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字交叉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两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两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两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两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两处应用探讨

【摘要】“十字交叉法”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经常应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可以将复杂的化学计算公式简单化,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本文针对“十字交叉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两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旨在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化学成绩,为以后的高中、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十字交叉法;两处应用;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化学课程,是初中理科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相对其它课程来讲比较简单、容易学习的学科。但是由于化学的定义比较多,尤其是化学中的相关计算,学生经常出现一些不懂的问题。想要学习好化学这门学科,应用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十字交叉法”的书写整洁,将复杂的化学公式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以下就针对“十字交叉法”的定义及两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十字交叉法”的定义

“十字交叉法”就是进行两组份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计算的一种计算方法。一般按照a1b1+a2b2=ab的规律进行计算的题目,都可以利用“十字交叉法”进行解题。其本质就是计算二元一次方程的简便形式。这类的题目也可以利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计算,例如:设a的密度为5,b的密度为3,他们的混合物密度为4,就可以将

十字交叉法解题两个易错点

十字交叉法解题 十字交叉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速解巧解方法,适用于二元混合体系所产生的具有平均意义的计算问题。对于等量关系:ma+nb=(m+n)c 整理得:m n= c-b a-c 可写成图式: a c-b ↘↗ c ↗↘ b a-c 其中a、b为分量,c为平均量,一般只写其数值。因图式成十字交叉形,所以叫十字交叉法,多用于计算型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一般用起来比较简捷,但任何解题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十字交叉法也不例外,有时候不仅不能起简化作用,反而会造成失误。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采用。下面就十字交叉法解题最易出错的二元混合物反应的有关计算,通过例题加以分析。

1.十字交叉法比值的含义 例1:镁和铝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1.0 g氢气,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 解析: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关键是定好基准,找出分量和平均量。该题以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作为基准,求出所对应金属的质量。失去单位物质的量电子的金属质量称作该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则镁和铝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12g/(mol e-)、9g/(mol e-)作为分量,1.0 gH2是H+得到1.0 mol电子所生成的,说明10 g镁和铝的混合物共失去1.0 mol电子,即镁、铝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0g/(mol e-),作为平均量,即两个分量值分别为12和9,平均值为10,用十字交叉法图解如下: Mg 12 1 ↘↗ 10 ↗↘ Al 9 2 那么比值1/2的含义是什么?是镁和铝的质量比、物质的量之比,还是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这就是用十字交叉法解题最易出错的地方。十字交叉法的解题要点是“斜向找差值,横向看结果”,指的是:十字交叉所得的两个差值与它横对的物质成正比例关系,两个差值比的含义取决于分量和平均量单位的分母,即该比值是产生分量的基准物的分配比,并且是基准物所对应的物理量之比,它与两个分量比值的乘积有一定的物理意义。本题所得比值1/2显然是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原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1×12∶2×9=2∶3。 如果本题由十字交叉法所得比值求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据镁和铝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很容易求得:n(Mg):n(Al) =1×1 2 ∶2× 1 3 =3∶4。

化学十字交叉法的原理和应用

化学十字交叉法的原理和应用 孟州一中 王俊强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和模型解决化学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十字交叉法”的应用就是其中的典型。 一、十字交叉法的原理 对于一个具有平均意义的由组分A 、B 形成的二元混合体系,设a 、b (a >b )为组分 A 、 B 单位物理量的分属性,c 为混合物的混合属性即平均值,a,b,c 表示的物理量是一致的(如摩尔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分数、焓变、分子式等),X 、Y 两组分单位物理量的数量因子。此时通常可以建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aX+bY=c X+Y=1 对上边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变式得: X c-b Y a-c 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将其变为固定模式: 单位物理量的组分A a c-b c 单位物理量的组分B b a-c 二、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作为一种简单算法,它特别适合于两总量、两关系的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具体适用题型如下: (1)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用两种不同浓度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作十字交叉,求两种溶液的质量比) 例1 将50%的盐酸溶液与10%盐酸溶液混合成40%的盐酸溶液,求所取两种溶液的质量比。 解析: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用混合钱的物质量的浓度与混合后的物质量的浓度做十字交叉,求体积比) 13 )%10() %50( HCl m HCl m 100g50% 盐酸 50 30 40 100g10% 盐酸 10 10 例2 现有浓度为 4mol ·L -1 和6mol ·L -1 的两种硫酸溶液,欲配制5 mol/L 的硫酸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取两种硫酸溶液的体积比是多少?

(新)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运用

?? ?=+=+平 a x a x a x x 2211211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十字交叉法运用——1 二. 教学要求: 1. 能够理解十字交叉法的原理,此法的适用范围。 2. 较为熟练的使用十字交叉法。 三. 知识分析: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交叉量的含义。尤其要注意在知道质量平均值求体积或物质的量的比时,用此法并不简单。高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应用于综合计算之中,适用范围列表如下: 【典型例题】 1. 有关分子量、平均分子量计算中的应用。 [例1] 在容积为1L 的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充入 3NH 后, 测得烧瓶中的气体对2H 的相对

密度为7.9,若将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烧瓶中溶液的体积为L 54,溶质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 。 解析:4.197.92=?=M 17 6.9 4.19 14? 29 4.2 故烧瓶为含3NH 为: L L 544141=+? 氢气不溶于水,当喷泉停止后,烧瓶内溶液应为L 54 L mol L mol L L C /045.0544.22/54 1 =?=- 2. 有关同位素原子量及平均原子量的应用。 [例2] 晶体硼由B 10 5 和B 115两种同位素构成,已知g 4.5晶体硼与2H 反应全部转化为硼烷 )(42H B 气体,可得标况下426.5H B L ,则晶体硼中B 10 5和B 11 5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为( ) A. 1:1 B. 3:1 C. 4:1 D. 2:1 解析: mol mol L L H B n 25.04.226.5)(142=?= - 由42222H B H B =+知: mol H B n B n 5.0)(2)(42== B 的摩尔质量 mol g mol g /8.105.04.5== 即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10 B 11 5 11 8.0

十字交叉法解析

十字交叉双乘法没有公式,一定要说的话 那就是利用x^2+(p+q)x+pq=(x+q)(x+p)其中PQ为常数。x^2是X的平方 1.因式分解 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而且可以肯定一个多项式要能分解因式,则结果唯一,因为:数域F上的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f(x),如果不计零次因式的差异,那么f(x)可以唯一的分解为以下形式: f(x)=aP1k1(x)P2k2(x)…Piki(x)*,其中α是f(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P1(x),P2(x)……Pi(x)是首1互不相等的不可约多项式,并且Pi(x)(I=1,2…,t)是f(x)的Ki重因式。 (*)或叫做多项式f(x)的典型分解式。证明:可参见《高代》P52-53 初等数学中,把多项式的分解叫因式分解,其一般步骤为:一提二套三分组等 要求为: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2.方法介绍 2.1提公因式法: 如果多项式各项都有公共因式,则可先考虑把公因式提出来,进行因式分解,注意要每项都必须有公因式。 例15x3+10x2+5x 解析显然每项均含有公因式5x故可考虑提取公因式5x,接下来剩下x2+2x+1仍可继续分解。 解:原式=5x(x2+2x+1) =5x(x+1)2 2.2公式法 即多项式如果满足特殊公式的结构特征,即可采用套公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故对于一些常用的公式要求熟悉,除教材的基本公式外,数学竞赛中常出现的一些基本公式现整理归纳如下: a2-b2=(a+b)(a-b) a2±2ab+b2=(a±b)2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a3±3a2b+3ab2±b2=(a±b)3 a2+b2+c2+2ab+2bc+2ac=(a+b+c)2 a12+a22+…+an2+2a1a2+…+2an-1an=(a1+a2+…+an)2 a3+b3+c3-3abc=(a+b+c)(a2+b2+c2-ab-ac-bc) an+bn=(a+b)(an-1-an-2b+…+bn-1)(n为奇数) 说明由因式定理,即对一元多项式f(x),若f(b)=0,则一定含有一次因式x-b。可判断当n为偶数时,当a=b,a=-b时,均有an-bn=0故an-bn中一定含有a+b,a-b因式。 例2分解因式:①64x6-y12②1+x+x2+…+x15 解析各小题均可套用公式 解①64x6-y12=(8x3-y6)(8x3+y6) =(2x-y2)(4x2+2xy2+y4)(2x+y2)(4x2-2xy2+y4) ②1+x+x2+ (x15) =(1+x)(1+x2)(1+x4)(1+x8) 注多项式分解时,先构造公式再分解。 2.3分组分解法 当多项式的项数较多时,可将多项式进行合理分组,达到顺利分解的目的。当然可能要综合其他分法,且分组方法也不一定唯一。 例1分解因式:x15+m12+m9+m6+m3+1 解原式=(x15+m12)+(m9+m6)+(m3+1) =m12(m3+1)+m6(m3+1)+(m3+1) =(m3+1)(m12+m6++1) =(m3+1)[(m6+1)2-m6]

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计算是高考每年必考的题目,而计算中的巧解巧算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在选择、填空题中体现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来对付这类题型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咱们就来讨论“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十字交叉法这个名词大家很熟悉,在许多的资料中也都有论述,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按十字交叉法求出的结果往往有出入。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大家共同商讨一下。 一、 十字交叉法公式(大家很熟悉) 二、 十字交叉法适用范围 凡是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三、 防止滥用 防止滥用是十字交叉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在教学 中是先给学生写出两句话: 1、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该是什么比就是什么比,不是想是什么比就是上什么比。换句话说不是题中求什么比就是什么比。 2、每几份(始终不变的物理量)是多少(不断变化的物理量),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是不变的物理量之比。 然后通过实例加以分析理解: 例1:若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100g ·mol -1 则用十字交叉法求出的比值该是什么比呢? 如果我们把摩尔质量拆开来理解的话,就是:其中的物质的量是始终不变的,即都是1 mol ,而质量是在不断变化者,分别是106 g 、84 g 和100 g ,所以按十字交叉法公式求出的比值应该是始终不变的物质的量之比,当然可以是以物质的量成正比例的物理量之比,如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 练习1:已知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8,则空气中N 2和O 2质量比为 , 体积比为 ,物质的量之比为 (忽略空气中的其他气体)。 X 2 X 1—X X X 1 X —X 2 ( ) 注:推断号,不是等号 摩尔质量 :106 g ·mol -1 84 g ·mol -1 100 g ·mol -1 物质的量: 1 mol 1 mol 1 mol (始终不变) 质量: 106 g 84 g 100 g (不断变化) { 物质 Na 2CO 3 NaHCO 3 混合物 [ 分析 (分析上述数量及其单位) 2 1 X X → X X X X --12 我常写成

化学十字交叉法计算解题

十字交叉法: 一、适用范围: “十字交叉法”适用于两组分混合物(或多组分混合物,但其中若干种有确定的物质的量比,因而可以看做两组分的混合物),求算混合物中关于组分的某个化学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等)的比值或百分含量。 例1: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 A.25.0% B.27.6% C.72.4% D.75.0% 解析:要求混合气中乙烯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十字交叉法先求出乙烯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当然也可以求两组分的质量比,但较繁,不可取),再进一步求出质量分数。 这样,乙烯的质量分数是: ω(C 2H 4)=32128328 3?+??×100 %=72.4% 答案:C 。 (解毕) 二、十字交叉法的解法探讨: 1.十字交叉法的依据: 对一个二元混合体系,可建立一个特性方程: ax+b(1-x)=c (a 、b 、c 为常数,分别表示A 组分、B 组分和混合体系的某种平均化学量,如:单位为g/mol 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g 的质量分数等) ;x 为组分A 在混合体系中某化学量的百分数(下同)。 如欲求x/(1-x)之比值,可展开上述关系式,并整理得: ax -bx=c -b 解之,得: b a c a x b a b c x --=---=1, 即:c a b c x x --=-1 C 2H 4 28 O 2 32 29 3 1

2.十字交叉法的常见形式: 为方便操作和应用,采用模仿数学因式分解中的十字交叉法,记为: 十字交叉法应用于解题快速简捷,一旦教给了学生,学生往往爱用,但是也往往出错。究其原因,无外乎乱用平均量(即上述a 、b 、c 不知何物)、交叉相减后其差值之比不知为何量之比。 关于上述a 、b 、c 这些化学平均量,在这里是指其量纲为(化学量1 ÷化学量2)的一些比值,如摩尔质量(g/mo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或关于物质组成、变化的其它化学量等等。设计这些平均量时应优先考虑待求量和题给条件,一般情况下尽可能的将待求量设计为上述化学量2(分数中的分母) ,至于化学量1则依题给条件选取最容易获得的化学量(分数中的分子),这样上述第1论点中的a 、b 、c 应该是分别这样的一些化学平均量(如下图): 而这些化学平均量a 、b 、c 交叉相减后所得差值之比,则是组分1和组分2的化学平均量的量纲中化学 量2 [如a 、b 、c 为摩尔质量 (g/mol )时,便是物质的量 mol]的比值。 例2:把CaCO 3和MgCO 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残留物中钙和镁两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3 C.1:1 D.1:2 解析:上述问题是计算两组分混合物中某两个化学量之比,可用

化学中的十字交叉法

化学中的“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在化学计算中所涉及的题目较多,应用广泛。现将化学中的“十字交叉法”加以系统的说明和应用。 一、 十字交叉法的由来 题目:现有10个苹果,其中0.2㎏、0.3㎏的苹果分别为6个、4个。求平 均每个苹果重多少? 解:设平均每个苹果重c ㎏,则 c= 0.2×6+0.3×4 6+4 = 0.24(㎏) 即c = 0.2×610 + 0.3×410 = 0.2×60% + 0.3×40% = 0.24(㎏) (其 中百分数指的是个数百分数) 或0.2×6+0.3×4=0.24×(6+4) 现将上述题目变形为: 现有一些苹果,其中a ㎏、b ㎏的苹果分别为x 个、y 个。求平均每个 苹果重多少? 解:设平均每个苹果重c ㎏,则 c= a ×x +b ×y x +y (㎏) 即ax+by=c (x+y ) (a

时,必须符合(*)中列出的二元一次方程,才能使得x/y具有相应的含义。 三、十字交叉法应用 (一)用组分的式量与混合气的平均式量做十字交叉,求组分物质的量比(气体体积比)或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的体积分数)。 例1:已知H2和CO 的混合气,其平均式量是20,求混合气中H2和CO 的体积比以及CO 的体积百分数。 【针对练习】 1、已知CO、CO2混合气的平均式量是32,求混合气中CO 的体积百分数。 2、氧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7.2g,在标况下占体积11.2L,则其中 含二氧化硫气体为。 3、由氮气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是36,则此混合气体中 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 ) (二)用同位素的原子量或质量数与元素原子量作交叉,求原子个数比或同位素百分数。 例2:已知铜有63Cu 和65Cu 两种同位素,铜元素的原子量是63.5,求63Cu 和65Cu的原子个数比。 【针对练习】 1、某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X元素有质量数分别为b和c的两种核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之十字交叉法专题教案

高中化学解题方法之十字交叉法专题教案 在化学中凡可按a1x1+a2x2=ā(x1+x2或(a1-ā/(ā-a2=x2/x1计算的问题,都可以应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十字交叉法”是化学计算中广泛使用的解题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如何计算呢?首先应先写出混合两组分对应的量a1、a2和交叉点的平均值ā,然后按斜线作差取绝对值即得出相应物质的配比关系,其“十字交叉法”为: 组分1:a1ā-a2 x1 x1为组分分数 ā-―=- 组分2:a2 a1-āx2 x2为组分分数 “十字交叉法”适用的范围是:凡是具有均一性、加和性的混合物,都可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但须注意,计算所得比值是质量比还是物质的量比,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十字交叉法”的计算: 一、相对原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各天然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和所占的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当仅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时有等式:A1W1+A2W2=?W,用十字交*法易于求解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这种方法叫做相对原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例1:已知氯在自然界中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35Cl和37Cl,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5、37,求自然界中35Cl所占的原子百分数( A、31.5% B、77.5% C、22.5% D、69.5% 解析:若设自然界中35Cl所占的百分数为x1,37Cl占x2,则有35x1+37x2=35.45(x1+x2所以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Cl35:35 1.55 x1 35.45-=- Cl37:37 0.45 x2 所以w(35Cl=1.55/(1.55+0.45×100%=77.5%

二、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两种气体混合时,质量守恒。即n1M1+n2M2=(n1+n2M,M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可用“十字交*法”求解混合气体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比,这种方法叫做相对分子质量“十字交叉法”. 例2:某混合气体由CO2、H2组成,知其密度为O2的0.5倍,则混合气体中CO2与H2的体积比( A、2:1 B、2:3 C、1:2 D、3:2 解析: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设CO2的物质的量为n1,H2的物质的量为n2,则有44n1+2 n2=32×0.5(n1+n2,可用“十字交叉法” CO2:44 14 n1 16-=- H2:2 28 n2 可求得n1:n2=1:2,所以答案C正确。 三、质量分数“十字交叉法” 混合物中某元素原子或原子团质量守恒,且具有加和性,所以可用“十字交叉法”求混合物中某元素或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例3:含氯54.2%的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含NaCl的质量分数是( A、50% B、35% C、75% D、60% 解析:设氯化钠质量是m1、氯化钾质量是m2,依据氯元素守恒,则有60.7%m1+47.7%m2=5 4.2%(m1+m2,所以可用“十字交叉法”求解 NaCl:60.7 6.5 1 m 1 54.2-–=- KCl:47.7 6.5 1 m2 所以w(NaCl=6.5/(6.5+6.5×100%=50%

十字交叉法

某机关共有干部职工350人,其中55岁以上共有70人。现拟进行机构改革,总体规模压缩为180人,并规定55岁以上的人裁减比例为70%。请问55岁以下的人裁减比例约是多少?() A.51% B.43% C.40% D.34% 裁人后比例为50%— 55以下 280(4)50%-X 55以上70 (1)50%+20% 十字交叉 4 对应20% 1对应X 即5% 裁人后比例为50%—所以选43% 不是十字相乘应该为十字交叉法不过我研究的时候给他起的名字叫权重法自己起的名字,感觉这个更恰当 十字相乘法用来解决一些比例问题特别方便。但是,如果使用不对,就会犯错。 (一)原理介绍 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原理。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求该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方法一:搞笑(也是高效)的方法。男生一人,女生一人,总分160分,平均分80分。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二:假设男生有A,女生有B。 (A*75+B85)/(A+B)=80 整理后A=B,因此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三: 男生:75 5 80 女生:85 5 男生:女生=1:1。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A有X,B有(1-X)。 AX+B(1-X)=C

X=(C-B)/(A-B) 1-X=(A-C)/A-B 因此:X:(1-X)=(C-B):(A-C)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 C-B C B 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1.(2006年江苏省考)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A.2:5 B.1:3 C.1:4 D.1:5 答案:C 分析: 男教练:90% 2% 82% 男运动员:80% 8% 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 2.(2006年江苏省考)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

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这里着重介绍重要的三种。 第一讲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例2、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0 C、32 D、14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故答案为(A) 例1 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 8克 2 7∶5 3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 A 6 C 7 A 第二讲平均值法 例题: 1 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供参考)

被遗忘的十字交叉法 山东临清一中高泽岭 十字交叉法是进新型两组混合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但是由于两种量交叉出来后的比容易混淆,或者不知道是什么之比,在近年的高中化学教学中,一般老师都在回避这种方法,而改用列方程组法。其实,如果我们把握好,十字交叉法依然是我们解题的一把利器。 凡可按a1X + a2Y = a ( X +Y ) 关系式的习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其中a为a1和a2的平均量。在计算过程中遵循守恒的原则。 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三、有关平均分子量的计算 四、有关相对平均原子质量的计算 五、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六、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现举例如下: 一、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1.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与15%的稀硫酸(密度为1. 1g/cm3)混和,配制59%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4g/cm3),取浓、稀硫酸的体积比最接近的值是() A. 1∶2 B. 2∶1 C.3∶2 D.2∶3 [分析]用硫酸的质量分数作十字交叉: 根据溶质质量守恒, 满足此式的是:98%X + 15% Y = 59%(X+Y),X 和 Y 之比是溶液质量比,故十字交叉得出的溶液质量比为:44 ∶39 。换算成体积比:(44/1.84)∶(39/1.1)≈ 2∶3,答案为D。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例2.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6mol/L和1mol/L的硫酸溶液,按怎样的体积比才能配成4mol/L的硫酸溶液? [分析] 用物质的量浓度作十字交叉: 根据溶质物质的量守恒,满足此式的是6X + Y = 4 (X+Y),X 和 Y 之比是溶液体积比,故十字交叉得出的体积比为3∶2 ,答案:6mol/L,1mol/L的硫酸溶液按3∶2的体积比才能配成4mol/L的硫酸溶液。 三、有关平均分子量的计算

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讲课教案

2011国考冲刺:十字交叉法快速解数学运算题 一、十字交叉法简介 当数学运算题最终可以通过下式解出解出,我们就称这类问题为"加权平均问题"。 二、适用题型 十字交叉法最初在浓度问题上应用广泛,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十字交叉法并没有将浓度问题有所简化,而是在以下几种题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解题速度也有明显提高。 1.数量分别为A与B的人口,分别增长a与b,总体增长率为r。 2.A个男生平均分为a,B个女生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3.农作物种植问题,A亩新品种的产量为a,B亩原来品种的产量为b,平均产量为r。 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质上都是两个不同浓度的东西混合后形成了一个平均浓度,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快速解题。 三、真题解析 【例1】某市现有70万人,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A.84分 B.85分 C.86分 D.87分 所以女生平均分为70×1.2=84,答案为A。 加权平均这种方法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华图教育希望大家利用最后的时间加紧练习,迅速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在考场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祝所有考生马到成功。 【例1】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100克与浓度为20%的酒精溶液400克混合后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30% B.32% C.40% D.45%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浓度混合问题,大部分考生在30秒的时间都可以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浓度公式求解:设混合后的浓度为x%,根据题意(不管怎么混合,溶质总量不变)则有100*70%+400*20%=(100+400)*x%解得x=30。然而在这里引用这道题,笔者是想想引出关于比例混合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十字交叉法。大家先仔细看看下面的解题板书过程:

化学十字交叉法(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十字交叉”法的妙用 化学计算是从数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涉及到的化学基本概念多,解法灵活多变,且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所以该知识点一直是中学化学教与学的难点,但因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能考察学生的双基知识,所以是教学重点,也是各种考试的热点。如何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发展学力,一直是各位老师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教学中所得,粗浅地谈一谈“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一、适用范围: “十字交叉法”适用于两组分混合物(或多组分混合物,但其中若干种有确定的物质的量比,因而可以看做两组分的混合物),求算混合物中关于组分的某个化学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等)的比值或百分含量。 例1: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 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A.25.0% B.27.6% C.72.4% D.75.0% 解析:要求混合气中乙烯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十字交叉法先求出乙烯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当然也可以求两组分的质量比,但较繁,不可取),再进一步求出质量分数。 3 1 这样,乙烯的质量分数是: 3 ? 28即:n(C2H4) n(O2) =3∶1 ω(C2H4)= ×100 %=72.4% 3 ? 28 + 1? 32 答案:C 。(解毕) 二、十字交叉法的解法探讨: 1.十字交叉法的依据: 对一个二元混合体系,可建立一个特性方程:ax+b(1-x)=c (a、b、c 为常数,分别表示A 组分、B 组分和混合体系的某种平均化学量,如:单位为g/mol 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g 的质量分数等) ;x 为组分A 在混合体系中某化学量的百分数(下同)。 如欲求x/(1-x)之比值,可展开上述关系式,并整理得:ax-bx=c-b 解之,得: x =c -b ,1 -x = a -b a -c a -b 即:x 1 -x = c -b a -c 2.十字交叉法的常见形式: 为方便操作和应用,采用模仿数学因式分解中的十字交叉法,记为: 组分1c-b 混合物 组分2 a -c x(组分1) c-b = 1-x (组分2) a- c

(完整版)初中化学中常见化合价口诀

初中化学中常见化合价口诀 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化合价口诀三: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齐;铜以二价最常见。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注:不应该为了背口诀而去记口诀,只是使用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

初中化学口诀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3、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4、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12、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13、用洗气瓶除杂的连接:长进短出 用洗气瓶排水收集气体的连接:短进长出 用洗气瓶排空气收集气体的连接:密小则短进长出,密大则长进短出

高中化学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 一、适用范围: “十字交叉法”适用于两组分混合物(或多组分混合物,但其中若干种有确定的物质的量比,因而可以看做两组分的混合物),求算混合物中关于组分的某个化学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等)的比值或百分含量。 例1: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氢气的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 A.25.0% B.27.6% C.72.4% D.75.0% 解析:要求混合气中乙烯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十字交叉法先求出乙烯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当然也可以求两组分的质量比,但较繁,不可取),再进一步求出质量分数。 这样,乙烯的质量分数是: ω(C 2H 4)= 321283283?+??×100 %=72.4% 答案:C 。 例2:把 CaCO 3和MgCO 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是原混合物质量的一半。则残留物中钙和镁两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3 C.1:1 D.1:2 答案:B 三、十字交叉法的应用与例析: 1.两组分混合物中已知组分及混合体系的摩尔质量(或式量),求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或组分气体的体积比、组分物质的微粒数之比): 解答这类问题,需设计的平均化学量a 、b 、c 就直接用摩尔质量(g /mol )。而用十字交叉法交叉相减后所得差值之比是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或微粒数之比),或依阿伏加德罗定律,也等于(相同状态下)气态混合体系中组分气体的体积比。 例3.硼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10.8,硼在自然界中有种同位素:10 5B 与115B ,则这两种同位素 10 5B 、11 5B 在自然界中的原子个数比为 A. 1∶2 B.1∶4 C.1∶6 D.1∶8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相等,故元素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看做十字交叉法中的平均化学量,量纲为g ?mol - 1,交叉相减后所得差值之比为两同位素的物质的量(即原子数)之比。 C 2H 4 O 2 29 3 1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一.概念: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 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 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

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秒杀技:十字交叉法

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秒杀技: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数学运算及资料分析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解题方法,熟练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各位考生在考场上的解题速度。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应作为一个专题加以强化练习,以期达到行测考场上的“秒杀”。 十字交叉法最先是从溶液混合问题衍生而来的。若有两种质量分别为A与B的溶液,其浓度分别为a与b,混合后浓度为r,则由溶质质量不变可列出下式Aa+Bb=(A+B)r,对上式进行变形可得A/B=r-b/a-r,在解题过程中一般将此式转换成如下形式: 注意在交叉相减时始终是大的值减去小的值,以避免发生错误。 十字交叉法不仅仅可用于溶液混合问题,也可以应用于两部分混合增长率问题、平均分数、平均年龄等问题。只要能符合Aa+Bb=(A+B)r 这个式子的问题均可应用十字交叉法,交叉相减后的比值为对应原式中的A和B的比值。 例1 甲容器中有浓度为4%的盐水150克,乙容器中有某种浓度的盐水若干,从乙中取出450克盐水,放入甲中混合成浓度为8.2%的盐水。问乙容器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A.9.6% B.9.8% C.9.9% D.10% 【解析】A。 【例2】某市现有70万人口,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解析】A。

【例3】(2011国考-76)某单位共有A.B.C.三个部门,三部门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8岁,24岁,42岁,A和B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B和C两部门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该单位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A.34 B.36 C.35 D.37 【解析】C。 除了在数学运算中可以用到十字交叉法,在一些资料分析的题目中也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例如: 【例4】(2011年917联考)2010年1~6月,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总量累计完成148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34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29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比重提升到68.55%,增加了3.24%,固定通信收入累计完成1366.5亿元,比重下降到31.45%. 119. 2010年1~6月,我国固定通信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约: A.3% B.11% C.4% D.31% 【解析】C。电信主营业务由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两部分组成,2009年1~6月移动通信的收入乘以其增长率加上2009年1~6月固定通信的收入乘以其增长率等于总的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量,符合Aa+Bb=(A+B)r,故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2009年1~6月移动通信收入的比重为68.55%-3.24%=65.31%,固定通信收入的比重为31.45%+3.24%=34.6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