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阿长与《山海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惶急、诘问、渴慕、疏懒、震悚”等词语。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刻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作者

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

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

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改名为《朝花夕拾》,共十篇,本文是第二篇。阿长,

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对鲁迅幼小的心灵影响很大,所以

鲁迅对她的印象很深,晚年专门写了此文来追忆她。

读准

字音

骇.(hài)掳.(lǔ) 孤孀.(shuānɡ) 惶.急(huánɡ)

诘.问(jié) 疮疤

..(chuānɡ bā) 渴慕.(mù) 粗拙.(zhuō)

霹雳

..(pī lì) 陆玑.(jī) 惧惮.(dàn) 憎.恶(zēnɡ)

懿.(yì) 辟.头(pī) 悚.(sǒnɡ)

辨清

字形

理解词语切切察察: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惊慌急迫。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诘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渴望。

霹雳:原指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文中指“我”

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文中是震惊的意思。

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这个“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写了“长妈妈”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这些事情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

的故事,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却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品味亮点词语】

1.“‘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一句中“郑重”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郑重”在这儿是神态描写。说明阿长的态度极其认真严肃,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表现了她对美好祝愿的笃信。

2.作者明知道是《山海经》,为什么还要模仿当时阿长的语气写成“三哼经”呢?

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恰如其分地点明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说明阿长是个“文盲”,却买来了“我”心爱的书,实在出人意料。也暗示了她买此书定是费尽周折,体现了她对“我”的爱。

【感悟精彩句子】

1.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撼,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分析主体形象】

请仔细阅读课文,分析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

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探究情感变化】

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用文中第三段的一个词说就是“不大佩服”;对她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我”觉得是磨难,烦琐之至,非常麻烦,即作者觉得“不耐烦”;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空前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谋死我的隐鼠后,“我”

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可概括为: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把握文章主旨】

你怎样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身上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有爱心、真诚、善良,也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影响——粗野、庸俗、愚昧。本文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从整篇文章来看,“我”对阿长的感情是感激、怀念的。而在文章前半部分,作者以大量的笔墨写如何讨厌阿长,如谋死隐鼠、“切切察察”等。这是“抑”。后半部分着重写对阿长的佩服和敬意。特别是她为“我”买到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于是“我”认为她的确有伟大的神力。至此,“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这是“扬”。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波澜起伏,也充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

2.选材合适,详略得当。

文章始终围绕“阿长”和“《山海经》”来选材,选取了有关阿长的一些事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了阿长的性格特征。其中详细写她为“我”买到了《山海经》这一事件,刻画了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