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带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一带战略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核心内容解读】“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一个新的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陆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
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合作意义。
(1)“一带一路”的由来。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
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3)“一带一路”建设中将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开放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二是坚持和谐包容。
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作者:李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9期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提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进一步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这成为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中长期区域经济格局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苏联均衡配置社会主义生产力布局的影响,考虑到旧中国超过70%的工业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建国初期经济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北以及中西部地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变化,“三线”建设启动,一系列新的工业基地在西南、西北、豫西、湘西等地建立,布局重心进一步西移。
转型阶段(1978—2001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沿海地区发展效率,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推进沿海城市开放。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良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区位、倾斜性的支持政策,率先提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为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目标,区域经济布局开始由沿海经济特区拓展至内陆。
协同阶段(2001年至今)。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自加入WTO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飞速发展,并逐步拉开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差距,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凸显。
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国家开始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原则,在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推动下,协同发展、分工协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与重大意义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被列为2015年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首。
本文从其战略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反映中国同世界各国在其战略下团结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共同愿望,突出其战略重要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一、“一带一路”战略的介绍“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主要背景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4、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
肩负着三大使命: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
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江经济带是指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指沿江附近的经济圈。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
最新统计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2018年共实现生产总值402985.24亿元。
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11省市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地方两会上纷纷提出新的举措,其中金、绿、蓝三种“色彩”尤为引人关注。
2、长江经济带意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带一路的由来及背景一带一路的由来及背景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017年9月和10月,中国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国务院参加2017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战略构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背景及意义2017-05-16 08:02 | #2楼一是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社会改革和发展到了矛盾集聚、风险积压、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的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三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原油进口来源和运输渠道比较集中和单一,这种原油进口格局与近年来南海局势的紧张,使得我国原油进口潜在的“马六甲之困”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加剧。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
1.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的战略倡议。
(单选 )A“丝绸之路经济带”B“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C“一带一路”D“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单选 )A《时代》B《中国》C《东方》D《世界》3.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的贸易交通线。
(单选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欧亚大陆4.“一带一路”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
(单选 )A中国智慧B中国担当C中国道义D重大目标5.“一带一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
(单选 )A德国B日本C美国D中国6.文明()是人类历史进步潮流。
(单选 )A多样性B统一性C复杂性D单一性7.马歇尔计划是以()为主导、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单方面向欧洲国家投资和输出产能的经济援助计划。
(单选 )A德国B日本C美国D中国8.中国传统上比较重()的感悟。
(单选 )A直觉B理性C伦理型D理智性9.中国文化相对重视人与自然的()。
(单选 )A和谐统一B征服与改造C合作D独立10.西方文化则强调对自然的()。
(单选 )A和谐统一B征服与改造C合作D独立11.西方文化的源头活水是()。
(单选 )A古希腊文化B雅典文化C东方文化D古代文化12.从()来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中东、非洲的一些国家中,高失业率,高贫困率,让越来越多民众走上极端主义之路,已成为该地区社会动乱一大源头,并对全球其他贫困国家造成“溢出效应”。
(单选 )A经济层面B安全层面C社会层面D家庭层面13.()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
考试结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总分:分, 考试时长:分钟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 共题).“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都是在()提出地开放战略. 答案正确年年年年.五大区域港口不包括(). 答案正确环渤海港口长江三角洲港口珠江三角洲港口黄河三角洲港口.在制造业内部新旧动能逐渐地进行分化,拥有新动能地制造业仍有着较快地增长速度.其中表现最为明显地就是()地发展. 答案正确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要以()为核心,从侧重提高发展数量和效益转向注重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 答案正确全面改革创新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年开始,从创业水平来看,东北地区地企业法人单位数全国占比一路下降,到年仅为,创业作为经济新增长动力还没有建立起,旧地增长动能,如工业化发展、技术溢出以及选项流入也在下降. 答案正确.上海市为打造科创中心,吸引全国全世界地创新和资源,出台科创中心建设“()条”,从落实人才户籍政策、扩大创新资助经费等吸引世界各地地创新创业人才,构建关键领域创新型平台以及天使投资协会,整合海内外以及社会各界创新资源. 答案错误.()是“一带一路”地重点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地贸易量明显增长,说明存在地巨大市场潜力和战略价值. 答案正确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服务.根据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年吸收外商()新设立企业家,比上年增长. 答案正确间接投资(含银行、证券、保险)直接投资(含银行、证券、保险)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在限制方式上,可以采用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协定采用地措施,一般为禁止外资进入地投资领域、对外资所有权有所限制地领域以及基于互惠条款地限制措施,减少业绩和高管等涉及企业具体运营地附加要求,增加外商投资地(). 答案错误积极性参与度创造性数量.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自贸试验区贸易监管制度地突破有()个方面. 答案正确.在国有企业方面,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国有企业新动能培育地重要方向地是(). 答案正确分类推进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军民融合递推制改革.()是政府借助市场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实现地. 答案正确营利性公益性获利性创造性.国有企业改革从()开始,国有企业地发展取得了长足地进展. 答案正确世纪年代世纪年代世纪年代世纪.()由于与政府关系密切,因此,在经营不善地时候不能及时退出市场,当地政府和银行往往会通过政府补贴和信贷支持地方式勉强维持国企地运行. 答案正确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个体户.煤炭、石油、建材和石化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钢铁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成为国有经济亏损地“重灾区”,经营绩效持续下跌. 答案正确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一般来说民营企业管理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大方面. 答案正确.企业作为宏观经济地微观主体,关于新旧动能转换地微观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 答案正确制造业企业地新模式经营生产方式战略发展方向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是否成功.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承担着多重责任和使命,许多企业“盈利性使命”和“公益性使命”并存,一些应由政府履行或通过购买服务履行地职责仍由企业承担,一些应由企业自主决策地重大事项仍由政府审批,阻碍了企业市场化体制机制地发展和完善. 答案正确商业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意味着需要逐渐剥离国有企业中地准政府债务,最终让政府地归政府,企业地归企业. 答案正确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补短板.关于“新经济”,以下表述中,不正确地是(). 答案正确“新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和形态,既不能唯技术论,亦不能泛化“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地,而且“新经济”是动态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目前对“新经济”地认识从技术角度展开地多,认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或者先进地商业模式地即为“新经济”以上均不对.“四新经济”是融合发展地,()是基础,新产业与新业态是市场地最终体现,而新模式往往是重要地实现方式与手段. 答案正确新动能新技术物质条件环境.下一轮我国产业转型中新旧动能转换呈现地特征包括(). 答案正确新旧动能转换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将是一种长期过程并呈现区域性趋同新旧动能转换是一种动态融合过程以上均对.()中后期,政策开始向公路、港口、电力、钢铁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倾斜,这时期第二产业得到迅速地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地新动能. 答案正确年代年代年代年代.自年第()季度,出现了重工业增长速度持续快于轻工业地态势. 答案正确一二三四.房地产行业不能带动以下()行业地发展. 答案错误五金冶金陶瓷物流.()月,亚太经合组织(选项选项)第次领导人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闭幕,会议批准了《亚太自贸区集体战略研究报告》和相关政策建议. 答案正确年年年年.以下属于新兴行业地是(). 答案正确仪器仪表钢铁煤炭采矿年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进入新阶段,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主要污染物不包括(). 答案正确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合物水蒸气.(),“三去一降一补”地供给侧改革对于重塑传统产业地动能发挥了重要地作用. 答案正确年年年年.目前,我国仍然处在城镇化发展地(). 答案正确初期阶段中期阶段中晚期阶段晚期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分, 共题).已有地行业管理制度与互联网经济地跨行业、跨部门等发展实践地现实需求不匹配,应当通过调动多方参与、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促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都应当在对新动能发展地监管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正确政府部门平台企业社会组织消费者.化解中国经济地“脱虚入实”地措施包括(). 答案正确去产能抑制虚拟经济泡沫化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合理引导资金流动去库存.展望中国产业发展形势,以下表述中,正确地有(). 答案正确消费成为中流砥柱,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发展旧动能地重塑仍然需要时间新动能地发展势不可挡新旧动能转换地根本路径在于改革开放.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地重要突破口,要在()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答案正确电力石油铁路军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地主要特征是通过()地加速融合,伴随社会分工形态和产业组织结构地更新,以信息技术地突破性应用为主导驱动社会生产力变革. 答案正确技术化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判断题(每题分, 共题).中国地全要素生产率较发达国家而言还很低.()答案正确正确错误.消费结构地演变决定了产业结构地发展方向.()答案正确正确错误.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在中国地经济发展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度地投资也造成了经济增长方式地粗放、产业过剩等问题,这也导致社会对投资驱动经济往往批评较多.()答案正确正确错误.经济动能正由传统增长地旧动能向新地增长动能全面转变.()答案正确正确错误.产业新模式是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区别地一个核心变量,同时也是后发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地本质要求.()答案正确正确错误.大量研究发现,我国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高成本直接表现为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以及资本要素地升高,另外则是制度地成本.()答案正确正确错误.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处于西北部,创业氛围低.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行,各地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地行政干涉降低,创业环境较以往有较大改善,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地创业能力.()答案正确正确错误.为了更好应对激烈地科技创新能力竞争,高科技产业之间开始相互渗透、强强联合.()答案正确正确错误.“一带一路”倡议统领自贸试验区建设地战略目标,自贸试验区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地重要落脚地,两者同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地重要内容,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答案正确正确错误.国有企业是特殊地企业形式,是由政府投资或控股地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营利性和公益性特点.()答案正确正确错误。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纲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加强沿线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以下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内容和大纲:
1. 地理范围:经济带自西起中国西部,经中亚至欧洲,东至印度洋,涵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跨越亚洲、欧洲和非洲,连接东西方。
2.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以提高区域间的物流和交通便利性。
3. 经贸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往来,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效率。
4. 金融合作: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货币流通、资金投资和金融服务,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
5. 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加深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理解和友好关系,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共享。
6. 政策对接:协调各国政策,建立和完善互利共赢的政策框架,促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7. 生态环境: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
这些大纲内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方面,旨在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共赢,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互联互通。
该倡议涵盖多个领域,旨在实现多方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地方如何定位2023年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地方如何定位【1】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地方应该如何定位今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更是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正在积极行动,融入战略,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定位的。
一带一路重点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地方应该如何定位?“一带一路”规划发布,针对各省份的定位也悉数出炉。
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接近9000字。
这份对外称愿景,对内称规划的文件,在第六章“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中,对各省份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定位予以明确。
其中,____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则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按“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的表述,要发挥____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告诉澎湃新闻,目前福建正在制定“海丝”核心区的实施意见,方案还在制定中。
他表示,福建应通过“一个枢纽、六个平台和三个基地”建设,发挥泉州、福州、厦门、平潭“一区三点”龙头引领作用,漳州、莆田、宁德、三明、龙岩、南平“三港三地”腹地支撑作用,以陆上、海上、海外“三个福建”为载体,统筹经贸发展。
除了____和福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其他省市的定位,也有设定。
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作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14期摘要: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向型经济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作用越来越明显,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近年来,在国家鼓励支持构建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多地已加快对外开放布局,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区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
湖北省经济虽保持稳中向前的态势,但要想取得更高水平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通过横向、纵向数据分析,指出湖北省目前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湖北省外向型經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湖北;外向型经济;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4-0024-0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较为稳定的环境,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掀起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的高潮。
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再创历史新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
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中国近现代最早一批开埠的城市,其对外贸易总额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期间一直名列全国前三,与上海、天津、广州三市并驾齐驱,对湖北省早期的对外开放起到了一定带动作用。
随着交通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内地其他城市对外开放程度也大幅提升,以至湖北省对外开放度相对有所下降。
本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准确把握湖北省在对外开放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同时提出相应对策。
一、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及主要指标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来引导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开放型经济[1]。
其核心内容是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还包括发展国际旅游业、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技术出口和对外投资等[2]。
2016公需科目课考试一、单选题共40小题,总分:40分答题规则: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等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1分A.安徽B.重庆C.贵州D.湖北2.北部湾经济区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1分A.物流业B.房地产业C.服务业D.金融业3.'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1分A.沿线各国B.亚欧非各国C.中国与外国D.世界各国4.北部湾经济区要突出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海洋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海产业集群。
1分A.背靠西南B.临近广东C.沿海港口D.面向东盟5.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快推动形成以经济走廊为中轴、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1分A.中国—新加坡B.中国—越南C.中国—中南半岛D.中国—东盟6.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突出特点是。
1分A.茶叶B.陶瓷C.香料D.丝绸7.'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
1分A.粤港澳自由贸易区B.粤港澳经济特区C.粤港澳经济合作区D.粤港澳大湾区8.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1分A.海洋开发B.现代化C.经济建设D.港口建设9.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下不属于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组织机构。
1分A.青年组织B.立法机构C.政治组织D.主要党派10.'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话语权,构建广泛的 1分A.经济共同体B.利益共同体C.愿景共同体D.目标共同体11.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和等金融业。
区域协调发展:新时代的国家战略作者:储东涛来源:《群众·下半月版》2017年第12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把我国此前实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首次提升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且两次明确要求今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赋予其重大历史使命,战略指向十分明确,战略内涵极为丰富。
这是党中央顶层设计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贯彻落实。
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进入本世纪后,我国持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了“四大板块”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继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等新思路。
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等五大新发展理念,以此引领“四大板块”发展,从而形成了“3+4”区域发展新格局,使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四大板块”发展差距也得到有效控制,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3-2016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GDP年均分别增长8.6%和9.1%,分别比全国平均增速快1.4和1.9个百分点。
尤其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300万人,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由此可见,“3+4”叠加效应的显现,是对此前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突破,是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政策、深化區域合作的崭新成果,更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区域发展融入新时代。
融入新时代同时意味着必须承担新使命众所周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作用,是通过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鼓励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各显身手,并通过开展区域帮扶、区域援助等活动扶持欠发达、不发达地区发展,从而缩小发展差距。
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摘要]当前,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山东省政府应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确立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山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前,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来看,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国际资本、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都在转移,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十分强劲,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
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如火如荼,苏北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中原城市群加速崛起,山东省如不抓紧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将面临着被“抽离”和边缘化的危险。
一、山东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一)中国经济热点北移,环渤海经济正在兴起近年来环渤海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热点地区之一。
尽管目前环渤海经济带在经济实力上与长三角还有一定差距,但由于具有地理位置及科技、人力资源等优势,已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正逐步向我国下一轮增长极的方向发展。
由于环渤海地区内北京、天津等地作为我国首都和直辖市,其功能定位将更加突出政治、文化特点,而河北、辽宁重工业历史负担重,山东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经济实力最强,发展腹地广阔,潜力巨大,最有可能成为新一轮雁阵发展的经济“领头雁”角色。
(二)山东经济持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为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从中央正式提出新世纪地区发展的新战略,即实现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四大战略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随着这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联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又进入一个新阶段。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要求,山东也在拟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能不能抓住此次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决定了山东未来的发展命运。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什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十四五”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
1.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西部大开发要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政策精准性,推动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加强青藏高原、祁连山等保护修复。
二是加大开放力度。
积极参与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构建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在内的多层次开放平台。
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和沿边、跨境、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完善综合枢纽布局,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五是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
六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补齐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2.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东北振兴要从“五大安全”战略高度出发,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2016公需科目课考试一、单选题(共40小题,总分:40分)答题规则:每道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和()等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1分)A.安徽B.重庆C.贵州D.湖北2.北部湾经济区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1分)A.物流业B.房地产业C.服务业D.金融业3.'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1分)A.沿线各国B.亚欧非各国C.中国与外国D.世界各国4.北部湾经济区要突出()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海洋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海产业集群。
(1分)A.背靠西南B.临近广东C.沿海港口D.面向东盟5.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快推动形成以()经济走廊为中轴、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1分)A.中国—新加坡B.中国—越南C.中国—中南半岛D.中国—东盟6.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突出特点是()。
(1分)A.茶叶B.陶瓷C.香料D.丝绸7.'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
(1分)A.粤港澳自由贸易区B.粤港澳经济特区C.粤港澳经济合作区D.粤港澳大湾区8.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1分)A.海洋开发B.现代化C.经济建设D.港口建设9.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以下不属于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组织机构。
(1分)A.青年组织B.立法机构C.政治组织D.主要党派10.'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话语权,构建广泛的()(1分)A.经济共同体B.利益共同体C.愿景共同体D.目标共同体11.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和()等金融业。
政治一带一路资料试题1:2015盐城市高三一模政治卷试题2: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政治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
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西部9个省区市和东部5个省。
为了实施这一构想,国家将加大对上述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推动区域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
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一带一路”提出的经济背景。
(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0分)(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10分)试题32015届广东广州市高三1月高考模考政治37.(24分)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战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驼铃声声、舟楫相望。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
广东省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中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一方面有着无限机遇,比如与东盟人文相通,合作前景广阔,与沿线省份也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等。
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复杂的竞争:一是相关各国对沿线各国的争夺将日益激烈,比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日韩争相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欧美国家与印度经济关系不断深化。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带在更加强调地区协调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下,21世纪初的中国正在形成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使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新的格局。
一、经济协作带的含义和一般特征经济协作带是由跨区域的地理上相互连接的经济单元组成的具有共同利益基础和内在经济的经济区域。
一般具有四个特征:(一)它是地理上相互连接的带状区域。
不同区域在空间上具有多样性,由此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域,比如经济圈、经济带和经济区等。
在地理上相互连接的带状区域既是各种经济带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也是经济带区别于经济圈和经济区的重要方面。
(二)拥有相互的便利通道。
经济带上的不同区域之间能否进行经济交流和,不但取决于是否具有交流和的内在要求,还取决于实现交流和的可能性及其成本。
包括交通、通讯在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跨区域交流的制度保证等,对于经济协作带的形成及其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带内地区之间具有垂直分工的现实和可能的基础。
经济带不同区域之间具有不同的经济优势,并且在产业链上分居于不同的环节。
垂直的产业分工也同时意味着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通常是有差异的。
(四)彼此之间以互补性经济结构和协作性经济为主。
同质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通常是以竞争为主的,而异质区域之间则以协作为主。
经济协作带的不同区域之间基本上属于异质区域,彼此之间以互补性经济结构和协作性经济为主。
二、中国正在形成四条横贯东西的经济协作带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全国由南到北正在形成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和京津———呼包银经济带,四条连接东西部的经济增长轴线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这种以经济带建设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新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在更高的程度上协调发展。
(一)珠江经济带珠江是中国南方连接东部和西部的天然纽带。
珠江经济带是沿珠江干流形成的连接粤、港、澳、滇、黔、桂6省区的经济区域。
珠江经济带将流域内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华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等有机地连为一体,对于加强粤港澳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腹地的建设、对于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内陆的转移和市场的纵深扩展、对于加快西南地区经济的国际化步伐和资源优势的转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良好前景和切实步伐,使得深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广西和贵州等省区一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连接东盟地区的前沿阵地。
而泛亚铁路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又使得这种前景正在成为现实,这一外部条件的巨大变化为西南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整合区域优势,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的局面,成为珠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的形势也使得加快珠江经济带建设步伐更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二)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沿长江干流形成的横贯中国东、中、西部7省2市的经济区域。
长江干流西起四川,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至上海入海。
沿途与8条南北向铁路干线交汇,流域内公路密布,是沟通中国华东、中南和西部四川盆地的天然纽带(福建省不在长江流域,在现有的长江经济带区域性合作中参与也较少,但由于该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交流和比较密切,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主要辐射范围,这里在四带划分中也将其列为长江经济带的范围)。
由于黄金水道提供了发达的内河运输通道,该经济带各区域之间的合作较早,也较为密切。
同时,该经济带集中了中国%的人口和%的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近年来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区较多地集中在该经济带,其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
上海取得20XX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将进一步带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也将为沿江地区之间的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三)陇海———兰新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是依托欧亚大陆桥,东起江苏省的连云港、沿陇海兰新铁路经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到达中国最西端的新疆所形成的经济区域。
该经济带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的跨度最长的经济带。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欧亚大陆桥的建设和贯通(目前欧亚大陆桥共有四条,一条是东起俄罗斯海参崴,穿越西伯利亚至西欧的铁路,一条是东起中国江苏省连云港,沿陇海—兰新铁路出乌拉山口,穿越中亚地区至西欧的铁路,一条是东起中国天津,沿京包铁路出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穿越蒙古国至欧洲的铁路,一条是东起中国大连,出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口岸,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至欧洲的铁路),形成了构建经济带的相对完整的点———轴体系,又因为陆桥在连接欧亚两大洲方面的特殊地位,沿线各中心城市之间采取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形式,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加强和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合作为畅通这条经济带向西开放的通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由于该经济带所经地带长,欧亚大陆桥过境国家多和受中亚地区局势影响深,以及带内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小,东部的龙头作用尚没有形成,西部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尚未显现,带内各地区之间协作的内在动力和基础还不甚牢靠。
(四)京津———呼包银经济带京津———呼包银经济带是以京包———包兰铁路和110国道为主轴线,以北京、天津、唐山、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银川等节点城市为依托形成的经济区域。
该经济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6省市和陕西的北部地区,是横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的中国北部地区的纽带。
该经济带腹地是中国著名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晋北、陕北、蒙西是中国最主要的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产区。
东部包括京津唐在内的大北京地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并称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北京申奥成功和20XX年奥运会的举办,将进一步带动信息、知识和资本密集的大北京地区的腾飞,加快以北京、天津为龙头的京津———呼包银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
各经济带的基本情况、相关指标和主要辐射地区如表1和表2所示。
三、建设四条经济协作带的重要意义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强东、中、西部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建设上述四条经济带是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四条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表1 四条经济协作带及其主要辐射带动地区的范围、人口、土地面积及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2 四条经济协作带的主要节点城市及通道大。
比如位于珠江中上游的云南、贵州、广西3省区,与社会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相比,差距就相当大。
20XX年,就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广东是广西的倍,是贵州的倍,是云南的倍;人均GDP,广东是广西的倍,是贵州的倍,是云南的倍;进出口商品总值(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广东是广西的倍,是贵州的273倍,是云南的倍;外商直接投资额,广东是广西的倍,是贵州的倍,是云南的倍;固定资产投资,广东是广西的倍,是贵州的倍多,是云南的倍。
其它方面彼此间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东西部地区差距的缩小和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除了依靠国家政策性支持外,更需要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协作。
因此,四条经济协作带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合作。
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
(二)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XX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7%以上。
长期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以生产要素的巨大投入和对能源的大量消耗为条件的。
这在对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很高要求的同时,也意味着能源工业将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国民经济长期快速的增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将继续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需要有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市场支持。
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同时,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滞后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也意味着这里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潜在市场需求。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四条经济协作带内部跨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正在进一步改善。
同时,西部地区也是中国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包括长江源头、黄河源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内蒙古沙地等在内的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然在加剧,并日益影响到东中部地区,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因此,加强东西协作经济带的建设是实现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客观需要。
(三)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产要素条件、社会条件方面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
东部在自然资源方面相对处于劣势,但在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社会资源以及工业基础、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中西部特别是西部省份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且中西部省区有些重点城市的工业基础也相当雄厚,但在无形资源方面却存在着相对劣势。
正是这种差异性和互补性的客观存在,为经济带各地区开展经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优势,提供了可能。
目前,经济协作带的东部地区在经过多年以来的经济扩张以后,经济总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对能源、劳动力和各种初级加工产品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原来支撑这一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正在面临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而有向周边地区转移和扩散的要求。
相应地,与之毗邻的中西部地区则具备提供能源、劳动力和各种初级产品的条件,也具有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能力和需求。
同时,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基础。
经济带上下游地区之间在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和能源产品等领域建立起了紧密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等合作正在有序实施。
因此,经济协作带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各地区在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中,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构筑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结构,从而形成相互依存的协作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四)有利于建立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目前,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体制保障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在全球体制方面,中国是WTO成员;第二,在地区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是APEC的积极推动者;第三,在次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正在与东盟进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同时,中国还参加了东盟与中日韩的定期对话机制。
因此,中国对外开放正在迈向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崭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