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我们生而孤独,何止百年
- 格式:docx
- 大小:339.70 KB
- 文档页数:5
马尔克斯:我们生而孤独,何止百年
文/柴观涛
我想,大多数人开始知道马尔克斯都是因为他的《百年孤独》。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经典的开头曾经被无数人在写作中模仿。
只是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这本书曾经是如何风靡国内进而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的。
莫言说过:“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认为他“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对文学的认识”。陈忠实更是坚称自己的《白鹿原》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那时,一代人言必称《百年孤独》,言必称魔幻现实。
1.“文学的麻疹”
马尔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一个叫阿拉卡塔卡的小镇。从小,他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的。
他的外祖父曾经参加过“哥伦比亚历史上最悲惨最血腥的战争”——千日战争。在外祖
父的叙述中,小马尔克斯第一次感受到了历史的鲜活存在。而外祖母则热衷于占卜算命,熟知各种民间八卦,经常会给小马尔克斯讲各种鬼怪的故事。
而很多时候,一个人写作的发端,就是在他幼年埋下的。童年的这些经历对马尔克斯日后的写作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百年孤独》里,奥雷里亚诺上校小时候第一次看到冰的那个神奇瞬间,其实就是小时候外祖父带着小马尔克斯去马戏团看戏的真实写照。
后来,外祖父去世以后,小马尔克斯被父母接了回去并开始上学。据他的同学回忆,当年的马尔克斯是个狂热的文艺青年,除了阅读和绘画,对其他任何东西都毫无热情。只是后来由于父亲的希望而学了法律。
但对于文学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而消退。
他第一次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的时候,惊喜若狂,“见鬼啦!我外婆就是这么讲故事的!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如果我早知道的话,我很早就会这样写了!”
用他自己的话形容就是得了一场“文学的麻疹”,走上了写作的路。
2.《百年孤独》的诞生
写作《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构思了整整十五年。直到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马尔克斯突然觉得一切在他的心中已经是如此的饱满如此的喷薄欲出。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长达十八个月的闭关写作,抽了3万支烟,花了12万比索,有了《百年孤独》的横空出世。
世界文学坐标系中多出了一个新的坐标:马孔多小镇。人们开始知道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的兴衰史。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变为一种风潮。
1982年,马尔克斯也凭借着《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那么这部伟大的小说,它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是孤独。
第一层,是马尔克斯本人的孤独。
写作的人是孤独的,类似的话马尔克斯也说过,“在文学创作的征途上,作家永远是孤军奋战的。写作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
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从其本质上来看都是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孤独,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和解,有的人选择了对抗。
马尔克斯选择的是和解,写作《百年孤独》的初衷是为了给自己童年的全部生活和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
所以,不管《百年孤独》再怎么伟大,它首先得是马尔克斯一个人的孤独。
第二层,它是民族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应该说,《百年孤独》是一部非常宏大的著作。要知道即使宏大如《红楼梦》,也没有野心写尽七代人的命运。
当时,哥伦比亚国内的政权分为保守派和自由派两大派,整个国家处在两党对峙内战频繁的紧张局势下。而放眼整个拉丁美洲,也正是一个动荡和衰落的时期。
你读《百年孤独》,读到的其实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也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命运。
马尔克斯怀着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鞭挞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同情弱小、反对强暴,表达人民对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眼见着拉丁美洲的没落和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马尔克斯喊出了拉丁美洲的孤独,希望那些“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能够享有一次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他想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关注拉丁美洲的孤独。
第三层,它最终是人类的孤独。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拉丁美洲的孤独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贫穷的孤独,是一种物质上的孤独。而真正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孤独,是我们人类永恒的命题。
哪怕七代人,哪怕百年,又如何?
孤独是逃不了的。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的灿烂,终究需要寂寞来还”,这是马尔克斯自己给的解释。
3.何止百年孤独?
1990年,马尔克斯访问北京、上海的时候,看到所有的书店都在卖未经他授权翻译的《百年孤独》和其他作品,出版社也从未向他支付过任何报酬。
这其中当然有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
然而马尔克斯却是真的生气了。离开中国后,说了一句狠话:死后150年都不允许授
权给中国出版我的作品!
也因此在此后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中国的众多出版人一直在努力希望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马尔克斯作品的授权。一直到2010年,这一愿望才得以成真,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拿到了汉语简体字版《百年孤独》的授权合同。这时候距离马尔克斯逝世也就只有四年时间了。
我们差一点只能通过各种盗版和非正规渠道看到这部伟大的作品了。
我们的确应该庆幸。
只是庆幸之后又不免有些悲哀。
在现在这样一个“孤独”俨然成为高频词的时代,甚至很多人将“孤独”作为一种自我标榜和宣扬,人们反而理解不了“百年孤独”了。我问过身边的许多人,知道《百年孤独》的幸好还占了多数,只是读过的却寥寥,“看不下去”、“一看那些人名就稀里糊涂了”。
或许百年的孤独毕竟太沉重,对大多数人来说,虽败犹荣的孤独才刚刚好。
不知道这算不算另一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