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 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转型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的推行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促使教育领域进行全面的转型。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显著变化之一是考试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高考模式往往是“一考定终身”,学生在有限的科目中进行选择,而新高考则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考试科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路径和发展方向。
这种多元化的考试模式要求教育者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再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所有学生。
在课程设置方面,新高考也推动了学校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课需求,学校需要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课程体系。
这意味着学校要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和种类,优化课程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选到自己感兴趣和适合的课程。
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和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育评价体系也在新高考背景下发生了转变。
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这就要求他们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分数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发展。
新高考还促使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转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学生需要更早地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一些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压力。
另一方面,新的高考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特长和兴趣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个性化发展。
为了适应新高考带来的变化,家庭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新高考理念下的教育改革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新高考理念的提出,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高考理念强调的是多元化、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高考模式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而新高考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这种转变,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在新高考理念下,课程设置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不再是简单的文理分科,而是采用了“3+1+2”或“3+3”等多种选科模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自主选择高考科目。
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加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和学科组合。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不同学科组合的教学需求。
新高考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艺术素养、劳动教育等方面的表现也被纳入评价体系。
这就促使学校和家庭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关注学习成绩。
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然而,新高考理念下的教育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选科的复杂性可能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困惑和压力。
面对众多的学科组合,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需要学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和实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如何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如何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新高考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需要加大对师资培训、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保障新高考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高考理念下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新高考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新的机遇与挑战也随之出现。
新时代下,怎样看待这一新的教育形势?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这是当下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来谈谈新时代下的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以及教学资源。
在新高考的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这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新课程改革也要求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我们谈谈新时代下的挑战。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新课程、新高考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但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和新高考的要求。
学校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学生和家长也需要适应新课程和新高考的要求,这也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经验的过程。
新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应对。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最具影响力的考试之一,它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
高考改革有利有弊,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高考改革的利与弊。
一、利:多元评价体系的引入传统的高考评价体系以一次考试为主要标准,对于学生的能力、优势和特长并没有充分体现。
随着改革的推进,多元评价体系引入高考,提供了更多的评判指标。
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经验等也得到了更好的考察,这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弊:加剧培训热潮高考改革带来了新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标准,学生和家长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加大课业和培训负担,导致培训热潮的进一步加剧。
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过度学习的现象,忽视了对兴趣和爱好的培养,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
三、利:发展多样化的人才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传统的高考评价体系在选拔学生时,过于偏重对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改革后,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考试科目,有利于培养不同领域的专才和综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四、弊:仍存在公平性问题高考改革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公平性问题。
由于改革后的多元评价体系可能导致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学生的评价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这对于那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在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五、利:减轻学习压力传统的高考评价体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这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高考改革的引入多元评价体系可以分散学生的评价压力,使学生更加关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六、弊:考试本质可能丧失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通过一次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然而,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多元评价体系的引入可能使得高考本质被忽视。
如果评价体系过于繁琐和复杂,学生和社会将难以理解和接受,这可能导致高考评价失去公信力和可靠性。
高考改革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有哪些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高考改革不断推进,新的政策和措施陆续出台,这些改革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高考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上的变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过去,学生通常需要按照固定的文理科分科进行学习和考试,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发挥。
而现在,许多地区推行了“3+X”的选考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考试科目。
这意味着学生不再被束缚于传统的文理分科框架,可以更加灵活地组合科目,比如擅长物理但对历史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物理、历史和其他相关科目。
这种选择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高考改革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
由于选考科目的出现,学生需要更早地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
不再是单纯地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和安排,而是要主动去探索、研究自己选择的科目,了解其深度和广度。
例如,对于选择物理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地参与实验、拓展课外知识,以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应用。
这种自主学习的培养,将使学生在未来的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知识更新。
再者,高考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表现也逐渐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这就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科研项目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历,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一个在高中阶段就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在未来进入大学和社会后,往往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高考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规划。
新的高考模式使得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初步的思考和规划。
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影响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新高考改革的推行,给教学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新高考改革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物理、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首选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再选择两门作为再选科目。
这种选科模式的变化,对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需要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课程组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选科需求。
这意味着学校要重新规划课程安排,增加师资配备,优化教学资源。
对于教师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他们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选科和进行学科融合教学。
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促使教学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也在新高考改革的推动下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新高考改革还对教学评价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去,高考成绩几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而现在,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综合素质评价等都成为了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教师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进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新高考改革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材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综合性。
高考改革的看法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考生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考制度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改革的看法,并着重探讨其对学生、教育体系和社会的影响。
一、高考改革的背景与目的高考改革是应对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旨在推动中国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综合素质的需求增加,仅仅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培养更加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二、高考改革的主要举措1. 考试科目的调整: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考试科目进行调整。
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等基础科目外,学生还需要选择其他学科进行考试,如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
这样的调整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科能力,鼓励学生在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发展。
2. 考试内容的改变:高考改革的另一个举措是改变考试内容,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新的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考试形式的创新:高考改革还着眼于改变考试形式,采取更加多样化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笔试考试可能逐渐被计算机化和实践操作考试所取代。
这样的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更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考改革的影响1. 对学生的影响:高考改革给学生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一方面,改革后的高考允许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新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对教育体系的影响:高考改革的实施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
教育者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政策也需要相应地与高考改革相适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新高考下的教育生态变化高考,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着千万学子的未来,也深刻影响着整个教育生态。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给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从教学模式到学生的发展路径,从学校的管理到社会对教育的认知,都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新高考最直观的变化之一就是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3+1+2”或“3+3”等更加灵活的选科组合。
这意味着学生不再被简单地划分到文科或理科的阵营,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
比如,对于那些对物理感兴趣但同时也擅长历史的学生,他们不再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可以同时选择物理和历史,再搭配其他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科目。
这种变化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使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然而,这种选科模式的变化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
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组合,这就要求学校在师资配备、课程安排、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
以往按照文理科分班的简单模式不再适用,学校需要更加精细化地管理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由于学生的选科组合各不相同,走班制教学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模式。
这对于学校的教学秩序、班级管理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高考还强调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都被纳入了评价体系。
这就促使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关注学习成绩。
学校开始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更要在社会生活中锻炼各种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新高考带来的变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方面,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规划学习路径,这有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新课程和新高考需要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探索。
新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
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竞争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丰富多彩的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
新的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高考可以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潜力,使学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
新时代的背景下,国际化的教育趋势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新课程和新高考的改革也将推动我国教育向国际化迈进。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课程的推行需要一套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会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新高考的改革涉及到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
传统的高考制度强调分数和分数线,而新高考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这就需要大学招生制度的相应调整。
由于新高考改革带来了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需要培养相应的考试能力,而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个挑战。
针对上述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确保新课程的顺利推行。
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学校还应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岗位的培训。
家庭和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学生本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主动参与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高考改革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变化和挑战还有几天,2017年高考即将到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
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
据人民日报消息,除新疆外,全国已有30个省份均已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面对这样的大趋势,全国的家长和孩子该如何应对新高考?现在还是在初二、初三的学生家长一定要了解这些最新改革动态,因为你们的孩子在未来2年左右后将进入高一,是各省第一批迎接新高考的孩子!应对策略一:了解新高考的改革内容新高考不再分文科和理科,除语文、数学、外语外,考生可以自己选择计入高考成绩的选考科目和考试时间,外语和选考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
学生还可根据兴趣特长选专业、选大学,录取不再按照大学院校投档,而是将按照专业来平行投档。
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一共有四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或者理综。
新高考改革后:30个省份都将不再分文理科,将采取为“3(语数外) +3(6选3)”的考试模式。
其中“6选3”是指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是必考科目,6门是选考科目,取消文理考试区别。
新政实施时间:从全国看,除上海、浙江两个高考改革试点于2014年最先启动外,其余省份的高考改革启动时间集中于2017年至2019年,这几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一、初二、初三生开始实行。
影响:这样的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有更大的学习动力,也能更全面地发展个性。
应对策略二:了解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前:九科集中在高三那年六月份的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新高考改革后:是两种考试的结合,分别是每年4月和10月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简称“学考与高考选考”),以及高三那年6月,只有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考试的高考。
新高考培训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这一变革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和未来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教育培训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考试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改变使得学生和家长感到迷茫和焦虑。
新高考不再单纯以传统的文理分科来划分考试科目,而是采用“3+1+2”或“3+3”等多种选科组合模式,这要求学生在高一甚至更早就要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然而,对于大多数未成年学生来说,做出这样的决策并非易事。
家长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信息,也往往难以给予有效的帮助。
其次,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这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应试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死记硬背,而现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意味着培训机构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如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
但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成本。
再者,新高考改革的频繁变动也给培训带来了不确定性。
政策的调整、考试大纲的变化、招生录取规则的更新等,都需要培训机构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否则,就可能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考试要求脱节,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
然而,新高考改革也为培训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高考选科模式的多样化,使得学生对于选科指导和职业规划的需求大幅增加。
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的选科咨询和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更科学合理的选科决策。
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也为培训机构开拓了新的市场。
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为培训机构拓展了多元化的培训领域。
除了传统的学科培训,培训机构可以开设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长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同时,还可以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新高考改革促使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随着全国高考试点改革的推进,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省份相继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新高考改革的思考最新,欢迎阅读!新高考改革的思考一、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三门选考科目。
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
这样的组合排列达到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学生选课和高中安排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学生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学生选课并非从兴趣和爱好的角度出发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出发。
浙江省2017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现,物理是满足高校专业选科要求覆盖率最高的科目,达到了91%的覆盖率。
但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
从杭州市2016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现,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物理列倒数第三位。
从志愿填报的角度来说,一个学生要填报80个专业志愿,由于批次合并后增加了区分高校层次的难度,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如果对高校没有深刻的研究和调查,志愿填报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一本分数,填报三本专业”的现象,这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新高考改革给搞高校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校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选科要求选拔学生,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另外,会促进高校深化专业结构改革,增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吸引力,整体提高学校实力。
2、挑战:首先是确定+1的录取科目很麻烦。
从2017年录取的情况来看,一般高校均确定“三门选考科目,一门符合即可”的专业对口方案。
结果却出现了选考专业与录取专业“错位”的情况。
如高校物理学专业要求是必须学习物理和化学,而学生只要三门选课中只要有化学就可以录取,那物理怎么学呢?这会给高校教学造成很大的麻烦和挑战。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进行的一次根本性改革。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机遇。
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这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新高考取消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将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不再过于追求分数,而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新课程还增加了社会实践和实习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新课程需要广大教师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无法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高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有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许多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新高考还可能带来升学竞争的加剧。
学校和学生都会努力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必然会导致升学的竞争更加激烈。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充分抓住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带来的机遇。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真正理解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不要过分追求高分,而是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全面发展。
学生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新高考的挑战。
要有信心,并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新高考实施中的困惑与探索近年来,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这一改革旨在打破传统高考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然而,在新高考的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解决。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选科制度的推行。
学生不再被固定在文科或理科的框架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规划自主选择科目组合。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惑。
首先,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高中阶段就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方向并非易事。
他们可能对各个学科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估,导致在选科时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其次,选科的组合众多,不同组合在高考志愿填报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限制也各不相同,学生和家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比较,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新高考模式下,课程安排和教学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学生的选科组合各不相同,学校需要打破传统的行政班级模式,实行走班制教学。
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
比如,如何合理安排课程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所选课程的学习;如何保障教学质量,避免因走班导致学生学习进度不一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降低等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这些都是学校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新高考的评价体系方面,也存在一些困惑。
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
这一评价体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是一个难题。
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难以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此外,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分析,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新高考的认识和思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各个科目的教学质量。
1.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减轻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各科教学质量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各科目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都有所改变。
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新的考试内容,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顺利通过考试。
三)家长和学生面对的新挑战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也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
家长需要更加了解新高考制度,为孩子提供更加合理的教育指导。
学生需要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考试科目,减轻考试压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1.家长需要了解新高考制度家长需要及时了解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内容和实施方案,为孩子提供更加合理的教育指导。
同时,家长也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减轻考试压力,实现全面发展。
2.学生需要更加自主地选择考试科目新高考制度赋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学生需要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考试科目。
同时,学生也需要减轻考试压力,实现个性化发展,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也带来了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方面的新挑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新高考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新高考方案提出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即在专业教学方面,要有开设多门选修课的能力,以应对学生选择这门课程较少的情况。
同时,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实行选班制,班主任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学生在新高考改革的模式下,相当于研究生一样进行导师挑选,实行导师制。
育人方面的重担放在了任课教师身上。
此外,教师将要面对准入和退出的挑战,需要随时做好调配的准备。
新高考方案给中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和自由度的扩大,需要进行科目、课程、分数和教师的选择。
高考改革的利与弊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争议。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考改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文将讨论高考改革的利与弊,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利1. 高校多样性:高考改革将促进高校多元化发展。
目前,高考分数是选拔高校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在竞争中得分过多关注,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改革后,高校将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长,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2. 减少应试教育:目前的高考制度过于应试化,学生面临着大量的背诵和应付而忽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通过高考改革,教育可以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减少机械记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缓解考试压力:高考改革有望解决当前高考对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巨大压力。
改革后,减少考试科目和提供多样化的招生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二、弊1. 筛选问题:高考改革可能导致招生过程中存在的筛选问题。
由于高考改革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特长不明显的学生受到影响,而无法符合高校的要求。
2. 实施困难:高考改革的推行将需要时间和努力。
改革涉及到制度、教育资源和师资的重新调整,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协作。
3. 考试公平性:由于高考改革需要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可能会造成评判标准的不公平。
不同地区、学校和招生机构之间的评判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三、影响1. 教育质量提升:高考改革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改革后,学校将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专业发展优化:高考改革将带来专业发展的优化。
学校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在未来的专业中更有优势。
3. 教育资源配置优化:高考改革将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学校将更加注重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和教育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高考改革既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新高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新高考政策的推行,更是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的浪潮,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高考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传统的高考模式往往是固定的文理分科,学生在选择科目时受到较大的限制。
而新高考模式,如“3+1+2”或“3+3”模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灵活地选择高考科目。
这意味着学生不再被束缚于固定的学科组合,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喜好来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
比如,对于对物理有浓厚兴趣且未来有志于从事理工科相关职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物理作为必考科目;而对于擅长历史、文学且希望从事人文社科领域工作的学生,则可以将历史作为重点科目。
这种自主选择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更有动力和热情。
新高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除了考试成绩,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也被纳入评价体系。
这就促使学生不仅仅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生可能会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参与艺术社团,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新高考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科目选择与未来的大学专业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就对自己的未来有较为清晰的规划。
这对于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然而,这种挑战也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提前了解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发展前景。
学校和家长也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比如,学生可能会通过参观企业、与各行各业的人士交流、参加职业体验活动等方式,增加对不同职业的了解,为自己的科目选择和未来的专业报考提供参考。
高考改革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考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如何在改革中创造新的机遇,同时面对挑战,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问题。
本文将就高考改革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
一、新机遇的出现1.1 深化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的推动,意味着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改进。
过去传统的高考方式追求分数的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而现在的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这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机会。
1.2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学校和农村地区倾斜。
传统高考制度使得教育资源向重点中学和城市集中,而新的高考改革将通过政策的调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将增加学生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
1.3 推动教育公平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教育的公平。
传统的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而新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扩大了评价指标的范围,减少了对高考分数的过度追求,从而实现了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面临的挑战2.1 教育质量提高的压力高考改革使得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了重要目标。
然而,新的高考制度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多元化的能力,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2.2 评价指标的准确性高考改革引入了更加全面的评价指标,试图减少对分数的过于追求。
然而,如何准确评价学生的多元发展,仍然是一个难题。
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寻找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方法。
2.3 学生压力的加大新的高考制度的实施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
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学生们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需要更加努力和奋斗。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面对。
新高考对教育改革的影响高考,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无数家庭和学生的期望,也对国家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新高考改革首先在考试形式和科目设置上做出了重大调整。
传统的高考模式往往是文理分科,学生在高二或高三时就需要明确选择文科或理科,这种过早的分科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探索。
而新高考则打破了这种局限,提供了更多的选科组合,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科目。
例如,“3+1+2”模式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 2 门首选科目中选择 1 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再选科目中选择 2 门。
这样的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新高考促使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科需求,学校需要增加课程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开设更多的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课程管理和资源配置,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新高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
这就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新高考还推动了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实现。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传统高考模式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因为所在地区或学校的条件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新高考改革通过多种选科组合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平等的机会和选择,减少了因单一考试模式造成的不公平现象。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一基本精神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杀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二重要举措1.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2.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通过“3 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教育考试指导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很新颖;同时受到各界人士关注与思考;但是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极大地挑战..二、新高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将要面对的挑战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给学校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到育人目标等;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感知和了解其所教学科的知识及特性;让学生能从多种学科中认识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变大;是否能够很好做出选择;做出生涯规划;家长原来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成绩;现在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科目;他们是否能指导好孩子做好生涯规划;这些问题都即将面对这极大的挑战..一学校面对的挑战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不仅对高中学校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高校也有了要求..大学和中学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1.中学面对的新挑战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之一是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然而“6选3”意味着不同学科有至少20种组合;显然以前的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走班制的开设将会面对哪些挑战选课走班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水平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课程..学校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可供不同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的需求..面对学生的需求变化;对课程结构要求更加丰富多元化..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学校教学管理难度加大;由于课程组合增加;选修制和走班教学成为了新常态..课程组合的增加;学校基础设施方面;场地分配和排课难度增大;对学生管理难度上升..如有安排不当将会造成学校秩序一片混乱..2.大学面对的新挑战大学设置专业的时候;在中大教育衔接方面将会面对更多挑战..大学需要提前做好面对学生需求变化的准备..二教师面对的新挑战新高考方案提出;对教师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要求;教师一是需要一专多能;在专业教学方面;要有开设多门选修课的能力;如有学生选择这门课程少的情况下;不至于无课可上..二是要不仅要做到教书更要育人;实行选班制;班主任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学生在新高考改革的模式下;相当于研究生一样进行导师挑选;实行导师制..育人方面的重担放在了任课教师身上..三是教师将要面对准入和退出..有些学校某课教师多余;有些学校教师短缺;教师要随时做好调配的准备..现在教师就好比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三中学生面对的新挑战学生面对选择空间和自由度的扩大;他们以前不需要自由选择到现在自由选择;他们还对选择意识比较单薄;一时还是挺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科目;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科目感兴趣;以前只是一味地想考高分..学生本身对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加上高考科目难度大;范围广;他们一时无法判断自己擅长什么..有些学生误认为我这门课程考得不错就觉得是自己喜欢的科目;有些时候只是被高考原因所导致的;压根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学生在学好语数外三门科目的同时;需要选科、选课、选分、选教师..首先他们要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领域;感兴趣的科目;其次要做好生涯规划;最后要结合高校录取选出自己的小三科;在学校组合选课走班中做到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自己..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即将要面对的..四家长面对的新挑战面对高考带来的严峻形势;家长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提升一下自己;首先他们要了解最新高考资讯;对高考形势先自己搞清楚;向孩子介绍一些高考新消息;从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一些相关方面的介绍;等到孩子真要面对选择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其次好好研究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一些优点;感兴趣的事物;擅长的科目;在孩子需要自由选择的时候适当的点拨孩子..三、面对新高考挑战的一些应对措施新高考带来的三大转变:从选拔到选择的转变;从课堂到课程的转变;从成绩到成长的转变..仔细分析三大转变;我们可以得知以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到现在学生自由选择权的放大;从前是班级授课制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到以后课程选择;走班制、导师制课程选择性学习;以前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到现在及以后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成长..全面发展学生..这无疑是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这些转变都是新高考改革的创新点..面对这些转变;我们应将它落实到实处;不能只是说说而已..面对新高考的挑战;我们是否应及时作出应对措施:1.学校选择参照对象;加速适应与转型首先各校应关注沪浙两地改革进程;寻找出适合自身学校的参照对象;加速学校的适应与转型..了解走班制的实施困难;掌握分班依据与原则..做到“最少人走班;最近原则走班”;可以探索利用网络进行选课;排课;信息的发布;综合评价管理;成绩的统计与分析;进行一些选修课网上学习;这样可以节省一些人力;物力;高效运作管理其次要实施有效的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评价自己;做好高考改革方案的宣传与解读工作;让广大的关注者更好的进行了解;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理性地选择适合的科目;职业及人生道路..最后高校要做好中大教育的衔接工作;很好关注学生的需求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学和大学依据新高考改革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2.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新高考方案很好地理解;按着新高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断发展和提升自身..教师要有对必修课专业方面的知识;也要对选修课有很好的掌握;为了适应学校的师资调配;即使必修课不能教也能进行选修课的教学;不至于到时候没有课程可教..提高教学魅力..首先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学习和钻研;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学生;并对该学科具有学习特长和自我效能感很强的学生..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更加关注学生兴趣和需要;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很好认清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3.中学生增强自主选择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面对新高考的方案;要进行很好的了解新高考改革的内容;新高考改革更多的是关乎着自身的切身利益;适应新高考..首先学生在学习好语数外三门必修课的同时;也应该多加关注和了解自己对小三门的选择;加强自主选择权的意识;做好对未来生涯规划;这关乎自己一生的事情;现在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以后发展;所以得小心谨慎的同时;根据自己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此事不可小觑..其次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困难;及时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面对选科;选课多多听取老师家长意见;有时候自己就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状态;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助于取长补短..最后一点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判断;要有主见;不能随大流;跟风;捕风捉影..加强自身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自己..4.家长要转变观念;对孩子进行适当点拨首先家长要改变观念;改变观念是前提;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往往不是输起跑线;而是输在人生的转折点..转变之前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家长之前只是一味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实践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新高考改革参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所以家长和学生要转变这种只关注分数的这种观念;了解高考新动向和孩子的兴趣;特长;擅长的科目;当孩子面对选择空间大;范围广迷茫的时候;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点拨..其次家长应多与学校及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对孩子多进行一点耐心指导..最后给孩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总之;我们依据应该根据自己省份的省情、生情;所在学校的校情;极力的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新高考改革道路..。
新高考改革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还有几天,2017年高考即将到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也被称为“新高考元年”。
新高考将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
据人民日报消息,除新疆外,全国已有30个省份均已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面对这样的大趋势,全国的家长和孩子该如何应对新高考?现在还是在初二、初三的学生家长一定要了解这些最新改革动态,因为你们的孩子在未来2年左右后将进入高一,是各省第一批迎接新高考的孩子!
应对策略一:了解新高考的改革内容
新高考不再分文科和理科,除语文、数学、外语外,考生可以自己选择计入高考成绩的选考科目和考试时间,外语和选考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
学生还可根据兴趣特长选专业、选大学,录取不再按照大学院校投档,而是将按照专业来平行投档。
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一共有四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或者理综。
新高考改革后:30个省份都将不再分文理科,将采取为“3(语数外) +3(6选3)”的考试模式。
其中“6选3”是指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是必考科目,6门是选考科目,取消文理考试区别。
新政实施时间:从全国看,除上海、浙江两个高考改革试点于2014年最先启动外,其余省份的高考改革启动时间集中于2017年至2019年,这几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一、初二、初三生开始实行。
影响:这样的方式更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有更大的学习动力,也能更全面地发展个性。
应对策略二:了解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高三那年六月份的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新高考改革后:是两种考试的结合,分别是每年4月和10月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简称“学考与高考选考”),以及高三那年6月,只有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考试的高考。
高考成绩750分构成:语文、数学6月考试,每门150分;外语,有2次考试机会,选一次最好的成绩,满分150分。
外语每年开考两次,一次是在10月份,一次是在6月份,但外语考试受两方面限制,一是6月考试只允许应届毕业生报考,二是成绩2年有效。
选考科目,7门里面选3门考试,可以考2次,每门是100分,选择一次最好的成绩,成绩也是两年有效。
高中3年大致安排:高一熟悉各科特点,确定2门“不选”科目,并适当增加学习时间;高二上学期报考2门学考,高二下学期再报考2门学考,力争“首考如愿”;高三报考语数(含学考)外和3门选考; 4门学考的第二考应在高三上学期结束。
应对策略三:有的放矢定好选考科目
1.“7选3”、“6选3”,究竟该选哪3门作为选考科目?
专家建议,选科目之前,首先要全面了解高考招生政策规定,弄清自己有哪几条升学通道,今后喜欢从事哪些工作,想读哪类专业和学校;其二,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了解高中课程设置和学科特点,采用“排除法”“渐进式”,扬长避短,及早确定高考选考科目,制定各科学习和报考计划。
2.该如何着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家长需要怎么做?
因为新高考志愿填报是“专业优先”,所以在选报选考科目前首先要明确在本省招生的高校所规定的选考科目。
不然,即便你的选考成绩很高也无法走进你想去的高校。
这也就是说确定选考科目不能只是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那么简单,要统筹考虑,有的放矢才行。
作为家长,在高中阶段应该为孩子做好3个准备:第一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因为有很多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第二为接下来接受高等教育做好准备,孩子上高中
之后有接近90%的普高毕业生将继续上大学,毫无疑问要做好进一步学习的准备;第三工业化社会的高中阶段可能还要为孩子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要把这3个准备好,高中不会再像原来那样齐步走,高中的变化就是选择和自主权。
应对策略四:等级计分该如何报志愿
除语文、数学、外语直接计卷面分,选考科目是计等级分。
即:以同科同次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起点40分,相邻等级分差3分,最高为100分。
举例来说:比如某次考试后,某考生物理卷面成绩89分,按比例,可以位列全省最好的第一等,于是在计算高考等级分时,该考生物理成绩以满分100分计入高考总分;而另一考生物理卷面成绩88分,但按比例,只能位列全省第二等级,计入高考等级分时即以97分计入总分。
录取方面,按新高考方案规定:高校确定各专业(类)0至3门选考科目范围,必须提前2年公布,考生只需有1门选考课在范围之内即可报考该校该专业 (类)。
此外,高校还可提前对高中学考成绩、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志愿时一定要看清高校的录取附加条件。
以上,就是万朋教育为学生和家长准备的应对应对新高考的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