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详细机械制图教案模块2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超详细机械制图教案模块2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超详细机械制图教案模块2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超详细机械制图教案模块2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模块二绘制物体的三视图项目一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项目二绘制点的投影

项目三绘制和识读直线的投影

机械制图教案(全).doc

课时授课计划

斜度的简 单计算,强调其格式 锥度的计算稍复杂,请学生要细心计算 思考(2)由上图可知: 斜度=tanα=BC:AC=1:n (3)斜度的作图方法与步骤:(老师即堂演练) 2.锥度(GB/T15754-1995) (1)概念: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之比,锥度也写成1:n 的形式,(见上图可知:) (2)定义式:锥度=D/L=(D-L)/l=2 tanα=1:n (3)作图方法与步骤: A 、求作如右图所示的1:5的锥度; B 、从O点开始任取五单位长度,得点N; C 、在左端面上取OM=0.5单位长度,得点M; D 、连接MN,即得锥度为1:5的圆锥(老师演练,学生即堂练习); E 、过A点作AC∥MN,即完成作图。 (提问:如何作平行线?为什么作了平行线就可完成作图?) 【课堂练习】斜度、锥度练习题 【课堂小结】 1、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课堂拓展】 椭圆的作图方法 边讲解边提 问(学生回 忆初中的数 学知识)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教师演练 使用方法, 并要求学生 即堂练习) 巩固练习 (学生动手 作图,要求 独立学生完 成)

课时授课计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板书,提问) 机械图样中的线有很多种 (老师结合表1-3逐一详细讲 解) 其中重点介绍粗实线、虚线、细点画线、细实线。 三、字体(GB/T 14691-1993) 1.基本要求 标准规定了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书写字体的基本要求是: (1)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 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 10,14,20mm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3)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字宽一 般为h/根号2。 (4)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5)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 基准线成75°。 四、图线(GB/T 4457.4-2002) 1.线型及图形尺寸 图样中的图形是由多种图线组成的。国标中规定了图线的名称、线型、 宽度以及一般应用见表1-2。(结合表1-2逐一详细讲解) 2、各种图线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图1-7) 教师演练, 学生练习。

【精品】机械制图之三视图(20210309174821)

机械制图之三视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射方法; 2.学会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并能标注简单的尺寸; 3.能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正等轴测图。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 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绘制及尺寸的标注。 三、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章基础知识点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掌握尺 寸的标注,并能区分出各种图形及其材质。通过一系列的类高考练习题进行训练提 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一.基础知识点回顾 1、正投影法: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2、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 3、三视图的基本规律: (1)主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 所得到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及 物体的长和高,左右和上下。 (2)俯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 所得到的图形。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右和前后。 (3)左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 所得到的图形。反映物体的高和宽,上下和前后。 (4)主视图、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左视图高平 齐;俯视图、左视图宽相等。无论是画图还好是补 全视图三个视图的相对位置是确定不变的。如右图 所示 4、画图步骤: (1)、确定画图比例和图纸幅面(根据所画物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用一定的比例,如果题目有要求根据题意来选比例) (2)、布置视图位置( a、确定主视图,选择表现形态结构最多,虚线尽量少的面为主视图。b、主视图在左上角、俯视图在左下角、左视图在右上角。注意:考虑到尺 寸布置的需要,可适当加大各视图之间的距离) (3)、在图纸上用铅笔画出坐标系及45°斜线和各视图的其他基准线。 (4)、画底稿(用稍硬的铅笔(2H铅笔)。)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看组合体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看组合体视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2、能运用形体分析法读懂组合体视图,补画出第三视图; 二、能力目标 利用所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读组合体视图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应用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2、能正确补画出第三视图。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分析看懂组合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实际演示,提问启发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 1、用Flash将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自制两个组合体模型 3、三角板、圆规、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分钟 2、引入新课2分钟讲解分析17分钟 3、讲解新课38分钟 4、归纳总结3分钟读图举例21分钟 5、布置作业1分钟 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2、讲解分析(17分钟) 设问:得出结论,如何运用呢? 现以下面的组合体为例,讲解形体分析法读组合体视图 的方法和步骤。 步骤: ⑴划线框,分形体 提问:从哪个视图入手,分成几个线框。 ⑵对投影,想形状 提问:Ⅰ的其余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Ⅰ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提问:Ⅱ的其余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Ⅱ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用多媒体课件 展现三视图 教学过程中,结 合多媒体动画, 将形体分析法 中如何分,如何 合的过程动态 的联系起来,从 而让学生掌握 这种读图方法。 伴随学生的回 答,由多媒体课 件展现。

提问:Ⅲ、Ⅳ的其它两面投影是什么图形,基本形状是什么? Ⅲ、Ⅳ的三视图及轴测图 ⑶分析相对位置和表面连接关系 看主视图可知:Ⅰ在最下面,Ⅱ在Ⅰ的上面居中,Ⅲ在 Ⅰ的上方、Ⅱ的左方,Ⅳ在Ⅰ的上方、Ⅱ的右方,Ⅲ、Ⅳ和Ⅰ的左右平齐。 看俯视图可知:Ⅱ、Ⅲ、Ⅳ与Ⅰ的后面平齐,Ⅱ与Ⅲ、Ⅳ的宽度不等。 提问:四个部分的表面连接关系? ⑷合起来,想整体 注意事项: 在读图过程中,要突出两个字: 分——分解形体要分得合理、清晰,便于想象物体形状。 合——要研究各个分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表面连接关 系。 3、读图举例(21分钟) 已知架体的主、俯两视图,补画左视图。 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课件慢慢展现。 出示模型,让学生看的直观。 学生记忆形体分析的方法、步骤,教师板图。

机械制图教案(全)

课时授课计划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周次/星期 节次 课题制图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2、了解机械图样的概念。 3、能够理解斜度、锥度和掌握斜度、锥度的画法。 课型新课教学时数 2 教材分析重点斜度和锥度的理解及画法难点斜度和锥度的理解及画法教具多媒体、画图工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板书设计一、什么是机械图样? 本课程的任务及学习方法 二、斜度、锥度的理解及画法 1、斜度 2、锥度 (1)、斜度的概念 (1)、锥度的概念 (2)、斜度的标注 (2)、锥度的标注 (3)、斜度的画法 (3)、锥度的画法 课外作业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板书,提问学生。 重温:中分线的画法【教学准备】师生问好,准备上课 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国家制图标准作图,课堂 认真听讲,积极动手绘图。 1、下节课上课之前务必准备好绘图工具。 2、布置的作业及时上交,否则须进行课后必要的辅导。 【新课导入】 图样是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有“工程语言”之 称。工程技术上根据投影原理、遵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绘制的用于工 程施工或产品制造等用途的图叫做工程样图,简称图样。 用于机械行业中,机械的设计、制造、维修及检测等用途的图样, 称为机械图样,它是每个从事机械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 须掌握的。 【新课教学】 一、机械图样 图样是传递和交流技术信息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有“工程语言” 之称。工程技术上根据投影原理、遵照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绘制的用于 工程施工或产品制造等用途的图叫做工程样图,简称图样。 用于机械行业中,机械的设计、制造、维修及检测等用途的图样, 称为机械图样,它是每个从事机械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 须掌握的。 二、斜度与锥度 1.斜度 (1)斜度是指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倾斜的程度,一般以直角 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比例并把前项化为1而写成1:n的形式。(见下 图) 第1节课 严格要求学 生

机械制图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如何区分

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 一、第一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 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於图纸上。 我们国内用的是第一角画法,国外用第三角画法的比较多 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区别是视图放的位置 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依此类推 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上视图放上面,依此类推 在我们国家有关制图方面的国家标准中规定,我国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但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则采用第三角投影法。伴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WTO的加入及对外贸易和国际间技术交流的日趋增多,我们会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采用第三角投影法绘制的图纸。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第三角投影法。 如图

三视图画法的几点注意

三视图画法的几点注意 了解物体的三视图,能正确地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是新课程的新 内容之一.如何正确地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呢?注 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物体摆放的位置 物体的三视图与物体摆放的位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一个物体, 摆放的位置不同,所得的三视图一般也不同.如图1的圆柱,它的主视图 和左视图都是矩形,俯视图是圆,而如果把它摆放成如图2,则它的左视 图就变成了圆,俯视图变成了矩形. 二、明确三种视图的形状 画简单几何体三视图时,首先要明确各种视图的形状,熟记一些常见几何体三视图的形状,例如在正常的放置下,球的三视图都是圆;圆柱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矩形,俯视图是圆;正方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及圆心等. 三、准确三种视图的大小 明确三种视图的形状后,在绘画时要注意各种视图的大小.视图的大小与几何体的大小有关,在不放大也不缩小的情况下,各种视图的大小应与几何体相应的大小相同.如果我们把几何体的大小分为长、宽和高,那么三视图中的主视图是由长和高组成的,其长和高分别与几何体的长和高相等;左视图是由高和宽组成的,其大小与几何体相应的大小一样;俯视图是由宽和长组成的,它的大小分别与几何体的宽和长相等.这些关系可概括为十五个字“主俯长对正,俯左宽相等,左主高平齐”.意思是说,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与几何体的长相等,俯视图和左视图的宽与几何体的宽相等,左视图和主视图的高与几何体的高相等.大家可参见图3. 四、注意实线与虚线的用法 含有棱的几何体,它的棱在三视图中也要画出来.如果是看得见的棱,用实线画出,看不见的用虚线.如图4是一个正六棱柱,它的左视图是正六边形,其边长与底面的正六边形边长相等;主视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与六棱柱的长一样,高与六棱柱上下平行两面的距离相等,在主视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前面正中间一条棱和后面正中间一条棱,本来这两条棱都要画出,前者用实线,后者用虚线,但由于后面的棱与前面的棱在主视图中是重合的, 故只须画出前面的这一条;俯视图也是长方形,长与主视图的长一样,宽是正六边形最长的对角线长, 所看见的棱有两条,另两条看不见的棱在俯视图中与看得见的重合.因此,画出来的三视图如图5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CAD与机械制图的教学教案

CAD与机械制图的教学教案《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学院、系: 任课教师: 授课专业: 课程学分: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周学时: 2010年9月1日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教学进程

第 1 次课 2 学时 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

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图是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理论;介绍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研究和阐述手工和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的课程。它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机械图样是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可以手工绘制,也可以由计算机生成,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二、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具体要求: 1.培养使用正投影法以及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2.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创造性构形设计能力。 4.培养仪器绘图、徒手画图和阅读专业图样的能力。 5.培养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 6.培养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以及进行三维造型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特点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包括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三部分内容。 画法几何是研究图示形体、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机械制图是介绍有关国家制图标准,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理论;计算机绘图是运用所学的制图理论,借助计算机及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 画法几何部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空间与平面紧密联系。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多做习题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机械制图部分内容广泛,实践性强,并有大量的图家标准需要遵守。除了要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外,还需识记一些知识点、多观察、多动手,逐步培养绘图和读图的能力。 计算机绘图是在学完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后开设的,要求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绘图软件的使用,摸索绘图技巧,提高绘图速度。 四、投影法简介 1.中心投影法投影中心——投影元素——投影面 2.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线——投影元素——投影面 正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 斜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1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1993) 1.图纸幅面:图纸幅面指的是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优先采用A0、A1、A2、A3、A4五种规格尺寸。图纸尺寸不够可沿长边加长。 2.图框格式:可分留装订边和不留装订边两种格式。 3.标题栏: 注意三个问题:格式、位置、填写 4.附加符号对中符号、方向符号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棱柱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 基本几何体——棱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棱柱的三面投影和视图的画法; 2、能较熟练地运用积聚性求作棱柱面上求点的投影。 二、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棱柱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难点分析] 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 [分析学生] 1、在掌握平面投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 2、能力水平不应有困难,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 3、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讲练结合法、归纳提升。 [教学资源] 课件、圆规、三角板,基本体模型: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圆锥、球体等。 [教学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5分钟) 1、简述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的三面投影有何不同?如何根据两面投影判定其空间位置?

4、预习检测:什么是平面立体?曲面立体都是由曲面围成的吗? Ⅱ、导入新课(5分钟) 机器零件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体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基本几何体——表面规则而单一的几何体。按其表面性质,可以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类。 1、平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棱柱和棱锥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 2、曲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圆柱、圆锥、圆球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曲面立体也称为回转体。 本节课主要讨论圆柱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标注方法和几何体表面求点。 Ⅲ、新课教学(30分钟) 一、棱柱 棱柱由两个底面和棱面组成,棱面与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棱线互相平行。棱线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正棱柱。本节仅讨论正棱柱的投影。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棱柱的三视图和投影分析、棱柱三视图的画法步骤、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棱柱表面点的投影 1、棱柱的投影 以正六棱柱为例。如图3-1(a)所示为一正六棱柱,由上、下两个底面(正六边形)和六个棱面(长方形)组成。设将其放置成上、下底面与水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两个棱面平行于正投影面面。 上、下两底面均为水平面,它们的水平投影重合并反映实形,正面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六个棱面中的前、后两个为正平面,它们的正面投影反映实形,水平投影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其他四个棱面均为铅垂面,其水平投影均积聚为直线,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为类似形。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课堂练习:学生动手画正三棱柱、四棱柱和正五棱柱的三视图(出示模型)。 总结正棱柱的投影特征:当棱柱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柱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矩形线框所组成。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视图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 案——视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名称】视图(一)(基本视图、向视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熟悉基本视图的形成、名称及配置关系;掌握向视图画法和标注。 二、能力目标 能较恰当地综合应用各种视图表达机械零件。 三、素质目标 在理解和掌握各种视图的同时,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绘图的能力;从而为读绘零件图、装配图奠定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基本视图和向视图的画法与标注。 【难点分析】1、画六面基本视图时,方向和位置的变化; 2、各种视图的应用 【解决措施】主要采用演示法,运用直观教具及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分析讲授,板书作图,让学生较快的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分析学生】 1.具有学习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的知识水平; 2.具有学习画和标注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的能力; 3.掌握国家标准对三视图以外其他图样基本表示法的规定,以便完整、清晰、简便地表达物体的各部分形状。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圆规、三角板。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基本视图(约20min) 什么是基本视图(就是在原有三个投影面的基础上,再增 设三个投影面,组成一个正六面体,请同学们看我手上的方 盒,它由六个平面构成,相似于空间互相垂直的六个投影面。 将空间的物体放入其中,分别向六个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 图) 1、定义: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基本视 图。 2、名称及投射方向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视图 右视图——由右向左投影所得的视图 仰视图——由下向上投影所得的视图 后视图——由后向前投影所得的视图 (挂图讲述) 3、基本视图标注及配置 标注:各视图若按投影关系配置可不标注名称。 配置:以主视为基准,其它视图的配置如下。 仰视 右视主视左视后视 【模板演示】 将模板展 示给学生看, 引起学生的兴 趣 板书 用多媒体课件 演示投影及展 开方法 出示教学挂图 板书 演示展开后视 图的配置关系 板书

机械制图第一章教案

机械制图教案 绪论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由图样定义知识引入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GB/T4457.4-2002的含义: GB:表示国标; T4457.4:表示推荐使用的文件号为4457.4; 2002:表示20XX年发布使用的。 一、图纸幅面 要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幅面尺寸B×L 二、图框格式和尺寸 1、图框格式 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 图框有两种格式: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 同一产品中所以图样均应采用同一种格式。

2、图框尺寸 不留装订边的图纸,其四周边框的宽度相同(均为e) 留装订边的图纸,其装订边宽度一律为25mm,其他三边一致。 三、标题栏和明细栏 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四、看图方向的规定 为了利用预先印制好的图纸,允许将图纸逆时针旋转90°。 为了使图样复制和缩微摄影时定位方便,应在图纸各边长 §1-2 比例(GB/T4457.4-2002) 一、术语 比例: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1、原值比例比值为1的比例,即1:1; 2、放大比例比值大于1的比例,如2:1等; 3、缩小比例比值小于1的比例,如1:2等。 二、比例系列 三、标注方法 四、选择比例的原则 §1-3字体(GB/T4457.4-2002) 一、基本要求 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字体高度(h)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按照2的比率递增(字宽与字高之比为2:3,字高代表字体的号数);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5mm, 其字宽为h / 2; 4、字母和数字分A型和B 型;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截交线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截交线的概念;圆柱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作圆柱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截交线的画法。 [难点分析] 圆柱截交线的画法。 [分析学生] 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模型:截割圆柱体等。 [教学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5分钟) 1、何谓形体分析法?分析过程中注意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截交线?截交线有什么特点? Ⅱ、导入新课(1分钟)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多为组合体在组合(或被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交线或过渡线,按交线的形成和几何性质的不同,分为截交线和相贯线。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截交线的概念和圆柱的截交线。

Ⅲ、新课教学(35分钟) 一、截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1、截交线的概念 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可以认为是立体被平面截切,此平面通常称为截平面,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称为截交线。 2、截交线的性质 (1)截交线一定是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 (2)截交线既在截平面上,又在立体表面上,截交线是截平面和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截交线上的点都是截平面与立体表面上的共有点。 因为截交线是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线,所以求作截交线的实质,就是求出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点。 二、圆柱的截交线 1、基本形状 平面截切圆柱时,根据截平面与圆柱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同,其截交线有三种不同的形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平面与圆柱相交所得截交线的形成过程、形状,讲授截平面切割圆柱体,所形成的三种截交线情况,对照教材中表3-1分析讲解。每讲解一种就出示相应的实体模型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官认识。 2、讲解例题 (1)例一如下图所示(出示实体模型),求圆柱被正垂面截切后的截交线。 分析:截平面与圆柱的轴线倾斜,故截交线为椭圆。此椭圆的正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由于圆柱面的水平投影积聚为圆,而椭圆位于圆柱面上,故椭圆的水平投影与圆柱面水平投影重合。椭圆的侧面投影是它的类似形,仍为椭圆。可根据投影规律由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求出侧面投影。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机械制图三视图

课题名称:机械制图三视图 ◆三视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物体的一个投影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下图 一、 三视 图的 形成 1、 三投 影面 体系三投影面体系由三 个互相垂直的投影 面组成,V面称为正 立投影面; H面称为水平投影面;W 面称为侧立投影面。三 个投影面把空间分成八 个部分,称为八个分角。 顺序如上图。我国标准 是将物体放在第一分角 内进行投影,称为第一角画法。

三 个投 影面 的交 线 OX、 OY、OZ 称为 投影 轴(简称X轴、Y轴、Z轴)。三根投影轴互相垂直交于一点O,称为原点。以 原点为基准,沿X轴方向度量长度尺寸和确定左右位置;沿Y轴方向测量宽度尺 寸和确定前后位置;沿Z轴方向度量高度尺寸和确定上下位置。 2、三视图的形成和名称 如上 图所 示,把 物体 正放, 就是 把物 体上 的主 要表面或对称平面置于平行于投影面的位置。物体的位置一经放定,作各个视图 时就不许再变动。然后将组成此物体的各几何要素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射,就可 在三个投影面上画出三个视图。 由前向后投射在正面(V)上所得的视图叫主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水平面(H)面上所得的视图叫俯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侧面(W)上所得的视图叫左视图。把这三个视图按正确的投影关系配置的视图,常称为三面视图或三视图。

3、投影面的展开 为了把三面视图画在同一张图纸上,必须把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影 面展开摊平成一个平面。其方法如下图所示,正面(V )保持不动,水平面(H )绕X 轴向下旋转900 与正面(V )成一平面,侧面(W )绕Z 轴向右旋转900 ,也与正面(V )成一平面,展开后三个投影面就在同一图纸平面上。 投影面摊平后,Y 轴被分为两处,分别用Y H (H 面上)和Y W (W 面上)表示。 理论上投影面是无限大的,且为了便于标注尺寸等原因,在工程图样上通常不画投影面的边线和投影轴,各投影面和视图的名称也不需要标注,由其位置关系来识别。 二、物体与三视图的关系 每个视图表示物体一个方向的形状和两个方向的尺寸以及位置关系。 主视图——表示从物体前方向后看的形状和长度、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左右、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反映宽度尺寸以及前后的位置关系) 俯视图——表示从物体上方向下俯视的形状和长度、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左右、前后方向的位置。(不反映高度尺寸以及上下的位置关系) 左视图——表示从物体的左方向右看的形状和宽度、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前后、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反映长度尺寸以及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三视图间关系 1、位置关系 以主视图为主; 俯视 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

机械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椭圆的画法)

《机械制图》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教师:衡波涛 授课班级:高二机电班授课时间:2016年11月

教学内容:椭圆的画法(四心圆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椭圆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椭圆的画法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绘图工具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四心圆法绘制椭圆 教学难点:掌握绘制椭圆的四心圆法步骤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1 学时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斜度的概念。 2、斜度的画法。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用四心圆法绘制椭圆。 (讲授新课) 椭圆的画法 一、基础知识 1、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两条相互垂直且对称的轴 2、椭圆的几何性质:自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长轴

二、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心和直径,用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已知:长轴 AB=80mm 短轴 CD=40mm 步骤:(1)画出相互垂直的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 (2)连接AC,并在AC上取CE=OA-OC; (3)作AE的中垂线,与长、短轴分别交于O1、O2,再作对称点O3、O4; (4)以O1、O2、,O3、O4各点为圆心,O1A、O2C、O3B、O4D为半径,分别画弧,即得近似的椭圆。 注意:取线段要准确,四段圆弧两两相接于1、2、3、4点,必须注意连接处的光滑过渡。 具体作图如下图:

(课堂小结) 1、总结椭圆的绘制步骤 2、强调绘制椭圆时的关键性注意点和部分细节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利用四心圆画法作长轴100mm,短轴60mm的椭圆(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绪论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制图的基本规定 (2)几何作图 (3)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轴侧图 (5)组合体视图 (6)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零件图 (9)装配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单元 1 绘制平面图形 1.1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 二、丁字尺 三、三角板 四、圆规和分规 五、曲线板 六、比例尺 引言 前面我们讲述了常用绘图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和注意点,那么在实际的绘

图工作中我们应如何使用工具正确的绘图呢? 教学内容正文 线段的等分法 一、平行线法 二、分规试分法 圆的等分法 一、圆的六等分 二、圆的五等分 三、圆的任意等分 椭圆的画法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两条相互垂直而且对称的轴。 椭圆的几何性质:自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椭圆的长轴。 椭圆的画法 1、理论画法:(同心圆法) 2、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求出画椭圆的四个圆心和直径,用四段圆弧近似地代替椭圆。 已知:长轴 AB 短轴 CD (1)画出相互垂直的且平分的长轴AB和短轴CD; (2)连接AC,并在AC上取CF=OA-OC; (3)作AE的中垂线,与长、短轴分别交于O 1、O 2 ,再作对称点O 3 、O 4 ; (4)以O 1、O 2 、,O 3 、O 4 各点为圆心,O 1 A、O 2 C、O 3 B、O 4 D为半径,分别画弧, 即得近似的椭圆。 注意:取线段要准确,四段圆弧两两相接于1、2、3、4点,必须注意连接处的光滑过渡。 具体作图如下图: 斜度和锥度 一、斜度 1、斜度的概念:指一直线(平面)相对与另一条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其大小用该两直线(或平面)的夹角的正切值来表示。 斜度 = tanα = CA/AB = H/L 斜度 = (H-h)/L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学 校 安徽合肥电子学校 教 师 李小军 班 级 中一(2) 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 课 题 圆柱被斜切后截交线的画法 课 型 公开课 授课日期 20XX 年4月14日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与圆柱轴线分别处于平行、垂直和倾斜时形成的截交线的形状及空间位置。 2、能运用已学过的投影知识正确分析作图。 教学重点 圆柱被斜切后三视图截交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圆柱被斜切后左视图截交线的画法。 学生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分析视图能力,动手作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教具 圆柱被斜切模型、三角板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上内容: 1. 什么是截交线、截平面? 2. 截交线的两个基本特征? 3. 平面截切圆柱体截交线的形状分析? &5-3圆柱被斜切后截交线的画法 一、通过例题讲解圆柱被斜切后截交线的画法 例: 补画圆柱斜切后的左视图 1.分析 2.作图步骤 3.作图 二、让学生练习作图加以巩固 三、总结圆柱被斜切截交线的画法 四、留下问题给同学思考 五、布置作业 截平面位置 平行 垂直 倾斜 截交线形状 矩形 圆 椭圆

&5-3圆柱被斜切后截交线的画法 一、通过例题讲解圆柱被斜切后截交线的画法 例:补画圆柱斜切后的左视图 图(a)补画斜切圆柱的组视图 解:分析:截平面倾斜于圆柱轴线,截交线为椭圆。由于截平面为正垂面,截交线的正面投影在主视图中积聚为一斜直线,水平投影在俯视图中与圆柱面的投影积聚为圆。圆柱的侧面投影在左视图中是类似形,利用点的投影规律,即可求出截交线的侧面投影。

作图步骤: (1)画出完整圆柱的轮廓线 (2) 求特殊位置点:特殊点指位于轮廓素线上的点和截交线的极限位置点及椭圆长、短轴的端点。在主视图中,椭圆的V面投影积聚成一直线,可得最低点(最左点)1′和最高点(最右点)2′;在俯视图中圆柱面的投影积聚成圆,可得最前点3和最后点4,根据水平投影和正面投影可得出侧面投影1"、2"、3"、4"。 (3) 求一般位置点:为使作图更为准确,作图时可在有积聚性的正面投影上取重影点a'(b')、c'(d'),利用点的投影关系找出侧面投影a"b"c"d"。 (4) 判别可见性:由于圆柱被斜切之后,截平面左低右高,所以截交线的侧面投影为可见的。 (5) 依次光滑连接各点的侧面投影,即得截交线椭圆侧面投影。(6)描深,完成全图。 二、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三、总结 求圆柱被斜切后截交线的方法和步骤: (1)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截平面与回转体的相对位置,初步判断截交线的形状及其投影。 (2)求出截交在线的点,首先找特殊点,为了作图准确还要补充中间点。 (3)补全轮廓线,光滑地连接各点,求得截交线的投影。 四、思考题 1、当已知截交线为椭圆时,能否按四心圆法近似画出椭圆。 。 2、当截平面与圆柱轴线成45 五、布置作业 P44 5-3(1)、5-3(2)

三视图的画法及技巧

三视图的画法及技巧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中学:康成舜(563125) 三视图: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 图形。其中,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正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侧 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三者统称三视图。本节内容是学 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的一个关键之处。从概念上看很简单, 但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就感到为难了,现在就本人从事数学科教学 十几年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三视图分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 从正面看到的图 从左边看到的图 体的三视图时 左视图侧视图,俯视俯所画1的位

如图所示,且要符合如下原则: 主俯长对正、主左咼齐平、左俯宽相等 长对正 J 咼 1 k A F 1 _____________ 1 :正视冬 : : 侧视图 1 正视图方向 宽相等 俯视图方向 侧视图方向 f / ---- 长

三、作图步骤 俯视图方向 侧视图方向 正视图方向 1.确定正视图方向 2. 布置视图 3. 先画出能反映物体真实形状的一个视图(一般为正视图) 4. 运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1 原则画出其它视图 5.检查 要求:俯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侧视图安排在正视图的正右方。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四、例题解析。 例1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简单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1)请画出这几何体一种左视图, (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请写出n的 所有可能值。 ①左视图有五种情况 例2、如图是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

表示该小正方体的个数,请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例 3、已知某棱柱的俯视图如图所示,请试着画出它的主视图和 本文都是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之谈,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还需 要同学习视具体情况而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勤动脑, 就没有做不好的题目。一定要相信自己哦。 2 4 1 2 3 左视图。 (左视图)

三视图及机械制图基础

第二节三视图及机械制图基础专题(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机械制图》要求学生了解技术语言在生产中的意义,能够识读基本的机械图样。其中"三视图"是重点内容,是机械制图和识图的基础,只有较好地掌握三视图,才能为机械加工图样的识读做好知识的准备,同时三视图的学习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也有十分重用的作用,为此,应将三视图作重点讲解与训练。为提高画三视图的速度,增加徒手画直线的训练,增加正等轴测图的画法训练,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绘制三视图,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视图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学生的认识比较零碎,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特别是对物体的三视图投影关系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有些学生对三视图的位置关系要求还没掌握,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对三视图的绘制原理理解透彻。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了解技术语言的重要作用及常见的类型。 (2)理解正投影,掌握三视图的绘制知识及简单物体的草图绘制。 2.能力目标: (1)初步养成使用技术语言的意识。 (2)培养学生绘制图形并根据图形识读物体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意识。 (2)养成学生用技术语言代替文字语言描述物体形状的习惯。(3)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制图的规范性要求

2、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3、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 1、三视图的画法以及应用 2、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关系的理解 导入 人影的变化:人影比人的实际身高长、比实际身高短、看不见自己的影子了,为什么?怎么投影使人和他的影子一样高?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正投影? 2、三视图名称?三个视图分别通过哪几个方向投影得到的? 任务一:徒手画草图: 教师讲授、示范:徒手画直线要领: 1、运笔过程中,小手指轻抵纸面,视线略超前些不要盯着笔尖,要用眼睛的余光瞄向运笔的前方和笔尖运行的终点。 2、水平线:自左向右画。 3、铅垂线:自上向下画。 4、画斜线:顺手原则。若与水平线相近,自左向右画,若与铅垂线相近,自上向下画。 5、画长线:可分段画,但切忌一小段一小段画出。 学生课堂操练(3min):徒手画水平线、铅垂线、斜线、长线,教师巡视、指导。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直线的投影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课题] 直线的投影(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三面投影;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和求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根据投影正确判断直线段的空间位置。 三、素质目标 自觉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 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直线投影的方法。 [难点分析]直线的命名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分析学生] 1、本次课中,一般位置直线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是倾斜线,投影长度均小于实长,学生学习时会费点力气;其余内容按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困难不大。 2、画直线的投影,基础在点的投影,学生有这个能力。 3、难点在于直线的空间位置多样化,初学者对空间直线的各种位置、命名不易把握,容易产生混淆和初记困难。在教师讲授、演示的基础上,仍需学生通过自己借助于铅笔等直观道具演示观察,来强化感性认识,同时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直杆。 [教学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Ⅰ、复习旧课(3分钟) 1、简述点的投影规律,画点的投影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教材P75思考题5、6。 Ⅱ、导入新课 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

Ⅲ、新课教学(38分钟) 一、直线的三面投影 根据“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几何定理,在绘制直线的投影图时,只要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再将两点的同面投影连接起来,即得到直线的三面投影。 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6题3—6中1、2小题练习。 二、直线的投影特性 教师结合教具演示,讲授直线倾斜于、平行于、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投影特性;穿插进行三种情况的演示。 归纳总结直线的投影特性: 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投影变短线; 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实长现; 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投影聚一点。 三、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教师结合教具和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直线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指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直线的三面投影,并讨论归纳其投影特性。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可分为三类: ⑴一般位置直线这类直线对三个投影面均处于倾斜位置; ⑵投影面平行线这类直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倾斜; ⑶投影面垂直线这类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平行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后两类直线又称特殊位置直线。 1、一般位置直线 一般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如下图所示: 投影特性: ⑴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是倾斜直线; ⑵投影长度均小于实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