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耐压试验和泄露实验工艺规程

耐压试验和泄露实验工艺规程

耐压试验和泄露实验工艺规程
耐压试验和泄露实验工艺规程

耐压试验和泄露实验工艺规程

1.本工艺守则的要求若低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则以《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为准,若低于工艺文件的要求,则以工艺文件为准。

2.制造完工的压力容器必须按图样规定进行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3.压力试验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并经过校验在有效期内的压力表,压力表的呈程应为试验压力的两至三倍为宜,但不应低于1.5倍或高于4倍的试验压力。

4.气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5.容器上试验用的盲板(包括相配螺栓、螺母等)的公称压力等级须不低于容器的压力等级。

6.容器的开孔补强圈应在压力试验前通入0.4~0.5MPa的压缩空气,检查焊缝焊缝质量。

7.水压试验

7.1试验用液体:试验用液体为洁净的水,对不锈钢制造的压力容器试验用水必须限制水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将水渍去除干净,否则应采取措施,防止氯离子腐蚀,例如可加硝酸钠溶液处理。

7.2试验用水温度

7.2.1碳素钢和16MnR钢制容器水压试验的水温不应低于5℃。

7.2.2其他低合金钢制容器(不包括低温容器)水压试验水温不低于15℃。

7.2.3如果由于板厚等因素造成材料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则需相应提高试验用水温度。

7.2.4其他钢种水压试验温度按图样规定。

7.3试验程序

7.3.1试验时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孔,充液时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试验过程中,保持容器表面干燥。

7.3.2注水后须待容器壁温与水温相同时,才能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继续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保压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即设计压力)保压足够的时间,对焊缝所有联接部位及容器本身进行检查(见水压试验曲线图),如有渗漏,修补后重新进行水压试验。

7.3.3对于夹套容器,应先对内筒试压,合格后再焊夹套,然后图纸规定对夹套做试压。

7.3.4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先将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

8.气压试验:由于结构或支承原因以及运行条件不允许残留试验液体的压力容器,可按设计图样规定采用气压试验。

8.1试验用气体:试验用气体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或氮气。

8.2试验用气体的温度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试验用气体温度不低于15℃,其他钢种气压试验温度按图样规定。

8.3试压程序

8.3.1试压场地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并对试压容器及试压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8.3,2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保压5-10分钟,并对所有焊缝和联接部位进行初次泄漏检查,合格后继续升压至设计压力的50%,如无异常现象,其后按每级规定试验压力的10%的级差逐级升到试验压力,保持压力30分钟后,将压力降至试验压力的87%,并保压足够的时问后再次进行检查,(见水压试验曲线图)如有泄漏,泄压修补后再按上述规定重新试验。

8.3.3严禁带压敲击,移动容器,拧紧螺母、焊接和其他仟何非检验操作。

8.3.4试验完毕后应缓慢泄压,严禁大气量排气泄压(在线路上用针阀控制排气)。

8.4当气压试验压力大于空压机额定输出压力时,先用空压机升至空压机额定输出压力,再用氮气瓶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注意加装减压装置)。

9.气密性试验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

9.1容器须经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气密性试验。

9.2试验用气体:试验用气体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或氮气。

9.3试验用气体温度不低于5oC。

9.4试验程序:试验应缓慢升压,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持压力30分钟,经检查无泄漏即为合格,如有泄漏,泄压修补后重新进行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小型容器亦可浸入水中检查。

9.5容器在试验过程中,严禁敲击,冲击,移动容器,拧紧螺母、焊接和其他任何非检验操作。

9.6试验完毕后应缓慢泄压,严禁大气量排气泄压。

10.煤油渗透试验:将焊缝能够检查的一面清理干净,涂以白垩粉浆,凉干后在焊缝另一面涂以煤油,使表面得到足够的浸润,经半小时后,白垩粉上没有油渍为合格。

11.注意事项

11.1压力试验特别是气压试验以及气密性试验,在试验时问内同一设备至少有2名熟练操作者,且试验中途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1.2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保持容器观察表面干燥。

11.3容器试验不允许在烈日下暴晒,雨雪直接浇淋的状况下进行。

11.4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油漆剥落等,均应立即停止试验,并查明原因。

11.5螺栓只能用规定的工具均匀的上紧,不允许将扳手任意加长使用。

12.容器压力试验,符合以下情况为合格:

12.1容器和焊缝以及联接部位无渗漏,无裂纹和无影响强度的缺陷。

12.2容器无可见异常变形。

12.3返修补焊按“焊接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

12.4设计要求进行残余变形测定的容器,在耐压试验同时须做残余变形测定,其合格标准径向残余变形不超过0.03%或容积残余变

形率不超过10%。

水压实验曲线

气压实验曲线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规范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规范 1.目的 确保只有通过检验且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流到下道工序。 2.范围 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3.职责 3.1 从原材料、外购、外购件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每道工序的 每个产品都必须由检检员做好检验标识,并作相应记录。 3.2 检验员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和记录,以及标识的检查。 3.3 各相关人员负责相关的状态标识的维护,发现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情况应及时通知检验员,检验员对其重新检验后作新的标识。 4.程序 4.1原材料进厂经检验或验证合格后由检验员在产品上作出 标识,不合 格品当场交给经营部作拒收处理。 4.2过程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a.待检产品放入待检区域或用待检标牌进行标识。 b.已检验但检验结果未出来时,则放待判定区域或用判定标牌进行标识。 c.合格由检验员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合适位置打上检验工号。 d.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挂不合格标识。 4.3不合格品状态标识 4.3.1返工品检验员在返工部位用“黄色”标上“返”标识,并及时通知操作者返工。 4.3.2返修或让步接收的产品由检验员在该产品上用“黄色”标识分别标上“修”或“让”,同时做好记录,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4.3.3装配试验过程中如发现主体壳有渗漏的情况、由检验员在渗漏部用“红色”划Δ并通知经营部退给供方。 4.3.4因加工导致废品<工废>、由检验员用“红色”进行标识并在该产品打“×”,因材料不良导致的废品<料废>由检验员用“红色”进行标识并在产品上打“0”,工废品、料废品都必须及时存放到废品库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注明报废的原因,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规范的给水管道水压试验方法

本方法依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制定。(GB50242-2002)规定:“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没有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倍【意思是指如果你家原有自来水水压是6公斤那么你试验水压就要达到9公斤】,但不得小于【6公斤】。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 MPAa【公斤】,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管道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一般8-10公斤】稳压力1h【小时】,压力降不得超过 MPAa【公斤】,然后在工作压力的倍状态下稳压2 h【小时】,压力降不得超过 MPAa【公斤】,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给水管道安装完成后,应首先在各出水口安装水阀或堵头,并打开进户总水阀,将管道注满水,然后检查各连接处,没有渗漏,才能进行水压试验,室内给水管道水压试验操作程序如下: 1. 连接试压泵: 试压泵通过连接软管从室内给水管道较低的管道出水口接入室内给水管道系统. 2. 向管道注水 打开进户总水阀向室内给水管系统注水,同时打开试压泵卸压开关,待管道内注满水并通过试压泵水箱注满水后,立即关闭进户总水阀和试压泵卸压开关. 3. 向管道加压

按动试压泵手柄向室内给水管系统加压,致试压泵压力表批指示压力达到试验压力时停止加压. 4. 排出管道空气 缓慢拧松各出水口堵头,待听到空气排出或有水喷出时立即拧紧堵头. 5. 继续向管道加压 再次按动试压泵手柄向室内给水管系统加压,致试压泵压力表批指示压力达到试验压力时停止加压. 然后按(GB50242-2002)规定的检验方法完成室内给水管系统压力试验.试验完成后,打开试压泵卸压开关卸去管道内压力.

检验和试验程序

1.目的 对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规定的检验和试验,保证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投入使用、加工和出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职责 3.1质量部为检验和试验归口管理部门, 3.2 技术部、采购部、制造总部为配合部门。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 5.1进货产品检验和试验流程见(4/4页) 5.2 检验和试验的依据 A 、产品进货、过程和最终检验所需的检验指导书/检验规范由技术部依据产 品标准和工艺要求的规定编制,内容包括:检验项目、质量特性值、检验方 法及检验数量等。 B 、计数值接收抽样计划的接收准则必须是零缺陷,所有其它情况的接收准则 见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 5.3 进货检验和试验 5.3.1 物流科仓管员对到货的产品根据《进货验收出库领料作业指导书》,行政验收。验收合格的,填写《检验申请单》交质量部进货检验员。 5.3.2 质量部进货检验员依据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等,进行检验和试验,对进货零件没有按检验规范/检验指导书的要求提供相关材质、性能等报告资料的,检验员有权拒检或拒收该零件。具体检验作业流程按《检验、试验作业流程图》实施,结果记录于《检验报告单》。检验合格的,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入库结算通知单》,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5.3.3 质量部检验员每月对进货的零件或材料的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于《分供方-年-月质量综合分析报告》。 5.3.4 顾客提供产品(或工装)由质量部负责检验。 5.4 过程检验和试验 5.4.1 技术部在制定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应尽可能规定防止缺陷发生的控制方法,如统计过程控制、防错、目视控制。

11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1目的O b j e c t i v e 对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和试验,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协配件非预期使用,不合格半成品转序,不合格成品出厂。 This is to inspect and test the raw material,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to avoid the nonconforming raw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from unexpected usage, to avoid the defective semi-finished product from flowing into the next process and to avoid the defective finished product from releasing out of the factory. 2 适用范围Applicable Scope 适用于本公司的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试验控制。 This is applicable to the control over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of the raw materials,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of the company. 3 职责Responsibility 3.1 质量部负责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入库检验和验证的归口管理。 The Quality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incoming inspection and test of the raw material,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3.2 技术工程部负责制订和发放原材料、协配件、半成品、成品的图样、检验规程及相关接收标准。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to formulate and release the drawings, inspection procedures and relevant receiving standards applicable to the raw materials, components, semi-finished and finished products. 4 工作程序Work Procedures 4.1 检验和试验前的准备Preparation Prior to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4.1.1 由质量部根据《控制计划》和检验指导书,在开始检验工作之前,复查是否已经对每项重要检 验项目的方式和方法做出规定,其内容包括:检验方法、检验工具及精度、抽样方法、评定方法、记录方法,注明可能需要提供的质量保证书/自检报告、要求和验证方式。 Prior to inspection, the Quality Department shall refer to the “Control Plan” and Inspection Instruction, checking if the inspection way and method for each important item have been regulated, including: inspection approach, inspection tools and their precision, sampling method, assessment approach and recording method, as well as the remarks on necessary quality warranty/self-inspection report, requirements and verification way.

管件水压、气密试验及包装工序操作规程

管件试压、包装工序工艺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Q/JMJ1GY02.14-2008 版本:C 修改:1 2008-6-11发布2008-6-12实施发放编号: 一、气密试验工艺操作规程 <一>、水压气密试验工艺操作规程 1、准备好卡具,根据试压管件的品种规格选择合适的卡具。每班更换防锈液。 防锈液配比要求:水100 Kg+防锈液(原液)3Kg。 2、检查设备及配件是否工作正常;检查状态标识是否齐全;检查压力是否达到0.5MPa以上;检查压力表工作正常,合格证是否有效且清晰;检查峰鸣器工作是否正常等。并将气嘴内的水用气排出。 二、检检完毕填写“气密试验工艺检查表”,并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检查记录填在检查表中。 三、试验 <一>气密试验 1、按照质检方法质检至少一次打压所需要的待试压件,如图示: 2、质检出的不合格品分别放入废品或返工品盒内,先检验商标、字母、规格,如看到废品,就先把废品挑出,再分选返工品,最后看内腔,如图示。质检后的件必须与未质检的件隔离存放。 3、质检出的合格品依次放在打压卡具上(先放中间的后放两边的),如图示:

4、扳动气阀升起水箱,确保管件完全浸入水中,进入保压阶段:对2"及以下管件保压时间不低于5秒,对21/2"以上管件保压时间不低于10秒。特殊要求的按要求办理。 5、按照步骤1、2操作继续质检待试压成品放在打压机平台上如图示 6、仔细观察水面情况,有气泡出现的为渗漏件。 7、卸压,待红灯闪亮,蜂鸣器报警时落下水箱,升起打压顶杆。把渗漏件抹红漆后放入废品盒内,合格品放入合格品容器内,如图示

8、该规格试验完毕后,对挑出的返工品件进行打压清退。 9、重复3~7步骤。 <二>、电子气密试验工艺操作规程 1、根据试压管件的品种规格选择合适的卡具。 2、将卡具安装在气密试验机上,并将待试压件放入有标明“待检品”标识的工件箱内。 3、检查各开关、手柄、气阀、压力表、蜂鸣器、指示灯是否灵敏。 4、用提前准备好的合格件,检查气密试验机的密封性,再用一个漏件分别检查 该机4个放件头的透气准确性。 5、质检步骤同气密试验1-3条。 6、将待试压管件放在上、下卡头之间,扳动手柄气阀压住管件,按启动按钮,小屏幕出数字,待屏幕数字稳定后,在大于0.5MPa的压力下,保压时间:对2"及以下管件保压时间不低于5秒,对21/2"以上管件保压时间不低于10秒。特殊要求的按要求办理。在其间如小屏幕上数字稳定不减数,试压机绿灯亮,说明该管件是合格件,放入合格标识的货箱内;如小屏幕上数字下降则红灯亮、蜂鸣器报警,说明该试验件中有一个以上不合格品,按动停止按钮、扳手柄、气阀泄气换件,把该四个的其中一个与待检件重新测试,直至测出全部不合格件为止,并将渗漏件抹上红漆后放入有“废品”标识的器具内。 7、完毕后,关闭电源并锁好电器,擦试干净设备,清理好现场,严禁管件落地。 8、对检验出的渗漏件由操作者按不合格品评审程序进行处理。 四、清洗和浸油工艺操作规程 具体按照《套丝润滑、玛钢管件清洗防锈工艺操作规程》Q/JMJ1GY02.14.02-2005执行。 五、成品质检、包装工艺规程 质检后的产品应无废品、混品种规格、混商标、混字母现象。包装人员要做到只有合格件才能装入箱(袋)内,否则,不允许装入箱(袋)内。 第一步:查询计划。 根据质检员所转的合格品压条查产品的到期订单欠数、包装要求; 第二步:贴标签。 根据所查的订单欠数,通知发标签人员、贴签人员,由贴签人员按包装要求和生产计划贴标签; 第三步:装箱。 根据纸箱标签上的品种、规格、数量装箱,有内盒的先贴内盒签再装小盒,在装大箱前先核对小盒签与大箱签相符后再装大箱。无标签时严禁装箱,以防止出现内外不符、数量不准。 第四步:封箱。 在大箱的的内盖上写上与压条相符的加工工号、质检号、打压号、装包号,然后把纸箱封死。 其它要求:

压力管道压力试验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管道压力试验通用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设计压力小于42MPa的工业管道及公用管道的强度、严密性试验。 2引用(依据)文件 2.1《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 2.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 2.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4 2.4《夹套管施工及验收规范》FJJ211 2.5《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工艺标准》SHJ517 3试验准备 3.1主要施工设备 3.1.1上水泵、升压泵、压力表 3.1.2空压机、氮压机、电焊机、氩弧焊机、吊车等。 3.2主要工具 气焊把、电焊把、活动扳手等管道施工常用工具。 3.3主要临时接管材料及消耗材料:石棉板、钢板、钢管、阀们单丝头、试验用介质(如油)、焊接材料等 3.4 高压管道试验所用的管材及配件必须有相应的合格证。 4 施工工艺 4.1试验程序见4.1试验程序

4.2试压方案的确定 4.2.1管道系统的划分 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变更单及管道说明等设计文件,来划分管道系统,把压力相近(压力差不宜超过1MP a )、现场分布临近、流程相贯通的两条或多条管线组合为系统。 4.2.2管道系统试压流程图的绘制 1.管道系统试压时应有试压流程图,试压流程图根据设计部门的施工图或单线图绘制。对于特殊的小型管道工程可直接用单线图或施工图作试压流程图。 2.试压流程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a.管号 b.介质流向 c.设计压力、设计温度、试验压力 d.系统内空气排放点 e.临时盲板位置 f.试验介质进口 g.临时管线 h.压力表位置 图4.1试验程序 试验准备 试验条件的确认 灌注介质、升压至强度试验压力 稳压检查压力 泄压返修 降压至设计压力 泄压 稳压检查渗漏 管道系统复位

API静水压试验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XXXX-QC-08 静水压试验工艺规程 发放号: 受控状态: 版本/修订:2/0 2010-11-01发布2010-12-01实施 Xxxx钢管有限公司发布 XXXX WI-QC-08

静水压试验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旋埋弧焊钢管车间静水压试验岗位的工作职责,工艺质量要求、静水压试验规程、检验规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螺旋埋弧焊钢管车间静水压试验岗位的操作检验人员。 2、引用标准 API SPEC 5L 44版管线钢管规范 3、工作职责 3.1负责水压机的使用维护和调整,并按照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对每根钢管进行静水压试验。 3.2负责水压机试验头,润滑系统,各液压泵、阀门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3.3换道时(更换钢管规格)负责调整托架高度。 3.4负责钢管静水压试验后钢管表面质量检查。 3.5静水压试验后,经检查合格的钢管,应做出合格标识,并记录。 3.6水压试验后检查中发现有漏水、渗水时,应在漏水、渗水处做出“漏水”或“渗水”的标识并记录,并将钢管返回补焊岗位处置。 3.7静水压试验过程中监督静水压试验压力,稳压时间,当达不到试验压力和/或稳压时间时应判试验失效,不予验收应重新试验。 3.8当班漏水或渗水钢管未处理的,应在交接班时交清。 3.9工作结束,整理静水压检验记录并按规定的传递路线传递。 3.10工作中确保安全,保持工作区域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4、工艺质量 4.1钢管静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P=2ST/S 式中:P—静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MPa; S—环向应力,MPa(其数值等于下表中钢管规定最小屈服强度的百分数); t—钢管的规定壁厚mm; D—钢管的规定外径mm。 4.3钢管外径D≤457mm时,静水压试验压力保持时间应不少于5s;钢管外径D>457mm时,静水压试验压力保持时间应不少于10s。 4.4凡等于或低于L245(X42)钢级钢管,试验压力限制到19.0MPa; 4.5L290~L555级钢管标准试验压力限制到20.5MPa;当钢管外径D≤406.4mm时,L290~L555(X42-X80)级钢管选用试验压力限制到50.0MPa;当钢管外径D>406.4mm时,L290~L555(X42-X80)级钢管选用试验压力限制到2 5.0MPa。 4.6生产时应记录试验压力与时间曲线。 5、试验规程 5.1工作前启动液压泵,使液压系统处于工作状态,启动低压水检查低压水是否正常(正常时关闭低压水泵)。

水压试验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水压试验方案 (2) 3.1工艺流程及组织机构图 (2) 3.2准备工作 (2) 3.3水压试验 (3) 3.4渗漏补救措施 (4) 3.5水压试验合格后排水 (5) 4.计划施工日期 (5) 5.质量注意事项 (6) 6.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6) 6.1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措施 (6) 6.2安全管理措施 (7) 6.3安全注意事项 (8) 7.危害因素辨识及对策 (9) 7.1危害因素辨识 (9) 7.2安全对策 (9)

1.编制依据 合同文件要求 招投标文件 设计施工图纸要求 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DL5190.5-2012(管道及系统部分)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检验及评价规程》DL/T5210.5-2009(管道及系统部分)2.工程概况 本工程名称为广州珠江电厂1台100万千瓦“上大压小”扩建工程循环水管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珠江电厂区域建设范围内,循环水管沟C4~C11段,总长度为192米。 循环水管沟C4~C11段断面形式为外方内圆形式,结构断面尺寸9300mm×5000mm,内设2个圆孔,直径3800mm,中心标高-2.80m。结构中间壁壁厚500mm,两侧壁厚600mm。 管沟结构断面图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结构完成以后需要做功能性水压试验,检验管道结构能不能达到设计水压要求,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若有渗漏或其他缺陷,应在隐蔽前采取措施处理,以免留有后患。进水管沟的水压试验压力为360kPa水压力;排水管沟的水压试验压力为230kPa水压力。水压试验由施工单位进行,并邀监理单位和业主共同参与,试验合格后签字认可。 水压试验时,首先做好管口封堵工作,封堵采用在混凝土管伸缩缝断面上(即

阀门水压试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阀门水压试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阀门水压试验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①送入水压试验的阀门,不准有裂缝、气孔、凹痕。 阀杆调节不准有卡住现象。 ②使用和备用的螺栓、螺母必须经过强度计算并打上 印记,防止与其他混淆。 ③试验的工件必须紧固在装置上,不准自由放置。 ④试验用的橡皮圈或其他弹性衬垫,不能有凹凸、分 层、松动或失掉弹性的现象。

⑤按照产品工艺规程进行加压试验,升压到工作压力以上时,随不允许拧动螺母、夹紧装置和元件上其他部件。 ⑥端盖必须符合技术文件规定,并经试验合格,方可使用。当试验压力超过计算压力25%时不准使用。 ⑦非试验人员,未经领导同意,不得进入试验室内。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水压试验操作规程.docAPI__5L

水压试验操作规程 QC/QD-041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车间水压检查岗位的工作职责、工艺参数、检验规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水压检验岗位工作人员。 2、引用标准 API SPEC 5CT 套管和油管规范 API SPEC 5L 管线钢管 GB/T 9711.1-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一部分,A级钢管. GB/T 9711.2-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二部分,B级钢管. 3、工作职责 试验原理:金属管在规定的试验压力传递介质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检验金属管基体和焊缝的强度及渗漏。 最大试验是指保持液压试验规定压力作用时间内,所示的压力。 试验持续时间是指在最大试验压力作用下的一段时间。 渗漏是指在最大试验压力作用下,试验持续时间内,金属管外表有压力传递介质出现和压力计上规定数值和下降。 压力传递介质为水。 压力试验方法: 每根钢管必须做出厂静水压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10秒。管体不得出现渗漏现象,则认为该管水压试验合格。填写水压试验检验记录,开出合格测试报告单,并保持检验记录。 1、水压试验压力值: 5L标准水压计算公式: 5ct试验压力计算 标准静水压试验压力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的,其数值圆整到最接近的0.5MPa(100psi),其最大 值限于69.0MPa(10 000psi)。 p=(22f2YS min2t)/D 式中: p——静水压试验压力,MPa(lb/in2); f——系数,规格(代号1)大于9-5/8 的H40、J55 和K55 钢级为0.6(0.6),其它钢级和规格为 0.8(0.8);

YS min——管体规定最低屈服强度,MPa(lb/in2); D——规定外径,mm(in); t——规定壁厚,mm(in)。 注:上述静水压试验压力公式适用于国际单位制和美国惯用单位制。 仅是受试验设备实物极限能力的限制,才可允许采用较低的试验压力。制造厂应具有建立静水压 试验设备实物极限能力的文件化设计依据。若计算的试验压力(根据外径、壁厚和钢级)高于静水压 试验设备的能力,则经购方同意,制造厂应采用与该试验设备能力相当的试验压力。但仅对计算试 验压力小于20.5MPa(3 000psi)的产品,才可进行低于20.5MPa(3 000psi)的静水压试验。 规格(代号1)大于9-5/8 的H40、J55 和K55 钢级的选用压力可用系数0.8 计算。对于P110 和 Q125 钢级,当计算试验压力大于69.0MPa(10 000psi)时,其标准试验压力限于69.0MPa(10 000psi),而选用试验压力为计算值。选用试验压力在表中圆括号中给出。若订单有规定,并经购方与制造厂协 商,应采用选用试验压力。 管件静水压试验作业规程 1、试验准备工作 1.1试压前对堵头分进行全面检查; 1.2传动箱内加足润滑油,使油面达到油标中间位置,检查各螺纹连接处有无松动; 1.3检查电机及启动器绝缘部分是否符合要求; 1.4贮水器保证足够水源供应,将进水管滤网放入贮水器中,滤网不得露出水面。 2试压操作 2.1拧紧公端试压堵头,接上试压泵进水、出水管、管体加水管,启动管体加水泵,加满水后拧紧母端试 压者头,接上试压泵出水管; 2.2启动试压泵电机,在常压下运行5分钟,检查泵的运转是否正常,且泵的排出介质无明显波动,此时可 进行升压操作; 2.3停机,关闭泄压阀手轮,启动电机升压,升至工艺卡要求规定压力值时停机,保压到规定时间; 2.4保存试验压力曲线图记录。 2.4试压结束后,打开泄压阀手轮,卸除试压管内及泵内压力。 3、填写静水压试验记录 3.操作质量 3.1经过试压的管件必须把缺陷标识清楚,并且进行隔离堆放。 3.2操作工不允许有漏检、错检和重号的错误出现。 3.3待试管件一定达到要求,管端必须平头、倒棱,以免损坏密封圈。 3.4管件外径需在规定的公差内,外圆需要求光滑过渡,以免影响密封效果。 3.5所有管件必须100%进行水压试验。 3.6水压表、油压表定期检定。 4.技术要求 4.1按照标准压力值进行压力试验。 4.2按照标准确保稳压时间。 4.3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每次用完设备后并按程序关机,要把总电源断开,对计算机键盘及显示屏幕

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

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 1目的 规定了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职责、控制要求、控制程序及拒检依据。目的在于保证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以便及早发现不合格品,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损失。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军品、民品生产中的过程检验和试验。 3 职责 过程检验和试验工作由检验部门归口管理并负责组织实施。 4 程序 4.1 控制要求 4.1.1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工序的技术要求,严格按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或相关检验文件进行检验。 4.1.2 严格执行首件三检制,零件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4.1.3 负责巡回检验的人员应按规定的路线、项目、程序、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原始记录。 4.1.4 凡设置检验工序的必须对本道工序的产品按规定的检测项目进行检验和试验(工序检验记录按工艺规程规定执行),并按零缺陷接收准则判断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的产品按《紧急放行例外放行控制程序》之规定办理。

4.1.5 检验用的量具、检测仪器、试验设备等必须使用方法正确,测试数据可靠,在有效期内并附有合格标志。 4.1.6 检验人员除了进行首检、巡检、工序检验外,还应对生产现场进行监督。 4.1.7 检验员按控制计划要求对关键/重要特性采用控制图进行控制。 4.1.8 产品在特种工艺工序加工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应经常在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工艺的执行情况,并作好相应的原始记录。 4.1.9 如产品超差、生产又急需,检验员应及时通知有关技术人员到现场处理,由生产单位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4.2 控制程序 4.2.1 生产工人对自己加工的产品必须进行自检,并把不合格品做出明显标识后,提交检验。 4.2.2 初期试制产品交验人应向检验人员提供所需的图纸技术资料及必要的质量证明文件。 4.2.3 完工的产品,检验人员先检查所用计量器具是否准确、有效,再按技术文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符合性检验,并及时做出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不合格产品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办理。 4.2.4 拒检依据 4.2.4.1 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或漏工序或未加工完毕的拒检; 4.2.4.2 已判为不合格品,未经有关部门处理又重复交检的拒

管道水压试验方案(完整版)(完整版)

XXXX市XXXXXXXXX工程XXXXXXXXXX工程 第XXX单元XXX施工第X标段 【合同编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管 道 试 压 专 项 方 案 XXX施工单位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土建施工X标,负责XXXXX分水口门至XXXXX(包括XX支线)土建施工(包括XX加压泵站)。试验段桩号XX0+630—XX0+980,全长350m,全部为单排DN800的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给水管道。 二、试验目的 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给水管道工程安装完成后,检验打压段管材衔接处是否密封不漏水,检验压力是否达到运行要求。 三、试验依据 (1)XX市XXXXXXX工程XXXXXXXX工程第X计单元施工第X标段《招标文件》;(2)《施工合同》; (3)施工图及设计技术要求; (4)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 (5)本工程管道试压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以及河北省地方标准埋地高强度聚氯乙烯(PVC-S)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13/T2164-2014)与设计院提供技术要求文件的规定进行打压,试验压力取工作压力的1.5倍,即为管道工作压力为0.36MPa,设计压力为0.54MPa。依规范要求至少达0.8MPa,故此次试验压力取0.8MPa。 四、试压前准备工作 1、管道试压采用管道试压泵作为压力源。 2、压力表采用 0-1.0MPa,最小刻度 0.02MPa,管道一端设一个压力表。(压力表使用前必须拿到计量局进行校正,并出具证明),压力计要安装在试验段低端部位。 3、盲板选择:由XX管厂提供的钢制盲板(满足国标PN10)。 4、后背设计:采用原状土加固后背墙或素混凝土后背墙,然后在后背墙上使用

检验和试验的程序及要求

检验和试验的程序及要求 我单位已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施工中将按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规定,对进货检验和试验进行控制,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及有关技术标准,对产品检验和试验的不同状态进行标识,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加工及使用,一切用于本工程的材料符合合同规定的品种和规格并经有资质的试验场所按政府有关部门及合同要求的试验项目和频率进行试验后按监理工程师规定。 1、采供部门负责进行检验和试验及其状态标识的管理。 2、采供部门指定并分发主材检验和试验要求,按进货检验和试验有关规程拟制并报送《材料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 3、采供部门严格组织实施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并做好记录。 4、对采购物资进行直观验证:规格、外观质量、数量等。 5、对采购物资的技术证件(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等)验证,技术证件原件加盖分供方(或厂家)相关印章,复印件数量应满足物质发放范围的需要。 6、原材料试验按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进行,试验报告的原件加盖试验单位红印章的复印件数量应满足物质发放范围的需要。 7、经直观验证或检验和试验的产品,采取插挂标签、划分存放地点、记录等发放做好状态标识,并注意识别和保护标识,防止不同状态的产品误用或混用。 8、隐蔽工程需获得必要报告并经验证而急待转序时,须得到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的批准后,方可执行例外放行规定,并做好书面报告以便备查。

9、经直观验证或检验和试验为合格的产品,执行《物质搬运、贮存和发放程序》,不合格产品不得投入使用或加工,同时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构成工程实体的采购产品不准紧急放行。 10、做好进货检验和试验计划、采购产品技术证件、物质验收记录、试验报告的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使检验和试验工作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11、现场建立标准养护室,养护室的温度、湿度派专人专职管理;到养护第三天(或委托实验室指定日期),送至业主指定的质检站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试验。

(新)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1.0 一目的 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商品质量达到规定 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验收过程的控制。 三、职责 (一)质量管理部负责验收工作的实施。 (二)各相关部门配合。 四、概述 (一)质量管理部应根据采购商品有关标准及合同规定 制定商品验收规程(见附页),其中应包括对采购商品无菌、无 热源检测项目的验证(检测报告由供应商提供),进货验收规程 作为进货验收的依据应经过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二)采购的商品到货后,由仓库管理员核对数量和名 称、规格、型号 后开出《入库单》交质量管理部检验员进行验收。 (三)质量管理部接到《质验单》后,按照商品的验收规 程中规定的验收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进货质量验收记录表》。记录应统统、规范、真实。 (四)在检验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品,应严格按照《不

(五)经检验人员验收合格的商品,由检验人员在《入库 五、相关文件 进货验收规程(见附页) 合格品的控制》制度执行。 单》上签章,方可办理人库手续。 六、记录 (一)《入库单》 (二)《进货质量验收记录表》 进货验收规程 一、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经营医疗器械商品的进货验收。 二、抽样比例 根据商品批量大小,检验员按10%的比例进行抽样,当数量少于 五件时,应全部检验。 三、检验项目 1、帐物核对 检验人员应认真核对入库单上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批号、消毒批号、有效期等与实物一致。 2、外包装检查 商品的外包装应一致,统统并无破损。封箱带应牢靠。包装上的标识应清撤,正确和统统。

1、有效期检查 2、其它 每批产品应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至少应有元菌、元热源的检测报告)。 检查商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四、检验在确认以上检查项目均合格后,在《入库单》上签 字或盖章。

管道水压试验施工方案

R20907-01 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国电织金发电有限公司2×660MW机组新建工程 方案名称:厂区管道水压试验施工方案 编制部门: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织金项目部 编制人: 审核: 批准: 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编制时间年月日

目录 1编制依据 2概况及特点 管道试压是管道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管道试压常采用水压试验。根据场地实际条件,可利用的试压水源,组成管道系统的配件和附件(阀门、井室)的数量,管道各部位的高差情况等条件决定试压的长度。 管道试压的目的,是检查已安装好的管道系统的强度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也对承载管架及基础进行考验,以保证正常运行使用,它是检查管道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国电织金电厂管道安装过程中对管道及其附件进行试压,检查管道的强度,为后续的系统调试和设备单机试运创造条件。 织金电厂新建工程埋地管道主要包括生活水管、复用水管、喷洒水管、含油废水管、脱硫废水管、辅机循环水排水管、消防水管、埋地废水管、凝结水补充水除盐水管、输煤冲洗

给水及回水管、工业回水管、工业水管、事故排油管、循环水排污管,管线冗长、覆盖面积大。主要系统规格型号:(仅作参考,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3施工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 施工准备 不可同正式合同材料混淆。 级,即压力表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最高刻度的%。最大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倍。为方便读数,表壳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150mm。且在使用前应校正。 水压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水压试验前必须对管道节点、接口进行认真的检查。 对管道的排气系统(排气阀)进行检查和落实。 落实水源、试压设备、放水及量测设备是否准备妥当和齐全,工作状况是否良好。 试压管段的所有敞口应堵严,不能有漏水现象。

装卸用金属软管水压耐压试验操作规程

装卸用金属软管水压耐压试验操作规程 1、总则 本操作规程规定了槽车装卸用金属软管水压耐压试验基本工作程序。 2、试压前的准备工作 试压时所使用的设备、压力表、阀门等工装量具应经过鉴定,并在有效期内。 a.设备、工装应完好; b.安全附件、安全装置、阀门等应安装齐全; c.量具、压力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定,压力表上应有检验合格的铅封和检验合格证,选用压力表的量程以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为宜,不宜低于试验压力的1.5倍和高于试验压力的3倍; d.采用阀门的压力等级应符合试验压力的要求,阀门应完好无泄漏 e.采用管道应确保试压的安全,管道内部应无杂物、堵塞,保证畅通。 3、试验程序 3.1必须经监检人员同意后方能进行耐压试验; 3.2耐压试验前,必须将各应密封的部位用螺栓装配齐全并紧固;

3.3试验时必须用二块量程相同的、经校验并在有效期内的压力表; 3.4将试验设备与装卸用管接通,进行灌入试压液体,将装卸用管内气体全部排净; 3.5水压试验 a试验压力应按图样、工艺流程要求确定;b在装卸用管最高点设排气口,充水时应将装卸用管内的空气从装卸用管顶部排气口排净,然后将其封闭,待壁温与水温相同后缓慢升压;试压时应保持装卸用管表面干燥;试压时压力应缓慢上升,直至压力达到设计压力时,经确认无泄漏后继续升压,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持压力30分钟,然后将压力降至0.8倍试验压力,保压足够时间,此时可对装卸用管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并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压力不变。如有泄漏,则需卸压后进行处理,严禁带压紧固螺栓或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e水压试验结束后,应及时将装卸用管内的水排除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将表面吹干

典型试验记录与检测报告的格式

典型试验记录与检测报告的格式

————————————————————————————————作者:————————————————————————————————日期: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记录表 JJ0508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单编号 样品描述 样品编号 试验条件 试验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抗渗等级 龄期 试验时间 水压 (MPa ) 试验情况 年 月 日 时 1 2 3 4 5 6 检测停止时的水压 (MPa) 检测停止时渗水试件 的个数 实测抗渗等级 备注 试验: 校核: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典型的试验记录表表格格式 标题区 检验对象信息区 检验数据区 附加声明区 落款区

? 水泥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检测报告 JB010508 试验室名称: 报告编号: 施工单位 委托单编号 工程名称 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日期 试验条件 混凝土种类 抗渗等级 水泥品种及强度 等级 水泥生产厂家 细集料产地及种 类 粗集料产地及 种类 掺合料种类 外加剂种类 项目 各种材料用量(kg) 水泥 细集料 粗集料 水 掺合料 外加剂 每m3 每盘 序号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检测结果 结果判定 检测结论: 备注: 批准: 审核: 试验: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典型的检测报告表格格式 示例1至示例6分别给出了等级标准中的综合甲级、桥梁隧道工程专项、交通工程专项三个类别的试验记录表和检测报告的示例。 标题区 检验对象信息区 检验对象属性区 检验数据区 附加声明区 落款区

气密性试验通用工艺规程

气密性试验通用工艺规程 一、总则: 1、本规程是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TSG R0004-2009 《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检察规程》及GB150.1~150.4-2011《压力管道元件》的有关规定制定。 2、本规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压 力管道元件、安全附件和设计图样上有要求的受压部件的致密性试验。 3、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压力管道元件气密性的具体操 作和工艺要求,压力试验责任人负责实施,检验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二、准备工作: 1、气密性试验应在容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2、对试验时所用空压机、压力表、阀门、管道、工装 等应进行检查,并能确保正常工作。 3、容器上的安全附件、安全装置、阀门、压力表、液 面计等应安装齐全,并在校验期内。 4、试验时必须用两个量程相同并经校验的压力表(压 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6级,压力表盘量程应为规定试验压力的1.5~3.0倍。最好选用2倍左右,表盘直径不应小于

100mm,经定期校验合格、铅封完好的压力表,并装 在试验装置顶部便于观察的部位。 5、试验的气体和气温。 5.1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 性气体。 5.2碳素钢和低合金压力管道元件,气密性试验时介质温 度不得低于5℃,其它材料制压力管道元件气密性试 验温度按设计图样规定。 6、气密性试验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检验责任人员和 驻厂监检员必须在场,气密性试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试 验无关的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在试验现场逗留。 三、试验程序 1、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即设计 压力,保压30分钟,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 泄漏检查,小型容器亦可渗入水中检查。 2、试验时如有泄漏,由检验责任人员开出返修通知单, 并在容器上划出返修部位,修补后重新进行水压试验和 气密性试验。 3、试验合格后,应缓慢泄压,严禁大气量泄压。 4、试验合格的容器,由操作员填写气密性试验报告, 检验责任人员在报告上写上试验结论并签章,同时要得 到监检员见证。 5、煤油渗漏试验

110kV电缆耐压试验记录

范轧线 110kV 电缆交流耐压试验报告 试验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试验人员: 调试公司高压试验

年月日 范轧线 110kV电缆交流耐压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2005.08.20 温度:30 ℃湿度:61 % 一:铭牌参数 二:试验依据 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110 kV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三:试验具备条件和试验注意事项 1、试验必须在电缆头做好以后且相别已经确认,处于可运行状态,由现场确认无误后,方能试验。 2、试验电压从电缆头加入,非测试相短接接地。 3、电缆屏蔽可靠接地。 4、每次试验前,对试验和试品状态进行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压。

四:使用仪器设备 五:试验原理接线图 5.1接线原理图 VF:变频电源T:励磁变压器L:电抗器C1,C2:分压电容 CX:试品MOA:避雷器 六:参数计算和加压时序 6.1试验参数 6.2电缆试验程序

从零起升压,逐步递增升至110kV,保持5分钟,如无放电即表示耐压通过。 七:结论判断: 在5min试验过程中,试品未发生放电变化现象,证明本次交流耐压试验通过。 结论: II梅力线 110kV 电缆交流耐压试验报告

试验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试验人员: 年月日 II梅力线 110kV电缆交流耐压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2005.08.26 温度:23 ℃湿度:65 % 一:铭牌参数

二:试验依据 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110 kV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三:试验具备条件和试验注意事项 1、试验必须在电缆头做好以后且相别已经确认,处于可运行状态,由现场确认无误后,方能试验。 2、试验电压从电缆头加入,非测试相短接接地。 3、电缆屏蔽可靠接地。 4、每次试验前,对试验和试品状态进行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压。四:使用仪器设备 五:试验原理接线图 接线

检测实验室实验记录和报告应该注意啥

检测实验室实验记录和报告应该注意啥? 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记录的基本要求 ⑴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⑵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⑶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⑷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⑸检测分析的数据; ⑹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⑺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记录种类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⑴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⑵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记录管理 ⑴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⑵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⑶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⑷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⑸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⑹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⑴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的方法依据;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