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梨”的活动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知道平均分的意义。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可以分完;也可以有剩余。

教学重点:

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平均分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梨。老师这里有6个梨,准备把他分成两堆,你会吗?

板书:3、3;1、5;2、4;4、2;5、1。

师: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小结:每份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2、练习,判断平均分:出示图

请你判断下面这些场景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可

以和同桌讨论。)

反馈:你认为这四个场景中哪一个不是平均分?说说你的理由?

概括: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大家都认为图1、3、4是平均分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平均分?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呢?(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平均分的含义)不管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1、小组合作,分梨

师:那你们会平均分吗?(会)

板书:把6个梨平均分成

下面我们要同桌两人合作进行平均分,动手之前请大家听清楚要求:两个人,一个动手分,另一个要记录下你们分的方法。记录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可以写字,也可以用圆或三角形等符号表示。听明白了吗?

好,现在拿出6个学具梨,开始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平均分的方法多。

师:很多人已经有一种分法了,想一想,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好,停下来。请把位置坐好。刚才大家分得很认真,而且方法也很多,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同学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2、反馈交流

方法1:直接摆出 000 000

师:是这样分的请举手。

谁来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方法2:投影00 00 00

师: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那老师把他的方法也摆下来(摆:00 00 00)

平均分成几份?在哪里?指一指

每份有几个?在哪里?数一数

边说边板书:3份,每份2个。

方法3:投影 0 0 0 0 0 0

师:谁看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好,谁能上来把他的方法摆出来?

边摆边说。

问:还有不同方法吗?

3、小结方法:

师:刚才我们把6个梨进行了平均分,现在谁能来说说我们分的过程?

来,边指边说。

生:把6个梨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师指导)

(全班齐说)

师:那现在你能说说第2种分法吗?能说的请做好。

好,拿出手来,我们边指边说(齐说把6。。。。。。)

哪个同学单独来说说?

师:第3种分法你会说吗?先说给你同桌听听。

说好的同学把位置做好。

问:这3种都是平均分,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6个梨)有什么不同点?(份数不同,每份个数不同)

三、巩固练习

1、

师:要使他平均分,第3份应该是几个?为什么?你能说说他是怎么分的?

2、

师:是平均分吗?为什么?那你有办法把他变成平均分吗?他是怎么分的?

3、12个桃子,4个盘子,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

师:你会平均分吗?先把你的方法和同桌说说。

有方法的同学把位置坐好。

师:老师用12个磁铁代替苹果,谁能平均分到盘子里?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为什么都能知道3个3个地分?(预计学生可能会用根据乘法口诀分等方法。)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1个1个分)

这个方法怎么样?这个笨方法也有他的好处:比如我不知道有多少个桃子的时候就可以这样一个一个的分。

小结: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3个。

四、有剩余的平均分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平均分,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管是分梨

还是分桃子,到最后东西都分完了,那是不是平均分到最后东西都会分完呢?

师:如果,老师这里再来一个桃子,还能平均分吗?给1?给2?给3?给4?

其实这个“1”就是我们以后要学的余数。

那既然剩一个不能平均分,那2个?3个?4个?

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时候能平均分,什么时候不能平均分?

小结:平均分有两种情况:可以全部分完;也可以有剩余。

剩余的个数和份数一样时,就还能再分一次。(够分就分,不够分就不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平均分)

什么是平均分?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六、课堂作业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 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 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 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2.数一数。

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平均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 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

《平均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

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教学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 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五作业练习三 1题。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 在数学上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例2 :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教后记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青岛版_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青岛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本单元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前提,而学生对平均分很陌生,对分一分却很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从直观和真实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师如何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发展,达到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以上原因,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 初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 经历平均分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数学思考 能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实物投影仪,棋子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信息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哦,原来他们在开丰收庆祝会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零零散散的说:有12个桃子……) 师:能不能把所有的数学信息接着说完? 其他学生又补充:……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3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平均分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情境与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2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各小组动手操作,并汇报情况.你们是怎么分的?

汇报: 我是每次拿3块,再拿3块放一堆。 一堆一个个地分,每堆分3块糖。 师:那你们是怎么想得呢? 生:我想口诀二三得六,我就知道每堆是3块。 生:我还会用除法,6除以2等于3,就知道一堆是3块了。 生:我想到乘法算式2×3=6,就知道一堆是3块。 生:我想到乘法算式2×3=6,就知道一堆是3块。 师:那你们为什么这么分呢? 生:这样分,两堆一样多,比较合理。 生:这样分很公平,两堆就同样多了。 师:如果把这6块糖,按你们刚才说的公平的分发,分成3堆,每堆是几块呢?指名回答: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 师: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从观察中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 师:分成二堆和分成三堆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名回答:每堆分得一样多。 师:像这样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加深印象 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 均分? (4)联系生活,感知概念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2.动手操作,探讨品均分方法 (1)读懂题意,实际操作 出示课件: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讨论分配方案,各小组合作试着分一分,并讨论结果。 (2)交流分法,提高认识 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把18个橘子分6份,每份分3个。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课件展示: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扩充方法,巩固概念 (1)出示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

1、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②交流汇报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乘法知识中“几个几”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旨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学会根据每几个一份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学情分析 认识除法首先要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几个几”,并且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每位学生也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平均分的问题,这些都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磁性实物图片。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五)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展示课题,同时播放歌曲《排排坐吃果果》,让学生在歌声中初步感知平均分。 2、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动物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刚刚结束的跑步比赛,正在进行颁奖仪式。老虎跑得最快得了第一名,兔子第二,小猴子第三。现在有6个桃子要奖励给他们,你猜它们各分到了几个? (课件展示分法3-2-1) 同学们,你们同意这样的分法吗?(同意) 名次越高,得到的奖励越多,虽然分到的桃子不一样,但大家都心服口服,非常开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的时候可以分的不一样多。通过和后面的比较,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 3、揭示课题: 猴妈妈在森林中也采到了6个桃子,她要分给三个孩子,应该怎样分呢? 你们看!她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4-1-1) (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对了!他们分到的桃子,有的多,有的少,不一样。只有每个人分的一样多,才是公平的!现在这样分,公平吗?(课件展示(2-2-2) (公平) 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边说,将课题补充完整。板书课题: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思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1、例2及练习二1题、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动手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4)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5)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2、分一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认识平均分教案(公开课)

课题:认识平均分 课型:新授 执教者:苏丽 执教班级:201班 执教时间:2013年10月18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上第42~43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 题,培养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的情境中,通过分一分、圈一圈、辩一辩等经历,感受并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爱数学的情趣和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分 教学难点:认识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每几个一份地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记录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同学们,今天苏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字“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比如:“开学了,老师给同学们分本子,分座位,分小组,学校给同学们分班,在这个”分”字里究竟藏着多少奇妙的数学秘密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问题,小组活动,认识平均分。 ①问题:小猴子在树上摘了6个桃子,如果把六个桃子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 ②布置小组活动的任务:下面进行小组活动,每人选择一种学具,拿出六个代替六个桃子,讲分的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比赛哪个小组能最安静的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到一颗智慧星。 ③自主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有利于进行教学的信息。 ④宣布活动结束,奖励表现好的小组。 ⑤汇报结果,并填入教师的总表格内。 ⑥观察发现,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揭示课题:认识平均分)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除了可以这样平均分,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⑦教材想想做做第1题(辩一辩)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科书第12~14页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②交流汇报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_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认识平均分》教学实录(苏教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42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具准备:12根小棒、8个圆片、学案、课件等。 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动物王国里可热闹啦!让我们跟着乐乐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时间,懂事的乐乐主动帮妈妈洗桃。他洗了6个桃,打算放在2个盘子里。你们猜乐乐会怎么放呢? 师:不着急,先请你们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谁想的分法多? 三种不同的分法。(并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两份都是3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 “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师:大家给出了三种分法,你们最喜欢哪种?(我猜测,喜欢平

均分的最多) 师:奇怪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第一种呢? (这样公平、两盘同样多、都是3个、不多也不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添补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师:(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找两个学生回答) 师: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划上着重号。 生齐读2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那刚才6个桃子我们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个) 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认识平均分》我们把这3个桃作为一份,圈起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师每三个磁铁外面加一个圈○○○○○○) 师:乐乐的爷爷想给他出了个问题,6个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还可以平均分放到几个盘子里呢?(课件出示问题)师:小朋友们,我们帮着乐乐思考一下,也来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继续拿出圆片摆一摆吧。” 生1:把6个桃子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3盘。(这样的话学生说不出时,教师直接问。)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平均分教学案例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案例 张洪学校张时婷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

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1 ……………………………………………………………最新资料推荐………………………………………………… 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 各小组汇报。 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平均分(1)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食物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小朋友分配食物。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物“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食物,从中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物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和意图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和意图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容。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认识平均分,是为后面认识除法打下铺垫。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的含义,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以及相应的表乘法的计算。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和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先要让学生进行操作、交流;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一些分法找出来,告诉学生这叫做“平均分”。 2. 让学生自己独立分一分,再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在班级里交流。 3. 通过多种平均分的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教具准备] 桃子图片,小棒、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课件出示图形,请学生看图回答: △△△△△△ △△△△△△ 说说图中表示的分别是( )个( )。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动手摆一摆: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1、例2”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例1、例2通过学生动手分食物获得平均分的概念及初步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第一题、第四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12-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