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印刷概述.

现代印刷概述.

现代印刷概述.
现代印刷概述.

第一章现代印刷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印刷流程,理解传统印刷工艺和数字印刷的基本概念,掌握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的特点、印刷原理及设计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掌握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的特点、印刷流程及印刷原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节印刷流程

图例(电子版)

(1) 印刷稿

(2)照相与分色

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乎是不可能的。印刷上采用的是四色印刷的方法。即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色版,然后印刷时再进行色的合成。所谓"分色"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将原稿分解为黄、品、青三原色。在分色过程中,被滤色片吸收的色光正是滤色片本身的补色光,以至在感光胶片上,形成黑白图像的负片、再行加网,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这是最早的照相分色原理。

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印前扫描设备将原稿颜色分色、取样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即利用同照相制版相同的方法将原稿颜色分解为红(R)、绿(G)、蓝(B)三色,并进行数字化,再用电脑通过数学计算把数字信息分解为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信息

专色是指在印刷时,不是通过印刷C,M,Y,K四色合成这种颜色,而是专门用一种特定的油墨来印刷该颜色。专色油墨是由印刷厂预先混合好或油墨厂生产的。对于印刷品的每一种专色,在印刷时都有专门的一个色版对应。使用专色可使颜色更准确。尽管在计算机上不能准确地表示颜色,但通过标准颜色匹配系统的预印色样卡,能看到该颜色在纸张上的准确的颜色,如Pantone彩色匹配系统就创建了很详细的色样卡。对于设计中设定的非标准专色颜色,印刷厂不一定准确地调配出来,而且在屏幕上也无法看到准确的颜色,所以若不是特殊的需求就不要轻易使用自己定义的专色。

(3)制版

制版过程一般为:

原稿——菲林——曝光——显影冲洗——干燥——后处理——贴版供上机印刷。

原稿制作好之后,经过电脑照排机电子分色输出生成菲林。菲林送制版车间拼版后在各种不同的制版设备中曝光,经显影冲洗、干燥、后处理后贴版供上机印刷。不同的印刷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制版过程大体相同。

(4)拼版

拼版工艺随着电子分色和照相直接加网工艺的普遍推广使用而不断变革,出现了多种拼版方法。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绝大多数还是以手工拼版为主。近年来国外相继推出各种类型的电脑控制拼版机和电子分色与拼版一起进行的电子分色机。但因这类机器效益不佳未能推广。最近德国又推出最新型的彩色拼版系统。我国已有引进,但由于工艺操作复杂和价格昂贵,仍在试用阶段。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拼版工艺仍将以手工为主。

①将数张或几十张彩色的稿件和花边、底色、文字,按照客户设计的版式要求,拼制在一幅版子上称为拼版。由于各张原稿缩小与放大的比例不一,需待电子分色或照相分色的比例缩放合适后,再作软片的拼版工作。客户设计的图形种类多,有的要圆形,有的要方形,有的要图中套图,有的要图中套字,这就要求在拼版时一一解决,以达到版式设计要求。

②为了提高晒版、印版的效率和质量,要根据印刷条件拼制大版。即对开印刷拼制成对开版面,三开印刷拼制成三开版面,四开印刷拼制成四开版面等,这样可以避免因原版小,晒版要经多次套晒,往往套晒不准而影响印刷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晒版交,提高了晒版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拼版工艺,把所需的各个图像、文字、底纹、花边等,按版式设计要求和印刷条件,拼在一副对开、三开或四开的版面上,这就是拼版的目的。

拼版工作随着客户设计的多样化和电子分色工艺的普遍采用而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拼版工作和推广使用先进的拼版方法。

(5)打样

打样分传统打样和数码打样。

随着数码打样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印前打样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但是却有着先天的不足。如:专色和金属色不能准确再现;不能通过打样发现一些印刷中像龟纹、压印等潜在问题;纸张适应性不够好;不易实现正背套版打样等等问题。

传统打样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样版和印刷版的制作工艺较为接近;2样和印刷使用相同的栅格化数据,通过打样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如龟纹、版式和字体等问题;3对专色和

金属色打样时,对陷印和油墨不透明性的表现良好。4张适应性好,印刷所用的纸张印刷打样都可以实现.

(6)加工成型

⑴上光:上光是通过印刷机组完成的,因此也可称“印光”。可以使用水性光油,或加装UV干燥系统,使用UV光油。也有配置专用上光装置进行正反两面上光,也可用于不干胶水的涂布作业,连机复合成不干胶印刷成品等等。上光涂层比印刷墨层要厚实,以获得较好的光泽或其他效果。

上光(印光)材料的品种相当多,选择相适应的光油是提高柔印产品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⑵复膜:联机复膜的方式是非常方便而省力的。以前采用较多的是热预涂卷膜,它必须加热才能与承印材料粘合。印刷中卷料膜与承印材料直接进入热压辊而复合成型,完成复膜工序。另一种复膜方式是冷预涂卷膜,胶膜类似不干胶带,表面带胶的一层即复合层。它随承印材料一并进入橡胶压力辊即完成复膜工序,无需其他加热辅助设置。是现在推广的一种联机复膜方式,它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⑶烫金:柔性版印刷联机烫金需要加装专用烫金装置。如果是连续烫金呈送纸方向的话,它的结构比较简单,只需有恒温控制装置,加热装置,定制烫印辊组合而成。如果是运用间隙式烫印商标、文字,为了不浪费电化铝材料,需要配置跳步式烫金装置,该机构比较复杂而且价格昂贵,目前国内极少采用。由于烫金方式是圆压圆结构,电化铝材料受热压面积为线接对于较大面积的烫金尚有难度。如果需有大面积烫金图案的设计,对于柔性版印刷来讲还不如改变承印材料与印刷工艺,同样可以达到烫金效果。

⑷模切成型:柔性版印刷机组上一般配置三组模切工位,前二组可以用于烫金,压痕或压凸、压痕,后一组完成成型或裁切单张。模切刀具在使用中要格外小心,首先它比较沉重,需要将刀具保护起来,由吊装架装入模切工位。其次一组配对的模切辊需上、下辊套准方可落入模切工位,否则极易损伤模切辊。模切刀辊的调节原则是在上、下辊套准之后,压力由轻往重逐渐加压,直至成品刚好切透为止。太大的压力只会减短刀具的寿命。

第二节传统印刷工艺的基本概念

(实物讲解)

原稿

分色

菲林

制版

印刷

第三节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的定义:数字化印刷就是将数字化的图文信息直接记录到承印材料上进行印刷。也就是说输入的是图文信息数字流,而输出的也是图文信息数字流。

利用印前系统将图文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数字印刷机上印刷一种新型印刷技术。数字印刷系统主要是由印前系统和数字印刷机组成。有些系统还配上装订和裁切设备。工作原理:操作者将原稿(图文数字信息)或数字媒体的数字信息或从网络系统上接收的网络数字文件输出到计算机,在计算机上进行创意,修改、编排成为客户满意的数字化信,经RIP处理,成为相应的单色像素数字信号传至激光控制器,发射出相应的激光束,对印刷滚筒进行扫描。由感光材料制成的印刷滚筒(无印版)经感光后形成可以吸附油墨或墨粉的图文然后转印到纸张等承印物上。

数字印刷流程:数字化模式的印刷过程,也需要经过原稿的分析与设计、图文信息的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等过程,只是减少了制版过程。因为在数字化印刷模式中,输入的是图文信息数字流,而输出的也是图文信息数字流。相对于传统印刷模式的DTP系统来说,只是输出的方式不一样,传统的印刷是将图文信息输出记录到软片上,而数字化印刷模式中,则将数字化的图文信息直接记录到承印材料上。

数字印刷的发展:根据权威的调查数据表明,到2007年,彩色数字印刷公司的数量会增加23%,同时,彩色数字印刷的设备增长速度将超过56%。从印刷企业相互竞争的角度来看,与市场上一些不能进行印后加工的企业相比,添加高效装订设备的数字印刷企业能在从

印刷、印后加工到交货整个工作流程上以更快的交货时间,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这样,整个流程时间和成本上的节省就成为一个很强大的竞争武器。

第四节特种印刷

采用不同于一般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方法和材料生产供特殊用途的印刷方式,统称为特种印刷

什么叫特种印刷,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正在不断的被更新。我国《特种印刷技术术语标准能》给特种印刷下的定义是:特种印刷是采用不同于一般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方法和材料生产,供特殊用途的印刷方式。这一明确指出了特种印刷与一般印刷的主要区别在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方法和材料生产及用途等五个方面,凡是这五个方面中有任何一方面不同于一般印刷的都应属于特种印刷。常见的特种印刷方式有:金属印刷、玻璃印刷、皮革印刷、塑料薄膜印刷、软管印刷、曲面印刷、磁卡和智能卡印刷、票证防伪印刷、贴花印刷、不干胶标签印刷、热敏油墨印刷、变色油墨印刷、珠光油墨印刷、发泡油墨印刷、磁性油墨印刷、荧光油墨印刷、凹凸印刷、立体印刷、激光全息虹膜印刷、液晶印刷、组合印刷等。

随着客户需求提高,特种印刷技术的发展,最近,特种印刷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定义:特种印刷是一般的印刷品所不具备的,将对人的五感有影响的要素注入到印刷品上,使其增强表现效果的同时能够更佳地发挥作为印刷品的意外功能。换言之,它是提高印刷品额外价值的手段。因此,大日本印刷公司将原先特种印刷的称呼,改称为“附加价值印刷”。它可以解释为在同等的时间内,利用同量的材料,采用同一种印刷工艺,可以获取两种以上功能的印刷方法。

不管特种印刷要怎么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特种印刷所具有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作为印刷企业和印刷客户,应该要预测到特种印刷发展的前景。

基本特征

特种印刷根据不同的内容,有很多种类,具有下列特点之一者都列为特种印刷。

1.使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油墨,在纸上或其他承印材料上进行印刷;

2.使用特殊的印刷方法,在特殊的形状或特殊的材料上进行印刷;

3.将印刷物转印到其他承印材料上的特殊加工印刷方法。

因此,特种印刷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印刷方法,也可使用其他印刷手段得到印刷品。

印刷方法

在特种印刷中,使用特殊的印刷方法有:我国特有的木版水印,以及软管印刷、喷墨印刷、全息照像印刷、静电印刷等等。使用特殊性能油墨的印刷有:发泡印刷、香料印刷、磁性印刷、液晶印刷等等。特殊形状的印刷物,可以在圆柱体、圆锥体、球体、不规则曲面体等表面上进行印刷。特殊承印材料上的印刷,当今使用的材料很多,有:玻璃、塑料、金属、陶瓷、丝绸、橡胶、木材等等;印刷转印纸现在使用也很广泛,自古以来就有陶瓷转印纸;现今发展各种贴花印刷,可转印于金属、木材上、塑料上、建材上使用特种印刷会有广阔的前途,各种糊墙纸、装饰板都是印刷而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特种印刷方法。

柯式印刷

柯式印刷采用全自动流水线作业,电脑自动控制,印刷塔滚筒滚动印刷(胶印印刷的一种,统称为平版印刷),传输带自动传输光碟。为了避免混入不同品种的光碟,在输入端加BASLER R2自动检测。柯式印刷主要是白底和四种主要基本颜色(黑,蓝,红,黄)的不同比例来调配出各种各样的印刷颜色。而各种颜色的深浅是靠晒版时间的长短,印刷压力大小,印刷温度高低来决定。晒版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印刷压力越大,颜色越深;而印刷温度越高,颜色也越深。

1. 柯式印刷与丝网印刷相比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特点。

1. 效率高。柯式印刷采用全自动流水作业,机器自动调色,电脑自动监控,速度快,每小时可印15000片。

2. 质量高。电脑微调,调色精确、位置精度高。

3. 色彩效果佳。UV印刷光油,色彩光泽,表面光滑,印刷效果清晰,不易褪色。

4. 低成本。柯式印刷采用滚筒印刷,印刷层薄, 用油少。

光栅立体印刷:光栅是结合数码科技与传统印刷的技术,能在特制的胶片上显现不同的特殊效果。在平面上展示栩栩如生的立体世界,电影般的流畅动画片段,匪夷所思的幻变效果。

这就是利用光栅立体印刷技术制作的产品。它广泛应用于包装装演产品、商业广告、科教卡通、明信片、贺年片、防伪标记、商标吊牌鼠标托、各类信用卡等。还应用于各种产品的装饰、装满。所印图案连续、无接缝,有极好的伪真性。可以在已成形物体的不规则表面上,同时进行多角度立体印刷。

光栅立体印刷

光栅立体印刷是用一种光栅板使图像具有立体感的印刷。

光栅是一张由条状透镜组成的薄片,当我们从镜头的一边看过去,将看到在薄片另一面上的一条很细的线条上的图像,而这条线的位置则由观察角度来决定。如果我们将这数幅在不同线条上的图像,对应于每个透镜的宽度,分别按顺序分行排列印刷在光栅薄片的背面上,当我们从不同角度通过透镜观察,将看到不同的图像。因而通过光栅印刷的产品,我们便得到栩栩如生的三维逼真图片及不同的变画效果

这种印刷品不用任何工具肉眼就可以在二维的平面图像上直接观察出三维立体图像。看着这些产品人们一定很好奇它是怎样制作的呢?人们在观察物体时能自然地产生立体感,是由于人的两眼之间有一定距离。当观察物体时,左右眼从不同角度观察形成两眼光视觉上的差异.构成的各种图像反映到大脑中,便产生远近感和立体感。

印前制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光栅印刷原理,使用柱透镜立体光栅实现立体成像.即利用人的双眼视差和会聚所构成的深度感实现人意识中的立体感。因此理论上讲只有从两个以上不同的观察点取得景物的一组图像方可合成出立体图片。

柱透镜立体光栅由许多结构参数和性能完全相同的小圃柱透镜组成.这一特性使它对图像具有'‘压缩“和“隔离‘'作用。圆柱立体光栅能将从不同角度拍摄到的许多图像以条纹状态记录在同一张图片上。在观看时.也利用同一种园柱立体光栅,使人双眼看到同一景物的两个不同的像于是人的意念中就产生具有视差立体效果的深度图像。柱透镜立体光栅是由平面线形排列的圆柱透镜组成。所以柱透镜立体光栅立体图片应称为单向式自动立体图片.其意义为只能感觉到水平向视差信息。

热转印

热转印是一项新兴的印刷工艺,由国外传入不过10多年的时间。该工艺印刷方式分为转印膜印和转印加工两大部分,转印膜印刷采用网点印刷(分辨率达300dpi),将图案预

先印在薄膜表面,印刷的图案层次丰富、色彩鲜艳,千变万化,色差小,再现性好,能达到设计图案者的要求效果,并且适合大批量生产;转印加工通过热转印机一次加工(加热加压)将转印膜上精美的图案转印在产品表面,成型后油墨层与产品表面溶为一体,逼真漂亮,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但由于该工艺技术含量较高,许多材料均需进口。

热转印工艺应用于各种 ABS 、 PP 、塑胶、木材、有涂层金属等产品表面。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生产热转印膜,通过热压将图案转印到工件表面,提高产品档次。热转印工艺广泛用于塑胶、化妆品、玩具、电器、建材、礼品、食品包装、文具等行业。

丝印

丝印是通过丝网印做网孔把油墨漏印在承印物上。它与凸、平、凹三大印刷相比,印刷更为广泛,优点更多。所使用的油墨种类及承印材料也越来越多。

丝网印刷它不受承印物大小和形状的限制,它可在不同形状的成型物及凹凸面上印刷。--版面柔软富有弹性,是印压力最小的一种印刷。

技术优势

1.承印物多种多样

特种印刷之所以会出现就是由于普通印刷对某些特殊的材料无法处理,所以特种印刷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各种类型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第一,承印物的形状多种多样,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是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特种印刷都可用完成。第二,承印物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纸张还可以是铁皮、塑料、玻璃纸、纸板、木板、陶瓷、玻璃,以及金属品等。第三,承印物的表面性质多种多样,有光滑的、有粗糙的、有凹凸不平的、有整齐划一的等等。第四,承印物的大小尺寸多种多样,大幅面小幅面都有。特种印刷对承印物的兼容性极高,使它可以接受很多普通印刷所不能实现的工作。

2.应用领域十分宽广

特种印刷可以在很多领域使用,如包装印刷、织物印刷、建材印刷、证券印刷、装饰印刷、陶瓷印刷、玻璃器皿印刷等。在这些领域当中,不少领域还是只有特种印刷才能接触的范围,特种印刷在这些领域中甚至可以说是独霸鳌头。

3.独特的印刷效果

特种印刷能做出独特的印刷效果。如立体印刷的立体效果,全息印刷的防伪效果,木刻水印的仿真效果。珂罗版印刷的文物复制效果,液晶印刷的显示与示温效果,以及香味印刷的视觉、嗅觉统一效果等。

4.专有的印刷设备

印刷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特种印刷使用的是专有的设备。专有性虽然决定了这些设备只能用于特种印刷的生产,但是也决定了这些设备是有针对性地从事特种印刷的生产,很好地保证了生产的效率。

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得普通印刷不可能脱离特种印刷单独存在,从而决定了现代印刷术的产业特征:普通印刷加上特种印刷的功能。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印刷概论

印刷概论 印刷工艺设计是对一件产品的印刷制作流程做整体考虑, 从原稿处理到印刷再现产品 的质量要求标准; 从设备、材料等生产技术条件到各工序的工艺方法与工艺操作数据质量, 制定出该产品印刷全部工艺流程的整体施工工艺方案。目的是明确复制的目标, 确定施工措施、工艺方法、操作标准以及全部工艺流程, 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返工, 使生产顺利进行。在印刷作业中印刷工艺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同的印件, 可以采用相应的工艺设计方法。对于稳定的生产技术条件, 一般的系列产品,正常的原稿, 只需要作规范化的常规性设计; 当材料、设备等生产技术条件有较大的改变, 新工艺的推行或是重点产品, 除作必要的试验与试生产外, 还应当分工序做出细致而周密 的整体工艺设计。 在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的整体工艺设计中, 一方面是产品格式与版面布局的常规设计; 另一方面是对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施工方案的设计; 同时还要对重点工序如分色过程, 做出 图像复制调整的详细分步工艺设计。 印刷工艺设计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遵循印制工作的一定规律, 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印刷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为: 产品格式与版面设计→ 总体工艺方案设计→编制工艺施工单→技术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设计方案的评定和实验。 一、产品格式与版面设计 产品格式与版面设计, 主要在整稿工序进行,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接单检查 在进行印刷工艺设计前, 要先审查客户来稿、生产指令、产品格式与版面要求, 检查其是单图版面还是多图版面; 原稿剪裁与放缩比例是否正确; 图片的拼接方式, 文字、底纹、花边等附属图案的要求; 稿件是否齐全, 页码与装订、裁切方式, 印数与印刷版面安排, 以及有无其它特殊要求等。 2. 原稿整理 要对原稿进行整理、归类、清整工作。对有缺陷的原稿, 根据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 进行力所能及的修整及修版工作; 按画面要求, 测定或计算出精确的缩放倍率和准确的裁剪 位置, 标记清楚。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0题 1.八不主义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2.三大主义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3.人的文学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4.双簧戏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5.文学研究会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是年1月10日《小说月报》发表由周作人起草的《文学研究会宣言》,作为发起人署名的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文学研究会的刊物是《小说月报》 主张:“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谴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这是文学研究会对文学的一种基本态度。 6.创造社 1921年7月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先后出版了《洪水》、《文化批判》等刊物和创造丛书。 7.内心的要求 这是创造社多数成员对文学创作的一种共同态度。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提倡过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 8.新月社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 1925年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是新月社的后期,文学上提出“健康”和“尊严”的原则。 9.语丝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主张:“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 10.浅草社 1922年在上海成立,1925年《浅草》停刊后,浅草社同仁和杨晦等在北京成立沉钟社,鲁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1.填空题15个共15分 2.选择题5个共10分 3.名词解释5个共25分 4.简答题3个共30分 5.论述题一个20分 填空题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1917~1927 第一个十年(20年代文学也叫五四文学) 1928~1937.6 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学) 1937.7~1949.9 第三个十年(40年代文学) 2.周作人20年代早期文学观点:独立美与无形功利 3.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4.丁西林的戏剧创作特点 ①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②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③别出心裁的结构。他的喜剧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④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5.孙犁和《白洋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是《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 6.曹禺的《雷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7.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人物:蒲风、穆牧天、任钧(森堡)、杨骚 8.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代表作品:《沉伦》代表作品: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怀鲁迅》《薄奠》 9.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0.文学革命的标志(胡适与陈独秀发表的一篇文章):《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1.鲁迅《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故事新编》的写作手法以及涉及这三部小说的细节 ①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②《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 ③细节: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呐喊》包括《狂人日记》和《社戏》,《彷徨》包括《祝福》《离婚》《伤逝》;《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不周山)《奔月》《铸剑》(眉间尺)《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12.许地山的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创作特点 代表作品:《缀网劳蛛》尚洁:独立、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基督徒,具有博爱的宗教精神。与世无争、处变不惊,淡然从容、宽容大度。同时具有一

印刷概论1~4章节复习

第一章印刷发展史 一、单选题: 1.是发明印刷的前提。 A.语言的产生 B.文字的产生 C.笔的产生 2.是发明印刷术的物质基础。 A.拓石的产生 B.文字的产生 C.笔、墨、纸的出现 3.是发明印刷的技术条件。 A.盖印与拓石 B.文字的产生 C.墨、纸的产生 4.从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印刷实物来看,我国雕印刷术是在时出现的。 A.唐朝初期 B.宋朝初期 C.唐朝末期 5.毕昇发明了,是我国印刷术又一伟大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A.木活字 B.胶泥活字 C.铅活字 二、填空题: 1.谷登堡在的改进、的应用以及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面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谷登堡。 三、简答题: 1.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A 4。A 5。B 二、填空题: 活字材料脂肪性油墨印刷机 三、简答题 答:1)产生了适用于手工刻版的字体,为以后的印刷字体——宋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在印刷、装帧形式上,由卷轴发展到册页; 3)发明了彩色套印术; 4)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图画——版画; 5)发明了蜡版印刷。 第二章印刷概述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透射原稿的是。 A.照片 B.天然色正片 C.印刷品原稿 2.下列不属于连续调原稿的是。 A.照片 B.印刷品原稿 C.国画原稿 3.最为常用的承印物是。 A.皮革 B.玻璃 C.纸张 4.广泛应用于报纸、书刊等纸张印刷中,它占据着印刷工业的主导地位。 A.凸版印刷 B.平版印刷 C.凹版印刷 5.印刷的成品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并具有防伪功能,适合印刷有价证券、精美画册、食品包装等。 A.凸版印刷 B.平版印刷 C.凹版印刷 6.下列哪种原稿最适合做为印刷复制的原稿________。 A.照片 B.天然色正片 C.印刷品原稿 二、填空题: 1.广义的印刷是指从图文载体到印刷成品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和三个阶段。2.是被印刷复制的对象,印刷必须以为基础。 3.制成的印版上吸附油墨的部分为,也称印刷部分,不吸附油墨的部分为,也称为非图文部分。 三、名词解释: 1.印刷 2.天然色正片 3.平版印刷 4.凸版印刷 5.凹版印刷 6.孔版印刷 7.无版印刷

(完整word版)自考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2016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第Ⅰ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 A.散文 B.小说 C.童话 D.诗歌 【答案】B 【解析】叶绍钧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小说。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2.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A 【解析】在冯至的诗艺探索过程中,可以见出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海涅《还乡集》的影响。 【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诗歌创作 3.台湾作家赖和的小说《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 A.台湾乡土风情 B.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C.商场争斗 D.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 【答案】D 【解析】赖和对台湾方言的成功运用,使赖和成为台湾新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并 代表了台湾新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杆“称仔”》主要写的是台湾民众反抗日本警察。【考点】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小说创作 4.发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主要社团,除了创造社,还有()。 A.太阳社 B.未名社 C.文学研究会 D.沉钟社 【答案】A 【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5.“左联”成立后,第一次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理论家是()。 A.夏衍

B.周扬 C.冯雪峰 D.茅盾 【答案】B 【解析】周扬发表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6.30年代初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次大的论争中,代表了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被称 为“第三种人”的是()。 A.胡秋原 B.林语堂 C.苏汶 D.周作人 【答案】C 【解析】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苏汶自称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为胡秋原辩解,展开论战。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考点】30年代文学——概述 7.茅盾《子夜》中为资本家效劳的鹰犬形象是()。 A.赵伯韬 B.屠维岳 C.吴荪甫 D.冯云卿 【答案】B 【解析】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作者对这一形象赋予了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 【考点】30年代文学——矛盾 8.曹禺笔下充满生命强力的形象仇虎出自()。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答案】C 【解析】在《原野》里,以莽莽苍苍的原野,沉郁的土地为背景,描写了“充满强烈生命力的汉子”仇虎等人物,表达了对原始生命力和野性的赞美。 【考点】30年代文学——曹禺 9.被叶绍钧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名作是()。 A.《凤凰涅槃》 B.《再别康桥》 C.《死水》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印刷概论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印刷品按照服务对象分为出版印刷、广告印刷、包装印刷和——印刷四大类 A、单页印刷 B、画册印刷 C、特种印刷 D、书籍印刷 2、b。 不属于非印刷类平面设计的是 A、网页设计 B、折页设计 C、电子书籍 D、彩色喷绘 3、d。 印前出版的步骤不包括下列哪步骤 A、出片制版 B、打样 C、扫描 D、上光 4、d。 下列不是报纸广告的特点是哪个 A、发行量大 B、受众稳定 C、可采用连载的方式发布信息,方便保存 D、印刷精美 5、a。 杂志广告的优势是以下哪个 A、拥有特定的阅读群体 B、受读者文化水平的限制 C、阅读注意度低 D、印刷不够精美 6、b。 样本广告的内容不包含下列哪个 A、企业形象宣传 B、电影海报 C、政府服务宣传 D、产品展示 7、d。下列哪个不属于广告样本的形式 A、单页 B、折页 C、插页 D、教材书 8、a。 哪项技术是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 A、雕版印刷 B、结绳记事 C、拓石 D、活字印刷 9、b。 下列我国的印刷实物有明确日期保存下来最早的是 A、道教的符咒 B、《金刚经》 C、《九经》 D、钟鼎文 10、RetEncryption(D)。 1.纸张不是由下列哪个选项组成 A. 植物纤维 B. 填料 C. 胶料 D.颜料 11、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常见的书刊装订的加工方法是哪一个 A. 铁丝订 B. 有线订 C. 锁线订 D. 无线胶订 12、RetEncryption(B)。 下列哪项不属于是指在印刷品上进行表面整饰 A. 上光 B.装订 C. 覆膜 D. 烫箔(压凹凸) 13、RetEncryption(A)。 图像的清晰度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A. 指层次边界的过渡厚度和高度 B. 指相邻两明暗层次之间 C. 尤其是细小层次之间的明暗对比差别,即细微反差是否清楚明晰 D. 层次轮廓边界的虚实程度 第1页共20 页

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

概论 关于课程 一、互相介绍:点名 二、文学与广告的联系: 广告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它可以用来辨识、提供信息、互通有无、帮助销售、说服大众等等。除了具体的效能之外,广告可以说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透过图片、影像、文字、声音等元素的连接搭配以引起大众的目光以及注意,而其中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广告的创意表现,因此我们说广告是创意产业。重视美感基础和创意思考是广告和文学的相同之处,也是开设这门课程的起点。 杨振昆:昆明风驰广告(集团公司副总裁,2000年风驰与李嘉诚和记黄埔联营机 构香港上市公司TOM集团合资,并组建了分公司遍及全国十六个城市的TOM户外传媒集团,并出任集团副总裁。中国杰出广告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多次应邀在中国广告高峰论坛作演讲嘉宾,媒体也多次专访,频频曝光。生前是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坦言,是利益促使他下海,也坦言“文学的功底会帮广告很好的忙;说不定广告提供的人生经历将会成为生长真文学的土壤。” 江南春:广告界的传奇人物,他在全国高档公务楼宇遍设液晶显示屏广告,组建了“分众传媒公司”,并争取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市,身价一路攀升达数十亿美元。曾经是诗人,出过诗集。 (一文学与广告都以引起读者(受众的审美反应为目的: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有这样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很努力的样子。”朱自清的笔墨饱含着这样真挚的感情,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

印刷概论试题和重点

印刷概论试题练习 1. 红色的补色是_____C___。 A.青色 B.品红色 C.黄色. 2. 卷筒纸式胶印机是哪种形式的印刷机?A A.圆压圆 B.圆压平 C.平压平 D.不一定 3. 对计算机要求最高的印前工序是。A A.图像处理 B.图形制作 C.排版处理 D.文字处理 4 理论上20%青、20%品红,叠印后的颜色为色。C A.深蓝 B.深绿 C.浅蓝 D.浅绿 5. 理论上50%青、50%品红、50%黄,叠印后的颜色为色。C A.黑 B.白 C.灰 D.蓝 6. 目前连续调彩色图像印刷复制时,要采用下列哪组油墨印刷?B A.红、绿、蓝、黑 B.青、品红、黄、黑 C.青、品红、黄、灰 D..红、绿、蓝、白 7. 下列油墨中,哪种油墨属于专色油墨?A A.金色 B.品红色 C.黄色 D.青色 8 纸张的重量通常用克重表示,标准规定用表示B。 A.g/m B. g/m2 C.kg/m2 D.g/cm2 9广泛应用于报纸、书刊等纸张印刷中,它占据着印刷工业的主导地位。B A.凸版印刷 B.平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0. 全张纸沿长边方向一折二,再沿长边方向一折二,其折后的纸张开本为。C A.对开 B.三开 C.四开 D.八开 11. 下列油墨中,哪种油墨属于专色油墨?D A.青色 B.品红色 C.黄色 D.大红 12. 标签印刷目前主要采用印刷。A A.凸版 B.孔版 C.凹版 D.平版 13. 圆球物表面印刷,主要采用印刷。B A.平版 B.丝网 C.凹版 D.柔版 14. 纸张的规格尺寸中,国际标准A4纸的大小相当于我国标准纸张的大小。C

A.4开 B.3开 C.16开 D.32开 15. 最为常用的两大承印物是。C A.皮革和纸张 B.玻璃和塑料 C.纸张和塑料 D.木材和纸张 16. 在四色印刷中,主色版的网点角度通常置于度。D A.75 B.15 C.90 D.45 17. 500张全张纸即为纸。B A.1刀 B.1令 C.1组 D.1色令 18. 下列所示的胶印工艺流程中,是正在发展中的先进工艺流程。A A. B. C. D. 19. 以色标为原稿,经扫描、处理、输出后,其品红阳图胶片上的明暗变化如所示。B A. B. C. D. 20. 激光照排机是输出的印前设备。C A.校对样张 B.印版 C.胶片 D.原稿 21. 颜色的是以反射或透射光线接近光谱色的程度来表示的。B A.灰度 B.色相 C.明度 D.饱和度 22. 下列不属于连续调原稿的是。B A.照片 B.印刷品原稿 C.国画原稿 D.天然色正片 23. 彩色印刷色合成的原理是原理。A A.色料减色法 B.色光加色法 C.分色 D.加网 24. 在四色版中,网点角度置于90度的色版是。D A.K版 B.M版 C.C版 D.Y版 25. 《印刷概论》课本采用的是________。B A.骑马订 B.胶粘订 C.线订 D.缝线骑马订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印刷概论》课程标准

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印刷概论 课 程 标 准 2018年7月10日

目录 一、课程介绍--------------------------------------------------------------------1 (一)前言-----------------------------------------------------------------------1 (二)课程性质-----------------------------------------------------------------1 (三)课程基本理念-----------------------------------------------------------2 (四)课程设计思路-----------------------------------------------------------3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3 (一)印刷概论课程总目标--------------------------------------------------3 (二)印刷概论课程内容与目标--------------------------------------------4 三、实施与建议-----------------------------------------------------------------8 (一)教学建议-----------------------------------------------------------------9 (二)评价建议-----------------------------------------------------------------9 (三)教材编写建议-----------------------------------------------------------9 (四)学科阅读书目推荐建议-----------------------------------------------9

《印刷概论》考试题1

《印刷概论》期末考试题A卷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表示文字字号的大小,我国采用以 ( ) 为主。--------------------------() A. 点制 B. 号数制 C. 级数制 D.point 表示 2. 单位长度中包含的网点的个数称为网点的 -------------------------------------( ) A. 粗细度 B. 疏密度 C. 线数 D. 密度 3.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喷、印)上一层--------------------------------------( ) A. 无色透明的涂料 B. 白色的光油 C. 半透明的涂料 D. 黑色的涂料 4.下列哪种印刷不一定需要印版------------------------------------------------() A.平版印刷 B.凸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数字印刷 5.下面哪种印刷方式利用网纹辊来传递油墨---------------------------------------() A.凹版印刷 B.凸版印刷 C. 柔性版印刷 D.孔版印刷 6. 在哪个朝代将发明了彩色套印术-----------------------------------------------( ) A. 唐代 B. 宋体 C.元代 D. 清代 7. 激光照排机承担的功能是-----------------------------------------------------() A. 文字录入 B. 排版 C. 图像扫描 D. 输出 8.()发明的铅金活字印刷?------------------------------------------------() A.王祯 B. 毕昇 C. 华燧 D.谷登堡 9. 色光相加,红光与蓝光等量叠加得---------------------------------------------() A. 黄光 B. 品红光 C. 青光 D. 白光 10. 表示文字字号的大小,我国采用以 ( ) 为主。---------------------------() A. 点制 B. 号数制 C. 级数制 D.point 表示 11. 单位长度中包含的网点的个数称为网点的 --------------------------------------( ) A. 粗细度 B. 疏密度 C. 线数 D. 密度 12.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是()发明的?--------------------------------------() A.王祯 B. 毕昇 C. 华燧 D.谷登堡 13.将单页排列纵使成一张印版大小的幅面的过程称为-------------------------------() A.输入 B .组版 C .拼大版 D. 输出 14.下面哪种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印刷术---------------------------------()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及五四新文学(1917-1927) 一、知识点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作用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语相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和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注意辩驳,从而引起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人的文学》,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文学,所谓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此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国外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4、文学创作 代表作家作品:鲁迅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了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吃人的本质,之后的孔乙己,药等小说,都显示了深切思考和完整的现代小说特色,《新青年》《新潮》《学灯》等报刊上陆续推出一些新的文学作家及作品,如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渔家》、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明明鸟》、王统照《春雨之夜》、郁达夫《沉沦》,诗歌方面有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这些都是于1919-1922发表的,虽不够圆熟,但是都充满个性解放、民族解放的精神,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现代性品格。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1、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叶绍钧、等12人,创作主旨为“为人生”,强调写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2、创造社,1921年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学生,主要刊物有《创

印刷概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章《印刷概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印刷的定义和印刷的要素、印刷发展史,现代印刷技术,而至关重要的是要懂得印刷的原理工艺和大概的流程。 2、现代印刷技术中按版材分出的:平、凹、凸、孔常见的印刷技术。 3、现代数码印刷技术,CTP数码制版技术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要达到教学目的其难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职业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有动手能力,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关键是学校不可能全部模拟实际印刷生产现场,要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教学效果这就是的工作重点。 2、要用多媒体多模拟和拍摄生产现场,解决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光听和看还不行要创造条件要学生动手,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去体验一些技术关键。 3、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分析和批改作业中获取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我们的授课内容,对于学生在写作业时暴露的问题,要在第二天上课时予以纠正和讲解,对于普遍存在的理解误点,要详细讲解,直至弄懂弄通,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程重点和要点知识。 三、教学内容 1、《印刷概论》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术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2、印刷术从发明至今,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印刷的范围越来越广,书籍、报刊、杂志、资料、画片、地图、货币、单据、商标、电路板等,无一不是印刷的产品。印刷业已是现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行业,是人类文化、信息交流的有力工具,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节印刷技术发展史 1、印刷术的萌芽——印章、拓石 印章:俗称“戳子”,现称图章。 “拓石”复制的方法最初是从正写阴文取得正写文字,大约到了北魏时,又出现了从正写阳文取得正写文字的拓石复制方法。 由于大印章的出现和拓石方法的改进,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和技术上的条件。所以,“印章”和“拓石”的出现是印刷术的萌芽。 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雕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 1.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主要内容: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双簧信》提出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 3.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4.1921年1月,北京,文学研究会,创作,人生派或为人生文学 5.语丝社,语丝文体,湖畔诗社,情诗闻名。 6.林纾,文言小说,《荆生》《妖梦》 7.新文化的先驱,蔡元培、李大钊、 8.学衡派。提出,仓明国粹,融化新知 9.章士钊《甲寅》 10.《台湾日报》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摇篮。 11.鲁迅,1918年5月《新青年》强调,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改造国民性问题。《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标志者五四新文学创作伟大的开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揭露了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的吃人本质。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的精神。大胆的提出“从来如此,便对么”最后,狂人期望未来,瞩目下一代,发出了“救救孩子”呐喊。 12.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13.《野草》还对病态的社会和黑暗的现实进行了无情的针砭和批判。 14.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和《而已集》 15.王统照,美和爱来弥合缺陷,净化人说。真正能够“冷静的谛视人生,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着灰色的卑锁的人生。 16.许钦文的《鼻涕阿二》,《惨雾》冷峻而沉重,为人民描述了一场乡村的惨酷场景。《活鬼》嘲讽了旧中国乡村的小孩子娶打媳妇的风俗习惯。 17.蒋光赤代表作品《少年漂泊者》与《短裤党》等。在中国文学史最早塑造了革命的形象。 18.1922年,台湾就开始出现新文学的小说创作、 19.赖和,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也是称作“台湾的鲁迅”。 20.叶绍钧,《校长》《前途》《外国旗》《潘先生在难中》,表现了小市民知识分子的自私与猥琐。他也是中国现代通话创作的开创者,代表作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1.郁达夫,《沉沦》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他和他的创造社,“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30年代。他的关注中心由早期的“性”的苦闷的描写转移到了“生”的苦闷的思考。1932年的短篇小说《迟桂花》,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层感受代替了青春期单纯的性苦闷,恬淡平和的艺术旨趣代替了热烈与感伤的情绪袒露。 22.新诗运动从诗体解放下手,其关键是“诗体大解放”。所谓“诗体大解放”,就是“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谱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23.胡适,《尝试集》,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24.朱自清曾与刘延陵,叶绍钧。俞平伯。在1921年组织了“五四”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 25.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 26.小诗,小诗的形成受到了日本的短歌,俳句和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最早的小诗

印刷概论资料整理

印刷概论资料整理 第一章概述 1.印刷术发明的几个重要转折点? 答:萌芽:“印章”和“拓石”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印刷术发明的萌芽。 诞生: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唐朝初年)。 发展:毕昇的活字版印刷(泥活字) 王祯木活字 传播:公元7世纪开始,印刷术从中国向外传播。 进一步发展:德国人谷登堡的铅合金活字排版印刷 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 2.传统印刷有几种要素?各要素在印刷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原稿:原稿是制版、印刷的基础,原稿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印版:印版时用于传递油墨到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信息的载体。 油墨: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成像物质。 承印物:承印物是指接受油墨或其他黏附性色料后能形成所需要印刷品的各种材料。 印刷机械:印刷机械是指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 3.原稿大致可分为几种?它们各有何特征? 答:①反射原稿,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②反射线条原稿,以不透明材料为载体,由黑白或彩色线条组成图文信息的原稿③照相反射线条原稿,以不透明感光材料为载体的线条原稿④绘制反射线条原稿,以不透明的可绘画材料为载体,由手工或机械绘(印)制的线条原稿⑤反射连续调原稿,以不透明材料为载体,色调值呈连续渐变的原稿⑥照相反射连续调原稿,以不透明的可绘画材料为载体,由手工或机械绘(印)制的连续调原稿⑦实物原稿,复制技术中以实物作为复制对象的总和⑧透射原稿,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⑨电子原稿,以电子媒体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 4.印版是如何分类的? 答:按版面的特征和传递油墨的方式方法:凸版、平版、凹版、孔版。 按制版材料:金属版和非金属版 ①凸版,印版上的空白部分凹下,图文部分凸起并且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高低差别悬殊。②平版,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差,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 ③凹版,印版上图文部分凹陷下去,空白部分凸起来并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版面的结构形式和凸版相反。④孔版,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可以用油墨漏印至承印物上的孔洞组成,而空白部分则不能透过油墨。 5.印刷工业有何特点? 答:①大众性②政治性③严肃性④机密性⑤工业性⑥科学性⑦技术性⑧艺术性 6.从不同的角度对印刷分类。 答:印刷有直接印刷和间接印刷两大类。 按印版形式分:凸版、平版、凹版和孔版 按印刷品的颜色分:单色印刷、多色印刷 按印刷品的用途分:书刊印刷、报纸印刷、广告印刷、钞劵印刷、地图印刷、包装装潢印刷、特种印刷 第二章色彩基础 1、了解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并懂得它们各自的加合规律。区分色光加合法和色料减色法的异同。 答:三原色光等量混合时存在如下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