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品设计学》复习纲要解析

《纺织品设计学》复习纲要解析

《纺织品设计学》复习纲要解析
《纺织品设计学》复习纲要解析

1热阻:热流穿过纺织品时所受到的来自材料的阻力,纺织品中的总热阻由热流进入和流出纺织品时的接触热阻和纺织品本体热阻三部分组成。

2纺织品风格:指纺织品的属性特征刺激了使用者的感觉器官以后所形成的伴有心理映射特征的感觉效果

3纺织品设计:策划-研究-开发-设计-机能实现-制造-销售-使用-后处理

4色调:色彩外观特征与基本倾向,由色彩的三属性决定。

5色彩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光泽感的物化:让三个表示光学物理量的特征值X1(反光度)X2(光度差异率)X3(漫射率)通过心理响应验证,被心理知觉定理域的心理特征值所接受,在两者之间形成可以拟合的呼应关系。色泽感影响的因素:1纤维的内部结构2纤维的表面形状3纤维的集合方式:成纱方法,捻度,捻向4纱线的组织形式:捻度捻向的配置,密度和浮长5后整理工艺

6纺织品风格:纺织品的属性特征刺激了使用者的感觉器官后,所形成的一种伴有心理映射特征的感觉效果。

7三原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混合后成白色,加色混合法)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混合后成黑色,减色法)。

8方形密度;指拟设计织物的经纬纱具有相同的直径(同特或同支)和相同的密度(同密)时所具备的密度值。

9相对密度:指织物的实有方形密度和它有可能得到的最大方形密度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10方形织物:具有方形密度构造特征的织物。

11创新设计:指新颖独特且具有社会价值的设计,它必须在没有现成设计或类似设计可借鉴的条件下形成。

12纺织品属性:效用属性,人为属性,市场化属性,生命期属性。

13互补色:在色相环上对角线上的颜色。

1纺织品的功能目标?基本功能:保暖,遮体。技术功能:防风,雨,防蛀,防紫外线等。象征功能:地位,权力,情感等。

2纺织品工业美的表现方法?工业表现:色彩、艺术、图形。常用方法:1印花,色彩配置设计2织纹设计,改变光泽和形貌3织物三维造型,改变厚度,重量,

面密度分布,平面刚度及刚度的对称性设计-----改变线条感与形态4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非欧式几何图形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

3 5W2H创作法?WHY为什么要设计WHAT设计的目的是什么WHERE从哪里入手设计WHO由谁承担设计WHEN什么时候开始,HOW MUCH要达到什么程度HOW这样进行设计,怎样实现

4基本手感?是组成综合手感的组成单位,每一种基本手感代表一种手感内容,如滑糯,硬挺,丰满等,多种不同的基本手感以不同的基本手感以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形成织物的综合手感。综合手感?也称总手感,它被用来表征织物手感总体的好坏程度。这样一种的物化方法主要是面向用途的,综合手感值愈高表示适于用途的手感水平愈好。表达式?参数的意义?不同织物不同用途,其基本手感不同,基本手感值大,综合手感值大,手感的总体水平好,满足要求越好

5细纤化对舒适感有何改进?细纤化后涤纶长丝容水保水能力加强主要表现在1.纤维间的孔隙数增加,随纤维根数的增加成比例增加 2.纤维间孔隙的面积随纤维直径的减少而迅速减少 3.孔隙越小,排液的附加压力越大。

6密织物?在有限的成形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具有最大的经纬密度的织物—极限密度。密织物结构特征?如何判断密织物紧密程度?当经纬纱进入挤紧态时,相邻两纬纱间距离(几何密度)正好等于Lw=Dj+Dw,当Lw

7为什么涤纶织物能成功仿真丝绸?1.触觉,视觉风格接近2.有与蚕丝相近的物质结构形式如比重,同为两相(结晶与非结晶)微细结构等,可模拟原纤构造细纤化技术3.有与蚕丝织物基本相似的加工工艺(1)对纤维进行剥蚀精练获柔软手感(2)可与碱发生反应

8怎样获得好的线粒纹效应?1.增加经纬密以增加经纬纱的屈曲波高,从而增加线纹效应2.调整纱线的捻向和线纹走向的配合方式,突出线纹的刺激效果。关键是线纹清晰浮点所产生的反光不同(1)只要线纹方向与捻向互相垂直时线纹才清晰(2)突出一个方向的线纹,就要使另一方向的纱线的捻向与线纹方向平行。

线粒纹效应:指由突出在织物表面的交织点颗粒和由颗粒延续形成的线状织物所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9工业设计的基础要求有哪些?1.明确的设计目的与目的物2.可容的环境,空间,

时间3.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意识活动,具有(1)反映性特征(2)序列性特征(3)可塑性特征(4)对策性特征

10涤纶纺真丝绸的减量如何控制?1.水解促进剂:季胺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间歇式工艺,烧碱浓度低。阳离子减量渗透剂—以匀化织物吸碱能力的碱减量渗透剂:烧碱高浓度,连续式工艺 2.处理条件的影响:a.温度升高减量率上升 b.时间上升减量率上升,减量初期影响大 c.浴比上升表明按织物重量计算的碱溶液浓度减少,减量率下降,功效均匀。d.预定型:减量处理前经历过热定型处理的,减量效果均匀,手感柔软3.织物自身结构(1)纤维细微结构,水解由外到内(2)纤维集合体的形态结构,a.纤维截面形状,圆形截面表面积最小,反应最慢b.长丝纱中的纤维数上升,减量率上升 c.长丝集束方式:网络与加捻。减量对织物手感有和影响?减量对手感的影响表现在对织物弯曲刚度和交织压力的调整:涤纶的碱水解提供了可以通过碱量使涤纶长丝织物获得丝绸手感的机会 1.减量后织物中纱线的弯曲刚度将按比例递减,如果减量率是20%的话,那减量后的刚度仅有减量前的0.64倍。因此织物更加柔软 2.减少纱线间交织压力也可使织物手感改观,通过减量使纱线直径减小,并不是使交织纱线不再贴接,而只是使相互之间已存在的挤压变形有所减轻

11覆盖密度?既紧度,经纬纱直径与相邻两根经纬纱之间的平均中心距之比。挤紧度?两者有和关系?覆盖密度反映的是二维平面与视觉相关的信息,而挤紧度是一个三维指标,与织物手感及织物与赋形与保形能力有关

总的覆盖紧度:织物表面被经纱覆盖的面积与织物总面积之比

12影响长丝纱形态记忆功能的主要因素?1.长丝纱捻度2.定捻的定型温度3.织物精练与解定型起绉的温度时间与加工方式 4.织物的拉幅定型幅度与超喂量的确定5.定型温度与时间6.纱线线密度与纤维数

13纺织品的光泽是如何形成的?纺织品的光泽通常指在一定的背景、和光照条件下,织物表面的光亮度以及各个方向上光亮度分布的对比关系和散色的综合表现,它是客观物理量通过人眼感受产生生理量,再经大脑和心理综合性的审视判断后形成的产物,是光信息刺激人的视觉细胞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光泽的判断,属于人对光的感觉和知觉。如何采集光泽感的信息?一种方法是用变角光度法采集光泽感信息,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偏光光度法采集。有哪些指标可以表征光泽感?

骠光:类似肥壮骡马毛被的光泽感。极光:类似镜子或玻璃上反光,方向差异大。珠光:光泽明亮柔和,不刺目,有闪烁的光感。绉光:织物表面似有一层雾样的光景,分布比较均匀,属典型散射。

14暖色是哪些色?红,橙,橙红,橙黄冷色是哪些色?蓝,蓝青,青从暖到冷色排序?红橙黄绿紫黑青白

15什么叫川端手感评价系统?测定与表征手感与织物相关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的系统,该评价系统是如何对织物的手感进行评定的?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方法基础上形成一个以织物在微应力下的典型力学行为测试为目的的手感评价系统

16细纤化对光泽感有何影响?细纤化后,纱中的纤维根数增多,可增加长丝纱纤维内部反射光的数量,层次厚度减少及层次增多,使来自纤维内部的反射光在纤维表面的分布更加均匀。

17如何进行仿毛织物的风格模拟设计?一.卷曲形态的模拟1自发卷曲法:利用产生在纤维截面上的不均匀力形成卷曲的方法2变形卷曲法:又叫机械卷曲法,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并以切断前的牵伸丝束为加工对象二.纤维外表形态的模拟1纤维长度模拟2纤维线密度模拟3纤维表面形貌模拟:鳞片层4.纤维截面形态的模拟:羊毛截面近似圆形仿毛长丝纱的性能模拟与风格设计:1.通过假捻变形和弯曲变形实现毛风格模拟 2.通过长丝纱中纤维的异收缩实现毛风格模拟 3.通过长丝复合纱实现风格模拟。

18仿真丝绸风格设计:1非圆形截面—仿光泽闪光效果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纤维混纺成纱3长丝纱的纤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4细纤维化

19形态风格的物理特征值和感觉特征值有哪些?拉伸功、拉伸恢复率、拉伸线性度、压缩功、压缩回、弹性、压缩线性度、弯曲滞后距、平均弯曲度、剪切平均滞后距、剪切刚度、平均摩擦因素、摩擦因素平均差、厚度平均差、面密度。压缩时实际功用与理想用功的比值,小,表示织物手感柔软感觉特征值有华糯手感,滑爽手感,硬挺手感,平展手感,丰满手感有何意义?

20纺织品的设计思路?策划纺织品的消费形态(消费对象)到物质形态(纺织生产)到实现感性消费(附加功能包装等)到性能优化(达到性能设计,实现个性化)

21碱量对光泽与光泽感的调整:1.经碱水解处理后的涤纶纤维,表面会出现许多

大小不相等的深浅不一的坑,这样反射光泽均匀,反射光量减少 2.减量处理可使涤纶纤维增加内部反射光,取得深色化效应,达到仿真目的

22形态风格的表述:垂直感,随动感,对称感,庄重感,挺括感,贴身性

形态风格:织物在赋行或造型中形成的线条形态刺激视觉器官后产生的一种涉及心理映射的感觉效果或称情感响应。形态风格的表征的五个主因子:静悬垂因子,动悬垂因子,对称性因子,滞后因子,曲面因子

24纺织品设计研发过程:1方法研究阶段2 工业化研究阶段3商品化开发阶段

创新:1在原有方法上的改进2有核心技术,创造3在原有产品上将其它功能附加到产品上

25定型设计:参观既有产品的设计后沿袭先例进行设计,也称仿效设计重点在于产品的构造方法和成型方法,不重产品新机能实现。定性设计的特点:(1)技术积累丰富,有文化背景(2)有相对成熟的市场(3)有可行的制造手段(4)产品成本较低

26产品设计的三个环节:用途,物质技术条件,产品的价值是否可取

27产品设计的三个不同的设计方法:经验直觉法,基于试验辅助设计的方法,现代设计法

28光泽感的物化逻辑:关照是人的感觉量(心里活动)和物理指标建立联成方式。光泽感的物化:

29创造设计中常用的创作技法:(1)通过创作群体进行创作(2)通过设计不同的创作组织形式进行创作包括:不同的提示、诱发创作思维(5w和2h)和分析事物的构造要素,再进行组合创作(3)按创作设计的方法、原理、形成创作技法(4)利用非逻辑思维创作

30产品价值的表示方法:产品的价值=综合功能+制造成本N=f(F/C) F表示综合功能功能C表示陈本N表示产品的价值由公式可得到提高价值的五种方法。31产品设计流程和研发阶段的关系:(1)方法研究阶段,根据设计的要求与目标,确定产品形成方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原理性实践。(2)工业化研发阶段:把上一段的方法原理用工业化的手段实现而其可行性,取决于前期的方法和原理。(3)商品化开发阶段:在工业可行的基础上,产品就该怎样面对不同的市场需求。32.影响纺织形态风格的主要因子:1.静悬垂因子Qy1可用来说明与织物悬垂能力

或悬垂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2.动悬垂因子Qy2可用来说明与织物造型形态在动态条件下的活泼能力或活泼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3.对称性因子可用来说明与织物造型形态的不对称性相关的美感特征。4.滞后因子可用来说明与织物形态在动态条件下的活泼能力和活泼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5.曲面因子可用来说明与悬垂曲面形态的丰富性相关的美感特征。

11 .8类型体手感:滑糯度,硬挺度,丰满度,滑爽度,平展度,柔顺度,柔软度,丝鸣感。

12.服装内微气候:处在一定的自然人,在其皮肤表面和最外层服装之间会形成一个有别于周围大环境的微小气候。

13.纺织品设计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热传递方式产生作用:(1)对热传导的阻流(2)可供水汽蒸发的条件(3)促使对流的机会

14.纺织品的热传导性是受纤维本身的导热性能和织物各级集合结构的综合作用。

15.织物的孔隙结构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存在于织物中纱线间的孔隙(2)存在于纱线中纤维的孔隙(3)存在于纤维内空腔和各级原纤间的孔隙

16.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纱线数称为工艺密度,纱线间的几何距离称几何密度。

17.减量加工要达到的三个目的:(减量加工的内容是把贮留在纱上的丝胶脱去):(1)使蚕丝纤维优良的光泽感能得到表现(2)使交织纱线间能形成较松的交织压力(3)使被胶锁藏的纤维微小卷曲或变形能量能够再现。

18.纺真丝绸的风格设计的四个技术措施(1)采用非圆形截面纤维(异形纤维)--获得闪光和色散效果(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的纤维混纺成纱(异截面混纤)--获得色散均匀(3)长丝纱的纤维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异收缩)(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尽量减小(细纤化)

1.消费形态:物质消费、感性消费

2.纺织品设计目标:风格、功能、耐用性,纺织品设计的工业设计属性。

3. 产品价值的表示:达到了设计目标的产品,其价值可以用目标实现后所具备的综合功能和为取得这一功能所需的制造成本加以表达。综合功能好的肯定价值高,同样,成本低的价值也高。

4. 纺织品设计方法:①传统设计:织纹设计、花纹设计②本构关系设计:根据结构和功能间原理关系,通过改变事物内在构造实现外在变化的设计方法③黑箱设

计法:在尚不能掌握事物构造和性能间本构关系的原理时,通过不断改变事物构造形式和表现形式间关系的系统性实验实排,取得表示构造和表现形式间关系的一系列数据,并按统计数学的规则,建立起了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这些模型进行设计。这种利用构造与表现间的不透明关系进行的设计的方法称为黑箱设计法④经验设计法:基于直觉和经验,并借助于中间辅助试验进行设计的设计方法。

5,创造设计法:创造法则法,还原法则,对应联想法则,移植法则,离散与强化法则,换元法则,迂回法则,组合法则,逆反法则,解体法则。还原法则:就是把需要设计的事物放回到创造的原点或创作的起点上去,重新考虑设计目标新的实现方法。

6,逻辑思维的方法:抽象,归纳,演绎,类比,模拟,移植;非逻辑思维方法:想象,直觉,灵感

7,纺织品的感觉主要以视觉、触觉进行鉴定

8,物化为了实现感性的设计目标,寻找可间接表征这些感性概念的物理方面的过程,叫风格物化。织物视觉包括二维表面和二维造型形态,二维造型形态包括了色彩,光泽和表面纹理。

9,表述反射光的方法:①峰值反射率②法向反射率③对比反射率④赤道投向率⑤漫反射率⑥峰宽率

1、自选材料,设计一种3/2左斜纹、纹理效果突出的面料。

一、工艺方案

原料:不限制(现选棉纤维为原料)

纱线:经、纬纱都有捻度,经纱捻向为Z捻,纬纱捻向为Z捻,且dj>dw

织物组织:3/2左斜纹,经面斜纹,且pj>pw

二、技术措施:两个系统纱线加捻,且dj>dw

三、理由:1、线纹效应a,只有当纱线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线纹方向互相垂直时,该纱线形成的线纹才能呈现出清晰的纹路效果 b.当要突出某一种纱线形成线纹时,可以利用另一纱线的捻向配置,促使该纱线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线纹方向平行2、粒纹效应Pj>PW 屈曲波高增大,粒纹效果突出.

3、设计仿真丝绸产品

(一)工艺方案:

原料:涤纶长丝(选择原因:三角形截面,大小不一样,长度不一样,直径0.33-1.66dtex)

纱线:紧密纺-纱线

织物:丝绸

后加工:减量处理

(二)技术措施:

(1)采用非圆型截面纤维(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的纤维混纺成纱(3)长丝纱的纤维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尽量减少(三)理由;

(1)异性纤维-获得闪光、色散效果(2)异截面纤维-闪光、色散均匀(3)长度不同-异收缩(4)细化:a、抗弯刚度小,手感柔和b、光泽好、细腻c、舒适度改善(5)减量后处理:a、弯曲刚度交织压力减小,柔软b、光泽度白,内部反射光增多(6)紧密纺-纱线很光洁,毛羽少

4.自选材料设计高仿真毛料,写出工艺方案与技术措施并说明理由。

一、方案

原料:涤纶长丝,切断,卷曲,长度(精纺64-104mm,平均88mm,粗丝51-89mm,平均65mm,线度2.2-6.6dtex,截面接近,圆形或椭圆形)

纱线:在毛纺设备上,用赛络纺纺出纱线

织物:呢绒

二、技术措施

1.采用自发卷曲

2.按所需长度切断

3.采用异收缩—缩绒性

三、理由

1.赛络纺—纱线松散。

2. 采用异收缩—风格模拟.

3.长度、线密度、截面选择—形貌模拟。

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d p f值)尽量减小(细纤化)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版)注:蓝色为08年大纲变化;红色为08年大纲内容;紫色为09年大纲变化;橙色为09年大纲内容。 第一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考查的知识范围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基本题型示例参见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7年的为: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删减了“基本”二字。) 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07年的为: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07年的为: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 180 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 分。其中,必答题为90 分,考查范围和内容比例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2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约20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约18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约20分 形势与政策约10分 选做题为10 分,考生应在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第I 道试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第n 道试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 道试题的成绩记人总分。 (四)题型比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测试题答案版(供参考)

解析几何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x-2y-1=0 B.x-2y+1=0 C.2x+y-2=0 D.x+2y-1=0 2.若直线210ay -=与直线(31)10a x y -+-=平行,则实数a 等于( ) A 、12 B 、12 - C 、13 D 、13 - 3.若直线,直线与关于直线对称,则直线的斜率为 ( ) A . B . C . D . 4.在等腰三角形AOB 中,AO =AB ,点O(0,0),A(1,3),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 A .y -1=3(x -3) B .y -1=-3(x -3) C .y -3=3(x -1) D .y -3=-3(x -1) 5.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 A . B . C . D . 6.若直线与直线关于点对称,则直线恒过定点( ) 32:1+=x y l 2l 1l x y -=2l 2 1 2 1-22-02032=+-=+-y x y x 关于直线032=+-y x 032=--y x 210x y ++=210x y +-=()1:4l y k x =-2l )1,2(2l

A . B . C . D . 7.已知直线mx+ny+1=0平行于直线4x+3y+5=0,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3 1,则m ,n 的值分别为 A.4和3 B.-4和3 C.- 4和-3 D.4和-3 8.直线x-y+1=0与圆(x+1)2+y 2=1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直线过圆心 C .直线不过圆心但与圆相交 D .相离 9.圆x 2+y 2-2y -1=0关于直线x -2y -3=0对称的圆方程是( ) A.(x -2)2 +(y+3)2 =1 2 B.(x -2)2+(y+3)2=2 C.(x +2)2 +(y -3)2 =1 2 D.(x +2)2+(y -3)2=2 10.已知点在直线上移动,当取得最小值时,过点引圆的切线,则此切线段的长度为( ) A . B . C . D . 11.经过点(2,3)P -作圆22(1)25x y ++=的弦AB ,使点P 为弦AB 的中点,则 弦AB 所在直线方程为( ) A .50x y --= B .50x y -+= C .50x y ++= D .50x y +-= 0,40,22,44,2(,)P x y 23x y +=24x y +(,)P x y 22111()()242 x y -++ =2 321 22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2015年真题]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答案】D 【解析】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他把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并且明确指出了他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B.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D.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篇文章、一次会议”中,即《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这标志着我国()。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案】D 【解析】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C项,是社会主义改造开始的标志。 4.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 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

专题四 解析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和圆以及圆锥曲线.由于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因此以坐标为桥梁,可以使向量的有关运算与解析几何中的坐标运算产生联系,平面向量的引入为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的命制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实现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解析几何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解析几何试题对运算求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析几何试题的基本特点是淡化对图形性质的技巧性处理,关注解题方向的选择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适当关注与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知识的交汇,关注对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思想的考查,关注对整体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及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该部分一般有1至2道小题有针对性地考查直线与圆、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一道综合解答题,以圆或圆锥曲线为依托,综合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综合考查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这道解答题往往是试卷的把关题之一. 【考点透析】解析几何的主要考点是:(1)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2)圆与方程,重点是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坐标法思想的初步应用;(3)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例题解析】 题型1 直线与方程 例1 (2008高考安徽理8)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33 D .(33 - 分析: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其半径布列关于直线的斜率k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解决. 解析:C 设直线方程为(4)y k x =-,即40kx y k --=,直线l 与曲线22(2)1 x y -+= 有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 1d =≤,得222141,3 k k k ≤+≤,选择C 点评:本题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高考试卷中一般不单独考查直线与方程,而是把直线与方程与圆、圆锥曲线或其他知识交汇考查. 例2.(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10题)已知04,k <<直线1:2280l kx y k --+=和直线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圣才出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并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是因为变法的政令()。[2019年真题] A.触及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B.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D.带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 【答案】C 【解析】“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大多是接受了维新派的建议而制定的,旨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是,在光绪皇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方案。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2018年真题]

A.迎合帝国主义 B.维护封建统治 C.对抗顽固派 D.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对中国民族工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并非洋务派的本意,而是洋务运动所产生的实际客观效果之一。B项,维护封建统治符合挽救清政府危机的意图符合题意。 3.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2013年真题]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答案】D 【解析】维新派为了开展维新运动,与守旧派展开了一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

政治学考提纲最终版

经济生活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⑴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⑵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 ⑶物价总体水平。物价越高,消费水平越低。 ⑷其他因素:商品的外观、质量、服务、个人的消费观念等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6、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或者说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7、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8、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9、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10、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作用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杠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11、完善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

高中数学椭圆常考题目解题方法及练习2018高三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高中数学椭圆常考题目解题方法及练习 2018高三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2) 第一部分:复习运用的知识 (一)椭圆几何性质 椭圆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21F F 、距离和等于常数()a 2(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c 2. 椭圆的几何性质:以()0122 22>>=+b a b y a x 为例 1. 范围: 由标准方程可知,椭圆上点的坐标()y x ,都适合不等式1,122 22≤≤b y a x ,即 b y a x ≤≤,说明椭圆位于直线a x ±=和b y ±=所围成的矩形里(封闭曲线).该性质主要用于求最值、轨迹检验等问题. 2. 对称性:关于原点、x 轴、y 轴对称,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 3. 顶点(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交点) 有四个: ()()()().,0B ,0B 0,0,2121b b a A a A 、、、-- 4. 长轴、短轴: 21A A 叫椭圆的长轴,a a A A ,221=是长半轴长; 21B B 叫椭圆的短轴,b b B B ,221=是短半轴长. 5. 离心率 (1)椭圆焦距与长轴的比a c e = ,()10,0<<∴>>e c a (2)22F OB Rt ?,2 22 22 22OF OB F B +=,即222c b a +=.这是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并且22cos B OF ∠的值是椭圆的离心率. (3)椭圆的圆扁程度由离心率的大小确定,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无关.当e 接近于1时,c 越接近于a ,从而22c a b -=越小,椭圆越扁;当e 接近于0时,c 越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共产主义)【圣才出品】

第八章共产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答案】A 【解析】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不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 2.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在预见未来上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是否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 C.是否提出未来社会的具体方案 D.是否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 【答案】A 【解析】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

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主要体现在: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②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③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3.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时写道:“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这些论述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预见未来的科学态度是()。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D.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并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其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和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③立足于揭示未来

(完整)高中数学解析几何解题方法

高考专题:解析几何常规题型及方法 A:常规题型方面 (1)中点弦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x y 11,(,)x y 22,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 典型例题 给定双曲线x y 2 2 2 1-=。过A (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1 及P 2,求线段P 1P 2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P x y 111(,),P x y 222(,)代入方程得x y 1 2 1221-=,x y 22 22 2 1-=。 两式相减得 ()()()()x x x x y y y y 121212121 2 0+-- +-=。 又设中点P (x,y ),将x x x 122+=,y y y 122+=代入,当x x 12≠时得 22201212x y y y x x - --=·。 又k y y x x y x = --=--12121 2 , 代入得2402 2 x y x y --+=。 当弦P P 12斜率不存在时,其中点P (2,0)的坐标也满足上述方程。 因此所求轨迹方程是2402 2 x y x y --+= 说明:本题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必须单独考虑斜率不存在时的情况。 (2)焦点三角形问题 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P ,与两个焦点F 1、F 2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 典型例题 设P(x,y)为椭圆x a y b 222 21+=上任一点,F c 10(,)-,F c 20(,)为焦点,∠=PF F 12α,∠=PF F 21β。 (1)求证离心率β αβαsin sin ) sin(++= e ; (2)求|||PF PF 13 23 +的最值。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官方发布word版)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 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 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1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每小题 1 分) 多项选择题 34 分(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 分析题 50 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 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常考题型整理归纳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常考题型整理归纳 题型一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离心率、准线、 双曲线的渐近线是常考题型 . 22 【例 1】(1)已知双曲线 a x 2- y b 2=1(a >0,b >0)的一个焦点为 F (2, 0),且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圆 (x - 2)2 +y 2=3 相切,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22 A.x2-y2=1 A. 9 -13= 2 C.x 3-y 2=1 22 (2)若点 M (2,1),点 C 是椭圆 1x 6+y 7 22 (3)已知椭圆 x 2+y 2=1(a >b >0)与抛物线 y 2=2px (p >0)有相同的焦点 F ,P ,Q 是椭圆与抛物线的交点, ab 22 若直线 PQ 经过焦点 F ,则椭圆 a x 2+ y b 2=1(a >b >0)的离心率为 ___ . 答案 (1)D (2)8- 26 (3) 2- 1 22 解析 (1)双曲线 x a 2-y b 2=1 的一个焦点为 F (2,0), 则 a 2+ b 2= 4,①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b a x , a 由题意得 22b 2= 3,② a 2+b 2 联立①② 解得 b = 3,a =1, 2 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x 2-y 3 =1,选 D. (2)设点 B 为椭圆的左焦点,点 M (2,1)在椭圆内,那么 |BM|+|AM|+|AC|≥|AB|+|AC|=2a ,所以 |AM| +|AC|≥2a -|BM|,而 a =4,|BM|= (2+3)2+1= 26,所以 (|AM|+ |AC|)最小=8- 26. ) 22 B.x - y =1 B.13- 9 =1 2 D.x 2 -y 3=1 1 的右焦点,点 A 是椭圆的动点,则 |AM|+ |AC|的最小值为

2020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武装斗争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其实质是()。[2018年真题] A.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国主义战争 B.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战争 C.工农联合的反军阀战争 D.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答案】D 【解析】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第一,农民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压榨对象和帝国主义的主要掠夺对象,农民阶级具有极强的革命性。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红军、游击队、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军装的农民;第三,中国革命长期进行的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因此,武装斗争的实质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D项符合题意。 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

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2012年真题]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阶段可以有机连接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就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其中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之所以能有机连接,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包含着社会主义因素。A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得出的结论,它不能说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机连接的原因。B项,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是中国革命的外部因素,它提供的经验不可能成为中国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D项,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是毛泽东根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的主要任务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两种革命能有机连接的原因。 3.“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2014年真题] A.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XX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目录 I.考试性质 (1) II.考查目标 (1)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Ⅳ.考查内容 (2)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 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上义理论体系概论 (5)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4) Ⅴ、题型示例略 (14)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

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时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科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X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8 %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 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 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0 7. 直线和圆的方程 知识要点 一、直线方程. 1. 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 )0(1800παα ≤≤. 注:①当 90=α或12x x =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它的斜率不存在. ②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 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切式. 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0(),0,(b a ,即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0(,≠≠b a b a 时,直线方程是:1=+b y a x . 注:若23 2--=x y 是一直线的方程,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23 2--=x y ,但若 )0(23 2 ≥-- =x x y 则不是这条线. 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kx y +=,当b k ,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b k ,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①当b 为定植,k 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b )的直线束.②当k 为定值,b 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 3. ⑴两条直线平行: 1l ∥212k k l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①1l 和2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②在1l 和2l 的斜 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 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 (一般的结论是:对于两条直线21,l l ,它们在y 轴上的纵截距是21,b b ,则 1l ∥212k k l =?,且21b b ≠或21,l l 的斜率均不存在,即2121A B B A =是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 件,且21C C ≠)

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

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课程考核目标主要是了解考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基本特征,熟悉并领会学科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正确看待当代社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占,简单理解和应用占,综合分析和应用占。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考生首先应认真通读教材,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其次,按照大纲要求,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熟练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再次,要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以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能运用有关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相关内容要求如下: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 5.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 1.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视阈 3.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

4.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之维 5.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多重视角 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 1.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 2.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五、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 1.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 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论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2.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价值定位及其体现 3.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 七、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 1.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2017年真题]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2012年真题]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阶段可以有机连接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就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其中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作用。A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得出的结论,它不能说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机连接的原因。B项,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是中国革命的外部因素,它提供的经验不可能成为中国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D项,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是毛泽东根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的主要任务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两种革命能有机连接的原因。 3.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的胜利()。[2011年真题] A.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B.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D.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答案】B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新版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doc

解析几何解答题 2 2 x y 1、椭圆G:1(a b 0) 2 2 a b 的两个焦点为F1、F2,短轴两端点B1、B2,已知 F1、F2、B1、B2 四点共圆,且点N(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 5 2.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k≠0)的直线m 与椭圆G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F,Q 为EF的中点,问E、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0, 3 3 )、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 2 2 1 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 ,动直线l : y kx m 与圆 2 2 1 x y 相切,且与双曲 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P1 (x1, y1 ), P2 ( x2 , y2) . (Ⅰ)求 k 的取值范围,并求x2 x1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P1A1 的斜率为k1 ,直线P2A2 的斜率为k2 ,那么,k1 k2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抛物线 2 C : y ax 的焦点为F,点K ( 1,0) 为直线l 与抛物线 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两点,点 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D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u u u r uu u r 8 (3)设 FA ?FB ,求BDK 的面积。.9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中点 T 在直线OP 上,且A、O、B 三点不共线. (I) 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的斜率; ( Ⅱ) 求PAB面积的最大值.1 2 ,点 P(2,3)、A、B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