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案例分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港客运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世博会与黄浦江两岸开发调研课题 ·服务世博会建设吴淞国际邮轮码头研究报告 ·相关的设计要求与规范
规划设计目标:
·结合黄浦江两岸用地调整和功能开发,改善地区自然 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岸线,创造具有强烈都市 特征的滨水景观,形成水与绿的南北滨江景观带和休 闲旅游带。
·结合吴淞客运中心现状,形成具有客运交通,游轮, 游艇,旅游观光与滨江景观特色的地区。
2.0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吴淞港及周边区域将会成为黄浦江上的一 个综合功能旅游门户入口。吴淞港商业和旅游功 能的综合开发将会使这个区域具有新的特征并成 为焦点。该设计展望将帮助港区获得新的功能去 面对上海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基地内地势范围平坦,岸线总长约700米,是建设吴淞国际客运中心的理想地 带。
1.6 优势与制约
优势: ·迎接世博会,服务世博 会为吴淞国际客 运中心的规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地处水深条件好的两江交汇口,具有得 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位于陆路交通枢纽中心,具有不同水上 旅游方式零距离转换的优势。 ·周边区域广阔,具有陆路景观空间易于 再塑造的优势。 ·文化底蕴深,历史遗迹多,具有知名地 标优势。
制约: ·规划岸线相对紧张。 ·陆域设施配套尚不够齐全。 ·周边工业区环境污染较严重。 ·现有高压走廊,外环过江隧道等,交通复杂,空间混乱。
1.7 规划依据与目标
规划设计依据: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 宝山区规划管 理局
·《上海吴淞客运中心详细规划》的批复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 局
港区从功能上被分为三个区域——国际、国内客运中心,国内旅游中转中心和综合办公园区。港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生命。国际
国内客运中心被设计成了有能力接待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包括韩国、日本等等。由于国际国内客运中心的存在将极大地促进运输、餐 饮、专项旅游和免税店的发展。
国际国内客运中心
大量的国内国外旅客会在此停留,换乘,集散。因此,通过利用原码头设施以及船坞 设备,建设游艇码头与水岸休闲娱乐设施。同时将以步行系统连接不同的休闲娱乐功能, 如餐厅、酒吧、纪念品商店等等。水岸边的娱乐活动和码头繁忙的景象将会吸引游客驻 足——人们可以在码头边享受一个休闲下午或晚间在水边的餐厅和俱乐部用餐和娱乐。
1.4 区域分析
吴淞港国际客运 中心位于吴淞口岸, 吴淞口是黄浦江与长 江交汇处,是浦江沿 岸宝山段的重点区域, 是黄浦江的咽喉,也 是由长江水道进入70 公里浦江全景的第一 景区,地理位置十分 显要,它不仅是上海 的门户与窗口,也是 长江乃至全中国的门 户和窗口。
1.5 基地分析
基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口岸东侧。规划范围:黄浦江与海军试舰招待 所以西,淞宝路以东,海军码头,炮台第四仓库和吴淞卫生检疫站以南,高压线走 廊以北之内。
上海吴淞港国际客运中心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录
1.0
2.0
3.0
4.0
概况
设计理念
总体设计
分区设计
5.0
结语
1.0 概况
1.1 1.1 1.3 1.4 1.5 1.6 1.7
背景介绍 地方文脉 历史沿革 区位分析 基地分析 优势与制约 规划依据与目标
1.1 背景介绍
上海吴淞港国际客运中心,作为黄浦江延伸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长江口与黄浦江 的相交处,随着“十六铺码头”搬迁至此,吴淞港国际客运中心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上海水上 客运枢纽和水上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同时在此也为国际游轮、游艇的旅游观光提供可发展 空间。
1.2 地方文脉
——吴淞原是江苏省宝山县的一个乡,1928年7月 划归上海特别市,分属上海市市中心区和宝山区。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与宝山县一起“撤二建一”, 建为宝山区。解放后,吴淞区三建三撤的经历,是 吴淞地区从近郊农村和港镇向城市化发展的过程, 也显示了这个地区的特殊性。地处上海市北部宝山 区境内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吴淞口,是水路进入 上海市的咽喉,也是上海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区、现 代化外贸港区和新发展的城市地区。
——吴淞为“水陆要冲,苏松喉吭”,历来为兵家必 争之地。
——吴淞以江海浩瀚、百舸争流的吴淞口得名,扼 据江口,向有“重洋门户”、“七省锁钥”之称,凭借其 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历来被视作开发的宝地。
1.3 历史沿革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五月英国间谍船“阿美士德”号窜入吴淞,7天内见来自天津、辽东、福州、台湾、广州以及越南、琉球的船只共 400艘,认为上海已是世界主要港口之一。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六月二十五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公布。英国驻沪领事易福尔,擅自划定自上海县城起沿江 而下,直至吴淞口宝山嘴之间,长约13英里的江面为上海港的港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吴淞第一次开渠。为杜绝外国要求辟吴淞为租界的企图,清政府批准在吴淞设吴淞通商场。吴淞口设洋船 停泊区,吴淞为海关分卡,并准中外商民公共居住。 ——民国9年(1920年)11月吴淞第二次开渠。 ——1956年,私营渡船公私合营后,改为轮渡渡江。 ——1967年,沪崇航线客运站从上海北京路外滩迁至吴淞淞浦路,吴淞与崇明、横沙、长兴三岛都开辟了轮渡。 ——1970年9月吴淞至崇明轮渡第一艘双体客轮投入运营。 ——1982年7月淞滨路建成通车,51路公交线终点站延伸至吴淞码头。 ——2003年有着141年历史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将在9月25日正式搬迁到吴淞客运中心,十六铺码头的两条常规航线浙江定海、普陀山也将过 10天移师至此地。从上海老北站始发的51路车就将开到客运中心门口,最终吴淞客运中心会有19条到市区的公交线路和6条连接远郊的公交 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延伸段、3号线延伸段开通后,吴淞客运中心将有车辆泊客到轨道车站。
港区新的综合功能将能满足国际和国内游客的不同 要求。同时这里也将成为一个适合居住、工作和娱 乐的区域。这个区域将被设计成一个公共开放区并 以此为中心与周边区域紧密联系。通过一条软性的 绿化景观走廊连接不同的广场,步行其中将是一个 有趣的休闲体验。
建筑与环境的设计以船舶和航海为主
题。建筑具有流畅的形体,建筑外立面能够反 射出江面和港口的美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