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热阻与接触导热填料

  • 格式:pdf
  • 大小:111.64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热阻与接触导热填料

任红艳 胡金刚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北京 100086 )

文 摘 在调研国内外接触热阻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关于接触热阻及接触导热填料的研究发展情况。对导热脂及油、金属、导热垫、RT V、镀层等导热填料的性能、应用情况作了简介,提供工程应用参考。

关键词 接触热阻,接触热导率,填料

Thermal C ontact Resistance and Thermal C onductive Filler

Ren H ongyan Hu Jingang

( Beijing Institute of S 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86 )

Abstract On the basis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developed in the w orld,the development on ther2 mal contact resistance and thermal conductive filler is briefly introduced.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s ome thermal conductive filler materials such as thermal conductive grease and oil,metal,gasket,RT V,coating etc.are presented here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engineering use.

K ey w ords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Thermal contact conductive,Filler

1 引言

航天器在其飞行过程中要经历极为恶劣的热环境,其温度可从摄氏零下200多度变至数千度以上。因此,为保证航天器能正常工作,就需要对航天器内外各组件、仪器设备之间的导热过程进行控制,导热过程的控制是以分析和控制导热途径上的热阻为出发点,而影响实际导热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件之间的接触热阻。

接触热阻是由于两接触面凹凸不平使得接触不完全而产生的热阻。接触热阻的大小与接触表面的材料、连接方式、表面状况及接触压力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接触热阻就很容易成为卫星热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卫星热设计的可靠性和卫星运行的可靠性。即使在一般情况下,接触热阻的存在也会增大热流途径上的温降。对航天器热控制来说,过大的接触热阻还可能使其它热控手段(比如热管)失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程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接触热阻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卫星内大功率组件的热功耗越来越大,为使卫星内部的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之内,就需要对接触热阻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对卫星内部导热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2 接触热阻的理论研究

2.1 接触热阻的点理论

如果把离散的局部接触面积称为点,接触热阻点理论的一般方法是:对单接触点接触热阻算法进行研究,再对接触点数目进行研究,从而完成对多接触点接触热阻的计算。对单接触点接触热阻的计算大多将接触点简化为圆台、圆柱及圆盘三种计算模型,这三种模型中,圆台计算模型较其它两种更接近实际情况,因它考虑了锥角θ的影响。

收稿日期:1999-03-22

任红艳,1972年出生,主要从事接触热阻方面的研究工作

设R i 为单点接触热阻,n 为接触点的个数,a 为接触点的半径,则连接处的总热阻为:

1

R T

=∑

n

i =1

1

R i

(1)

因R i =f i /(2ak ),则有

R =∑

n

i =1f i 2a i k

(2)

a 为平均的接触点的半径,若忽略热阻减小因

素f 的变化,则有:

R =f /(2nak )

(3)

这样可将接触热阻问题归结于两个基本因素n 及a ,这两个因素又都依赖于平面轮廓平均微观粗糙度δ分布。

首先,须知道表面的变形是弹性的还是塑性的。由于许多研究者的工作,尤其是Mikic 的研究工作

[1,2]

,使接触热阻的理论取得了重要的进展。Mi 2

kic 及其合作者假定微观粗糙度分布为高斯分布,在

初始加载时变形是弹性的,而载荷更高时则是由弹性向塑性过渡,使用以下系数来区分:

γ=H/(E ′|tan θ|)

(4)

式中,H 为两种材料中较软者的微观硬度,E ′为有

效弹性模量,tan θ为平均的表面轮廓绝对斜度(mean abs olute slope of the surface profiles )。另外,Sridhar 及M.Y ovanovich [3]对弹性和塑性变形的接触导热模型

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比较和回顾,并对几种常用材料的试验结果与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表面较平滑的变形多是弹性的,而较粗糙的变形多是塑性的。这些模型的建立对接触热阻的研究非常重要,但实际应用时因外界条件复杂而难以使用,需更多的试验结果来证实模型的可用性。现在人们正在试图建立一种弹塑性的模型来对接触热阻进行分析;另外,用有限元法计算接触热阻也是一正在兴起的新方法。

2.2 金属接触热阻的研究

接触热阻的大部分研究是关于金属表面间的接触热阻,因为在工程应用中,特别是在航天技术应用中,金属是常用的材料。

文献[4]回顾了金属接触热阻的研究发展,将各种金属热导模型与实验数据相比较,并给出近年来有关金属在各种情况下的经验及半经验关系式和理论模型,同时进行了分析。(1)表观平坦而实际粗糙的金属接触的经验及

半经验关系式

Fletcher 和G y orog [5](1970)的经验式是在对铝、黄铜、镁及不锈钢的400次测量的结果上得到的,而且还考虑到表面平整度的偏差;O ’Callaghan 及Probert [6](1974)的经验式是由对铝及不锈钢的研究得到的;另外,S ong 及Y ovanovich [7](1988)的半经验式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2)平坦的粗糙金属接触的理论模型

Mikic [2]在1974年建立了弹性变形模型;Y ovanovich [8]在1982年建立了塑性变形模型;而Ma 2jumdar 和T ien [9](1991)的模型与大多的模型理论不同,它对接触面的描述不是用粗糙度(asperity height )

的高斯分布,而是用节点网络(fractal netw orks )法来描述;Sridhar 及Y ovanovich 在1994年将Mikic 的弹性变形模型及Y ovanovich 的塑性变形模型结合,建立了弹塑性变形的模型。

(3)不平坦的粗糙金属接触的理论模型

Mikic 及R ohsenow (1966),Thomas 及Sayles [10](1974),Burde 及Y ovanovich [11](1978)研究了粗糙的球面接触(spherical ,rough surface )并给出了各自的模

型,但因这些模型计算复杂,工程设计中难以使用。

Mikic [12](1970)针对粗糙球面接触的表面不均匀的压力分布的一维变化给出了模型,但并未给出压力分布的确定方法;Nishino 等[13](1993)则结合了Mi 2kic 的理论,用压力敏感薄膜(pressure sensitive films )来确定无量纲参数压力的分布。但Nishino 并未给出压力分布和表面轮廓的联系,则压力的测量就不能避免。但这些文献中只给出的模型,并未说明如何应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3 接触导热填料研究

在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间使用合适的填料可有效地改变它们的接触热导率。合适的填料填充了因表面粗糙而造成的微观上的空隙。如果填料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热性,接触热阻可减小;相反,若在接触缝隙中填上非金属材料,将会进一步增大接触热阻。然而,现在着重研究的还是减小接触热阻方面的要求。

填料的选择是要求它具有热传导性、与表面材料的相容性、污染性及易使用性等,对于特殊的应用,材料的选择需考虑接触温度、压力、环境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