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民意调研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5.61 KB
- 文档页数:5
xx郊区某镇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而农业问题始终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十分突出的摆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三农”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党的十六大后,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延伸,是中国政治、经济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不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表现。
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诸多领域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因此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引导大学生村干部主动深入群众,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作用我们参加了全市组织的村情民意大调研活动,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和相关成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镇地处城郊,208国道、境内关小线(市北外环路)横跨东西,长太路和309国道,纵越南北,可谓交通发达,地平水浅,是发展近郊工业和高产农业的理想地区。
下辖鹿家庄、大辛庄、小辛庄、果园、关杜庄、小常、泽头、小神、梁庄、北寨、暴河、漳泽、壁头、下韩、陈村、张村、西旺17个行政村。
全镇总人口20276人,其中农业人口18409人,全镇土地总面积为
41967.8亩,耕地面积
28916.3亩,人均耕地
1.43亩,粮食总产量9386吨,全镇经济总收入
5.2141亿元,企业总产值实现
1.7563亿元,集体经济逐步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我们某镇的九名大学生村官在镇党委的组织下分为三个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查和以户为单位对全镇的十七个行政村展开村情民意的调研,我们
一组深入漳泽、壁头、下韩、陈村、张村、西旺六个村进行了细致的村情民意入户调研。
(漳泽村,地处漳泽水库东岸,耕地面积410亩,全村186户,人口726,是水库移民村,村党支部下设三个小组共有党员26名,全村以种植玉米为主,人均耕地
0.7亩,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地为主,外出打工为辅。
村里没有任何的企业支柱,集体经济处在边缘地带,正在探索中艰难前行,全体村民期盼能搭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快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村中面貌。
壁头村,全村300余户,1700余人,耕地面积
1247.3亩,地处漳泽水库东岸,南与漳泽村相邻,全村人民以种植玉米为主,外出务工为辅,村里没有企业支柱,集体经济正在建设当中。
下韩和漳泽村一样都是水库移民村,全村面积664亩,耕地面积484亩,人口467人,有125户,劳动力230,全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玉米为主,外出务工为辅,村里集体经济薄弱。
希望能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辟新的致富道路。
陈村,位于长治市中北部25华里处,在大辛庄镇东北角,东靠太焦铁路,西临“309国道”,北倚胜名的“三垂岗”,村南有素名的潞河川流不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全村共402户,总人数1520人,耕地面积2186亩,农村劳动力为652人。
张村,与陈村相邻全村450户,人口2000余人,耕地面积2200余亩,有四个对组成,主要靠种植为主,人民勤劳,朴实,正为致富而努力奋斗。
西旺村,名字里就给人一种希望的气息,位于309国道以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全村1342人,326户,耕地面积1470亩,有5家规模性的企业,全村村民靠打工和种地为生。
在新形势下干部群众一起努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招商引资建设美好家园)
二、村情民意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就业困难及其原因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并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从我们入户了解的基本情况来看就业在农村更是普遍现象,更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重要困难和问
题之一,从调研中发现农村就业困难主要反映在两方面。
其一,在世界经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中小企业倒闭,一些大型的工厂和企业也面临裁员危机,导致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丢掉工作,在本地区务工的农民由于村里集体经济薄弱,周围也没有什么工厂、企业不能帮助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而导致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缩水,仅靠种粮已经难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再加上农资上涨,种粮成本不断提高,各种物价上涨飞快,消费开销加大,加剧了农民生活的拮据,使村民背负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产生许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
其二,许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许多村民反映自己辛苦赚钱供子女上大学希望他们毕业后能有好的前途和生活,而现在都在家待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高校的因素。
高校课程设计与专业设计远远落后于市场所需知识,并且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是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另外,高校就业指导停留在浅层次不能满足就业要求。
(2)用人单位因素。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看重毕业生的经验,这样使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被拒之门外,这无疑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毕业生因素。
①高校学生花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在减少,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巨额的学费压得贫困生喘不过气来,贫困生只好通过各种方式来赚钱,花在勤工俭学的时间在增多。
②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也是导致就业困难的因素之一,对就业单位期望值过高,都相到大城市就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综上所述这两方面的问题是调研中农村所面临的就业困难的集中体现。
(二)农村教育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农村更是如此,认为知识改变命运,农村的家庭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但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上许多家长表现出很多担忧,从两方面分析,其一,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城郊结合部,离市区比较近许多家长选择送孩子到城里就读,这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现象严重,然而选择进城读书,相应的也承担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如高额的择校费、住宿费、其它学杂费这让许多家长着实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但对于这种状况又无可奈何,
在,从他们叙述中明显感觉到家长不是不愿让孩子就近读书,而是自己所在的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教学设备明显落后,孩子得不与城里学生相同的教育质量,这种严重的教育不公平导致农村学生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家长才选择承受经济重担让孩子进城里读书。
其二,农村一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也是有很多担忧的,那就是是农村现有的学校教育质量太差,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会影响孩子的未来,造成这种担心的主要原因便是城乡教育不公平所引起的。
因为农村师资缺乏,师资不配套,课堂教学水平难提高,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而且有调查表明,有
87.3%的人认为农村初中教师尚未真正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走进新课程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有
78.8%的被调查这认为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偏低,年龄老化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有很大一部分非专业教师疲于应付学习新课标,学习教材内容,对教材研究有限,课多是照本宣科,很难在教学方法上、教材处理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教学效果差不理想,这都足说明农村教育落后的事实。
也证明家长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接受良好的教育莫不是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庭命运,进而改变农村面貌的希望。
因此国家有必要将教育公平立为社会公平之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农村教育。
(三)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曝光,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很多问题,这种影响已经波及全国,在受访群众当中也对农村食品安全产生些许担心,目前,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各种食杂店、超市、集贸市场、加工作坊遍布乡村,农民对食品的品牌意识、卫生意识大为增强,而且农村食品存在良莠不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有的超市经营台帐尚不完备,对食品的进货来源把关不严,不合格食品显而易见,许多餐饮小饭店从业人员健康证不全,有的厨房临街而设,没有防尘设施,一些小加工作坊脏、乱、差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主要因为食品安全是多头监管,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缺乏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同时也反映出食品行业安全意识薄弱,所以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
同时在此次调研中还有一些有关物价上涨、农村医疗保险报销不统一、农村的养老保险等民生问题。
也是人民比较关心的重要内容。
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群众落实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三、如何解更好解决调研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二)针对农村教育问题,首先应增加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完善拨款体制,建立相应地保障机制,使教育经费主渠道畅通无阻;其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增加农村师资,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增加教育公平性;再次,教育部门结合我区实际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一定的教育改革,使每个农村孩子都有公平的学习机会而不对其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提高农村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突出抓好农村食品的质量安全整治,加强农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民饮食安全,首先要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其次,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农村生产加工关,严把流通关,完善监管责任制,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区域限售制度;最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切实履行好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
关于其它比如说百姓比较关心的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报销不统一、物价上涨等民生问题建议政府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的长效机制,发挥其职能加快探索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渐推进改善各种民生问题。
通过这次村情民意的调研活动,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想要尽快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就应该创新思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引进各种优秀人才资源,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努力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