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领导内行

  • 格式:pdf
  • 大小:183.57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请允许我明确一下“行”的含义。我们所说的“行”,一般指的是行业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而将领导科学排除开来。“内行”是指对某项工作或某个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而“外行”是指不具备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这些都指最基本的操作层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划分越来越细,领导科学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成为一门职业。领导工作主要是指宏观的驾驭能力,包括决策、计划、沟通、协调、资源分配等,不是从事具体的操作。而我们通常说的隔行如隔山是指技术领域,对领导工作而言并不受此限制。因为领导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领导的思路和潜质,是否具备领导的能力和技巧。从这一点上来说,领导是不分外行和内行的,只有领导水平的高低之分。

首先我们大家认识一下领导的工作。①领导的工作不是了解员工的工作轨迹,而是需要看到他的工作成果是否达标。如果公司的CEO需要了解全公司几百人甚至上万人每人的工作轨迹,这几乎不可能。同样,一个2人小团队,两个人有各自的目标,如果事事你都二人同行,同样工作效率不会很高。②管理关键绩效考核点。这点各个公司都会因行业不同、战略不同而有差异。例如,我们公司的财务的绩效考核点是应收款周转天数、资金链、费用控制。财务经理并不需要知道凭证是如何录入的,但他一定有体系确保录入符合财务制度。研发的绩效考核点是研发产品总量以及研发产品被采纳的比例以及采纳之后的销量。关键绩效考核点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部门之间的评估。比如对于供应链的管理,一定是客户满意度和销售部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反馈。对于销售部的绩效评估一定是涵盖财务部对其应收款情况的反馈,和物流部门对于销售部工作系统化的反馈。

如果实在无法从内部找到对某一项工作的评估意见,一定会有公司之外的机构,可以出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意见。这样,外行领导的能力则是信息和资源的整合。

总之,领导和管理的最大区别就是:领导让下属发挥出超出100%

的潜能,而管理则是让被管理者沿着自己画出来的轨道和规则行事。这两者的结合才是高LQ.这对于内行和外行的领导都是等同的外行领导内行,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是在专业性强的领域非常敏感。那么外行为什么能够领导内行?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共同解读一下其中的道理。

首先,一个技术公司不缺少能人和技术天才,因此这些公司的大多数症结问题都不是什么技术性问题,而是管理问题。技术公司很容易迷恋于技术导向,这是许多技术公司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的根源。领先一步是英雄,领先两步是先烈,这已成为一个教训。

专业领域这件事,对技术专家来说,是隔行如隔山,而对杰出的经理人来说,不受此限制。因为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具有普遍性。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职业经理人要想真正职业化,外行必须要能够领导内行。

其次,大多数情况下,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同时存在的,只是正确的意见不能占上风。这也是企业为什么需要外行的原因。外行领导的作用就是要善于鉴别声音微弱的正确意见,并使之成为主流。要做到这一点,不需要借助头脑风暴法搞闭门造车,只需要深入调查和广泛访谈就可获得理清乱麻的线索。

第三,外行领导往往具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视角。这种更宽阔的视野主要表现在坚定不移的对企业使命的深刻理解上。这就是外行的优点,他不会因某项先进技术而一叶障目,忘记了企业的使命。另一方面,外行由于不懂技术的细节,就更容易站在客户的角度考察技术的方向,抓住技术的本质特征进行思考,从而正确地做出重大的方向性决策。因为企业的任何技术决策,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决策,它必须根据市场和社会的演变方向来判断,仅从技术之间的优劣性和先进性是无法正确判断的。

第四,企业的重大业务方向决策,所依据的逻辑和道理都是非常简单和朴素的常识和公理,无论对于外行和内行都是一样的,不需要高深的技术背景才能理解和运用。

最后,外行并非一无所长,外行经理人的专长是管理和领导能力。因为是外行,故而容易作风民主,因为不懂,故而能够兼听则明。不懂时常并非缺点,精通有时反成局限。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来说,技术背景是重要的,但不是必不可少的,领导能力才是最重要、最稀缺的。

其实,外行领导内行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年戎马生涯的将军,脱下军装可以卓越地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可以把卫星送上天,可以管好体育、外交、经济和大学。直到今天,我国优秀企业的领导人中也不乏复员转业军人。至于企业中的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就更多了。为什么企业培养领导人要有意让他们在多个不同的部门中任职?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通才,什么是通才?通才就是外行。做管理者实际上是一条不归路,许多搞技术的人最初不愿意做管理者,担心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就把技术知识和技能全荒废了,再也别想重操旧业了。

如果不是因为外行能够领导内行,谁愿意做管理者?对职业经理人的启示还在于,必须向本专业以外的领域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多读点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名著和名人自传,甚至交响乐听多了,做事都会讲究快板、慢板、高潮和节奏,不至于一古脑地打消耗战。经营上越没有思路,越要读书;事业上越缺乏方向感,越要到处走走看看。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

据报载,日前国家行政学院对全国122位县教育局长任职前的身份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的县教育局长来自政府其他管理部门,有19.7%来自乡镇干部,只有18.9%的教育局长来自学校校长,15.8%来自教育局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竞争上岗者。也就是说,在目前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的基础教育领域,在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第一责任人的县教育局长中,还有60%强的“外行领导”。

所以古今中外不乏外行领导内行的实例。足智多谋、一专多能的诸葛亮,“事必躬亲”,却也没见他操起丈八蛇矛上阵冲杀,只因他对十八般武艺实在件件“外行”,而这个“外行”却领导着十足“内行”的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郭沫若学医出身,精文史、工考古,但他当中科

院院长也仍然是“外行领导内行”——不说大量的理学、化学、地学这些自然科学,即使与文史同属社会科学的法学、经济学,他还不都是十足的“外行”?现任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工学院教授出身,工程学科数以百计,他又能“内行”百分之几?至于全国上下遍布360行领导岗位上的书记们,就更不用说了。一言以蔽之:“外行领导内行”,天下通行。

首先让我们接触一位古代的皇帝,看他是否是一位外行成功内行的风云人物。汉高祖刘邦如此总结其“外行领导内行”的成功经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养,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自承,在出谋划策、保障后勤、行军打仗等各方面都不如张良、萧何、韩信这些专家,是个“外行”。然而,恰恰就是这个干不了参谋总长、后勤部长或者方面军总司令的“外行”,却得心应手地驾驭、使用张、萧、韩等“人杰”,领导这些“内行”破秦、灭项、“取天下”。

外行,能够领导内行,但领导决不等于取代,事情还得放手让内行去做。设如刘邦不安于“外行”要“改行”成为“内行”,取代“三杰”,一手统抓总参、总后和前总,且不说弄不好早就成了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弄得好也一定会象诸葛亮那样“食少事繁,岂能久乎”活活累死!又如现在的书记们,倘若不安于“外行”,亲自管财务、定工艺、跑项目,直至给杂务工“定岗”。别的不说,把“三总”都晾到一边,把领导的对象都取消了,书记只得自己领导自己,这“领导”岂不成了无的之矢?

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外行与内行没有明晰的界限,内行也是由外行通过不断地摸索学习转变而来的。外行领导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智慧学会用好手中的权力,真正地实现外行统御内行。

大家可能也知道,早前的IBM也曾遭遇过一段"濒危期",是临危受命的郭士纳把IBM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而郭士纳是做旅游出身,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