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盖挖法施工关键问题

盖挖法施工关键问题

盖挖法施工关键问题
盖挖法施工关键问题

盖挖法施工关键问题

盖挖法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技术无疑是极具应用价值的。但软土基坑盖挖法施工中开挖及支撑、中间立柱与围护结构的差异沉降等关键技术与控制要点没有成熟经验,这些都给地下工程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盖挖法施工的研究工作开展得相当有限,目前对盖挖法下基坑工程性状的认识主要建立在对一些工程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其理论分析尚不成熟,这客观上严重制约了盖挖法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盖挖法施工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盖挖顺筑法作为盖挖法的一种,其施工的关键问题如下:

(1) 围护形式

由盖挖顺筑法的施工过程可以看出,该法首先要在地面以下形成一个由顶盖和围护结构包围而成的巨大地下空间,而后再修建地下结构的主体结构。根据用途和需要,该围护结构既可以成为地下永久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承受永久荷载,也可以不作为地下永久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仅在施工阶段承载。但是无论怎样,这个由顶盖和围护结构包围而成的巨大地下空间的安全和稳定是盖挖法成功的最根本的条件。因此,根据现场条件、地下水位高低、开挖深度以及周围建筑物的邻近程度,选择确定围护结构的形式是盖挖顺筑法的一个技术关键。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简单、施工工艺成熟、容易满足增加刚度的要求。

工程质量容易保证和造价较低等一系列优点,使得它在北方地下水位较低的第四纪地层的地下工程施工中往往成为围护结构的首选。

但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选择止水性能好的地下连续墙或密排咬合桩作为围护结构,则降、排水容易,工程成功有保证。我国南方,多为饱和的软弱土层。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刚度大、止水性能好的地下连续墙为首选方案。

(2) 中间桩柱的设计与施工

盖挖法施工要求先施作围护结构与中间立柱,作为结构在施工期间的支撑构件。根据使用功能,中间立柱可分为临时立柱与永久立柱两种类型,临时立柱指的是只在施工期间作为临时的支撑构件,施工完成后,临时柱将被拆除:而作为主体结构的结构柱即永久立柱在施工期间与竣工之后均是同一立柱,为承载构件。设计上有时也采用临时立柱与永久立柱相结合的方法,即部分或全部施工期间的临时立柱作为永久立柱的劲性骨架,在施工结构柱时,临时立柱不拆除,而是在其外缘浇注混凝土。设计时采用何种立柱体系需结合车站的建筑布局等进行结构安全性、承载体系受力合理性及工期与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临时立柱在盖挖顺筑法中应用较多,由于盖挖顺筑法其上部荷载较小,临时立柱可以采用由角钢或H型钢组合而成的简易格构柱,其柱网布置不受永久结构柱网限制,机动性较大。永久立柱在盖挖顺筑法中应用很广泛,作为永久立柱一般要求其能承受较大的荷载,柱网布置在满足结构要求同时必须满足建筑布局要求,永久立柱多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3)差异沉降的控制方面

立柱桩之间以及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是逆作

法施工中常遇的问题,而且经常导致楼板结构开裂,其危害不容忽视。但是立柱桩沉降问题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可以准确的分析出立柱桩的沉降。

(4)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和周围土层位移的监控

由于地铁车站一般修建在闹市区,为了减小对周围建筑安全性及使用性的影响,对位移控制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有必要对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和周围土层位移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5) 路面系统的优化设计

车站盖挖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建造一个稳固的临时路面系统。这个系统的设计着重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它具有设计承载能力,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二、满足快速安装、拆卸的要求,减小对地面交通影响的次数与天数;三、对车站土石方开挖与结构施工无干扰或小干扰;四、经济成本合理低廉。

(6)挖土工艺

挖土是盖挖法施工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而且是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也是施工安全的关键。采用盖挖法施工时,在盖板施工完成后整个地下部分处于封闭状态,挖土难度大,周期长,出土也极为不利,而且还为顶板以下的地下工程的材料入场、施工中的通风、照明等带来诸多的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就得事前进行周密的商讨和规划,确定出土孔洞的尺寸大小、位置和数量,优化挖土顺序,保证基坑的安全和施工工期。

(7) 降、排水施工

盖挖顺筑法施工,虽然是“棚盖下的明挖施工”,但是为了便于结构下部施工,必须使施工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底板,否则将难于施工。因此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有必要采用围护结构堵水、基坑内部降水等有效措施,保持围护墙内土层的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以下,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最新城市中心区地铁车站采用盖挖法施工技术研究

城市中心区地铁车站采用盖挖法施工技术 研究

城市中心区地铁车站采用盖挖法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贾培文 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15期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造地铁车站的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盖挖法有别于传统的明挖顺作法施工,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早已广泛应用于工民建施工的盖挖法,目前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地铁车站的设计和施工中。针对某车站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周边建筑环境和特点,研究与盖挖法相关的关键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现场测试和试验的方法,对关键问题进行验证,得出相对更适合于盖挖法地铁车站实施的结论。对今后采用类似的工法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rail transit,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metro station construc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ex. Cover Excavation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pen-cut Method, Which has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Cover Excavation Method is widely applied to the civil construction, and now it is applied more and more 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etro station. According to one station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surrounding built environment and characteristic, we can research the key issues about Cover Excavatio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we can verify the key problems, based on the field monitoring and test, and get the conclusion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metro station built by the Covered Excavation. It could give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which i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关键词:盖挖法;地铁车站;钢管混凝土柱;节点设计;变形 Key words: the Cover Excavation Method;metro station;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node design;de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5-0118-04 0 引言 地铁地下工程施工的特点是隐蔽性大、作业循环性强、作业空间有限、作业的综合性强、施工具有动态性、作业环境恶劣、作业风险性大。选择地铁施工的工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性。在城市中心施工的地铁车站为了尽量维持地面交通,减少地下管线迁改和占地对周边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考虑采用盖挖法施工。如何结合具体环境合理设计盖挖法车站,做到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已成为目前需要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1 工程概况 成都市市二医院站是成都地铁4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站。4号线车站沿武成大街东西向布置,为地下2层车站,3号线车站沿红星路南北向布置,为地下3层车站。两站在交叉路口处换乘。该区域为成都CBD中心区域,交通压力巨大。红星路和武成大街分别是成都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主干道,交通十分繁忙。

盖挖法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范围及原则 (1) 2.1.编制范围 (1) 2.2.编制原则 (2) 3. 工程概况 (2) 3.1.工程概况 (3) 3.2.地质概况 (3) 4.施工方法 (5) 4.1.格构柱施工工艺流程 (6) 4.1.1格构柱施工程序 (6) 4.1.2格构柱施工注意事项 (14) 4.2.止水帷幕施工 (16) 4.3.冠梁施工 (17) 4.3.1冠梁施工工艺 (17) 4.3.2冠梁施工注意事项 (17) 4.4.基坑开挖 (19) 4.5.顶板和挡土墙施工 (20) 4.5.1钢筋工程 (20) 4.5.2模板及支架工程 (24) 4.5.3防水工程 (24) 4.6基坑回填和硬化 (27) 5. 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28) 5.1.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施工 (28) 5.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28) 5.3.实行必要的施工作业令制度 (30) 5.4.严格对工序管理点的管理 (30) 5.5.严格工序质量监控 (30) 5.6.严格工序之间的交接制度,保证工序质量 (30) 5.7.做好审核验收阶段工作 (31) 6. 具体质量保证措施 (31) 6.1.成孔质量措施 (31) 6.2.预防孔斜措施 (31) 6.3.预防缩径措施 (32) 6.4.确保钢筋笼制作及质保措施 (32) 6.5.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措施 (33) 6.6.主要施工质量标准指标 (33) 6.7.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防治 (34) 6.8.主体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和措施 (36) 7.文明施工 (37)

白云路站盖挖法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2)《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详勘白云路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 昆明市轨道交通初步设计技术性专家预评审会专家评审意见(2009年8月); 4)有关会议纪要、公文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5)相关规范、规程: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6)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合同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后续更改文件; 7)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沿线电子地形图》; 8)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十三标《沿线地下管线图》; 2.编制范围及原则 2.1.编制范围 白云站为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的第8个车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ⅡDK8+166.000。该站位于北京路和白云路路交叉路口处,沿北京路布置,北京路延长线红线

[北京]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车站结构:三层三跨框架结构 车站总长:172.6米 施工方法:顶板纵向分幅盖挖逆作法施工 【内容节选】 护筒采用0.8?1.0cm 厚钢板卷制焊接而成,内径比桩径大 100?150mm 护筒在 探明 地下无障碍物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埋设,护筒,, 当出现断桩相象,采取调整桩间距,紧临断桩位置再补做一根桩,在开挖时,在 断桩位 置增设,, 钢管柱采用上下两端同时定位法固定。钢管柱下端定位主要依赖于自动定位器, 上端用 花篮螺栓调节定位。自动定位器,, 结合盖挖逆作钢管柱的结构特点,选择高位抛落无振捣法。其原理是利用混凝土 自管口 自由下落时所获得的重力加速度冲击能量,使混凝土挤密而无须振捣。其抛 落高度,, 当基坑开挖时顶板以下位置时,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包括钢筋工程、模 板及支 架、防水工程、混凝土工程。在进行顶板,, 模板安装时,应从一端向另一侧顺序铺设,相邻两块模板的肋孔均用U 型卡卡紧, 卡紧方向应正反相间,不得按在同一方向。在结构拐 ,, 【内附图表】 I. 盖挖系统施工流程 2.格构柱立面图 3.格构柱基础配筋示意图 4.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 5.格构柱吊装允许偏差 6.加工成型的四角锚栓 7.加工成型的定位器 8.定位器安装示意图 9.钢管柱顶部定位示意图10.冠梁施工工艺流程 II. 冠梁配筋图 12.盖挖车站结构施工流程总图 13.盖挖逆作车站工序图 14.支护示意图 15.盖挖顶板断面图 16. 中层板地模施工工艺

200 L6?0 良200 TO 格构柱断面配筋 定位器安装示意图

10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详解

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 1 前言 现阶段,我国隧道工程的浅埋段开挖方式主要分为明挖、盖挖和暗挖三大类。但具体采用何种开挖方式需从施工技术可行性、质量安全、工程造价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比较。一般而言, 明挖适用于覆盖层较薄的情况,开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基坑的排水是明挖考虑的主要问题。当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裂隙发育, 地下水丰富时, 深基坑开挖很容易引起山体滑坡。盖挖法主要适用于松散的地质条件及隧道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上的情况。暗挖是目前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方法,覆盖层较厚时主要采用此法。本工法主要根据云桂铁路石林隧道的施工经验编写,介绍盖挖法。石林隧道DK652+110~DK652+205段为浅埋段,采用盖挖法施工,不仅在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上得到了保障,而且通过该浅埋段的施工进度比计划进度快。 1.1工艺概况 浅埋盖挖法是地铁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施工方法,近年来在铁路和公路隧道施工中也被灵活运用,为隧道施工安全、施工进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1.2工艺原理 盖挖法是明挖地表一定深度以后,先施工暗洞顶部防护结构,暗洞在顶部防护结构作为安全防护结构下施工。浅埋段采用拱部明挖法施工,基坑采用台阶法放坡开挖,坡面采用喷锚支护,基坑内采用明沟排水。明挖设护拱后洞身暗挖施工,洞身暗挖部分采用台阶法开挖。 拱部明挖过程中尽量减少挖方,边坡采用锚喷防护。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沉降变化稳定后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合理安排作业工序,调整施工工艺和优化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 工艺特点 1)盖挖法相比于明挖,因其开挖面和开挖深度小,既可避免大面积明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又可确保边仰坡稳定。 2)盖挖法相对于暗挖,降低了施工难度,保障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浅埋段隧道盖挖法施工具有操作简单,缩短工期、减少投资的优点。

地铁车站半盖挖法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地铁车站半盖挖法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03T11:57:16.63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作者:冯静[导读] 采用半盖挖法可以有效减小城市交通与车站施工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半盖挖法的关键施工技术。 冯静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 摘要:采用半盖挖法可以有效减小城市交通与车站施工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半盖挖法的关键施工技术。并就钢管支撑施工、盖明挖结合段不均匀沉等问题提出控制建议。实际监测证实,盖挖与明挖段因变形与受力都有规律性变化。但盖挖法相对形变较小。 关键词:地铁车站;主体施工;半盖挖法;监测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边家村站位于友谊西路与太白北路交汇处,站位跨路口设置,与远期7号线换乘T型换乘。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主干道交叉口段为三层),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DK31+576.310,车站总长222.4m,标准段宽22.7m,轨面埋深约15.15m。车站设4个出入口、1个紧急疏散出入口、2组风亭。车站主体采用半盖挖法施工,主体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500灌注桩+Φ609钢管内支撑。出入口、风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Φ600@1200灌注桩+Φ609钢管内支撑。 1.2周边环境 边家村站位于友谊西路和太白北路十字交叉路口处,站位所处地周边多为居住区。友谊西路为双向8车道外加2条非机动车道,道路中间设有约2m宽的绿化隔离带,规划道路宽60m,已基本实施规划。太白北路为双向8车道,道路中间设有约2m宽的绿化隔离带,规划道路宽50m,现状道路宽30m。 2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选择 2.1明挖法 本方法由地表开始挖至设计标高,再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主体和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该方法具有施工便捷、经济性较高、技术成熟等多种优势。其主要缺点为:占用场地时间长,且需迁改施工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如开挖区域为交通干道则综合比选优势不足。 2.2盖挖法 本方法充分利用了围护结构与相关支撑体系。首先,采用军便梁系统进行临时铺盖,并恢复正常路面交通。然后在铺盖系统下部开挖土方,施工主体结构。从施工顺序上来看,盖挖法可分为顺作或逆作两种方法。盖挖法同样属于成熟施工方法,相比于明挖法可有效缩短道路占用时间。 2.3施工方法 本项目选择半盖法施工是结合了明挖与盖挖两种方法的优势。本项目位于主干道交叉口位置,且车站在其中一整条主干道下方,道路交通车流量大,既要满足车站施工条件,又不造成交通断流。因此选择半盖法。除去车站所在交叉路口及车站半侧行车的铺盖系统段,其余部分则选择了明挖法施工,既减小了交通压力,又最大限度开创了敞开明挖施工条件,保证了结构施工受外部干扰最小化。 3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选择半盖挖法施工不仅需要处理钢管支撑施工技术,还需考虑明挖盖挖两种开挖基础部位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3.1土方开挖 本项目开挖主要分五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干道交叉口铺盖系统东西两侧分别进行表层土及车辆行走槽开挖,东西两侧采用大小挖机配合的方式,开挖出车辆行走槽及挖机在基坑内部工作的空间;第二阶段从干道交叉口正中间分为东西两个工作面放坡开挖,随着开挖深度加深退格开挖;第三阶段干道交叉口负三层土采用挖机翻倒至东端,由东侧外运至渣土场;第四阶段东侧、西侧采用顺坡退格开挖;第五阶段西侧开挖至结构端头,剩余土方采用码头吊垂直运输的方式进行开挖。东侧顺坡退格开挖,开挖至结构端头,剩余土方采用码头吊垂直运输的方式进行开挖。开挖基底预留10~30cm土方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清底。 纵向拉坡开挖,纵向分段长度不大于8m,段间土坡坡比为1:0.5。其次采用水平分层,分台阶分步开挖,随开挖随支护。 3.2钢管支撑施工技术 本项目采用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支撑于基坑两侧C35钢筋混凝土钻孔桩,两者之间支垫钢围檩进行传力。 (1)桩基施工技术 由于桩基础影响着主体结构净空,因此需通过精确定位及复核后方可进行施工。 为保证桩基承载力及沉降满足要求,钻孔完成后应清孔并保证孔底沉渣厚度≤150mm。若沉渣厚度过大,会导致桩基承载力下降,引起桩基沉降量较大,盖挖明挖段受力不一,进而引起不均匀沉降,车站结构易出现裂缝。桩基施工前施作试桩并进行静载试验确定基桩的变形特征,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桩端或桩侧后注浆的方式以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 (2)钢管支撑定位施工技术 凿除支撑锚固面桩基础混凝土后,进行定位器安装与重新复核。固定需按照上下两端同时定位,下端依靠定位器上端则采用钢板焊接。钢管支撑需按照一次吊装完成的要求施工,保证其稳定的落于定位器上钢板上,并高度吻合。 3.3明挖与盖挖结合部位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 由于采用了半明挖半盖挖施工方法,其基础部位的土层受力具有明显差异,多会造成该部位的不均匀沉降。由此造成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后出现裂缝,进而为车站防水带来负面影响。 考虑到施工方法的差异出现沉降,本项目采用SAP2000对盖挖和明挖的沉降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顶板和底板最大沉降值。如不考虑加固明挖段,则盖挖最大沉降幅度为4.5mm。如增加加固因素,其沉降值能控制在1.2mm左右。因此,施工中明挖段采取了地基加固方案,加固范围为明挖段基底1m土层进行水泥搅拌土换填。

左线 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交底

前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段落: 左线ZK55+330-ZK55+394.5 二、施工方法:盖挖法 三、施工工艺: 1、护拱上部开挖。 2、边坡防护(打设长3.5米,φ22早强砂浆锚杆,间距@=1.2米 ×1.2米,挂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网格为φ8钢筋,迟寸为120c m×120cm)。 3、护拱施作 4、施工大管棚 ①在前山隧道左线ZK55+330~ZK55+300(30米)、ZK55+394.5~ ZK55+424.5(30米)段暗洞口段施工30米长的φ108×6超前大管棚。 ②在盖挖段套拱基坑开挖前先按照盖挖段设计图纸进行边坡防护, 并做好排水系统。 ③为了保证开挖套拱基坑不被水淹没的局面该段采取一半施工一半 排水的方法施工;先施工大桩号段ZK55+394.5~ZK55+362.5;在开挖盖挖套拱基坑之前,先从ZK55+394.5向小桩号方向施工长2米的管棚护拱,并预埋好φ133×4的导向管。 ④管棚护拱完成后,可进行管棚和盖挖套拱施工;管棚施工参照洞 口段管棚护拱设计图。

⑤在ZK55+394.5~ZK55+362.5段管棚和盖挖套拱完成后立即进行 ZK55+362.5~ZK55+330段的管棚和盖挖套拱的施工。 5、土石回填 6、粘土隔水层、片石铺砌 7、护拱下部开挖、初期支护、二衬施作 四、技术质量要求: 1、护拱采用Ⅰ16工字钢,C25模筑混凝土,厚度为60cm。上铺1.2mm 厚改性LDPE防水板、350g/m2土工布。 2、护拱基础开挖后,打设长度为4m、纵向间距为0.75m的φ22早强砂浆锚杆,然后浇筑C25模筑混凝土。护拱基础锚杆对称布置,起稳定基础的作用。 3、C20喷射混凝土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间隙,再喷拱架周围,然后再喷拱架之间。 4、下部洞身开挖施工必须在上部边坡、护拱施工、土石回填、片石铺砌完成后进行。 5、洞身开挖根据周边围岩情况采用全断面或半断面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后,及时浇筑仰拱,闭合成环。 6、保证系统锚杆长度、数量以及打设角度,系统锚杆必须与钢拱架焊接牢固。 7、在洞外盖挖套拱加固施工和管棚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洞内开挖施工,主洞开挖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或弱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时刻注意围岩情况,做好监控量测,围岩变化较大时及时

盖挖法施工方案

“盖挖法”施工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严格执行设计文件,FK24+885.3~FK24+900.3局部拱顶外露没有覆盖层的15m 段落,采用“盖挖法”施工;FK24+875~FK24+885.3,FK24+900.3~FK24+910采用回填反压,暗挖通过。FK24+845~FK24+885,FK24+900~FK24+940各增设40m 长管棚超前支护。 二、盖挖法施工工序 1、开挖FK24+885~FK24+895边仰坡,挂网、喷射砼临时防护;同时在FK24+897位置开挖临时水沟,将原冲沟顺接排水; 2、预留核心土开挖FK24+885~FK24+895套(护)拱拱脚,施做套(护)拱基础砼; FK24+890 施工便道 FK24+895套拱 临时改沟 1 1 FK24+900 FK24+885

3、FK24+885~FK24+887架立4榀I18套拱钢拱架并在拱脚处设置【20槽钢底梁,焊接纵向连接筋; 4、挂模浇注C25套拱砼; 5、施做FK24+885~FK24+845段长管棚; 6、立拱架、挂模浇注FK24+887~FK24+890段护拱砼; 7、FK24+885~FK24+890段回填土,将FK24+897临时排水沟改移至FK24+887拱顶通过; 8、开挖FK24+895~FK24+900段边仰坡、挂网、喷射砼临时防护; 9、预留核心土开挖FK24+895~FK24+900套(护)拱拱脚,施做套(护)拱基础砼; 10、FK24+898~FK24+900架立4榀I18套拱钢拱架并在拱脚处设置【20槽钢底梁,焊接纵向连接筋; 11、挂模浇注C25套拱砼; 12、施做FK24+900~FK24+940段长管棚; 13、立拱架、挂模浇注FK24+890~FK24+898段护拱砼; 14、洞顶回填碎石土并夯实; 2 2 FK24+890 套拱 FK24+885FK24+900 11临时改沟 FK24+895

地铁车站半盖挖法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冯静收

地铁车站半盖挖法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冯静收 发表时间:2019-04-11T09:19:53.04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4期作者:冯静收[导读] 采用半盖挖法可以有效减小城市交通与车站施工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半盖挖法的关键施工技术。 冯静收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 摘要:采用半盖挖法可以有效减小城市交通与车站施工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半盖挖法的关键施工技术。并就钢管支撑施工、盖明挖结合段不均匀沉等问题提出控制建议。实际监测证实,盖挖与明挖段因变形与受力都有规律性变化。但盖挖法相对形变较小。 关键词:地铁车站;主体施工;半盖挖法;监测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边家村站位于友谊西路与太白北路交汇处,站位跨路口设置,与远期7号线换乘T型换乘。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主干道交叉口段为三层),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DK31+576.310,车站总长222.4m,标准段宽22.7m,轨面埋深约15.15m。车站设4个出入口、1个紧急疏散出入口、2组风亭。车站主体采用半盖挖法施工,主体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500灌注桩+Φ609钢管内支撑。出入口、风道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Φ600@1200灌注桩+Φ609钢管内支撑。 1.2周边环境 边家村站位于友谊西路和太白北路十字交叉路口处,站位所处地周边多为居住区。友谊西路为双向8车道外加2条非机动车道,道路中间设有约2m宽的绿化隔离带,规划道路宽60m,已基本实施规划。太白北路为双向8车道,道路中间设有约2m宽的绿化隔离带,规划道路宽50m,现状道路宽30m。 2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选择 2.1明挖法 本方法由地表开始挖至设计标高,再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主体和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该方法具有施工便捷、经济性较高、技术成熟等多种优势。其主要缺点为:占用场地时间长,且需迁改施工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如开挖区域为交通干道则综合比选优势不足。 2.2盖挖法 本方法充分利用了围护结构与相关支撑体系。首先,采用军便梁系统进行临时铺盖,并恢复正常路面交通。然后在铺盖系统下部开挖土方,施工主体结构。从施工顺序上来看,盖挖法可分为顺作或逆作两种方法。盖挖法同样属于成熟施工方法,相比于明挖法可有效缩短道路占用时间。 2.3施工方法 本项目选择半盖法施工是结合了明挖与盖挖两种方法的优势。本项目位于主干道交叉口位置,且车站在其中一整条主干道下方,道路交通车流量大,既要满足车站施工条件,又不造成交通断流。因此选择半盖法。除去车站所在交叉路口及车站半侧行车的铺盖系统段,其余部分则选择了明挖法施工,既减小了交通压力,又最大限度开创了敞开明挖施工条件,保证了结构施工受外部干扰最小化。 3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选择半盖挖法施工不仅需要处理钢管支撑施工技术,还需考虑明挖盖挖两种开挖基础部位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3.1土方开挖 本项目开挖主要分五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干道交叉口铺盖系统东西两侧分别进行表层土及车辆行走槽开挖,东西两侧采用大小挖机配合的方式,开挖出车辆行走槽及挖机在基坑内部工作的空间;第二阶段从干道交叉口正中间分为东西两个工作面放坡开挖,随着开挖深度加深退格开挖;第三阶段干道交叉口负三层土采用挖机翻倒至东端,由东侧外运至渣土场;第四阶段东侧、西侧采用顺坡退格开挖;第五阶段西侧开挖至结构端头,剩余土方采用码头吊垂直运输的方式进行开挖。东侧顺坡退格开挖,开挖至结构端头,剩余土方采用码头吊垂直运输的方式进行开挖。开挖基底预留10~30cm土方采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清底。 纵向拉坡开挖,纵向分段长度不大于8m,段间土坡坡比为1:0.5。其次采用水平分层,分台阶分步开挖,随开挖随支护。 3.2钢管支撑施工技术 本项目采用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支撑于基坑两侧C35钢筋混凝土钻孔桩,两者之间支垫钢围檩进行传力。 (1)桩基施工技术 由于桩基础影响着主体结构净空,因此需通过精确定位及复核后方可进行施工。 为保证桩基承载力及沉降满足要求,钻孔完成后应清孔并保证孔底沉渣厚度≤150mm。若沉渣厚度过大,会导致桩基承载力下降,引起桩基沉降量较大,盖挖明挖段受力不一,进而引起不均匀沉降,车站结构易出现裂缝。桩基施工前施作试桩并进行静载试验确定基桩的变形特征,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桩端或桩侧后注浆的方式以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 (2)钢管支撑定位施工技术 凿除支撑锚固面桩基础混凝土后,进行定位器安装与重新复核。固定需按照上下两端同时定位,下端依靠定位器上端则采用钢板焊接。钢管支撑需按照一次吊装完成的要求施工,保证其稳定的落于定位器上钢板上,并高度吻合。 3.3明挖与盖挖结合部位不均匀沉降控制技术 由于采用了半明挖半盖挖施工方法,其基础部位的土层受力具有明显差异,多会造成该部位的不均匀沉降。由此造成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后出现裂缝,进而为车站防水带来负面影响。 考虑到施工方法的差异出现沉降,本项目采用SAP2000对盖挖和明挖的沉降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顶板和底板最大沉降值。如不考虑加固明挖段,则盖挖最大沉降幅度为4.5mm。如增加加固因素,其沉降值能控制在1.2mm左右。因此,施工中明挖段采取了地基加固方案,加固范围为明挖段基底1m土层进行水泥搅拌土换填。

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车站结构:三层三跨框架结构车站总长:172.6米 施工方法:顶板纵向分幅盖挖逆作法施工 【内容节选】 护筒采用0.8~1.0cm厚钢板卷制焊接而成,内径比桩径大100~150mm。护筒在探明地下无障碍物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埋设,护筒…… 当出现断桩相象,采取调整桩间距,紧临断桩位置再补做一根桩,在开挖时,在断桩位置增设…… 钢管柱采用上下两端同时定位法固定。钢管柱下端定位主要依赖于自动定位器,上端用花篮螺栓调节定位。自动定位器…… 结合盖挖逆作钢管柱的结构特点,选择高位抛落无振捣法。其原理是利用混凝土自管口自由下落时所获得的重力加速度冲击能量,使混凝土挤密而无须振捣。其抛落高度…… 当基坑开挖时顶板以下位置时,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及支架、防水工程、混凝土工程。在进行顶板…… 模板安装时,应从一端向另一侧顺序铺设,相邻两块模板的肋孔均用U型卡卡紧,卡紧方向应正反相间,不得按在同一方向。在结构拐…… 【内附图表】 1.盖挖系统施工流程 2.格构柱立面图 3.格构柱基础配筋示意图 4.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

5.格构柱吊装允许偏差 6.加工成型的四角锚栓 7.加工成型的定位器8.定位器安装示意图 9.钢管柱顶部定位示意图10.冠梁施工工艺流程11.冠梁配筋图12.盖挖车站结构施工流程总图13.盖挖逆作车站工序图14.支护示意图 15.盖挖顶板断面图16.中层板地模施工工艺 格构柱断面配筋

定位器安装示意图 盖挖车站结构施工 盖挖顶板断面图

北京地铁XX号车站盖挖法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北京地铁XX号线工程结构通用标准)(2009年4月) 2)《北京地铁XX号线工程XX站岩石工程勘察报告》(2009年12月29日) 3) (北京市地铁XX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 4)有关会议纪要、公文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5)相关规范、规程: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修订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6)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合同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后续更改文件; 7)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电子地形图》; 8)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XX号线《沿线地下管线图》; 2.编制范围及原则 2.1.编制范围 北京市XX站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29+330.900。该站位于西XX路与南XX路交叉路口北侧,沿西XX路南北向布置,站位所在建筑物密集,东侧有市XX办公楼,XX大夏,XX写字楼等建筑物,西侧有XX市场,XX宾馆,XX公司等建筑物,车站南端有较大的双层电力管沟,(管底埋深约9.1m)西侧有污水管以及改迁的电力,热力,上水管等管线。 顶板在恢复路面。

轨道交通工程车站基坑盖挖顺作法施工技术

地铁盖挖顺作法施工技术 1 前言 1.1 盖挖法原理 盖挖法施工技术是用连续墙、钻孔桩等做围护结构和中间桩,通过设置盖板,在盖板、围护保护下进行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 盖挖法结构施工有逆作与顺作两种施工方法。逆作法是指按土方开挖顺序从上层开始往下进行结构施工;顺作法是指在土方全部开挖完成后,从底板开始进行结构施工。 1.2 工艺特点 ⑴需要有必要的临时路面支撑体系,确保地面交通顺畅。 ⑵施工进度较明挖法慢,较暗挖法快。 ⑶钢支撑的架设和拆除需要临时起吊系统。 ⑷端头部分土方开挖需要垂直运输。 ⑸挖土和出土往往是决定工程进度的关键工序。 1.3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交通繁忙不能中断、且有一定交通疏解条件的地下工程施工。 目前一般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但当工程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受地面、地下建筑物影响大,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或开挖跨度大,需恢复路面交通,缺乏覆盖结构;可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2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 2.1 施工方法和顺序 地铁车站如采用盖挖法施工,为不中断交通,需分幅倒边施作围护结构和临时路面。 土方施工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分幅分块、竖向分层分部”的方式进行。 地表层土方在临时路面系统施工时明挖施工,其余土方施工通过通道开挖运输。开挖至车站主体基坑后,从一端向另一端按12%左右的纵向坡度放坡开挖。开挖时先从基坑中部纵向放坡掏槽,每次开挖长度一般不超过10m,开挖高度以内支撑分层位置确定。架设好内支撑后再开挖两侧土体,利用两侧预留土体土压力限制围护结构变形。 土方开挖顺序见图2-2。 主体结构采用分段施工,通过合理的施工分段控制结构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提高结构抗渗性能。施工分段首先要满足结构分段施工技术要求和构造要求,同时结合施工能力和合同工期要求确定。 施工节段的划分原则如下: ⑴施工缝设置于两中间柱之间纵梁弯距、剪力最小的地方,即纵向柱跨的1/4~1/3处; ⑵施工节段的划分要与楼层楼梯口、电梯口预留孔洞及侧墙上的人行通道和电力、电缆廊道位置错开; ⑶施工节段的长度一般控制在8~12m,特殊地段除外。 2.2 临时路面结构

深基坑支护及盖挖法施工和盾构法施工

深基坑支护及盖挖法施工和盾构法施工 (总分:3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22,分数:35.00) 1.土压平衡式盾构掘进时,理想地层的土特性主要有( )。 (分数:1.00) A.塑性变形好√ B.流塑至软塑状√ C.内摩擦小√ D.渗透性低√ E.外摩擦小 解析: 2.地铁及轨道工程常见围护结构中,( )在地铁基坑和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分数:1.00) A.工字钢桩围护结构 B.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 C.钢板桩围护结构 D.深层搅拌桩挡土结构. 解析: 3.密闭式盾构机按平衡开挖面土压与水压的原理不同,可分为( )。 (分数:1.00) A.泥水平衡式√ B.半机械挖掘式 C.手掘式 D.泥水平衡式√ E.机械挖掘式 解析: 4.盾构施工时应有有效措施控制开挖面变形、盾构姿态、盾尾处的变形及衬砌质量。其中控制( )的主要措施是出土量。 (分数:1.00) A.开挖面变形√ B.盾构姿态 C.盾尾处的变形 D.衬砌质量 解析: 5.盾构法施工中的一次注浆主要有同步注浆、即时注浆和后方注浆三种方式。其中在一般盾构直径大,或在冲积黏性土和砂质土中掘进,多采用( )注浆方式。 (分数:2.00) A.即时 B.同步√ C.后方 D.前方 解析: 6.当基坑开挖较浅,还未设支撑时,不论对刚性墙体(如水泥土搅拌桩墙、旋喷桩桩墙等)还是柔性墙体(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均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呈( )分布。 (分数:2.00) A.三角形√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圆形 解析: 7.盖挖法施工中,( )是基坑开挖一段后先浇筑顶板,在顶板的保护下,自上而下开挖、支撑和浇筑结构内衬的施工方法。 (分数:2.00) A.明挖顺作法 B.盖挖顺作法 C.盖挖逆作法√ D.暗挖顺作法 解析: 8.地铁及轨道工程中SMW工法围护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分数:2.00) A.止水性差 B.构造简单√ C.施工速度快√ D.型钢可以部分回收√ E.型钢插入深度一般大于搅拌桩深度 解析: 9.深基坑坑底稳定的处理方法可采用的措施主要有( )等。 (分数:2.00) A.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 B.坑底土体注浆加固√ C.坑内井点降水√ D.坑外井点降水 E.加深围护结构入土宽度 解析: 10.地铁及轨道工程工字钢桩围护结构的施工特点为基坑开挖前,在地面用冲击式打桩机沿基坑设计边线打入地下,桩间距一般为( )m。 (分数:2.00) A.0.6~0.8 B.0.8~1.0 C.1.0~1.2 √ D.1.2~1.4 解析: 11.钢结构支撑(钢管、型钢支撑)体系通常为装配式的,由内围檩(地下连续墙时可省略)、( )、立柱桩及其他附属装配式构件组成。 (分数:2.00) A.立柱和围檩托架或吊筋 B.轴力传感器√ C.角撑√ D.支撑√ E.支撑体系监测监控装置√ 解析: 12.盖挖法施工的优点主要包括( )。 (分数:1.00) A.基坑底部土体稳定,隆起小,施工安全√ B.围护结构变形小,能够有效控制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地表沉降,有利于保护临近建筑物和构筑物√ C.盖挖逆作法施工一般不设内部支撑或锚锭,可增大施工空间和降低工程造价√

盖挖逆作法施工工艺工法

盖挖逆作法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述 盖挖逆作法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心地区修建浅埋地 铁车站,尤共是修建具有综合功能要求的地铁车站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修建地铁车站的多种工法中,盖挖法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方法,而其中的盖挖逆作法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施工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其路面敞口作业时间较短,对工程周边的商业及交通环境影响较小;其立柱结构本身作为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分为钢管桩(柱)、H钢桩(柱),刚度较高,可显著减小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施工方法分为打入法(精度低)、湿作业钻孔安装法(有地下水时,精度居中)、干作业钻孔安装法(精度高)。盖挖逆作法造价介于明挖与暗挖之间,较为低廉。本工法采用钢管柱作为支撑,湿作业钻孔安装法进行阐述。 1.2 工艺原理 盖挖逆作法工艺的原理是先施工围护体系(桩、墙)和顶板的承重体系(中间柱),开挖土方至顶板结构底高程后,施做顶板并恢复周边环境,在顶板的防护下,依次开挖土方和自上而下施做结构,最终形成完整的永久结构。 当顶部支护体系形成后,暗挖和盖挖二者施工工艺基本相同。

2 工艺工法特点 2.1优点 2.1.1 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对邻近建筑的影响小。 2.1.2 临时支撑少,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大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平台等大型临时设施。 2.1.3 主要施工作业均位于地下,对地面和地下环境的影响很小。 2.1.4 在稳定的支撑体系下作业,安全风险较低。 2.2缺点 因工艺原因,盖挖逆作法亦具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对结构体系的不利影响比顺做法严重;结构体由上向下施作,施工缝多。由于混凝土结构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与下沉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裂缝,对结构的刚度、耐久性、防水性均产生不利影响;多数交汇于同一节点的工程构件非同步施工,其连接精度控制难度较大;层板一般采用土模施工,混凝土的表观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3 适用范围 商业繁荣、建筑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心区域或交通枢纽地区、软弱地质地区、跨度比较大、无法用锚索施工的地铁车站。 4 主要技术标准

简述隧道盾构法、矿山法、新奥法、盖挖法的区别

简述隧道盾构法、矿山法、新奥法、盖挖法的区别盾构法施工是以盾构这种施工机械在地面以下暗挖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盾构(shield )是一个既可以支承地层压力又可以在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结构。钢筒的前端设置有支撑和开挖土体的装置,钢筒的中段安装有顶进所需的千斤顶;钢筒的尾部可以拼装预制或现浇隧道衬砌环。盾构每推进一环距离,就在盾尾支护下拼装(或现浇)一环衬砌,并向衬砌环外围的空隙中压注水泥砂浆,以防止隧道及地面下沉。盾构推进的反力由衬砌环承担。盾构施工前应先修建一竖井,在竖井内安装盾构,盾构开挖出的土体由竖井通道送出地面。按盾构断面形状不同可将其分为:圆形、拱形、矩形、马蹄形4种。圆形因其抵抗地层中的土压力和水压力较好,衬砌拼装简便,可采用通用构件,易于更换,因而应用较为广泛;按开挖方式不同可将盾构分为:手工挖掘式、半机械挖掘式和机械挖掘式3种;按盾构前部构造不同可将盾构分为:敞胸式和闭胸式2种;按排除地下水与稳定开挖面的方式不同可将盾构分为:人工井点降水、泥水加压、土压平衡式,局部气压盾构,全气压盾构等。 盾构法的主要优点: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可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盾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主要工序循环进行,施T易于管理,施工人员也比较少;土方量少;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施工不受风雨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建设埋深较大的隧道,盾构法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优越性。 新奥法是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和开挖面的空间约束作用,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 新奥法(NATM)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 在我国常把新奥法称为“锚喷构筑法”。采用该方法修建地下隧道时,对地面干扰小,工程投资也相对较小,已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施工经验,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保证。使用此方法进行施工时,对于岩石地层,可采用分步或全断面一次开挖,锚喷支护和锚喷支护复合衬砌,必要时可做二次衬砌;对于土质地层,一般需对地层进行加固后再开挖支护、衬砌,在有地下水的条件下必须降水后方可施工。新奥法广泛应用于山岭隧道、城市地铁、地下贮库、地下厂房、矿山巷道等地下工程。

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

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 1.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措施 1.1 施工方法 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是采用土方开挖“一明二暗”,结构全逆作的施工方法。“一明”是指顶板以上的土方明挖,“二暗”指站厅及站台层土方在顶板盖下暗挖,通过预留在顶板及中板的出土孔垂直运输到地面。施工的顺序为:围护结构及中间柱施工,明挖土方至顶板施工设计标高,施作顶板地模及顶板结构混凝土;待顶板混凝土达设计强度后开挖站厅层土石方至中板施工设计标高,施作中板地模及中板混凝土,待中板混凝土达设计强度后开挖站台层土石方至底板施工要求标高,施工接地网、底板垫层混凝土及底板结构混凝土;然后施工站台层、站厅层内衬墙,最后顶板覆土和道路恢复。 1.2、围护结构施工 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旋喷桩联合围护,钻孔桩桩径?1250mm,旋喷桩桩径?≥800mm,采用? 20 00mm的人工挖孔施作钢管柱及桩基。围护结构钻孔桩采用一台MT1500全套管钻机及十四台MZ-30正循环旋转钻机施工,旋喷桩施工采用GXY-100型地质钻机两台及高喷台车1台。 1.2.1、围护钻孔桩施工 1 2.1.1、围护钻孔桩施工顺序 相邻围护钻孔桩之间间距仅有0.4m,本站围护桩总施工顺序采用“跳三钻一”,以防止对邻近钻孔桩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单机作业按如下图所示“跳一钻一”成孔顺序施工,以防止钻孔施工影响临近钻孔桩混凝土凝固。该种施工方法虽然避免上述施工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相邻两个孔已完工的情况下,中间一个桩孔的成孔难度取决于相邻已施工的两个桩质量,如有扩孔及坍孔发生则该孔成孔难度相当大,故施工时须很好控制桩身的垂直度及控制好泥浆比重和钻进速度,确保不坍孔、不扩孔。 钻孔桩单机成孔顺序 1 2.1.2、成孔施工 本站围护钻孔桩主要穿越杂填土层、流塑淤泥层、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强风化~中风化地层。为确保道路畅通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厚淤泥范围内钻孔桩全部安

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方案设计

[北京]地铁车站盖挖法施工方 案 【工程概况】 车站结构:三层三跨框架结构车站总长:172.6米 施工方法:顶板纵向分幅盖挖逆作法施工 【内容节选】 护筒采用0.8?1.0cm厚钢板卷制焊接而成,内径比桩径大100?150mm护筒在探明地下无障碍物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埋设,护筒…… 当出现断桩相象,采取调整桩间距,紧临断桩位置再补做一根桩,在开挖时,在断桩位置增设…… 钢管柱采用上下两端同时定位法固定。钢管柱下端定位主要依赖于自动定位器,上端用花篮螺栓调节定位。自动定位器…… 结合盖挖逆作钢管柱的结构特点,选择高位抛落无振捣法。其原理是利用混凝土自管口自由下落时所获得的重力加速度冲击能量,使混凝土挤密而无须振捣。其抛落高度....... 当基坑开挖时顶板以下位置时,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及支架、防水工程、混凝土工程。在进行顶板…… 模板安装时,应从一端向另一侧顺序铺设,相邻两块模板的肋孔均用U型卡卡紧, 卡紧方向应正反相间,不得按在同一方向。在结构拐…… 【内附图表】 I. 盖挖系统施工流程 2.格构柱立面图 3.格构柱基础配筋示意图 4.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 5.格构柱吊装允许偏差 6.加工成型的四角锚栓 7.加工成型的定位器8.定位器安装示意图 9.钢管柱顶部定位示意图10.冠梁施工工艺流程 II. 冠梁配筋图12.盖挖车站结构施工流程总图 13.盖挖逆作车站工序图14.支护示意图 15.盖挖顶板断面图16.中层板地模施工工艺

200 L6?0 L200 WOO 格构柱断面配筋 定位器安装示意图 416^150X150 ?*X ? 荊Bi护釜或阳护耸 定位帶平面 因

盖挖法施工关键问题

盖挖法施工关键问题 盖挖法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技术无疑是极具应用价值的。但软土基坑盖挖法施工中开挖及支撑、中间立柱与围护结构的差异沉降等关键技术与控制要点没有成熟经验,这些都给地下工程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盖挖法施工的研究工作开展得相当有限,目前对盖挖法下基坑工程性状的认识主要建立在对一些工程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其理论分析尚不成熟,这客观上严重制约了盖挖法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盖挖法施工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盖挖顺筑法作为盖挖法的一种,其施工的关键问题如下: (1) 围护形式 由盖挖顺筑法的施工过程可以看出,该法首先要在地面以下形成一个由顶盖和围护结构包围而成的巨大地下空间,而后再修建地下结构的主体结构。根据用途和需要,该围护结构既可以成为地下永久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承受永久荷载,也可以不作为地下永久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仅在施工阶段承载。但是无论怎样,这个由顶盖和围护结构包围而成的巨大地下空间的安全和稳定是盖挖法成功的最根本的条件。因此,根据现场条件、地下水位高低、开挖深度以及周围建筑物的邻近程度,选择确定围护结构的形式是盖挖顺筑法的一个技术关键。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设备简单、施工工艺成熟、容易满足增加刚度的要求。 工程质量容易保证和造价较低等一系列优点,使得它在北方地下水位较低的第四纪地层的地下工程施工中往往成为围护结构的首选。

但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选择止水性能好的地下连续墙或密排咬合桩作为围护结构,则降、排水容易,工程成功有保证。我国南方,多为饱和的软弱土层。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刚度大、止水性能好的地下连续墙为首选方案。 (2) 中间桩柱的设计与施工 盖挖法施工要求先施作围护结构与中间立柱,作为结构在施工期间的支撑构件。根据使用功能,中间立柱可分为临时立柱与永久立柱两种类型,临时立柱指的是只在施工期间作为临时的支撑构件,施工完成后,临时柱将被拆除:而作为主体结构的结构柱即永久立柱在施工期间与竣工之后均是同一立柱,为承载构件。设计上有时也采用临时立柱与永久立柱相结合的方法,即部分或全部施工期间的临时立柱作为永久立柱的劲性骨架,在施工结构柱时,临时立柱不拆除,而是在其外缘浇注混凝土。设计时采用何种立柱体系需结合车站的建筑布局等进行结构安全性、承载体系受力合理性及工期与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临时立柱在盖挖顺筑法中应用较多,由于盖挖顺筑法其上部荷载较小,临时立柱可以采用由角钢或H型钢组合而成的简易格构柱,其柱网布置不受永久结构柱网限制,机动性较大。永久立柱在盖挖顺筑法中应用很广泛,作为永久立柱一般要求其能承受较大的荷载,柱网布置在满足结构要求同时必须满足建筑布局要求,永久立柱多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3)差异沉降的控制方面 立柱桩之间以及立柱桩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不均匀沉降是逆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