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关节结核讲义

骨关节结核讲义

骨关节结核讲义
骨关节结核讲义

第九节骨关节结核

(tuberculous infection of bone and joint)

细菌:结核杆菌。

途径:为血行播散。

年龄: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部位:好发于脊柱,其次为关节。

病理:渗出、变质和增殖三种基本病变。

X线特点:

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

生骨反应轻,死骨呈砂粒状;

一、脊柱结核

(tuberculosis of spine)

特点:在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

年龄: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部位: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常累及两个以上椎体。

1.临床:

起病缓,症状轻;

脊柱后突畸形;

2.X线表现

骨质和椎间隙破坏

椎旁冷脓肿

死骨和钙化

骨质和椎间盘破坏

A.中心型

椎体内圆形或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边缘不清,可有小死骨。骨质进一步破坏和承重关系,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重者整个椎体破坏消失。

B.边缘型

破坏始于椎体边缘,容易累及椎间盘。

C.韧带下型

病变沿前纵韧带下蔓延,致椎体前缘糜烂性破坏,椎间盘正常。常累及多个椎体及椎间盘。

D.附件型

少见!!椎体的附件骨小梁模糊,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模糊、中断。

3.CT、MRI显示,胸椎连续3个椎体的破坏和压缩骨折,两侧梭形软组织影为椎旁脓肿

脊柱结核(椎体破坏、变扁)

脊柱结核(椎体破坏、变扁)

椎间隙和脊柱曲度异常

椎旁冷脓肿

椎旁脓肿—表现为椎旁梭形软组织肿胀影,腰大肌轮廓不清或弧形突出。

咽后壁脓肿—表现为颈椎前方软组织影增宽,并呈弧形前突。

椎旁冷脓肿

死骨和钙化:表现为砂粒状影。

脊椎结核(砂粒样死骨)

右髋关节结核(砂粒样死骨)

CT、MRI优越于X线:

能更清楚显示骨质破坏;

更容易和更多的发现死骨;

可帮助了解脓肿位置大小,与周围大血管组织器官关系;

可显示椎管内受累的情况。

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为同一患者)

4.诊断与鉴别诊断

A.诊断:

临床症状轻,病程长。

多个椎体和椎间盘破坏伴椎旁脓肿形成和钙化、砂砾样死骨是典型表现。

B.鉴别诊断:

.a.化脓性脊柱炎

起病急、病程短。骨质破坏快,增生硬化明显,有骨赘和骨桥形成。

b.脊柱转移瘤

以附件破坏为主,很少累及椎间盘,无脓肿。

二、骨结核

(tuberculosis of bone)

长骨结核

短骨骨干结核

(一)长骨结核

1.特点:在长骨结核中最多见。

2.部位:好发于股骨及尺骨近端、桡骨远端。

3.病理:结核杆菌→干骺端或骺→形成脓肿;

冷脓肿:

破坏骨、骨皮质、骺软骨→侵入关节;

破坏骨皮质→穿破软组织皮肤→形成瘘管

4.临床:

局部软组织肿胀,发热不明显;

邻近关节活动受限、酸痛;

血沉增高

5.X线、CT、MRI表现

.A.中心型

早期(数周内)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疏松弥散的点状骨质破坏;

典型表现:

为干骺端或跨越骨骺松质骨内见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破坏;

病灶周围骨质增生和骨膜反应轻;

骨破坏区见砂粒状死骨;

易累及骨骺。

B.边缘型

多见于成人,表现为骨突区域骨质糜烂,可有薄层硬化边缘;

鉴别诊断:

1.骨囊肿

2.成软骨细胞瘤

(二)短骨骨干结核

1.年龄: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2.部位:好发于手足短管骨。

3.X线特点

骨干中央出现卵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如吹气球状,俗称“骨气鼓”

食指近节指骨骨结核(膨胀性)

4.鉴别诊断

A.多发性内生软骨瘤:

B.瘤区内可见条状骨嵴及斑点状钙化影;

C.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

三、关节结核

(tuberculus arthritis)

1.年龄:多见于少年和儿童

2.部位:承重大关节

3.分型:

滑膜型:以源于关节,可破坏骨骺

骨型:起源于骨骺,破入关节

4.临床与病理

A.临床:符合结核的一般特点

B.病理(以滑膜型为例):

早期滑膜渗出性炎症→间隙增宽。

因缺少白细胞浸润,骨和软骨发生很晚

滑膜肉芽组织破坏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

慢性消耗致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5.X线表现

A.骨型:

具有骨骺与干骺端结核的X线表现。

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

关节肿胀。

B.滑膜型:

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前:关节囊和关节软组织肿胀膨隆,关节间隙正常或稍宽,骨质疏松,此期可长达数月至1年。

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

关节软骨破坏,关节失去稳定性,广泛破坏则关节间隙变窄

骨端的边缘部分出现虫蚀状或鼠咬状骨质破坏,边缘模糊且关节上下缘多呈对称性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C.病变修复

关节面及破坏边缘变清楚,并可出现硬化。

关节肿胀渐消失。

严重者产生关节的纤维强直。

6.滑膜型的CT、MRI表现:

可清楚显示关节囊增厚,关节积液和周围软组织肿胀。

可确定脓肿形成的部位和范围。

增强可见关节囊和脓肿壁呈均匀强化。

7.关节结核的诊断:

慢性发展。关节间隙变窄晚,骨质破坏从边缘开始,骨端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8.滑膜型关节结核的鉴别诊断:

A.化脓性关节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和关节感染(答案)

骨与关节感染 1、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C】 A、机体抵抗力低 B、细菌毒力过于强大 C、治疗不及时和不恰当 D、局部血运不好 E、肢体活动过早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C】 A、白色葡萄球菌 B、霉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大肠杆菌 E、肺炎双球菌 3、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B】 A、窦道的形成 B、死骨的残留 C、瘢痕组织增生 D、机体抵抗力低 E、细菌毒力太强 4、形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大块死骨的原因主要是【B】 A、骨膜血管断裂 B、骨的滋养血管栓塞 C、脓肿直接破坏骨组织 D、病理骨折 E、身体抵抗力差 5、儿童化脓性骨髓炎的脓肿不易进入关节腔的原因,是【E】 A、儿童的关节对化脓性炎症的抵抗力强 B、关节囊对关节腔具有保护作用 C、脓肿容易局限和吸收 D、脓肿容易向软组织溃破 E、干骺端的骺板起屏障作用 6、儿童期急性骨髓炎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后,可直接进入关节的部位是【C】 A、胫骨上端 B、胫骨下端 C、股骨上端 D、股骨下端 E、肱骨上端

7、小儿股骨上端急性骨髓炎并发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主要途径,是【C】 A、血行感染 B、脓肿穿破骺板进入关节 C、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 D、骨膜下脓肿破入关节 E、软组织脓肿破入关节 8、急性骨髓炎,在骨膜下或骨髓内抽得脓液后,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D】 A、多次抽脓并注入抗生素 B、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据结果调整用药 C、联合使用大量抗生素 D、局部引流 E、局部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9、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如大部分病灶已愈合,只有小块死骨存在,死骨不大的,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E】 A、单纯窦道刮除术 B、单纯死骨摘除术 C、切开引流术 D、大量抗生素应用 E、死骨摘除窦道刮除碟形手术 10、慢性骨髓炎死骨摘除术指征,是【D】 A、有死骨、死腔骨包壳薄弱 B、发热,局部红肿,有死骨、死腔 C、开放性骨折感染,骨折尚未愈合,有大块死骨 D、骨包壳充分形成,有死骨、死腔 E、死骨分界不清,有死腔与窦道 1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行局部引流的原则,是【C】 A、应尽量避免切开以免形成窦道 B、应待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时进行 C、临床诊断——经明确抗生素治疗数日无效即行引流手术 D、在软组织内可触及脓肿时方施行 E、待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后再施行 12、早期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最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E】 A、X线照片 B、血沉 C、血培养 D、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E、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 13、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的关节液区别点,在于【C】

骨与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教案

济宁医学院教案 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所在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 课程名称外科学 授课对象 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 授课教师 职称主治医师 教材名称《外科学》第8版 2014 年 12 月 1 日

教案 骨与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一、教学内容: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二、教学目的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 3.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原则。 三、教学重点、 1.掌握骨或关节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化脓性关节炎的病理、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3.了解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理、诊断、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四、教学难点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病 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五、教学方法 1、引出概念课题。 2、运用典型病例介绍进行教学。 3、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4、语言表达和多媒体教学的统一。 教具准备自制课堂教学课件和代表性临床图片、照片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施 教学参考资料外科学(8年制教材)非化脓性关节炎

第一节化脓性骨髓炎 病因 化脓性细菌感染,涉及骨膜,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组织,沿用“骨髓炎”。感染途径 1、化脓病灶的细菌经血播散至骨——血源性; 2、开放骨折发生感染——创伤性; 3、邻近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蔓延性。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 致病菌: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 乙型链球菌——第二位, 嗜血属流感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肺炎球菌,白色葡萄球菌。 外伤史 生活条件,卫生状况,机体抵抗力 病理 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新生骨——骨包壳 1、菌拴滞留干骺端,炎症形成,组织破坏,脓肿形成, 骨内高压。 2、骨内高压,脓液蔓延—骨膜下脓肿——深部脓肿 ——破皮成窦道 ——骨髓腔骨缺血,死骨形成 ——关节腔——化脓性关节炎 3、骨缺血坏死,肉芽组织形成,骨膜受刺激产生新骨, 形成包壳。 4、骨性死腔——死骨,脓液,肉芽。 长期存留,经久不愈,窦道流脓——慢性骨髓炎 临床表现 1、儿童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外伤史,感染灶。 2、毒血症症状寒战,高热,烦躁,休克 3、患肢疼痛,拒绝活动,局部红肿压痛,关节积液。骨破坏严重可有病理骨折。 4、自然病程3~4周,脓肿破溃,症状缓解。 形成窦道,转入慢性。 致病菌毒性低,表现不典型。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WBC升高﹥10×109/L,N﹥90% 2、血培养寒战高热期多次药敏试验 3、局部分层穿刺边抽边进 抽液涂片培养药敏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学

第九节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骨与关 节结核病人,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 熟悉:髋关节、膝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 了解: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病因、病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和健康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难点:脊柱结核的病理、局部表现。 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约占结核病人总数的5%~10%。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儿童和青少年好发。最多见于脊柱,约占50%,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 【病因】 病原菌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骨与关节结核主要是继发于原发性肺结核或肠胃道结核。在我国,继发于肺结核的病例占绝大多数。 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组织,但只有少部分入侵到干骺端、椎体或关节滑膜等骨与关节组织中,结核栓

子可在这些组织的微小动脉停留且繁殖形成微小病灶。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仅有少数微小病灶可能遗留在体内,但呈无任何临床症状的静止状态。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静止微小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将重新活跃起来,迅速繁殖,形成骨与关节结核。【病理】 1、概述最初的病理变化是单纯性滑膜结核或单纯性骨结核,以后者多见。发病初期,病灶局限于长骨干骺端,关节软骨面完好。此时若治疗及时得当,关节功能可不受影响。如病变进一步发展,病灶可波及关节腔,使关节软骨面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称之为全关节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在早期可仅表现为关节腔积液,但随病变发展,滑膜呈乳头样增生并侵犯关节软骨及骨,形成全关节结核。全关节结核必定遗留各种关节功能障碍。全关节结核如不能控制,可形成瘘管或窦道并引起混合感染。 2、脊柱结核病理椎体结核占99%。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椎体结核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 (1)中心椎体结核: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胸椎。病变由椎体中心开始,发展快,较短时间内即可破坏骨质,椎体被压缩成楔形,可压迫脊髓导致截瘫。一般只侵犯一个椎体。 (2)边缘型椎体结核:多见于成人,好发于腰椎。病变局限于椎体上、下缘。进展缓慢、可侵犯至椎间盘及相邻椎体、椎间盘变窄。椎间盘破坏是本型的特征。 3、髋关节结核病理早期多为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单纯性

骨与关节结核题库1-1-8

骨与关节结核题库1- 1-8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孩,8岁,右髋曾有外伤,逐渐出现右下肢跛行,诉右膝疼痛,并有夜痛,同时伴有低热,食欲减退等,体检:腰椎轻度前凸,右髋Thomas征阳性,股内收肌有痉挛,并股四头肌有萎缩。 为明确诊断的辅助检查首先采用哪项 A.A.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血沉等 B.B.骨盆正位片对比两侧髋关节 C.C.关节穿刺作一般细菌和结核菌培养 D.D.核素骨扫描 E.E.结核菌素试验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孩,8岁,右髋曾有外伤,逐渐出现右下肢跛行,诉右膝疼痛,并有夜痛,同时伴有低热,食欲减退等,体检:腰椎轻度前凸,右髋Thomas征阳性,股内收肌有痉挛,并股四头肌有萎缩。 早期选用的治疗方法是 A.A.早期作滑膜切除术,术后木板鞋制动3周 B.B.全身支持及应用抗结核药物,右下肢皮牵引,关节内注射抗结核药物 C.C.及早施行病灶清除术,经搔刮后遗留的较大空腔,可用松质骨充填 D.D.切开引流,清除脓液后,伤口闭合作抗结核药物灌洗 E.E.卧床休息,全身支持,牵引并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病灶清除术

问题: [单选,A4型题,A3A4型题]男,30岁,腰部疼痛3个月,发病前曾有腰部扭伤史,初为钝痛,休息则轻,劳累加重,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并稍有向右下肢放射感,夜痛不明显,体检发现腰肌痉挛,腰部压痛,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血沉25mmh。 最可能的诊断是 A.A.腰肌劳损 B.B.腰椎间盘突出症 C.C.腰椎结核 D.D.急性腰扭伤 E.E.强直性脊柱炎早期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786619638.html,;

【外科复习资料】_表格~骨和关节结核

骨与关节结核 一.单选题(共33题,每题1分) 男性,35岁,左膝关节肿胀、疼痛。伴低热,盗汗,纳差3个月。查体:消瘦、贫血面容。血沉50mm/h。左膝关节梭形肿胀。浮髌试验阳性。X线片示关节间隙增宽骨质破坏。最可能的诊断是 A.类风湿关节炎 B.滑膜结核 C.风湿性关节炎 D.化脓性关节炎 E.创伤性关节炎 女,30岁,背痛1个月余,劳累后加重,有消瘦、乏力和盗汗,检查7~8胸椎有压痛及叩痛,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不需要 A.血常规及血沉 B.胸椎正侧位X线片 C.核素骨扫描 D.结核菌素试验 E.胸部正位片 骨关节结核应用抗结核药时首选 A.利福平、乙胺丁醇、卡那霉素 B.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水杨酸 C.乙胺丁醇、异烟肼、对氨水杨酸 D.卡那霉素、链霉素、异烟肼 E.中药 骨与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是 A.脊柱 B.肩关节 C.腕关节 D.肘关节 E.髋关节 腰椎结核临床常见的体征是 A.Thomas征阳性 B.“4”字试验阳性

C.拾物试验阳性 D.斜扳试验阳性 E.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骨关节结核的早期X线主要表现是 A.以骨质增生为主 B.以骨质破坏为主 C.骨质增生与破坏并存 D.局限性脱钙 E.关节间隙消失 脊柱结核,X线表现为 A.一般只影响单个椎体,椎体疏松、破坏或压缩 B.一般先影响关节边缘,引起破坏、关节间隙变狭窄,然后死骨形成,椎旁并有肿块阴影 C.脊柱呈竹节样、骨质疏松、多数伴有骶髂关节炎病变 D.患病椎体之间的椎间隙变窄,骨性融合 E.一般影响多个椎体,椎体压缩,但不影响关节面 早期骨与关节结核首先应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A.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以防关节强直 B.手术清除病灶 C.绝对卧床休息 D.抗结核药物治疗,充分休息及加强营养 E.理疗促进病灶吸收 女,18岁,左膝肿痛2个月,无发热,浮髌试验(+),化验:末梢血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56%,血沉120mm/h,3年前有肺结核史,局部治疗应选择用 A.切开引流术 B.滑膜切除术 C.关节融合术 D.人工关节置换术 E.反复穿刺术及灌注抗结核药 男孩,10岁,走路挺腰,查体:腰椎棘突叩击痛(+),拾物试验(+),X线片示:腰2~3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边缘模糊,腰大肌影膨隆,诊断 A.腰椎肿瘤 B.腰椎结核

2020年骨与关节结核练习题

2020年骨与关节结核练习题 一、A1 1、骨与关节结核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 A、踝关节 B、髋关节 C、膝关节 D、脊柱 E、肘关节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骨与关节结核常见的并发症是 A、关节畸形或强直 B、肢体缩短 C、窦道形成 D、关节病理性脱位或半脱位 E、关节融合 3、对于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最常用的是 A、实验室检查 B、CT检查 C、全身症状 D、局部体征 E、X线检查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骨与关节结核临床表现的是 A、关节病变呈多发性 B、寒性脓肿 C、低热、消瘦、盗汗、贫血 D、局部肿痛 E、血沉增快 5、关于脊柱结核并发截瘫的概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颈椎、颈胸段和胸腰段结核并发截瘫次于胸椎结核 B、腰椎结核易合并马尾神经受压 C、脊柱结合中截瘫的发生率在10%左右 D、胸椎结核合并截瘫多见 E、脊柱附加结核矫健,一旦发生则易并发截瘫 6、下列选项中,符合脊柱结核并发截瘫临床表现的是 A、如果结核病变进程快,脊髓急性受压,反射弧功能丧失,表现为迟缓性瘫痪 B、结核病变发展缓慢,脊髓缓慢受压,逐渐导致传导功能障碍,因反射弧仍完整,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C、初始表现为病变段束带感,然后出现截瘫 D、一般先出现运动障碍 E、以上都是 7、脊柱结核合并早期截瘫的主要原因是 A、脊柱畸形引起的压迫

B、病理性脱位引起的脱位 C、脓液、肉芽组织、死骨压迫脊髓 D、脊髓前动脉栓塞 E、脑脊膜炎 8、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膝关节结核临床表现的是 A、拾物试验阳性 B、膝关节屈曲挛缩 C、低热 D、血沉增高 E、浮髌试验阳性 9、膝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特征,下列选项不符合的是 A、骨质模糊成磨砂玻璃样 B、边缘骨质侵蚀破坏 C、髌上囊和软组织肿胀 D、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E、胫骨前脱位 10、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是 A、髋关节 B、踝关节 C、肘关节 D、腕关节 E、膝关节 11、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在X线片上的主要鉴别点是 A、椎体破坏的程度 B、是否有死骨形成 C、椎旁软组织的阴影 D、椎间隙是否变狭窄或消失 E、椎体骨质疏松的程度 12、诊断成人脊柱结核最可靠的依据是 A、结核菌素试验 B、X线检查示相邻椎体边缘模糊、椎间隙变窄 C、有低热、盗汗史 D、全身虚弱、贫血 E、血沉快 13、早期髋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一般不会出现 A、边缘型骨破坏 B、显示肿胀的关节囊 C、局限性骨质疏松 D、病理性脱位 E、进行性关节间隙变窄

骨与关节结核

临床合理用药规范 A18骨与关节结核 一、概述 骨与关节结核(bone and joint tuberculous)是指全身骨骼系统以及关节发生的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变,90%继发于肺结核,.绝大多数病例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一般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30岁以下者占80%以上.。骨结核多发于脊柱,占1/2,其次是膝、髋、肘关节。好发部位胸腰椎椎体及长骨骨端等。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这是建立诊断必不可缺少的第1步。骨关节结核是一种慢性继发性疾病,应询问 个人和家庭有无结核病史及结核病接触史。对于病因、发展过程和症状表现,要详细询问记录,以便进行分析。 2.临床表现 (1)起病缓慢,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及贫血等症状;也有起病急骤,有高热及毒血症状,一般多见于儿童。 (2)病灶部位:骨关节结核一般多为单发,多发的只占少数。病人常同时有肺、胸膜或淋巴腺结核,因此,除检查骨与关节外,还应常规检查胸部和淋巴结。 (3)关节检查:首先观察步态和肢体位置,然后检查局部有无肿胀、窦道和疼痛。如有肿胀,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热感和波动。有波动则进行穿刺,检查脓液的性状,并做细菌培养。如窦道是寒性脓肿自行破溃后形成,要观察窦道的性状,与急性炎症脓肿破溃鉴别。对病灶位置深、死骨不明显、窦道长期不愈,应做窦道造影,明确窦道的径路和来源,供手术作参考。检查能否自动活动,有无活动受限和活动时疼痛加重,有无局部压痛,压痛的部位和程度。 (4)脊柱检查:首先观察脊柱生理曲度,又无侧弯和后凸畸形。注意脓肿的部位和流向。如颈椎结核,可发现在纵隔两侧有脓肿,胸腰椎结核可在小腿上1/3发现脓肿。 (5)神经系统检查:脊柱结核并发截瘫的初期症状是肌力减弱,活动失灵,腱反射亢进,感觉减退及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甚至完全丧失控制。因此对于主诉不灵活的患者不能忽视,应想到是否为截瘫早期症状,要进行脊柱和神经系统检查,通过检查才能判定有无截瘫及其与脊柱有无关系。

骨关节结核教案.docx

阳春市人民医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课程名称骨与关节结核课次编号 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内容骨与关节结核学时数2 教学目的一、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特点 二、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三、骨与关节结核的护理 一、掌握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 二、掌握骨与关节结核的护理 三、了解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特点 主 要 内 容 复 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及临床表现习 思 考 题 教参《实用骨科学》考 文 材献 教 研 室 意 见

南方医科大学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论 一、病因及发病率 骨与关节结核是常见病,多继发于肺或肠结核,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经 血液侵入关节或骨骼,当机体抵抗力较强时,病菌被控制或消灭;机体抵 抗力降低时,可繁殖形成病灶,并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病程缓慢,偶有急 性发作。骨与关节结核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呼吸 系、消化系及淋巴腺等结核;治疗上必须注意全身与局部两方面情况。 骨与关节结核在儿童与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可发生。发生在脊 柱的约占 50%,负重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也较多,上肢如肩、肘和腕关节较少。 二、病理及分类 骨关节结核的病理和其他结核一样,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渗出期,第 二期为繁殖期,第三期为干酪样变性期。以后出现三种情况:①病灶纤维 化、钙化或骨化而愈;②病灶被纤维组织包围,长期静止状态;③病灶发 展扩大。 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 节结核。当病变仅局限于骨组织或滑膜组织时,关节软骨尚无损害,如能在 此阶段治愈,关节多能保存。单纯性(骨或滑膜)结核进一步发展,均可破 坏关节软骨,而使关节的三个组成部分(骨、滑膜、软骨)同时受累,即为 全关节结核。 (一)单纯性骨结核结核病灶局限于骨组织,多见于脊柱、骨盆、腕骨、 跗骨和管状骨两端的松质骨。坚质骨如管状管的骨干,则很少见。发生在松 质骨中心部位时,病变特点是骨组织的侵润和坏死,坏死与活骨分离后形成 死骨,吸收后形成空洞。发生在松质骨边缘时仅形成局限性骨质缺损。坚质 骨结核多自髓腔开始,以局限性溶骨性破坏为主,一般不形成大块死骨。儿 童与青少年的骨干结核可有大量的骨膜新骨形成,成人则新生骨很少,而老 年人仅见溶骨性改变。 (二)单纯性滑膜结核多发生于滑膜较多的关节,如膝、髋、踝、肘 等关节,病灶在关节滑膜开始,进展缓慢。滑膜感染结核后,其表层充血,水肿,浆液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关节液增多,常呈混浊。以后滑膜由浅 红色变为暗红色,表面粗糙,晚期则纤维组织增生而肥厚变硬。如病变逐 渐扩散,关节软骨及骨质均受破坏。形成全关节结核。 (三)全关节结核单纯骨或滑膜型结核进一步发展,除骨与滑膜病变外,关 节软骨也发生破坏或被剥离,而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关节软骨再生能力 很差,一旦破坏,即使病变停止,缺损处也只能被纤维组织修复,失去其 原有的光滑面,使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从而丧失关节功能,发展 成全关节结核后,全身或局部症状均较显着。可有寒性脓肿形成,经组织 间隙向他处扩散,有的自行穿破或误被切开,引起继发性感染,窦道经久 不愈。时间 媒体选择 分配 讲解法 图片 模式图 3 分 钟

骨关节结核讲义

第九节骨关节结核 (tuberculous infection of bone and joint) 细菌:结核杆菌。 途径:为血行播散。 年龄: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部位:好发于脊柱,其次为关节。 病理:渗出、变质和增殖三种基本病变。 X线特点: 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 生骨反应轻,死骨呈砂粒状; 一、脊柱结核 (tuberculosis of spine) 特点:在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 年龄: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部位: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常累及两个以上椎体。 1.临床: 起病缓,症状轻; 脊柱后突畸形; 2.X线表现 骨质和椎间隙破坏 椎旁冷脓肿 死骨和钙化 骨质和椎间盘破坏 A.中心型 椎体内圆形或不规则的骨质破坏,边缘不清,可有小死骨。骨质进一步破坏和承重关系,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重者整个椎体破坏消失。 B.边缘型 破坏始于椎体边缘,容易累及椎间盘。 C.韧带下型 病变沿前纵韧带下蔓延,致椎体前缘糜烂性破坏,椎间盘正常。常累及多个椎体及椎间盘。 D.附件型 少见!!椎体的附件骨小梁模糊,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模糊、中断。 3.CT、MRI显示,胸椎连续3个椎体的破坏和压缩骨折,两侧梭形软组织影为椎旁脓肿 脊柱结核(椎体破坏、变扁) 脊柱结核(椎体破坏、变扁) 椎间隙和脊柱曲度异常 椎旁冷脓肿 椎旁脓肿—表现为椎旁梭形软组织肿胀影,腰大肌轮廓不清或弧形突出。 咽后壁脓肿—表现为颈椎前方软组织影增宽,并呈弧形前突。 椎旁冷脓肿 死骨和钙化:表现为砂粒状影。 脊椎结核(砂粒样死骨)

右髋关节结核(砂粒样死骨) CT、MRI优越于X线: 能更清楚显示骨质破坏; 更容易和更多的发现死骨; 可帮助了解脓肿位置大小,与周围大血管组织器官关系; 可显示椎管内受累的情况。 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为同一患者) 4.诊断与鉴别诊断 A.诊断: 临床症状轻,病程长。 多个椎体和椎间盘破坏伴椎旁脓肿形成和钙化、砂砾样死骨是典型表现。 B.鉴别诊断: .a.化脓性脊柱炎 起病急、病程短。骨质破坏快,增生硬化明显,有骨赘和骨桥形成。 b.脊柱转移瘤 以附件破坏为主,很少累及椎间盘,无脓肿。 二、骨结核 (tuberculosis of bone) 长骨结核 短骨骨干结核 (一)长骨结核 1.特点:在长骨结核中最多见。 2.部位:好发于股骨及尺骨近端、桡骨远端。 3.病理:结核杆菌→干骺端或骺→形成脓肿; 冷脓肿: 破坏骨、骨皮质、骺软骨→侵入关节; 破坏骨皮质→穿破软组织皮肤→形成瘘管 4.临床: 局部软组织肿胀,发热不明显; 邻近关节活动受限、酸痛; 血沉增高 5.X线、CT、MRI表现 .A.中心型 早期(数周内)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疏松弥散的点状骨质破坏; 典型表现: 为干骺端或跨越骨骺松质骨内见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破坏; 病灶周围骨质增生和骨膜反应轻; 骨破坏区见砂粒状死骨; 易累及骨骺。 B.边缘型 多见于成人,表现为骨突区域骨质糜烂,可有薄层硬化边缘;

骨与关节结核教案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外科学 课程类型:(1 )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专业(本、专科)级班 授课时间:2007 至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1 学时(其中:理论 4 ,实验:)任课教师:李绍波 所属学院:临床医学院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

大理学院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外科学 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社),吴在德、吴肇汉编著,2003年第6 版 讲授人:李绍波专业技术职务:讲师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 讲授题目:骨与关节结核 所属章节:第七十一章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膝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重点: 1.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3.膝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难点: 1.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 2.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 3.了解膝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思考题: 1、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骨折? 2、一名患者有多发骨折,同时有明显的休克表现,应如何处理? 参考资料: 1、《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S.Terry Canale[美]主编,卢世壁主译 3、《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the 10th edition )

骨与关节结核 概述 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原发病灶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可出现在原发性结核的活动期,但大多数发生于原发病灶已经静止,甚至痊愈多年以后。 好发部位是脊柱,占50%,其次为膝、髋、肘。 一、病理 (一)、骨结核 1、松质骨结核: (1)中心型:骨质浸润、坏死为主,死骨吸收后遗留一骨空洞; (2)边缘型:以局限性骨缺损为主。 2、密质骨结核:多自髓腔开始,呈局限性溶骨性破坏。 3、干骺端结核:具备松、密质骨结核两者特点。 (二)、滑膜结核 滑膜肿胀、充血,炎性细胞浸润,渗液增加,晚期滑膜增生肥厚。 (三)、全关节结核 二、临床表现 1、结核中毒症状 2、局部表现:肿、痛 3、冷脓肿的流注 三、实验室检查 轻度贫血,WBC一般正常,混合感染时升高; ESR升高; 结核杆菌培养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最重要,不能早期诊断 2、核素骨显像:可早期显示病灶,不能定性 3、CT:对显示周围冷脓肿有独特的优点 4、MRI:有早期诊断价值

肺癌教案

教案首页

肺癌 一.概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cer)为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肺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1位。肺癌发病率现已居男性肿瘤首位。肺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3~5:1。 二.病因 1 . 长期吸烟 2 .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 3 . 大气污染 4 . 身体内在因素 1.长期吸烟 1)烟草中含有3,4—苯并芘,是致癌物质。 2)烟草中含有镭—226自然发生的同位素钋—210,有致癌作用。 3)临床调查重度抽烟者,在支气管分叉部发现高浓度钋—210。 2.长期接触致癌物质 1)长期接触石棉、铬、镍、铜、锡、砷及放射线物质,有致癌作用。 2)Harting在1879年就报导德国萨克森地区钴矿工人,长期接触矿物粉尘,75%以上死于肺癌。钴矿含放射性元素铀、镭、砷等。 3.大气污染 1). 工业废气、扬尘、居民生活废气、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空气,实验分析: 废气中含有重金属、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2). 临床证实工业发达的城市肺癌发病率高,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4.身体内在因素 1)自身免疫状态:有免疫缺陷者 2)代谢活动:有代谢障碍者 3)遗传因素:遗传基因与生长因子的突变和表达变化。 4)肺部慢性感染:肺结核。 三. 病理和分类: 按照解剖结构分类: 中央型-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上,鳞状上皮细胞癌或小细胞未分化癌 75% 周边型-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腺癌多见 25% 按照组织学分类: 鳞癌-占原发性肺癌的50%,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密切相关;中央型多见,容易向腔内生长阻塞支气管导致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容易形成癌性空洞;生长缓慢、转移晚,手术切除机会大;对放化疗不如小细胞肺癌好; 腺癌-占原发肺癌的25%,女性多见,与吸烟关系不大;发生于小支气管的黏液腺,容易发生在原先肺组织有损伤的部位(瘢痕癌);周边型多见;血行转移转移比鳞癌早,容易侵犯胸膜发生胸腔积液; 小细胞癌-占原发肺癌的15%,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多见于肺门附近,常侵犯管外肺实质,容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块。转移早,对放化疗敏感;可引发副瘤综合征; 大细胞癌-位置不定,中心和周边都可能;转移比小细胞癌晚;

骨关节结核的CT诊断

骨关节结核的CT诊断 发表时间:2013-11-13T17:18:59.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姜加学[导读] 关节间隙可增宽或狭窄,脊柱主要表现为椎间隙的狭窄或变化不明显。 姜加学(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210014) 【摘要】目的通过对骨关节结核CT表现的分析,提高对骨关节结核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骨关节结核3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1-85岁,病史为数月至数年不等。结果 32例患者单处发病30例,多处发病2例,其中以脊柱最多见,占22例。CT表现以骨质破坏为主,部分病灶边缘可见骨质硬化改变,病灶周边均见不同程度的寒性脓肿形成。结论骨关节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结核骨关节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87-02 近几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球有回升趋势,骨关节结核也日渐增多。现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4月确诊为骨关节结核的病例32例,并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为骨关节结核,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11-85岁,平均53.56岁。病史为数月至数年不等。单处发病30例,多处发病2例,其中以脊柱最多见,占22例。1.2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欢悦双排CT机,扫描条件为130Kv,100-110mA,层厚3-5mm,层距3-5mm。扫描范围以包含全部病灶为基准。 2 结果 2.1病变的分布特点 32例患者单处发病30例,多处发病2例。其中以脊柱最多见,占22例,占68.8%,其他部位8例,占25%,多部位发病2例,占6.2%。脊柱中,颈椎1例,胸椎5例,胸腰段2例,腰椎12例,腰骶椎2例。胸椎和腰椎发病率占骨关节总发病率及脊柱发病率的绝大部分,分别为59.4%和86.4%。其他部位分别为:骶髂关节1例,耻骨联合1例,肘关节2例,股骨1例,髋关节2例,跟骨1例。两例多部位发病,一例为胸椎伴胸锁关节结核两处发病,一例为胸椎、腰椎及骶髂关节结核三处发病。 2.2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病灶以骨质破坏为主,以鼠咬状或虫蚀样最具特点,多位于骨边缘或关节面表面,严重者导致正常骨关节形态丧失,5例。病灶边界不清,周围骨质疏松,部分病灶边缘可有骨质硬化改变,死骨多见,本组达20例。关节间隙可增宽或狭窄,脊柱主要表现为椎间隙的狭窄或变化不明显。 2.3病变周围表现 28例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影有异常改变。典型寒性脓肿为三层结构,外层为肌肉组织,中层为脓肿壁,内层为液化坏死区,CT值在0-20Hu之间,有5例;不典型者表现为软组织者影肿胀增厚,密度稍减低,在20-30Hu左右,有23例。其内可见点状或小片状钙化灶,7例;伴有窦道形成3例。 3 讨论 骨关节结核目前已成为常见病,据有关报道称,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儿童及青年多见,近年来,老年人发病在增加[1-2]。本组报道,男女比例为1:1,有青少年患者,但中老年患者占多数,可能和生活习惯有关,与相关报道符合。在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占首位,约占40-50%。成人以腰椎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颈椎及骶椎少见[3]。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顺序为:腰椎>胸椎>骶椎>颈椎。可能和腰椎及胸椎在脊柱中所承受的重力大相关。 骨关节结核由于早期临床症状轻或不典型,常常被忽视或延误诊治。CT在骨关节结核中,能够早期发现骨质破坏及周围寒性脓肿,尤其是结构复杂的脊椎骨,CT对小片状死骨及沙粒样钙化能够清晰显示。四肢关节结核早期,由于脓肿的形成,导致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增宽,晚期,脓肿吸收后,关节间隙变狭窄,最终形成骨性连接,或假关节形成。而在脊柱结核中表现不一样,病变由椎体相邻面的骨质破坏,向椎间隙蔓延,导致椎间盘的破坏,而寒性脓肿多位于脊柱周围,所以,在脊柱结核早期,椎间隙无明显变化或轻度狭窄,中晚期椎间隙同样变狭窄,椎体骨性融合或椎体正常形态消失。特别是通过重建后,CT对病变的局部及整体都能全面清晰的展示[4],与MRI相比,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对脊髓的累及情况显示不明显[5]。 骨关节结核具有典型的CT表现时,诊断不难,甚至有人认为,看到骨质破坏边缘有增生硬化时,首先考虑结核[6]。但有时需与骨关节化脓性感染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等鉴别。化脓性感染一般临床表现明显,有红、肿、热、痛,脓肿内一般也没有沙粒样钙化。肿瘤性病变在骨质破坏区可见软组织肿块。 总之,当CT发现骨关节有骨质破坏和周围软组织肿胀时,我们应该考虑骨关节结核的可能;同时,通过对病变局部及周围情况的显示,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Moore SL,Rafii M.Imaging of musculoskeletal and spinal buberculosis[J].Radiol Clin North Am,2001,39(2):329-342. [2] Moorthy S,Nirmal K.Prabhu.Spectrum of MR imaging findings in spinal tuberculosis[J].AJR Am J Roentsen01.2002,179(4):979—983. [3]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4. [4] 汤艳,李永波,袁吉欣,等.螺旋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3):584. [5] 赵林伟,董国礼.脊柱结核的MRI诊断[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 (2):182-186. [6] 李良业,闻亚非,李伟.肩关节结核2例.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5):182.

骨与关节感染答案

骨与关节感染1、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C】 A、机体抵抗力低、细菌毒力过于强大 B C、治疗不及时和不恰当D、局部血运不好 E、肢体活动过早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C】、白色葡萄球菌 A B、霉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大肠杆菌 E、肺炎双球菌3、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B】 A、窦道的形成、死骨的残留 B C、瘢痕组织增生 D 、机体抵抗力低E、细菌毒力太强 4、形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大块死骨的原因主要是【B】 A、骨膜血管断裂 B、骨的滋养血管栓塞 C、脓肿直接破坏骨组织 D、病理骨折 E、身体抵抗力差 5、儿童化脓性骨髓炎的脓肿不易进入关节腔的原因,是【E】 、儿童的关节对化脓性炎症的抵抗力强 A B、关节囊对关节腔具有保护作用 、脓肿容易局限和吸收 C D、脓肿容易向软组织溃破E、干骺端的骺板起屏障作用6、儿童期急性骨髓炎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后,可直接进入关节的部位是【C】 A、胫骨上端 B 、胫骨下端、股骨上端C D、股骨下端 、肱骨上端E7、小儿股骨上端急性骨髓炎并发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主要途径,是【C】 A、血行感染 B、脓肿穿破骺板进入关节 C、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骨膜下脓肿破入关节D 、软组织脓肿破入关节E8、急性骨髓炎,在骨膜下或骨髓内抽得脓液后,最关键的治疗 措施是【D】 A、多次抽脓并注入抗生素 B、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据结果调整用药 C、联合使用大量抗生素 、局部引流D E 、局部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9、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如大部分病灶已愈合,只有小块死骨存在,死骨不大的,】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E A、单纯窦道刮除术 B、单纯死骨摘除术 C、切开引流术 、大量抗生素应用D E、死骨摘除窦道刮除碟形手术10、慢性骨髓炎死骨摘除术指征,是【D】、有死骨、死腔骨包壳薄弱 A 、发热,局部红肿,有死骨、死腔B C、开放性骨折感染,骨折尚未愈合,有大块死骨、骨包壳充分形成,有死骨、死腔 D 、死骨分界不清,有死腔与窦道E11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行局部引流的原则,是【C】A、应尽量避免切开以免形成窦道B、应待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时进行C、临床诊断——经明确抗生素治疗数日无效即行引流手术 、在软组织内可触及脓肿时方施行 D E、待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后再施行 12 、早期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最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E】X、A线照片、血沉B C、血培养

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九节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护理 令狐文艳 【学习目标】 掌握: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骨 与关节结核病人,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 熟悉:髋关节、膝关节结核的临床表现。 了解: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病因、病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和健康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骨与关节结核病人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难点:脊柱结核的病理、局部表现。 骨与关节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约占结核病人总数的5%~10%。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儿童和青少年好发。最多见于脊柱,约占50%,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 【病因】 病原菌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骨与关节结核主要是继发于原发性肺结核或肠胃道结核。在我国,继发于肺结核的病例占绝大多数。

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组织,但只有少部分入侵到干骺端、椎体或关节滑膜等骨与关节组织中,结核栓子可在这些组织的微小动脉停留且繁殖形成微小病灶。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仅有少数微小病灶可能遗留在体内,但呈无任何临床症状的静止状态。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静止微小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将重新活跃起来,迅速繁殖,形成骨与关节结核。 【病理】 1、概述最初的病理变化是单纯性滑膜结核或单纯性骨结核,以后者多见。发病初期,病灶局限于长骨干骺端,关节软骨面完好。此时若治疗及时得当,关节功能可不受影响。如病变进一步发展,病灶可波及关节腔,使关节软骨面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称之为全关节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在早期可仅表现为关节腔积液,但随病变发展,滑膜呈乳头样增生并侵犯关节软骨及骨,形成全关节结核。全关节结核必定遗留各种关节功能障碍。全关节结核如不能控制,可形成瘘管或窦道并引起混合感染。 2、脊柱结核病理椎体结核占99%。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椎体结核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 (1)中心椎体结核: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胸椎。病变由椎体中心开始,发展快,较短时间内即可破坏骨质,椎体被压缩成楔形,可压迫脊髓导致截瘫。一般只侵犯一个椎体。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十八章传染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本章为第十八章传染病。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八章传染病

(2)糖尿病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学习任务 1、结核病 2、伤寒、菌痢 3、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4、性传播疾病 (三)任务实施 任务一结核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对人有致病作用的结核杆菌主要是人型结核杆菌,少数是牛型。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因素与菌体所含的成分有关。 本病以呼吸道传染为主。肺结核(其是空洞肺结核)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病人咳嗽喷嚏说话所排出的大量带菌飞吸入造成感染。其次是食入带菌食物引起消化道感染。病菌经皮肤粘膜伤口感染都极少。 结核杆菌数量和毒力的大小以及机体的反应性(主要是免疫力和变态反应)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2、结核病菌的基本病变 (1)渗出性病变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的免疫力低和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的早期或病变恶化时。 (2)增生性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低、免疫力强时,以增生性病变为主。(3)变质性病变当细菌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增生、渗出病变可发生干酪样坏死。 3、结核病的转归 (1)吸收消散渗出性病变可通过淋巴管、微静脉吸收。 (2)纤维化、纤维包及钙化较大的结核性肉肿病灶(由多个结核结节组成)可通过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而愈合;未被完全吸收的渗出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也可通过机化、纤维化而愈合;

第十二章 骨与关节结核讲解

第十二章骨与关节结核 第一节总论 一、病因及发病率 骨与关节结核是常见病,多继发于肺或肠结核,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经血液侵入关节或骨骼,当机体抵抗力较强时,病菌被控制或消灭;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繁殖形成病灶,并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病程缓慢,偶有急性发作。骨与关节结核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呼吸系、消化系及淋巴腺等结核;治疗上必须注意全身与局部两方面情况。 骨与关节结核在儿童与青少年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可发生。发生在脊柱的约占50%,负重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也较多,上肢如肩、肘和腕关节较少。 二、病理及分类 骨关节结核的病理和其他结核一样,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渗出期,第二期为繁殖期,第三期为干酪样变性期。以后出现三种情况:①病灶纤维化、钙化或骨化而愈;②病灶被纤维组织包围,长期静止状态;③病灶发展扩大。 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当病变仅局限于骨组织或滑膜组织时,关节软骨尚无损害,如能在此阶段治愈,关节多能保存。单纯性(骨或滑膜)结核进一步发展,均可破坏关节软骨,而使关节的三个组成部分(骨、滑膜、软骨)同时受累,即为全关节结核(图3-208)。 (一)肺内原发病灶(二)1.单纯骨结核(二)2.单纯滑膜结核

(三)1.(三)2.全关节结核 图3-208 骨关节结核的病理发展过程 (一)单纯性骨结核结核病灶局限于骨组织,多见于脊柱、骨盆、腕骨、跗骨和管状骨两端的松质骨。坚质骨如管状管的骨干,则很少见。发生在松质骨中心部位时,病变特点是骨组织的侵润和坏死,坏死与活骨分离后形成死骨,吸收后形成空洞。发生在松质骨边缘时仅形成局限性骨质缺损。坚质骨结核多自髓腔开始,以局限性溶骨性破坏为主,一般不形成大块死骨。儿童与青少年的骨干结核可有大量的骨膜新骨形成,成人则新生骨很少,而老年人仅见溶骨性改变。 (二)单纯性滑膜结核多发生于滑膜较多的关节,如膝、髋、踝、肘等关节,病灶在关节滑膜开始,进展缓慢。滑膜感染结核后,其表层充血,水肿,浆液渗出和单核细胞浸润,关节液增多,常呈混浊。以后滑膜由浅红色变为暗红色,表面粗糙,晚期则纤维组织增生而肥厚变硬。如病变逐渐扩散,关节软骨及骨质均受破坏。形成全关节结核。 (三)全关节结核单纯骨或滑膜型结核进一步发展,除骨与滑膜病变外,关节软骨也发生破坏或被剥离,而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关节软骨再生能力很差,一旦破坏,即使病变停止,缺损处也只能被纤维组织修复,失去其原有的光滑面,使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从而丧失关节功能,发展成全关节结核后,全身或局部症状均较显著。可有寒性脓肿形成,经组织间隙向他处扩散,有的自行穿破或误被切开,引起继发性感染,窦道经久不愈。 骨与关节结核的破坏与扩散,一般较缓慢,少有新骨增生。骨与关节结核也有其修复过程,即结核性肉芽组织逐渐变为成熟的结缔组织,有的发生骨化,因而关节有纤维强直,少有骨性强直。 在单纯性骨结核,病灶未侵入关节前即予消除,可防止全关节结核的发生,在单纯滑膜型结核,早期去除滑膜病灶可防止其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并保持关节的一定功能,在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和关节融合术可导致该关节结核病的治愈,保持肢体的一定功能,因此,及时适当的治疗对病理过程常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一般为慢性发病过程,多为低热,消瘦等症状,如合并感染,可有高热,伤口流脓等。红血球沉降率多增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