9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执行Q/AZ G03 804.4《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控制办法》的规定。

A3.10 检验和试验记录

承制单位应按照Q/AZ G03 804.3《检验和试验记录的管理办法》的规定保存试验、检验记录,应根据试验或检验的类型、范围及重要性确定记录的详细程度。记录应包括产品的检验状态,必要的试验和检验特性证明、不合格品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及抽样方案和数据。

A3.11 监视和测量装备的质量控制

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备,必须执行Q/AZ G03 71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的规定,经过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由计量仪器处按规定周期进行检定。

A3.12 包装、运输、贮存

执行Q/AZ G03 711.1《交付前搬运、贮存、防护、安装、调试的控制办法》的规定。

A4 交付前及交付过程中的控制

执行所标Q/AZ G03 711《交付前及交付过程控制程序》的规定。

A5 交付后的质量保证

执行Q/AZ G03 712《产品技术服务程序》和Q/AZ G03 801《顾客满意度测量分析管理程序》的规定。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试验综合计划编制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试验综合计划的编制程序和要求、试验项目及其要求,目的是为产品研究室确定产品在研制全过程中的试验项目,编制产品试验综合计划提供依据。

B1 试验综合计划编制程序和要求

B1.1 试验综合计划编制流程图

B1.2 试验综合计划编制程序和要求

B1.2.1 产品试验、验证的需求分析

产品研究室应根据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的要求,结合产品质量特性、研制/生产经费、周期等,对产品在研制、生产和交付过程中的试验、验证进行需求分析。

B1.2.2 确定试验项目类别和要求

根据产品试验、验证需求分析结果,依据本指南B2提供的试验项目及其要求,剪裁确定产品在研制全过程中的试验项目类别和要求。

B1.2.3 确定各部门的职责

试验项目类别确定后,按照有关所标的规定,确定与这些试验项目相关部门的职责。

B1.2.4 确定试验项目的顺序及相互关系

对已确定的试验项目,根据表B1《试验程序表》进行试验项目排序,并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

B1.2.5 编制试验综合计划

以上工作完成后,编制出产品试验综合计划,该计划格式及内容如下:

a)产品试验程序表;

b)试验项目及其要求(包括各项试验相关部门的职责)。

表B1 试验程序表

注:必要时或合同要求时,顾客代表才参与这些试验项目。

B2 试验项目及其要求

B2.1 元器件老炼筛选

确定需要进行老炼筛选的所有元器件,必须在上机前按照所标Q/AZ G01 070《元器件筛选规范》的要求进行筛选。

B2.2 组件级环境应力筛选

模块或印制板在完成装配、调试后,应按所标Q/AZ G01 071《环境应力筛选实施方法》选择适

宜的方法,进行环境应力筛选。为提高应力筛选检测效率,筛选前后应对印制板或模块进行检查,可以通过电路在线测试仪进行检查,也可通过分机通电工作检查。

B2.3 组合(分机)级环境应力筛选

组合或分机在完成装配、调试,常温检查正常后,应按所标Q/AZ G01 071《环境应力筛选实施方法》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环境应力筛选。筛选完成后应在不搬动的情况下,检查组合线束是否断线,印制板线是否剥离和有虚焊点,结构松动情况等,在排除了明显的缺陷后,再通电进行工作检查。B2.4 分机性能验收

在常温状态下,按照产品分机技术条件进行电性能验收。对研制产品,分机电性能验收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B2.4.1 性能验收前应进行的试验有

a)模块(印制板)级、组合级环境应力筛选;

b)分机直流电源拉偏试验;注1

c)电路元器件降额抽查试验;

d)电路元器件热状态检查试验;注2

注 1.电源拉偏的目的是检查电路裕度设计情况;试验条件是:

直流电压大于12V以上拉偏±10%;

直流电压小于或等于12V拉偏±8%;

注 2.抽查电路发热比较高的微电子器件或功率半导体器件,用点温度计测试其壳温,计算该元器件结温是否超过允许工作的结温。

计算式: T j =T C+Q JC P

T j:结温 T C:壳温 Q JC:热阻 P:实际功耗

这时环境温度应是产品总技术条件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若是25℃测试,计算T j时,还应加上上面两个温度差。微电子器件T j近似计算法如下:

对数字电路的结温计算:

门数≤30 T j=T C+10℃

所有存贮器,位数>30 T j=T C+25℃

对于低功耗TTL和MOS

门数≤30 T j=T C+5℃

门数>30 T j=T C+13℃

对线性电路降额后结温

最大允许结温

温控环境恶劣环境

110℃ 85℃

对于数字电路降额后结温

最大允许结温

温控环境(或普通) 恶劣环境

110℃ 85℃

对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允许结温为110℃。

B2.4.2 性能验收前一般应提供的技术文件与报告有:

a)分机电原理图及分机(分系统)技术条件;

b)分机MTBF预计报告;

c)分机电路元器件降额使用情况报告;

d)组件/组合环境应力筛选记录表;

e)分机调试细则;

f)调试履历书;

g)交验申请表;

h)自检记录;

i)交验记录表格;

j)故障分析报告。

B2.4.3 未提供上述文件与报告,未进行上述试验的产品,质检人员不进行电性能验收。上述管理工作由质检人员检查把关,应认真按研制产品试验程序要求严格执行。

B2.5 分机低温工作检查试验

分机在常温性能验收合格后,进行低温工作检查试验。在产品分机技术条件规定的低温工作温度下,按照试验样品重量确定的保温时间(参见表B2),不通电保温后,加电工作0.5小时或技术条件规定的工作时间后,测试指标应合格。

B2.6 分机高温工作检查试验

分机在产品分机技术条件规定的高温工作温度下, 按照试验样品重量确定的保温时间(参见表B2),不通电保温后,加电工作1.5小时或技术条件规定的工作时间后,在试验结束前半小时测试性能指标应合格。

B2.7 分机振动工作检查试验

分机振动工作检查试验采取宽频带正弦扫频振动。对小型产品可按产品分机技术条件的要求,带减震器进行试验;对于一般大型设备,有机柜的小分机,可不带减震器进行试验。由于机柜与分机的固有谐振频率不同,因此不能套用整机振动试验条件,其原因很可能碰不上共振点,从而降低了振动条件。故本标准考虑不带减震器,及分机固有频率与机柜不同的特点,在不降低振动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下列试验条件进行:

频率范围按分机技术条件规定的频率范围

加速度 1.5g

交越频率 f0=50Hz

f>f0等加速度1.5g

f

时间 30min

加电工作应无故障通过。

B2.8 分机连续工作试验

按产品分机技术条件规定的连续工作时间连续工作,应无故障通过。

B2.9 整机电性能验收

整机装配、调试完成后,应按照产品总技术条件的规定,对整机电性能进行常温验收。

B2.10 整机环境试验

整机常温电性能验收合格后,根据产品总技术条件或合同要求的试验项目,按照GJB4《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或GJB150《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进行整机环境试验。

B2.11 整机电磁兼容性试验

依据GJB 151A《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GJB 152A《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和产品技术文件或合同要求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编制电磁兼容性试验大纲,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

B2.12 整机环境应力筛选

系统总体单位或技术协议或合同有要求时,可按照其要求执行。

B2.12.1 大型整机

采用高温老炼试验和运输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B2.12.1.1 高温老炼试验

按所标Q/AZ G01 071《环境应力筛选实施方法》中整机高温老炼试验的条件进行试验。

B2.12.1.2 运输试验

进行200km的运输试验,试验完成后,通电检查应正常工作方允许产品出所。

B2.12.1.3 若试验达不到合格要求,由于进度原因不能继续试验时,产品总设计师应报请主管领导与总质量师裁决处理。

B2.12.2 小型电子设备

采用温度循环和随机振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B2.12.2.1 温度循环试验

按照所标Q/AZ G01 071《环境应力筛选实施方法》中整机温度循环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B2.12.2.2 随机振动试验

按照所标Q/AZ G01 071《环境应力筛选实施方法》中整机随机振动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B2.12.2.3 若试验达不到合格要求,由于进度原因不能继续试验时,产品总设计师应报请主管领导与总质量师裁决处理。

B2.13 整机连续工作试验

依据产品总技术条件的规定, 产品在常温下应无故障连续工作8小时或24小时,具体要求参见产品总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B2.14 可靠性验收试验

产品研究室应根据合同要求,参照GJB 899《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所标Q/AZ G01 073《可靠性验证试验实施方法》或其他有关可靠性验收试验的标准和文件,拟制可靠性验收试验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可靠性验收试验。

B2.15 整机现场试验

整机现场试验包括设计定型陆上、海上(或试飞)试验,部队使用性试验等试验,具体要求按产品现场试验大纲进行。

B2.16 可靠性鉴定试验

产品研究室应根据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参照GJB 899《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所标Q/AZ G01 073《可靠性验证试验实施程序》或其他有关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的标准和文件,拟制可靠性鉴

定试验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可靠性鉴定试验,试验报告作为产品设计定型的文件之一。

B2.17 整机可靠性增长试验

产品研究室应根据合同的要求,参照GJB 1407《可靠性增长试验》和所标Q/AZ G01 075《可靠性增长试验实施方法》,拟制可靠性增长试验大纲,并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可靠性增长试验。

可靠性数据统计从B2.9整机电性能验收开始,通过B2.9、B2.10、B2.11、B2.12、B2.13,到B2.15整机现场试验为止,获得综合的可靠性数据,从而对产品作出可靠性评定,评定模型采用AMSAA方法,见所标Q/AZ G01 075《可靠性增长试验实施方法》。

数据跟踪管理应由产品研究室在质量与标准化处监督管理下进行。

对于可靠性增长效果良好,达到合同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可靠性数据被顾客代表接受的产品,可免做可靠性鉴定试验(但可靠性增长计划与试验方案应事先征得顾客代表的认可)。

对于小型电子设备,由于MTBF值比较高,需要较长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时间,因此应采用多台设备试验的可靠性试验信息,对所内及现场数据进行跟踪统计,从而减少单台设备试验时间,这样比较容易实现小型设备的可靠性增长评定,达到预期的增长试验时间要求(按设备的台时数计算试验时间)。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大纲评审会签到表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

目录 1、目录------------------------------------------- 1 2、编制依据--------------------------------------- 2 3、编制目的--------------------------------------- 2 4、适用范围--------------------------------------- 2 5、引用标准--------------------------------------- 2 6、质量工作原则和质量目标-------------------------- 3 7、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目标-------------------------- 3 8、要求分析--------------------------------------- 3 9、方案设计--------------------------------------- 4 10、---------------------------------------- 产品研制4 11、---------------------------------------- 产品实现5 12、---------------------------------- 产品研制与生产5 13、---------------------------------- 产品交付和验收6 14、------------------------------ 产品维护及售后服务7 15、------------------------------------ 质量管理职责8 16、------------------------------------ 日常质量管理8 17、---------------------------------- 评审与审查规定9 18、---------------------------- 对质量保证大纲的约定9

质量保证大纲

质量保证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x x x项目 质量保证大纲xxxx有限公司

更改历史

目录

1目的 为了强化xxx项目研制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实现其产品质量目标,确保产品按期交付,满足顾客需求, 特制定xxx项目质量保证大纲。 2范围 本质量保证大纲适用于xxx系统的研制全过程,包括按进度安排必要的质量保证机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要求进行的活动,工作程序和所需要的资源等,从而清楚地了解对xxx项目的实现流程、质量控制要求。 3引用标准、文件 GJB 1406-92 产品质量保障大纲要求 GJB 451-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1405-92 质量管理术语 《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条例》 1986年12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1987年6月国防科工委发布 4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的术语采用GJB1405、GJB451中的定义 5产品质量目标 5.1功能和性能目标 研制的XXX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应满足合同规定的XXX项目的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具体要求见《XX项目技术协议书》,主要包括: 功能要求 技术指标要求 5.2产品使用的约束条件 [例如: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兼容等约束条件,请一一列出。] 6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文件及记录 6.1产品实现的过程流程图: 6.1.1系统产品实现的过程流程图: 阶段过程输出的文件输出的记录 需求分析阶段合同立项说明书 立项通知单 需求分析报告 其他设计输入文件 需求(设计输入)评审报告 方案阶段质量保证大纲 项目开发计划 方案设计报告 配置管理计划 风险分析初步预估 可靠性分析报告 特性分析报告 项目计划评审报告 方案设计评审报告

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方对材料的采购,在贯彻建设方要求的同时,根据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及贯标要求,逐一对每一种工程材料供货厂家的材料质量、信誉、供货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 1、材料品质保证程序 收集供方资料→评价供方、选择供方→采购计划编制审批→物资采购→进货检验→加强保管与正确使用→再评价 2、材料供应管理制度 掌握材料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可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这是企业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竟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材料需求流程:工程段材料需求计划表→总材料需求表→提出材料定货计划表→材料定货合同签订→生产过程跟进→材料进场入库 材料需求计划表应在开工前计划编制,材料定货合同应在材料使用一周前签订。按预算材料需求计划表,装饰材料一次性成批采购,确保材料色泽、批号等一致。 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贮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高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3、材料、设备验收制度 1)材料、设备进场前审核 本工程所有材料,包括多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材料,先将生产厂家简介、材料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及材料样品、实地试验结果等各种技术指标报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凡是资料不齐全或未经批准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用量大而对质量又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具备上述各种资料后,仍将对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检测手段进行实地调查。 2)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对所有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部、质量员等根据样板及有关技术指标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与材料设备相符合的标牌、质量检

GJB质量大纲、质量计划(模板)老师提供

XX/X—x XX X (产品/项目规格型号和名称)质量保证大纲 1?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产品/项目型号和名称)的设计、研制、生产和服务过程。删减说明:(具体删减的条款和理由) 2?引用文件 GJB140—2005《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 XX / X—X.XX《〈质量手册》。 3术语和定义 本大纲引用GJB1405A-2006和GJB9001—2009的术语和定义。 4?实施要求 4.1制定大纲的依据 a)(编制时应详细例出)与产品有关的法令、法规、相关标准以及本标准; b)(详细列出)合同、研制任务书的编号和名称以及顾客的质量保证要求; c)(详细列出)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d)产品研制、生产计划和相关资源; c)组织如何满足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要求; f)(详细列出)供方的质量情况; g)(详细列出)其它相关计划,如项目计划、环境、健康和安全、安全性与信息管理计划等。

4.2质量工作原则与质量目标 质量工作总原则 Q)产品质量工作总要求; b)技术上应用或借鉴其它产品的程度; C)采用新技术比例; d)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c)设计的可制造性。 质量目标 a)对产品或合同规定的质量特性满意程度; b)(详细列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和测试性指标等; c)(详细列出)顾客满意的重要内容。 4.3管理职责 a)明确规定各级各类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b)明确规定相互关系和内部沟通的方法; c)明确规定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接口的关系。 XX / x —X XX (产品/项目规格型号和名称)质量保证大纲 4.4文件和记录的控制 对研制、生产全过程中文件和记录的控制做出规定,成套技术资料应符合GJB906的要求(当控制要求与质量管理体系一致时可直接引用)。 4.5质量信息的管理 a)明确规定为达到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要的质量信息,以及实施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反馈、储存和报告的要求;质量信息的管理应符合GJB的要

质量保证措施 (2)

质量保证措施 公司全面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严格实行三检,即原材料检验、工程检验、出场检验,在生产工序中也采用自检、忽见、专检等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保证不合格品不出厂,合格率达100%。严格按用户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组织生产、提供产品,保证所提供的产品未经使用过的全新产品,而且采用最适宜的原材料、先进工艺制成,保证产品的质量、规格和性能与投标文件所述或用户要求一致。产品在制造工程中随时欢迎用户来企业监督生产,货物采用最适宜的运输方式,包装及标志符合国家标准及用户要求。 一、质量管理机构图(后附) 二、质量方针、目标、承诺 1、质量方针:超越用户期望,创造世界名牌。 2、质量目标: ①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达到最佳运行,质量管理达到先进企业标准; ②确保产品的研制、采购、生产、检验、交付整个过程均能实施有效控制,产 品出厂合格率100%; ③持续开发新品,并使产品质量稳定而持续提高,质量水平高于IEC水平,技 术先进,年开发新产品8个以上,管理有特色,顾客满意度达91%以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质量承诺: ①保证提供用户满意的优质产品。 ②所提供的产品由保险企业承担产品质量保证险。 ③收到顾客反馈信息后,在12小时内完善售后服务。 三、质量控制 1、质量体系:为了对影响产品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因素予以有效控制,以预 防和消除不合格,企业有计划、有系统地形成了质量体系文件,并严格贯彻实施,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 2、合同评审:为了更好落实合同内容,满足顾客对产品要求,本企业对所有标 书、订单和合同在签订前进行评审,经各部门确认能满足标书、订单和合同要求。 3、设计控制:保证产品设计开发有计划,按设计控制程序执行,确保产品符合 国家有关标准和用户要求。 4、文件和资料控制:为了保持本企业的所有形成与质量有关文件和资料的完整、 正确、统一和有效,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文件,企业对文件和资料进行严格控制。 5、采购:为满足本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企业对原辅材料等的采购进行严 格的控制。对供应商资格审检、采购程序均有严格规定。 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为了防止原辅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生产流转中混 用,企业规定了标识产品的方式。在规定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可追溯性记录保存期一年。 7、过程控制:本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每道工序进行有效控制,保 证最终产品满足规定要求。 8、检验各试验:为了验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规定了检 验和试验要求,并规定要做好记录。

质量保证大纲

500kV上寨至嘉应送电线路工程(梅州A段)质量保证大纲 广东省电力第一工程局 500kV上寨至嘉应送电线路工程(梅州A段)项目部 二OO九年四月

一局的质量方针是:精心施工、工艺创新、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本工程项目采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来规范各项质量活动,严格执行局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工程质量全过程受控,土建、安装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在项目法人、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监督下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是合同文件、国家标准、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有关指令。 1 质量管理目标 1.1 不发生一般以上质量事故或业主(含甲方)单位行文通报的质量事故。 1.2 检验批一次验收合格率95%,单位达到优良。 1.3 工程竣工资料做到及时、齐全、准确、工整。 1.4 顾客满意度达到满意。 1.5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不发生严重不符合项,轻微不符合项不超过3项。 1.6 工程局及公司检查发现问题的质量隐患或缺陷,能够做到快速反应,认真落实整改关闭,并制定不合格品纠正与预防措施。 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2.1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程序框图 为了实现本工程的质量目标,项目部专设质量组织管理机构和岗位责任制。既有质保措施和管理制度,又有人力、装备、物资、资金等资源来保证。 质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管理一切与质量有关的问题,包括施工措施、作业指导书的贯彻执行、质量交底教育等工作。 2)负责听取接收建设单位和招标单位和招标方对质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督促和整改。 3)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对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4)组成质量检查小组,联系建设监理单位派员对工程进行分阶段中间验收。 5)督促施工人员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填写施工记录。 6)协助监理单位的质量代表做好工作,负责对质检代表的工作提供一切便利。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和编制方法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编制与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编制程序、要求与管理办法,是产品研究室编制大纲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我所研制与生产的军品。军贸产品、民品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JB 1406-92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 GJB 451-90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1405-92 质量管理术语 《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条例》1986年12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1987年6月国防科工委发布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的术语采用GJB1405、GJB451中的定义。 4职责 4.1 所长(或副所长)的职责 负责大纲的批准。 4.2 总质量师的职责 负责主持大纲评审会,汇总形成评审结论,签署评审报告,会签大纲。 4.3 质量与标准化处的职责 a)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指导大纲的编制、审核、会签以及编制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b)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组织召开大纲评审的有关工作,检查评审意见的落实情况,完成评审报告; c)质量与标准化处负责大纲的标识、发放、归档及更改,并按大纲的规定执行相应的工作项目。 4.4 产品研究室的职责 负责大纲的编制,提出大纲更改申请,并按大纲的规定实施相应的工作项目。 4.5 科研计划处的职责 a)科研计划处负责向质量与标准化处、产品研究室传递大纲编制需求及相关信息,并将大纲规定的工作项目纳入科研、生产计划; b)科研计划处负责大纲的外部传递。 4.6 相关部门按大纲的规定实施相应的工作项目。 4.7 必要时(或合同规定),大纲应经顾客代表审核、批准。 5 工作程序和要求 产品研究室在型号产品研制或生产之前应编制好产品的质量保证大纲。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与质量与标准化处、质量监督检验处、九室和顾客代表等单位协商。 根据合同(或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可单独编制专业性大纲(如可靠性保证大纲、维修性保证大纲等专业性保证文件)作为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按合同的要求,分阶段编写研制产品的

质量保证大纲 (2)

质量保证大纲 1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产品名称)各阶段质量工作目标、质量保证要求、质量职责以及应遵循的准则。 本大纲是×××(产品名称)研制工作的指令性文件,适用于×××(产品名称)论证、研制、交付以及小批量生产。 2质量工作原则与质量目标 2.1质量工作原则 2.1.1基本原则 a)质量第一原则 在产品研制、生产、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等质量法规和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1406A-2005《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等有关标准,始终坚持“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原则,实施精品工程,实行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的质量控制。 b)一次成功原则 贯彻一次成功的原则,确保产品设计一次成功,不出现方案性设计错误,不出现因方案设计问题而造成试验失败,满足可制造性、可检验性和经济性要求。 c)×××原则

×××。 2.1.2总体要求 a)产品质量工作总要求 配合总体单位建立质量师系统,在行政指挥系统的领导下、设计师系统的指导下,密切协同,先期做好质量管理的策划和计划,吸取以往型号武器装备研制的经验教训,规划和制定管理文件,并实时修订和细化。 按照军工产品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要求确保全体参研人员质量意识,依靠全员参与实现产品研制的质量目标,并持续改进,消除产品缺陷,完善产品的质量特性和服务质量。 b)技术上应用或借鉴其他产品的程度 在技术上应用和借鉴×××、×××(同类产品名称)等本单位同类产品的成熟技术,实现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 c)采用新技术的比例 采用的新技术必须通过设计验证,比例不超过××%。 d)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 按照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的要求,在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内,做好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工作。 e)设计的可制造性

投标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投标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管理模式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ISO9001:2000。 二、概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艾特高科(江苏)电子有限公司的自身发展需要,为规范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长期以来企业始终把质量工作放在首位。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聘请管理上的专家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的基础上,编写了适合本企业特点又满足ISO9002标准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共40个。今年我们顺利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ISO9002认证复评并进行换版工作。为产品质量管理规范向国际接轨,2004年2月份我们已经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质量认证中心的“CCC”认证。 三、质量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为了保证艾特高科(江苏)电子有限公司所建的质保体系能长期有效运行,首先在组织和人员上得以保证,管理者代表主要负责ISO9002标准的实施、运行、检查、总结和考核。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资格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人员,他们均分布在各个生产车间和相关的职能部门,通过培训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企业质量体系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切实体现艾特高科(江苏)电子有限公司所制定的质量保证运行有效,企业成立了相应的管理系统。第一,确定了以销售部为主,按照标准要求完善合同管理、合同评审和用户服务工作及质量信息管理子系统。第二,确定了以技术部为主,按照标准完善从设计、开发、工艺技术及标准管理的子系统。第三,确定了以生产部为主,按照标准要求完善生产制造过程的计划管理、设备管理、工装管理、仓库管理和现场文明生产管理及产品、半成品、在产品的搬运、包装、交付及工位器具的管理子系统。第四,确定了以质检部为主,按照标准要求完善从计量管理、原材料检验、配套件和外协件检验到产品检验;从工装检验、工序检验到检测设备的校准管理;从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和产品合格证书、资料管理及质量记录的子系统。第五,确定了以办公室为主,按照标准要求完善并建立信息管理网络及资料档案管理的子系统。第六,确定了以供应部为主,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从原材料、配套件、外协件采购、选择、确定合格分承包方的控制管理的子系统。第七,确定了以管代为主,按照标准要求完善质量体系策划,建立质量体系内部审核队伍和质量教育、组织质量分析等质量管理子系统。同时依据质量手册中的职能分配,各生产车间和部门把20个要素逐级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及人员,根据年度审核计划中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除每年对体系覆盖的生产车间部门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并形成审核报告外,同时还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抽查

质量保证大纲DOC

220kV 桂竹至海丰送电线路工程 质量保证大纲 批准: 程 文 辉 审核: 符 永 江 编写: 杜 钢 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220k V 桂海线路工程项目部 2002年9月

目录 1、范围 (1) 2、引用文件 (1) 3、工程概况 (1) 4、质量保证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2) 5、本质量保证大纲的管理 (13) 附录一 (15) 附录二 (16) 附录三 (17)

1、范围 本质量保证大纲规定了220kV桂竹至海丰送电线路工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要求。目的是防止工程从开工到竣工投产的所有阶段中出现不合格,以使工程质量达到合同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并令顾客满意。 本质量保证大纲适用于220kV桂竹至海丰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并向顾客提供证实工程的过程控制能力。 2、引用文件 QB/GDTC-QAS-1999 质量保证手册 QB/GDTC-QSFd9-1-199 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9 QB/GDTC-QSP15-1999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程序 3、工程概况 220kV桂竹至海丰送电线路工程,由220kV桂竹变电站220kV 出线构架起,至220kV海丰变电站的220kV进线构架止,其中水泥杆21基,铁塔36基,共57基,全长21.34千米。其中单回路为17.79千米,双回路为3.55千米(双回路部分本期工程仅架一回导线和2根地线)。导线采用2×LGJX-300/40型钢芯稀土铝绞线,每相导线为双分裂,子导线分裂间距形式为垂直排列,分裂间距为0.4米,右地

线采用XLXGJ-50型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绞线和左地线OPGW 复合光缆。 4、质量保证大纲的内容和要求 4.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4.1.1本工程建设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即: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规范质量保证行为,全面创建优质工程。 4.1.2 质量目标 220kV桂竹至海丰送电线路工程总的质量目标是创建优良工程和达标投产工程,具体目标是: (1)竣工验收合格率:100%; (2)竣工验收优良率≥96%; (3)施工设备(车辆、大中型机械设备)完好率≥85%; (4)施工人员上岗培训合格率100%; (5)特殊作业人员取证上岗率100%; (6)在用计量器具100%合格,应在有效周检期内; (7)工程中的材料100%合格; (8)杜绝重大质量事故,控制由于轻微不合格品造成的返工; (9)向用户交付满意的符合合同规定要求的工程; (10)工程竣工时具备达标投产的条件和要求,施工技术资料

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1.5(精)

第二节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方对材料的采购,在贯彻建设方要求的同时,根据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及贯标要求,逐一对每一种工程材料供货厂家的材料质量、信誉、供货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 1、材料品质保证程序 收集供方资料→评价供方、选择供方→采购计划编制审批→物资采购→进货检验→加强保管与正确使用→再评价 2、材料供应管理制度 掌握材料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可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这是企业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竟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材料需求流程:工程段材料需求计划表→总材料需求表→提出材料定货计划表→材料定货合同签订→生产过程跟进→材料进场入库 材料需求计划表应在开工前计划编制,材料定货合同应在材料使用一周前签订。 按预算材料需求计划表,装饰材料一次性成批采购,确保材料色泽、批号等一致。 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贮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高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3、材料、设备验收制度 1)材料、设备进场前审核 本工程所有材料,包括多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材料,先将生产厂家简介、材料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及材料样品、实地试验结果等各种技术指标报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凡是资料不齐全或未经批准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用量大而对质量又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具备上述各种资料后,仍将对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检测手段进行实地调查。 2)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对所有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部、质量员等根据样板及有关技术指标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与材料设备相符合的标牌、质量检验报告、厂家批号等。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完整资料).doc

目录 1、目录---------------------------------------------------------------1 2、编制依据---------------------------------------------------------2 3、编制目的---------------------------------------------------------2 4、适用范围---------------------------------------------------------2 5、引用标准---------------------------------------------------------2 6、质量工作原则和质量目标------------------------------------3 7、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目标------------------------------------3 8、要求分析---------------------------------------------------------3 9、方案设计---------------------------------------------------------4 10、产品研制--------------------------------------------------------4 11、产品实现--------------------------------------------------------5 12、产品研制与生产-----------------------------------------------5 13、产品交付和验收-----------------------------------------------6 14、产品维护及售后服务-----------------------------------------7 15、质量管理职责--------------------------------------------------8 16、日常质量管理--------------------------------------------------8 17、评审与审查规定-----------------------------------------------9 18、对质量保证大纲的约定--------------------------------------9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江西省乐富工业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LF-QM-005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 编制部门 质量部 版次 A-0 编制日期 2013.6.11 总页 9 江西省乐富工业有限公司 文件编 号 W-LF-QM-005

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方对材料的采购,在贯彻建设方要求的同时,根据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及贯标要求,逐一对每一种工程材料供货厂家的材料质量、信誉、供货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 1、材料品质保证程序 收集供方资料→评价供方、选择供方→采购计划编制审批→物资采购→进货检验→加强保管与正确使用→再评价 2、材料供应管理制度 掌握材料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可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这是企业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竟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材料需求流程:工程段材料需求计划表→总材料需求表→提出材料定货计划表→材料定货合同签订→生产过程跟进→材料进场入库 材料需求计划表应在开工前计划编制,材料定货合同应在材料使用一周前签订。按预算材料需求计划表,装饰材料一次性成批采购,确保材料色泽、批号等一致。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贮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高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3、材料、设备验收制度 1)材料、设备进场前审核 本工程所有材料,包括多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材料,先将生产厂家简介、材料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及材料样品、实地试验结果等各种技术指标报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凡是资料不齐全或未经批准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用量大而对质量又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具备上述各种资料后,仍将对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检测手段进行实地调查。 2)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对所有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部、质量员等根据样板及有关技术指标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与材料设备相符合的标牌、质量检验报告、厂家批号等。 按规定应进行抽样复验的材料,严格按规定比例、抽样方法进行抽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07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编制程序

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编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研制生产的产品编制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提供指导,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研制和定型生产产品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的编制。3、职责 3.1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由系统部和微波部产品(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写,部门领导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3.2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3.3质量管理部对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内容 4.1产品或项目名称、合同内容及背景。 4.2产品的质量目标,如性能、可靠性、维修性等。 4.3产品各级负责人的职责。 4.4设计和开发过程说明。 4.5资源配置要求。 4.5.1人员配置要求,包括电路、结构、工艺设计人员以及生产调试、检验及管理人员。 4.5.2设备、设施配置要求,包括调试、检测仪器仪表,必要时应提出新购检测设备的要求。 4.5.3生产现场和工作环境要求,如清洁度,防静电、温、湿度要求。 4.5.4外包过程,对需要外协加工的零件、部件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 4.6文件控制和更改控制 对文件和质量记录增减,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4.7过程控制要求 4.7.1编制过程流程图或工艺流程图。 4.7.2确定监视测量和控制产品特性的方法。 4.7.3确定过程的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文件及产品接收准则。

4.7.4确定过程中使用的工装设备、技术和方法。 4.7.5技术状态管理。 4.8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要求 4.9不合格品控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10质量计划各项内容中可直接引用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5、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的评审 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实施前,系统部和微波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设计人员对计划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交总工程师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应征得顾客同意。 6、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大纲)的修改 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质量计划中某些要求不适用或需增补某些内容时,应及时对其进行修改,并按《文件控制程序》实施更改。

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组织、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建立以项目部总工为施工质量责任人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技术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具体管理,且配有持有质检工程师证件的专职质检员。根据现场实际测量数据及实验数据确定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并在施工场队中安排现场技术人员为质检员,加强现场质量管理。 2、分工负责制 在质量管理上,技术质量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现场施工,其他项目部领导成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实行领导分片管理责任制。 3、质量管理目标 设计与施工质量满足国家及行业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达标投产,争创行业优质工程。分项工程合格率100%;整套启动试运期间主要仪表投入率100%,保护投入率100%,自动投入率100%;建设过程中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光伏电站移交后第一年平均可用率≥95%。 4、质量分析会制度 根据上段时间现场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开会分析,找出现场质量问题存在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及时对现场的处理结果进行反馈,确保现场施工质量。 5、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流程 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总工程师主持的质量自检体系。

强化以第一管理者为首的质量自检、自控体系,完善内部检查制度,实行监管分离体制,立足自检、自控,建立预检和复检制度。 自检体系由项目部、施工队、施工班组三级组成,项目部为自检内控核心;按照“跟踪检查”、“自检”、“复检”、“抽检”的检测方法实施检测工作,严格质量一票否决制。 自检体系依据有关法规、标准与规范、设计文件、工程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细化分解质量目标,对重点部位、重要工序、关键环节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跟踪控制。 自检体系以建设单位质量奖罚管理机制为基础,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确保层层落实质量责任。 二、技术上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对现场的进场原材料及时进行检验,做到不合格不验收、不适用。 2、确立可靠地检测方案及检测单位,监理严密的检测制度。 3、测量放样:采用全站仪放样,并根据已有的控制点对放样点位进行校核,并上报监理。 4、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强的施工队伍投入本合同段工程的施工,并从全局调配过硬的设备充实到该项目中,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精良的施工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工程质量。 5、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形成项目部、队、工班、作业人员四级质量自保体系。 6、制定技术复核制度,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及复核方法。

材料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材料、设备质量保证措施 材料、设备进货渠道及质量保证措施 根据工程进度,采购相关的辅材和设备,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方对材料的采购,在贯彻甲方要求的同时,根据ISO9001质量体系及贯标要求,逐一对每一种工程材料供货厂家的材料质量、信誉、供货能力进行评估,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 材料采购工作的重点,一要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二要保证所采购的材料价格合理,要做到这样二点,必须严格执行如下采购工作的流程:

1.材料供应管理制度 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合理地、科学地组织材料的采购、加工、贮备、运输,建立严密的计划、调度体系,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建设需要。 2. 材料、设备验收制度 材料、设备进场前审核 本工程所有材料,包括多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材料,先将生产厂家简介、材料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及材料样品、实地试验结果等各种技术指标报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凡是资料不齐全或未经批准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用量大而对质量又至关重要的材料,具备上述各种资料后,仍将对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的检测手段进行实地调查。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1)对所有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部、质量员等根据有关技术指标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与材料设备相符合的标牌、质量检验报告、厂家批号等。 (2)按规定应进行抽样复验的材料,严格按规定比例、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 (3)项目部验收合格后,及时连同合格证等技术资料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材料验收。杜绝不合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 (4)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 (5)进场设备开箱前,包装必须完好。除了应持有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外,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

江西省乐富工业有限公司文件编号W-LF-QM-005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编制部门质量部 版次A-0 编制日期2013.6.11 总页9 江西省乐富工业有限公司文件编号W-LF-QM-005 目录 1、目录---------------------------------------------------------------1 2、编制依据---------------------------------------------------------2 3、编制目的---------------------------------------------------------2 4、适用范围---------------------------------------------------------2 5、引用标准---------------------------------------------------------2 6、质量工作原则和质量目标------------------------------------3 7、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目标------------------------------------3 8、要求分析---------------------------------------------------------3 9、方案设计---------------------------------------------------------4 10、产品研制--------------------------------------------------------4 11、产品实现--------------------------------------------------------5 12、产品研制与生产-----------------------------------------------5 13、产品交付和验收-----------------------------------------------6 14、产品维护及售后服务-----------------------------------------7 15、质量管理职责--------------------------------------------------8 16、日常质量管理--------------------------------------------------8 17、评审与审查规定-----------------------------------------------9 18、对质量保证大纲的约定--------------------------------------9

质量保证大纲1

编号:QR-YF-22-050 产品名称: XXXXXXXXXXXX 产品型号:XXXXX-XXX-XXX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顾客(或其代表): 二0一0 年月日

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质量保证大纲 1概述 项目来源:XXXXX-XXX-XXX XXXXXXXXXXXX是为XXXXXXX工程专门研制的配套产品,广泛应用于民航、通讯等领域。 研制周期:XXXX/XX/XX~XXXX/XX/XX。 本大纲依据技术协议书、GJB9001B和GJB1406A的规定进行编制。 2引用文件 GJB150-86(GJB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GJB151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152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JB179A-97 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GJB368B-2009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438B-2009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GJB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 GJB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900-90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909A-2005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 GJB1909.1-94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总则 GJB1909.10-98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电子系统 GJB1362A-2007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 GJB1378A-2007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GJB1406A-2005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 GJB1443-92 产品包装、装卸、运输、储存的质量管理要求 GJB2547-95 装备测试性大纲 GJB2786A-2009 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 GJB432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 GJB5807-2006 军用印制板组装件焊后清洗要求 GJB5852-2006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 GJB432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JB/Z102-1997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 GJB/Z114A-2005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 GJB/Z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 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 SJ/T207.1~8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SJ20527A-2003 微波组件通用规范 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技术协议书 Q/JZDF.QA-100-2008 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手册 Q/JZDF.QB-702-2008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Q/JZDF.QB-703-2008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军工产品质量保证大纲

军工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产品名称前颈筒、后颈筒、抽气装置螺帽及圆螺母 编制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军代室审签_________ 宝鸡力兴钛业有限公司

保存部门:生产技术部有效期:长期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大纲规定了对TC4军工产品(前颈筒、后颈筒、抽气装置螺帽及圆螺母)的制造过程进行策划和策划后输出产品的控制要求,旨在确定产品的实现过程,以确保军工产品满足合同要求,对后序的同类军工产品同样适用。 质量目标和要求 1、产品规格及数量见合同明细;产品的材质为TC4。 2、检验参照规范及标准 GJB1406A-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GJB9001A-2001 标准和武器装备承制单位保密标准要求 GB/T3620.1-2007 (化学成份) GB/T16598-1996 (力学性能) GB5193-2007 A级合格(探伤要求) GJB9001B-2009 《质量体系文件》相关文件 宝鸡力兴钛业有限公司《技术作业文件汇编》 合同图纸相关的技术规范 三、实现过程 为实现上述质量目标和要求,需经过原料(海绵钛)采购、熔炼、 锻造、机加、质检等步骤来实现目标产品,严格按GJB9001A-2001 标准和武器装备承制单位保密标准要求控制。

1、钛锭熔炼 1.1配料:采用1级优质海绵钛,质管部检验合格后通知军代表检验、验证、签字方可使用,主要成份按下表要求控制: 落实结果:签名:日期: 1.2钛锭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技术作业文件汇编》中的“钛锭生产 过程作业指导书”执行,并认真填写“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工艺卡片”, 做好熔炼原始记录。成品钛锭按《技术作业文件汇编》中的“成品钛 锭检验制度”执行,钛锭化学成份检测结果应符合GB/T3620.1-2007 标准规定。 1.3对一次锭的要求:表面氧化物必须清理干净,冒口飞边应进行 平头见光处理。 1.4真空熔炼参数选择应符合下表

供货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供货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供货方案 (一)货物保证 我方所提供的货物达到我厂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我方保证货物是全新的、未使用过的,是经过合法渠道进货的原装合格正品,并完全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性能的要求; 在交货前,由我厂对产品质量、规格、性能和数量/重量进行精确和全面的检测,并出具证明产品有相符的证明书和质量检验证书。 (二)货物检验 若开箱检验中发现有诸如数量、型号和外观尺寸与合同不符,或密封包卷物本身的短少和损坏,我方将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审批。 (三)检验方法 我方将组织业主、监理工程师在货物到达**现场时共同进行到货检验。 合同项目的设备、材料和技术文件运抵规定的交货地点后,我方组织业主、监理工程师共同对其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交接记录,各方签字。 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满足合同对包装的要求: 外观良好,运输途中未受损: 编号、数量和名称与合同要求的货物清单核实无误。 所进行的检查已满足合同中业主的要求时即办理入库交接手续。

(四)随箱文件 每个包装箱内附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五)交货地点 按招标人要求 (六)交货时间 按招标人要求 (七)发货作业

(八)配送作业

二、供货质量保障的设施及措施 (一)供货质量承诺 我公司承诺: 工程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 提供的所有产品都是全新的,且符合采购单位的设计要求。 所购产品来自正规渠道,杜绝“三无”产品入库,绝不以次好,为采购单位提供充足货源及高品质的材料。 为保证工程质量,由我公司专职质检员对产品实行跟踪检查,严格按《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检验、监督制度》、《产品质量奖罚制度》执行,保证工程质量合格。 负责货物的运输工作,保证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包装、运输和控制,使得按时保质地完成货物到现场。 货物到达台方指定地点后,组织双方相关人员进行到货验收,保证符合合同要求。 做好工程设备材料和辅材的储存和堆放管理。 负责全过程的质量问题处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产品和工程的质量。 提供全生命的产品售后技术服务。 提供所有产品的“三包”服务。 (二)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为了完成我司的供货质量承诺,保证项目全过程中的货物质量。本项目建设,特别对所有项目设备、材料、工器具,在运输、存放保管、施工过等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我司负责所有的保障措施工作。甲方配合,提供相关的协助工作。 1.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监督部门,指定项目质量监督的负责人。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