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8
新古典主义理论现代的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强调作为经济增长解释变量的开放性的重要性。
开放性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提升了人力资本的生产率。
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理性人效用最大化和市场决定供求的假设之上。
因而,在自由贸易中,理性人将利用其最优生产要素优化其商品生产以供应国际市场,从长远看这将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根据经济增长理论,通过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会促进知识积累,而其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 ow)同样假设经济发展是因高投资和储蓄所导致的资本积累的结果。
因而,对外直接投资也许会通过提供外国的储蓄和知识促进该国的增长。
然而,虽然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生产技术视为外生性的,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可以通过促进R&D和教育的合理政策得到提升。
正如余下部分所要讨论的,这点是新古典主义和新增长理论最主要区别之一。
该理论争论已经成为当下关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协定中政策干预角色讨论中的焦点。
在政治经济学中(B uchana n andY oon 1999, 2000)对全球化和贸易对本国经济影响的大部分争论都是从2个最主要的原则出发。
来源于李嘉图思想的新古典模型基于规模报酬不变以及静态考虑要素禀赋,并持有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决定自由贸易得失的观点。
在贸易开放后市场均衡由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供求决定。
因而,一国融入世界经济中存在利益损害者和受益者。
作为要素累积(比如知识资本)和生产资料进口的结果,技术进步发生了,不过它有可能是由于技术外溢效应。
S mithea n的观点是基于不完全市场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1。
贸易自由化后市1Smithean观点的公式化和报酬递增可以由欧拉定理表示。
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 )指十七世纪法国君主专制时期倡导摹仿古典,它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
它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且较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
文化语境1、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旧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抗衡,在斗争夹缝中,王权得以强大起来。
王权、宫廷成为社会统一与文明的中心,外地精华云集京城,研究宫廷城市,摹仿宫廷。
宫廷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
路易十四时代,加强对文化、文学艺术活动的领导控制,笼络文化人于宫廷,成立法兰西学士院,兴建凡尔赛宫,制定创作法规,以服从君主王权的意志和封建专制社会秩序。
2、哲学基础——唯理主义笛卡尔(R. Descartes,1596-1650)的唯理主义哲学强调理性主宰,理性是真理的标准。
理性是证明人的存在、认识世界的尺度。
“思,故在。
”“严格说,我只是一个思维物。
”理性即良知,即本性,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普遍的、永恒的。
真理是永恒必然的,因此宇宙万物有一定的常理,道德上有一定的情理,文艺上有一定的义理。
3、文化历史传统: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的时代(1643-1715),是欧洲君主专政制的典型和榜样。
崇尚古罗马的公民义务、臣民精神。
外地精华云集首都。
追逐贵族风习,寻求典雅规范。
路易十四与康熙皇帝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冲龄即位,都凭借雄才大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并把各自的国家推向了鼎盛、成为区域性的强国——一个成为欧洲大陆科技文化的中心,一个称雄亚洲。
台北故宫博物院“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宫廷趣味为准则的古典主义具有以下特点:A、对理性的推崇强调;B、对公民义务的强调;C、艺术形式的典雅规范;D、唯古典是从。
4、文艺创作——戏剧高乃依:《熙德》《贺拉斯》;拉辛:《安竺若玛克》《斐德若》《伊斐见尼来在奥里斯》《亚历山大》;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考点: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
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新古典主义“复归”
(一)主要不雅点
1、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是由发展中国家执行错误的价格政策和过于活跃的发展中国家政府过多的国家干预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妥的结果。
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并不是第一世界国家以及它们控制的国际机构的掠夺性活动造成的,而是国家的过度干预和发展中国家盛行的败北、低效率和经济缺乏刺激造成的。
2、发展中国家要取得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必需放开市场,让自由市场经济繁荣。
(二)理论基础
1、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主要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工具,使整个经济取得最高效率。
2、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部门会产生“公共失灵”,资源的错误配置,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只有最小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应当把政府的干预降到最低点。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其核心假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性行为假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假设个体和企业在做出经济决策时都是理性的,即它们会根据可获得信息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2. 市场均衡假设:该理论认为市场是能够自我调节的,供求关系将自动调整到均衡状态,并且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引导资源配置。
3. 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个体在做出消费和投资决策时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企业在生产和投资决策中也会追求利润最大化。
4.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该理论假设市场中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是同质化的,市场参与者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并且信息是完全透明的。
这些假设构成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它们为解释市场行为和预测经济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这些假设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过于简化或不符合实际情况。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一、新古典主义(文学领域)1. 定义- 在文学上,新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崇尚理性,强调文学创作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法则。
2. 背景- 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既有矛盾又有妥协。
这种社会状态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新古典主义既带有封建贵族文化的一些特征,又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
3. 特点- 崇尚理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发展等都要符合理性逻辑。
例如,在戏剧创作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要适度,不能过度放纵。
- 模仿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从题材、体裁到创作手法都进行模仿。
像法国剧作家拉辛的悲剧作品就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
- 遵循“三一律”:这是新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重要规则。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
即一部戏要在一天(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点,完成一个情节线索。
这一规则有助于使戏剧结构紧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自由。
- 体裁有严格界限:例如,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分明,悲剧表现崇高、严肃的主题,多描写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的命运;喜剧则以讽刺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为主,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
二、新古典主义(美术领域)1. 定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思潮。
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追求庄重、典雅、和谐的艺术风格。
2. 背景- 一方面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过度装饰、娇柔造作的一种反叛;另一方面,受到当时考古发现的影响,人们对古希腊、罗马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向往。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也希望通过这种艺术风格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显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3. 特点- 构图与造型:构图严谨,造型准确,注重素描关系。
画家们强调对物体结构的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例如安格尔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比例精准,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对造型完美性的追求。
经济学五大理论
经济学的五大理论包括实用主义,行为主义,新古典主义,发展
经济学和结构性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最古老和最基本的经济学传统理论,最早被Adam
Smith提出。
它强调个体行为、交换和市场过程,认为个体旨在最大化
他们的自身收入。
它将人类要求分为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并研究了
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变如何影响社会和经济。
行为主义建立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它认为经济系统是由不同行
为方式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如何影响和调节人们行
为来演绎经济原理,以及如何改变行为主体和经济政策来最大化福利。
新古典主义理论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理论”,它建立在实用主义
和行为主义之上,重点在于认识市场过程中的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的
均衡状态。
它认为市场内的供需平衡会最终达成,并且这种平衡状态
下的价格会大致低于政府干预后的价格。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是,经济体系的发展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
政策的共同作用的影响。
它重视劳动力和资本的分配以及市场价格的
调控,关注最小步长如何改变经济结构,以改善社会生活水平和增加
生产力。
结构实用主义理论是一种深远的理论,它认为,经济发展不仅与
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有关,而且受到社会结构乃至文化因素的影响。
它重视政策制定和改革的实施,注重改变社会结构的机会成本,以及
在人口和资源的利用方面的效率。
新古典主义假设条件
新古典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建立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之上。
这些假设条件包括:
1. 理性经济人假设,新古典主义假设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是
理性的,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进行选择。
2.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新古典主义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
存在垄断力量,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是价格制定者。
3. 资源可流动性假设,新古典主义假设生产要素(劳动力、资
本等)可以自由流动,没有障碍。
4. 供求决定价格假设,新古典主义假设市场价格由商品和服务
的供求关系决定,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求大于供时价格上升。
5. 边际效用递减假设,新古典主义假设个体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6. 时间一致性假设,新古典主义假设个体在不同时间点对利益
的评估是一致的,即未来的利益和现在的利益可以进行比较。
这些假设条件构成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它们被用来建立经济模型和进行经济分析。
然而,这些假设条件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它们在现实世界中并不总是成立,比如市场并非总是完全竞争,个体的决策也可能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因此,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在不断演变和修正中。
新古典主义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以及个体决策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下面是对新古典主义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方愿意提供的数量,需求是指购买方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2. 均衡价格和数量: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均衡数量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交易数量。
在均衡价格和数量下,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对个体总效用的影响。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到边际效用,即每个单位商品对其满足感的影响程度。
4.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对生产者成本的影响。
生产者在决定生产数量时会考虑到边际成本,即每个单位商品对其成本的影响程度。
5.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支付而实际支付以下的价格区间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商品而实际收到的价格区间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是评估市场效率和福利分配的指标。
6. 弹性: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程度。
常见的弹性概念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7. 无差异曲线和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在不同商品组合之间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曲线,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愿意将一个商品减少一单位,同时增加另一个商品的数量的比率。
8.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作出某个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一种选择即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这些放弃的选择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
以上是对新古典主义中一些重要名词的简要解释。
这些名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个体决策行为以及市场经济的机制。
新古典主义通过对这些名词的研究和分析,试图解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并为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新古典主义理论现代的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强调作为经济增长解释变量的开放性的重要性。
开放性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提升了人力资本的生产率。
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理性人效用最大化和市场决定供求的假设之上。
因而,在自由贸易中,理性人将利用其最优生产要素优化其商品生产以供应国际市场,从长远看这将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根据经济增长理论,通过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会促进知识积累,而其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ow)同样假设经济发展是因高投资和储蓄所导致的资本积累的结果。
因而,对外直接投资也许会通过提供外国的储蓄和知识促进该国的增长。
然而,虽然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生产技术视为外生性的,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可以通过促进R&D和教育的合理政策得到提升。
正如余下部分所要讨论的,这点是新古典主义和新增长理论最主要区别之一。
该理论争论已经成为当下关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协定中政策干预角色讨论中的焦点。
在政治经济学中(Buchanan and Yoon 1999, 2000)对全球化和贸易对本国经济影响的大部分争论都是从2个最主要的原则出发。
来源于李嘉图思想的新古典模型基于规模报酬不变以及静态考虑要素禀赋,并持有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决定自由贸易得失的观点。
在贸易开放后市场均衡由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供求决定。
因而,一国融入世界经济中存在利益损害者和受益者。
作为要素累积(比如知识资本)和生产资料进口的结果,技术进步发生了,不过它有可能是由于技术外溢效应。
Smithean的观点是基于不完全市场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1。
贸易自由化后市1Smithean观点的公式化和报酬递增可以由欧拉定理表示。
定理表示为方程Y=F (K , L),因变量产出(Y)与两个独立的变量(生产资本K和劳动力L)有关,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同质的。
单独偏导再乘以相应独立变量后之和等于函数或独立变量的总值:例如Y = FKK + FLL。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发挥其作用形成了产品的总价值。
根据Smithean观点,追求利润的企业为了获取规模优势将会扩大其经营规模。
在向国外市场扩张时,有超额需求,但其余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低时,该企业可能达到规模优势。
在这种竞争格局中,随着效益低下的企业逐出市场,高效率经营企业增多,这将整体提高经济生产率并且会刺激新技术的应用。
数学化表达,函数中X1,···,Xn为生产要素,t是其份额,K为其边际价格:f(tx1,···,txn)=tk f(x1,···,xn),对于所有的x1,···,xn和所有的t都大于0,并且都是同质的。
K大于1,意味着当生产要素增加一倍时,产出的增加会超过一倍(Buchanan 和Yoon 1999; 2000)。
场扩大可由经济中的动态专业化产生潜在的再分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即使最初的损害也可以调整并且从新的市场力量所驱使的新的均衡中获益。
此外,由开放所导致的市场扩大同样要求市场准入者的水平提高,这会使市场参与者的效率提高以及市场均衡的帕累托优化。
最后,就技术而言,规模报酬递增要求采纳最新的先进技术,这可以创造动态生产力。
合适的规则制度和政府政策可以加强这一市场进程,促进要素累积(知识、资本)和创新。
关于区域一体化协定对经济影响的讨论涉及以上所提及到的2种政治经济学模型:古典理论明显遵循李嘉图传统,其重点集中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短期影响;而现代贸易理论与Smithean观点有关,其认为由于规模报酬区域一体化会产生动态经济效果,经济活动的积聚和技术外溢。
然而,传统观点都强调,虽然从短期看一些市场参与者会遭受损失,但从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使生产要素更有效率地分配。
一体化理论还强调在区域设定中这些影响更为深远,这是因为深度一体化协议反过来会形成更高的生产率和获取更多的经济福利。
这些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还因不完善的现代国际贸易市场而扩大,而现代国际贸易的特点是产业内贸易和众多垂直一体化企业2。
例如,Bardhan和Udry (1999 chapter 05)描述了关于贸易开放的市场增强效果的模型:上游市场的特点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而在下游市场上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并处在规模报酬不变的环境中。
在上游市场上与更为发达经济体的贸易自由化和一体化会同时提高本国上游和下游市场的效率和生产率,因为在自由化后投入在下游市场上的标记价格趋于下降。
尽管从政治经济学不同方向做理论上的论证,但实证上开放--增长的关系是有争议的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因内生性和反向因果关系而变得不明确。
从历史上看,在国家间产生的贸易增长已经促进了现代经济增长,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比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要多(Kravis 1970;Easterlin 1998, 41-42)。
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它必须和制度安排相结合比如财产权(如知识产权)和法律的执行力以便形成市场激励。
理性人将探寻提升比较优势的机制(North 1990,1993)。
越来越多的实证文献表明关税的简单去除不足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2Baldwin和Venables (1995)提出了新贸易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技术解释。
克鲁格曼(1995)对国际贸易和不完全竞争市场提供了技术性的文献综述。
关于RIA对经济影响简洁而全面的实证文献综述亦可参见:OECD (2001)。
Rodriguez和Rodrik (1999)断然否认贸易壁垒(关税或非关税)与经济增长间存在负面因果关系。
利用一系列的实证资料,他们指出其他因素促进经济增长,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内制度的差异,并认为对贸易政策变化的研究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分析渠道。
然而,Frankel和Romer (1999)认为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某种脆弱关系,这是确实存在的。
他们认为贸易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取决于一国的大小和地理特征。
控制这些因素,他们肯定贸易对收入增长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结论同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他们还尽量减少关税减免的影响,并承认政策和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
总体而言,在文献中存在多样的实证方法,这有可能导致在分析贸易--增长关系中得出不同的结论。
鉴于这种多样性,Greenaway等(2001)批评了不同的方法,并采用滞后因变量解释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增长的影响。
他们发现贸易自由化对收入的影响可以描绘为J曲线形状,对人均GDP是积极而温和的影响。
最后,Wacziarg和Welch (2003)最近的一篇文章探讨了这一问题。
首先,他们全面校正了有关贸易指标的跨国数据库,例如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时间追溯到20世界90年代;然后,根据国内贸易政策的变化补充了新的测度策略以便更正一些以前文献中不一致的测量,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间的不断贸易自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是积极的,经济量巨大且意义显著。
相反,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有关贸易自由化的文献研究的重点为福利影响和贸易方向,很少关注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在实证方面。
传统文献中通常使用虚拟变量,这表明区域一体化的潜在增长效应仅仅取决于一国签署协议,并不能反映协议或国家的特点。
通过在一些方法上的创新,Berthelon (2003)填补了这一空白。
他使用了2个变量:绝对RIA,其评估了伙伴国的市场,以及相对RIA,其反映了相对于本国市场伙伴国市场的规模。
前变量反应了一国加入的不同影响,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南椎体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
后一个变量可以使一国去测度不同的效果,例如,捷克共和国和乌克兰加入欧盟,阿根廷和哥伦比亚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通过这些变量,作者发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并且采用不同的评估手段其结果是一致的。
作者也认为RIAs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取决于三种不同RIAs国家间发展水平:北-北(只包含发达国家);南-南(只包含发展中国家)以及北-南(包含这两类3国家)。
作者发现北-北国家间协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而在北-南和南-南协议中其结论不明。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文献讨论的是开放对收入增长的影响而不是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因而,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却很少涉及,然而这是非常重要的。
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贸易自由化对福利影响这一空白领域。
定量研究--CGE模型--已经应用于单边、多边和区域框架下贸易自由化对福利影响这一领域。
例如,关于世界生产和贸易的Michigan模型就是这些定量分析之一,它覆盖了22个国家/地区的18个经济部门并结合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贸易3。
根据这项研究,贸易自由化对生产要素丰裕者的福利有积极影响,而在像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充裕的是非熟练劳动力和土地。
关于贸易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世界发展报告“公平与发展”(世界银行2006,第9和第10章)全面讨论了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这份报告强调了北方农业补贴/关税的负面影响,并强调消除贸易保护可以快速地促进发展中国家贫困居民收入增长。
然而,世界银行的报告也承认贸易自由化会导致产品和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改变,并且收入的增长取决于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人力资本的水平或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
事实上,报告中提及到,受害者可能出现在一些国家最贫困的居民中,因为他们的农产品会被国内外更有竞争力的生产者所取代。
因而,报告建议从微观层面和个案研究去评估贸易自由化对贫困国家的影响,这是值得的。
当然,有关贸易自由化对消除贫困、收入分配和就业影响存在大量的疑问(Oxfam 2002)。
刚才提到的Oxfam的研究还讨论了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个最主要的批判贸易协议的例子是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在这篇论文中我认为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其动态作用力,包括促进技术进步,它能使资源节约和促进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
以下探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进一步阐述贸易自由化、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新增长理论3有几项研究它评估了多边贸易自由化下可能获取的定量收益并使用了Michigan模型数据。
例如Drusilla K. Brown, A. V. Deardorff 和Robert M. Stern, 在乌拉圭回合和多哈回合下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计量分析,RSIE 讨论文件第489页,Ann Arbor MI,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2。
同时可见于,Sandra Polaski. Winners和Losers:多哈回合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Washington: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