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光的折射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3
光的折射教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以及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棒、水、三棱镜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纤通信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并通过实例解释折射定律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折射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的度数计算等。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讲解全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 折射定律:入射角i和折射角r的正弦值之比为常数,即 sini / sin r = n(n为折射率)。
3. 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光的折射现象,并解释折射定律。
2. 计算一个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3. 解释全反射现象,并说明全反射的应用。
答案:1. 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的整章复习课。
教材章节包括: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学会使用放大镜和望远镜,了解其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放大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光线演示仪、放大镜、望远镜。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知识讲解:(1) 光的折射:介绍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讲解折射定律。
(2) 透镜: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及对光线的作用。
(3) 放大镜和望远镜:介绍放大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光的折射、透镜和放大镜、望远镜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透镜放大镜和望远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3)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 )(4) 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2. 题目:选择题(1)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
A. 向正上方偏折B. 向正下方偏折C. 向垂直方向偏折D. 向原方向偏折(2) 下列选项中,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传播方向不变(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容器无论把那边抬高水面始终水平,入射角、折射角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空气中的角比较大(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实验要换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多次实验。
潭清疑水浅: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叉鱼对准看到的下方,用光照亮水下的石块,对准看到的方向照,只要发生折射,像都比物体位置偏高。
如果没有大气层,看到太阳比现在晚,落日比现在早。
从旁边看鱼缸中的鱼,可以看到四条鱼。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远视眼镜4.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近视眼镜区别:用手摸、靠近物体看、正对太阳照。
如果透过水中的气泡看物体是缩小的像,因为以气泡中间分开,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猫眼是凹透镜。
5.测凸透镜的焦距: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此时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用红光和紫光测同一透镜的焦距,红光焦距长(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弱),只能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而不是一点,是因为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
若果光屏上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可能大于f,也可能小于f,如果远离光屏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f;如一直变大,则大于f。
(如果用点光源,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为透镜的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小,则小于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大,则大于焦距。
6.凸透镜成像:(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u>v照相机的原理;(2)u=2 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u=v,可以测焦距,f=1/2u=1/2v(3)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v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
4.1光的折射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在设计这节光的折射教案时,我希望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活动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彩虹和水中鱼儿的视觉效果为引入,激发他们对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的兴趣。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观察彩虹和水中鱼儿的视觉效果,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虹图片、水中鱼儿的视觉效果图片、激光笔、玻璃板、透明塑料尺。
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记录本。
五、活动过程:1. 引入:展示彩虹图片和水中鱼儿的视觉效果,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景象。
2. 光的传播:用激光笔照射玻璃板,让孩子们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引导他们说出光的传播特点。
3. 光的折射:将激光笔的光线照射到透明塑料尺上,让孩子们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引导他们解释折射的原因。
4.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剪刀剪出彩虹和鱼儿的形状,并用胶水粘贴在记录本上,同时记录下光的传播和折射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践中,有些孩子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孩子们在家中观察和记录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与家长一起探讨和解释。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光的折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掌握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现象中保持不变。
3. 学习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玻璃棒、光具座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眼镜的原理、放大镜的原理等。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在折射现象中保持不变。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并画出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
2. 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眼镜和放大镜的原理。
3. 思考光在其他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如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掌握了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海市蜃楼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的定义。
3. 折射现象的应用:介绍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2. 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光的折射现象,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水杯、玻璃棒、激光笔、白纸。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折射定律实验仪)、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透明水杯、玻璃棒和激光笔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现象。
3. 讲解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的定义。
4. 例题讲解:利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6. 学生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折射定律的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光的折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弯曲的现象。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n=sini/sinr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广泛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折射角。
答案:根据折射定律,可得折射角为arcsin(sini/n)。
2.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学设计:4.1光的折射特点在设计这个关于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教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折射现象。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概念,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我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折射定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透明的塑料直尺、装有水的玻璃杯、白纸和铅笔等教具和学具。
我会向学生介绍光的折射概念,并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我会让学生将塑料直尺放入玻璃杯中,并观察直尺在水面处的弯曲现象。
然后,我会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这个现象。
然后,我会让学生通过改变玻璃杯中水的高度,观察直尺的弯曲程度的变化,并再次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解释,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在活动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
我会思考这个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以及是否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根据反思的结果,我会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其他的折射现象,并尝试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的设计方式:我选择了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这种设计方式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2. 教学目标:我明确设定了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概念,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教案:光的折射透镜整章复习课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的折射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现象。
2. 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3.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透镜模型,光具座。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光的折射定律。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手册中的相关练习。
3. 透镜分类:讲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透镜模型,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4. 凸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光具座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现象。
5. 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放大镜或望远镜。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活动重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的方式,使学生巩固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相关知识。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同时,可以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摄影、电影等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光的折射定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2.掌握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能够解决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2.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1.解决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具:投影仪、黑板、白板、荧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光的反射的内容,通过问题和实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温习所学知识,为下一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2.1 光的折射现象通过投影仪或者实物实验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家长物理课文中的定义,并通过图示让学生理解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到另一个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2.2 折射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解释折射率的含义,从数学的角度介绍定义和计算方法。
先引导学生探讨折射率的定义,再通过示例和公式的形式引入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折射率的计算。
2.3 折射定律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并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折射定律的规律。
通过真实例子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
3. 实践操作(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实验指导下使用直尺、小孔、胶片等实验器材,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折射率。
4.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折射定律的应用。
引导学生讨论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眼镜、棱镜等,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掌握重点,并反复强调关键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选择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等形式,既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本节课的知识点,可以包括习题和实验报告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