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肌电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2.00 KB
- 文档页数:9
针极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针极肌电图及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例临床拟诊为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
经肌电图检查提示病变损伤的腰神经根,经治疗性诊断造影确定责任盘相。
结果:5例病例在手术前的腰椎间盘造影结果与MRI检查结果不相吻合,影像学检查没有特异性,不能准确定位病变椎间盘(见表1)。
在微创介入治疗中的经典椎间盘造影确定的责任椎间盘和肌电图检查完全一致。
结论:应用肌电图可以提示隶属神经肌肉疾病的腰神经病损伤的腰神经根,具有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针极肌电图,表面肌电图;神经肌肉疾病;临床应用Application of needle electromyography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in neuromuscular diseases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needle electromyography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in neuromuscular diseases. METHODS:Fiv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ogenic pain. The lumbar nerve roots that were lesioned by the lesions were examined by electromyography,and the responsible disc was determined by therapeutic diagnostic imaging. RESULTS:The results of lumbar discography before surgery in 5 cases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MRI. The imaging examinationwas not specific and the disc was not accurately located(see Table 1). Classic discography in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responsible disc and electromyography.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yography can prompt the lumbar nerve roots damaged by lumbar neuropathy,which belongs to neuromuscular diseases,and has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Needle Electromyography,Surface Electromyography;Neuromuscular Disease;Clinical Application肌电图是用电极记录到的肌肉的动作电位,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肌电图可分为表面肌电图(sEMG)和针极肌电图(nEMG),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肌电图检查在神经肌肉疾病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诊断作用。
表面肌电的原理与应用1. 引言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是记录肌肉活动的一种方法,通过检测肌肉表面的电活动来分析肌肉的收缩情况。
表面肌电(surface EMG,sEMG)是指通过电极贴附在肌肉表面来获取肌电信号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表面肌电的原理和它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表面肌电的原理表面肌电是通过贴附在肌肉表面的电极来检测肌肉产生的电信号。
当肌肉收缩时,肌肉纤维会发生电活动,这些电活动可以在肌肉表面被电极捕捉到。
表面肌电信号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活动:肌电阶跃和肌电波形。
•肌电阶跃:肌电阶跃是指肌肉在开始收缩时的电信号变化,通常表现为一个电压阶跃。
肌电阶跃的幅度和速度可以反映肌肉收缩的强度和快慢。
•肌电波形:肌电波形是指肌肉收缩过程中的电信号变化,通常表现为一个周期性的波形。
肌电波形的形态可以反映肌肉收缩的时程和模式。
表面肌电信号在获取后可以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以提取相关的特征参数和信息。
3. 表面肌电的应用3.1 生物医学研究表面肌电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肌肉生理功能,如肌肉的力量和疲劳特性。
通过分析表面肌电信号,可以评估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并了解肌肉的疲劳程度。
表面肌电还可以用于研究肌肉运动控制和协调,如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3.2 运动医学表面肌电在运动医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运动性能,以及运动损伤的康复。
通过分析表面肌电信号,可以判断肌肉的活动模式和协调性,发现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
表面肌电还可以用于指导运动康复训练,根据肌电信号的变化调整训练计划,促进康复效果。
3.3 人机交互表面肌电在人机交互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捕捉肌电信号,可以实现人体姿势和手势的识别。
通过分析表面肌电信号,可以识别人体肌肉的活动模式,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控制指令,实现与计算机、智能设备的交互。
3.4 生物反馈训练表面肌电也可以被应用于生物反馈训练中。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Electromyogram,简称EMG)是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通过采集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功能异常以及相关的神经疾病。
2. 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的原理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生理活动。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中的神经冲动会引发肌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即产生肌电信号。
这些肌电信号通过电极采集并放大,最后转换成肌电图。
2.1 肌电信号的采集肌电信号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电极,通常分为表面电极和插入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通过贴在皮肤上收集肌电信号,适用于浅表肌肉的检测;插入电极则需要插入到肌肉组织内部,适用于深层肌肉的检测。
2.2 肌电信号的放大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通常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才能被准确地记录和分析。
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适合于测量和分析的幅度。
2.3 肌电信号的转换放大后的肌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数据记录仪中。
这样,肌电图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3. 肌电图的应用肌电图在医学和生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临床医学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疾病的诊断。
例如,对于患有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疾病的进展。
3.2 运动科学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科学领域。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肌肉的疲劳程度、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改进运动技术的方法。
3.3 生物反馈治疗肌电图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和反馈肌肉活动,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放松技巧。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减缓焦虑、缓解头痛和治疗运动障碍等领域。
3.4 运动康复肌电图在运动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监测受伤运动员康复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康复进展并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文献综述基金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2208)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2018M641664)3.天津市企业博士后创新项目择优资助计划(TJQYBSH2018006)1.天津市天津医院肌电图室(天津 300211)2.天津市天津医院髋关节四病区(天津 300211)3.天津市天津医院康复科(天津 300211)通信作者:杨 阳,Email :*********************表面肌电图在步态分析中的应用王亚薇1,杨 阳2,李耀民3摘要:步态分析是临床医师分析肌肉骨骼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是决策治疗此类患者所选择适当方法的有用工具。
sEMG 几十年来一直应用于评估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肌肉反应并制定康复方案。
为了保证sEMG 采集数据准确、充分及有意义,本文对噪声控制、波频、串扰、电极放置方案以及肌电信号的时序、强度和标准化等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步态分析;信号;肌肉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48(2021)03-0538-04doi :10.3969/j.issn.1007-6948.2021.03.034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也称动态肌电图(dynamic electromyography, DEMG ),通过在皮肤表面放置电极,从而记录邻近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的测定方法[1-2]。
近年来在康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应用于临床。
表面肌电信号代表肌肉功能的特征,提供有关肌肉活动的信息。
分析这一信号可以为医学健康专家提供诊断信息,在决定肌肉功能障碍的适当治疗方案时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工具[3]。
使用特定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对骨科患者的步态功能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结合不同的运动任务和sEMG 评估时,这些评估可能会对特定患者的步态和肌肉平衡给出完整的认识[4]。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损伤的方法。
肌电图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电活动产生: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可通过电极捕捉和记录。
肌肉组织中的神经元通过电流进行通信,当神经传递肌肉收缩指令时,肌肉产生的电信号就可以被记录下来。
2.肌肉电活动检测:通过电极将信号传递到肌肉内部,并记录下所检测到的电信号。
通常,电极分为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适用于浅表肌肉,针电极适用于深层肌肉。
3.信号放大和处理:采集到的原始电信号通常较弱,需要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以便进行分析和解读。
信号放大可以提高信噪比,滤波则可剔除不需要的干扰信号。
4.数据分析和解读: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的肌电图信号可以进行多种分析方法,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提供有关肌肉活动的量化参数,如肌电幅值、频率和时变特征等。
二、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神经损伤:通过肌电图可以评估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从而帮助诊断神经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常见的神经损伤包括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神经元病变和神经传导障碍等。
2.评估肌肉病变:肌电图可以检测和评估肌肉的病变情况,如肌无力、肌萎缩和痉挛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的特征参数,可以判断肌肉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肌肉活动研究:肌电图广泛应用于肌肉活动的研究领域,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和人机交互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可以了解肌肉的活动模式、力量和协调性等。
4.运动损伤预防: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可以对运动员的肌肉活动进行评估,从而预测运动损伤的风险。
这对于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三、肌电图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虽然肌电图在临床中有许多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包括:1.技术要求高:肌电图的采集和分析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表面肌电评估
表面肌电评估是一种用来研究肌肉电活动的方法,通过测量肌电信号来评估肌肉功能。
它是一种无创的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肌肉的活动模式、肌肉疲劳程度以及肌肉协调性。
表面肌电评估使用一种叫做肌电图的设备,它可以记录肌肉收缩和放松时产生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通过放置在皮肤表面的电极来捕捉,然后被放大和记录下来。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肌电数据,并用于分析和评估肌肉功能。
表面肌电评估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运动科学、康复医学和人机界面设计。
在运动科学领域,它可以被用来研究人体运动的控制和协调。
通过分析肌肉的运动模式和活动程度,可以了解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变化以及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这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康复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
在康复医学中,表面肌电评估可以用来评估肌肉功能的恢复进程。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肌电数据,可以了解肌肉的恢复程度和康复过程中的进展。
这对于康复计划的制定和调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
在人机界面设计中,表面肌电评估可以用来研究人体与机器之间的交互。
通过分析肌肉的电活动模式,可以了解人体对于特定动作和任务的反应,并据此设计更符合人体需求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这对于提高用户体验和人机界面的效率非常重要。
总之,表面肌电评估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肌肉功能、康复进程和人机交互。
它可以为运动科学、康复医学和人机界面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帮助改善人体运动和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表面肌电评估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表面肌电信号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表面肌电信号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一种通过皮肤表面电极采集肌肉电活动的生物信号。
sEMG信号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肌肉疾病诊断、康复训练和人机交互等方面。
sEMG信号采集受到多种干扰,如电极位置、干扰信号和运动噪声等,需要进行信号处理才能准确提取有用信息。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表面肌电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一、sEMG信号处理方法1. 滤波sEMG信号的频谱范围通常在10-500Hz之间,而人体运动的干扰信号频率往往高于500Hz,因此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噪声。
还可以使用带阻滤波器去除特定频率的干扰信号。
2. 平滑sEMG信号常受到高频干扰或肌肉颤动的影响,为获得较稳定的信号,可以采用平滑滤波器,例如移动平均滤波或中值滤波,消除信号的高频成分。
3. 归一化由于不同个体之间的肌肉生理特性存在差异,sEMG信号的幅值难以比较。
可以对信号进行幅值归一化处理,将信号幅值映射到统一的尺度上,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
4. 特征提取sEMG信号常包含大量冗余信息,为提取有用信息,需要选取适当的特征参数。
常见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参数(如均值、方差、波形长度)、频域参数(如功率谱密度、频谱均值)和时频域参数(如小波包系数、短时傅里叶变换系数)等。
5. 模式识别对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模式分类和识别,可实现不同肌肉动作或状态的自动识别。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
1. 肌肉疾病诊断sEMG信号可以反映肌肉功能、神经传导和协调性,对多种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肌张力失调和肌萎缩等具有敏感性。
通过对病人肌肉运动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 运动康复训练sEMG信号可以监测肌肉活动情况,为康复医学提供重要参考。
康复医师可以通过对患者肌肉信号的实时监测和反馈,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什么是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表面肌电图诊断技术(Surface Electromyography,简称sEMG)是通过检测肌肉表面的电信号来评估肌肉功能和疾病的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技术。
sEMG可以实时地检测和记录肌肉收缩和放松的电活动,从而提供了有关肌肉活动和功能异常的信息。
sEMG技术的原理sEMG技术利用表面肌电图仪器,将电极粘贴在肌肉表面,通过记录肌肉表面电位的变化来检测肌肉的活动。
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会引起肌肉纤维的电活动,这些电活动会通过神经传导到肌肉的表面,被sEMG电极所接收。
sEMG信号是一种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它包含了来自神经肌肉系统的多种信息。
通过将sEMG信号放大和处理,可以得到有关肌肉收缩强度、肌肉协调性和疾病状态等方面的信息。
sEMG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sEMG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
以下是sEMG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示例:运动医学sEMG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协调性。
通过记录运动过程中肌肉的sEMG信号,可以分析运动的力度、频率和协调性等指标,对运动员的训练和康复进行指导。
神经科学sEMG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和疾病。
通过记录肌肉的sEMG信号,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例如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病变程度等,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康复医学sEMG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和指导康复训练。
通过记录患者受损肌肉的sEMG信号,可以评估其肌肉功能的恢复程度,并为康复训练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人机交互sEMG技术可以用于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和控制。
通过记录用户的sEMG信号,可以实现基于肌肉活动的人机交互,例如肌电控制的假肢和外骨骼等。
sEMG技术的优势和挑战sEMG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非侵入性:sEMG技术不需要插入体内电极,对人体没有伤害。
•实时性:sEMG技术可以实时地监测和记录肌肉的电活动。
•灵敏性:sEMG信号可以捕捉到肌肉活动的微小变化,提供高分辨率的数据。
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的研究
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的研究
胸锁乳突肌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组肌肉,它控制着上肢的运动和稳定。
该肌肉的表面肌电图是一种测量该肌肉活动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的研究及其意义。
研究方法
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的研究主要通过电极放置和信号采集实现。
电极放置需要在适当的部位固定,通常是在肌肉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放置电极。
信号采集则可以通过放置于电极上的接收器,将肌肉活动的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或记录器中。
研究中还需要指示被试者进行相应的动作以观察肌肉活动的情况。
研究意义
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的研究有以下意义:
1. 帮助了解肌肉活动
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肌肉活动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并为医学和康复工作者提供有关肌肉神经损伤的信息。
2. 改进运动方式
相关研究可以为运动员和训练者提供有关如何改进运动方式的
信息。
例如,在沙滩排球比赛中,研究表明在击球时使用更多的前臂伸展肌,可以增加击球的强度。
3. 具有预测性
研究中发现肌肉活动模式与运动员的表现有一定的关系,这使得肌电图成为一种有预测性的工具。
通过这种工具,我们可以预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避免运动损伤。
4. 为工业和人机交互设计提供基础
肌电图在工业和人机交互设计中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设计出更好的人机接口和增强现实技术,需要深入了解人体生理特征并进行实时的测量。
结论
综上所述,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图的研究对纠正不良的肌肉活动、预防运动损伤、改善运动方式和提高运动员表现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帮助。
4 表面肌电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在电生理概念上虽然与针电极肌电图相同,但表面肌电图的研究目的,所使用的设备以及数据分析技术与针电极肌电图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对与针电极肌电图而言,其捡拾电极为表面电极。
它将电极置于皮肤表面,使用方便,可用于测试较大范围内的EMG信号。
并很好地反映运动过程中肌肉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
同时,它提供了安全、简便、无创的客观量化方法,不须刺入皮肤就可获得肌肉活动有意义的信息,在测试时也无疼痛产生。
另外,它不仅可在静止状态测定肌肉活动,而且也可在运动过程中持续观察肌肉活动的变化;不仅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有意义的诊断方法,而且也是一种较好的生物反馈治疗技术[50]。
4.1 肌电(electromyography, EMG)信号的产生原理及模式4.1.1肌电信号的产生原理肌肉收缩的原始冲动首先来自脊髓,然后通过轴突传导神经纤维,再由神经纤维通过运动终板发放冲动形成肌肉收缩,但每根肌纤维仅受一个运动终板支配,该运动终板一般位于肌纤维的中点。
当神经冲动使肌浆中Ca2+浓度升高时,肌蛋白发生一系列变化,使细胞丝向暗带中央移动,与此相伴的是ATP的分解消耗和化学能向机械功的转换,肌肉完成收缩。
在肌肉纤维收缩的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微弱的电位差,这就是肌电信号的由来。
人体骨骼肌纤维根据功能分为Ⅰ型慢缩纤维,又称红肌,亦即缓慢-氧化型肌纤维;Ⅱa型和Ⅱb型快缩纤维,又称白肌。
“红肌”力量产生较慢,其特点是ATP产生是氧化代谢产生的(即其含有较高的氧化能力),可以维持较长的工作时间,作用主要为保持耐力。
快肌纤维则主要是无氧酵解(糖原代谢)途径,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易产生疲劳和乳酸堆积[46]。
所以,不同纤维类型因其收缩类型不同,能量代谢改变不同,生理作用不同,故其收缩时的肌电信号也有不同特征,故而肌电信号反过来也可相应反映耐力、生化改变,也就是疲劳度、代谢等方面的情况。
4.1.2表面肌电信号产生的模式肌肉内组成单一运动单位的肌纤维,都被包围在兴奋和未兴奋的众多肌纤维及其它导电性良好的体液和组织中,各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都会在其外部介质中形成“容积导体导电”现象。
产生动作电位的各肌纤维形成一个共同的电场。
神经与肌肉动作中,动作电位传导的速度是有限的,组成单一运动单位的各肌纤维又有一定的几何分布,因此,这个电场随着兴奋的传递和传导,在每一瞬间均有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
在活体上通过电极记录肌肉的电活动,实际记录的就是这一电场的活动。
各肌纤维在检测点间引起电位的总和构成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 ,MUAP )。
由于在神经轴突上的电发放是脉冲序列,所以在检测点间引起的电位波动是动作电位序列,记为MUAPT ,肌肉中各独立的运动单位产生的MUAPT 的总和即构成了生理肌电EMG 。
生理肌电信号非常微弱,幅度在100~5000μv ,针电极肌电放大器的频带一般为20~1000Hz ,针电极记录的肌电信号的频带一般在1000~10000Hz 。
sEMG 信号实质上是多个运动单位、动作单位的代数和,采用的表面电极使肌电信号的能量主要集中在1000Hz 以下,其波幅典型地在1~5000μv 之间,表面肌电放大器的频带一般为10~500Hz 。
波士顿大学神经肌肉研究中心发现利用双极型模型的肌电频谱分布在20~500Hz ,绝大部分频谱集中在50~150Hz 之间[51]。
但,信号最终还是要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
肌电图与肌肉收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当肌肉轻度收缩时,肌电信号相对较弱,频率也低;当肌肉强力收缩时,肌电信号较强,频率高。
4.2表面肌电的常用分析方法4.2.1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将肌电信号看作时间的函数,用来刻画时间序列信号的振幅特征[52]。
该方法将肌电信号表达成记录点的电位-时间曲线,可以计算信号的均值、绝对值积分平均值(IAV )、幅值的直方图、过零次数(ZC )、均方根(RMS )、方差(V AR )、AR 参数化模型、三阶原点矩的绝对值、四阶原点矩、自相关函数等作为特征量来反映信号振幅在时间维度的变化。
常用的时域分析指标主要有: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 ,IEMG )IEMG 是指所得肌电信号经整流滤波后单位时间内曲线下面积的总和,它可反映肌电信号随时间进行的强弱变化,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该值还可反映运动单位的数量多少和每个运动单位的放电大小[53~54]。
积分肌电主要用于分析肌肉在单位时间内的收缩特性。
t Tt IEMG EMG(t)dt =*⎰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 ,RMS )RMS 值是反映神经放电的有效值,其大小决定于肌电信号振幅值的变化,一般认为与运动单位募集和兴奋节律的同步化有关。
在临床和康复医学研究中,常被应用于实时、无损伤地反映肌肉活动状态,其数值变化通常与肌肉收缩力大小等有关。
tT 21/2t RMS (1/T EMG (t)dt)=⎰ 4.2.2 频域分析来自肌肉的肌电信号与光相似,为一频率谱。
sEMG 仪可通过某一途径(如波的干涉模式)将其分解成不同的频率成分,并显示其频率范围。
“功率频率谱密度(power density spectrum, PDS)”以曲线的形式反映了肌电信号的频率成分,亦即sEMG 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的变化较好地在频率维度上反映sEMG 的变化。
频率谱的分析需要应用一个被称为“快速傅换系统(FFT )”的数学技术,将sEMG 信号分解为各种频率成分,并通过频率谱分析,利用所包含的运动单位波形解释运动单位活动的变化。
通常认为,抵达分差放大器的sEMG 信号包含的是许多运动单位释放电位的总和,即放大器所获得的往往为合成信号,当将FFT 连于这一合成信号时,则可将其分解为频率谱图。
上世纪80年代初,Christensen 即利用了傅里叶变换对表面肌电信号(sEMG )作了频率谱的分析,通过高频/低频的幅值比,了解到正常个体的自发用力、控制用力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之间的频率谱的差异;又用同轴针电极和不同的平均刺激频率140Hz 、1400Hz 、2800Hz 检测了20个肌肉功能异常的病人,并将记录的sEMG 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频率谱分析。
研究发现,使用不同的刺激频率参数,其诊断结果也是不同的,其中,诊断病人肌异常的参数最佳。
Ashely 和Wee 也利用傅里叶变换对自发性等容收缩的肱二头肌的肌电信号进行了分析处理,他们将低于60Hz 或70Hz 的低频成分分离出来,然后分析证实,在EMG 中相对较高幅值的波峰发生在20Hz 以下,平均为11.3Hz ,而大多数肌病患者与那些能维持平滑收缩的患者相比,则具有更多的波峰。
但传统的频率谱分析法也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使用傅里叶变换研究一个模拟信号的谱特性时,必须获得时域中信号的全部信息,甚至包括将来的信息,这是很难满足的;其次,傅里叶变换在时域中没有任何分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信号在某一时刻的小的时域中发生了变化,那么整个谱特征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对非平稳的肌电信号,传统的频域分析有一定的限制。
频率特点的变化往往可以确定疲劳和神经肌肉系统异常。
其特征变化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单位活动同步化、肌纤维募集水平和细胞酸中毒有关的肌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等生理性因素以及探测电极大小和位置、表面温度,以及肌肉运动方式等测量性因素的共同作用。
在疲劳的肌肉,频率谱的变化为:较高频率减小而较低频率增大,这种中位频率的变化或降低是由于运动单位募集模式的同步性,肌纤维的传导速度变慢,快肌纤维疲劳的结果导致快肌纤维占优势的局面转至慢肌纤维占优势或上述原因的综合结果所致。
有关疲劳(或耐力测试)的指标包括: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 MF ),即将所统计的频谱区域分为1/2时的频率,是指骨骼肌收缩过程中肌纤维放电频率的中间值,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同部位骨骼肌之间的MF 值高低差异较大,主要受肌肉组织中的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组成比例的影响,即快肌纤维兴奋主要表现高频放电,慢肌纤维兴奋主要表现为低频放电。
平均能量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 MPF ),即平均频率被有关频率资料除权的指标,是表示时间功能的指标;其高低与外周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类型以及其同步化程度有关。
00()/()∞∞=⎰⎰MPF fp f df p f df零线相交率(zero crossing rate, ZCR )即信号上升或下降通过零线的比率。
以上这3个参数的变化率(负向斜率),其中平均能量频率(MPF )斜率是反映局部肌肉疲劳的较好指标。
4.2.3 时频联合分析4.2.3.1短时傅里叶变换为了改善传统的频率谱分析的时间特性问题,1946年Gabor 提出了时间局部化“窗函数”g(t-b),其中b 用于平移窗以覆盖整个时域,这种方法别称为“短时傅里叶变换法(SFFT )”。
Merletti 利用SFFT 对自发肌电信号及电刺激肌电信号进行了分析及参数的选择,并通过肌电信号频率谱的频率成分及各成分的相对强弱,从频域上揭示了肌电信号的节律。
然而,他也同时发现,使用SFFT 进行频谱估计会产生频率泻漏现象,非有效信号假设为零等因素也会影响频谱估计。
4.2.3.2Wigner-Ville 变换Wigner 谱分布是基于两个信号内积的傅立叶变换,可以看作是信号在时间—频率平面上两维能量的分布,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量集中性和跟踪瞬时频率的能力,能有效地对非平稳信号进行分析。
Gwo-Ching Jang 等人利用此方法对单通道的上肢sEMG进行了分析,并提取相应特征进行识别。
Mechelle R.Davies 等人也利用此方法对EMG信号进行疲劳分析。
Wigner-Ville 变换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变换是非线性的,即变换的双线性,所以当信号成分较多时,不同成分之间容易出现交叉项,故而会引起伪像,但仍然可采用加窗平滑技术使交叉干扰项减小。
4.2.3.3小波变换在肌电信号处理中另一种广泛流行的时频联合分析方法是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法。
由于小波变换在时域及频域中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并可以对高频成分进行“变焦距显微”,其作用类似于一组带宽相等、中心频率可变的带通滤波器。
这一特性使得小波变换特别适用于处理肌电信号一类的突变信号,如Constable及Thronhill利用小波变换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发现,在运动过程中,肌肉运动模式的时域信号在不同的重力加速度水平下没有发生变化,但在频域中信号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