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诗歌鉴赏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80.00 KB
- 文档页数:42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学目标: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1、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2、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明确:梅香雪白各显风采导入诗歌比较鉴赏二、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1、内容、情感比较方法指津:①读诗题。
②注意注解。
③抓关键词语。
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⑤积累常用感情基调用语。
2、意象、意境比较方法指津:①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②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③注意诗歌的不同类别3、语言赏析比较方法指津:①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和其他虚词。
②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婉约细腻,清新明丽,幽默讽刺,沉郁顿挫,悲壮慷慨等。
4、手法、技巧比较方法指津:①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内涵。
②把握题干中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角度。
③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三、诗歌比较鉴赏课堂练习1.手法鉴赏练习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
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东风暗拆”一句作者想象芭蕉终于展开时的情态,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比拟、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了海棠在重重新绿映衬下未开的娇羞之美,将海棠比拟成少女,与桃李形成对比,衬托出海棠的不趋时,矜持高洁、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如果能抓住意象,发挥想象,品味诗歌意境,就可能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称之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自己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换言之,置身诗境,就是将读者自己置身到诗人创设的情境之中,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努力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
那么,如何做到置身诗境呢?1、运用“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自身与诗人的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2、角色互换法:将自己假想成诗人,站在诗人的角度,用自己在某种情境中的内心感受反过来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也可以说,只有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
缘景明情,是鉴赏写景诗、咏物诗的最常用、最重要的鉴赏方法。
缘,就是沿着、顺着,也含有依据、根据的意思。
缘景明情,也就是依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来探究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般来说,缘景明情就是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这种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抓意象--品意境--探究情景关系--分析思想情感。
而“情景关系”无疑是这一思路中重要的一环。
下面来解说古诗中的情景关系的种类: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
简单地说,触景生情,就是先有外界的景物,后有思想感情,景在情先,情在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