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文字中的性别歧视-女性

汉语文字中的性别歧视-女性

汉语文字中的性别歧视-女性
汉语文字中的性别歧视-女性

汉语文字中的性别歧视---女性

1.贬女现象

许多称呼妇女的词都有贬义现象。

首先,汉字的写法就有明显的歧视妇女的现象。“女”是象形字,甲骨文“女”像一个妇女双臂反绑跪倒的形状。从字形,可以想见古代妇女的奴隶地位。许多带“女”字旁的字,也可分析出许多严重歧视、侮辱妇女的地方。如“妒”、“嫉”、“嫌”、“嫩”、“奸”、“婪”、“妨”、“妾”、“妖”等等。连指女性的“阴”字也常用来构成贬义词。如“阴毒”、“阴森”、“阴谋”等。

古代妇女在家庭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在社会上更是最底层。因此,古代妇女常自称“奴家、贱妾、卑妾”等。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则有很多卑称。如:贱内、拙荆、糟糠等。在农村,一般男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家里的、屋里的、我那口子等。

2.两性词序

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中,对男女两性的词序大都遵循着男先女后的原则。成语的结构也是男前女后。如:夫贵妻荣、夫唱妇随、男耕女织、善男信女、男婚女嫁、男女有别等。

3.不独称谓词

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词语也在将女性丑化,这正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居高临下和歧视,如“妇人之见”、“婆婆妈妈”、“女流之辈”、“最毒妇人心”等,而对那些不被男人群体接受的男人的评价却是“女里女气”、“娘娘腔”、“脂粉气太浓”这类与女性相关的词语。

这就是完全不带有任何掩饰的歧视。在使用语言、使用汉字的过程中,这一歧视却被视作是传统及合理的存在,这实在是很荒谬的事情。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体系。汉字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而女人,作为社会人类的生产者之一,也应当受到尊重。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比较明显的性别歧视,绝大多数女性能够做到愤而勇争,争的结果当然是对这种歧视的消除,比如家庭暴力、劳动争议、社会偏见等等,这得益于法律赋予的男女平等。但是,也有很多女性对自身地位的弱势予以认同,即总是无意识地承认或者默许性别歧视的存在。很多时候是女性自己的无意识,造成或者纵容了某些“细枝末节”的性别歧视。这也是缘于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因此,追索汉字中所隐含的社会歧视更能警示新时代女性同胞去追求平等和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语言和社会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第7卷第2期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Vol.7 No.2 2005年3月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Mar. 2005 收稿日期:2004 - 04 - 14. 作者简介:杨智慧(1976-),男,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 文学.

64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第7卷 在却只是女性的一般泛称。甚至一些原本褒义的女性词汇的词义已经贬化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汉语中的“小姐”一词。 4.词序中的性别歧视。语言中的次序并不是任意的,而符合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即主要的先于次要的,典型的先于边缘的,肯定的先于否定的。语言在排列有关性别的词时,总是把具有女性标志的词置于具有男性标志的词之后:男男女女,男欢女爱,夫唱妇随;husband and wife,Adam and Eve,king and queen. 二、性别歧视在文化中的体现 1.性别歧视在称谓中的体现 东西方文化都可以从称谓中发现性别歧视的现象。首先从姓氏上来看,东、西方女性在结婚以后都会经历自身姓氏更换或姓氏依附这样一种变化:英语中“Miss White”、“Miss Green”,其中的“White”、“Green”是夫姓而非妇姓;汉语中的“周王氏”、“赵李氏”,都是一种女性姓氏对男性姓氏的依附。再从取名的角度来看,常见的英美人女性的名字常被冠以像花、草、宝石之类的名称;中国女性的名字大多是梅、兰、花、菊等表示娇小玲珑,但同时也有柔弱顺从,被观赏的含义。而男性的名字大都有独立威严、坚强勇敢和自信的含义。再来看古汉语中的一些称谓如:“考”和“妣”是对已逝父母的称谓,“考”的含义是“成”,即一身德行已完成;“妣”即“媲、配”,指与“考”相配。再如对妻子的称呼:贱内、贱室、贱累、内人、内子、房下、糟糠、拙荆等等[3],都带有一种从属、附庸、难登大雅之堂含义。从宗族中的外亲女性称谓来看:中国传统称谓系统里,有许多家“外”字的称谓专指母家或妻家的亲族,如外公、外婆、外眷等等,稍加分析就可得出女性称谓是男性称谓的派生而这种内外的实质还是男尊女卑。 2.性别歧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些对于女性的刻画由于受到哲学、宗教以及传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体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三从四德”,“红颜祸水”,女性的装束和行为只是为了取悦男性,女性在外表和德行上的评判标准是男性制定的,女性的社会价值也是由男性来估量的。男性可以很轻易地就把责任推卸给女性,所谓的“一怒为红颜”,“女祸”,多只是男性的借口和遁词,把历史沉重的谴责强加在她们身上,这是不公平的,是一种在错误思想指导下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英语中“Women are devils’ nets”,“No devil is bad as she devil”,也是对女性的野蛮诋毁。 3.性别歧视在宗教和传统哲学中的体现 来自宗教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基督教《圣经》中有关上帝造人和上帝把人类逐出伊甸园的描述中。对故事稍加思考我们就会很轻易地得出这种宗教思想对于男女两性所赋予的不同观念:女人是男人身上的“骨中骨”、“肉中肉”;女人来自男人,是男人身体的一部分,是否就是说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这和中国宗法中的“三从四德”如出一辙。夏娃引诱亚当吃下智慧果而被逐出伊甸园,这使女性成为一切罪孽和惩罚的祸首,这又和中国史观中的“女祸”不谋而合。故此,西方人说“Women are devils’ nets”,“No devil is bad as she devil”,而中国人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三、语言中性别差异的评述 语言和文化中所体现出的诸多性别差异和歧视现象应该被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很多的因素,人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在的立场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大相径庭的。西方性别和语言研究的理论大致有两种倾向:夸大语言性别差异;忽略语言性别差异。 缺陷论认为语言反映社会规约,同时也强化社会规约。男女两性使用语言的不同使得他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进而又导致两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而这又加强了语言中两者的不平等。语言的性别差异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从一个孩子幼小时就开始的,随着妇女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提高,语言和性别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尤其是在学术界。差异论则认为男女两性成长于不同的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社会化过程,这就决定了他们在使用语言是必然会有差异。社会亚文化中对男女的期望和要求不同,这

性别歧视与女性心理

社会性别歧视与女性成功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张海钟 1 许凌燕2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甘肃兰州,730070) (河西学院教育系心理学专业,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传统社会观念误区、性别歧视与偏见、市场调节失灵、对男女不同角色期待和多重标准造成女性的自卑、依赖、成功恐惧、价值观冲突等心理障碍是影响女性成功的主要原因。社会性别歧视不仅对女性产生心理上的困扰,也关系到女性自身的发展,更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强盛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传统性别观念,塑造现代性别意识;建立健全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女性主体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是减少和避免女性在就业以及职业生涯中遭遇性别歧视,为女性走向成功创造公平环境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性别歧视;女性成功;心理障碍 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参加工作,但恰恰就是在工作中,女性遭受了不能令人忍受的歧视。当代社会中,应聘、招聘、求职、转岗已成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正规的招聘现场许多单位明确注明:只招男性不招女性,这就从一开始使女性丧失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在实际生工许多种要岗位也大都由男性占有,如,经理、厂长、部长、校长等,这种男性垄断高级职

位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和自然的现象,以至于人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如果一个领导或成功人士是女性,人们常常会在称呼前加一个“女”字。工作中的性别歧视还有很多,例如,男女同工不同酬,在升迁机会和空间上,女性显得要比男性少的多。这也使女性刚走上工作岗位有着美好的愿望,希望取得成就,而最终与男性相比事业水平还不够理想,几乎所有的专业领域男性的成就占绝对优势。女性性别歧视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言语到传媒,从工作到家庭,从日常生活到意识形态都深深地打上了歧视女性的烙印。性别歧视对女性的影响是深重的,因此探讨社会性别歧视的原因以及对女性事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并提出适当的教育对策对女性成才及事业的 成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社会性别歧视概念和理论综述 社会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提出性别歧视是“基于性别所做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文化、公民或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2]这是性别歧视的一个权威定义。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设。比如1971年贝克尔提出的 偏好歧视理论[3]。认为性别歧视是雇主的主观偏好。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Phelps, Arrow, Aigner, Cain提出的统计歧视理论,该理论认为雇主总愿意以较低的工作成本雇佣较高预期生产率的求职者[3]。女性职业生涯期短,受教育水平低和工作经验少导致雇佣歧视。这种歧视的结果又加重了偏见的程度,最后导致一种恶性循环的排挤结果。人力资本模式认为,女性在职业发展中所遭受的差别待遇,主要归因于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教育、技术培训和工作经验不如男性的结果。社会歧视论认为[3],社会传统和文化对两性

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一、引言 (一)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概述 (二)探索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就业中性歧视的现状 (一)女性社会就业机会不平等 (二)女性就业职业范围选择少 (三)工作待遇不平等。 三、就业性别歧视引发的问题 (一)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普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二)就业性别歧视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四、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的原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1、性别分工不同 2、双重角色冲突 (二)经济形势因素 1、社会经济转型的劳动力需求 2、企业追求高的效益 (三)个人因素 1、女性生理因素 2、教育程度的不同 五、缓解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对策

(一)消除性别偏见 (二)加快性别文化发展 (三)提高以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四)改变就业环境和就业机会 六、结语 摘要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句话很早就被人们提了出来,意思是说男人和女人是一样的,没有差别的,女性劳动者应当享有与男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男性劳动者能完成的工作,女性劳动者也能完成。然而在劳动力市场上任然是以卖方市场为主导的今天,就业性别的歧视任然十分常见,这极大规模的影响了社会公平的推进,也对劳动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目前存在的这种巨大的就业性别歧视,损害了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和平等价值观念,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女性面临的就业歧视现状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探索我国在保障女性合法权益,反歧视方面制度的建立。以及如何消减这种就业性别歧视。并再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过反就业性别歧视的建议和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

一、引言 (一)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概述 1975年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墨西哥宣言》第一条规定,“男女平等应当包括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即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各个领域中,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歧视,是指人对人就某个缺陷,能力,出生等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这个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歧视是直接针对某个特殊群体的行为,由偏见引起,往往从带有感情色彩的表现,转化为行为中的故意回避,直至发展成为暴力行为。 就业歧视指没有法律规定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基于种族,肤色,民族,年龄,性别,残障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给予一定的好处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而大部分学者则认为,就业歧视是指具有相同生产特征的,人,仅仅因为他们所属的人群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或者说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工人与劳动生产率无关的个人评价。学者们将歧视的表现形式总结为就业歧视,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三类。 歧视具有排斥性和广泛性的特征,所以就业歧视通常表现出的是正式的制度规则下,运用着非正式方式来实施某个工作。201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开展第三期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谈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摘要]英语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自本世纪70年代初女权运动兴起后更有很大的改观。本文分析了语言性别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举例说明了性别歧视的主要表现,最后针对性别歧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性别歧视性别语言语言发展 Sapir- Whorf 假说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的产物,它还能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精神的构建。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语言本身并没有性别歧视,可是并不是说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对语言没有影响。社会学家指出:语言的结构、词汇及用法与操该语言的性别角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人们对于男女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的研究起步却很晚。直到20世纪初,语言和性别问题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和文化现象。本文将对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所产生的根源、性别歧视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语言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 1.意识形态的影响。神话与宗教都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女性在神话中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世界各国神话中,男性被称为“物种之范”,而女性是作为附属于男性而存在的。圣经中的上帝造人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女人只是男人脊梁的一根肋骨。亚里斯多德在《动物的起源》中认为:女人是残缺不全的男人。汉文化更是如此。孔子就把女人和小人归为一类。而神话、宗教和汉文化的儒家思想都在历史上曾经一度统治过人的思想意识。 2.社会化偏见的影响。在西方社会,妇女处于从属地位,而男性则是大权在握、身居要职。如:已婚女子要改随丈夫的姓成为Mrs sb,未婚女性可以称为Miss, 而对于男性则没有这么多的限制,一个Mr 就全部概括了各种身份的男性。在Mr Smith married off all her daughters中,marry off 很容易就让人想起auction off (拍卖掉), sell off(廉价出售)。这些都反映了语言对女性的歧视。汉语中,也有类似的歧视性语言,如长舌妇、美女蛇、头发长见识短等。 二、语言性别歧视的主要表现

就业性别歧视分析

就业性别歧视分析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我国现行的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我国宪法中有关于劳动平等权的规定,构成了全部禁止就业歧视特别是女性就业歧视法律规范的立法基础和前提。1980年7月,我国政府签署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国际公约》,1990年我国政府批准的《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在我国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劳动法中的第3、12、46条等都明确了劳动权的范围,并将宪法中的劳动平等权等权利覆盖到劳动就业中的各个环节,从而确立了反对就业歧视的基本原则,确保了妇女在就业中的权利。另外,2005年修正的《妇女权益保障法》,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就业促进法》都明确重申了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都享有平等权,包括在晋职、晋级、考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分配住房、享受待遇等方面的男女平等,不得歧视妇女的法律规定。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3期) Total No .293 收稿日期:2012—03—10 作者简介:张秋平(1978—),女,山西汾阳人,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汾阳师范分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论汉语中的性别歧视 张秋平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汾阳师范分校,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性别歧视是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本文所说的性别歧视,专指对女性的歧视,全文归纳了汉语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试图从文化史的角度,追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歧视女性的习俗表现。目的是唤起女性不断地争取消除语言中长期以来残留的对女性的歧视现象。 关键词:性别歧视;语言;汉语;文化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11—02 一、汉语中的性别歧视表现 中国特殊的社会境况,在汉语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从汉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1.男权主义 男权主义就是,一切以男性为规范和标准,把男性当做主体,女性则被视为例外。在封建制度里,丈夫可以休妻,但妻子就不能休 夫;男人可以续娶, 续娶的叫做“续弦”或“填房”,而妻子就没有这样的权利,这很明显地反映出妇女的 被支配地位。 即使在现代社会,仍存留着歧视妇女的痕迹,许多词语都是针对男性而言的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例如:厂长、经理、校长、省长等。这些称谓,实际上都是为男性而设的。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我们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大多数场合都是指的男性,倘 若是女性的话, 往往在前面加上“女”字,像“女厂长”、“女经理”等等。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在以上词语的前面加上“男”字。还有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提到不明性别的人时,一致用“他”不用 “她”。汉语中还有一些俗语或惯用语,也同样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现象。比如说:“未婚从父,婚后从 夫, 夫死从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称呼表达习惯,也明显地保留着以男性为中心 的痕迹。过去,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妇女虽然 有名字,但出嫁以后,通常以“x 氏”称之,即在“氏” 前面加上母家的姓,正式场合则在前面再加上夫家的姓。如某妇女为“张李氏”,表明夫家姓张,娘家姓李。平时称呼的时候,则把丈夫的姓冠之于前面,像“王大娘”、“刘大妈”等等。 2.贬女现象 许多称呼妇女的词都有贬义现象。首先,汉字的写法就有明显的歧视妇女的现象。“女”是象形字,甲骨文“女”像一个妇女双臂反绑跪倒的形状。从字形,可以想见古代妇女的奴隶地位。许多带“女”字旁的字,也可分析出许多严重歧视、 侮辱妇女的地方。如“妒” 、“嫉”、“嫌”、“嫩”、“奸”、“婪”、“妨”、“妾”、“妖”等等。连指女性的 “阴”字也常用来构成贬义词。如“阴毒”、“阴森”、“阴谋”等。 古代妇女在家庭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在社会 上更是最底层。因此, 古代妇女常自称“奴家、贱妾、卑妾”等。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则有很多卑称。 如:贱内、拙荆、糟糠等。在农村,一般男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家里的、 屋里的、我那口子等。3.两性词序 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中,对男女两性的词序大都遵循着男先女后的原则。成语的结构也是男前女后。如:夫贵妻荣、夫唱妇随、男耕女织、善男信女、男婚女嫁、男女有别等。 · 11·

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

谈谈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字体大小:大中小小蕊发表于 2010-06-08 16:27评论0条阅读154次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本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专业提供职称论文发表等服务的中国毕业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性,因而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比较困难。 假定雇主对女性劳动者存在个人偏见,认为女性是不如男性的.在相同条件下不愿意雇佣女性劳动者,只有在女性劳动者的薪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雇佣她们。其具体表现就是在同一行业的同一职位中女性的工资低于其男性同事。雇主偏见的另一表现就是女性劳动者即使被雇佣.在同样条件下.男性培训进修以及升职的机会更大一些。 3.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是我固性别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

浅析中国的性别歧视

结课论文 题目:浅析中国的性别歧视姓名:耿松涛 学号:200904010066 系别: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目录 摘要 (3) 一性别认同 (3) 二性别差异 (3) 三性别歧视 (4) 四结语 (5) 参考文献 (5)

浅析中国的性别岐视 摘要:人类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构成的,从新生儿降生之日起,就被周围人确定为男孩或女孩,这种性别的确定,反映了他或她本身的重要生理特性,也影响到他 或她今后在社会中的角色认同和角色作用。因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性别, 作为男性或女性,构成了我们社会认同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很多时候,人们却在 有意或无意中维持着关于两种性别的错误的看法,性别歧视则成为其中争议最大、 影响最深的一个观点。在人们心中,重男轻女的观点根深蒂固,一直到现在仍然是 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键字:性别认同性别差异性别歧视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 引言: 性别歧视是一种维护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不平等的一种意识形态,主要是通过男女两性之间自然的、生理的差别的强调和夸大,来宣扬男性优越于女性的合理性。这种主张人类的一半对另一半的偏见和压迫,却得到了大部分男性甚至还有许多女性的赞同,由此可见,性别歧视影响之深,伪装之精。 一、性别认同 性与性别是我们的基本分类,也是我们最基本的社会认同。从新生儿降临之时,人们便对其性别十分敏感,想知道究竟是女孩还是男孩,然后很快为孩子取一个男孩或女孩的名字,再会根据孩子的性别准备衣服和玩具等。孩子一降生,亦会由于其性别不同而得到其父母或其他亲人们的不同对待,待孩子稍微长大,对其本身性别的认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而实现的,具体地说是孩子通过观察他们父母的行为,并学习模仿其相同性别父母的行为,也即做出与自己相同性别父母的相符行为,从而获得性别的认同。 二、性别差异 由于男女性别的不同,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从出生到死亡都贯彻终身,它犹如空气存在一样存在与我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理差别、心理差别和社会差别三个方面。 而生理上的差异是最明显不过的了,如身高、体重等。补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属于生理性的差别,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相关理论的具体性质,如果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是取决于生理性的差别,那么也就承认了遗传的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则基本上没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答案就是接受男女之间的差别,进而接受建立在这种差别之上的诸多偏能见和不平等。相反,如果承认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区别中生理差别只是次要因素,社会的环境影响是主要的,那也就是承认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后天的社会差别,在这种情况下,答案就积极主动了,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女性完全可以改变社会环境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此一来,性别歧视将被证明完全是一种人为的错误和骗局。

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职场上的性别歧视 法学院1204班 梁淑冰 学号142论文摘要: 平等一直以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性别的不平等却是个永远的问题,性别歧视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试图从调查问卷和社会现象出发分析职场上一直存在的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但现在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关键词:就业市场;性别歧视;附加成本 一、职场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社会现象 我国《劳动法》第13条指出,“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之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虽然该法规意味着社会的进步,但法规的出台仍然不会改变不少人对女性就业前景的看法,职场中仍然存在隐性的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指出:被访的女大学生中,有%的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的就业机会少”,更有%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全国妇联第八届书记处书记李丽芳表示,一项调查显示,高校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65%的女毕业生认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就是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在实际操作中,男生一般投2到3份简历即可得到一次面试的机会,而女生要得到一次面试机会,要投8到10份简历。目前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称在就业过程中,“女硕士=男本科、女本科=男专科……”。 由于用人单位在招工简章中公开歧视女性的行为将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查处,“提高门槛”也成为一个新手段。一些用人单位针对女性设置额外的附加条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陈贺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从英语语言出发,分析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视男性用语为主体,女性用语为变体或附属;两性词语在词义上不对称;词汇排序上遵循“男先女后”的原则。接着从劳动性别分工、宗教思想、性别角色社会化三个角度对之进行原因解读。这为当前的性别语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性别;劳动分工;宗教;角色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9-0209-03 性别歧视是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它可以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也可以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歧视。《朗曼英语词典》定义性别歧视为:“以性别为基础的歧视,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美国传统词典》关于“性别歧视”的解释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因此,“性别歧视”通常是对女性的歧视,是社会对女性的偏见[1]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思想的重要载体,折射了社会的文化习俗与价值观念。通过语言,可以管窥到人们的性别观念。几千年来,英语国家人们一直生活在父权制体系的桎梏之下,对女性怀有深深的歧视。这一性别态度,在英语语言中有着深刻的印证。那么,本文将揭示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对之进行原因探讨。 一、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一)以男性为规范 以男性为规范是语言性别歧视的重要表现之一[1]1。表现在具体语言事实上,即语言视男性用语为主体,将女性用语当作变体或附属[2]。这一特征在英语语言中具有鲜明的体现。 (二)词义上的不对称 其次,与男性相比,英语中与女性相关的贬义词数量众多。据Dale Spencer统计,英语中表达“性生活放荡”的词语,至少有220个是与女性相关,而只有20个左右与男性有关。另据研究,英语中表示“在性生活上乱七八糟的女子”的词多达320个,几乎所有关于女性的词都有具有贬义,而一部分关于男性的词则含有“哪个男子不风流的”容忍之意。 再次,男女词义演变上不对称。在长期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男性词语向褒义方向演变,而女性词语则有恶化的趋势。King(国王)、lord(老爷)、master(主人)、father(父亲),在现代英语中,只要把他们的首字母大写,就可以分别用来指“上帝”、“基督”、“主或神”。与男性褒化相对,女性词语往往增加了贬义。Tart一词原指一种小糕饼,后用作亲昵的称呼年轻女子,后来演变为“富于性感的女子”,随后又转化为“对道德不甚介意,作风随便的女子”,而现在又指“在街上拉客的女子”。 (三)语序上的歧视 二、英语中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语言依赖于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不同的社会形态,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英美国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不无关联。而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与以下三个层面紧密相关: (一)劳动性别分工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男女不平等源自劳动性别分工[3]67。劳动性别分工是人类最主要的社会分工形式,以生理性和社会性别为基础,社教化将男性和女性分别规范在以性别特质界定的工作岗位[3]68。依照性别分配劳动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分工方式,它是人类寻找到的最有效的组织社会生活的方法[4]。在西方农业社会里,劳动性别分工模式主要与性别天然差异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 首先,在某种程度来讲,劳动性别分工是自然秩序的结果[5]。根据达尔文理论,男性与女

高中英语作文:关于性别歧视

高中英语作文:关于性别歧视 The date of March 8th reminds people of the importance of women, for they give birth to the children and the contribution they make to the family. Nowadays, more women have got the respect and certain rights. But gender discrimination still exists, for both men and women. 3月8日这个日期提醒了人们女性的重要性,因为她们生孩子,对家庭做出了贡献。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了尊重和某些权利。但是性 别歧视仍然存有,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n women, it is easy for people to notice this problem. In the last century, the word feminism was created and many women fought for the respect. Now most women have grown into the new generation, they are confident and independent. But in some aspects, women are still struggling for the equality with men. Such as the pay in job and the chances to work. 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对女性的歧视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人们创造 了女权主义这个词,很多女性争取得到尊重。现在绝大部分女性已经成 长为新一代,她们自信并且独立。但在某些方面,女性仍在争取与男性 平等。比如工作酬劳和工作的机会。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n men, which is easily to be ingored. When people see a man who dresses the colorful clothes, or polishes his nails, they will laugh at him,for this is a girl thing and a man should not do it. Men are considered to be different from women in their acts. Actually, men have the right to do what they want, but the public opinion limits them.

员工结构合理化分析

公司人员结构合理性分析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核心资源,有必要像盘点其它各类资源一样进行整体的盘点。人员结构分析则是其中必做的工作之一。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建立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而人力资源规划很重要一部分数据来源便是企业部门结构合理化分析。本方案从公司整体人力资源入手,通过对公司员工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加班时长统计、离职率、以及所学专业与岗位说明书的匹配度等七个方面进行总体分析和思考,再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相似行业工种的结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各部门结构合理性。最后,针对各部门的结构情况,对未来招聘及培训等人力资源工作进行建议。 一、公司整体人员结构分析 (一)性别统计(截至2009年7月10日) : 54%46% 公司截止到2009年7月10日共有员工96名,其中男员工52名,占总数的54%;女员工44名,占总数的46%,男女员工的比例

为:1。男女比例基本与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一致,因此公司的性别比基本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并没有出现某些行业或单位中出现的用人性别歧视问题。 (二)年龄统计(截至2009年7月10日) 2% 6%45% 47% 公司员工整体结构比较年轻,平均年龄为岁,20-30岁员工45人, 占47%;30-40岁员工43人,占45%;40-50岁员工6人,占6%;50岁以上员工2人,占2%。不同于其他指标,如果在没有大的组织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年龄应当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稳步上升的。因此,当前较为年轻的人员结构,有利于公司在未来几年保持发展的稳定性,并且朝着日趋成熟的方向推进。 较为年轻的员工在企业中的所起的作用要辩证的来看。年轻员工具有创造力强,可塑性强,表现欲望强烈,渴望得到承认等特点,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一定要对这些积极因素给予合理的引导,提高新员工岗位评价的合理性,做好新员工的岗位培训工作,同时为员工提供有预见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变化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变化 王金平1 ,翁义明2 (1. 湖北省自动化工程学校,湖北襄樊441021 ; 2.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性别歧视语是指轻视、侮辱或忽视女性的语言,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文章分析讨论了英语中性别歧 视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新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英语;性别歧视语;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H31 :H08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性别歧视是指偏袒或凸显一性别、损害或无视另一性别的 一种语言现象。目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轻视、侮辱 或忽视妇女的语言上,因此,我们可以把语言性别歧视界定为, 人们 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表现出来的对妇女的一种藐视、忽 略或偏见。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人类社会里,性别歧视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语言当中,英语也不例外。随着西方社会妇女权利平等运动的发展,妇女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改善,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有所减少,但由于语言变化速度缓慢和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这一歧视现象仍 然大量存在于英语语言中,并被使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拟对英语中常见性别歧视语的表现形式以及歧视语发展的新动向进行 探讨和解析。 一、英语中性别语言歧视的表现形式 (一) 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一般来说,不同的语言在称谓上都或 多或少存在着对女性歧视的现象。汉语里,在过去漫长的封建历史上,绝大多数中国未婚女子都只有姓无名,一般在姓氏后加“氏”字以表示对她们的称呼,如“张氏”、“王氏”等,而结婚后她们又得从夫姓,如“张王氏”、“赵李氏”等,对女性的忽略和歧视可见一斑。 英美文化中的男女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现象也首先反映在称谓语上。 在英语中Mr. 加在姓氏前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使用时不会暴露他 们的婚姻情况,也不会因为他们婚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其称呼。而女士则要根据其婚姻状况分别称为Miss 和Mrs. ,同时暴露了她们本不愿表明的婚姻情况,而且,在使用Mrs. 时,女性还得更改自己的姓氏 使用丈夫的姓来表明自己嫁给了某姓的某人, 如Mrs. Smith ,Mrs. Brown 等。究其根源,恐怕是因为妇女的社会地位不像男人可由其所从事的职业决定,而是不得不依附其丈夫的地位来显示自己的身份。而在人们使用最为频繁的正式称呼语gentleman 和lady 中,如果探 索其语义蕴涵也存在性别上的社会偏见。gentleman 一词有“仁慈、文雅、慷慨、礼貌”等表示种种具有褒 义感情色彩和一种社会典范的人物形象的意义。而lady 一词则不具有这些表示美好、褒义的色彩,只是泛指一般的成年女性。在职业的称谓方面,doctor , professor , layer等这些被认为是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或标记的话都是用来称呼男性的,如果 这些职业由女性来承担的话,就必须在这些词前面加以特别的说明, 如female doctor ,madamchairman ,lady professor 等。而那些被认为是地位等级偏低的职业如 governess ,babysitter ,secre2tary ,nurse 等如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则被默认为由女性承担,因为她们被认为是担任这些职业的“最 佳人选”。这一语言现象明显是对女性的偏见和轻视。 (二) 男性词的泛指现象 在英语中man 等作为通性名词的习惯用法和he 等泛指代词的语法 规则,都含有忽略、轻视女性的客观存在和否认、贬低女性权利价值及社会角色的倾向。这是传统思想上对女性歧视在语言上的明确无 误的表现。例如: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Man creates history. /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上述例句中用man/ men 来泛 指人类,这在英语中是极为普遍的用法。但在一些女权主义者和妇女解放运动支持者眼中,这种泛指现象是一种忽略和轻视女性的历史 沉淀物。因为在《牛津英语字典》中,man 基本上指男性,只间接表 示女性。在英语中,没有表示两性的、一般意义的、单数的不定代词,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he , him ,his 来泛指男女,把它们从只表男性单数意义升格为两类性别的普遍代词。尽管男女人口的比例各约占 50 % ,但据统计,英语语言中he与she 使用的比例却是4 :1。这一现象是“男性比女性重要和优越”这种主流思想的特定产物,是忽视妇女存在在语言上的反映。例如: If a person breaks the law he will be punished. / Every2 one should fulfill his duty in the society.另外,和man 组成的合成词来泛指男女或整个人类在英语中也大量 存在, 如chairman , mankind , manmade , businessman , Englishman , Frenchman 等等。而就连woman 一词在外形也是依附在man 这个词本身上生成的。类似fa2ther ,brother 这样的词在很多语境里跟man 一样也有泛指意义,如the faith of our fathers (先辈的信仰) ,the brotherhood of man (兄弟般的关系) ,在这种情 况下,father , brother 除了指男人外还指女人。man ,father 诸 如此类的词汇在语言中“一般”意义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在潜意识里不停地唤起整个社会的“男性”意识,是一种历史沉积的语言歧视和偏见现象。 (三) 词汇意义及形式上的不对称现象 社会语言学语言性别歧视研究还发现,就语言分别对男女描述的表 意功能而言,英语词汇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缺陷。首先,在英 语里,有许多词汇仅仅只有表示 男性的用法,而没有体现女性用法的形式;而另有一些英语词汇却只 有表示女性的用法,没有体现男性用法的形式。例如: chairman , Man ofthe year ,virile ,seminal 等词语只用来描述男性;而类似shrew ,virago ,wanton , bitchy 等词语只用来描述女性。通过对比发现,几乎所有只用来单独描述男性的词语都多少含有褒义的色彩,如seminal 是“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意思,却没有相应表示女子 褒义的说法。而那些只限于描述女性的词语都多少含有贬义的色彩,如bitchy , wanton 都表示女子“放荡不贞”的含义,却没有相应的表示男子的用语。其次,在分别修饰男女的成对的英语词汇中,与男 性相关的单词往往有积极的涵义,而跟女性相关的词则往往会有贬义。以spinster 和bachelor 为例, 这两个词均为“one who is notmarried”的意思,前者指未婚的女性,后者指未婚的男性。然而 仔细探究之后,我们发现bach2elor 是一个没有任何贬义的中性词, 而且本身还是一个多义词,例如,表示具有“学士”学位的人等;而spinster 一词却明显含有怪诞、孤僻、嫁不出去等贬义色彩。又如,manly 一词用来形容一个男人勇敢、果断、刚毅,具有男子汉气概,具有褒义;而与它对应的词语womanly 则是形容一个人软弱无 能、婆婆妈妈,明显含有贬义色彩。Master 是表示一位能干、有权 利的男人;而对应的单词mistress 则是“情妇”的意思。许多其他 类似的词也一样,表示女性的词有时会带有贬义,king 和queen , patron 和matron ,governor和governess 等。再次,英语中很多女 性用词都是由男性用词加上后缀变化而来的,如actor2actress , hero2heroine , host2hostess , usher2usherette 等。这一点似 乎也在说明女人自古以来就是男人身上的附属品。Baron 曾说过“, 在多数情况下,女性后缀的使用意味着女性是男性名词的一种派用, 具有次要或劣等的地位”。 (四) 性别歧视在英语谚语中的反映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经验和体会的产物,是民间文学的宝库,如同一个小型的百科全书,反映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男女没有平等、妇女受偏见的 社会里,有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歧视妇女的文化现象也通过谚 语反映出来。下面举例说明各类带有明显歧视妇女观点的英语谚语。 1. 反映妇女家庭和社会地位及角色的 A horse ,a wife and a sword may be showed butnot lent . (老婆如同马和剑一样只能展示不能让出。) Married man turns his staff into a stake. (男人娶老婆,手杖变刑柱。) 2. 反映妇女道德品质低下的谚语 No devil is so bad as she devil . (恶魔没有凶狠的女人厉害。) Women have no souls. (女人没有灵魂。) 3. 反映男尊女卑的A man of straw is worth a woman of gold. (十个裙衩女,抵不上一个踮脚儿。) Marry your son when you will , your daughterwhen you can. (娶媳不忙,嫁女宜速。) 4. 反映妇女愚昧无知的Women have long hair and short brains. (女人头发长,见识浅。) Women in state affairs are like monkeys inglass shops. (女人处理国家大事如同猴子闯入总之,英语里有许多谚语从社会生活的不玻璃店 摸不着头脑。)同方面反映着歧视妇女和贬低妇女形象的现象,这不 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的。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除了以上所讨论的之外,还表现在诸多其他方面。例如,当男女相提并论时词序上总是男先女后,如men andwomen , boys and girls , brother and sister , husbandand wife 等。 歧视现象还表现在一些带有轻蔑或辱骂女性的比喻词上,这些词语 往往是表示可口的食物、漂亮的花草及供人玩赏的小动物等,如 dish ,cat ,doll ,apple 等。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有趣现象是,在 西方,人们往往用女性的名字来命名龙卷风,据说是因为女性天性就 像龙卷风一样善变和不可预测,如Hurricane Alice , Hurricane Barbara , Hurricane Florence 等,这明显是对妇女的一种偏见。 二、英语中性别歧视语的更新与变化 语言上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性别歧视都有悖于建立一个男女 平等、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因此,避免甚至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现象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语言学家及其他有关人士的艰巨使命。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再度兴起,大众传媒手段的广布,整个英语界对于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展开了一 场力求改革的社会运动。特别是一些女权主义运动者,更是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呐喊,寻求来自各方的支持,“为什么我们妇女在语言上要 被贴上女性的标签?”她们甚至认为“是性别歧视语言使我们处于 更加不利的地 位”。她们的努力与抗争,正在给英语语言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 (一) 中性名词代替阳性词man 妇女解放运动者提出,要用不具有性别标志的一些中性名词,如person , people , human , human being 等来替代泛指的英语名 词man/ men或mankind 等。例如:All people are equal in thee yes of the law. / Human being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of all species.一些敏感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在许多英语词汇中,尤其是有关职业的 名词,实际上排除了女性的作用与身份, 如policeman , businessman , chairman 等,于是她们提出了用中性词person代替 阳性词man ,因为她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如: chairman2chairperson ; policeman2policeperson ; businessman2businessperson。 (二) 取消英语中阳性代词he , him , his 的泛指现象用以下的方式来取代英语中he , his , him的泛指: 1. 用没有性别标志的第三人称复数they , them ,their 来替代。 All the people have their coats. You must know your customer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