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关学宽
- 格式:pdf
- 大小:224.36 KB
- 文档页数:2
正畸治疗对成人重度牙周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析正畸治疗对成人重度牙周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核心,依据计算机软件将其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正畸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两组牙冠长度以及牙根长度在治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两组患者的后牙槽嵴顶骨密度以及后根尖区骨密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正畸治疗在成人重度牙周病的临床应用,能够将患者的后牙槽嵴顶骨密度以及后根尖区骨密度调整,同时可以改善牙冠长度以及牙根长度,值得临床广泛推荐。
【关键词】正畸治疗;成人重度牙周病;牙根长度牙周病属于临床常见口腔疾病,其通常在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中产生。
多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1]。
该疾病是急慢性炎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牙周支持组织损伤,例如牙龈质地以及颜色变化、牙体位置改变。
重度牙周病对患者口腔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正畸治疗是临床上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牙齿疾病治疗方式,其对牙齿恢复有积极的意义[2]。
本研究对收治的牙周病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正畸联合治疗,分析正畸治疗对成人重度牙周病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我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成人重度牙周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核心,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0岁~65岁,平均(35.26±12.51)岁;观察组年龄31~65岁,平均(35.41±12.34)岁;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比较。
纳入标准: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医院明确诊断;患者已经与医院签订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依从性不高患者。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实施调整牙合、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及控制菌斑的相关治疗。
文章编号:W H R2017082133正畸治疗对牙周病病人临床疗效及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分析刘会鹏山东省临折罗庄中心医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牙周状况改变的影响。
方法:选牙周病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牙周病 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正畸治疗,观察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周指数、菌斑 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沟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CP<0.05)。
结论:牙周病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后疗效显著, 改善牙周情况。
【关键词】正畴治疗;牙周病;牙周情况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n periodont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Liu HuipengLuozhuang Central Hospital,Linyi,Shandong276000[Abstract] Objective:T 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ooth week change status.M ethods: 88 cases of denta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eriodontal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Observ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index,plaque index,probing depth,gingival sulcus bleeding index,loosening of the teet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 05). Conclusion: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obvious curative effect,improve the periodontal condition.[Key words]Orthodontic treatment;Periodontal disease;Periodontal condition牙周炎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较高,我国80%〜9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m。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整牙齿位置和咬合功能,达到口腔美学和功能修复的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正畸治疗的作用机制、对牙列排列、咬合功能和牙齿美学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处理措施,揭示了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等问题,提高患者的口腔美学和咬合功能。
尽管正畸治疗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通过合理处理和及时干预,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其影响。
正畸治疗对口腔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探讨正畸治疗的改进和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口腔修复效果。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作用机制,牙列排列,咬合功能,牙齿美学,并发症,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口腔健康和美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如遗传因素、口腔习惯不当、外伤等,许多人面临着牙齿不齐、咬合不正等口腔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口腔健康和自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正畸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口腔修复手段。
正畸治疗通过牙齿移动、矫正器等方式,对牙齿和牙颌进行调整,从而改善牙列排列、咬合功能等问题,达到口腔修复的目的。
正畸治疗的应用范围广泛,效果显著,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对正畸治疗的作用机制、对牙列排列的影响、对咬合功能的影响、在牙齿美学修复中的应用以及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分析正畸治疗的作用机制、对牙列排列的影响、对咬合功能的影响以及在牙齿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来全面评估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探讨正畸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和风险评估,从而提高口腔修复治疗的成功率和质量。
牙周病采用正畸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病采用正畸治疗的效果。
方法:牙周病患者取75例,等差数列法分组(我院2019.11-2020.11收治,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行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n=38,研究组)和牙周基础治疗(n=37,参照组),对比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牙龈指数(0.69±0.25),牙周袋深度(3.01±1.13)mm,前牙覆盖(3.21±1.19)mm,牙齿松动度(0.21±0.09),皆比参照组优,总有效率97.37%(37/38),比参照组78.38%(29/37)高,P<0.05。
结论:基础治疗基础上结合正畸治疗可改善牙周病患者牙周指标,取得理想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效果分析;正畸治疗;牙周病牙周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疾病、多发病。
多数患者表现出牙龈肿胀、出血等,牙周炎患者则表现出现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等症状。
牙周病一般与菌斑微生物感染、免疫炎症反应、吸烟及口腔卫生习惯、全身疾病有关,牙周基础治疗难以全面满足患者需求[1]。
故此,本文参考75例牙周病例资料,分析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牙周病患者取75例(其中所患牙周炎患者均不超过III期),等差数列法分组(我院2019.11-2020.11收治,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参照组有40.54%(15/37)女患,有59.46%(22/37)男患,年龄20至67岁,平均(43.15±3.63)岁,研究组有42.11%(16/38)女患,有57.89%(22/38)男患,年龄21至67岁,平均(43.23±3.59)岁,两组间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基础治疗(参照组):减轻炎症反应、消除致病因素是其主要治疗原则,并为患者普及牙周炎知识、掌握正确的刷牙和牙线使用方法。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对应用牙周序列治疗方式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牙周炎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牙周炎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
在口腔正畸治疗前对照组单纯实施健康教育;在口腔正畸治疗前治疗组实施牙周序列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牙周炎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口腔正畸治疗前后PLI、PD、CAL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牙周序列治疗方式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牙周炎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标签:牙周序列;治疗;牙周炎;正畸口腔正畸治疗已经不再受患者年龄的限制,而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对正畸治疗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1]。
序列牙周治疗方案的实施可以从贯穿于正畸治疗前中后三个不同时期,保证治疗达到预期效果[2]。
本次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牙周炎疾病患者实施牙周序列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牙周炎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7±1.4)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牙周炎患病时间1~2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0.3±1.1)个月;治疗组患者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6.6±1.3)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牙周炎患病时间1~27个月,平均患病时间(10.2±1.2)个月。
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治疗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服务计划,在口腔正畸治疗开始前应该给予患者科学全面的口腔卫生指导,指导广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的方式刷牙;正确使用牙线等口腔清洁工具。
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科学研究I学术研究t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关学宽(齐齐哈尔一厂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为了对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 58例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牙周病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正畸 修复手段,对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牙槽骨高度、前牙区覆颌覆盖情况、牙周袋深度以及出血指数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显示,在治 疗后,两组患者在各项数据指标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除牙槽骨高度外,对照组劣于实验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 义,p<0.05。
将正畸修复手段应用到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疾病中,能够改善病人的口腔生理功能,控制牙周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 效果。
关键词:正畸修复;牙周病;前牙移位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15-0132-020引言在口腔疾病中,由于牙周支持组织吸收与破坏会造成牙周病,牙周病有多种并发症,其中前牙移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的前牙唇侧以扇形散开移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间隙甚至前牙脱落情况nl。
牙周病前牙移位对患者的牙齿外观以及咀嚼生理功能都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严重干扰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在传统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治疗中,一般是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方式,但是此种治疗方式无法根本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随 着正畸修复技术的发展,其对于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本文以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诊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正畸修复进行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58例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对象,每组有患者29例患者。
正畸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关学宽
发表时间:2018-11-26T10:02:47.0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0期作者:关学宽
[导读] 观察分析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中的临床效果。
齐齐哈尔一厂医院 16100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及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正畸;牙周并;临床效果
牙周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是口腔科常见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一种。
该病通常无典型症状,易被忽视[1]。
牙周病发病后可累及牙槽骨、牙周膜以及牙龈,导致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甚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伸长、扭转等情况,咬合功能减退,形成牙颌畸形。
为了避免牙齿错位畸形、牙周袋等的发生,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减轻牙龈出血和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需及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
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并将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同期仅仅采用牙周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34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0.3±5.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全面检查患者口腔状况,了解口腔和牙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并给予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及根面平整治疗,同时给予药物对牙周炎症进行控制。
1.2.2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用标准直丝弓矫正8-24个月,每2-4周检查1次,并给予咬合调整和口腔卫生情况检查。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及临床效果
1.4疗效标准(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病相关症状完全消失,PD、CAL、SBI、PLI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咀嚼效能提高50%以上;(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牙周病相关症状改善,PD、CAL、SBI、PLI均有所改善,咀嚼效能提高25%以上;(3)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未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牙周病患者牙周情况差,容易出现咬合错位,而不良的咬合关系又可导致牙周病加重,因此对咬合关系进行纠正和改善牙周情况是牙周病治疗的关键[2]。
牙周病患者牙槽骨骨质疏松,容易发生程度不一的吸收现象和牙周纤维炎性破坏,可增加龈沟出血、菌斑堆积、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并导致探诊出血阳性率增加。
经牙周基础治疗之后,可降低上述指标,有效控制牙周症状。
此时给予进一步的正畸治疗,可有效调整咬合关系,促使咬合力均匀分散,促进正确咬合关系的建立和移位牙齿的复位,减轻或消除继发性咬合创伤的发生,进一步提升牙齿稳定性,提高咀嚼效能。
咀嚼效能低下在牙周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其出现和牙齿稳定性降低、牙龈炎症以及牙槽骨吸收相关,可降低牙周组织耐受性。
同时,咬合关系不当可导致牙齿功能性接触面积减少,从而出现咀嚼效能降低的现象。
在牙周基础治疗之后,牙周袋中炎症得到有效控制,牙周纤维功能恢复,牙周膜感觉阈值增加,牙周组织耐受性提高,可促使咀嚼效能部分恢复。
而正畸治疗之后,可促使错位咬合关系得到纠正,促进上下牙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促使上下咬合紧密,进一步提升牙齿稳定性,改善咀嚼效能。
通过对该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并将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同期仅仅采用牙周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可以显著提高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其咀嚼功能。
刘玉国[3]通过观察80例牙周病患者分别采用正畸联合牙周治疗和单纯牙周治疗,经过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牙周治疗组。
其结果与本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伟芳,曾冠强,邓文正,等.正畸治疗牙周病50例临床报告[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2014,36(1):64.66.
[2]魏森.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患者咀嚼效能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5)70-71.
[3]刘玉国.正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病的治疗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