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8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6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数学教学评价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测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种种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个性发展水平,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进而调整、优化教学进程的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和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自觉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知识。通过同事之间的评价活动,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引发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教学研究的文化氛围的手段。
一、基本理念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1.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通过评价使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信息,及时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表现;诊断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凸现的重要教育理念,评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既要重视认知成分,也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关注教学的环境、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求知欲、学习的过程的心理状况的同时。关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的数学经验和发展能力,要及时反馈学生数学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3.关注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沟通,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在评价的主体上体现多元性,在评价的方式上体现多样性。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引导评价对象向预定数学教学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对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向的作用。
(二)全面性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必须具有可信度与可靠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采取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考虑制约评价的各个要素,把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综合起来,进行科学分析,得到切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
(三)可行性原则
要求在对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其内容和标准应明确、具体,不能含混不清或不可捉摸;要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保证被评价内容的可测性;要简化评价程序,这是实施方法的实用性。
(四)层次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对学生的要求上要有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实施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在教学过程中,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互相参照,互为补充,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增强数学教学评价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六)反馈与调节原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和判断,并把获得的结论不断地反馈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调节和改进数学教学。
(七)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把数学教学评价的标准、原则、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地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会不断地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三、评价内容与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发展的水平。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与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二)教材的处理
1.正确分析所教内容各部分知识的本质、地位及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对所教学的知识(数学概念、原理等)的本质及其深层结构的分析;
2.选择、运用与知识本质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的分析;
(三)教师教学方式
1.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正确教学方法。
2.把主要事件和精力放在重点的关键性问题上。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分析。
3.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并能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恰当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4.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学生间的互动过程,
(1)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质疑问难;
(2)充分估计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在高水平状态;
(3)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恰当把握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指导的“度”,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应变机智。
(四)学生学习方式
1.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关注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活动。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统计观念、合情推理、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与初步的反思能力。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问题解决)过程的机会。
3.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五)教师基本功
1.教师语言科学正确、简练,示范性强,富有感染力。
2.板书设计合理,正确、工整、美观。
3.教态自然大方、富有激情与活力。
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