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北京——奥林匹克体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89 MB
- 文档页数:6
场地设计案例分析
——奥林匹克公园
基本信息: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奥运项目的大部分主要比赛场馆及奥运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等重要设施。
其中,南部是奥林匹克中心区,集中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重要场馆;北部规划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680公顷,将成为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成为北京市中心地区与外围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战略意义。
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参考图片
总体布局:
如图中所示。
参考图片
场地分析:
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场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将使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通往自然的轴线”——磅礴大气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使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中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以丰富的
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终结这条城市轴线。
公园尽端的湖泊则与轴线东侧的奥林匹克运河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
应,形成对称式布局。
使得延伸至26公里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
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Beijing Olympic Park,2008年)设计:[美] SASAKI设计公司空间结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区北部朝阳区,城市中轴线的北端。
公园南起北土城东路,北至清河,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萃路和北辰西路,跨越北四环和北五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公里,分三个区域,北端是680公顷的森林公园;中心区291公顷,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南端114公顷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中华民族园也纳入奥林匹克公园范围内。
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部,科荟路以南,北四环中路以北。
其西北角设有奥运村,南部设有各个主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赛时为击剑馆、国际广播中心)等。
此外,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珑塔)、数字北京大厦、主新闻中心也在这一区域。
已建成和预留区原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中路以南、北辰路以东的地区,所有场馆均为1990年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包括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和英东游泳馆。
其南部的预留地将被开发为文化商务区。
奥林匹克公园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这些场馆和设施包括:比赛场馆:共有14个,可进行15个项目的比赛。
其中有4个比赛场馆设在展览馆内。
奥运村:占地80公顷,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公寓36万平方米,其他11万平方米),可供16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其随行人员居住,邻近主要比赛场馆。
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和国际区,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静安全。
记者村:占地30公顷、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记者到达公园内的比赛场馆,时间不超过6分钟。
奥林匹克公园也是北京中轴线向北延长的工程,在公园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中轴线由城市引出,最终消失在森林公园的山水之间。
赛时,奥林匹克公园设有包括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在内的10个比赛场馆,奥运村,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而赛后利用的规划中,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包含体育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绿色、科技、人文场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详细规划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规划组【期刊名称】《北京规划建设》【年(卷),期】2004()3【摘要】奥运百年梦圆.为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举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把举办奥运会与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全面促进首都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社会进频道,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在<奥林匹克宪章>、<申办报告>及其承诺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指导下,编制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控制性详细划>.【总页数】5页(P95-99)【关键词】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建筑景观【作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规划组【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规划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5.4【相关文献】1.通向自然的轴线--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简介 [J], 美国Sasaki设计公司;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设计师胡洁规划设计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J],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J], 朱小地;张果;孙志敏;王玥;4.《2008北京奥运——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J],5.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设计师胡洁规划设计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J], 马振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分析一、奥体公园整体设计理念: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是包含体育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的建园思想是渊源于中国文人自然山水派的园林艺术的,其中有许多精华。
例如:中国园林是以大自然为原型而创作的艺术作品。
计成在《园治》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古人云天然图画。
”涨潮在《幽梦影》中说:“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真足以摄召魂魄,颠倒情思也!”以上这些是中国文人园林艺术创作造景布局的最高境界,也是奥林匹克公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追求的。
二、奥体公园整体空间结构:其南部的预留地将被开发为文化商务区。
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部,科荟路以南,北四环中路以北。
其西北角设有奥运村,南部设有各个主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赛时为击剑馆、国际广播中心)等。
此外,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珑塔)、数字北京大厦、主新闻中心也在这一区域[3] 。
森林公园位于科荟路以北,利用挖湖堆山的中国古代园林技术,建造出“奥海”、“仰山”,作为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的终点。
园区以五环路划分为北区和南区,南区以人工景观为主,北区的定位则更贴近自然野趣。
两区中间设置一座跨越五环路的“生态廊道”。
其西侧设有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及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
三、下沉花园设计理念:北京的巨大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皇家建筑方面,还体现在众多的四合院民居上。
四合院是因北京的气候而产生的住宅建筑,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令人借鉴的建筑设计思想。
北京奥运会的建筑场馆设计分析研究奥运会的建筑场馆的设计以及其中文化内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经历了高潮时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更深入的去学习其中的新颖设计理念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水立方的外部空间是集中的、开敞的体育建筑外部空间,是十分清晰简洁的。
南北侧的各一个集散广场都运用了主体建筑的“水”元素,建筑与其外部的空间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两个集散广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若按照使用性质可以分为活动型、休憩性和穿越型等不同的功能部分。
活动型的外部空间可以容纳大规模人群活动的空间;休憩性的外部空间一般容纳的规模较小,主要作为休息的场所,私密性较强,尺度较小;穿越型的外部空间一般主要是交通空间。
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000座,其中永久观众坐席为6000座,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000个。
赛后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的综合运动场馆。
北京奥运会场馆融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于一体,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与国家体育场比较协调,功能上完全满足赛事要求,而且也满足了赛后运营。
空间的渗透与过渡:“水立方”的外部空间层次可以说是直接、有序和简洁清晰的,“开门见山”,配合了整个区段的功能要求和主体建筑的设计概念。
“水立方”通过南北两个集散广场和西侧的停车场达到了与城市空间的过渡。
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过渡、渗透和空间的延伸造成了一种时空连续的感觉,这样创造的外部空间丰富、有层次而且蕴含着内在的秩序感。
“领域性”的创造公共建筑外部空间“领域性”的创造包括明确的归属感、可支配性和可控制性、明确的界域和安全感。
这是一种个人或者集体空间的物质化特征,好像水滴落到水面上形成的波纹。
这种简洁明了的设计手法一语道破的了它的归属,在大的环境下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私密空间。
同时,圆形的组合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序列感和节奏感。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设案例咱今儿来说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这个超酷的建设案例。
一、前期规划。
1. 选址的智慧。
这选址可大有讲究。
首先得找个交通方便的地儿,这样全世界的人来参加奥运会的时候才能顺利到达。
奥林匹克公园就选在了北京的中心地带附近,周围有好多地铁线路和主干道。
就像给它安了好多条血管一样,人和车都能畅快地流动。
而且这片地儿还得够大,能容纳下那么多的体育场馆、运动员村、媒体中心啥的。
就像一个大拼盘,得有足够的空间把各种“美食”(建筑设施)都摆进去。
2. 功能布局的巧妙。
从功能布局上看,那叫一个条理清晰。
把体育场馆都集中在一起,方便运动员比赛和观众观赛。
比如说鸟巢和水立方挨得近,观众看完田径比赛,溜达几步就能去看水上项目。
这就像去逛街,一家店挨着一家店,特别方便。
运动员村的位置也很妙,离比赛场馆不远不近。
远了运动员赶场累,近了又可能太嘈杂影响休息。
这就像给运动员打造了一个舒适的“小窝”,比赛完了能迅速回去休息补充能量。
还有媒体中心,就在核心区域。
毕竟奥运会的时候,全世界的媒体都在盯着呢。
记者们能快速到达各个场馆采访报道,就像一群小蜜蜂在花丛(奥运场馆)中采蜜一样,效率超高。
二、建设过程中的亮点。
1. 建筑设计的独特性。
鸟巢那设计简直绝了。
从外面看就像一个巨大的鸟巢,用那些错综复杂的钢结构编织而成。
这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这种结构能承受很大的重量,确保场馆的安全。
就像给场馆穿上了一层超级坚固的铠甲。
水立方也不示弱,那蓝色的“泡泡”外墙,看着就像一个梦幻的水世界。
这些“泡泡”可不是随便弄的,它们是一种高科技的膜结构,既能让场馆里面有足够的光线,又能很好地保温隔热。
就像给场馆披上了一件既时尚又实用的外衣。
2. 环保理念的融入。
在建设过程中,环保可是重中之重。
奥林匹克公园到处都能看到绿色的元素。
比如说有大片的绿化区域,这些树啊草啊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净化空气,让整个园区的环境超级棒。
场馆的建设也采用了很多环保材料。
拼贴北京——奥林匹克体中心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高媛、陈晓鹏、卢松楠、王文烨(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0701班)摘 要: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是北京市承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点,这里经过了详细而周到的规划及设计,并在2008年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
奥运会过后,这里成为了一个市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并分析了奥林匹克中心区的规划、运行及发展情况,并结合自身体会,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奥林匹克中心区 中轴线 龙形水系 鸟巢 水立方 国家会议中心 下沉庭院 奥运村0 前言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将中轴线北端规划为集文化、体育、会展、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城市功能区。
自申奥成功以来,奥林匹克中心区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和建设。
建成了以国家体育中心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为核心建筑的大型公共体育赛事活动场所。
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后,这里喧嚣褪去,已然成为一大片市民户外活动空间。
1 奥林匹克公园简介及区位分析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图1),总占地约1159公顷。
其中,中心区占地约315公顷,由中心区、森林公园,奥体中心,民族园等部分组成(图3)。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不仅是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区域,也是北京未来城市发展中规划的核心功能区之一。
场馆的规划设计,既要有利于奥运体育比赛,又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便于赛后开展问文化、体育、会展、商贸、旅游、娱乐等活动。
奥林匹克公园过去为大屯乡和洼里乡的范围。
(图2)洼里因地势低洼得名;而大屯因为宋辽古战场宋军屯粮之处得名。
此地原为农田,1960年代被规划为科学城,建设了917大楼,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几家研究所在此办公。
由于此地为奥运预留用地,北京申办2000年失败后没有在此进行任何建设,因而成为流动人口聚居的区域,甚至一度为废纸交易的市场。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与城市紧密结合,处于一个战略上的位置。
北京国家奥林匹克总体规划旨在满足奥运会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线的新的延伸。
2024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2024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举办2024年北京奥运会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该规划设计旨在营造一个符合奥林匹克主题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环境,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该规划设计囊括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的整体规划,包括景观布局、建筑设计、绿化植被、水体设计等多个方面。
设计的主要原则是保护自然环境、融入城市环境、体现中华文化和营造良好的赛事环境。
在景观布局方面,设计师注重打造一个与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相契合的空间。
整个公园的布局采用了"人、气、水、路"的设计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公园内设置了众多座椅和休闲空间,供游客休息和欣赏美景。
此外,设计还规划了独特的步道和自行车道,以方便游客的步行与骑行。
建筑设计方面,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奥运会的功能要求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规划中,建筑物的外立面采用了传统的灰色石材和现代的玻璃幕墙相结合的设计,既符合奥运会的标准,又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
绿化植被是整个景观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设计师在公园内大量种植了各种绿色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花卉等。
这不仅为公园增添了美丽的景观,还能够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公园内还设置了多个草坪和休闲区,供游客进行体育活动和休憩。
水体设计方面,设计师充分利用了公园内原有的水体资源,打造了多个人工湖泊和喷泉。
这些水体不仅增添了公园的美观度,还起到了调节温度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总之,2024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旨在为奥运会提供一个符合奥林匹克主题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公园将成为集休闲、娱乐和体育为一体的场所,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