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

定表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都昌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初期评定□中期评定表□出院前评定

存在问题:

主诉:腰痛1年,加重伴左臀部及下肢放射痛1天。查体:神清,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无侧弯畸形,

腰椎棘突旁肌肉轻度紧张,腰3/4、腰4/5、腰5/骶1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叩击痛(+),双侧骶髂关

节无压叩痛,左侧臀大肌压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实验(+),“4”字实验

(+),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4”字实验(-),双下肢深、浅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

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康复目标:

1、改善腰痛症状,缓解左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解除活动受限。

2、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计划:

1、康复科常规Ⅱ级护理,平卧硬板床休息治疗,避风寒,清淡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大小便常规、乙肝六项、血液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ASO、RF、CRP、电解质、肿瘤标志物、贫血三项,胸部及腰部CT,常规心电图等);

3、参麦注射液针补中益气;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针护胃;

4、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医师:罗贵水

康复治疗师:郭路群

日期:2016-02-2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骨科杂志2014-09-28 发表评论(3人参与)分享 作者:马信龙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因包括内源性因素(遗传、发育、退变)和外源性因素(应力、营养、劳损、外伤等),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腰椎间盘突出是描述形态学的术语,其分类大多也是基于影像学上的突出部位和形态。 但临床症状的性质和轻重并不完全取决于突出形态,还与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不应拘泥于影像学分型,而要考虑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类型。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历来都存在较多争议。比较常用的有MacNab分类、Spengler分类、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AcademyofOrthopaedirSurgeons,AAOS)&国际腰椎研究会(Intem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LumbarSpine,ISSLS)分类等。 MacNab分类分为突出(protrusion)和疝出(herniation),前者包括局限和广泛型,后者包括脱出、破裂脱垂和游离型。Spengler分类分为突出(pro-truded)、脱出(extruded)和游离(sequestered)。 AAOS&ISSLS分类分为退变(degeneration)、膨出(bulge)、突出(pro-trusion)和脱出(extrusion),后者又分为韧带下型(subliga-rnentous)、经韧带型(transligamentous)和游离型(sequestru-tion)。这种分类将疝出作为统称,与MacNab分类的疝出相矛盾,国内周秉文等则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突起型、破裂型和游离型(表1)。因此,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仍较为混乱。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都昌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表□出院前评定 姓名:刘梅英性别:女年龄:55岁住院号:床号:45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项目评分标 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Ⅰ自觉症状(9分) 1腰痛无3分 偶有轻度2分 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 常有剧烈0分 2.下肢疼痛和/或麻木无3分偶有轻度2分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常有剧烈0分 3.步行后发生疼痛麻木和/或肌无力正常3分步行500米以上2分步行500米以内1分步行100米以内0分 Ⅱ临床检查(9分) 1.直腿抬高试验正常3分30°-70°2分小于30°1分 2.感觉正常3分 轻度感觉障碍2分 明显感觉障碍1分 3.肌力正常达5级3分 轻度肌力减弱可达4级2分 重度肌力减弱在3级一下1分 Ⅲ日常生活动作(14分) 1.睡觉翻身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2.站立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3.洗脸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4.弯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5.长时间坐位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6.持或上举重物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7.行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8.膀胱功能(除外尿路疾患)正常0分轻度排尿困难(尿频,排尿时 间延长) -3分 重度排尿困难(残尿感,尿失 禁) -6分尿闭-9分总分

存在问题: 主诉:腰痛1年,加重伴左臀部及下肢放射痛1天。查体:神清,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无侧弯畸形,腰椎棘突旁肌肉轻度紧张,腰3/4、腰4/5、腰5/骶1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叩击痛(+),双侧骶髂关节无压叩痛,左侧臀大肌压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实验(+),“4”字实验(+),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4”字实验(-),双下肢深、浅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康复目标: 1、改善腰痛症状,缓解左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解除活动受限。 2、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计划: 1、康复科常规Ⅱ级护理,平卧硬板床休息治疗,避风寒,清淡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大小便常规、乙肝六项、血液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ASO、RF、CRP、电解质、肿瘤标志物、贫 血三项,胸部及腰部CT,常规心电图等); 3、参麦注射液针补中益气;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针护胃; 4、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医师:罗贵水 康复治疗师:郭路群 日期:2016-02-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

行为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日常行为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予行为干预。 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5%,(P<0.05);实验组的半年复发率为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5%,(P<0.05)结论行为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为干预腰部医疗体操锻炼 The influence of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bstrac t] objective Study on daily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Means Using random method, 80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40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o. Result Dry the prognosis of experimental group efficiency was 87.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65%, (P < 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half year relapse rate is 5%,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25%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Lumbar disc herniati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he Medical Gymnastics Exercise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及软骨板的不全或完全断裂,致使髓核向裂隙方向突出,对周围的关节、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引起的一系统症状、体征[1]。该病主要症状为腰痛,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史和数周或数月的腰痛[2]。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随着增多,发病于青壮年,年龄波动在25~55岁之间多见,而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科在2014年4月~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实施了行为干预,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科在2014年4月~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在21~65岁,平均年龄在37.8岁,实验组年龄在23~56岁,平均年龄在38.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治疗方法 1.1.1对照组及实验组在入院后均卧硬板床休息,予康复评估后根据患者情况行物理治疗、腰椎牵引、推拿按摩、针灸等相关治疗,药物方面均予丹红注射液静脉用药每天一次,改善循环;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1.1.2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主要内容如下:纠正日常不良动作及习惯,指导避免腰部负重等动作,如指导正确上下床方法,正确的站姿、坐姿、卧姿及拾物姿等日常生活习惯指导,必要时佩带腰围下床活动,女性患者避免穿尖跟高跟鞋,可穿斜坡形低跟鞋。 1.1.4实验组患者指导每天行腰部医疗体操锻炼,一天锻炼三次,每次不少于30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 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 重的神经根压迫 2.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 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 纵韧带所约束。 5.椎间盘游离: 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 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 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 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5.气虚血瘀证:腰部外伤日久或平素劳累,腰背疼痛无力,不能久立久行, 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舌淡暗,脉弦细弱 (五)鉴别诊断: 1 ?肾着:有腰部沉重冷痛,与腰痛相似,但多有身体沉重,腰以下冷,腹重下坠等,为一个独立性疾病,需作鉴别。 2 ?腰软虚证:虽有腰痛,以腰部软弱无力为特征,少有腰痛,多伴见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软、足软、鸡胸等,多发生在青少年。

【实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退变后突或破裂,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护理评估】 1.疼痛的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的程度。 2.腰椎活动范围评定采用量角器对腰椎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的角度进行具体测量。 3.腰椎功能的评定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定。 【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后所致的疼痛有关 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感觉运动功能下降有关 3.焦虑/恐惧:与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比较少有关 4.潜在并发症:骨折、跌倒、坠床、压疮、失用综合征 5.相关知识缺乏:缺乏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和有关药物的用法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疼痛较剧烈时,指导患者短时间卧床休息,一般以3-2天为宜,不主张长期卧床。 2.腰围制动腰围戴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在戴腰围期间可根据患者的身体和疼痛情况,做一定强度的腰腹部肌力训练。 3.药物治疗盒注射疗法疼痛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严重者可合理选用激素类药物。急性期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有剧烈的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者,可用甘露醇脱水。可口服妙纳等降低肌紧张和痉挛。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局部痛点注射或骶管注射等缓解疼痛。 4.腰椎牵引根据牵引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将牵引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 5.物理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程等特点选用高频电疗、低中频电疗、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磁疗等。 6.腰腿痛保健操腰腿痛保健操宜在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缓解后开始练习,内容包括腹肌、腰背肌肉锻炼和腰椎活动度锻炼,应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 处方1 【组成】当归、川椒、续断、防风、木瓜、羌活、红花、白芷、孚L香、没药、透骨草、黄柏、茄根各50g 【用法】碾末,加白酒、盐各100g拌匀,分3个袋蒸透,外敷患处,1日1~2 小时,20天为1疗程。 【功效】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治疗398例,治愈382例,好转12例,无效4例。 【方源】中医药学报,1995;( 3): 46 处方2 【组成】全蝎10g,蜈蚣3条,乌梢蛇10g,当归、白芍、川芎、威灵仙、制乳香、制没药、川中膝各15g,熟地、伸筋草各30g,甘草6g。 【加减】虚寒者加独活12g,制川乌9g、川羌活9g、细辛6g;肾虚者加杜仲15g、狗脊15g、川断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源】河南中医,1994; 14 (6): 24 处方3 【组成】归尾、赤芍、桃仁泥、留行子、五加皮、落得打、延胡索、川牛膝各9g,红花、乳香、没药、陈皮、川芎各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淤血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处方4 【组成】麻黄3g,羌活、独活、秦艽、赤芍、牛膝、陈皮各5g,防风、防己、威灵仙、木瓜、地龙、鸡血藤、川芎各9g,三七末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风寒型)。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答案补充 处方5 【组成】防风、独活、秦艽、赤芍、川芎、陈皮各5g,全当归、威灵仙、五加皮、牛膝、防己、桑寄生、续断、炒杜仲各9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祛湿通络,养血活血。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 【方源】中医骨伤,1993; 6 (4): 11 处方6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白芍、巴戟天、肉苁蓉、千年健、狗脊、牛膝各9g,川芎、秦艽各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腰椎间盘突出症教案详细版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 上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三年制高 专) 上课年级二年级学分/周学时8/4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dd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选用教材 龙明/王立义.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第 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主要参考书[1] 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梁勇/胡忠亚.外科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不少于300字) 1.课程性质 《外科学》是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相统一的一门临床医学课程。外科学总论作为外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其范畴包括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学习外科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其中理论104学时,实践26学时,总学时130学时。 2.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具备以下能力: 1.专业知识:学生能理解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能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正确诊断;能进行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能进行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健康宣教。

2.实践技能:学生能熟练进行围手术期及各项外科学技术操作;能制定详细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围手术患者的治疗计划。 3.专业素质:学生热爱临床医学专业,具有爱伤意识;具备较强的无菌观念及临床思维框架;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以国家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能力为基本参照,以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服务为基本方向,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床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诊断和防治知识,学会诊断并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学会外科基本检查操作方法的适应基层、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助理执业医师。 二、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500字) 1. 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建设用于本课程教学的仿真医院外科实训室,配备与相应科室相同或仿真的设备和器械,如模拟人、模拟手术台、手术器械等,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综合训练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练一体化的要求。 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教学实训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安排学生见习、实习。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一般应是二级以上医院,医院的设施和设备先进齐全。诊疗范围宽,病种较齐全。有健全的医疗组织管理系统,让学生有系统地学习的机会。有一定数量的适应教学需要的临床教师队伍,有临床带教经历和带教经验,能进行教学查房、修改学生书写的病历、医疗专题讲座、组织病案讨论等工作。 2. 教师基本要求 承担临床外科教学的专业技术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具备一定临床实践经验,并定期在附属医院相应科室下临床实践,参加职教项目培训和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等要求,具备双师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工学结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省正骨研究院、省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围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2.1.1.2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2.1.1.3 体征 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

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 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2.1.1.3.8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 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常见的分型方法有以下几种: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椎间孔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椎管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1.疾病简介 1.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主要是指腰椎,尤其是L4~5、L5~S1、L3~4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和双侧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L4~5、L5~S1突出占90%以上,年龄以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L3~4、L2~3发生突出的危险性增加。诱发因素有退行性变、职业、吸烟、心理因素、医原性损伤、体育活动以及寒冷、肥胖等。 2.病因病理腰椎是脊柱运动的枢纽,腰椎间盘和后方的小关节组成三关节复合体,对腰椎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一般认为,在三关节复合体中腰椎间盘的退变最早,在腰椎退行性变中起主导作用。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即开始,退变最早始于软骨终板,表现为软骨终板变薄且不完整,纤维环失去附着点而变薄,促进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和退变。纤维环虽坚固,但过度承载可引起邻层纤维环交叉处相互摩擦,导致纤维环变性和透明变性,纤维环由内向外发生环状和放射状裂隙,纤维环松弛,弹性降低,当椎体受外力冲击时,变性的纤维环可部分地呈环形或放射形断裂,髓核内容物可由裂缝突出。如表浅纤维仍保持完整,髓核由裂缝中突出,顶着未断裂的纤维板层而呈一丘状突起;如后侧纤维环板层完全断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如纤维环部分撕裂,脱落的碎片也进入椎管,这都可挤压或刺激脊神经产生症状。 3.分型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突出的位置、程度、方向、退变程度与神经根的关系及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有多种分型方法。 (1)根据突出物的位置分为单侧型、双侧型和中央型; (2)根据突出的方向不同分为后中央突出、后外侧突出及侧方突出。 (3)病理分型:可分为6型: ①退变型:纤维环轻度向四周扩大,椎间盘后部的凹陷消失; ②膨出型:髓核内压增高,内层纤维环破裂中层和外层纤维环膨隆,在CT图像上出现典型的“满月形”; ③突出型:纤维环的内侧和中层破裂,外层也有部分破裂,髓核从破裂口突出,顶起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形成凸起形结节; ④脱出后纵韧带下型:全层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脱出,顶起后纵韧带,形成凸起形结节,CT图像上的块影比突出型要大。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 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 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 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 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娇娇.lnk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滾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 2.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等。 (1)俯卧拔伸法: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两腿或者单腿,使其下肢尽量后伸。两手相对用力,有时可听到一声弹响。可做1~2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规范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某些因素,主要是劳损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和神经根部,产生腰痛和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⒈诊断标准: (1)多数病人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 (2)下腰部疼痛或腰痛伴有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 (3)脊柱姿态改变和不对称性运动受限; (4)病变棘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的放射痛; (5)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6)患侧腰5或骶1神经根性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 (7)腰椎平片和CT检查提示。 ⒉证候分类及辩证治疗 2·1 气滞血淤证候特点:多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多有固定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时症状加重,舌紫暗或有淤斑,脉弦紧或涩。治法:活血祛淤,行气通络止痛。处方:立安散(《伤科汇纂》)加减。常用药物:当归、元胡、肉桂、茴香、杜仲、乳香、没药、丹参、桃仁、苏木各10 g,三七6 g (研细冲服)、川芎8g、木香5 g等。 按语:腰脊损伤,淤血阻滞,气血失畅,故腰部剧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脉涩均为淤血之症。方中当归、元胡、肉桂通行气血止

痛;木香、茴香行气止痛;当归、桃仁、苏木、丹参、三七、川芎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有活血化淤,行气通络止痛之功。2·2 风寒湿痹证候特点:多无明显外伤史。多说不出发病原因,系逐渐感到腰腿部重着疼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时向下肢放射,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治法: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散寒止痛。处方:皂独附姜汤加减。常用药物:皂刺、薏苡仁各30 g、姜黄、苍术、桑寄生各15 g,独活、制附子、防己、牛膝、地龙、土鳖虫、川续断各10g,肉桂6g等。 按语:肾气本虚,风寒湿三邪气杂至,寒湿留着腰部,寒主收引,湿性凝滞,故腰腿重着,转侧不利。苔白腻,脉沉缓均为寒湿留着之象。本方以皂刺为主,具有良好的通经活络止痛作用;制附子、独活、肉桂、姜黄、苍术等可温阳散寒、祛风通络;独活、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舒筋骨,通经络,祛风湿;牛膝、地龙、土鳖虫祛风活络,通痹止痛;薏苡仁、防己健脾除湿。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之效。 2·3 肝肾亏虚证候特点:腰腿疼痛,酸重无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偏于肾阳虚者,伴畏寒,面色浮白,尿后余沥,甚则失禁,气喘。偏于肾阴虚者,多伴头昏目眩,耳鸣耳聋,面部潮红,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补肝肾,舒筋通络,强筋壮骨。处方:补肾养血化淤汤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鸡血藤30 g、白芍、牛膝、黄芪15 g,肉苁蓉20g,盐杜仲、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中医的基本方法卧床,推拿按摩,牵引,针灸和西医的穴位注药,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及结论:用以上的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切实有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卧床,推拿按摩,牵引,针灸,穴位注药,手术,治疗 1.腰椎键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1.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外伤,多数病人在弯腰时突然扭转所致。例如抬重物滑 倒,弯腰用力过猛,负重突然闪腰都可以造成。 1.2少数病人没有明显是我外伤史,而引起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病人大多数早40岁左右, 很少从事体力劳动和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患者。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诊断 2.1多数病人有明显的外伤史,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的外伤史,但一般年龄在中年以上。2.2腰痛并有放射性下肢串痛腰痛一般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发症状,可在劳动、激烈运动 扭伤等明显外伤后出现,也可以没有明显的诱因,而有较长时间的慢性腰痛病史。在此基础上突然疼痛加重,或者表现为逐渐加重。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亦有痉挛性剧痛。 腿痛一般出现在腰痛一段时间之后,也有与腰痛同时出现。疼痛的性质主要自腰骶部起始:沿坐骨神经走行向下肢放散性疼痛。下肢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部位的有关系,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不同,疼痛的路线亦略有变化。如S3 —S1椎间盘突出,放散至大腿后侧经咽窝到小腿后侧,踝部及小趾;L4-L5 椎间盘突出则放散至大腿后外侧,经月国窝外侧到小腿外侧,足背及大脚趾;而L3一L4 椎间盘突出,放散至大腿前方,下行小腿前内侧,至足背前方。 2.3有不正常的生理曲线改变。 2.4假性肿胀 2.5特殊检查 2.5.1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5.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2.5.3伸拇指试验阳性 2.5.4曲颈饰试验阳性 2.5.5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2.5.6X线检查 3.治疗 3.1非手术治疗 对初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法。 3.1.1 卧硬板床休息作用是解除体重对椎间盘压力,使患部静止,从而加速炎症消退及椎间盘回缩。此法需绝对卧硬板床3周以上,即使进餐和大小便,也不能坐起, 3 周后可起床捆腰围3个月。半年内不屈腰,不做中等以上体力劳动。此法可使早期病变及轻度患者得到治愈或减轻。 3.1.2针刺疗法【4】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传统针刺疗法、电针疗法和特种新针疗法。传统针刺疗法同样运用中医辨证,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为基础。 3.1.3牵引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和疗效的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作用。结果医学界目前正不断研究患者自我评价方法,其将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通常将疗效评定当作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还应该具有测量所有临床重要变化的作用,不仅包含患者疼痛减轻、生活能力增强等相关指标,而且还应该包含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论医护人员在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时,不仅需要利用主观评价量表,而且还应该综合评定查体指标,这样才能准确掌握患者术后疗效具体情况。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估;疗效评估;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普遍采用的是与腰痛有直接关系或者潜在关系的评定方法。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具体如下。 1以疼痛改善程度为主的评定方法 临床上评估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主要采用强度评分和问卷表调查。其中,常用的疼痛强度评分法包括数字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语言评分量表等。 1.1视觉模拟评分法该方法在临床上使用的最为频繁,具体操作为:在一条长10 cm的直尺或者直线两端分别标注无痛(0表示)和最剧烈的疼痛(10表示)。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疼痛感受程度,在直线对应的部位做记号,0~10代表的是痛觉评分分数.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对患者视力及精神状态具有较高的要求;②疼痛评分是由患者估计的,受患者主观意识影响,评价并不客观。 1.2数字评分量表评定法数字评分法要求患者应用具体的数字对疼痛程度描述,操作简单,容易记录,其中常用的有:11点数字评分法、101点数字评分法以及11方框评分法[1]。但是对没有数字概念的患儿,不建议采用数字评分法。 11点数字评分法时由0~10共11个点,其中0点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点数越大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强。临床测量主观疼痛普遍采用该方法。 101点数字评分法与10点数字评分法基本一致,主要是用0~100共101个点来描述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与点数大小成正比,即0点表示无痛,100点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疼痛评分随着选择点的增多更加数据化,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镇痛药研究和临床科研中。 11点方框评分法也包含了0~10共11个点,分别表示无痛至最剧烈的疼痛,每个数字被方框包绕起来,数字表示的更加直观,便于患者将疼痛与抽象的数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冯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特效针灸——浮针,埋针,电针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 一、住院标准 经急性临床药物和/或手术治疗一段时间(根据病情轻重一般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有腰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如马尾神经受压),或出现严重的并发征,影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 1.未经手术者,腰部活动障碍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无进行性加重,不需手术治疗; 2.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缓解,但腰部疼痛、腰部活动障碍,不能自理,不需要继续手术治疗; 3.无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 住院康复治疗一般不超过3个月。如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征,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常规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腰椎正侧位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腰椎CT或MRI 适应征:腰椎间盘突出征明确,需进一步为了明确脊髓受压的情况,确定是否手术治疗以及对于预后、康复的指导。 2.肌电图检查 适应征:对于神经受压患者,有利于诊断神经损害的程度; 3.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老年患者,观察心肺功能的情况,指导康复治疗;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非手术治疗:制动、局部保暖、临床药物活血、止痛等治疗以及封闭、牵引等。 2.手术治疗:神经根压迫明显者,行椎间盘摘除术; 3.对征支持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等。 (二)常见并发征处理 1.肌痉挛:去除诱因,抗痉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2.疼痛:消炎镇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3.肌萎缩:患肢主被动活动,营养药物穴位注射等; 4.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 5.继发性外伤:双膝关节过度负重,导致损伤等,药物、性辅助器具应用等。 五、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