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72.47 KB
- 文档页数:48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
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
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 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 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即工资、利息、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 G 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
学校等。
政府支出包 括政府购买 和政府转移支付 。
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 并不 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 GDP 勺一部分。
国际部门 ,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 净出口( NX )=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 名义 GDP 与实际GDP
名义GDP 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 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 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剔除了价格影响因素, 能够反映实际产量的变动, 是一个更明确的经济福利衡量指 标。
将一国某一年的实际 GDP 除以该国人口数,可得到该国该年的人均 GDP
四、 与GDP 相关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 (一国或地区) 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 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NP 的核算遵循 国民原则,即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 计入本国GN 冲。
GNP=GDP 本国公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额 -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
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量的价值。
NNP=GNP 折旧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 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国民收入这一指标衡量经济中的所有人赚到了多少钱。
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得到的收入。
PI=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I- 个人所得税
第二节价格水平及其衡量
一、一组物品价格的衡量问题
价格水平:是经济中特定范围内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水平,它是衡量货币购买力或货币所能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的指标。
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
价格指数是同一组产品和服务在某一年的费用额同它在某一设定的基准年度(基年)的费用
额的比率。
基年的指数通常定为100,如果以后该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则指数相应地上升。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两个:GDF平减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
GDF平减指数公式: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对城市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的消费性产品与服务所支付平均价格的度量指标。
编制CPI 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选定CPI “篮子”产品;
进行月度价格调查;
计算CPl:第一步,得出在基期价格下CPI “篮子”产品的成本;第二步,得出在现期价格下
CPI “篮子”产品的成本;第三步,计算基期和限期的CPI。
GDF平减指数和CPI的区别:
首先,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
与服务的价格。
因此,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但并不反
映在CPI 上。
其次,GDF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CPI则包括在国外生产,但在国内销售的产品。
因此,日本制造并在美国销售的丰田汽车的价格上升会影响美国的CPI,但并不影响美国GDP
平减指数。
三、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式中,n t表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表示t时期的价格水平,Pt-1表示(t-1 )时期的价格水平。
第三节失业及其衡量
一、劳动力的构成
以美国为例:首先,美国人口被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
其次,劳动年龄人口可划分为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和非劳动力(在校学生和退休人员)
失业率是衡量经济健康程度的一个指示器。
失业率过高,意味着该国将有许多人不能养活自己,并且许多劳动者不能为国家的产出作贡献。
失业率指标还可以用来衡量企业雇用劳动者时面临的困难程度。
这一程度被称为劳动力市场
紧张程度。
二、失业的简单分类
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产生原因:在一个经济体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失业人员和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的信息在相互
搜寻过程中需要花费一些时间。
摩擦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
例如:从开始找工作到找到工作期间的失业情况。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产生:
一是在某一特定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即职业不平衡。
二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即地区不平衡。
结构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事业。
通常,季节性失业在冬季时增加,而在春夏时期减少。
季节性失业在一个经济体中总是存在的。
例如:生产冰棍的企业可能在冬季会裁减员工,造成失业。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当一个经济体中的总需求下降,进而引起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周期性失业就出现了。
周期性失业是政府最为关注的失业,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失业类型。
例如:08 年经济危机期间造成的失业。
三、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则该经济体达到了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潜在GDP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GDP 反映的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GDP水平。
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的均衡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国民收入在宏观经济学中是个泛指的概念:GDP、GNP、NNP、NI、PI 都可以被看作不同条件下的国民收入。
但在通常情况下,国民收入一般指GDP。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相等(均衡)状态时的国民收入。
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循环流程图:
简略表明三个市场(产品与服务市场、货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市场] )和三个部门(企业、家庭和政府)间的相互联系。
(二)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含义既有一致性,也有区别。
其区别主要在于:国民财富涉及存量角度,即涉及特定时点上的(已有商品和服务价值)数量。
(不强调时间
概念)
国民收入涉及流量角度,即涉及特定时期内的(发生价值)数量。
(三)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分配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决定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基本立场和倾向。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的作用:国民收入和财富初次分配按要素分配,再分配则服从于
政府的利益倾向和政治需要。
相应政策的影响:这是国民收入和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具体形式。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供求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一致时的均衡产出。
二、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
(一)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的含义:“供给总是会创造出它自身的需求”。
这意味着只要努力增加供给,需求自然就会相应增加,均衡国民收入也会增加,经济不会出现问题。
萨伊定律”成立的条件:市场上的供给普遍不足。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基本上可以通过下图表示:
(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供给在长期中的决定作用出于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异见,新古典经济学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滞涨” 归咎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反对政府干
预,强调供给的重要性。
新古典经济学基本接受“萨伊定律”。
他们强调“萨伊定律”在长期内的有效性。
三、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
用”
经济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萧条时失衡的特征:供给相对过剩,需求相对不足。
凯恩斯的观点:强调短期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折中的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兼顾长期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考察对象的背景和条件是经济萧条时期的情况:
在经济萧条时,主要问题在于需求不足、供给过剩。
所以凯恩斯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的供给是毫无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总需求的水平。
因此,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均衡国贸收入主要由总需求水平决定
(一)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和框架:有效需求的价格和框架在总供求均衡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原理基础上,强调短期内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
强调总需求(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总需求(有效需求)由四个部分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外需求、政府需求
(二)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有效需求决定供给” 的理论——“凯
恩斯定律” 凯恩斯主义这一理论的具体阐述假定:
(1)经济中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
(2)社会总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适应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凯恩斯定律”:“有效需求总能得到相应的需求”,而且社会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3)社会上没有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
(4)只考虑短期;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表示为公式:
Y = C + I
计划支出线与45 °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非计划的存货量。
计划支出线与45 °线的交点表示计划总支出中能够实际达到均衡国民收入的支出水平。
(三)投资等于储蓄根据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公式)可以推导出其另一种表达形式,即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公式)
•/ Y = C + I
于是,C + I = Y = C + S
••• I = S
这里需要注意:计划的均衡条件与已经实现的均衡结果(恒等式)的区别。
(三)投资等于储蓄
根据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公式)可以推导出其另一种表达形式,即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公式):
•/ Y = C + I 而Y = C + S
于是,C + I = Y = C + S
• I = S
这里需要注意:计划的均衡条件与已经实现的均衡结果(恒等式)的区别。
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消费需求和储蓄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消费是总需求中主要的和最大的部分。
消费需求也是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所有因素中最首要的因素。
假定价格水平和其他影响因素稳定不变,则收入水平就是决定消费需求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收入与消费间的这种数量关系就是消费函数,即:
凯恩斯认为,在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方面,存在着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即,随
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一)平均消费倾向(APC)任意一个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叫做平均消费倾向。
其公式为:
APC = C / Y 其几何表示为消费函数曲线上相应一点到横轴垂直距离与该点到原点直线距离之比。
平均消费倾向也可理解为某一时期内总消费支出与其间总收入之比。
一般来说,平均消费倾向是随收入增长而趋于逐渐下降的。
(二)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加1 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所占的比例,叫做边际消费倾向。
其公式是:
MPC = △ C / △ Y (或dC / dY )
其几何表示为,过消费函数曲线上相应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随收入增长而
趋于逐渐下降的。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就都是常数,这时消费
函数就可以表示为: c = a +3 y
、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储蓄”的含义:收入中未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存在数量上的联系:因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就是递增的。
储蓄与收入之比就是储蓄函数,其公式是:S = S (y)(一)平均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储蓄所占的比率。
其公式为:APS = S / Y
其图形如图所示。
储蓄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就是平均储蓄倾向。
(二)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 ):
储蓄增量对相应的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
其公式为:MPS = △ S / △ Y
△ S和厶Y的值极小时,公式为:MPS = dS / dY
过储蓄曲线上相应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边际储蓄倾向。
线性储蓄函数的公式为:
C = - a + (1 - 3) Y
线性储蓄函数如图所示:
线性消费函数:
线性储蓄函数: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即二者之和总等于与其相应的收入。
第二,当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时,APC>MP;当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时,APS<MP S
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 , 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注释:用定义证明,Y=C+S (P 书上41 )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只要有一个被确定,另一个就会同时被确定。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从家庭消费函数去求社会消费函数时,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越是富有就越有能力储蓄。
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所以国民收入分配月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向下移动。
政府税收政策。
向富人征税,以政府支出形式花掉,会增加社会中消费的数量,从而上移社
会消费曲线。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所以占比越大,消费就越少,反之,消费越多,储蓄越少会使得社会消费曲线上移。
五、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及其对相关政策效果的影响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利率:利率很高时,储蓄的回报增加,家庭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支出。
这里考虑的是实际利
率。
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测量的是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平均水平。
它通过影响家庭财富来实现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水平上升会导致家庭实际财富的减少,从而引致出消费减少。
家庭财产:一户家庭所拥有的财产就是资产(房产、股票、债券和银行存款)减去负债(任何贷款)。
家庭财产增加,消费就会增加。
期望未来收入: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消费在各年之间比较平均,即使他们的收入波动很大。
所以只有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不实出乎意料的高或者低时,当前收入才能较好的解释当前消费。
实际资本量、名义基础货币、公债数量、物价水平以及利率的变动,会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会产生“财富效应”,最终影响消费。
六、其他消费理论
(一)现期收入假定下的消费函数理论
1. 绝对收入假说:即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2. 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消费函数理论:“示范效应”、“攀比效应”、“棘轮效应” (书上46)
二)恒久收入假定下的消费函数理论
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理论恒久收入的含义: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恒久收入消费函数的内容(YP为恒久收入,为权数,Y和Y-1分别为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
(三)生命周期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含义: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消费不仅与他们在该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相联系,而是会在更长时
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生活中的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公式:C=a WR节YL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为
工作收入;B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工作收入的比例。
1.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与恒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异同: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储蓄动机及财富的作用,后者侧重个人的预测与计划。
2.相同点:
第一,消费函数不仅限于与现期收入相联系;第二,暂时的和偶然的收入变化对消费倾向影响小;
第三,临时性税收政策对消费影响小
第三节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投资需求
一、投资和资本边际效率投资需求也是总需求中的重要部分。
投资需求就是总支出理论中的计划投资支出。
注意这里的投资指的是实体投资,而不是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只是的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如购买证券、土地或者其他财产等。
我们这里关注的是实体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及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设等。
决定投资水平的四个重要因素的变量:期望的未来盈利能力、利率、税收、现金流
期望的未来盈利能力:
实体投资诸如厂房、办公场所、机械设备的投资品是耐用品的,而且一旦做出投资决定,这些东西就变成沉没成本是不能撤回的。
所以企业愿意做一个实体投资,是因为企业能够乐观估计到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旺盛并且经济的未来形式能够支持这种旺盛的需求。
关键之处在于:企业的乐观或悲观预期是投资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
利率:
实体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通过借贷融资,比如发行公司债券,或者从银行获得贷款。
于是利率就可以看成是借贷的成本。
当人们考虑是否做实体投资式真正关心的并不是银行给
出的名义利率,而是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才是人们真正承担的借贷成
本。
所以投资支出依赖的就是实际利率。
因此,保持其他影响投资支出的因素不变,实际利率和投资支出之间就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实际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高),投资支出越低,反之则相反。
税收:
企业关注的是税后利润。
所以投资支出的水平同样受到税收的影响。
政府对企业的利润征收公司收入税,包括公司从购买的新建筑、设备及其他投资品上获得的
利润。
公司收入税减少,增加了投资支出的税后利润;相反,公司收入税增加,则会减少投资支出的税后利润。
因此,税收减免是一项政府为了刺激投资支出增加而制定的一种投资的税收激励机制。
现金流:大多数企业并不会通过借贷来购买新的厂房、机器设备,相反,它们使用自己的资金。
现金流是企业收进的现金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
利润收入是现金流的最大来源。
企业的利润越多,它的现金流也就越大,从而投资能力也越强。
相反,当企业的现金流出现
紧缺时,企业的投资能力下降,往往不会考虑做出新的投资支出。
所以在经济衰退期,众多企业利润减少,最终使得它们在新厂房或机器设备上的投资能力减弱。
(一)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它能够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其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
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P52
(二)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IE)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三)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因资本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缩小的贴现率(资本边际效率)就叫做投资边际效率。
投资边际效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是投资竞争的结果。
实际投资的边际效率会小于资本边际效率,即,投资边际效率曲线会低于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二、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
一)对投资项目产品的需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