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物质存在的最高形式

  • 格式:docx
  • 大小:20.53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意识研究现状

意识一词,在哲学、心理学、医学等不同范畴内,具有不同的含义。“意识”这个词似乎在不同学科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

任何一本哲学教科书中,意识这一概念是最一般的,或者说它是指与物质和存在相对立的东西。它包括了人们所说的精神、思想、感觉、经验等所有主观形式的东西。

在心理学中,情况便有所不同。心理学中所谓的“意识”是特指人类独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借助语言而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知活动。心理学中的意识,是指人类心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质。这就是说,人可以借助语言把自己和环境区分开来,进而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这样,人类适应环境从而获得生存发展的过程就再不是完全被动的,反映外部世界时总带有目的性或自觉性,这就是意识的反映。

另外,意识的另一特性是它的抽象或概括性,这一点也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语言并不单纯是交往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他不只是思维的外壳,就其根本意义来说,它是人类认识外界的工具,语言所具有的这种认知功能体现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就构成了意识活动的另一重要特性,即抽象、概括性。正是由于这一特性,意识活动可以探及事物的内在本质方面,能使人借助于意识活动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和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中所讲的意识有时是相对无意识而言的。一个人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只能察觉一部分。虽然在视野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有效刺激经由视觉通道作用于大脑,但是,对于进入大脑中的刺激,人只能意识到一部分,对于这一部分以外的刺激,只能是无意识的反映。

显然,心理学中关于意识的概念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中的意识概念是不同的,它既不是从抽象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也不是从意识的社会历史性方面研究它。心理学主要是从形式和机理方面着眼看待意识,至于它的内容,则是其它学科譬如说医学所研究的对象。

医学上,意识不是单一的心理过程和反应,而是一种全脑的功能状态,使人能正确而清晰地认识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并做出适当反应。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或活动的背景,涉及觉醒水平、注意、感知、思维、记忆、定向、行为等许多心理过程,是人们智慧活动、随意动作、意志行为的基础。意识发生障碍,会累及许多心理过程,因此,在研究病理心理的时候,也需要研究意识障碍。如果意识不受损害,而有思维障碍时,医学上则用“意识清楚,思维障碍”这种和哲学概念相抵触的方式来表达。

近代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是维持意识的重要结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不断发放冲动,弥散性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唤醒皮层,维持觉醒状态。脑干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障碍是意识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脑干的损伤、受压,脑代谢紊乱,包括上行激活系统的神经递质紊乱,都不可避免地导致意识障碍。

医学中使用意识这一概念又是侧重另外一种意义,与心理学、哲学等都不相同。我们知道,意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必须具有一个充分和必要条件,这就是大脑皮层必须处在一定的紧张状态,或者叫做具有一定张力。临床上所谓“意识模糊”、“深度昏迷”等等,都是说大脑皮层的张力异常,无法正常地加工外来信息,无法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深度昏迷的指标之所以取用角膜反射丧失就是这个道

理。这样,医学临床上的“意识”,似乎更侧重于生理机制方面。这样看来,在医学中,意识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的清醒程度,二是指对自身和环境的理解程度。

意识的含义包括意识内容、清晰度和范围。意识清晰时,外部客观事物和现象呈现明晰的印象,人的各种精神活动能随时为自己所察觉,注意力集中、动作准确、主动,有鲜明的目的性。意识的范围,亦即意识域,指短时间内个体对客观事物所能觉察到的范围。意识范围大小同注意的广度有关,为当前任务的要求所决定。个体能明显察觉到的事物,只限于注意所集中的部分,其他部分则比较模糊。临床上有时将意识分为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两方面。环境意识指个体对外界事物和环境现状的确认;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当前自身状态的确认。

在精神病学中意识概念,更多的是指对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的理解水平,即所谓定向力。

由于意识的含义如此不同,对病人意识状态和行为的理解常常产生分歧,这就不足为奇了,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面应该改变,没理由再持续下去了。就像瞎子摸象,再怎么摸,大象还是完整的大象,而不是摸到耳朵就像扇子、摸到大腿就像大树、摸到肚皮就像是一堵墙壁了……

所以,本书灵魂医学soul medicine将对意识进一步归真。

二、生物体灵魂三定律诞生揭示了意识的实质

正如前述,十月怀胎走完了几亿年的生物进化历程,从物质的夸克、质子、中子、电子到原子、分子,再到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实现了从无生命物质到有生命的物质的质的进化。从细胞到组织、器官形成,从原脑、大脑边沿系统进化到新皮质出现,实现了从生命的无意识到有意识质的飞跃,也就是说从生命的低级灵魂到最高级灵魂——意识的进化,诞生了生物体灵魂三定律,同时也演示了从物质到意识、精神的进化过程。

可见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脑尤其是大脑新皮质产生的一系列生命现象,是最高层次灵魂,是物质存在的最高级形式,是物质的特殊形态。这就从理论事实上说明并验证了意识精神与物质同源性和一致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形式,并且,也揭示了意识是物质存在的最高形式、形态。

这就自然而然地并清楚地解决了和阐明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谁是第一性、谁决定谁的哲学问题,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分的原则问题。

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是对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然的话,精神心理以及社会信使导致疾病、气功防病治病等诸多问题无法研究,本书新的医学、人生理论体系也不可能诞生。

可见,意识是物质进化的必然产物,是物质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意识同物质一样,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同样,它也不以人的意志存在而存在、转移而转移,只是不能像普通物质一样用肉眼看得见、摸得着罢了。

从上述生物体灵魂三定律可知,由分子原子进化到蛋白质、染色体构成的各种层次的生物,则具有了生命、灵魂意义,发生了质的飞跃,意识又是最高层次的灵魂。可见,再用无生命的、没有灵魂的物质的框框去研究观察认识有生命的、富含各种层次灵魂的生物,尤其具有最高层次灵魂的人类,本身(出发点、思维方式)就是错误的,当然所研究的一切结果也不可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