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和风寒辩证

  • 格式:txt
  • 大小:3.04 KB
  • 文档页数:2

风热和风寒我认为只是感冒的不同阶段,很多时候两者还是同时存在的,往往是在体表为风寒,邪气进入体内是风热,外寒内热的现象大多数时候是同时存在的。
感冒时,虽然大多数人都是外寒内热,但治疗的时候,还是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调整。举个例子,内热如果很重的话,患者会发烧不退,这时候就得加一味清内热的药,它就是生石膏。
前两天有位朋友发烧,去了协和医院,医生大致判断他是“甲流”,但说现在“甲流”太多,不做检测了,只给他开了罗红霉素和双黄连,让他回家休养。回家后,他烧到了三十九度左右,来电话问我怎么办,我就向他推荐了石膏粳米汤。我让他去药店买生石膏十五克(量不算大),然后用一把大米和它一起熬,等米熟了,就喝那个米汤。一般烧过了三十八度的人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三十八度以下就不用了。132
这位朋友下午服用了生石膏米汤(注意不要用熟石膏),结果到了晚上,体温就正常了,后来也没有再烧过。
民国名医张锡纯就特别善用石膏。
张锡纯自己说:“生石膏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他的石膏粳米汤一方,用起来真是如有神助。
1916年,各地爆发了护国运动。就在这一年正月的上旬,张锡纯随部队巡防营调动,从广平移师到德州。
他们是在邯郸上的火车,从南向北进发,当时正值冬天,正月里,天气寒冷,而那个时候调动部队用的火车都很破,连车窗都是破的,冷风从车窗吹入,寒风彻骨,结果等到了德州的时候,同行的有五六个人都病了。
这些人是什么症状呢?发烧,但是一点汗也没有。
这是什么病啊?正是中医所说的伤寒,也就是风寒感冒,原因是被冷风吹到了。开始的时候,先是身上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加以控制,则会人内化热,变成身上高热、发烧、心烦,一般还有出汗的症状。
张锡纯看这些士兵都不出汗,身上发热,就明白了。患者不出汗,这是寒邪仍然郁闭于肌表;身上发热,这是寒邪进入体内。这些患者是典型的外寒内热。怎么办呢?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用生石膏和粳米熬汤。生石膏用二两,压成细末,粳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用二两半,这叫石膏粳米汤,是张锡纯自己创立的方子。大家看,生石膏是透内热的,它可以将热邪从里面清透出去;大米熬成的米汤趁热喝下,借着这股热气,可以让身体出汗,驱散体表的寒气;同时粳米还可以调和胃气,既不让生石膏伤了胃,又能让生石膏的药性逗留于胃中,可以更长时间地发挥作用。133
这些士兵喝了热米汤后,出了一身汗,病就都痊

愈了。
张锡纯一生用石膏粳米汤治好的病人有数千之多。
还有一次,张锡纯到了沈阳,沈阳县知事朱霭亭的夫人,患了温病,非常厉害,朱霭亭听说过张锡纯,于是就求他给看看。
张锡纯到了一看,这位夫人头下枕着一个冰袋,头上又悬着一个冰袋,顿时愣了,问这是干什么呢?
朱朱霭亭说在变之前,请了日本的医生,他们用这种方法来退热。
张锡纯忙问,见效了吗?回答是没有。此时,这位朱夫人已经闭着眼睛,昏沉沉像是在睡觉,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反应。诊她的脉,是洪大无伦,按下去很有力。
张锡纯说:“这是阳明府热,已经到达极点了,外面再用冰敷,热已经向里面走了。”
朱霭亭急了,忙问还有救吗?张锡纯回答,还可以抢救。
于是,他就用生石膏四两、粳米八钱,熬出了四茶杯汤,然后慢慢地灌了下去。
结果,这个药刚喝完,患者就苏醒了,然后,张锡纯开了个清郁热的方子,两剂下去病人就痊愈了。
朱霭亭这个惊异啊,心想,这个人的本领太大了,连忙命令自己的公子朱良佐,立刻拜张锡纯为师。
这个石膏粳米汤,我现在就经常用,一般情况十几克基本就够了;如果发烧严重,可以让当地的医生帮助斟酌一下分量。
摘自罗大伦的阴阳一调百病消。

问题:孩子发烧无汗,脉浮大有力用这个方法好,还是用姜枣水加味苏叶,哪个好?
如何判断孩子的寒热,是个令人挠头的问题,请高手解惑。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