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

著名拳术家尚济答形意拳爱好者问王留天更留

7位粉丝

1楼

一、练崩拳时,后脚尖是否一定要碰前脚,

答:打崩拳是一气之伸缩,要行如槐虫,但并不一要后脚尖碰前脚。其步法之要领在于前脚趟,后脚蹬;前脚进,后脚跟。后脚跟到哪里为宜,根据个人功夫与习惯用法有所不同。郭云深老先生,跟到后脚距离前脚三厖五寸处;尚云祥先生跟到后脚内窝挨着前脚跟(指打半步崩拳时);而刘维祥先生则是后脚只跟很少一点,基本还保持三体式的步法。练习时,后脚跟步远近关系不大,只要掌握1、后脚不超过前脚2、尽量做到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这两点就可以了。

二、站三体式时,后手气感很少,然后却要坠入地下,且有热感,是否正常,

答:站桩时,前后手掌都应该有气感。一般地说,由于注意力多放在前手劳宫,故前手气感比后手要大些。气感是内气的派生作用,意之所至,气必从之。意念到何处,则何处使生气感。站桩时,意念要兼顾后手,后掌向前下方塌劲,肩向下松,虚腋,开极泉穴,小臂向前搓劲,则后掌自有气感。脚如踏入地里之感是正常现象,只要腰以上放松,气向下沉,脚便自然有入地之感。不过气时不要用力下贯,要顺其自然,才不至出偏。

三、如何打横劲竖劲,

左、右谓之横,上下谓之竖。以自身为标准而言,前后谓之直劲,如打崩拳便是。上下劲如锦鸡报晓,进退虎扑中的打人如挂画,钻拳的闪都是竖劲。横拳鼍形都是横劲。十二形中凡有开合裹横之劲都是横劲。打拳时,一身之中,直劲、竖劲、横劲俱在其中,既矛盾、又统一,并在一定能互相转化。要什么劲,出什么

劲。故内功经上说:曰横劲,曰竖劲,变之分明。横以济竖,竖以横用。劲路是比较复杂的,也是比较抽象的,要自己悉心体会,才能摸得到。

四、何为五气朝元法,

答:五气朝元是行气的路线。指气分五路,同时运行。一运丹田之气,由裆下,顺两腿至于足底,再自腿外侧上升复归于丹田,二运真气,自会阴转过尾闾沿督脉上升至顶,复自顶降至印堂、鼻、人中、至喉,喉至脊背,再透过前心,下入丹田。三运真气自背骨肘里出至于手,复自肘外侧而回,过六腑入于丹田。共分五路,同时运行。

五、练形意拳练到炼气化神时如何练,

答:先站好三体式,用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提气,收小腹,提肛缩肾,呼气时,放松,小腹外凸。初练者,一吸,两手收于肋下,内气悉凝于丹田,一呼,两手用斜虎形推出,气自丹田下达于涌泉,上出于劳宫。用柔劲不用刚劲,徐徐行之。功夫渐进之后,即可按五气朝元的路线行气。一吸时,两手收于肋下,真气悉凝于丹田;一呼时,气分五路;两路自

丹田下于涌泉;两路自会阴上过尾闾,由夹脊分左右腋下而出于劳宫;一路上过百会下明堂而复归于丹田。以上方法即形意拳之大周天运义也。练时用意不用力,用暗(柔)劲而不可用明(刚)劲。呼气时,两足要向一踏,有入地之意;肩、肘要同时向前松(不可伸),掌要向前塌(此名曰筋),头要顶、神要出。

六、劈拳时,当中有无停顿,

答:形意拳重在意,打明劲时,形虽有断续,而其意不断;练暗劲时,形、意均绵绵不断。练劈拳,是一气之起落,外形是钻翻,吸气尽而将呼时,即气已起到极处而将转为下降之时,外形是钻毕而将为落之时。此时,从外形上看,似乎有停顿,但其意绝不可断。练之久者,亦可钻与翻连续作,中间无任何停顿,唯是劈拳

打完,劲已放出之时(呼尽时),则稍有停顿(即稍定一下),再打第二次起钻为宜。初学者一定要慢,起落钻翻要分明。打完一个劈,要定一定,才能长功夫。

气沉丹田----尚济2009年03月11日星期三20:56“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应该首先弄清:什么叫气沉丹田,为什么要气沉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等。

一、什么叫气沉丹田,

郝少如先生说过:“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形意拳家马礼堂先生说:“清升浊降,气归脐下。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太极拳名家郝家俊说:“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以笔者愚见,气沉丹田不是别的,乃是采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合。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下边再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胸中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的形势。胸、背、肩和腰胯始终放松,腹部则沉甸甸甚为充实。呼吸深长匀缓,作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要求。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先生教“鹰熊斗智”的架子时,要求把“小腹放到大腿上”,郝家俊先生教太极拳的”单鞭”时,也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褪上”,这些都是气沉丹田的具体体现。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入力丹田。“贯”和“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沉”则是顺其自然

而因势利导。好象东西在静水中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松静自然,无一毫勉强之意。?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飞腾。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

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练拳之目的,一是为了强身祛病,延年养生;二是为了克敌制胜、抑强御侮。在格斗中如何能发出大力且使此力产生最大效果,如何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倾跌,自己则稳如泰山,欲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按照拳经的规定,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而综合运用之,“气沉丹田”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健身角度来说,练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丹田二字,笼统地

说是指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它们统统包括于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是和肾息息相关的,即是和生殖、泌尿。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可明显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迟衰老(中医叫补肾)。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增强后,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强。对运动员来说,还可提高竞赛成绩。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为人进行气功医疗中,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从练内气来说,丹田是生气之源,先从丹田结成气丘,然后即沿经络运行,形成人体经络场。所以练丹田者,可起“补肾”之功,肾气足而后武艺乃得以精进。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使膈肌与腹肌力量增强,加大腹压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可大大改善心脏的工作。从技击角度来看,膈肌大幅度向下运动,肺体大幅度向下膨胀,腹胃等脏器垂注于腹内,以及肩之下沉,胸肌、腹肌、腰、胯之放松、全身肌松肉坠,腹部充实而沉重,可使人体重心降低,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作用,在运动中易于作

到中正安舒,桩步稳健,灵活而具有弹性,既便于随对方进攻之势纵横缠绕、引进落空,得势时又便于腰为弓把的使用,发出丹田命门之力。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刘殿琛先生常说的“活泼于腰,涵蓄在胸,运丹田之力,发肾气以击人。”

三、怎样作到气沉丹田,

前边已经提到过,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有提有下,起伏鼓荡。对于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时注意作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放呼。吸为提,气到中脘,呼为下,气到丹田,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2、仍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向外张(不可向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同时,两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坠肘。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胁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以意引气,达于指梢,双脚则五趾抓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向回去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如此练上半年多(多练更好),即可进行第三步。

3、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拳式,如用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双崩拳均可。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为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要自然,不须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这时自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

力,腿肚子很沉,双脚有入地之感,每一动作力之源都在脚跟,经踝骨沿腿而上,两膝有力。但大腿与腰胯则松快自如,自腰以上,各处都轻松而灵活,动作幅度增大而灵敏迅速,整个身子好像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踝处,鞭杆在腰脊,两臂两手如同鞭梢。此后,无论练什么拳套,不论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同风吹大树,百枝摇曳,妖娆自然,妙趣横生矣~分享 | 打印 | 我要评论

形意拳大师尚济的不老传说

日期:2010-3-28 12:58:40 来源:易功夫综合提起中华武术形意拳,尚

济老先生的名头可谓是响当当。作为形意拳一代宗师马礼堂的高徒,尚老先生不但继承了形意拳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的风格特点,还在西安创办了形意八卦散手研究,让形意拳有了新的风格、新的发展。3月20日是尚济老先生的九十大寿,来自全国各地尚老先生的门徒齐聚一堂为尚老贺寿,记者也有幸见到了这位武术奇人。

形意拳大师尚济

初见尚老记者大为震惊,已经90岁高龄的尚老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在与尚老握手时,记者甚至能感觉到尚老通过握手传递的力道。尚老的大徒弟陈宝安告诉记者,师父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一直很好,一年四季不感冒、不发烧,没有任何老年病,90岁还能与82岁的师母比划比划拳脚,邻居都说这是武术界一个“不老的传说”。都说习武之人不善言语,但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尚老却是文武双全,说起武术就像讲课一样条理清楚。“武术是中国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群众有需要就要发展,不能墨守成规,要继续发扬光大”。

人们习武一是为了防身自卫,二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在那逝去的武林岁月里,腥风血雨的残酷搏斗场面,适者生存的理念,显得犹为突出。因此,各门派武术大师们在不断追求武功的同时,也不忘研究如何养生的道理。尚济老先生就很注重格

斗与健身的结合,尚老告诉记者“练武之人切勿不能偏激,过度的追求格斗只会不利于身体健康”。在尚老看来,自己能够活到90岁跟自己正确的习武态度分不开。

当然作为中国武术大家,尚老与所有武术人一样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中国武术能够进入奥运,“在民间武术可以作为个人爱好,在国际上武术可以与西方的拳击并列,我希望在下一代武术人的努力下,武术能够进入奥运的大家庭中”。(参考来源:三秦都市报)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秘传形意下气式桩功 郭云深祖师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拳学修为上有极深的造诣,实战功夫惊人,在旧时代的武林中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美称,人皆尊之为拳学“巨擘”!遗憾的是,近些年在武术界除大成(意拳)一系外,几乎没听说有郭祖的传人以及后代弟子公开传艺,难道一代宗师的武学成就就失传了吗?我1999年开始接触到本地的传统武术,跟随齐齐哈尔的杨辉先生学习形意拳。入手学习的第一项内容为下气桩,没想到的是,一向体弱多病的我,下气桩一站立即感觉胸口有一气柱,缓缓下沉于丹田……此后的两年中,我基本没有生病,而且晕车的毛病不治而愈……是什么功夫如此神效,且立竿见影呢?据杨辉先生所说,这是郭云深祖师所传授形意拳的下气桩! 据师门传说,太师爷是河北深县人,自幼体弱多病,二十几岁的时候还肩不能抗、手不能抬、头疼脑痛时常来,且家中贫困,不但无钱求医,就是生活都难以维持。一次郭云深祖师路过太师爷的家,并在其处留宿,太师爷谈起自己饱受疾病之苦。在郭祖指点下,立志以武强身,并得以留郭祖处小住,得到一些传授。当时的太师爷从未接触武术界的人与事,并不了解郭祖的武学成就与名望,只为一股求生的欲望,用功勤奋,很快就有了收获,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太师爷不但不再生病,且力大无比。能够做工养家。在战乱的年代,太师爷于兵慌马乱中数次死里逃生,都是因其身俱武艺。在其晚年,社会趋于安定,太师爷开始与武林人士接触,才知道郭云深祖师的来历,以及在武学上的成就与声望。偶与人动手试艺,则有胜无败,逐渐成了乡里与家族中小有威望的长者。太师爷晚年感郭祖传艺之德与再造之恩,在家族中挑选了师爷作为传人,从小培养,并叮嘱师爷将所学传下去,为郭云深祖师传名! 师爷是家庭中后辈中最伶俐、最懂事,也最受宠爱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太师爷选中,接到家中培养,其青年时代,为完善所学,又常年奔于山西、河北、京津之间,访求明师(师爷一生经历很难考证,但以其寥寥数语留下的线索看,他所学所访求的,除了受到宋氏后人于《内功四经》上的指点外,基本都是郭祖在山西、河北所传的传人以及后人)。大概在“文革”初期,其不知为何,心灰意冷,流落东北,在黑龙江省尚志某乡村一好心的老支书帮助下落户,从此以务农为业。其晚年以种地、授徒、访友为乐。我师杨辉,是师爷晚年打服的弟子。大约1999年9月底老人突发疾病,卧床不起,水米不沾,三日后竟不药而愈,此后一个月,老人分别向弟子交代后事,在为众弟子讲解武学疑难后,独自远行,不知所踪,三年后,逝于山西某古刹,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 杨师自小习武,八岁筑基,十三岁正式拜师,对百家拳法都有涉猎,尤精北派实战形意拳法,一次在齐齐哈尔和平厂小花园练形意拳(这个小花园是尚氏形意拳传人李文彬前辈授拳的地方)有一位老爷子驻足观看,惊讶道:“现在很少有这么练拳的啦!”杨师停下与老人攀谈,开始时谈得投机,可谈得多啦,杨师对老人一些见解不甚赞同,于是老少二人试起手来,老人轻描淡写,便将当时在社会上有一定名气的杨师打得一溜跟头,最后老人说,大道平常,你同意,则咱们有缘,你可以到尚志某地找我,不同意,则缘尽于此……杨师在极度沮丧中度过了三天,然后下定决心,到尚志求师,一学就是三年。杨师初入师爷的门下,心情很忐忑(因为初遇师爷的那一次,偷袭过师爷,怕师爷怪罪,不教他真东西),当时师爷教他第一个桩是四平马步的下气桩,而他的师兄们都在站三体式,于是他向师爷提出质疑,要求站三体式,师爷毫不犹豫地同意啦,但杨师站三体式的时候,师爷走到他身后,不知怎么地按了按他的肩,力量并不大,很轻,但杨师却一屁股坐倒在地.起来再站,再按,还是一屁股坐倒,如是三番,杨师老老实实地开始站起了马步下气桩,师爷也详细讲解要领,悉心传授,大约七八个月后,再站三才桩,任师爷怎么按也不再坐倒,从此功夫进步神速。 我与杨师结缘是由我弟弟介绍的,杨师与我弟弟开始是因为交换武术资料而结识,后来听说我学习卢氏结构武学,是卢氏武学再传弟子,便开始了交流。当时我弟弟问我练拳的体会,我说,要么是按科学的方法练拳,要么是按传统的秘要练拳,因为当时杨师的观点是“古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上中下入手共分为三套,又称为阳八手、阴八手、阴阳八手,或硬八手、软八手、岳家八手。这二十四手法向为形意门的无尚绝学,如果说八字功授徒极严,那么这三套绝手则历代只授掌门弟子一人,共他许多人练形意拳数十年,不要说得学得见,甚至从未听说过,可见其保守程度了。这倒也并非老师保守,主要门规如此,生怕误传匪人,糟踏了绝技。这套拳法家师裴先生听师公傅剑秋说,乃是李存义师祖逝世後,得传自尚云祥先生。这二十四路绝手又有个名字叫「形意神打」,是形意门拳法精粹所在,拳路精妙处只在五行拳与十二形拳极为精巧的组合运用,而且讲究劲法的奇正虚实之变,从有刚有柔,到亦刚亦柔,再到不刚不柔的境界,方为大成。因此拳经上说:「懂劲而知法者,上乘功夫;懂劲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劲也不知法者,下乘功夫;概懂劲难而知法更难。」上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如钢剉,落如钩竿。起者去也,落者回也。未起如摘星,未落如坠月。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中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

不落,何用再落。低中望为高,高中望为低,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下八手的劲诀用法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虚中含实,实中含虚。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正之变,妙用无穷。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二十四手歌诀总章:廿四拳法要记牢,进退反侧各有招。十二形中求变化,岳公秘传世间宝。(注:岳公,指岳飞,传言岳飞变枪为拳,尤擅双推手,即形意拳中之虎扑式,因此形意拳托言为岳飞所创,取其精忠无双之意。) 二十四手上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麟盖、撑拨、虎贲、劈捉、推掠、龙战、猿肱、马击。二十四手中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鹞打、换形、熊攀、摄引、雁翼、鸡搓、豹捶、鹏搏。二十四手下八手共八路拳是为:狮吼、扣锁、蛇影、鸹缠、雁肘、鹰相、鹤列、鸾趋。

形意拳谱

形意拳谱【何向达抄录】(2011-04-30 16:18:56) 戴龙邦拳谱 出自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戴龙邦书于洛阳马公(学礼)书屋 天下之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有二曰文曰武。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况国家讲礼有法,狝蓃獀狩各有其时,而其精微奥妙更有天容,率意妄陈者。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时恐言语不精,贻误后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极。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既精纯、谱示明畅,急录之,以示余爱慕之情。 王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也。王父早卒,事母最孝,少负气节,优于将略,刚毅多谋,其智勇绝伦超群。当时名将无匹及长,应试于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法,曰:如将军者方可以言孙吴。屡立战功遂成大将,善以少击众,自师八百人破王善等五十万于南薰门,八千人破曹成十余万众于桂岭,其战兀术于顺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五百而皆破其众十余万。凡有所举必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言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术于王,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平生好贤礼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然如书生,每战胜必辞功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而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余深为宋惜之。当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各代鲜有其技也,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于终南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勇,先生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致仕归籍,余游至池州,先生以此拳授余,学之十易寒暑,先生曰:子勇成矣。余回晋至洛阳遇马公学礼,谈艺甚洽,嘱余为序,余不文焉能为序。但见世有能敢之士未尝无兼人之力,及视其艺再叩其学,手不应心论不合道,何也?不得真传故也。所谓真传,名虽曰武,其实贵和。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岂世传捉拿、钩打、封闭、闪战,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其意拳大要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起落、进退、虚实,而其妙又须六合,六合者,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苟能日就月将智无不圆,勇无不生,得乎知之理,会乎知之情,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足如太仓,浩渺如江海,光耀如三光,以此视近世演武者,异乎不异乎,同乎不同乎。 意拳目录: 八字诀:斩、截、裹、挎(胯)、挑、顶、云、领。形意运用之法。 斩,劈拳也。截,钻拳也。裹,横拳也。挎,崩拳也。挑,践拳也,既燕形也。顶,炮拳也。云,鼍形也。领,蛇形也。 意拳出式:虎扑。起手:鹰捉、鸡腿、龙身、熊膀、虎抱(豹)头。 钻践(剪)法:(又名十六练法或十六格目) 一寸、二践(剪)、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齐(疾)、八正、九经(胫)、十胫(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1寸,足步也。一寸是步也,前足只进一寸之踩步,成其寸也。踩劲发力时,足高不过一寸也。2(践,是退也。)剪,腿也。剪,践也。两腿夹实践进,如夹剪之夹,前勇而后出,后腿跟进,着实而蹬,成其二剪也。3钻,(是进身也)身也。钻以身说,身法灵活,进式如矢,成其钻也。4就,束身也上下束而为一也。(就,随之意,随敌之势来去就之,使出粘按吐法,而加以挫之成其就也。)5夹,剪也。两腿行之剪也,如夹剪之夹也。(夹,合也。两腿胯夹合如剪,成其夹合之法是也。)6合,内外六合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肩胯合,手足合,肘膝合,为外三合。7齐(疾)(正也)毒也。内外如一,周身精神贯注,紧急速快变化不乱。8正,直也。看正却似斜,看斜却是正。彼之诡计吾必分其真。正斜随势而发,使彼不能变化成其正也。9经(胫)手摩内五行也,心意使之相连,精气神运用合体,将真气主宰于腰际,内功内劲纯粹于前锋目的地,成其经也。(胫,相磨而行也,即两足横度勿使开张也。歌曰: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10胫(警)惊起四梢也,四梢并发,成其胫也。(警起四梢也,火机一发物必落。) 11起落,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似水浪翻波,落似水浪绝平。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成其起落也。12进退,进是步低,退是步高,进退不是枉学艺。(进步低也,退走高也。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进则审其远近,知其老嫩。退则当收则缩,当取则掀,成其进退也。)13阴阳,看阴却有阳,看阳却有阴。天地阴阳相合能以降雨,拳术阴阳相合才能打人,成其一(块)致,皆为阴阳之气也。明乎阴阳,练就一气,辗转应敌,审其来意,知其动机,成其阴阳也。14五行,内五行要发要静,外五行要应要随,发而既随,成其五行。15动静,动为作用,静为本体,若言其静,未漏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是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动静得宜修养得法,静者,沉静虚无。动者,发心中所见之真。动发似雷电交加,静守本洞安然,动发出洞成功,成其动静。16虚实,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doczj.com/doc/831467316.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831467316.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配图)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前辈先哲早有名训:“入门先站三年桩”[今有人改为入门先站三体式,而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定式,应着意于鹰招及力学之习练]。桩功乃入门之正轨,深造的阶梯,若舍此他求,则一切招式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外形,终不能窥拳道的真谛。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尚先生初拜于李师存义门下之时,李仅授一桩式。先生之异于常人之处甚多,究其至要,恒心与专一也。尚先生站桩之初,点烛记时,艰苦备尝,二年未问其它,李深嘉其志,始授绝学。尚先生遂留“三柱高香得真传”之佳话。本文只介绍四种基本桩法。 抱丹田[图一],又称混元桩。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概述如下: 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以垂帘,似葛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此桩意念,头似枕非枕,背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以放松为目的,应有舒适无比,欣欣自得之意。简言之,不可死板拿劲,不求绝对人静,避免不愉快之回忆。天高地阔之境,鲜花绿树之趣,均可意想。此阶段愈深愈久,对日后拳学造诣愈有助,原因极简单,欲得内劲须放松,松至极处必真紧。或问:“不用力何以长力?”决曰:“世之柔者莫过于水,攻坚者莫过于水。”望初学者三思之。再浅喻之,世人皆羡虎豹之威,龙蛇之灵,仿生而造拳,而多数人却忽视了最根本所在。在此奉劝初学诸君观察一番牛马和虎豹的体质,牛马负重拉载,虎豹不及也,但虎豹却能将牛马扑食之,盖牛马长期劳作已失自然之力,皆负重之僵肌,而虎豹全身却十分松软,猫犬亦如是。简言之,动物愈凶猛,自身愈松软,而观之者以为其无力也。内家拳法之梗概,由此可明一二。而人体幼时,身体亦松软也。郭老云深曾言:“练得躯柔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以谓习拳之最关健处,希初学者必须于放松上用功,切切。 寻整阶段:此阶段只有全身基本放松之后,方可习之。外形同上,只是意念改变而已。习桩之时;意想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各有一条皮筋牵连。初学时会顾此失彼,久之则纯熟自然。待牵连自然后,尚需意想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外撑,双足下蹬时[许想不许作]各条皮筋随之拉起再放松,反复如是。不可用力,全悉意想,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而百枝摇,整体内部运动,自然整体力自萌。深入阶段:此阶段须待上述两功有得后方可习练。不然,非但无益,且有前功尽弃之患。此桩外形仍同上,只是腋下全虚,肩松肘横,双手抬起置胸前,头顶项竖,膝顶足蹬,十指分开。初步意念,意想自身各条皮筋拉紧放松的频率逐渐加快,继而以此桩与外界发生联系,如目视前方大树、楼顶、夜晚暗星等。意念中将一条弹簧套在树尖或其它物上,另一端拴在自己双手腕处或脖子上,以全身整体运动将外界物拉来送去。目光三十五度向前上方平视。但只需意会,切莫着力,尤其胸腹部不能有丝毫紧张,如憋气用力必身僵气滞,全体皆非。 虎抱头:此桩仍以基本桩为原则,只因对敌决斗时应侧身而立,故需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看正似斜,抱斜以正,乃侧身对敌而求身法中正之桩。此桩是历代前贤总结中华武术最为科学之技击间架及预备式。习之有得,不但能随机而发力,随势而动转,而且使自身受敌面积减至最低限度。其练法将自身安排为龙身[曲折有面积],熊膀[腰背部肌肉四面拉伸,拳谱所谓含胸竖项、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横撑皆为此也]、鸡腿[分虚实、单双重合一]、虎抱头[如虎豹扑食,双爪护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前言 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不禁拍案叫绝。李老绝对可 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 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 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 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 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原来形意 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 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 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 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 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 辞辛苦。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经过 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 非。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 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 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第 1 页 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 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 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 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 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 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 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 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

形意拳站桩秘法教学提纲

形意拳站桩秘法

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

形意拳鸡形四把

形意拳鸡形四把 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中的一种,该形模仿鸡的形态,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它有“独立之能”,“食米之巧”,“抖领之威”,“争斗之勇”。长练鸡形,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它通过多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锻炼全身的灵活性。 预备式:同三体势。 一、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部 (肚脐处),眼看右掌(图1)。 二、后退步穿掌(金鸡独立):右腿后撤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腿退回到右脚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后收至腹部(肚脐处),左掌由右掌上面向前穿 出,高与胸齐,眼看左掌(图2)。 三、斜左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斜前方尽力跨一大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眼看右掌(图3)。 四、斜右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右腿向右前方尽力斜跨一大步,右腿屈蹲,左腿跟进到右腿内侧,右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左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左掌由右掌下面向前穿出,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部,眼看左掌(图4)。

五、纵步前穿掌(金鸡食米):两手不动,上前两步,左脚再进一步,左腿屈蹲,右脚跟随并步。同时,右掌变拳从腰间打出,左掌收回至右手小臂处立腕,紧靠右小臂,眼看右拳(图5)。 六、右后转身(金鸡抖领):身体向右转约90°,右腿向后退一步,左腿随之稍向后撤成半马步;同时,左掌尽力向左下方撑开,停于左大腿旁,右拳屈肘撑到头部右额角前(拳心向外),眼看左掌。略停,身体急向右转约90°,左腿向后蹬,左掌继续向后撑,停于胯前,右拳位置不动,眼看前下方(图6)。 七、独立下插掌(金鸡上架):左脚向前进一步,屈膝半蹲,右腿跟在左腿内侧,右脚紧靠左踝关节处;同时,右拳变掌经胸前向左下方插下,左掌由左下方经胸部向右上穿出,停在右肩侧,指尖 向上,眼看右前方(图7)。 八、进步右挑掌(金鸡报晓):右脚向前一步,膝部微屈,左脚随之跟进半步,体重偏于左腿。同时,两臂右上左下分开,右掌挑起,高与眼平,指尖向下,手臂不要伸直,眼看右手(图8)。 九、进步左劈掌、右劈掌:①左脚左掌不动,右掌向外翻转下压,掌心向上;同时,右脚略向前移,脚尖外撇45°,眼看右掌。 ②左脚向前进步,右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右腿。左手顺右臂内侧向前劈下,高与胸齐,右掌收至腹前,眼看左掌食指。③两掌变拳,左拳下落,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向上伸出(拳心向上),同时,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上势不停,右拳顺左臂内侧前伸,待两拳接近时速向里翻,转变前臂,高与胸齐,左掌收至腹前,两掌心斜向前下方,同时,右脚前进一步,左脚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左腿,成右劈拳式,眼看右掌食指(图9)。

形意拳论

形意拳论 太极歌:心猿已动,拳势斯作,刚柔虚实,开合起落。 两仪歌:熊鹰竞志,取法为拳。 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两仪说 两仪者,拳中鹰熊之势,防守进取往来之理也。吾人俱有四体百骸,伸之为阳(鹰势),缩之为阴(熊势),均曰阴阳暗合也。前人见有鹰熊竞志,因取法为拳,防守象熊,进取象鹰,越此二势,其拳失真。名为心意者,象其形而思其意也。 三节说: 所谓三节,即是梢节、中节、根节。以人的整体而言,头为梢节,躯干和上肢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以上肢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其运动规律为“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 四梢说: 人有血、肉、筋、骨,其末端曰梢,盖发为血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爪为筋梢。四梢用力,则可变其常态,使人畏惧。 ①血梢:恕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发毛虽微,催敌不难。 ②肉梢:舌卷气降,虽山亦憾,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胆。 ③骨梢: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齿之功,令人恍惚。 ④筋梢: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五行说: 五行拳包括劈、崩、钻、炮、横五拳,前人根据五行及五行生克的学说,结合中医理论形成的形意拳内与五脏相合,外与五官相配的理论。五行与五拳、五脏、五官相配的原理是:金在五脏为肺,在拳为劈拳,在五官为鼻(鼻通于肺);木在五脏为肝,在拳为崩拳,在五官为目(目通于肝);水在五脏为肾,在拳为钻拳,在五官为耳(耳通于肾);火在五脏为心,在拳为炮拳,在五官为舌(舌通于心);土在五脏为脾,在拳为横拳,在五官则为人中(人中通脾)。所以在五行拳中有谓:劈拳顺则肺气充,崩拳顺则肝气舒,钻拳顺则肾气足,炮拳顺则心气壮,横拳顺则脾气健。 六合说(歌): 形意拳讲求“六合”六合者,鸡、龙、熊、鹰、虎、雷,六形合为一体,表现为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雷声。六合还包括“内三合”和“外三合”,其中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之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 七拳(星)说(歌): 七拳实指人体头、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的用法。形意拳廖有:“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中央;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仙亦难防;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他意,束展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上胸膛,起手好似虎捕羊;或往裹拨一傍,后手只在肋下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得之难;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膝打几处人不明,猛虎好似出木茏;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 打法歌诀:形意拳打法歌诀〈一则〉 打法定是先上身,手脚齐到才为真,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 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世琦先生形意拳养生内功入门桩功第一式视频 马老师曾在2014年应广东卫视邀请,在《健康有道》节目中详细讲解了形意拳养生内功的基本理论和习练方法,配以主持人和现场嘉宾的互动,生动易懂,适合任何基础的人自学自练,是广大内功爱好者的理想入门和提高教材。我们将节目视频再次整理,并将其中的重点逐一列出,便于大家收藏学习:视频片段什么是内功(视频约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点击边框编辑视频重点提炼1. 养生的关键在于“放松”。2. 三层功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3. 咬牙瞪眼、努气使力,会把自己肌肉练得很僵,40岁以后再练僵劲,就把自己身体练伤了。4. 用力是错的,要像水一样。5. 练丹田气,是用外气补内气。内气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消耗。6.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百会和会阴的连线要和地面垂直,才能做到“上接天根(阳)、下接地轴(阴)”。7. 下丹田为“炉”,中丹田为“土釜(锅)”,上丹田为“鼎”,乾鼎坤炉。三部丹田都在百会和会阴这条线上。视频片段桩功第一式(视频约7分钟,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点击边框编辑视频重点提炼1. 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腿是自然状态,不要刻意弯曲。 2. 前脚掌占三成力,后脚跟占七成力。 3. 重心往后移,胸空下来。

4. 腰要调直了,督脉就拉直了。 5. 如何调直腰:像坐椅子一样,尾骨往前收,把腰椎拔直,但腿不要弯。 6. 脚趾轻轻扣地,把足底涌泉穴空下来;肘向下沉一点,往前抱一点,把肩井穴打开。“泉”和“井”打开,肾水旺,肾气就旺。 7. 阴面闭藏了,阳面就打开了。阳面开了,阳气才能升发。 8. 收下颌,不仰头也不低头,颈椎尽量往上提。 9. 舌抵上腭,把唾液慢慢咽下。 10. 臀部稍微抱一点。 11. 气行则血行,若女性生理期经血量大,可暂停练习。 12. 避免空腹练习。 13. 不要克服杂念,关注呼吸即可。 14. 练完后要收功。祝大家功力大长!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 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 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 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 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 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 1、龙形:(15 式) 2、虎形:( 8 式) 3、猴形:(15式) 4、马形:( 8 式) 5、鼍形:( 8 式) 6、鸡形:(18式) 7、燕形:(17式) 8、鹞形:(15式) 9、蛇形:( 8 式) 10、骀形:( 8 式) 11、鹰形:( 8 式) 12、熊形:( 8 式) 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 【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

形意拳拳谱 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 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 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 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 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 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 其形似闪,有如闪电, 一指敏捷快速之意。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 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 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 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 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 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 向前。(自上而下打) (由下往上打) (水平向前直打) (转而向前平打) (左右螺旋前打) 1、起势(三体式) 2、进步右崩拳 3、退步左崩拳 4、顺步右崩拳 5、白鹤亮翅 6、进步左炮拳 7、撤步劈拳 8、跃步鼍形 9、进步横拳 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11、拗步崩拳 12、顺步崩拳 13、狸猫倒上树(回身 14、进步右崩拳 15、退步左崩拳 16、顺步右崩拳 17、白鹤亮翅 18、进步左炮拳 19、撤步劈拳 20、跃步鼍形 21、进步横拳 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23、拗步崩拳 24、顺步崩拳 25、狸猫倒上树(回身) 26、进步右崩拳 27、退步左崩拳 28、收势

形意拳心得体会

形意拳心得体会 张蕾 由练习之日起,便一直强调站桩,即三体式,刚站的时候枯燥无味,也静不下来,老师教的人也多,感觉不会注重于我一人,又想站桩能练出什么!每天也就应付了事,过了三个月,老师终于开口让跟着打拳,内心欢快不已,当我跟着练的时候发现,自己脚步不稳,每个拳都摇摇晃晃,这才体悟到站桩的重要性。 于是,从新回到最初开始站桩,刚开始时肌肉再撑,时间稍长点,浑身僵硬,过半月左右,僵力渐渐化去,也觉得身上越来越扎实,再过一段时日,认为自己能静下来了,感觉浑身又酸又痒,渐渐得感觉到站桩使自己的内气逐渐增强。站桩还可以提升灵敏度,记得有一次,早上起来练拳没有听到闹钟再响,吵醒身边的小妹,她一拳过来,被眼还没睁开的我用胳膊挡住转动着把她的拳化到一旁。这才睁开眼睛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站桩真的在使自己不断变化,内在的体会:妙不可言。 要想出功夫,光站桩是不够的,还要练习套路和推手。形意拳分明劲,暗劲,化劲三个阶段,明劲讲力,力到极点是柔。暗劲讲柔,柔到极点是化。练到化劲的功夫才能逐渐轻灵虚无。如果练形意拳不琢磨如何练柔练暗,那一辈子也上不了层次,明劲打常人好用,遇到听劲较好的人就用不上了。老师常说:精心会悟,身体力行。就是让我们:用心体悟,用行动去实践。 形意拳和一般的体育锻炼不同,它是个特殊的松、紧节奏发力锻炼。收的时候吸气,发的时候呼气。任何功夫都离不开力量和速度

这两个基本要素,形意拳也如此。只是它的发力点与其它功夫不同,老师常说:形意拳的发力像鞭稍,看似柔软,打到身上刺痛。 有很多东西老师不厌其烦地挂在嘴边如: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只要用心去体悟,用行动去实践。一定可以使自己真正达到“形意合一”。 只要坚持不懈练习,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变化,由不会到会,最后由会到精。我们练拳也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形意拳十二形

形意拳十二形 第一节龙形 一、龙形说明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传说龙身很长,能直能屈,能伸能缩,能大能小,有的还善于变化。头上有一对似鹿角之物称龙角,虎目猪吻称龙目龙口,鼻翼两侧有曲直的长须称龙须,身上有鳞称龙鳞,龙有四脚,似鹰爪似虎掌,刚劲有力,舞动吓人称龙爪,龙有尾,能摆动称龙尾。传说龙是司雨之神,所以古时候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于是就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龙王或龙神。它们享受着人间的香火供奉。人们乞求龙王爷普降甘霖,造福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正月十五耍龙灯,五月初五端午节时要赛龙舟,来赞颂龙的神奇和伟大。 在封建社会中,龙更是权利的象征。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所以要戴龙帽,穿龙袍,坐龙椅,睡龙床。大殿内的屋顶上要雕着龙,柱子上要盘着龙,横梁上要画着龙,殿外的屋脊上要坐着龙,台阶、桥栏、水缸、轿子等等无处不见龙。北京北海公园内有一座九龙壁,壁上雕刻着9条不同颜色姿态各异的龙。它们张牙舞爪、昂首摆尾、腾云驾雾,双龙戏珠,真是活灵活现、形态动人,叹为观止,令人无限遐想与神驰。这座九龙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人民的无价瑰宝。 总之,龙的传说太多了,传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一传就是几千年,直到现在,它仍然深刻在我们的心灵中。我们赞佩龙,我们喜欢龙,我们歌颂龙。所以形意拳老前辈在创编十二形时以龙为首,第一形就是龙形。 其实龙是不存在的,龙形是凭借着人民印象中的龙的样子和动作创编的。龙能张牙舞爪,于是龙形中就编有"游龙探爪",练时要刚劲有力;龙能盘绕屈伸,于是龙形中就编有"金龙盘柱",练时身体要柔韧,双手要屈伸自如;龙能兴云布雨,于是龙形中就编有"二龙出水",练功时要双拳从颏下穿出,仿佛龙在吐水; 龙能摆尾,于是龙形中就编有"乌龙摆尾",练时要刚柔相济,抖出爆炸力;龙能升天能人海,于是龙形中就有"贽龙升天"和"懒龙卧道",练习"蛰龙升天" 时要双足蹬力,全身节节贯通,抬头仰视,腾身而起,蹿得越高越好,练习"懒龙卧道"时要双膝交叉,俯身而伏,11/1得越低越好,要练出龙的"搜骨之能"。总之,练习龙形,一定要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力起于足、劲源于腰,在纵落起伏中周身关节节节贯通,刚柔相济中六合归一、形神一气。动作要矫健,腰身要柔靱,起落要迅捷,伸缩要自如,这才是"龙有搜骨之能"。 二、龙形基本套路 (一)动作名称 1.起势 2.懒龙卧道 3.蛰龙升天 4.苍龙人海 5.拗步崩拳 6.懒龙卧道 7.贽龙升天 8.苍龙入海 9.拗步崩拳10.懒龙卧道11.收势 (二)动作说明 1.起势 立正开始,握拳蹲身,双拳按于腹部。随之,右拳拳心向上向面前钻出。上左步,左拳变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向胸前劈出,二目前视,成三体式。(图5-1)

中国山西车氏形意拳术的主要内容(作者 孙德兴)

中国山西车氏形意拳术的主要内容(作者孙德兴) [B]中国山西车氏形意拳术的主要内容[/B] 记者孙德兴[/ALIGN] 记者,记事者、记忆者也,笔者自称。 半个多世纪前,恩师杨永蔚先生口传身教,兴高采烈,都记下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却提笔见拙。记者在军中搞科研时,文化大革命期间将一些“札记”、“访谈录”等当成“四旧”销毁,有些实在记不起来了,望明者谅解。这里记者披露一些所知道和亲历的历史、掌故,以帮助大家对车氏形意拳的全貌有更多了解。 想当初,恩师杨永蔚先生没出山西前,不管什么场合的表演、竞赛,只要带领弟子一出场,必定掌声雷动、技压群雄。记者借出差机会七去山西,走旮旮旯旯、偏僻农村,访那些不出名的隐士和技艺高超的老前辈,他们对杨永蔚先生无不知晓,都竖大拇指赞不绝口。后来杨永蔚先生来东北后,尤其在哈尔滨,带领记者等弟子参加比赛,更是名声大振,可以说出尽风头。 这要从老祖宗辈车毅斋先生说起。车毅斋先生,外称“奇人车二先生”或“神拳车毅斋”,或称“形意拳宗师车毅斋”。车毅斋先生是为富人赶车的车老板和看家护院人,在拳术上得到了戴家的秘传。先是戴家人在富人家前院教子弟们习武,

惊动了在后院看家护院的车毅斋先生,于是每到习武时间,先生必藏在后院从门缝中偷学技艺,别人没会先生会了,时间长了自己也在后院练,“地动树摇”,被戴家发现,经当面演练,被称赞不已,称为“天才”。从此车毅斋先生走上了习练戴家心意拳的道路,得到了不少戴家的秘传,如五行拳基本功、十二形部分基本拳功、部分十二形复势功、戴家基本枪法等。后来车毅斋先生拜李洛能(李老农)先生为师学习形意拳术。这里写一段插曲。先时李洛能先生欲拜戴家为师习练戴家拳术,戴家不肯。于是李洛能先生想了一个办法,在大街上摆摊卖艺,大吹大擂,引诱戴家人出来。后来戴家学堂先生也是帐房先生郭维汉先生从此经过,见到有人大吹大擂,上前搭话,正中李洛能下怀,于是要求切磋技艺。郭维汉先生答应。李洛能先生拿起长枪,郭维汉先生在道边折一柳条。李洛能先生说:“不公平!”郭维汉先生说:“足矣!”结果用柳条打败了大枪。李洛能先生跪下叩头拜师,郭维汉先生说:“不可,不要拜我为师。我不行。我给你引见拜戴龙邦先生为师吧。”这正合了李洛能先生的心愿。从此跟随戴龙邦先生习练戴家拳,后来成为一代形意拳术的能手巨匠。车毅斋先生的鞭杆功,平时用来赶马车,闲来练功用,就是来自戴家的“柳条功”。可叹被后代人失传了。 再说正文,近代有的形意拳书、太极拳书中提到,“形意拳盘根术失传久矣,惜哉!”其实并未失传,只不过掌握在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