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的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金庸小说的思想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句诗句是金庸先生以自己写的十四部小说的小说名的第一个字连成的,它寓意了无限的意境。其中,在这十四部小说里,体现了儒家精神,道家精神和佛学。
我们都知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最主要的哲理思想是儒家、道家和佛学禅宗,儒家的学说是为人处世的东西,强调的是我们做人的准则。道家的主要是哲学范畴,充分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世界观宇宙观的智慧结晶。佛学是宗教哲学,宗教与哲学本有相通之处,也着重精神的修养,但宗教与哲学最大的分别是它要求信仰,这在对哲学必须解答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可以清楚看到。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也主张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些古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义’。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我们看到里面的侠客们身上都有这些高贵的品质。如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为救哲别,即使是被生性残酷狠辣的术赤打得痛彻心肺,甚至差点被其长刀劈得身首异处,也绝不说出哲别藏身之处。在《连城诀》中,狄云身陷囹圄,自身都难保,但见同狱的疯汉被毒打得神志不清危在旦夕时,他不惜舍身相救。我们看到,他们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仁义放在第一位。我记得有一个最深刻的画面,乔峰牺牲自己来换取宋金之间的和平。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这些场景,所以有人说,他是儒家的大侠。
读书人用儒家入世,用道家出世。在道家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最高的境界。可是人都容易被现实、成规等等所限制,想要达到“无为”之状,就需要有一种特殊的修养功夫,以把这些妨碍主体和谐的蔽障统统加以清除,恢复其原始的素朴状态。这种特殊的修养功夫,就是虚静的心态。大家应该都记得张三丰教张无忌武功的时候的场景,记得无忌的回答是:逐渐忘记。这便是张无忌“虚静”的过程,这体现了道家精神的‘无’。还有,在《笑傲江湖》里,令狐冲让人印象很深刻,他喜欢不受约束,他说自己从不读书,也从不为世俗功利所动;他放任情性随意人生,但他至始至终只想做一个普通人;他鄙视礼教,只是他想
寻求自己真正的自由;他不必在乎别人眼光,因为他只求无愧于天地,这种天性人格完全是道家无为、逍遥、绝学、弃智的境界。
最后,金庸先生的小说里佛学。在他的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转变,看到忏悔的画面,这正是佛学里所体现的。在《倚天屠龙记》里,在冰火岛上,殷素素临盆时小无忌的啼哭声不仅温润了谢逊的心灵,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父爱,也促使其心灵深处至善一面的觉醒。在少林寺地下囚室,日夜听三位高僧诵经,接受佛家思想熏陶,谢逊幡然悔悟,起了一心向佛之心。了却师恩仇怨后,谢逊自废武功,坦然领受前来报仇的一批批江湖人士赐予他的轻贱与侮辱,以此向世人谢罪。他通过忏悔,赎罪,谢逊不仅在慈悲佛法中获得心灵的依托,也重新寻回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在金庸先生小说中,里面的侠客不仅仅是武功的较量,更是灵魂的升华。儒家精神,道家精神,佛学,从这三方面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侠客,令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