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熏洗方(各种关节炎)

中药熏洗方(各种关节炎)

中药熏洗方(各种关节炎)
中药熏洗方(各种关节炎)

痛风熏蒸方1号

急性期湿热互结,郁于关节,气血壅滞,经络不通。

中药熏洗l号:苍术,黄柏、牛膝、忍冬藤、丹参、赤芍、防己、茵陈。茵陈、忍冬藤清热利湿解毒;

黄柏清下焦湿热;

牛膝引药下行;

丹参、赤芍活血化瘀;

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缓解期脾虚失健,湿浊内生

中药熏洗2号:党参、白术、茯苓,薏米、山药、木瓜,灵仙、土茯苓、秦皮。

党参健脾益气,茯苓、薏米、山药、白术健脾渗湿,木瓜、灵仙祛湿通络,土茯苓、秦皮即能清湿热之余邪,又能促进尿酸排泄。

方法

将药物研粗末,装入布袋中,先加冷水浸没药物,20min后加水煎至30rain,然后倒入足浴木桶中,水温39-41℃为宜,将患肢放入药液中,时间为20min,10天为1个疗程。

3号方(痛风)

中药熏洗方(红花10g,天麻15g,川牛膝、伸筋草、土茯苓30g,稀莶草50g),每日l剂,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与开水加入桶中,先熏蒸后泡洗,早晚各1次,每次45min,连续治疗1周。

4号方(骨关节炎)

艾叶、细辛、红花20g 苍术、伸筋草、透骨草、桂枝、威灵仙30g

生乳香40g 生没药50g

煎为一付qd泡疼痛关节、连用十付一疗程

5号方(类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如下方煎煮后让患者熏洗病患部位。

伸筋草、红花、杜仲、路路通、细辛、防风10g;赤芍、独活、川芎、续断、秦艽、淮牛膝15 g;鸡血藤、没药20 g,

上述药物一剂共煎成1 000 ml,一个部位每日泡洗一次,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3个月为一疗程。

6号方(慢性肾衰竭)(金匮肾气丸)

地黄108g,茯苓78g,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车前子27g,附子4.5g

以上十味,每100g粉末加水煎为100ml,熏蒸每日两次,双侧肾盂处(即双肾区),熏蒸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温度38至42℃,治疗期间适量补水。

中药熏蒸加牵引治疗颈椎病

熏蒸药物:桂枝葛根乳香当归川芎川乌草乌各15g 地鳖虫桃仁红花威灵仙各10g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各30g 三棱莪术各10g,食醋10ml。

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

熏蒸药物: 苏木、当归、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路路通各30 g,川椒20 g,地龙干、鹰虫、桂枝、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 g. 治疗颈肩腰腿痛方1

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桑寄生30g 、当归15g ,川芎15g、赤芍15g、苍术15g、威灵仙20 g、木瓜15g、仙灵脾15g、草乌l0g、独活30 g、川牛膝20 g、鸡血藤30 g. 滋补肝肾生地12g、丹皮10g ,LLI 药15g、山芋肉、15g、云菩12g、泽泻12g、旱莲草15g、女贞子15 g。

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温通汤组成:红花、透骨草、桂枝、桑枝.伸筋草、川牛膝、木瓜,艾叶、生川乌、生草乌、花椒、刘寄奴、五加皮、荆芥、防风,海桐皮,当归.威灵仙各等份将上药按比例粉碎成粗粉并混匀、用时首次取药粉500g,加水8一10倍煎煮熏蒸:以后每次加药粉50g,水适量,复煎,每用l0次重新换药1次

中药熏蒸腰推间盘突出症

方剂组成,透骨草20g、苏木10g、红花12g、牛膝10g、三棱12g,羲术12g、秦艽12g、麻黄12g、桂枝15g、丝瓜络20g,可随证加减:血癖型可加川芍、鸡血藤;风寒湿型可加细辛、小茴香;肾虚型可加杜仲、枸祀子。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桂枝、防风、伸筋草、透骨草、川乌、草乌各30g,红花、川芎、牛膝、红花各50g.

治疗前列腺增生

黄芩、连翘、蒲公英、大黄、黄柏、赤芍、川乌、草乌、甘草、杜仲、木瓜、防风、秦艽、乳香、没药置于标准型中药熏蒸汽控治疗器的高压锅内煎煮30米min,以药液蒸汽熏蒸会阴。

治疗尿毒症皮肤痰痒症

由地肤子、大黄各100g,葛根35g,桂枝30g,生姜15g,蝉衣50g.

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

苦参20g、百部15g,冰片3g、当归30g。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能促使血液循环,通络活血。

中药熏蒸可防治腿脚麻木。中药熏蒸可激活腿部神经末梢,疏通腿部经络,消除腿脚麻木,并可防治手脚冰凉。

中药熏蒸可防治高血压。中药熏蒸可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清除血管壁上的血脂,排出血管垃圾,增强血管弹性,促使血流通畅,从而使血压平稳。

中药熏蒸禁忌症:

(1)高血压、心脏病、急性脑出血、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等

患者;

(2)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

(3)妇女妊娠及月经期;

(4)急性传染病;

(5)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

(6)对药物过敏者。

中药熏蒸注意事项:

(1)中药熏蒸过程中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严防出汗虚脱或头晕,若有不适,立即停止熏蒸;(2)中药熏蒸温度以38℃~42℃为宜;

(3)中药熏蒸时间每次不宜超过半小时;

(4)中药熏蒸治疗过程中应适当饮水;

(5)老人和儿童应有专人陪护;

(6)冬季熏蒸后走出室外应注意保暖。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方:肉桂40g,威灵仙40 g,川芎40 g,丁公麟30g,马钱子30 g,羌活、独活各30 g,药酒:追风止痛酒(本院自制),白花蛇1条,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芎10g,防风10 g,麻黄10 g,细辛10 g,制乳、没各10g鲜姜10片,60'白酒50 ml浸2周滤出备用。五虎除痹汤:全虫3 g,地龙15 g,娱松2条,僵蚕10 g,玄驹(黑蚂蚁)10g,桂枝15g,附片l0g.麻黄6 g,熟地20g,酒白芍30 g,当归15g,甘草10g组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药袋的方剂为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防风、透骨草、牛膝、杜仲、乳香、没药、当归、川芍12味药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中药武当追风胜湿液熏蒸治疗,方剂为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独活、伸筋草、秦艽、四叶参、丁香各30g,桂枝、木瓜、黄芪、石斛、姜半夏、丹参、姜黄各15g。

关节疼痛--阴虚化热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疼痛,受累关节红肿热痛,们之灼热,僵直不利,活动受限,或身热而赤,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或洪实有力。治则:育阴清热活络。组方:细生地15g,嫩桑枝30g,京知母12g,忍冬藤20g,伸筋草15g,地骨皮12g,川牛膝10g,土茯苓10g,生杜仲15g,盐黄柏15g,毛苍术15g,黑玄参10g,晚蚕砂10g,夜交藤15g。关节疼痛--痰队络脉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重着酸困,屈伸不利,局部肿胀,晨僵无力,肢体渐萎,舌淡,脉细涩。治则:姆痹涤痰祛癖。组方:威灵仙15g,清半夏12g,白芥子10g,嫩桑枝3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细辛10g,苏木15g,红花15g,川牛膝15g,海风藤10g,制乳没各10g。 关节疼痛--气滞血疡证 临床表现:阴雨天疼痛加剧,少气乏力,倦怠,面色无华,关节疼痛,如针锥刺人,痛有定处,伸屈不利,形体消瘦,腰膝酸软无力,舌黯或有痕斑,少苔,脉细弱或细涩。治则:益气活血化滞。组方:全当归20g,赤白芍15g,炒桃仁20g,牡丹皮20g,生姜15g,川军15g,苏木10g,红花10g,紫草10g,乳香15g,没药15g,乌药10g,秦艽20g,汉防己10g,雷公藤20g,狗脊10g。 关节疼痛--寒湿内停证 临床表现:受累关节肿痛,僵硬或畸形,活动受限,挛缩拘急,剧痛难忍,夜间尤甚,皮温降低,口渴喜热饮,喜暖畏寒,遇冷则重,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紧。治则:宜痹化湿通络。组方:当归20g,黄茋20g,独活25g,川羌活15g,伸筋草10g,透骨草15g,秦艽15g,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1-94 ) (1 )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 (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 (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 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 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 C、单关节炎发作 D观察到关节发红 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H、可疑的痛风石 I 、高尿酸血症 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 1 、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3、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肿胀不甚,局部不热,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或见 皮下结节或痛风石,肌肤麻痹不仁,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濡缓。

中药熏洗方(各种关节炎)

痛风熏蒸方1号 急性期湿热互结,郁于关节,气血壅滞,经络不通。 中药熏洗l号:苍术,黄柏、牛膝、忍冬藤、丹参、赤芍、防己、茵。茵、忍冬藤清热利湿解毒; 黄柏清下焦湿热; 牛膝引药下行; 丹参、赤芍活血化瘀; 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缓解期脾虚失健,湿浊生 中药熏洗2号:党参、白术、茯苓,薏米、山药、木瓜,灵仙、土茯苓、皮。 党参健脾益气,茯苓、薏米、山药、白术健脾渗湿,木瓜、灵仙祛湿通络,土茯苓、皮即能清湿热之余邪,又能促进尿酸排泄。 方法 将药物研粗末,装入布袋中,先加冷水浸没药物,20min后加水煎至30rain,然后倒入足浴木桶中,水温39-41℃为宜,将患肢放入药液中,时间为20min,10天为1个疗程。

3号方(痛风) 中药熏洗方(红花10g,天麻15g,川牛膝、伸筋草、土茯苓30g,稀莶草50g),每日l剂,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与开水加入桶中,先熏蒸后泡洗,早晚各1次,每次45min,连续治疗1周。 4号方(骨关节炎) 艾叶、细辛、红花20g 苍术、伸筋草、透骨草、桂枝、威灵仙 30g 生乳香 40g 生没药 50g 煎为一付 qd泡疼痛关节、连用十付一疗程 5号方(类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如下方煎煮后让患者熏洗病患部位。 伸筋草、红花、杜仲、路路通、细辛、防风10g;赤芍、独活、川芎、续断、艽、淮牛膝15 g;鸡血藤、没药20 g, 上述药物一剂共煎成1 000 ml,一个部位每日泡洗一次,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3个月为一疗程。 6号方(慢性肾衰竭)(金匮肾气丸) 地黄108g,茯苓78g,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车前子27g,附子4.5g 以上十味,每100g粉末加水煎为100ml,熏蒸每日两次,双侧肾盂处(即双肾区),熏蒸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温度38至42℃,治疗期间适量补水。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 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两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痛风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类型,中药治疗、西药治疗、茶疗、食疗等。各种方式,也无所谓哪种比较好,就看你需要哪些功效了,都得有所取舍。像西药,见效会比较快,但是副作用就会很大,食疗比较方便,中药的话居中,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效果也会比食疗好。在这里就介绍两种痛风性关节炎中药处方。 1.清热利湿除痹方 配方:忍冬藤50g,薏苡仁、土茯苓、败酱草、车前子各30g,蚕沙、虎杖、延胡索、刘寄奴、苍术、赤芍、黄柏及玄参各15g。 药理: (1)、土茯苓、车前子利湿解毒消肿; (2)、黄柏清下焦湿热; (3)、薏苡仁、忍冬藤、败酱草清热解毒; (4)、刘寄奴、赤芍、虎杖、玄参清热凉血化瘀; (5)、苍术健脾除湿,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 (6)、蚕沙怯风和中化湿; (7)、延胡索活血止痛。 功效:清热除湿,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使病瘀解除,关节滑利。 2.四妙勇安汤

配方:金银花、玄参、当归、生甘草四味药组成。 药理: (1)、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玄参清热滋阴,软坚散结; (3)、甘草具有泻火解毒之功为佐使,增强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并能调和诸药; (4)、当归能活血怯瘀,通利血脉,能行血气,散瘀滞,怯瘀生新,濡养四肢肌肉、筋骨。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清热利湿除痹方及四妙勇安汤,都是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从中药的角度配药,以调节为主,治标更在治本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 护理方案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寒湿痹阻证:膝关节冷痛重着,伸屈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二)气滞血瘀证:膝部痛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三)肝肾亏虚型:膝部疼痛缠绵日久,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可垫软枕。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可住双拐,减轻关节负重。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膝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见穴

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它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中频脉冲、红外线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推拿治疗与自主功能锻炼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是否肿胀等情况。 3.卧床休息,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在膝下垫软垫,增加患者舒适度。 4.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坐位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三四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三四分钟。每天可做三四遍。

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得针灸治疗 痛风得针灸治疗:对于痛风得治疗有很多得方法。但就是由于人们对痛风认识得不够,导致了治疗得最佳时机。痛风得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同时受累得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与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治疗原则就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得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 痛风- 【概述】 痛风就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得疾病,以男性为主,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得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与关节畸型,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炎肾炎与尿酸肾结石形成等一系列病症,其中原发性痛风最首得就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好发于下肢关节,数小时内可达到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热痛,且以半夜起病多见,持续数天至数周完全缓解,但可反复发作。为针灸治疗得主要对象。本病在我国以往为少见病,近年由于营养条件得改善,平均寿命延长,发病例有增多趋势。西医虽有特效药物,但由于缺乏病因治疗,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1981年[1]。但之后一直未见报道,直至1991年才有大量临床文章见诸刊物。据不完全统计就达近20篇之多。在治疗方法上,除体针外,尚有梅花针或三棱针刺血、火针法、拔罐、皮内针及耳针等,亦有配合推拿或内服、外敷中药进行治疗得。治疗对象则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主,亦有治疗痛风石沉积者、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且不少病人经一年以上随访未见复发,表明有较好得远期疗效,故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推广价值。【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2、合谷。 (二)治法 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完整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以7~10天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

颈肩腰腿痛科中药熏洗方

颈肩腰腿痛科中药熏洗方 透骨草30g,伸筋草30g,威灵仙30g。五加皮20g,千年健20g,海桐皮20g,制川乌20g,制草乌20g,苏木10g,艾叶10g,片姜黄10g,川椒10g,白芷10g,三棱20g。莪术20g,红花10g,牛膝20g。用法:水煎熏洗患部,日二次,每次40分钟。 中药熏洗疗法是舒松关节筋络,疏导腠理,流通气道,活血止痛,利用热量和中药的药性对神经感受器的刺激作用。从体表至体内产生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加之中药离子渗透至病灶,在病灶组织周围形成足够的药物浓度,促进新陈代谢,去陈生新,从而使局部炎性物吸收、解痉,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起到良好的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益蜀痹止痛,软坚散结之功效熏洗药方: (1)活血舒筋洗药 组成:当归30、赤芍30、茜草30、透骨草30、艾叶30、川椒30、桑枝30克。 功效与适应症:跌打损伤初中晚期均可。 用法:把上药用布包裹缝成枕头形,拍平。 锅内加水,把药枕放入,水淹没药枕为止,烧开即可,拿出控下水,

放凉一会至50---60度。在患处垫上毛巾,再热敷,防止烫伤。每次用完后,把药枕水控干,放干燥处保存待用。 熏洗热敷患处20--30分钟,药汤泡脚20分钟,每付药用7--15天。每日一次。 (2)活血通络洗药 组成:当归30、赤芍30、茜草30、透骨草30、艾叶30、川椒30、桑枝30、干姜50、羌活30、独活30、姜黄30、红花30克。 功效与适应症: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用于跌打损伤后期,或兼有痹症者(风湿、类风湿、骨刺、关节炎等皆用此方)。 用法:风湿、骨刺等患者, 余下与(1)相同,略。 (3)消炎止痒洗药 组成:当归30、赤芍30、茜草30、透骨草30、艾叶30、川椒30、桑枝30、连翘30、黄芩30、黄柏30、桑寄生30克。 功效与适应症:活血、消炎、止痒。用于因外敷药引起的皮肤过敏而红肿痛痒(用于因贴膏药引起的皮肤过敏)、或因跌打损伤初期肿痛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探讨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障碍,因高尿酸血症所致的关节炎。现代医学将痛风归属于新陈代谢病中,同其他因免疫反应所致的关节炎区别开来。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并无痛风性关节炎之病名,在元代朱丹溪的著作《格致余论·痛风论》中出现过痛风之名称。本文从中医理论对此病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利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和提高。 1.2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常在夜间痛醒,轻者数天内可自行缓解,有的仅发1次,有的反复发作。两次发作间歇期可长达数月或十数年之久。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拒按,活动受限,系因湿痰流注关节所致,重者关节腔可抽出黄色积液,镜检可见结晶。缓解期红肿热痛消退,活动如常,其来急去快的特点与一般痹证不同。反复发作湿痰在关节处不能排改者则间歇期愈来愈短,甚至经久不消,导致关节骨骼破坏,永久残废。皮下痛风结石经久不消,有的愈积愈大愈多,甚至可破溃流出白色浆液是为湿痰积聚之证据。 1.3 治疗1.3.1 饮食控制:一般痹证不需严格控制饮食,本病的发作与饮食不节有密切关系,需控制高嘌呤食物,仅能进食蛋、牛奶补充营养,急性期过后,视排出湿浊的能力进食。1.3.2 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当以清热利湿,化痰泄浊,活血通络为主。处方:三妙丸加减。药物:苍术、黄柏、川牛膝、苡仁、茯苓、泽泻、车前草、秦艽、萆薢、白芷、独活、益母草、赤芍等。加减: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有瘀血者加丹参、川仙子芎、延胡索;痛肿剧烈者加入山慈茹10~20 g,加强消炎镇痛,因山慈茹有毒性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降低,故中病痛减即止,不能久服。如有高血压头痛眩晕者加钩藤、杜仲、川芎、白芍,心功能差者加玉竹、细辛,肾功能差者加黄芪、淫羊霍、女贞子、川芎或大黄。1.3.3 慢性期:病久,发作频繁,肿痛不消,结节较多,关节破坏,关节周围有瘀斑,长期不能活动体质较差者,以健脾利湿,燥湿化痰,活血化瘀,补肾壮骨为主。处方:薏苡仁汤加减。药物:薏苡仁、姜独活、苍术、萆薢、土茯苓、细辛、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川芎、红花、当归、淮牛膝、骨碎捕、淫羊霍、补骨脂等。加减:皮下结节多者加胆南星、半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其余按急性期法加减。本病用以上治法大多可获缓解。 2 结果 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3例,其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 3 讨论 中医学中虽然没有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名,但也有类似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的描述。如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记载:“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相当于中医的“痹症”、“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学认为:痹证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畅通,因而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等一类疾病,均称痹证。本病主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不和而成。《素问·痹论》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三邪感受大都合并而来,但常有偏胜,故临床证候应有区别。此外常有一种热痹,多属邪郁化热所致。现代医学的风湿热、痛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均属痹证范畴。而过多的尿酸则是一种不该有的痰浊、湿浊,是以中医认为原发性痛风的主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脾的运化功能有缺陷,所以痰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缓慢,以致痰浊内生。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遭受外伤,则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虽属痹症,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别于一般痹症。本病多由过食高粱厚味、嗜酒而生湿,湿痰流注关节,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过食肥甘醇酒而使脾失健运,则水湿内聚为患。本组病例发作前均有过食高梁厚味及饮酒史。此二者均可在体内生成水湿痰饮,痰湿随气血流窜,流注关节则关节肿胀发炎,流注皮下组织软骨、筋膜、韧带则形成结节即为痛风结石。湿痰聚久化热,故关节红肿热痛。湿性重浊故发病之初多在足部及下肢,病久才波及上肢,一般不侵犯脊柱。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详细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楚向东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根据60岁以上的成人中总计有10%~15%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此病与心血管疾病、创伤并列前3位,每年需手术治疗者达几十万人。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随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结合实际,在祖国医学中积极探讨、寻找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很有意义。目前该病的中医药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针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我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并由此浅谈一点中医治疗本病的策略。 一、病因病机认识 1.肝肾亏虚为本 祖国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是我们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痹症,严格意义上讲应跳出“痹症”的范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因“虚”致病,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而并非风寒湿侵袭。这和一般痹症有着本质的区别。膝骨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非常高。这是因为人进入中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一方面,肝肾亏虚,气血不能化精生髓而充骨养骨,致使骨本身发生退变;另一方面,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易于侵入,留滞经络关节而致气血瘀滞,痰湿夹杂,经脉闭阻,闭阻不通,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或关节积液,久则骨质畸形。所以我们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亏损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 2.瘀血痹阻为标 我们认为瘀血痹阻是是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特征性病机。那么瘀血是怎么来的呢,瘀血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肝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精亏血少,筋脉空虚,同时肾阳虚衰失去温煦推动作用,经脉滞涩,血气运行不畅形成瘀血。2、风寒湿侵袭,寒性凝滞,主收引,寒邪入经,则经脉滞涩,气血不通。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08例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08例 作者:左可斌,任学通,李元贞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内服仙灵骨葆、自拟中药外洗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8例。结果总有效率89.81 %。结论仙灵骨葆配合自拟中药方熏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膝关节;仙灵骨葆;中药熏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为老年常见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证属肝肾不足,寒湿痹阻。笔者收集2001年12月至2007年6月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二科采用仙灵骨葆内服结合自拟中药方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0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8例,男49例,女59例。年龄43~79岁,平均57岁。病程1月至20年,平均4.7年,患者均为慢性起病,无明显膝关节外伤史。

单膝81例,双膝27例。所有病例均有膝关节疼痛,患者表现为膝关节始动痛(由静止变化体位时痛,也称胶滞现象)34例,负重痛58例,夜间痛或休息痛16例。膝关节肿胀79例,其中关节积液、浮髌试验阳性29例,髌骨周缘或膝关节内外侧压痛84例。37例患者出现股四头肌萎缩。45例出现关节轻度畸形,主动、被动活动的范围缩小。X 线片显示:软骨蜕变、关节周围轻度增生者39例,有明显骨赘形成者52例,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变形者17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内服 仙灵骨葆(由贵州同济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1次3粒,1日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仙灵骨葆胶囊由淫羊藿、续断、补骨脂、地黄、丹参、知母等经加工制成,具有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之功效。 2.2 中药外洗 桑枝、桂枝、伸筋草、透骨草、防风、秦艽、威灵仙、红花、花椒、艾叶、海桐皮各15 g,怀牛膝、羌活、独活、木瓜各30 g,乳香、没药各20 g。上药煎汤外洗,水煎后加陈醋100 mL,熏洗患膝,约30 min,

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的针灸治疗 痛风的针灸治疗:对于痛风的治疗有很多的方法。但是由于人们对痛风认识的不够,导致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痛风的急性发作(也称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没有预兆,剧痛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疼痛部位集中,程度剧烈。同时受累的关节表现为发红、发热和肿胀,局部皮肤发亮,触痛明显。 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脉络瘀阻。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治疗方法首选受累关节刺血。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以采血针将患部鲜红或暗红的瘀络刺破,瘀血顺势而出,其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后即可加压止血。所选瘀络不必拘泥于一条,可以同时选择多条。 - 痛风 - 【概述】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男性为主,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型,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炎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等一系列病症,其中原发性痛风最首的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好发于下肢关节,数小时内可达到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热痛,且以半夜起病多见,持续数天至数周完全缓解,但可反复发作。为针灸治疗的主要对象。本病在我国以往为少见病,近年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延长,发病例有增多趋势。西医虽有特效药物,但由于缺乏病因治疗,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1981年[1]。但之后一直未见报道,直至1991年才有大量临床文章见诸刊物。据不完全统计就达近20篇之多。在治疗方法上,除体针外,尚有梅花针或三棱针刺血、火针法、拔罐、皮内针及耳针等,亦有配合推拿或内服、外敷中药进行治疗的。治疗对象则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主,亦有治疗痛风石沉积者。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且不少病人经一年以上随访未见复发,表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故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推广价值。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2、曲池。 配穴:分2组。1、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2、合谷。 (二)治法 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中医常见操作规程.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 金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穴位贴敷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穴位埋线疗法操作规范…… 13、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4、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操作规程 15、低频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 16、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操作规程 17、中药熏蒸疗法操作规程 18、超声波治疗操作规程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臵,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中药熏洗方(各种关节炎)

痛风熏蒸方1号 急性期湿热互结,郁于关节,气血壅滞,经络不通。 中药熏洗l号:苍术,黄柏、牛膝、忍冬藤、丹参、赤芍、防己、茵陈。 茵陈、忍冬藤清热利湿解毒; 黄柏清下焦湿热; 牛膝引药下行; 丹参、赤芍活血化瘀; 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缓解期脾虚失健,湿浊内生 中药熏洗2号:党参、白术、茯苓,薏米、山药、木瓜,灵仙、土茯苓、秦皮。党参健脾益气,茯苓、薏米、山药、白术健脾渗湿,木瓜、灵仙祛湿通络,土茯苓、秦皮即能清湿热之余邪,又能促进尿酸排泄。 方法 将药物研粗末,装入布袋中,先加冷水浸没药物,20min后加水煎至30rain,然后倒入足浴木桶中,水温39—41℃为宜,将患肢放入药液中,时间为20min,10天为1个疗程、 3号方(痛风) 中药熏洗方(红花10g,天麻15g,川牛膝、伸筋草、土茯苓30g,稀莶草50g),每日l剂,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与开水加入桶中,先熏蒸后泡洗,早晚各1次,每次45min,连续治疗1周。 4号方(骨关节炎) 艾叶、细辛、红花20g苍术、伸筋草、透骨草、桂枝、威灵仙30g

生乳香40g生没药50g 煎为一付qd泡疼痛关节、连用十付一疗程 5号方(类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如下方煎煮后让患者熏洗病患部位。 伸筋草、红花、杜仲、路路通、细辛、防风10g;赤芍、独活、川芎、续断、秦艽、淮牛膝15g;鸡血藤、没药20 g, 上述药物一剂共煎成 1 000ml,一个部位每日泡洗一次,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3个月为一疗程。 6号方(慢性肾衰竭)(金匮肾气丸) 地黄108g,茯苓78g,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车前子27g,附子4、5g 以上十味,每100g粉末加水煎为100ml,熏蒸每日两次,双侧肾盂处(即双肾区),熏蒸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温度38至42℃,治疗期间适量补水。 中药熏蒸加牵引治疗颈椎病 熏蒸药物:桂枝葛根乳香当归川芎川乌草乌各15g 地鳖虫 桃仁红花威灵仙各10g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各30g 三棱莪术 各10g,食醋10ml。 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 熏蒸药物: 苏木、当归、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路路通各30 g, 川椒20 g,地龙干、鹰虫、桂枝、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g。 治疗颈肩腰腿痛方1 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桑寄生30g 、当归15g,川芎15g、赤芍 15g、苍术15g、威灵仙20 g、木瓜15g、仙灵脾15g、草乌l0g、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用秋水仙碱加服痛风萆薢饮汤剂,200ml/次,2次/d。对照组为秋水仙碱或布络芬缓释胶囊口服,2w为一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局部肿胀,功能活动,血生化尿酸,血沉、CRP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两组治疗后止痛效果相当,对照组总有效率88.0%,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率40.0%,治疗组痊愈率56.0%,对照组未愈率12.0%,治疗组未愈率4.0%。结论①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止痛效果相当;②痛风萆薢饮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其在改善症状及降低实验室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标签:痛风性关节炎;痰瘀互阻证;痛风萆薢饮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代谢和营养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压力增大,活动量的减少,近年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而本病又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相伴而发,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目前,把痛风性关节炎列入代谢综合症中的一个表现,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选取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4.56岁,病程3d~25年,患者血尿酸均高于正常值,女性≥350umol/L,男性≥420umol/L。对照组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6.32岁,病程4d~28年,患者血尿酸也高于正常值,经统计学检验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尿酸值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秋水仙碱(云南昊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798)1mg,口服,4次/d,服药至疼痛缓解。若患者出现明显胃肠道反应或疼痛无缓解,可改用布络芬缓解胶囊(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3g,口服,2次/d。2w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在服用秋水仙碱同时,加服自拟痛风萆薢饮中药治疗,汤剂组成:萆薢20g 石菖蒲10g 乌药10g苍术15g 黄柏10g 牛膝10g 薏米30g川芎10g 当归12g 赤芍10g 三棱10g 土茯苓15g 泽泻10g 元胡10g 生甘草6g。 随症加减:①肝火旺盛者加夏枯草10g,草决明15g;②脾气虚弱者加党参10g,黄芪15g;③湿热较甚者黄柏15g,土茯苓20g,加苦参15g;④瘀血疼痛较甚者加鸡血藤15g,莪术10g;⑤肝肾阴虚者加生地15g,木瓜15g,枸杞子

中药熏蒸处方

中药熏蒸配方(仅供参考) 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皮肤瘙痒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熏蒸药方 民间验方①:地肤子、白鲜皮、土茯苓、当归、蝉蜕、皂角刺、丹参各百克,加水1升浸泡60分钟左右,用小火煎熬半小时,去渣取汁备用。 民间验方②:苦参、黄岑、菊花、丹参、当归、熟地黄、黄芪各30克,冰片1克。煮法同方①。 熏蒸用法:将药汁倒入太空养生舱加热炉内,春秋冬季温度低可先预热再进舱,夏天皆可以。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宽衣进入舱内,只有头部露在舱外。计时以药气进入舱内为准,每次30分钟上下,在熏蒸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患者的脸色变化和及时控制温度。熏蒸完成后必须尽快擦干汗液,而后穿衣,当天不可洗澡,延长药物的吸收,且防寒气入侵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 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方:肉桂40g,威灵仙40 g,川芎40 g,丁公麟30g,马钱子30 g,羌活、独活各30 g,药酒:追风止痛酒(本院自制),白花蛇1条,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芎10g,防风10 g,麻黄10 g,细辛10 g,制乳、没各10g鲜姜10片,60'白酒50 ml浸2周滤出备用。五虎除痹汤:全虫3 g,地龙15 g,娱松2条,僵蚕10 g,玄驹(黑蚂蚁)10g,桂枝15g,附片l0g.麻黄6 g,熟地20g,酒白芍30 g,当归15g,甘草10g组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疗效分析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通过让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内服、外敷中药进行辨证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秋水仙碱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87.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疗效,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药;痛风性关节炎;疗效 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人数的不断提高,这一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广大民众身体健康的常见和多发疾病[1]。笔者从2007年9月~2013年9月运用中医辨证内、外用药的方法治疗4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与采取西药治疗的对照组63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治疗组的疗效大大优于对照组,使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组病例42例为2007年9月~2013年9月的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为29~73岁,平均为49.8岁,病程为5d~18年。诊断标准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痛风性关节炎所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3类:①风湿郁热患者11例。主要证见:关节红肿与热痛,局部皮肤出现发亮现象,触压后有剧烈疼痛,关节活动往往受限。舌质大多为红色,舌苔呈黄腻色或者白腻色,脉细滑或者细弦:②痰瘀痹阻患者21例。主要证见:关节的疼痛反复多次发作,关节明显肿大,重者出现强直畸形,指、趾或者皮下触及到结节,或者出现液化溃流浊脂,舌淡胖或者有瘀斑、苔腻。脉弦细或者细涩;③久痹正虚患者10例。主要证见:久病不愈和反复发作,大多伴有关节功能的受限或者变形,舌质多淡,且苔白,脉细缓。对照组病例63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为28~67岁,平均48.6岁,病程为3d~22年。中医辨证分为3类:①是风湿郁热患者20例;②痰瘀痹阻患者25例;③久痹正虚患者18例。 1.2方法治疗组运用口服祛风散与外敷祛风膏的方法进行治疗。祛风散主要是生黄芪、黄精、虎杖以及苍术等10多种中药制作而成的,可以研成末和制成散剂,分3次/d加以服用,每4w为1个疗程。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当多注意休息,忌食用动物内脏、海产品以及骨髓等高嘌呤食物,严禁擅自饮酒。祛风膏主要是由黄柏、土茯苓、丹皮以及赤芍等20多种中药制成的,通过研成细末,再用醋调制成为膏剂,外敷于患处。1次/d,每2w为1个疗程。患者治疗期间忌用凉水。对照组主要是用西药秋水仙碱口服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是每次使用秋水仙碱l mg,服用1次/2h,1d的服用总量不超过8mg,一直到疼痛显著缓解为止。 2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