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712.07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发展(狭义)

2.发展性原则

3.《大学》

4.终身教育

5.个体本位论

6.负强化

二、简答题

1.教育对人的作用。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历史影响和贡献。

3.新文化运动反对传统教育对改变教育观念的主要表现。

4.教育适应自然。

5.元认知策略的类型。

三、论述题

1.社会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

2.教师师德。(教师素养的品德要求)

3.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发展(狭义)

答: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生命成长的过程就是个体发展的过程。个体发展是指个体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生中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它是个动态的过程,它等同于变化,但不只是积极的、自觉的变化。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的过程是全人生的,包括随着年龄的增大所导致的身心机能的衰老和减弱。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①遗传;②环境;③教育;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发展性原则

答:发展性原则是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但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其需通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发展性原则的有效途径是采用支架教学,即通过老师或其他助学者提供相应的帮助,使得学习者完成其原本水平无法完成的任务,并逐渐减少对其的帮助,直至最后完全由学习者独立完成。发展性原则要注意考虑学习者现有水平,并注意内容及方法选择的循序渐进。

3.《大学》

答:《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它着重阐明“大学之道”——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一般认为,《大学》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反映了《礼记》一书综合、总结的总体特点。与《论语》《孟子》

合称《四书》。《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归纳:①教育目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教育过程:“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三纲领还是八条目,都环环紧扣地加以推演,逻辑性极强,加之表述的概括,极易为人理解、接受和实行。

4.终身教育

答: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法国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终身教育的发展推向了高潮。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从纵向上讲,终身教育不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一生;从横向上讲,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①其目的是:培养人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②其特点是:a.在内容上无所不包;b.在地点上无所不在;c.在时间上无时不学。③其影响是:a.引起终身教育思潮的到来;b.引起学习型社会的建构;c.引发师生关系的革新。终身教育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正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教育制度正在越来越多地向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

5.个体本位论

答:个体本位论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之中,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等,其基本主张是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①其特点是:a.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b.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c.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②其进步之处在于:重视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主张教育以人为本,把

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性、个性的自由发展,满足人发展的需要等作为教育的根本所在。③其局限性在于:过于强调个人自由,忽视教育的社会性。

6.负强化

答: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即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阴性强化。负强化是积极行为预期增加或者已经增加,为了巩固那些已经增加积极行为,撤销原来的那些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带来的痛苦,方法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负强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简答题

1.教育对人的作用。

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教学、育人的作用,其对个人的作用包括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两个方面:

(1)个体的个性化功能

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它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独特性、主体性、创造性的过程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性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个体的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是个体由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社会化是其生存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

2.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历史影响和贡献。

答: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人文主义教育是人文主义在教育上的具体表现。

(1)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①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

③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⑤贵族性。人文主义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2)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影响和贡献

①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使人们不再局限于教会教育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