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赏识教育的实验与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成功
万慧宁
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由此,我要说,了解学生,善待学生,给予学生成功的快乐,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教学实践中,我确切尝到了赏识教育的甜头。期末考试前,我克服了焦躁的心理,不断地鼓励学生,他们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期末考试取得了平均分90分的理想成绩。人是有弹性的,很多事情可以改变,只要你有心,有勇气。
赏识教育可以概括成“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六大原则,前3个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要“对人不对事”,后3个原则要“对事不对人”。以这些原则作指导,教学实践中具体操作起来有许多方法,如:
1.信任学生——“你能行”
要常对学生说“你能行”,相信学生会把学习进行得很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一点尤其重要。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理解学生——善于感激
教师对学生,也要学会感激、善用感激,这实际上是用事实表明了你对学生的理解,当你这样说、这样做时,可爱的学生会对你的情感无动于衷吗?
4.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5.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
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6.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以分为:
①平等地对待学生。放下教师架子,尝试“蹲下来与孩子说话”的形式,无论在姿势、口气上都要与学生公平交流,不要人为制造心理压力,在平静愉快的气氛中,指出学生的错误,提出自己的希望。轻声细语的批评效果更好。
②用正面思维跟学生说话,永远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俗话说:“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孩子的自尊心是稚嫩的。两相比较会知道,正面思维的说话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亲近你,接受你的批评。若用“负面思考”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后果不堪设想。赏识带来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③劝导学生而不是强制学生。当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学生不想接受时,不要强制他马上按你的要求做,“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是不可能从思想上解决问题的。应引导他逐渐从思想上接受教师的做法。
赏识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而赏识本身又暗含着希望,只有当学生受到赏识之后,才会自觉地接受你的期望,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学习、生活、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应该赏识学生,你在他心目中“就不是一个总想置身于他们的忧虑与激动之外,不关心其痛痒的教师”(夸美纽斯语),一旦在他们身上产生了“赏识——期望”效应,那么,你对他们投之以爱之桃,他们就会报之以爱之李,使你育人之美好初衷变成现实。欣赏学生,实现双赢,何乐而不为呢?给孩子一点爱吧,他将回报你更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