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学发展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3
现代金融学发展论文
4
一、金融问题中的不确定性研究
在21世纪以前的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企业中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由于当时资本市场化程度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与资本决策有关的问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些研究成果对以后金融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大的贡献是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提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不确定性概念的认识,进入30年代以后产生了大量对金融决策问题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些成果又积极推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与发展。在本以下部分简要概述与评价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不确定性研究在资产定价领域中的应用
1证券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整个金融分析的框架中,不确定性概念的引入是具有重大作用的。最早enes(1936)和His(1939)提出了风险补偿的概念,认为由于金融产品中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应该对不同金融产品在利率中附加一定的风险补偿。随后,Vn Neuann(1947)应用预期效用的概念提出了解
决在不确定性条下的决策选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ariz(192)发展起了证券组合理论,他认为投资者选择证券组合时关注的只是未现金流的均值与方差。他假设投资者的预期效用符合二次分布或者是多项式分布。ariz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最优的投资决策是分散化持有。Tbin(198)认为投资者出于自身流动性偏好的不同选择收益与风险的均衡。这进一步完善了证券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
在资产定价领域另一著名的理论模型就是资本定价模型(AP),Sharp(1994)和Lintner(199)用公式简明地表述了资产组合的价值与无风险利率以及资产的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Bla(1972)推出了即使在不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Sharp和AP公式仍然成立,只是无风险利率被包括整个市场上所有资产的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代替。与AP模型同时代出现的资产定价模型还有Rss(1977)的套利定价模型(APT)和Luas(1978)典型代理资产定价模型。
以AP为代表的资产定价模型,为资产定价提供了一个简洁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在实证方面的研究的支持(Faa and abeth,1973),但是对现实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仍然缺少有效的解释能力,Brennan(1989)认为AP是建立在所有投资者对投资的预期与风险都具有共同的估计与判断,并且所有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一致的假设基础之上,这一假设与现实不一致,这是导致AP对一些现实问题缺少解释力的根本原因。以后正是对这些假设的质疑,推动了信息不对称概念的提出与研究。
2市场有效性假说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不对称信息与市场摩擦,影响未平均收益的只是投资风险的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有大量研究工作者对市场有效性假说进行了检验,Faa(1973)通过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认为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市场有效性假说或者AP 模型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例如,Basu(1977)发现资产的平均收益除了与AP中的β系数有关外,还与资产的价格盈利比率(P/E比率)有关,在相同β系数下,价格盈利比率高的股票(成长型股票)的市场价格好于价格盈利比率低的股票(价值型股票);Benz(1981)发现股票的市场价格还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有关;Stattan(1980)发现股票的价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P/B比率)也是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Faa和Frenh(199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即在影响资产价格的β因素外,加入了P/E比率和P/B比率因素。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从时间序角度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市场有效假说与AP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Pzeff和inne(1976)发现的所谓“一月效应”;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市场的指数在一月期间的存在明显低于其他月份的现象;还有就是rss(1973)和Frenh(1980)发现存在类似的“星期一效应”,以后许多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验证了这两种现象的存在。
对这些异常现象的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显得无能为力,有人曾经试图将“一月效应”解释为到年末税收流出的影响,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等税收年度不在12月份的国家,仍然存在“一月效应”就无法解
释了。有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些异常现象,例如,Drean(1982)将股票价格的P/E比率效应解释为,由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具有高成长性股票的成长性,导致市场中具有高P/E比率的股票的价格被高估了,这是导致股票收益率低的原因。
3连续时间模型
在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证券市场总是在连续过程中,在这一假设前提下,ertn(1969,1971)将AP发展为瞬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AP),同样在信息对称、无摩擦的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变化符合It过程,在这种条下,资产的价格与投资者的效用偏好无关。在随后的研究中ertn(1973)和Bla(1973)应用以上连续时间模型成功地得到了期权定价公式,这一公式后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实,并且被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二)不确定性研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分析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公司财务管理,主要研究公司在投资决策中的有关负债与权益比例选择、公司的红利政策等问题。最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由digliani和iller(198)作出,他们的研究显示,在完全市场中(没有市场摩擦与信息不对称存在)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负债比率无关(-定理)。类似的研究结论还有,公司的价值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显而易见,这些研究结论与现实中的事实不符。依据-定理的结论,公司在利润分配时,由于派发现金红利会有现金流出,公司将更愿意选择股份回购的政策,而不是红利政策,而在现实中,许多公司更愿意选择分红而不是股份回购,这一现象被
Bla(1976)称为“公司红利的困惑(Dividend Puzzle)”,对此iller(1977)所能给出的解释是,-定理的结论之所以与现实不同在于税收与所谓的破产成本对财务结构的影响,是由于一定的负债可以使公司达到税收减免的作用,另外由于对高负债率公司存在着破产的风险,所以负债率对公司股票价值存在影响,iller以及其他的学者对这些财务问题做出的解释总体说都不很令人满意,直到后引入不对称信息以后,似乎才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取得了突破。
二、金融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研究
正如前所述,对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很难单纯用不确定性(风险)得到满意的解释,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关注,加上在20世纪60年代以博弈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研究方法的突破,使得许多学者在对金融问题中的不对称信息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特别是用不对称信息可以完美地解释许多有关财务结构方面的问题。以下仍然分两部分概述这方面
的成果,首先是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成果,接下是在资产定价方面的成果。
(一)不对称信息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红利信号模型
关于公司红利决策的困惑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更愿意支付红利而不愿意将利润用于股份回购的异常现象之外,Lintner(197)还发现公司在进行红利决策时,由于受累进税制的影响,更愿意使各年的红利平滑些,所以公司每年的红利波动要远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