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制品输注的安全措施

血液制品输注的安全措施

血液制品输注的安全措施

血液制品输注的安全措施

1.目的

(1)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出量、提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

(2)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促进携氧功能。

(3)补充抗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4)增加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维持胶体渗

透压、减少组织渗出、保证循环量。

2.病情观察内容

3.三查八对:八对床号、姓名、病案号、血袋号、血型、交叉实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查:供血者条形码、血型(包括Rh因子)、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

全国采供血机构上岗证考试测试试题《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

全国采供血机构上岗证考试试题《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2] 2

————————————————————————————————作者:————————————————————————————————日期:

法规试题 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F )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目的是为保证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T ) 3、《献血者的健康检查标准》由各血站规定。( F ) 4、血站、医疗机构可以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F ) 5、公民临床用血时,具体收费标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F ) 6、各级人民政府和红十字会对积极参加献血和在献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T ) 7、现役军人献血的动员和组织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制( T ) 8、血液中心执业验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亲自进行。( F ) 9、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基层血站执业许可证号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卫血站字[年份]第×××号( T ) 10、血液管理监督员和血液检定机构,必须经血站同意后才能对血站进行现场检查,无偿调阅有关资料。( F ) 11、献血者献血前的体格检查及血液检验以血站结果为准,有效期为1周( F ) 12、非固定点献血者只进行体格检查和填写“健康情况征询表”( T ) 13、《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中规定: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T ) 14、阑尾切除手术后未满三个月者暂不能献血。( T ) 15、血站基本标准规定悬浮红细胞血细胞比容:0.65—0.80( F ) 16、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对跨地区调配的血液需方血站必须进地再次检测( T ) 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献血工作监督管理。( T ) 18、血站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单采血浆并用于临床。( F ) 19、对无偿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给予适当补贴。( T ) 20、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 T ) 21、临床用血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T ) 22、《血站执业许可证》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监制。( F ) 2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冒用、借用、租用他人献血证件的予以警告,处以100元 至1000元罚款。( T ) 2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视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至1万元的 罚款。( F ) 2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规定,擅自设置和开办血站,非法采集、供应或倒卖血液的予以取 缔,没收全部财产和非法所得,并处以5万至10万元罚款.( T ) 26、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 T ) 27、血站基本标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F ) 28、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标准要求30-37℃条件下融化( T ) 2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 T ) 30、血站技术人员必须经输血业务知识技术考试,取得考试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T ) 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单选题 1、《献血法》规定:血站是( C) A、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的出血,并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有效支持疗法,但患者在多次输血(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妊娠及器官移植后,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我们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治疗与预防措施等综述如下。 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高,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一般认为:患者至少连续2次输注足量随机ABO同型血小板后,没有达到适合的CCI值,可认为是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目前临床判断PTR的依据主要有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ercent platelet recovery,PPR或PR%,以下简称PPR)和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以及患者出血状况有无改善。由于血小板输注后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程度不易量化,故以PPR和CCI作为量化的判断依据[1]。根据输注前1h和输后24h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输入的血小板数量,计算PPR和CCI。计算公式为[2]:PPR=(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全血容量/(输注血小板总数×P)×100% 其中,血容量=体表面积×2.5,P=2/3;CCI=输后血小板增加数(个/μl)×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其中,体表面积=0.0061×患者身高(CM)+0.0128×患者体重(kg)-0.01529。若24h CCI<4.5×109/L或PPR<20%判断为PTR,也有以输后1h的CCI<7.5×109/L或PPR<30%作为判断标准。CCI 30 ×109/L 相当于PPR 100%,CCI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 考核大纲 卫生部办公厅公布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印制 2002.5

使用说明 一、每个培训的对象均应通读《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全套教材。 二、采供血机构各岗位应按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发[2002]41号规定,精读相应的部分。 (一)血站 1.Ⅰ类:献血组织人员、采血人员和管理人员,精读导言册,第一册。 2.Ⅱ类:检验、质量控制、血液研究等人员,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 3.Ⅲ类:血库、成分制备等人员,精读导言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 4.Ⅳ类:与采供血业务相关的后勤人员,精读导言册。 (二)单采血浆站 1.Ⅴ类:采浆人员和管理人员,精读导言册,第一册。 2.Ⅵ类:检验、质量控制人员,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 三、本大纲划线部分为泛读部分;未划线部分的为精读部分。

1 导言册 1.1 本册简介(略) 1.2 专业守则 1.2.1 采血部门护理人员的职责 1.2.1.1 采血部门护理人员的职责 1.2.1.2 六条护理人员职责 1.2.2 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职责 1.2.2.1 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职责 1.2.2.2 技术人员四条职责 1.2.2.3 参与医务人员诊断时,技术人员应做的工作 1.2.2.4 医生和技术人员发生摩擦的原因(泛读) 1.2.2.5 医生申请用血发生不规范行为时技术人员应做的工作 1.2.3 保密原则 1.2.3.1 明确在输血日常工作中确保机密的责任人 1.2.3.2 在输血日常工作中涉及机密的对象和内容 1.2.3.3 明确在正常情况下或有些情况下将化验结果告知献血者或患者的责任人(泛读) 1.2.3.4 所有临床和实验记录保密工作应做到的四个方面 1.2.4 行为和着装标准 1.2.4.1 所有从事血液采集、制备、检验人员的行为标准 1.2.4.2 所有从事血液采集、制备、检验人员所接触人的范围及行为方式 1.2.4.3 护理和技术人员的着装标准 1.2.5 专业组织(泛读) 参考英国医学实验科学研究院职业规范,清楚你所在的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制定的实验室职业规范(泛读) 1.3 安全规程 1.3.1 安全职责 1.3.1.1 血站或实验室专职负责安全的人员的安全职责 1.3.1.2 实验室每位操作者的安全职责 1.3.2 认清危及安全的潜在因素 1.3. 2.1 不应在实验室内采血的理由 1.3. 2.2 采血人员工作时面临的主要危险因素 1.3. 2.3 污染的针头的正确处理措施 1.3. 2.4 实验室人员工作时面临的主要危险因素 1.3. 2.5 实验室安全准则的主要内容 1.3. 2.6 实验室布局对安全的影响 1.3.3 工作服和防护装置 1.3.3.1 采血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服的要求 1.3.3.2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防护工作服的要求 1.3.3.3 实验室的防护装置 1.3.4 血液从流动采血点至血库的运输 1.3.4.1 血液从流动采血点运至血库的要求

2017年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科学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为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二条申请输血应由临床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全名签字,连同病人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第三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全名签字。《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归入住院病历或门诊病历档案。如未建立门(急)诊病历保管的,应当由医护人员在递交《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同时,将《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送至输血科保存。患者输血相关检验报告单贴病历后由患者本人保存。无直系亲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保存。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时需履行报批手续,须经科室主任签名或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急症除外)。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应在事后补齐。 第四条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包括: 1.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D)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 和交叉配血试验。 2.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 第五条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间隔三个月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 第六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存,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七条麻醉科医师在术前访视患者时,应认真核查《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前的检查等备血情况,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当提请患者主管医师及时备血。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检、复检,并负责调配血液。 第九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和配合型输血。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第十条确定病人输血后,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后注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完毕后在输血申请单上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血站。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一、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程序 1.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2.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抽取剩余

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我院相关规定执行,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 ,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 4.输血完毕,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教科。 5.输血科在接到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并初步核实后,要立即通知血站,并协同医务科、临床科室等做好证据保全的工作。 二、输血传染疾病处理程序 1.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2.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3.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模拟试题单选题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模拟试题单选题 1、下列病史中属永远不宜献血的是: A、脑震荡 B、脑膜炎 C、癫痫 D、脑炎 2、男性献血者最轻体重为: A、50kg B、45 kg C、60kg D、55kg 3、献血者血红蛋白(硫酸铜法)标准: A、女性11g/dl ,男性12g/dl B、男性12.5g/dl,女性13.5 g/dl C、女性11.5 g/dl,男性12.5 g/dl D、男性11.5 g/dl,女性12.5 g/dl 4、献血总体积不应超过血液总体积的: A、15% B、20% C、13 % D、12% 5、O型Rh阴性献血者献血间隔不少于: A、12周 B、10周 C、8周 D、9周 6、下列属不宜献血的是: A、膀胱炎 B、胃肠炎 C、心肌炎 D、脑膜炎 7、下列外科手术后不宜献血的是: A、阑尾切除 B、子宫切除 C、全胃切除 D、痔疮切除 8、静脉穿刺术肘窝消毒面积为:

A、5 cm×5 cm B、8 cm×8 cm C、10 cm×10 cm D、12 cm×12cm 9、当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时,首先要采取的措施是: A、将献血者移到空气清新地方 B、提供冷饮料 C、让献血者充分休息 D、停止采血 10、献血者出现晕厥并伴有惊厥是一种: A、轻度献血反应 B、中度献血反应 C、重度献血反应 D、较为常见的献血反应 11、成功的征集自愿献血者需要很多: A、时间、人力和精力 B、时间、精力、钱 C、精力、人力、钱 D、时间、人力、钱 12、完成献血后,指导献血者正确的是 A、静脉针口上贴胶布24后小时才取走 B、在48小时内不做急烈运动 C、献血前后4小时内需喝比平时多一点的液体(流汁) D、72小时内避免过量酒精之类的饮食(饮酒) 13、反复献血的献血者 A、献血时不会紧张 B、通常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C、产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性大 D、不需要鼓励以后再献血 14、两次献血时间间隔: A、三个月 B、四个月 C、六个月 D、男性三个月,女性四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血液制品的采购、保存和使用行为,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使其符合使用目的所要求的各项标准,提高医院血液制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参照《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关于贯彻执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通知》,以及WHO关于血液制品使用的建议、规范和标准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药剂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 第二章血液制品及其不安全因素 第三条血液制品指由健康人的血液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成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为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冻干人凝血酶等。 第四条血液制品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 1、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各种血液制品是救死扶伤的重要药品,保证其安全使用是首要问题。各种血液制品都是用经对个体献浆员采血后,再大批混合的人血浆制造的,难免被献浆员的血液中所

携带的各种病原体,特别是被有关病毒所污染。如果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对污染不进行严格监测和有效地加工处理,病毒或其核糖核酸则不能被有效地灭活、祛除。这样的血液制品经临床使用具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因此血液制品本身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不容忽视,否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难以挽回的。 2、国内外大量文献已公认,人血或血液制品携带并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毒(AIDS.HIVI/2)、人类嗜淋巴细胞I/II型病毒(HTLV1/2),此外还有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丁型肝炎病毒(HDV)、甲型肝炎病毒(HAV)、人类细小病毒(HPV)和雅克病病毒(CJDV)、梅毒、锥虫病、弓形体等。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是HIVI1/2、HBV和HCV的污染,因为这三种病毒感染率高,而且危害特别严重。 第三章血液制品的验收和保管 第五条血液制品的验收:药品供应严格按照有关药品检查验收制度、程序对血液制品进行验收,每一批血液制品必须随货附有该批血液制品的盖有生产商原印鉴的《质量合格检验报告书》。第六条血液纸制品的保管: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对热光冷非常敏感,必须严格遵循生产商规定的环境条件储存。应在冰箱或冷库中储备适宜数量的完全冷冻的冰袋,以备停电、出差、运输等情况下使用。药学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冰箱、冷库使用技术规范》,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摆放和发放血液制品。药剂科在发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医院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血液输注无效主要指输注的血液成分对机体不起作用,如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不升高或者降低。输注红细胞后,血色素升高达不到预期,这种现象统称为输注无效。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CCI(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和PPR 血小板回收率)未能达标等。 CCI=(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X体表面积(m2) /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 , CCI>10输注有效,CCIV1C提示输注无效。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为输血后1小时测定值。PPR( %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X W(kg) X 0.07 /输入血小板总数X F, 输注后1h PPR<3%, 24h PPR<2%,则考虑输注无效。(F :血小板通过脾脏后实际进入循环血液的矫正系数,脾脏功能正常者 F=0.62 , 无脾患者F=0.91,脾肿大患者F=0.23) (一)原因 非免疫因素: (1)血小板的质量 (2)发热感染 (3)脾肿大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药物 (6)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相关因素 (7)自身抗体 免疫因素 (1)血小板相关抗原(HLA-I类抗原和ABH抗原)(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 (3)AB(血型不合 (4)血浆蛋白同种免疫和免疫复合物 (二)对策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停用可疑药物 3、输注ABO同型的非库存血小板 4、血小板交叉配型 5、使用去白细胞血小板 6、血浆置换 7、免疫抑制剂8.自身血小板冰冻保存 (三)持续性无效的处理原则 1、小量、多次输注血小板 2、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3、使用抗纤溶药物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输注治疗题库7-0-8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输注治疗题库7-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冷沉淀的临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剂量为每kg体重1~1.5U B.冷沉淀有剂量依赖性特点 C.输注前应严格交叉配血试验 D.不同人份的冷沉淀一般不混合使用 E.输注速度不易超过3mL(kg·h) 冷沉淀常用剂量为每10kg体重1~1.5U,有剂量依赖性特点,即初次治疗效果较差者,增大剂量重复使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冷沉淀输注通常不要求做血型配合试验,但要求ABO同型或相容,输注速度以患者可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测定输注后多长时间的血小板计数对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判断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A.30分钟 B.1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通常评价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应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包括:输注前计数、输注后1小时计数、输注后24小时计数,同时要计数输注的血小板总量。一般以1小时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了解输入血小板量是否足够,判断是否输注无效。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冷沉淀主要含有下列成分,其中不包括()。 A.Ⅷ因子 B.vWF C.Ⅲ因子 D.纤维蛋白原 E.Ⅻ因子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低温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浓集制品,主要含有Ⅷ因子、vWF、纤维蛋白原、Ⅻ因子等。 https://www.doczj.com/doc/8012963623.html,/ 法甲排名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A.节约血液资源 B.高效 C.易于保存 D.安全 E.以上都是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第一册部分)(下)

---------------------------------------------------------------最新资料推荐------------------------------------------------------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第一册部分)(下) 多选题 1、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包括接待员都必须做到 ABC A、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献血者 B、以机灵的口才鼓励献血者 C、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进行正规有效的检查 D、很好的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 2、可使献血者产生不愉快经历的例子 ABCD A、没有足够的解释、说服工作 B、不卫生、不安全的环境 C、在献血前后对献血者和病人材料缺乏保密性 D、献血后不能提供足够的休息时间 3、献血者会对职工哪些行为产生不愉快感觉? ACD A、对自己的知识、技术没有自信心 B、对献血者的到来表示欢迎 C、与别人评论那些通过身体检查不能献血或延期献血的献血者 D、采血时与其他职工闲话 4、新的献血者较反复献血的献血者有哪些特征 BC A、完成各种记录的时间相对少些B、有可能传染输血疾病 C、献血前需详细指导 D、如果他们的血清阳性就较难处理 5、献血者提供的信息 ACD A、献血者提供的信息是私人的 B、不能提供给家庭成员之外的其他人C、服务部门要为献血者保密 D、仅是为帮助服务部门确保血源的安全性 6、献血者的记录 ACD A、献血者的记录内容包括个人资料、他们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 B、只有献血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能接近 C、有必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D、献血中心都会以道德来保障所有献血者的记录都是保密的 7、献血中心对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实施保密的可行措施,正确者 ACD A、保证献血者与职员的谈话不被第 1 / 19

关于BSE与疫苗和血液制品安全性问题的近况简介

发布日期20021031 栏目生物制品评价>>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标题关于BSE与疫苗和血液制品安全性问题的近况简介-罗建辉 作者审评二部 部门 正文内容 关于BSE与疫苗和血液制品安全性问题的近况简介 牛海绵状脑病(BSE,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apathy)最早发现于英 国(1980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致死性疾病, 即俗称的}疯牛病}。属TSEs(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apathies) 的一种。TSEs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总称,可发生于人、牛和羊等不同的 物种,发生于人类称为克雅氏病CJD(Creutzfelt-Jakob Disease)或变异 型克雅氏病vCJD(variant Creutzfelt-Jakob Disease);发生于牛称为牛 海绵状脑病BSE;发生于羊称为羊擦痒病Scrapie。 虽然BSE的病原学性质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蛋白朊学 说(Prion),即发生了折叠错误的朊蛋白(a modified/misfolding form of a normal cell protein known as a prion)。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提示, 人类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的发生与BSE有密切联系。 许多生物制品由于在生产中使用了牛源性物质或采用了来源于BSE疫区人 群的原料血浆,因此具有传播BSE的潜在危险性。例如牛源性胰岛素,脑 垂体来源的生长激素,由BSE疫区的人原料血浆生产的血液制品,作为制 剂处方中稳定剂/保护剂的人血白蛋白以及使用了牛源性物质的疫苗等。 由于BSE病原因子性质特殊,能够耐受对普通病毒和细菌都有效的常用灭 活剂,因此对传染性材料的处理一般采用湿热蒸汽灭活(132℃ 1-4小时) 或焚烧法,经1N 氢氧化钠或浓次氯酸钠至少处理1小时只能降低而不能完 全消除传染性。目前尚不能通过现有的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对BSE进行有效 灭活,因此必须考虑由BSE引起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BSE问题引发的人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考核范围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考核范围 导言册 1.1 本册简介(略) 1.2 专业守则 1.2.1 采血部门护理人员的职责 1.2.1.1 采血部门护理人员的职责 1.2.1.2 六条护理人员职责 1.2.2 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职责 1.2.2.1 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职责 1.2.2.2 技术人员四条职责 1.2.2.3 参与医务人员诊断时,技术人员应做的工作 1.2.2.4 医生和技术人员发生摩擦的原因(泛读) 1.2.2.5 医生申请用血发生不规范行为时技术人员应做的工作 1.2.3 保密原则 1.2.3.1 明确在输血日常工作中确保机密的责任人 1.2.3.2 在输血日常工作中涉及机密的对象和内容 1.2.3.3 明确在正常情况下或有些情况下将化验结果告知献血者或患者的责任人(泛读) 1.2.3.4 所有临床和实验记录保密工作应做到的四个方面1.2.4 行为和着装标准 1.2.4.1 所有从事血液采集、制备、检验人员的行为标准

1.2.4.2 所有从事血液采集、制备、检验人员所接触人的范围及行为方式 1.2.4.3 护理和技术人员的着装标准 1.2.5 专业组织(泛读) 参考英国医学实验科学研究院职业规范,清楚你所在的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制定的实验室职业规范(泛读) 1.3 安全规程 1.3.1 安全职责 1.3.1.1 血站或实验室专职负责安全的人员的安全职责 1.3.1.2 实验室每位操作者的安全职责 1.3.2 认清危及安全的潜在因素 1.3. 2.1 不应在实验室内采血的理由 1.3. 2.2 采血人员工作时面临的主要危险因素 1.3. 2.3 污染的针头的正确处理措施 1.3. 2.4 实验室人员工作时面临的主要危险因素 1.3. 2.5 实验室安全准则的主要内容 1.3. 2.6 实验室布局对安全的影响 1.3.3 工作服和防护装置 1.3.3.1 采血部门工作人员工作服的要求 1.3.3.2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防护工作服的要求 1.3.3.3 实验室的防护装置

血浆输注的注意事项

血浆输注的注意事项 在治疗无明确凝血障碍的出血或手术后、大量输血后,不推荐FFP 应用于扩容或作为营养补充,必须记住输注 FFP 并非没有风险,作为血液成分,FFP 输注最常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相关,后者是目前最常见的致死性输血反应之一。因此 FFP 输注应权衡利弊。 一、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相对禁忌:心功能衰竭或肺水肿; 绝对禁忌:已经肯定患者对 FFP 或其中的成分不能耐受及先天性免疫球蛋白 A 缺乏且血液中存在抗 Ig-A。 二、血浆输注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轻度(荨麻疹):发生率 1~3 ,严重的过敏反应罕见,发生率 < 1/105。 2.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在输注 FFP 4~6 h 后出现非心源性肺水肿,表现为低氧血症、肺水肿,X 线检査可见「白肺」,有时可出现低血压和发热,在临床上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其它肺损伤等难以区分,症状在几天后缓解,体征至少持续 1 周以上。这种并发症可通过使用来自未曾接受过输血的男性献血者或未生育、未曾接受过输血的女性献血者来避免。 3.发热反应 接受 FFP 输注时的发热反应发生率少于 1,而接受血浆置换者

发生率高达 10。 4.柠檬酸中毒 发生于快速输注大量血浆后,对于婴儿和肝病患者尤其应注意。 5.输血相关感染 血浆在冻存过程中灭活了细菌,细菌污染、生长和释放内毒素最可能发生于冻存前。虽然病毒感染或其它未知或无法检出的病原体感染的风险很小,但依然存在感染风险。 6.移植物宿主病(GVHD) 目前无 FFP 相关 GVHD 报道,冻存血浆时可导致淋巴细胞溶解,因此血浆照射没必要。 7.循环负荷 过重尤易发生于肾脏或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8.凝血因子抗体 凝血因子严重缺乏的患者在反复输注 FFP,血液中可能出现抗体或抑制物。

新GMP标准规范-血液制品

新GMP 标准规范-血液制品 第一章第一章 范围范围 第一条第一条 本附录的规定适用于人血液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储存和运输。 第二条第二条 血液制品的管理还应符合国务院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原料血浆的采集、检验、贮存和运输应符合卫生部《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血液制品原料血浆规程”的规定。 第四条第四条 本附录中的血液制品特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第五条第五条 本附录中的血液制品生产包括从原料血浆接收、入库储存、复检、血浆分离、血液制品制备、检定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 第二章第二章 原则原则 第六条第六条 由于生产血液制品用的原料血浆可能含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HIV、HBV、HCV),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必须对原料血浆及其来源进行严格控制,必须对生产工序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病毒的去除和灭活工序。

第三章第三章 人员人员 第七条第七条 企业法人代表和企业负责人应具有血液制品相关法规和专业的知识。 第八条第八条 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如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化学、医学、药剂学、药理学等),至少具有五年从事血液制品生产或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并至少经过一年血液制品生产管理的实践培训。 第九条第九条 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如细菌学、病毒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药学、化学等),至少具有五年血液制品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事过血液制品定性、定量分析以及与血液制品质量保证相关的检验和检查工作,并至少经过一年血液制品质量管理的实践培训。 第十条第十条 从事血液制品生产、质量检验及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清洁、维修人员)应接受生物安全防护的培训,特别是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知识培训。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从事血液制品生产、检验和其他相关人员应接种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 第四章第四章 厂房与设备厂房与设备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治疗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其目的是治病救人。鉴于输血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和传播多种疾病,因此在临床输血前应认真进行评估,权衡输血的利弊,能不输的尽量不输血。如果患者确需进行输血治疗,应选用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全血输注 全血(whole blood,WB)是指将人体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做任何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品。全血输注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有百余年历史,但随着输血观念的转变,全血的直接输注也越来越少,输全血逐步被输成分血所取代。现全血主要作为制备各种血液制品的原料。全血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等,输注后起到补充红细胞、稳定凝血因子和扩容的作用。 一、输注全血的适应症 (一)急性大量出血 如产后大出血、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患者丧失大量血液,红细胞和血容量明显减少,当失血量超过自体血容量的30%,并伴有明显的休克症状时,再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的基础上,可输注全血。 (二)体外循环

心肺手术时,常见体外循环机。过去常见全血作泵的底液,现主要使用晶体液和白蛋白,较少使用全血。 (三)换血 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经换血可去除胆红素、抗体及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当前主要采用换血和白蛋白联合治疗,效果比单纯换血治疗要好。在换血时,一般使用新鲜全血。但何为新鲜全血,当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指保存五天内的全血。选用新鲜血主要是因其钾含量较低及2,3-DPG的水平较高,后者有利于恢复机体氧的供应。 二、输注全血的剂量和方法 (一)剂量 没有固定的标注,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输血的适应症、贫血的轻重及心肺功能来决定。全血作用是补充红细胞的同时扩充血容量。一般来说,给一个体重60kg,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一单位的全血(200ml)可提高血红蛋白(Hb)5g/L。但由于供着的个体差异,所含血红蛋白有所不同;再加上全血采集量的误差,每个患者输注后Hb的改进有所不同。 (二)输注速度 全血输注速度应根据情况而定,如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输血速度宜快,而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速度应适当放慢。一般开始时输血的速度应较慢,约5ml/min,10~15分钟以后应适当放快,1单位全血多控制在30~40分钟输完较合适。

全国采供血机构上岗证考试试题《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考试一、三类人员考试题(A卷)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 一、三类人员考试题(A卷) 一、判断题对的请在()内打√,错的打╳。 1、有时医务人员不能确定一些检测结果的含义以及这些结果对患者而言究竞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此时技术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检测信息并参与确诊。(╳) 2、在输血工作中无论你担当何种职责,任何情况下你都有责任保守机密(√) 3、当紧急情况发生,急需血液或检测结果时,医生和实验室人员间有时会出现磨擦,技术人员的做法应是保持礼貌和尽力配合,收到正确填写、完整的用血申请后方能发血。(√) 4、采取负责的态度以避免危及自己或他人的安全,仅是专职安全人员的职责(╳) 5、所有具有传染性的废弃物都应进行高压消毒或焚烧处理。(√) 6、实验室必须保持整洁,只能放置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物品,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抽烟和化妆。(√) 7、在实验室里工作应穿规定的隔离衣,尽可能不用嘴吸移液管。(╳) 8、新鲜冰冻血浆是指在采血后6-8小时内从一个单位的全血中分离出来后,在-20℃或更低的快速冰冻保存的血浆。(√) 9、“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贮存和运输的系统,其作用主要是用尽可能安全的方法以维持各种血液制品的各项功能。(√) 10、血液贮存设备内的温度每天至少检查和记录一次。(╳) 11、在血液贮存期间必须使用一些方法以监测和记录冰箱、冷冻箱的温度,同时还应有一套温度警报系统。(√) 12、血液从冰箱中取出后,在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中,温度应尽可能地保持在2℃~8℃的范围内。(╳) 13、血液从血库发出时必须记录发出的时间。(√) 14、血液在血库或医院内运送,如环境温度超过25℃,且血液不是立即用于输注时,必须用冷藏箱或隔热容器运送并保持温度在2℃~8℃之间。(√) 15、血液很少需要加热,如果需要的话,温度切勿超过37℃。(√) 16、新鲜冰冻血浆应贮存在-18℃~- 20℃中,且必须一直是冰冻固体。(╳) 17、当新鲜冰冻血浆没有冻成固体,手感血浆发软或已知道有融化和复冻情况时应废弃。(√) 18、贮存冰冻血浆的冷藏箱的温度每天至少应检查一次,且必须记录温度和测量时间。(╳) 19、产品是指能安全用于输血或其它用途的血液制品。(╳) 20、质量保证是指建立和实施质量标准,规程和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质量。(√) 21、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一部份,包括回顾性检查和其它措施,在按规定程序进入下一步前必须完成这些检查和措施并取得满意结果。(√) 22、SOP就是关于在特定工作埸所完成特定任务的方法的书面文件。(√) 23、给冰箱除霜时慎用尖锐的器具刮冰铲霜。(╳) 24、关于冰箱的报警温度设置,对于贮存全血的冰箱温度应高于8℃,对于贮存新鲜冰冻血浆的冰箱温度应高于-20℃。(╳) 25、为确保血液贮存质量,必须设专人对贮存血液、血浆的所有冰箱作不定期的检查。(╳) 26、消毒液的作用是用来灭活可能存在于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传染因子的。(√) 27、贮存卡应按一定的顺序归档保存,以便能够快速、方便地查找。(√) 二、单选题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内。 1、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职责是:( B ) A:技术人员必须经培训或考试合格才能从事相应的工作

014《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考试题(上海市)

上海市《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育模拟试题 本册模拟试题为上海市《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育教员所出的思考题,与正式考试题目并不相关。各类人员的考试范围提醒如下: Ⅰ类:应精读导言册(包括法规,每类人员都要考法规,以下同)和第一册(即大纲所有内容,包括划线和未划线内容,下面精读要求同)。还包括:第二册.第三册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的泛读部分。 Ⅱ类:应精读第二册.第三册和导言册的第四章。还包括:导言册(除第四章外).第一册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的泛读部分。 Ⅲ类:应精读导言册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还包括: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三册的泛读部分。 Ⅳ类:应精读导言册。还包括: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的泛读部分。 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 2002年10月 法规篇 是非题: 1.我国献血法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公民自愿献血。(×) 2.对于献血者,有关单位可以给予少量的误餐费.交通费等补贴。(√) 3.血清标本保存期为半年。(×) 4.采血必须由医务人员进行。(×) 5.血站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估由血站检验部门负责。(×) 6.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75%以上。(√) 7.以暴力.威胁方法强迫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8.艾滋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单选题: 1.《中国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_B__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A.1997年10月1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0月1日 D.1998年12月29日 E.1999年12月29日 2.献血工作由__B__监督管理。 A.各级政府 B.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C.各级红十字会 D.各级输血协会 E.各级党委 3.非法采集血液的,除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外,可并处__C__以下罚款。 A.10000元 B.50000元 C.100000元 D.200000元 E.300000元 4.下列哪个机构可以对积极参与献血和在献血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B)A.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献血办公室(或血液管理办公室) D.各级输血协会 E.各级党委 5.《执业许可证》注册登记的有效期为__C_年,到期应再次注册登记。 A.1 B.2 C.3D.4E.5 6.设区的市可以设置__B__。 A.血液中心 B.中心血站 C.基层血站 D.中心血库 E.国家血液中心 7.血液中心验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__C__进行。 A.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自治区.直辖市)输血协会 C.中国输血协会 D.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E.中国红十字会 8.血源、采供血和检测的原始记录必须保存__D__。 A.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 B.二年 C.五年 D.十年 E.十五年 9.特殊血型需要从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调配血液的,由__B__协调实施。 A.卫生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中国输血协会 D.供需双方血站 E.中国红十字会

艰难的选择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艰难的选择血液制品的 安全性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艰难的选择——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近期,(HIV)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福建省卫计委调查,女孩因在手术过程中输注“窗口期”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极大。这则报道,给人们在用血及血液制品的安全上敲起了响钟。 “窗口期”就是感染病毒后到能被检测出来之间的时间窗。这一时期是人类所有输血治疗依靠现有的检验手段无法规避的风险。多数人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有2至4周的“窗口期”,感染的概率大约为五十万分之一。输血(包括使用血液制品),其实不单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还有其他像梅毒、丙肝、乙肝等多种病毒性疾病的风险,因为都有个窗口期,目前没有技术检测得到的。 虽然目前行业的认知能力和检验水平有了提高和改善,但无法保证全部筛选并剔除掉所有潜在感染、携带病原病毒的血浆。因为,当捐浆者体内携带病原体的量极其低下时,病毒可能集中在体内靶器官内复制或极少释放到外周血液之中,病毒滴度低于目前的检查手段值下限,从而发生漏检,致使受者面临潜在感染的风险。美国学者Simons指出,90%以上的输血传播HIV和75%以上的输血传播HCV的危险性均来自于“窗口期”感染者献血或捐浆。 血浆和血液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产品,特别是血液制品因其具有纯度高、稳定性好、安全性好、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在防病治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血液制品生产中所用的原料是人体血浆,且多用于危重病人抢救,故血液制品内在质量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保证其使用安全性必须放在首位。 目前,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乙肝、丙肝和艾滋等病毒,由于这些病毒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因此更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此外,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细小病毒、朊病毒和雅克氏病毒的污染也是输血和血液制品生产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类认知力的提高,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病原体也陆续被认识和发现,这给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带来全新的挑战。如何在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治疗疾病中避免感染新的疾病也是人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